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对象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

见有群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

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

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

甲的行为属于()。

A.纯正的作为犯B.不纯正的作为犯C.纯正的不作为犯D.不纯正的不作为犯4.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

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5.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A.不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下列哪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8.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故意杀人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行为可以适用缓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小且初犯答案:D4.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5.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直接正犯、教唆犯或帮助犯C.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必须都是直接正犯D.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2.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开始,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结束B.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C.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计划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没有区别答案:B二、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制止李某的盗窃行为,用手中的钥匙链击打李某,导致李某轻伤。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其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状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未遂可能构成犯罪,但犯罪中止一般不构成犯罪,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B.政体C.国家的阶级本质D.国体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B 452条C 189条D 552条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D.明知并希望发生10.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

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12.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A、纯正的不作为犯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D、结果加重犯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A、豫备犯B、实施犯C、匡助犯D、未遂犯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由于()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XXX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

甲大喜过望。

对甲()。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该当免除处罚。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3. 以下哪种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自卫致人死亡B. 因过失致人死亡C. 因故意致人死亡D.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4.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的罪犯D. 犯罪后立功的罪犯5.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贪污C. 受贿D. 捡到遗失物不归还6.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自首D. 犯罪后拒不认罪7.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被攻击后反击B. 行为人在预见到攻击后反击C. 行为人在攻击发生时反击D. 行为人在攻击结束后反击8.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损害他人的财产B. 为了保护他人的财产,损害自己的财产C. 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损害他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财产,损害他人的财产10.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B. 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犯罪C. 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D. 行为人已经放弃犯罪答案解析:1. A. 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过错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在量刑上没有区别。

(错误)3.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行为,造成侵害者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答案: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内发现一名小孩在玩耍时不慎落水,甲见状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

在救助过程中,甲不慎将小孩的手表弄丢。

事后,小孩的家长要求甲赔偿手表损失。

问题:甲是否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案:根据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救助落水的小孩,保护小孩的人身安全。

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甲不慎将手表弄丢,属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甲不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非法占用耕地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是指:A. 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B. 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C. 已经完成犯罪行为D. 为实施犯罪行为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答案:D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甲指使乙去盗窃B. 丙为甲提供盗窃工具C. 丁帮助甲销赃D. 戊单独实施盗窃行为答案:A, B, C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在于:A. 故意犯罪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都是犯罪D.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量刑上没有区别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尚未造成犯罪结果的行为。

(错误)2.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3.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追诉时效,一般犯罪为5年,重罪为10年,特别重大的犯罪为20年。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法律规定。

答案: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行为尚未实施犯罪,但已经构成犯罪预备,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特殊情况才追究 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所指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A. 有预见性B. 有意识性C. 有计划性D. 有目的性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D. 防卫行为是在不法侵害进行时进行的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4.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同一犯罪行为的犯罪形式B.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指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D. 共同犯罪中,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D.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所有以上情形7. 下列关于自首的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A. 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的,是自首D. 所有以上情形8.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缓期执行”是指:A.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立即执行B.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两年内不执行死刑C.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但在此期间如有故意犯罪,将执行死刑D.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两年期满后自动改判为无期徒刑9. 下列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提起的民事诉讼B.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开始后提起C.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与刑事判决是独立的D.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提高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会10.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没收财产”是指:A. 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B. 没收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财产C. 没收犯罪分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财产D. 没收犯罪分子用于犯罪的财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愿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意外情况而停止犯罪C.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抓获而停止犯罪D.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停止犯罪1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自首”包括哪些情形?A. 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D. 犯罪嫌疑人在审判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1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A. 犯罪嫌疑人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罪行B. 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 犯罪嫌疑人阻止他人犯罪D. 犯罪嫌疑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1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刑期不满三年1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累犯?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具有明确认识?A. 社会危害性B. 法律后果C. 行为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D. 行为结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阻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B.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对小偷使用暴力C. 对于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进行反击D. 对于已经停止的侵害行为进行反击答案:A, B, 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2.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答案:在刑法中,“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而“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 什么是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的行为。

在共同犯罪中,参与者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大小,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故意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毒药,导致李某中毒身亡。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明知投放毒药会导致李某死亡,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并且造成了李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常识判断题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C. 刑罚个别化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结果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二、问答题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

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答案: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审理,证明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B. 免责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禁止追溯溯及不利追溯原则答:B. 免责原则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A. 主观方面的故意B. 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C. 社会危害性D. 合法性要求答:D. 合法性要求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A. 即时性B. 必要性C. 对等性D. 紧急性答:C. 对等性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犯罪教唆的构成要件?A. 故意指使他人犯罪B. 他人接受并实施犯罪行为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D. 犯罪意图答: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具体的危险行为C. 违法占有D. 故意行为答:B. 具体的危险行为二、判断题1. 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构成一个罪名。

答:错误,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上规定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答:正确。

3. 协助犯罪行为的人要承担与实施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

答:错误,协助犯罪的人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4. 急迫危险状态下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免责。

答:正确。

5. 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也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这是刑罚的刑法所确定的组成部分。

答:错误,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三、案例分析某市发生一起意图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致对方重伤。

根据案件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1. 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根据案件描述,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表明他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故意。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谋杀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谋杀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谋杀罪,而张某持刀捅伤他人致重伤,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明因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于是在办公室内将一本助理经理留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盗走。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的动机B. 犯罪的行为C. 犯罪的目的D. 犯罪的结果3.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持怀疑态度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无知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死亡D.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但乙并未受伤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A. 对犯罪行为进行加重处罚B. 对犯罪行为进行减轻处罚C. 对犯罪行为进行普通处罚D. 对犯罪行为不予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故意杀人D. 虐待家庭成员7.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8.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而伤害他人B.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C. 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D.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9.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人B. 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人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人D. 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人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互不知情C. 两人以上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的是: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A. 行为B.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B.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D. 行为人的性别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权利答案:B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死亡B. 因误将他人当作动物而射击C. 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D. 因自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刑法中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自行停止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他人阻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停止答案:B, 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执行?A. 犯罪人的认罪态度B.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C. 犯罪人的身体状况D. 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内。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

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构成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13、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

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产物若干。

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

对孙某应如何处理?()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4、李某带匕首去杀张某,途中腹痛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

A.实行终了的未遂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5、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

甲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犯罪行为 D.不构成犯罪16、刘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应为()。

A.3年 B.10年 C.13年 D.7年17、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18、管制刑的期限为(),由()执行。

A.3个月——1年,劳改机关 B.6个月——2年,公安机关C.3个月——2年,人民法院 D.3个月——2年,公安机关19、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疏忽大意的过失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B. 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 首要分子都是主犯D. 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在答题框内。

多选、漏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和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 C.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 D.爆炸罪3、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

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

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

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

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

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

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4、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犯罪分子已接近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分子不想继续犯罪5、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

A.精神病人B.未成年人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初次犯罪的人6、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

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

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

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

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

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

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

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

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

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7、以刑罚方法所剥夺的犯罪分子的权利和利益为标准,将刑罚方法分为()。

A.生命刑B.自由刑C.财产刑D.资格刑8、犯罪既遂的主要类型有()。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9、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2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

”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10、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应当指()。

A.实足年龄B.从过生日的当天起方才认为已满周岁C .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周岁D .以农历计算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0 分)1、犯罪故意:2、犯罪过失: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18 分)1、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2、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简述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五、论述题(12分)试述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六、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 分)1、刘某见自己女朋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袭击,刘某立即进行反击。

此时,便衣警察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刘某以制止斗殴。

刘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成员,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

问: (1)、分析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应如何处理?(5分)(2)、如果当时李某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出示了公安局工作证,而刘某仍以为李某是流氓团伙成员,用刀将李某刺伤,刘某的行为的性质?又应如何处理?(5分)2、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

王为达到与周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谋害其丈夫赵某。

王提出由他提供毒药,有周趁赵吃饭时,把毒药放入赵某的碗中,将赵毒死。

周虽然同意,并以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她有一3岁女孩,顾虑会把孩子毒死,便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

后王要继续和周通奸遭到拒绝,周便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

(10分)问:请依照刑法,分析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提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5:A A A B C 6—10: D D C C C11—15:D B C C C 16—20: C D D B 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ABC2、ABC3、BCD4、BC5、BC6、BCD7、ABCD 8、ABCD 9、ABCD 10、AC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什么是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3分)2、什么是犯罪过失?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正当防卫的条件?①有实际的不法侵害行为(1分)②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③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1分)(或者:有防卫的意图)④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1分)(或者: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⑤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简述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1)、从适用死刑的条件上进行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