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版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3免疫失调课时作业含解析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3免疫失调课时作业含解析选择性必修1

免疫失调1.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即发生过敏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患者会表现出皮疹、红肿等症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某些血管壁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D.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3.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B.过敏病人在PM2.5超标的情况下会发病,这是因为该颗粒中有相关的过敏原C.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减小,组织蛋白外渗受阻,引起组织水肿4.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该病属于一种过敏反应C.增强体液免疫可缓解症状 D.肌肉注射神经递质可缓解症状5.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6.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7.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曾带领她的团队对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 )8.下列疾病中属于人类免疫缺陷的是( )9.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口”。

今年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下列有关免疫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HIV作为抗原侵入机体后,患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HIV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直至免疫系统瘫痪C.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易发生恶性肿瘤D.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为高发病,应拒绝毒品,远离危险10.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B.HIV能独立完成逆转录、DNA复制、转录、翻译C.HIV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IV侵入人体后,感染者会立刻发病11.下列各项中,与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异常有关的是( )①艾滋病②自身免疫病③过敏反应④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 )13.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④过敏反应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C.②①④①③ D.④③②①①14.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B.糖尿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一般高于正常人体的C.癌症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低下有关D.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15.青霉素抗菌作用强、毒性低,但对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其可能引起皮肤红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课时作业9:2.4 免疫调节(Ⅱ)

课时作业9: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1.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2.研究小组发现了胎盘生长因子抗体——PLGF抗体,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阻断了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了对肿瘤的养分供给,癌细胞分裂速度减缓,使肿瘤明显缩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B.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D.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细胞免疫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和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⑤和⑥尤其是⑤破坏作用明显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主要发生在非洲国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

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B.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C.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D.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清除功能过低5.如图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6.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9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29 免疫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某某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解析: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直接和效应细胞结合。

答案:D2.(2013·某某某某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C.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D.浆细胞(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B细胞、T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分裂。

一个浆细胞(效应B细胞)内的基因不只是产生抗体的基因,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无法比较。

答案:D3.2013·某某某某一模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课时作业:28免疫调节(精)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课时作业:28免疫调节(精)

第28讲免疫调节基础巩固1.2012·潍坊一模以下关于吞噬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富含溶酶体,其水解酶能将吞噬的物质水解C.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可参与构成第一、二道防线2.图K28-1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图K28-1A.细胞乙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物质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C.②过程比初次免疫要慢,但免疫效应较强D.②过程必须经过④过程的刺激3.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减少引起的遗传病B.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作出的反应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4.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和T细胞()A.都能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核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C.都能识别抗原产生抗体D.分化、发育的场所相同5.2012·南通二调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产生需要抗原和T细胞的共同刺激B.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代谢增强C.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过程就已被激活D.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能力提升6.2012·南京三模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乙图K28-2A.HIV侵染T细胞会引发免疫缺陷综合征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D.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7.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K28-3所示。

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

高考生物 免疫调节课时作业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免疫调节(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和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因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细胞免疫存在缺陷D.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2.人被狗咬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病毒血清。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抗病毒血清可使机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3.(2013·苏州模拟)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吞噬细菌形成吞噬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不能将细菌消灭,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细菌等病原体经细胞①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D.图中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4.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5.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6.(2013·宣城模拟)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高考生物(安徽专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免疫调节 W

高考生物(安徽专用)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免疫调节 W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2.以下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3.(2013·安庆二模)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

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4.研究发现,癌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清除。

利用这一成果可以对癌变前衰老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癌变前衰老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免疫B.癌变以后的肝细胞容易向其他组织转移C.在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肝脏中,衰老肝细胞不会积累D.衰老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5.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C.细胞X与Y的RNA不完全相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6.(2014·南充一诊)新生儿出生后保留其脐带血,是因为脐带血内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它不仅能够增殖分化成血细胞,还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参与人体免疫调节。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核酸发生了改变B.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作用,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7.下面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8.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2014安徽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安徽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2. 下图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3. 分别用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 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探针细胞总RNA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 + - + 输卵管细胞 - + + 胰岛细胞--+A. 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 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 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4. 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B. 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 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 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5.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一)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一)免疫调节

课时作业(三十一) 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两种B.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2.[2016·南京模拟]下列关于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可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C.切除胸腺的幼鼠,其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也不正常D.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的表现3.[2017·镇江三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吞噬细胞能促使被HIV入侵的靶细胞裂解C.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基因存在较大差异D.HIV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子代HIV的遗传物质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5.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该受体失去功能。

下列关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更加灵敏B.患者肌肉紧张度下降C.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D.刺激患者皮肤,患者能感觉到疼痛6.生物学家巴尔的摩认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目前科学家试图以抗体或加强人类免疫系统来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2.4 免疫调节(Ⅱ)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6:2.4 免疫调节(Ⅱ)

第4节免疫调节(Ⅱ)[基础过关]1.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细胞为浆细胞;②③等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B.④⑤过程是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⑥过程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D.与Y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攻击人体对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3.当过敏原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4.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5.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6.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以下行为可以传染艾滋病的是()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B.与艾滋病人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人热情拥抱D.与艾滋病人共用冲水马桶7.给SARS患者注射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给婴幼儿重复多次注射某疫苗、给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注射免疫抑制药物,采用以上三种措施的原因分别是()A.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二次免疫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大量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吞噬、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痊愈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重复注射可以避免病原体进入机体、避免移入的器官被病原体侵染D.以上说法都不对8.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而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B.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C.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当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的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9.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正确的是()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④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⑥ D.②⑤[能力提升]10.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2.4 免疫调节(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4:2.4 免疫调节(Ⅰ)

第4节免疫调节(Ⅰ)基础巩固1.淋巴细胞起源于()。

A.骨髓B.脊髓C.胸腺D.脾[答案] A[解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

2.下列免疫效应与体液免疫无关的是()。

A.抑制病菌对寄主细胞的黏附B.抑制病菌的繁殖C.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寄主细胞的能力D.伤口处白细胞吞噬病菌[答案] D[解析]伤口处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与体液免疫无关。

3.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答案] B[解析]A项内容为第一道防线;C、D项为第三道防线。

4.下图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

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A.吞噬细胞B.浆细胞C.血细胞D.记忆细胞[答案] D[解析]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答案] C[解析]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巩固提升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B.bC.cD.d[答案] D[解析]依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7.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免疫调节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免疫调节1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28 免疫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2.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和过程。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和处理抗原,A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和处理抗原需借助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来完成,B正确;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C错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存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D错误。

3.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是B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3-1-4免疫调节.pptx

2014届高考生物课后强化作业:3-1-4免疫调节.pptx
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10.(2012·潍坊)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
是 () A.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
学海无 涯
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答案 C 解析 所接种的疫苗是针对计划免疫中的病原体,病原体不会发
学海无涯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记忆 T 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 的 抗体
B. 记忆 T 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 记忆 T 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 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相比,细胞中的 DNA 相同,RNA 不 同 答案 D 解析 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不是效应 T 细胞;抵抗天花病 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
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呈递抗原的
是 T 细胞,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
相应的效应 T 细胞,效应T 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
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4. 二次免疫之所以具有作用强而且快的特点,是因为初次免疫 过程
中产生了记忆细胞。下列关于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初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是由 B 细胞和 T 细胞受到抗原刺 激后 分化而成的
学海无 涯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 a、b、c 等细胞的过程被称


(2)③过程是在 X 的刺激和 a 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
免疫的
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和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因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细胞免疫存在缺陷D.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2.人被狗咬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病毒血清。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抗病毒血清可使机体内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B.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C.病毒的清除需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D.免疫记忆的形成依赖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3.(2013·苏州模拟)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图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①吞噬细菌形成吞噬泡,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图中溶酶体释放水解酶不能将细菌消灭,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细菌等病原体经细胞①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D.图中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4.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5.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6.(2013·宣城模拟)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7.(2013·黄山模拟)下图表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8.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B.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9.(2013·合肥模拟)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我国古代曾采用种痘的方法预防天花,现在天花疫苗的广泛接种,则根除了这种传染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该疫苗后首先被T细胞识别B.第一次接种天花疫苗后,机体受刺激会产生特异性免疫C.第二次接种天花疫苗后,记忆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会与之结合导致其失去致病能力,最终被B细胞吞噬消化10.(能力挑战题)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树突状细胞及其在特异性免疫系统方面作用的发现”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激发特异性免疫。

树突状细胞不具备的特征是( )A.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B.具有与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相似的作用C.能识别抗原,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D.树突样突起增加了与免疫系统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25分)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实验研究。

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 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

但HIV 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试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两方面分析);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细胞。

(3)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4)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体的(填“细胞”或“体液”)免疫清除。

12.(25分)下图是人体体液免疫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浆细胞一般停留在淋巴结中,每秒钟约能产生2 000个抗体。

浆细胞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4)对于多数抗原来说,细胞C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刺激,一种信号是,另一种信号是。

答案解析1.【解析】选C。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因此A项错误;T细胞和B细胞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B项错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体内缺少T细胞,所以细胞免疫存在缺陷,C项正确;过敏反应发生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D项错误。

2.【解析】选B。

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目的是诱发人体内产生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而不是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该过程属于被动免疫,可注射含有抗体的血清来治疗,A正确;在病毒的清除过程中,需要吞噬细胞、溶菌酶等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同时需要体液免疫,若病原体侵入了组织细胞,还需要细胞免疫,C正确;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记忆细胞,在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的过程中还需要淋巴因子的作用,D正确。

3.【解析】选A。

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处理,暴露出病菌特有的抗原,再传递给细胞②,细胞②可能是T细胞,也可能是少数种类的B细胞。

图中细胞①吞噬细菌形成吞噬泡,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4.【解析】选A。

不论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抑制T细胞增殖的环孢霉素A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使用该药物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

5.【解析】选B。

造血干细胞转移至胸腺,则发育分化形成T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不能恢复细胞免疫;骨髓被破坏,则无造血干细胞,输入造血干细胞后,能形成T细胞,恢复细胞免疫;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丧失,即使再输入造血干细胞,因缺乏分化的场所也不能形成B细胞和T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

【方法技巧】“切除法”与特异性免疫(1)切除胸腺,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

(2)骨髓遭破坏,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全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细胞免疫恢复。

(3)若两者都遭破坏,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再输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未恢复。

6.【解析】选D。

吞噬细胞将病毒吞噬、处理,暴露出抗原,呈递给T细胞,即此题的细胞1。

细胞1产生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寄生的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a。

细胞1还可以释放出淋巴因子,帮助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再与a发生特异性结合,彻底消灭抗原。

疫苗作用于T细胞、B细胞,而细胞3是浆细胞,所以D选项不正确。

7.【解析】选A。

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能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

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

8.【解析】选B。

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其作用是诱发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再进行分裂,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B正确;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错误;疫苗已经过处理,低毒,且本身就是抗原,D错误。

9.【解析】选B。

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而不是T细胞,A错;疫苗具有抗原性,没有致病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淋巴因子是在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释放的,而不是浆细胞释放,C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沉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非被B细胞吞噬消化,D错。

10.【解析】选A。

因为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因而具有与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相似的功能。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能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也能刺激T 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B细胞。

11.【解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

T细胞与红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遗传物质的复制,也不能合成蛋白质外壳,因此不能增殖。

(4)衰老的红细胞属于抗原,被人体的细胞免疫清除。

答案:(1)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2)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效应T 细胞骨髓造血干(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4)抗原细胞12.【解析】(1)细胞A、B、C、D、E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2)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进行二次应答,以更快的速度消灭抗原。

(3)浆细胞是一类分泌细胞,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以适应分泌功能。

(4)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的刺激,一种信号是抗原与其受体结合,一种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答案:(1)细胞C、细胞E 细胞B、细胞C、细胞E(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3)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4)抗原与细胞C抗原识别受体的直接结合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