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第五章 种族、民族与民俗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复习资料

第二节 人口分布于迁移
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也是人类创造一切生产
1.人口分布(P84)
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源泉。自然环境仍是人类生产和生活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
赖以进行的基础。可以说,自然因素始终是人口分布的
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 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水体 5.矿产资源。
测量人口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前述的人口算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密度(亦称粗密度)。此外,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分 2.人口迁移(P89)
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布的空间关系,又提出了人口 概念 对人口迁移一词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一般是指人
土地密度、人口资源密度、人口经济密度等指标。法国 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
素作用更强,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岸指向、平原指向。
(4)印度模式 先是高位静止阶段后进入早期扩张阶段。 中国人口分布 — 胡焕庸线
3.人口与发展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
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P82)
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
人口与经济发展(P83)
的关系 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俄国: 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 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 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 经济科学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P10-P14): 美国 谢佛 区域学派 苏联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中国人文地理的发展(P14-P18) 近代:竺可桢、胡焕庸、李旭旦 复兴人文地理 现代: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人口与人种》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人口与人种》PPT课件

新课讲解
四、不同的人种 1.人种的划分及主要人种
白种人 黑种人 黄种人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
肤色
色浅 黑色 浅黄色 棕黑色
头发
波状 卷曲 黑直
面部
鼻子高 嘴唇薄 嘴唇厚
扁平
体毛
多 少 中等
新课讲解
四、不同的人种 2.三大人种的分布
新课讲解 四、不同的人种
2.三大人种的分布
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讲解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新课讲解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新课讲解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 中,根据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新课讲解
三、人口问题
在中国,大多数省份的人口增长各不相同,多为正数,但是近几年,东北部分地区却连 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2018年辽宁统计公报公布,其中表示,全年出生人口27.9万 人,出生率6.39‰;死亡人口32.3万人,死亡率7.39‰;人口自然增长率-1.00‰。
人口增长过慢又会有哪些问题呢?
读图世界人口增长图和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2)右图中漫画反映了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住房紧张,此外 还会带来(写出一条)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紧张等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当堂检测
读图世界人口增长图和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多样的文化》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多样的文化》PPT课件

2.下列关于世界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基督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大洋洲 B.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C.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D.三大宗教中基督教的教徒最多
3.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亚洲北部 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 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读雅库特人生活景观图,
在气候寒冷 的地区,传统服 饰多以皮毛制品 为主,并配有长 靴、帽子和围巾, 便于保暖。
图为亚洲北部某地民众身穿传统服 饰参加驯鹿拉雪橇比赛,庆祝驯鹿日。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 传统服饰则以棉制品或 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 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 为主,便于散热。
图为亚洲南部某地 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雅库特人身着毛皮服装的自然原因是( C )
A.森林资源 B.动物种类繁多 C.气候寒冷 D.降水丰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 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英语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世界的宗教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 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 并创造了许多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 大宗教。
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各地 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 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 建筑结构具有适应气候的特征。
欧洲北部林木资 源丰富,人们用木头 建造房子。
地中海沿岸地区 石材丰富,人们多用 石材建造房子。
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 现。可以从建筑材料、气候等方面认识传统民居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教案一.教学要求1.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通过读“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通过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世界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的图片:质疑:他们的体质特征有什么差别?你能描述他们的外部特征吗?总结:从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肤色、毛发等体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正是根据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回答:杨利伟:黄种人,黑头发安南:黑种人贝克汉姆:白种人,黄头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体质的不同,人们把世界居民分为黄、白、黑三大人种。

其实,世界上的居民不仅人种不同,在语言和宗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展示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1.通过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通过读“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通过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师生研讨与学习1.教师简要说明人种、种族与民族等概念的异同。

2.追问:人种在外部特征方面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总结: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着人种的特征.人的肤色大致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变浅,与太阳辐射有关,毛发和鼻子的特点也与气候有关)。

3.指导学生读“三大人种分布图”,依据图例找出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第2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第2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区。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问题:人种、语言、宗教。

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特色的人文景观。

其实本节课在讲授上要注意三个地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差异,不能光讲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的问题,从而造成内容的断裂,影响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人口问题基础上的延伸,把人口问题继续深化和拓展,既让学生形成人口的空间概念,又让学生纵向的延伸形成不同地域人口的各自的深层次了解,还为下一节课“聚落”打下基础。

学生由于生理发育的阶段决定了学生在理解地理事物人文内在联系存在不足。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开展多感官的、多方面的刺激,继而弥补学生的认知难点。

【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课本后,可以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加以辨识。

并在地图上能够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区。

(重点)2.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重点)3、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重点)4、了解世界文化包括人种、语言、宗教的差异,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学方法】阅读地图分析法、归纳对比法、小组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播放《龙的传人》/enttv/zhongguoyinyuedianshi/classpage/video/20100524/100706.shtml歌词中:“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你能描述歌词中“龙的传人”的外貌特征吗?,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1301010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英文名称:Human Geography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分: 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本科二年级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行为、自然、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到现实社会中许多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如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化和新经济等。

同时,由于它所探索的是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因而受不同空间尺度的影响较大。

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还需要人们从发展中来考察人文现象。

所以,与一般学科不同,人文地理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综合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又具有鲜明的时空性。

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人文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本科教育地理科学主干课程、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对学生视野的开阔,求知欲的激发和创新力的启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基本要求1.一般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以及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

2.了解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各阶段特点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动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主要人文要素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差异,以及各部门人文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文化和内涵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人文事象的能力。

3.牢固掌握人地关系基础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优化协调对策。

4.应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代全球人地矛盾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以讲授为主,客观许可时运用多媒体,另外也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来弥补单一讲授法的不足。

第5章 种族、民族和民俗[1]

第5章 种族、民族和民俗[1]

四分法
四分法则将澳大利亚(原住居民)人种 单独划出,与上述三大人种相并列。澳大 利亚人种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学者们采用 更精确的方法研究血型、遗传因子和免疫 系统,并综合考虑体质特征和地域障碍等 因素后,将人类划分为7~9个地理人种。
(四)地理人种
1929年,德国伦什依据人种一词本身带有 地理分布的性质,以及各人种之间愈来愈混合 等事实,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 域人种”两个词。1961年,美国加恩提出更低 一级的“小人种”一词,并首次采用上述三级 系统,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22 个地域人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
(二)民族分布的影响因素
1、各民族人口增长率的不同 2、民族迁徙 3、国家政权、民族政策改变 4、民族生产力水平提高,民族间交流联系—— 民族同化、融合
(三)世界民族的分布
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占汉族的97.8%,其次分布于东南亚各国、美国等。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9.7%,其次分布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 美利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占99.3%,其次在加拿大、墨西哥、英国等。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占58.7%)和印度(41.2%),其次在尼泊尔、英国等。 俄罗斯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其余多分布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巴西人:99.7%分布于巴西,少数分布于巴拉圭和阿根廷。 日本人(大和民族):主要分布于日本,占98.7%,其次为美国、秘鲁、加拿大、巴西。 德意志人:主要分布于德国,占90%,其次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巴西。 比哈尔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4.8%,其次在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瓦怒阿图。 旁遮普人: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75.3%)和印度。 墨西哥人:主要分布于墨西哥(86.2%),其次在美国(占13.7%)。 爪哇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占99.3%,少数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荷兰等。 意大利族:意大利占82.5%,其次是美国7.8%,再是阿根廷、法国、加拿大等。 朝鲜族:主要分布于朝鲜和韩国,二国合占94.5%,其次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

05第五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05第五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 ——民族省、民族岛、民族邻里或隔坨
19世纪的民族迁移
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山 西 三 层 窑 洞
安 徽 民 居
丹麦民居
芬兰民居
加 拿 大 民 居
三、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一般以城市为基础, 受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大。
特点:变化速度快、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大。 包括:体育文化、电视文化、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流行音乐。

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 往保存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农村。
1.民俗的特点
民族性 内涵的特征 地方性 集团性 约束性 承传性 外延的特征 变异性
2.民俗分类

物质民俗
生产习俗、商贸习俗、饮食习俗、服饰习俗、居住习俗、 交通习俗等。
第五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第二节 民族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种族的起源
种族的划分
地理人种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一、种族的起源
(一)种族的起源
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 肤色、眼色、发色、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
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等群岛 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 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

人文地理学问答

人文地理学问答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人文地理学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 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第五章 种族、民族、民俗

第五章  种族、民族、民俗
种人是高等种类,有权统治其他种族。 种族歧视或肤色问题,在美国主要指与黑人有 关的问题,因为他们占美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美国的种族歧视:政治有色镜、无形天花板
(职位) 、校园种族歧视、警察和司法部门执法
中的种族偏见、日常生活中的种族歧视。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世界民族的分布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民族的文化与整合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任何一个民族很少能够完全脱离外界而处于
长期孤立的状态,都要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接
触,并受其影响,形成新的整合。
(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民俗与环境 流行文化


民俗的形成和特点
1. 亚洲地理人种 2. 欧洲地理人种 3. 非洲地理人种 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 印度地理人种 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此外还有美拉尼西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 西亚地理人种。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
差异来解释世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认为白
(二)种族与环境
(1)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条件制 约,又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肤色是人类形态最一般的特征,它的变化和地理环境有关。
(3)气候对人体结构的影响,一般来说,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 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体肥大,而后者的身体趋向于细长。
(4)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亦有影响。
(二)饮食民俗
一、主食上的差异:北方面食为主、南方以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三)服饰民俗

热带、亚热带民族 山地民族


渔猎民族
畜牧民族
黎 族 服 饰
黎 族 服 饰
苗 族 服 饰
德 昂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佤 族 服 饰
彝 族
回 族 服 饰
克 尔 柯 孜 族 服 饰
蒙 古 族 服 饰
塔 吉 可 族 服 饰
藏 族 服 饰
墨西哥斗牛
第三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间文化又称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 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 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 习俗。
民俗
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 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 礼仪、禁忌等方面。 与之相对应的是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 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
Etymology

The term "ghetto"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word "gheto" or "ghet", which means slag in Venetian, and was used in this sense in a reference to a foundry where slag was stored located on the same island as the area of Jewish confinement (the Venetian Ghetto). An alternative etymology is from Italian borghetto, diminutive of borgo ‘borough’.

05第五章--种族-民族-民俗PPT课件

05第五章--种族-民族-民俗PPT课件
多元论以魏敦瑞(1873~1948)为代表,他在1946年提出了 人类有四个进化中心:
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黄种人; 印尼的爪哇猿人——棕种人; 赞比亚的布罗肯山人——黑种人; 西亚猿人——白种人。
2021/4/8
4
(二)种族与环境
各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 条件制约,又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021/4/8
23
一、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 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 习俗。
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
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代传袭的基 层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变化比较缓慢,往 往保存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农村。
发卷曲,鼻梁高而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分布:太平洋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等群岛
分类: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
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
2021/4/8
9
白黑 色色 人人 种种
棕黄 色色 人人 种种
2021/4/8
10
世界人种的分布
2021/4/8
11
三、地理人种
地理人种: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 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 并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2021/4/8
13
2021/4/8
14
第二节 民族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世界民族的分布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人文地理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答案

1、思考题(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研究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介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这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

文化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种文化事物(现象)都要扩大它的空间分布范围,文化事物(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就可称为文化区。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人口与人种》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人口与人种》PPT课件

人口问题
(1)一个地区保持__适__度___的人口数量和人口 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 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__过__慢___,都会影响 甚至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负增长,会产生劳动 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___养__老___负担过重等 问题;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 消耗多、__就__业__困__难__、贫困等问题。
2.根据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 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人口/亿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0 时间趋短 30 人口增长 15 速度趋快 12
12 人口增长 12 速度趋于稳定 11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 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特点?
请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0 2 400千米
3
“”
欧洲 四 西部
2 1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北美东部 4
0 2 400千米
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分析
工业发展较早 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发展较早
0 2 400千米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0 2 400千米
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来说,开发历史久 远、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是人口比较 稠密的地区。
讨论 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何越来越快?
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来衡量?
世界人口的 增长速度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死亡率
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推荐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体质特征)语。

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有哪吗?分布在哪里?2、明确目标、让学生看同步学习读出学习目标[3、指导自学让学生看课本做同步学习第57---58页中的填空题,并在课本上画出来。

回答:知道:黑、白、黄不知道分布区一学生读出学生看课本独立做题展示交流各个小组讨论探究本组的任务,让会的学生先说,不会的学生听、记,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组长给组员分工。

展展示讲解:1、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补充:热带:黑种人温带:黄种人亚寒带、寒带:白种人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多媒体播放出三大人种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于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

3、世界6种主要语言及分布?多媒体播放出世界语言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播放出答案表各组讨论积极热烈1组回答:看课本p96、97图和p98阅读读出。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来、记下来。

2组指图回答: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北非、西亚、中亚,南亚。

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黑种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美洲3组指图回答:学生填p99表4组指图回答:学生记在课本上4、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分布区?多媒体播放出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补充纠正。

播放出答案表5、p101阅读和活动题补充纠正5组回答:说出了三大宗教的建筑特点。

信基督教的人不骂人,不迷信。

检测反馈巩固练习:同步学习p68---69-巩固提升题教师讲解学生不会的[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

学生边看,边归纳知识要点。

做完后,学生轮流回答讲解选择题,不对的其他学生纠正。

学生再回答同步p59知识网络填空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人种特征巧记歌
世界居民三种分,体质特征要记清。 黄人肤黄头发黑,体毛中等面庞平。 白人三色都很浅,高高鼻梁薄嘴唇。 黑人皮黑头发卷,体毛较少厚嘴唇。 各个种族应平等,没有高贵卑贱别。
汉语、 英 语、 法语、 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 语,
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A
C
B
1.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例A代表 人种的分布,该人种主要分布在

(2)图例B代表 人种的分布,该人种主要分布在

(3)图例C代表 人种的分布,该人种在美洲也有分布的原因


★ 汉 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 英 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 东南亚 的
一些国家。
汉语
英语主要分布在: 欧 洲的西部、 亚 洲 的南部、 非 洲、 北美 洲、 大洋 洲等。
英语
俄语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亚、东欧等国。
俄语
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 非洲 的一
些国家。
法语
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 西班牙 、 拉丁美 洲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北非和西亚的
一些国家。
阿拉伯语
.三大宗教
1. 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 佛教是世
界的三大宗教。
世界宗教的分布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其他
世界宗教的分布
基督教
基督教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宗教与文化
德国科隆大教堂 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
世界宗教的分布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1)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2)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3)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3. 民俗与文化 民俗: 民族的风俗习惯,指一个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 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传统,是各民族历代 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具体表现在服饰、饮食、居 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 面。
第五章
本章概述:
种族
民族
民俗
人是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产物,自从人类产生以来, 自然界就开始打上人类活动的烙印,人是积极主动的因 素。种族和民族仍然是人们进行文化景观区的研究中划 分不同人类集团的重要概念和方法。种族和民族的差异 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民俗本身作为一种 文化现象与种族和民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另一方面, 民俗也是文化景观的构成因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内涵十分丰富,它往往能综合地体现出一个文化景观区 的许多“个性”特征。
(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种群)
1.3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 种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如 社会组织、婚姻制度、人口的迁移等对种族的形成产生 过巨大的作用。)
2.民族
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 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2.1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四合院结构图

主房(3、5、7、9间
厢 房

屋厢Leabharlann 房大门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对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有 明显的影响。 北方(干旱少雨、冬季气温低,多西北风,夏季气 温不太高,降雨季节不长),保温防寒为主——墙厚、房 不高、内部严实、不漏风、窗户南开、房顶平缓,室内有 炕)。
俄罗斯——主要分布在 俄罗斯、前苏联各国。
巴西人——巴西、巴拉圭、阿根廷
2.3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几次大的迁移:
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16世纪开始的黑人贸易 西班牙、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迁移——15世纪发现新大陆 英国、法国人在北美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二、三万年前,冰期,越过百令海峡。
我国古代称由于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俗”。
3.1 民俗的形成
社会根源——社会性
历史根源——阶段性
地理根源——地域性
民俗的特点:
(1)内涵特征
民族性 、地方性、 集团性、 约束性 (2)外延的特征 承传性、变异性 3.2 民俗与环境
(1)民居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与环境相关)。
中国八大菜系各有特色,与环境也有关系
中国辛辣口味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章思考题
1、种族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2、如何理解民族的特性? 3、民俗是地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试举例说明。 4、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中国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中国服饰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7、地方戏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8、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兆量、龚胜生《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 理 学报》 (2)《旅游与生活文化》扬乃济
(2)饮食民俗 主食——与各地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有关。
中国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面食; 拉丁美洲人爱吃玉米,东欧人爱吃黑麦等。
副食——各类肉类、蔬菜。
中国以猪肉作为主要肉食,而欧洲(西方)以牛肉为主要肉食。这种 差异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亚洲季风草类难以过冬,草在冬、春季缺乏为, 饲养牛羊不方便,选择了用粗粮养猪。欧洲草冬季也不枯死,,可以饲养 食草动物,开始是羊,后来是牛。
种族与地理环境 肤色——色素含量——光照强度有关;色素多、肤色深多集中在赤道附近。 体高——寒冷地区身体较肥大,炎热地区身体趋于细长。 鼻型——热带,鼻孔宽阔;寒冷,鼻长、狭窄;温带,过度型
血型——非洲人多变态引起镰刀型红血球。
1.2 种族的划分
划分的标志: 毛发、肤色、身高、头颅形状、鼻型、血型、指纹 划分的类别:四大种群12个种族 白色种族群——皮肤成白色、浅棕色,波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兰 (北欧种族、南欧种族、印地种族) 黄色种族群——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褐色 。 (蒙古种族、美洲印地安种族、爱斯基摩人) 黑色种族群——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呈羊毛卷状,唇厚。 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移民后裔 (尼格罗种群、布须曼种群) 棕色种族群 ——肤色深,发为红色甚至亚麻色,毛发卷曲 ,鼻梁高 而不扁,唇厚而不外翻。
本章讲授题纲
1. 种族与地理人种
1.1 种族的起源 1.2 种族的划分
1.3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2. 民族
2.1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2.2 世界民族的分布 2.3 民族的迁移与聚集 2.4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3. 民俗与文化
3.1 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3.2 民俗与环境(民居、饮食、服饰、地方戏曲、民歌) 3.3 流行文化
民族的形成:氏族——部落(族)——民族
民族的特征: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 2.2 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汉族—— 主要分布在 中国、东南亚各国、美国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在 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 美利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在 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主要分布在
川西藏族——石房、黄土高原—— 窑洞;云南傣族——竹楼;黄河中 下游——木结构框架(土作墙、草作顶)。
建筑布局—— 一栋房舍的单元结构(石屋、土楼)。
不同大小、式样、功能的房屋的集合(四合院)。
单元结构房大 多是一家一户 居住,但也有 的单元房相当 大,内部分割 供好多家庭共 同居住。福建 西南的永定客 家方型与圆形 土楼,一般三、 四层,每层三 四十间,多则 百间。低层厨 房、二层储藏、 三四层卧室。 每家自下至上 为一小单元。
1. 种族与地理人种
1.1 种族的起源 种族:指在自然体制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 型、 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也称人种。
种族——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
起源于同一地,早期迁移,受环境影响逐渐在体制质形态等方面 产生共同的遗传特征。
多元论
关于起源学说 一元论 20世纪80年代后,一元论逐渐占优势
南方(多雨、炎热)。墙体薄、房顶坡度大、房体 较高,四面都可以开窗,墙体涂白色,反射阳光,加强通 风,房屋廊檐较宽,遮阳防雨,有的开天井。 美国南北方建筑也有很大的差异:
北——烟囱多放在房顶中间,防止热量散失,房顶两坡不 等长,南短北长——接受阳光,少受风寒。
南——烟囱置于建筑的一端或放在墙外,有廊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