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教案4

合集下载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2. 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3. 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3. 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

教学难点:1. 热工基本概念的理解;2. 热量传递计算公式的应用;3. 锅炉运行参数的调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1. 热工基本概念a. 解释热工的定义,介绍热工在工程领域的应用;b. 介绍热工基本定律,如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c. 通过实例讲解热工基本定律的应用。

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a. 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b. 讲解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物理原理和计算公式;c. 通过实例讲解热量传递的计算。

3. 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a. 介绍锅炉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热交换和烟气排放;b. 讲解锅炉的主要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c. 介绍锅炉运行参数的调节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查阅资料,了解锅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热量传递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锅炉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的掌握程度。

热工基础课时计划(教案)

热工基础课时计划(教案)

热工基础课时计划(教案)Course Plan for Fundamentals of Heat Transfer.Course Objectives.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heat transfer.Apply heat transfer principles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Design and analyze heat transfer systems.Course Outline.Module 1: Introduction to Heat Transfer.Definition and modes of heat transfer.Heat transfer rate and heat flux.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Module 2: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conduction.Conduction through extended surfaces.Module 3: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Natural convection.Forced convection.Boiling and condensation.Module 4: Radiation Heat Transfer.Blackbody radia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between surfaces.Radiation shields.Module 5: Design and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Systems. Heat exchangers.Heat sinks.Thermal insulation.Grading.Homework assignments (20%)。

热工基础教案

热工基础教案
辐射换热的几个概念
教学难点
影响辐射换热的两个因素
教法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分层指导法、演示法
学法
启发引导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素材 2、准备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知识回顾】
1、什么是对流换热系数?物理意义是什么?
2、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几个?
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抢答,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师生共同复习巩固旧知,为今天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前面我们学习了导热、对流换热的相关知识和计算,知道了如何求导热的热流密度和导热量,及如何求对流换热热量。辐射换热是传热的第三种形式,那么辐射换热又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研究它的热量情况?
学科
热工基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项目内容
辐射换热
班级
教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 《热工基础》
教学
目标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辐射换热的几个概念
(2)理解影响辐射换热的两个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点
任务二、四次方定律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58)学分:2.5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性质:基础理论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关热科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训练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还应为学生对热学科的建模和问题的处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热工基础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以提高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航空航天和建筑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第一、第二定律),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2.掌握包括理想气体、蒸气和湿空气在内的常用工质的物性特点,能熟练应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物性计算;3.掌握不同工质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工质的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计算,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热能转换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能力;4.掌握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机理,进而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5.能对较简单的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解决较简单的传热问题,尤其解决是与力学分析有关的传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0绪论(能源概述)1、内容:能源和热能利用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2、要求: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概况;了解能源和热能利用的概况,能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节能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理解本课程与专业的关系。

热工基础教案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

热工基础教案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

第二部分:热工计算(4-6章)第一次课课题: 4. 燃料及燃烧计算§4.1燃料的通性一、本课的基本要求:1.掌握燃料的化学组成及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2.燃料发热量的计算。

3.标准燃料的概念。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1. 重点:燃料的化学组成。

2. 难点::燃料成分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作业:第4章燃料及燃烧计算1.燃料的定义:凡是在燃烧时(剧烈地氧化)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并且此热量能有效地被利用在工业或其他方面的物质称为燃料。

. 所谓有效地利用是指利用这些热源在技术上是可能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对燃料的要求:(1)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单位质量(体积)燃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可以有效地利用。

(2)燃烧生成物是气体状态,燃烧后的热量绝大部分含欲其气体生成物之中,而且可以在放热地点以外利用生成物中所含的热量。

(3)燃烧产物的性质时熔炼(加热)设备不起破坏作用,无毒、无腐蚀作用。

(4)燃烧过程易于控制。

(5)有足够多的蕴藏量,便于开采。

§4.1 燃料的通性一、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化学组成(1)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固液体燃料的基本组成有C、H、O、N、S、W(水分)及A(灰分),其中C、H、S 能燃烧放热构成可燃成分,但S燃烧后生成的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

所以视硫为有害成分;氧和氮的存在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属于有害物质;水分(W)的存在不仅相对降低了可燃成分含量,而且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视水为有害物质;灰分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可燃成分的含量,而且影响燃烧过程的进行,在燃烧过程中易溶结成块,阻碍通讯,造成燃料浪费和增加排灰的困难。

(2)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固(液)体燃料的成分分析方法有元素分析法和工业分析法两种。

元素分析法是确定燃料中C、H、O、N、S的重量百分含量,它不能说明燃料由那些化合物组成及这些化合物的形式。

只能进行燃料的近似评价,但元素分析法的结果是燃料计算的重要原始数据。

热工基础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热工基础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热工基础2. 所属学科: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 学分:3学分5. 学时:48学时6. 教学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热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热工基础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作风;(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工程热力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2)热力学状态方程与热力学图;(3)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的性质;(4)热功转换与能量守恒;(5)相变与热力学循环。

2. 传热学:(1)传热基本概念与传热定律;(2)导热、对流与辐射传热;(3)传热系数与传热速率;(4)换热器计算与设计;(5)传热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8周:工程热力学(24学时)第9-16周:传热学(24学时)第17-20周:课程设计(8学时)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热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目:(1)刘维民,李永强. 工程热力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陈家骏,王玉珍. 传热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课程相关网站、论坛、学术期刊等。

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以《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为教材,该教材是一本系统介绍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内容的教材,内容详实,但也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2.理解热力学循环运行原理,应用热力学知识分析热工系统;3.理解传热学基本概念和传热原理;4.理解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流体运动特性;5.掌握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力;6.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热力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3.热力学循环运行原理2.传热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传热原理3.传热模式与传热系数3.流体力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流体静力学方程3.流体动力学方程4.热工系统分析1.热力学循环分析2.热力学分离技术分析3.热力学储能技术分析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讲授:采用PPT讲解教材内容,重点讲解难点和重点内容,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实践: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考核方式1.日常考核:采用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实验考核: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热力学系统分析,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同时,本次教学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热工基础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热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热力学体系,掌握一定的热工学计算方法,了解热工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热力学量及其单位–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热力学过程和循环–等温、等压、等容过程的特点及计算–绝热过程的特点及计算–循环过程及其效率3.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热力学效率和制冷效率–热泵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热力学分析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4.热力学基本计算方法–英制和国际制下温度、压力和能量的换算–一元和多元气体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湿空气的计算1.理论讲解–采用PPT和白板等工具,分模块、递进式、案例分析,运用比较法与常识原理相结合的教法,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掌握热力学原理能力,并且讲解每个知识点都要举例练习,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实际意义。

2.计算实践–课程实验组织有精心设计,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热力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外学习–提供课外阅读和练习题,既作为课程作业,又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充知识点,促进课程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1.课内与作业表现–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安排课堂测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对学院中表现优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奖励,激励其更加努力学习。

2.课程实现效果评价–开展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结果,调整课程思路及备课内容,不断完善课程。

3.教学成果评价–严格根据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学生成绩及教学质量上的评价。

通过年度名单及毕业生的销售路线图的应用,来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成果。

1.《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第一、二、十三、十五章,朱裕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热力学及其应用》(第二版)第三、五章,王培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热工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比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等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热工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2. 比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2. 热传导和热辐射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新课讲授1. 热力学第一定律(1)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1)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比热容(1)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比热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传导(1)讲解热传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热传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热辐射(1)讲解热辐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热辐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究热工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对热工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热工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热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熟悉稳态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解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热工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第一、第二定律;2.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3.热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4.稳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5.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解决热工问题。

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讨论法:通过学生间互动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建和思维的碰撞;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协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4.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周第一次课•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

第二次课•热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稳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

第二周第三次课•热力学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热力学案例分析。

第四次课•学习并练习热力学系统的应用技能;•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第三周第五次课•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实验分析解决热工问题。

第六次课•结课总复习和检测;•教师反馈和个人总结。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小组讨论、实验记录、参与度等;•期末考试:针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的综合测评;•案例分析:对学生课堂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

6.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我们提供以下教学资源:•课程教材:热力学基础第三版;•课程PPT:教师讲义和案例分析;•实验设备和材料:校内实验室设备和测试工具。

7.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热学基础知识,有能力解决实际热工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活动形式和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热工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2)了解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3)学会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热工基础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1. 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2. 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3. 热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难点:1. 热工基础知识中的复杂公式和理论;2. 热工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3. 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热工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热工基础知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3. 通过实例讲解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如锅炉、制冷设备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讲解热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组织学生进行热工实验,如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等。

3. 实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4. 案例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2. 深入讲解热工基础知识中的复杂公式和理论,如理想气体性质、热力学循环等。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4)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4)

定义: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

边界: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外界(环境):热力系统以外的部分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质量和能量交换都通过边界System Boundary Surroundings 热力系统注意:边界特性真实/虚构固定/活动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也叫做控制质量系统。

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一般为控制容积系统。

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1234m Q W1 ⇒ 开口系1+2 ⇒ 闭口系1+2+3 ⇒ 绝热闭口系1+2+3+4 ⇒ 孤立系非孤立系+相关外界=孤立系简单可压缩系统热力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系统 ,除与外界交换质量外,只交换热量和一种体积变化功状态和状态参数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 6个常用参数:p、T、v、u、h、s状态参数的特征:1、状态确定,则状态参数也确定,反之亦然2、积分特征:状态参数的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3、微分特征:全微分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数学上:点函数、态函数例如:山的高度变化1 2a b ⎰⎰⎰-===212,12,112d d a bz z z z z ⎰=0d z强度参数与广延参数强度参数: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如压力 p 、温度T 比参数: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单位: /kg /kmol广延参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参数−可加性如 质量m 、体积 V 、热力学能 U 、焓 H 、熵S m V v =m U u =m H h =m S 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 深 内 容 的 理 解,使理 实 相 结

饱和蒸汽; 3 状态的湿饱和蒸汽,在冷却 设备中定压、定温放热,变为 干度更低的 4 状态的湿饱和 蒸汽; 4 状态的湿饱和蒸汽,在压缩 机中被绝热压缩, 变为 1 状态 的饱和水。

-3-
任务二、 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 缺陷 探 1、 一方面循环热效率并不高, 另一方面需要体积庞大的压 索 缩设备 (1)吸热温度不高 研 (2)放热温度不低 (3)压缩机体积庞大 究 2、改进 (1)保持压力不变,对干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法 学 法 教学准备
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组成
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改进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分层指导法、演示法
启发引导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1、准备教学素材
2、准备学案
-1-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1、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 程是怎样的?
讲解 认真听讲,联系 联 系 电 已学知识积极思 厂 实
考,跟上老师思 际 , 加 路 深学生 对循环 的理解

和蒸汽继续加热, 使之变成过 热蒸汽

(2)让乏汽冷凝成水 总结:目前,卡诺循环还 是一种为人类追求的理想循 环,迄今为止还未实际实现。 对水蒸汽为工质的循环, 若在 其湿饱和蒸汽区建立卡诺循 环, 等温吸热和放热原则上可 以克服,但对压缩过程而言, 由于工质处于汽水混合物状 态,一是要求容积较大压缩 机,其次耗费压缩功,同时在 湿汽状态下, 对压缩机工作不 利, 因此实际上很难实现饱和 蒸汽卡诺循环, 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两个重要的知识,他们分别是:
知识 归纳
(12’ )
(1)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组成 (2)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改进方法
作业
循序习题
-5-
-2-
任务一、 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 组成 探
小 组 抢
学生思考问 答 活 动 题,各小组抢答, 能 够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积
1、定义:以水蒸汽为工质的 巡回指导,并听 表达自己的观点 卡诺循环 取各小组观点 2、组成
带领学生共同
T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极性,活 下,与教师一起 跃 课 堂 总 结 出 板 书 文 气氛 字。
总结结论,给出 定义

S

图 10.3
饱和蒸汽卡诺循环
提 高 学 生 的 总
1 状态饱和水, 在锅炉中定压、
结归纳, 合 作 探 究能力。

定温吸热, 被加热成 2 状态的 干饱和蒸汽;
根据教师指导认 真阅读课本

2 状态的干饱和蒸汽,在汽轮 机中绝热膨胀至 3 状态的湿
提出问题,让学 生带着问题看 课本
点评学生答 问题导入: 联系实际与学
问 题 驱
思考教师问题, 动 进 行 各小组抢答,带 开篇,激 着问题进入新 发 学 生 课,实现巧妙的 学 习 兴 过度。

电厂连续的产生电能, 需要采 生已有知识,提 用循环过程, 而在同温限循环 出问题。
于以蒸汽为工质的循环, 能否 案,引导学生进 设计成卡诺循环?热效率会 入新课 高吗?如果不高,原因是什 么?
学 科 项目内容 教 材
热工基础
课 型
新授课 班级
课 时
2 课时
蒸汽动力卡诺循环
中国电力出版社
《热工基础》
知识目标
(1)掌握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组成及缺陷 (2)理解蒸汽动力卡诺循环的改进方法
教 学 目 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教 学 目 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识 2、卡诺循环有几部分构成? 回 它的热效率怎样?
师 生 共 根据前面所学 内容,提出相关 思考教师提出的 同 复 习 巩 固 旧 问题,检查学生 问题,各小组抢 知,为今 掌握情况
答,巩固前面所 天 新 知 学知识。
识 的 学 习 做 铺 垫。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 为 了连续获得机械能以保证发 新 课 导 中卡诺循环的热效率最高, 对 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