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被贬到龙标
李白和王昌龄的故事
李白和王昌龄的故事导语:虽然王昌龄比李白大11岁,但是两人之间却没有代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白和王昌龄的故事,欢迎阅读! 诗人李白和王昌龄的故事在李白结交的诗人当中,王昌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位。
王昌龄字少伯,生与公元690年,比李白大11岁。
王昌龄一生官低名气大,位卑才气高。
少年时像众多清贫家庭中的子弟一样一边耕读,一边多方奔走以求仕进,王的人生规划在干谒不成、边塞求功未成,三十岁才转向科举以进士登第任秘书省校书郎。
三十四岁以博学宏词登科任河南汜水县尉。
四十一岁贬岭南,四十三岁任江宁臣,五十一岁贬龙标尉到六十岁被杀害宦海中几度浮降。
囿于现实生活的不得志,浪漫情怀隐而不发,诗作多表现的是在险恶的生存环境的挣扎抵抗,束手就擒的认命、几分低头的无奈和世事沧桑,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
”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
王昌龄闻讯一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
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
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
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李白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虽短,但情谊深长,耐人品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起李白许多众口流传的诗歌来说,这首七言绝句诗的题目就显得比较陌生了,左迁,其实是被贬官的意思,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
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不拘小节,被贬为龙标县尉。
而对于自己的人格,王昌龄本人是非常自信的。
他那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也是用七绝写的,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
全诗是这样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左迁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左迁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是指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成为唐代历史上的一段著名事件。
据《新唐书·卷五十二》记载,王昌龄曾经担任过太原王府的参军,但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干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被提拔为宰相,负责处理政务。
然而,在唐高宗时期,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秩一月,任职期间为边境地区。
龙标尉是一个的军事官职,主要职责是守卫边疆地区,确保边境安全。
由于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远离家人和朋友,在荒凉的边境地区担任职务。
“左迁”是指被贬为调动官职,“龙标”是指守卫边疆地区的官职,二者结合起来,说明王昌龄被调往边疆地区,担任一个较为偏远的官职。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事件,是唐代历史上的一段著名事件,也是唐代政治斗争的一个例子。
它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对于边疆地区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官员的被贬调动的无奈和苦涩。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译文及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一作:随风)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鉴赏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赏析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诗句赏析
三、诗句中的意象与情感
四、结语
正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后两句赏析
一、背景介绍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因参与平定西域的战争,功勋卓著,却被贬为龙标县令。
左迁,即贬谪,意味着离开熟悉的故乡和亲朋好友,前往边远之地。
这首诗是作者李白得知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遥寄思念与关怀之作。
二、诗句赏析
诗中后两句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的“明月”寓意着作者的思念之情,借景抒怀,以寄托对友人的牵挂。
而“随风直到夜郎西”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希望风能将思念之情传递到远方。
三、诗句中的意象与情感
在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了明月、风、夜郎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明月象征着思念,风则寓意着遥远的距离,而夜郎则是地名,代表了遥远的地方。
通过这些意象,作者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也展现了离别时的无奈与感伤。
在诗句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意象,将情感寓于景物之中,使得诗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析【全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1)选自《李太白全集》。
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
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2)〔子规〕即杜鹃鸟。
(3)〔五溪〕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4)〔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这里指唐代夜郎县,在今湖南阮陵县。
【翻译】杨花已然落尽,空听得子规声声悲啼,传来你贬官南下已过五溪。
我把我的愁心寄与明月,它伴着你直到天涯海角夜郎以西。
【鉴赏】李白与王昌龄为同龄同代诗人,两人友谊深笃,王昌龄晚年因“不矜旧行”,也就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谤议沸腾”,从而被贬官,左迁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 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这时李白也至晚年,流荡在扬州一带,惊闻此事,深为王昌龄的晚年的凄凉厄运担忧,信笔书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从整首诗看来,李白大概是率然成篇,一气呵成。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暗含时令,如叙述口语一样自然流畅,不事雕饰,但却大有深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给人一派萧索零离寂寞之感,同时又隐喻一层深意:飘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些物象本身就暗示并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积淀的文化心理内涵,使他们对诗人笔下的王昌龄,甚至诗人本人的飘零之苦,离别之恨深有所感,激起共鸣。
“闻道龙标过五溪”直叙事件。
“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西溪、巫溪、武溪、沅溪等五条河流,这里指王昌龄到达龙标所经过的地方。
上两句写景道事,看似平易自然,实则字字珠玑,仿佛长歌当哭,沉痛淋漓。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此时的沉痛伤感,还夹杂着焦虑与担忧,他为人的仗义使他恨不得自己变成好友王昌龄,代他受难。
但是,在交通信息完全隔绝的唐代,遥远的空间却使他们如隔天涯,此时的绝望该是多么深重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作背景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都与之相近。
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王昌龄被贬湘西龙标七年,一朝离开被杀留下千古疑团
王昌龄被贬湘西龙标七年,一朝离开被杀留下千古疑团唐天宝六年(747年),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龙标即今天的湘西黔阳,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之称。
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潭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
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
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
现在的黔阳古城至于王昌龄被贬龙标的原因,史书上众说纷纭。
《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新唐书文艺传》里有一句,“不护细行”,就是说他被贬没有特别的原因,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检点。
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意“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他从江宁丞,再贬龙标尉,历经坎坷。
天宝七年春天,从江宁乘船沿长江上行,经安徽、湖北,秋天到达湖南巴陵。
在巴陵的朋友李十二、李越宾、刘谞、刘处士等为他的际遇而惋惜,纷纷接待安慰他。
在巴陵于诸友人诗歌唱和后,转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往贬所龙标。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李白早在开元末年,就认识了王昌龄,从此两人结为好友。
当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便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以表达对好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关切。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这里的夜郎指的是黔阳附近的新晃县和贵州东北部区域。
巧合的是,几年之后,李白后而真的“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被唐玄宗流放到夜郎(乌江中上游)。
黔阳古城街景但王昌龄被贬龙标之后,并没有那种怀才不遇、多愁善感的情绪,而是一悠然自得,荣辱不惊的心境面对生活的变故。
纵然人生多坎坷,即使命运总无常,可是他却始终能够用风轻云淡的微笑,从容的面对世间一切烦恼与喧嚣。
到龙标以后不久王昌龄写的这首《龙标野宴》,便是王昌龄当时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
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王昌龄的那首《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诗呢,是个绝佳的例子,说明了友情和失落之间的深刻联系。
想当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那可真是个让人心疼的故事。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朋友远走他乡,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啊。
2. 诗的背景2.1 王昌龄的遭遇首先,王昌龄这位大诗人,在那个朝代可是颇有名气的。
可谁想到,因政治原因被贬到龙标,心里那个苦啊,简直跟喝了醋一样!想象一下,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被迫离开热爱的地方,肯定不甘心。
2.2 诗的情感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可真是深刻,他在诗中提到“白雪”与“苍苍”,象征着他的朋友在这个寒冷的时刻仍然在心中,仿佛随时可以陪伴。
诗人用这样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即使身处逆境,友谊依然是温暖的阳光。
就像是天冷了,朋友发来的围巾,暖和又感人。
3. 诗的主题3.1 友情的珍贵王昌龄在这首诗里,简直把友情写得淋漓尽致。
他把朋友的遭遇当成了自己的遭遇,真是情深似海!可以说,这种心灵的共鸣,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
咱们可以想象,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社交网络的时代,能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简直是太难得了。
3.2 失落与希望不过,诗中也有一丝失落的感觉,像是云淡风轻,却又有着隐隐的忧伤。
王昌龄虽然为朋友感到惋惜,但他也在努力保持乐观。
他用“遥寄”这个词,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像是种子撒在土壤里,总有一天会发芽。
即使现在生活不如意,但总会有转机,就像东风吹来,万物复苏,生活总会给你惊喜。
4. 生活中的启示4.1 珍惜身边的人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学到,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人。
朋友的陪伴是无价之宝,有时候,就是那句简单的问候,能让你在困境中找到勇气。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身边那些真心的朋友,何尝不是我们的“白雪”呢?4.2 乐观面对困难另外,要学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王昌龄的诗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很正常。
关键是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都要把它看作成长的机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成短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成短文1. 引言说到王昌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好诗人”,对吧?他的诗可是响当当的,特别是那首《从军行》,听过的都知道,简直就是一首经典。
然而,这位大诗人后来却被贬到龙标,心里可真不是滋味。
今天就来聊聊这事,顺便看看他是怎么用文字抒发自己那份无奈和愤懑的。
2. 王昌龄的遭遇2.1 左迁的背后王昌龄这位才子,原本在朝中风光无限,结果一朝被贬,像是从云端掉到了地面。
大家想想,这就跟你本来在公司里是个明星,突然间被调去一个偏远的地方工作,心情可想而知。
唉,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真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2.2 龙标的景象龙标那个地方可真是个与世无争的小镇,山清水秀,但偏偏远离热闹,搞得王昌龄在那儿只能面对寂寞的青山绿水。
他笔下的龙标,虽然是风景如画,但想象一下,一个诗人被困在那种地方,心里肯定是“百感交集”。
就像被迫去参加一场没什么人关注的聚会,明明想跟大家热闹,却只能一个人默默喝酒。
3. 诗中的情感3.1 寄情于诗王昌龄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失落和无奈,真的是把那种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简直就是把孤独和思念都化作了诗句,听起来又美又伤感。
试想,月亮听到这些话,肯定都想落下来陪他聊天。
其实,这种情感就像很多人生活中遇到不顺时,也会默默寄情于某种事物,倾诉自己的心声。
3.2 抒发对友人的思念除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王昌龄还把对朋友的思念融入诗中。
他对友人的牵挂,就像我们平常老友聚会时的那种“你最近过得怎样”的关心。
他希望朋友们能理解他此刻的心境,也让那些在远方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孤独。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我虽身在龙标,但心却与你同在”的情怀。
4. 总结说到底,王昌龄的这首诗不仅仅是表达了个人的悲伤,更是一种共鸣,让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被命运捉弄后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
人生路上,有高峰也有低谷,能把这种情绪化作文字,真的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就像王昌龄那样,尽管身处困境,他依然用诗歌记录下了这一切,让我们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
唐诗“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莫名其妙被杀的?
唐诗“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怎么莫名其妙被杀的?纵使死神过早地夺走了他手中的笔,但对于王昌龄来说,有盛开的诗歌陪伴不朽的诗魂,死亡就不是凋谢,而是盛开;不是消失,而是永在;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一)命丧垃圾人之手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已经有了三个年头。
大唐辽阔的疆域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在一个深秋肃杀的早晨,奉命平叛的河南军政长官张镐在他的前营大帐前布设了一个森严的刑场。
亳州刺史闾丘晓被绑跪在刑场上,等候斩首。
他是因救援宋州(今河南商丘)不力,违抗节度使张镐的军令获罪的。
当张镐下令对他行刑时,那个此前看不起书生出身张镐的傲狂之人,像断了脊梁的丧家犬可怜巴巴地乞求张镐饶他一命。
他的理由是家里尚有老母需要赡养。
张镐没有直接驳斥他的请求,而是反问了一句:“你去年杀害大诗人王昌龄时,想没想过,他有没有父母亲?要不要赡养?”听了这句诘问,闾丘晓闭上了嘴巴,沮丧地把头伸向了屠刀。
那时,当地的老百姓对一年前亳州大街上发生的惊人一幕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
也是一个肃杀深秋寒冷的早晨。
一个身背破烂行囊的六十岁老人流落在亳州大街逃难的人群里。
当他走到府衙门前时,看到一队人马正吆五喝六地出门。
在向路边躲闪的一霎间,他似乎认出了那个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官员。
几乎同时,那个官员也看见了他,并神情古怪地勒缰下马,朝老人走去。
人们似乎看到俩人像熟人一样寒暄着什么。
但那个官员突然对老人拳打脚踢起来。
在人们还没有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时,老人已被打倒在地,七窍流血而死。
打人的正是亳州刺史(州长兼军区司令)闾丘晓。
而被他打死的是盛唐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家天子”“七言圣手”的王昌龄。
据说,王昌龄之所以三拳两脚就被打死了,是因为行伍出身的闾丘晓使用了从小练就的七伤拳。
一代七绝圣手,就这样被一个垃圾人的七伤拳打死,就像是命运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一个天才的生命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一个渣男结果了。
闾丘晓为什么要打死自己同朝为官的王昌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总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杨花:柳絮。
子规重复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问题解疑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2.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下面是为您推荐七年级语文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点及例题答案。
一.文学常识。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2.写作背景:王昌龄被贬官,左迁龙标尉。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对他的好友说:“活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用“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廉政高洁。
李白在听到王昌龄的不幸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从远道寄给他。
㈠课下注释①选自《李白集校注》。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左迁,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②[杨花]柳絮。
③[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④[龙标]指王昌龄。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⑥[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树校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内容理解】㈠主题思想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㈡写作特色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全当时情境,融情入景,因此句子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想象丰富,抽象化为形象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月到夜郎西。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这是形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和优点。
㈢理解性默写⑴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被贬原因
王昌龄被贬原因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唐代爱国诗人王昌龄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而诗人王昌龄在仕途上并不顺利,遭遇了被贬的命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被贬原因,欢迎阅读!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被贬到龙标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所谓“不护细行”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点点。
就是说他被贬没有特别的原因,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检点。
个人认为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意。
王昌龄因何事被贬?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
《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托朋友辛渐向东都洛阳的亲友传递一个资讯:自己仍然清白,而且毫不热中于仕途。
这两句诗显然包含著丰富的潜台词。
按此诗作于天宝初年,其时王昌龄官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而不久后即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潜阳)尉。
殷□《河岳英灵集》卷下载,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而《唐诗纪事》卷二十四引殷□评王昌龄语,却说他为人「孤寂恬澹,与物无伤」——「孤寂」很容易被视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一个政治腐败风气不正的时代,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中伤以至被诬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旨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主旨句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简直就像是一碗热乎乎的汤,让我们在凉飕飕的秋天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首诗的主旨其实就是表达一种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你看,王昌龄那时候被贬到龙标,心里肯定五味杂陈,这种感觉就像是被踢出局的小孩,心里不甘又无奈。
1. 王昌龄的心境1.1 一开始,王昌龄的心情就像是阴天一样,压抑又沉重。
想想看,昔日的风光不再,被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心里多多少少得有些小失落吧。
他在诗里提到的“白头”与“苍苍”,就是在提醒自己时间过得飞快,人生苦短。
1.2 不过,这个老兄可不简单,尽管心里不舒服,他依旧能把这种情感化为诗篇,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这种情谊就像是老朋友间的默契,哪怕隔得再远,心里的牵挂始终不会改变。
2. 友谊的力量2.1 说到友谊,这可真是个宝贝。
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料,没有了它,人生就淡了许多。
在诗中,王昌龄通过对王昌龄的思念,展现了友情的力量。
他的情感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2.2 你看,那种“遥寄”的感觉,像是把思念折叠成纸飞机,随风送去。
不管龙标有多偏僻,心与心的距离永远不会远。
而这种情感,正是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所追求的,真正的“朋友如手足”的境界。
3. 人生的感悟3.1 诗的最后,王昌龄的心境又有了新的转变。
他不再只是一味的伤感,而是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
这就像是生活中的大起大落,虽然有挫折,但只要心中有光,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3.2 他通过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毕竟,谁的生活不经历些风风雨雨呢?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或许当下的困境只是通往未来的铺路石。
总的来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赞美。
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处,心中的那份情谊,始终能让我们温暖如春。
就像老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朋友间的那种理解与支持,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注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注释
哎呀,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注释哈。
嘿,这王昌龄啊,那可是个大诗人呀!“左迁”呢,就是被贬官啦,哎呀呀,这可真倒霉呀!就好像本来你在一个挺好的位置上,突然就被弄到别的地方去啦,还是不太好的地方,你说气不气人!那龙标呢,就是王昌龄被贬去的地儿。
我觉得吧,这王昌龄心里肯定不好受呀,就像咱要是遇到啥不开心的事儿,那心情肯定一下子就低落了呗。
他可能心里会想,咋就这么倒霉呢!
我记得我有一次啊,本来好好的,结果突然就发生了一件事儿,让我特别郁闷,就有点像王昌龄被贬官似的那种感觉。
哎呀,可难受了好一阵子呢!
那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是啥意思呢?就是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啦。
你说这诗人之间的感情还挺深的哈,知道朋友被贬了,还专门写首诗呢。
咱再想想,王昌龄到了龙标那地方,会咋样呢?也许会很不适应吧,毕竟是新地方呀,啥都得重新开始。
他会不会想念以前的朋友和生活呢?肯定会呀!
这注释其实就是帮咱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让咱能更好地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咱读诗的时候呀,就得好好想想这些注释,这样才能更懂诗里面说的是啥。
嘿,你们说王昌龄在龙标会不会写出更厉害的诗来呢?我觉得有可能哦!说不定他在那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儿,就有了新的灵感呢!
哎呀呀,反正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注释就是这么个意思啦,你们懂了不?要是没懂就再问我哈,我再给你们好好讲讲!。
王昌龄被贬原因
王昌龄被贬原因王昌龄被贬原因导语:唐代爱国诗人王昌龄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而诗人王昌龄在仕途上并不顺利,遭遇了被贬的命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昌龄被贬原因,欢迎阅读!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被贬到龙标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所谓“不护细行”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点点。
就是说他被贬没有特别的原因,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检点。
个人认为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意。
王昌龄因何事被贬?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
《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托朋友辛渐向东都洛阳的'亲友传递一个资讯:自己仍然清白,而且毫不热中于仕途。
这两句诗显然包含著丰富的潜台词。
按此诗作于天宝初年,其时王昌龄官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而不久后即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潜阳)尉。
殷《河岳英灵集》卷下载,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而《唐诗纪事》卷二十四引殷□评王昌龄语,却说他为人「孤寂恬澹,与物无伤」——「孤寂」很容易被视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一个政治腐败风气不正的时代,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中伤以至被诬陷。
当年的详细情况现在已经不大能弄得清楚,总之此时王昌龄的处境已经相当困难,而他并不打算一一为自己辩解,只说了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既声明了清白,也表示不以官职的去留为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解释大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二、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四、赏析《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代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被贬到龙标
导语:历代的文人难免会遭遇着被贬的命运,而王昌龄为什么被贬龙标呢?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政治家。
解答一: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
所谓“不护细行”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才情张扬,锋芒太露,不拘小节,特立独行,免不了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难,指指点点。
就是说他被贬没有特别的原因,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检点。
个人认为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意。
解答二: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
《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托朋友辛渐向东都洛阳的亲友传递一个资讯:自己仍然清白,而且毫不热中于仕途。
这两句诗显然包含著丰富的潜台词。
按此诗作于天宝初年,其时王昌龄官任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而不久后即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潜阳)尉。
殷□《河岳英灵集》卷下载,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而《唐诗纪事》卷二十四引殷□评王昌龄语,却说他为人「孤寂恬澹,与物无伤」——「孤寂」很容易被视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一个政治腐败风气不正的时代,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中伤以至被诬陷。
当年的详细情况现在已经不大能弄得清楚,总之此时王昌龄的处境已经相当困难,而他并不打算一一为自己辩解,只说了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既声明了清
白,也表示不以官职的去留为意。
傲骨凛然,而出言温润,此其所以为名句也。
唐代文人遭到贬谪的原因纷繁多端,就其用心而言,不外乎两类:一是缘于私心私情而受惩罚者,二是追求公理公正而遭迫害者。
知识扩展:李白为王昌龄所创作的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⑴
作者: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⑵,闻道龙标过五溪⑶。
我寄愁心与明月⑷,随风直到夜郎西⑸。
【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现保存有龙标书院。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锦屏位于贵州东部,湖南西部,故“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听说你被贬龙标,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
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