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滇西南黑河断裂带是亚洲大陆内的一处重要构造带。

近年来,对黑河断裂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对其近代构造活动进行了初步研究。

滇西南黑河断裂带位于中国云南省北部,主要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总长约400公里。

它是一条典型的走滑断裂带,由许多次断层构成。

该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就具有活动的历史,形成了区域性的地貌特征。

近代构造活动是指最近几千年以来地壳发生的构造运动。

通过对滇西南黑河断裂带地震活动、地表形变、岩石变形以及其他地质指标的研究,可以初步分析近代构造活动的特征和机制。

首先,滇西南黑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是近代构造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的研究,可以发现在黑河断裂带附近频繁发生地震。

这些地震主要是由断裂带上的断层运动引起的,地震破裂的巨大能量释放是近代构造活动的明显标志。

其次,通过对黑河断裂带地表形变的观测,也可以初步研究近代构造活动。

地表形变主要包括地震地裂带、断层错动、地块抬升等。

通过对这些形变的观测以及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断裂带上断层活动的性质、速率和变形情况。

此外,通过岩石变形的研究也可以对近代构造活动进行初步研究。

在滇西南地区一些断裂带上,可以观察到断层顶部和基底的岩石变形。

通过对变形类型、变形规模以及变形时间的研究,可以初步了解近代构造活动的特征和变形机制。

综上所述,滇西南黑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的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对地震活动、地表形变以及岩石变形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初步了解近代构造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

然而,由于黑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相对复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观测资料。

同时,还需要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来进一步揭示滇西南黑河断裂带的近代构造活动。

滇西地震序列类型的统计特征分析

滇西地震序列类型的统计特征分析

1% ,主 震 一 余 震 型 占 5 % , 双 震 型 占 2% , 6 2 4
震 群 型 占 8 ;M 5 5共 1 % > I . 2次 ,其 中双 震 型 占 1 . % ,主震 一 余 震 型 占 8 .% ,无 孤 立 型 和 震 67 33 群 型 。孤 立 型 多 发 生 在 永 平 、 泸 水 、保 山 一 带 ( 块 2 ;震 群 型 多 发 生 在 腾 冲 至 瑞 丽 一 带 ( 如 ) 如 块 3 ;并 且 孤 立 型 和 震 群 型 的 震 级 都 在 5 0~ ) . 5 4级 之 间 。 双 震 型 有 一 半 都 发 生 在 丽 江 地 区 .
2 资 料 选 取
以滇 西 地 区 (34 7 5 2 。 8 一2  ̄4 N1年 间 所 有 M . 震 序 列 ( ≥5 0地 除
去 强 震 的余 震 ) 为研 究 对 象 。
3 地 震 序 列 的分 类 [ 4] ,
次 ,M . =5 0~5 9地 震 序 列 2 . 9次 ,共 计 3 6次 ,分 类 结 果 为 孤 立 型 :3次 , 占序 列 总 数 的 8 3 ; .%
主震 一 余 震 型 :2 3次 , 占序 列 总 数 的 6 .% ; 38
双震 型 :8次 , 占序 列 总 数 的 2 .% ; 22 震 群 型 :2次 , 占序 列 总 数 的 5 7 。 .% 主 震 震 级 的大 小 对 序 列 类 型 的 归 属 有 很 显 著 的 影 响 ,5 0~5 4级 共 2 . . 5次 ,其 中 孤 立 型 占
维普资讯
第 2 5卷 第 3期 20 0 2年 7月




Vo . 5. No 3 12 .

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活动特征及预报方案

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活动特征及预报方案

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活动特征及预报方案
王世芹;付虹;雷素华;杨继登
【期刊名称】《高原地震》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通过对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前地震、前兆和环境因子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滇西南中强震前小震频度增加、出现窗口信号地震,前兆异常数量多,气压涨落突出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滇西南地区M≥5级地震的预报方案。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王世芹;付虹;雷素华;杨继登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滇西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J], 何应文;曹白伦;匡福江;段勇;康哲嘉;许瑞杰;李旭峰;龙柄丞
2.滇西南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J], 毕青;沈坤;续外芬;马丽霞;张晓岗;李祥;夏开平;张体移;熊瑞
3.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J], 何文贵;刘兴旺;袁道阳;张波;吴明
4.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J], 何文贵;刘兴旺;袁道阳;张波;吴明;
5.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J], 方良好;袁道阳;邵延秀;何文贵;刘兴旺;张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南地区双震序列应力触发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滇西南地区双震序列应力触发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关键 词 : 滇 西 南 地 区 龙 陵 地 震 澜 沧・ 耿 马 地震 应 力触 发 地 震 活动 性
[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6 8 3 ( 2 0 1 5 ) 0 3 — 0 4 7 2 — 0 9
[ 中 图分 类 号 ] P 3 1 5
[ 文献标识码]A
应力 触 发 作 用 , 其 中龙 陵 双震 触 发 效 果 较 明 显 ; ③ 根 据 震 后 粘 弹性 松 弛 应 力 场 变 化 得 出 , 现 阶 段 N W 向 的腾 冲一 龙陵、 永德一 勐 省 以 及澜 沧东 南 地 区 , N E向 的瑞 丽 、 镇安 、 大理 、 上允 、 永 平 等 地 区地 震危 险性 有 所 增 强 , 这 与 该 区 地 震 活 动 性增 强相 吻合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2 2 ;[ 修 定 日期 ] 2 0 1 4 — 0 8 — 1 3
[ 项 目类别 】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项 《 中 国地 震 活 断 层 探察 一 南 北 地 震 带 中 南段 》 ( 2 0 1 1 0 8 0 0 1 ) 资 助 [ 作者简介]刘方斌 , 男, 1 9 8 9年 生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 从 事 地 球 动 力 学 及 活 动 构 造 学 研究 。

次 地震 有 抑 制 作 用 ; 而澜沧一 耿 马地震 则属于 牵动型双震 活动 , 澜沧 7 . 6级 地 震 对 其 后 的耿 马
7 . 2级 地 震 有 一 定 的 触 发 作用 , 其库仑应力变化值为 0 . 3 5 b a r ; ② 绝 大 多数 后 续 余 震 受 到 了 主震 的
E— ma i l : l i u f a n g b i n 8 9 0 8 @1 6 3 . t o m

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

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

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一、内容描述本文主要研究了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特点和规律。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通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历史记录、地震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我们揭示了云南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云南地区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如1976年的丽江地震、2008年的姚安地震等。

这些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也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云南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对于提高该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然后从地震学、地质学等多角度分析了云南地震活动的特征和机制。

通过对云南各地区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我们揭示了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探讨了地震活动的触发因素和环境条件。

本文还对云南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进行了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监测和预警技术在云南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密集的地震监测网络和先进的预警系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地震的异常现象和潜在危险,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总结了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云南地震活动的机制和规律,为防震减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亚欧大陆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复杂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处多条重要地震带的交界区域,云南省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乃至全球地震灾害风险较高的地区之一。

对云南省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不仅对于揭示我国西部地震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提升我国地震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全面揭示云南省地震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评估不同区域和类型的地震风险,为政府规划、企业生产和公众生活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指导。

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

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强震危险性分析刘自凤;付虹;李智蓉【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5-6)【作者】刘自凤;付虹;李智蓉【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2018年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后,云南滇西至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显著增强。

中小地震显著增强是区域有效剪应力水平增强的一种表现,在云南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尺度内4级地震活动增强是发生强震的必要条件,因此,分析认为,该区具备发生强震的背景。

为了分析该区未来强震危险性,本研究分析了4级地震频次、b值和波速比变化特征,进一步追踪该区区域应力水平动态变化。

(1)利用云南台网提供的快报目录删除序列余震后,统计2003年以来该区4.0—4.9级地震6个月累计1个月滑动频次,统计结果如图1a所示。

从图中可见,2003年以来滇西至滇西南地区4次6级地震前该区均出现4级地震显著增强现象,且都发生在高频活动开始回落时段。

2016年以来该区4级地震活动出现4次增强活动却迟迟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仅在第3次增强活动转折时发生墨江5.9级地震,但墨江地震后该区4级地震再次迅速持续增频,按照前4次震例,该区后续的震情跟踪工作中应该高度关注4级高频回落时段。

图 1 滇西—滇西南地区4级频次、b值曲线图及云南地区波速比等值线图(2)利用云南台网提供的快报目录删除序列余震后,计算2003年以来滇西—滇西南地区2.5—4.9级地震12个月累计1个月滑动b值,统计结果如图1b所示。

由图可知,b值下降是2003年以来该区4次强震前的共性变化。

2015年年底以来,b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此过程中仅发生墨江5.9级地震,墨江地震后继续曲折下降,目前仍然呈低b值状态。

众多研究表明,b值与介质的非均匀度、有效剪应力等参数有关,并与应力呈反比关系,低b值常用来表征高有效剪应力。

5~6月滇西南地区M≥5成组地震活动中、短临异常特征及预测

5~6月滇西南地区M≥5成组地震活动中、短临异常特征及预测

5~6月滇西南地区M≥5成组地震活动中、短临异常特征及预

2007年5~6月滇西南地区M≥5成组地震活动中、短临异常特征及预测
给出了2007年滇西南地区中等地震丛集活动的跟踪预测过程,以及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前兆异常的动态演化图像.这组中等地震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主要是:云南地区长达3年多和滇西南地区长达12年的6级地震平静,小震调制比、高水位和部分前兆的趋势异常显示滇西南从2006年以来处于应力水平相对较高状态;中短期阶段在滇西南出现3级地震活动增强,并形成空区,小的单元体破裂后把能量集中到更大单元体,发生更大地震;短临阶段小震活动不断向震中迁移,空区被打破.中等地震丛集活动过程中,每次新的M≥5地震发生前,滇西南均出现3级震群活动,前兆均有新的异常过程出现.
作者:付虹王世芹秦嘉政邬成栋苏有锦 FU Hong WANG Shi-qin QIN Jia-zheng WU Cheng-dong SU You-jin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刊名:地震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年,卷(期):2007 30(4) 分类号:P315.75 关键词:滇西南中等地震丛集异常特征地震预测。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

滇西高黎贡山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

2020年第39卷第4期461〜467页云南地质CN53-1041/P ISSN1004-1885滇西高黎贡山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张华】,何绕生1,黄琴辉2,高瑜1(1.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云南昆明650216; 2.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7)摘要:通过资料收集及野外地质调查,滇西高黎贡山南段新构造表现,可归纳为断陷盆地沿断裂串珠状分布;剥蚀夷平面、河流阶地发育;断块差异运动显著;河流水系错断现象普遍;新生代地层分布广且厚度差异大;地势反差大;新生代地层发生褶皱、断裂;地热活动强烈,沿活动断裂带温泉出露较多;地震活动频繁;岩浆活动频繁,火山火山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部分地段地下水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等12种特征,这些新构造运动表现都有着独特的遥感影像特征。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表现特征;高黎贡山南段;滇西中图分类号:P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85(2020)4-461-7云南的新构造的较为强烈,自第三纪以来,随着深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云南产生显著的断裂抬升、陷落和拗陷[2]。

毛玉平等[3],对云南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全新世以来,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深大断裂。

而滇西地区又是云南新构造比较活跃的地区,位居印度与亚欧板块碰撞的缝合线东北侧,岩浆活动与大地构造关系较为密切,受主干深断裂控制。

在上世纪80年代,王铠元等就对滇西新构造运动不均衡的抬升作用,并计算了玉龙雪山、苍山、高黎贡山上升率,以及云南地壳的压缩问题,现代地震作用和新构造滇西四个地震带进行了探讨和阐述⑷。

滇西的新构造运动许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何浩生等[5]分析研究了滇西地区夷平面变形及其反映的第四纪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运动。

滇西地区新构造运动和区内喜马拉雅造山期后的陆内伸展作用,都是从上新世早期开始的。

这一时期形成了分布广泛的伸展角度不整合。

从构造运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上体现了伸展作用的区域特点[6]o更多的学者在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大部分针对某一地区的几项新构造进行研究或某一区域的几项进行分析。

云南省地震灾害特点和对策分析

云南省地震灾害特点和对策分析

52汤筱麒,云南省地震局形变测量中心主任,曾任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处处长。

主要从事地震应急管理和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研究。

先后主持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观测网络项目—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子项目和省人民政府十项重大工程——震情会商与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等工程。

承担云南省人民政府《云震07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云南省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地震应急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等课题。

组织了云南省内包括2003年大姚6.2、6.1、2007年宁洱6.4、2013年盈江6.1、2014年鲁甸6.5、景谷6.6等数十次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现场工作。

2008年作为队长带领云南救援队前往四川开展汶川8.0级地震北川灾区现场开展搜救工作。

引言云南是一个地域差异性显著的省份,地震灾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比如2014年云南鲁甸和景谷两次地震,震级相当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破坏程度却相差很大。

地震灾害的轻重由很多因素决定,地震震级、深度、震源特性、持续时间等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承灾体本身特性(如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建筑物抗震性能等)也是影响震害轻重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数震害特征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省域尺度或更大范围,其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地震后对灾情的快速估计、震害预测以及近年开展的地震危险区风险评估工作。

对于地域差异性显著的云南,省域尺度的研究显得过于宽泛。

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加精细化的区域性地震灾害特征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了云南省地震活动性与构造背景资料、云南历史地震灾害资料(等震线资料和人员伤亡选取1900年以来的数据,房屋易损性矩阵与经济损失等数据选取1992年云南省开展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来的数据),对云南省大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分布情况及震害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根据不同的专题研究目标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

建立了云南省三个地震灾害特征分区,分别为滇东北区域,滇西—滇西北区域,滇南—滇西南区域;结合各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震害、房屋建筑和地质灾害现状等资料,总结云南省三个区域地震灾害特点,提出针对性减灾对策建议。

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第42卷㊀第1期2020年1月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J O U R N A LV o l .42㊀N o .1J a n u a r y,2020㊀㊀收稿日期:2019G04G08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97);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S Q 2019Q Z K K2801)㊀㊀第一作者简介:高效东(1994-),男,甘肃庆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E Gm a i l :n o r m a n _ga o x d @163.c o m .㊀㊀通信作者:王爱国(1972-),男,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地质㊁工程地质㊁寒区工程方向研究.E Gm a i l :w a gu o 2008@163.c o m .高效东,王爱国,袁道阳,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1):157G167.d o i :10.3969/j.i s s n .1000-0844.2020.01.157G A O X i a o d o n g ,WA N G A i g u o ,Y U A N D a o y a n g ,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A c t i v i t i e sa l o n g th eD a l u oF a u l t i n S o u t h w e s t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 [J ].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 ,2020,42(1):157G167.d o i :10.3969/j.i s s n .1000-0844.2020.01.157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高效东1,王爱国1,2,袁道阳3,谢㊀虹1,2,邵延秀1,2,刘炳旭1(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滇西南打洛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向S E 方向物质挤出的最前端,其构造活动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最新构造活动信息.通过卫星影像分析㊁现场追踪调查㊁探槽开挖㊁年代样品测试㊁断错微地貌高精度测绘等工作,对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打洛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晚第四纪水平滑动速率上限值为(2.5ʃ0.1)mm /a ,下限值为(0.8ʃ0.1)mm /a ,平均约(1.7ʃ0.9)mm /a .假定断裂滑动速率基本保持恒定,根据沿断裂地质体最大位错约(11.2ʃ0.5)k m ,估算其走滑活动构造转换时代应为(4.4~14.9)M aB .P ..断裂最近一次构造活动时间为(360ʃ30)a ~(850ʃ30)aB .P ..关键词:打洛断裂;左旋走滑;水平滑动速率中图分类号:P 315.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0844(2020)01-0157-11D O I :10.3969/j.i s s n .1000-0844.2020.01.157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L a t e Q u a t e r n a r y A c t i v i t i e s a l o n g t h e D a l u oF a u l t i nS o u t h w e s t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G A O X i a o d o n g 1,WA N G A i g u o 1,2,Y U A N D a o y a n g 3,X I E H o n g 1,2,S H A O Y a n x i u 1,2,L I U B i n gx u 1(1.L a n z h o u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i s m o l o g y ,C E A ,L a n z h o u730000,G a n s u ,C h i n a ;2.L a n z h o uN a t i o n a lO b s e r v a t o r y o f G e o p h ys i c s ,L a n z h o u730000,G a n s u ,C h i n a ;3.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S c i e n c e s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730000,G a n s u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D a l u o f a u l t i s l o c a t e d 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 a t t h e f r o n t o f S E Go r i e n t e dm a t e r i a l e x t r u d e d f r o mt h e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 ,a n d i t i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h e l a t e s t t e c t o n i ca c t i v i t yr e c o r d e d i 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e r n m a r g i no f t h e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 .T h r o u g hs a t e l l i t e i m a g ea n a l ys i s ,a f i 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t r e n c he x c a v a t i o n ,d a t i n g s a m p l e t e s t i n g ,a n dh i g h Gp r e c i s i o n m a p p i n g o f d i s Gl o c a t e dm i c r o G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 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ac t i v i t i e so f t h eD a l u o f a u l t a r e s t ud ie d i nd e t a i l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D a l u of a u l t i s aH o l o c e n e a c t i v e l e f t Gl a t e r a l s t r i k e Gs l i p f a u l t .T h e u p p e r l i m i t v a l u e o f t h e h o r i z o n t a l s l i p r a t e o f t h e f a u l t i n t h e l a t eQ u a t e r n a Gr y i s (2.5ʃ0.1)mm /a ,t h e l o w e r l i m i t v a l u e i s (0.8ʃ0.1)mm /a ,a n d t h e a v e r a ge i s a b o u t (1.7ʃ0.9)mm/a.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m a x i m u md i s l o c a t i o n a l o n g t h e f a u l t[a b o u t(11.2ʃ0.5)k m],i t i s e s t i m a t e d t h a t i f t h e s l i p r a t e o f t h e f a u l t h a s r e m a i n e dc o n s t a n t,t h e t i m eo f s t r i k eGs l i p s t r u cGt u r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y o c c u r r e d i n4.4-14.9M aB.P,a n d t h e l a t e s t p a l e o s e i s m i c i t y o f t h e f a u l t o c c u r r e db e t w e e n360ʃ30a n d850ʃ30B.P.K e y w o r d s:t h eD a l u o f a u l t;l e f tGl a t e r a l s t r i k eGs l i p;h o r i z o n t a l s l i p r a t e0㊀引言新生代以来受青藏高原物质沿S E方向侧向挤出及阿萨姆的楔入作用影响,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顺时针旋转,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1G2].其中鲜水河 小江 安宁河左旋走滑断裂带和金沙江 红河右旋走滑断裂带分别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向南挤出的北东边界和南西边界.滇西南地区则为其南西边界与高原物质挤出前端的复合部位[3G4].区内断裂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强烈,先存断裂与新生断裂带共同作用[图1(a)],控制了该区强震的发生[5].(a)打洛断裂区域构造;(b)打洛断裂沿线地质特征;(c)㊁(d)图切地层剖面,其中AGB㊁CGD为地层测线;F1为红河断裂;F2为龙陵 瑞丽断裂;F3为南汀河断裂;F4为孟连断裂;F5为打洛断裂;F6为龙陵 澜沧断裂图1㊀打洛断裂区域构造位置及断裂沿线地质特征图F i g.1㊀T e c t o n i c l o c a t i o n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m a p a l o n g D a l u oF a u l t㊀㊀打洛断裂位于滇西南地区东南部,是一条全新世左旋走滑活动断裂[6].前人对打洛断裂进行过一些研究.其中,王阎昭等[4]基于G P 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估算出打洛 景洪断裂现今左旋滑动速率为(7.3ʃ1.6)mm/a. W a n g Y u等[7]通过对缅甸东部地貌的分析,并结合构造㊁大地测量㊁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缅甸在青藏高原侧向挤出背景下的构造响应,并通过测量南览河的左旋位错及其年代,获得打洛断裂5M a以来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S h i等[8]利用多时间尺度上掸邦高原断裂系统的运动学㊁G P S速度场和滑动速率,对该区的运动学和地球动力学进行了解释,并观察到一个向西南呈舌状的地壳运动,横跨左旋断层系统总的滑移速率~12mm/a,单条断层的平均滑移率为~1mm/a.认为其滑动起始年代应在8~13M a.S h i等[9]通过曼帕的洪积扇位错测量及年代限定得出7k a以来打洛断裂的滑动速率上限为(2.5ʃ0.7)mm/a,最近一次地震破裂时间约为482~889B.P.总体来说,前人对打洛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及其左旋滑动速率还没有较为一致的认识.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打洛断裂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其构造活动方式㊁走滑活动速率和走滑活动起始时间等,将有助于更加全面认识和了85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解本区构造活动的几何图像㊁构造转换关系等,进一步加深对本区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的认识和理解.1㊀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在区域活动构造图上,滇西南地区发育了N E N E E向和NW NWW向两组主干活动断裂带.其中NW NWW向断裂为断续分布的龙陵 澜沧新生地震断裂带,为新生性断裂,形成时间晚,构造成熟度低,切割了N E向㊁NW向的老断裂㊁褶皱和地质体,多为断续分布,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10G14].N E N E E向断裂主要包括大盈江断裂㊁龙陵 瑞丽断裂㊁南汀河断裂㊁孟连断裂和打洛断裂等.它们多为继承性活动断裂,以左旋走滑为主,发育历史悠久,沿断裂断错地貌清晰.多年来,前人围绕本区的区域构造活动㊁变形特征㊁历史大震及其发震构造等开展过许多研究工作,获得了本区诸多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和滑动速率等定量参数,如N E向的大盈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北东段左旋滑动速率为1.5~2.5m m/a,南西段左旋滑动速率为1.2~1.6mm/a[15G16],龙陵 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晚更新世以来左旋滑动速率为2.2mm/a,全新世以来左旋滑动速率为1.8~3.0mm/a[17G20];刘炳旭等[21]最新研究得到孟连断裂全新世走滑速率为(2.2ʃ0.4)m m/ a.南汀河西支断裂北东段最新活动大致为中更新世 晚更新世,晚第四纪活动较弱[22],左旋滑动速率1.1m m/a[4].而NW向的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右旋走滑速率为4~6m m/a[3,23],澜沧断裂全新世以来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4.2ʃ0.6)m m/ a[24];黑河断裂全新世右旋走滑速率为(4.32ʃ0.98) m m/a,推测其走滑活动的起始时间大约为第四纪中期,约介于0.56~0.95M aB.P[12G13].在N E N E E向和NW NWW向两组主干活动断裂带的构造交汇复合部位往往是大地震的易发部位[25G27].而打洛断裂正处于这样的构造转换部位,近几十年本区发生多次强震.1950年2月3日,打洛发生了一次M S7.0地震,而2011年缅甸孟帕亚M S7.2地震震中距打洛不足80k m,对打洛断裂乃至滇西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14].2㊀打洛断裂基本特征打洛断裂西南起自缅甸景栋盆地北缘,沿N E 方向经勐拉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再经打洛㊁勐板㊁勐混㊁格朗和,一直延伸到景洪盆地,全长150余k m [图1(b)].打洛断裂由多条分支断裂斜列或丛集展布,总体走向N70ʎE,倾向S E,局部倾向NW,倾角较陡.沿断裂南北两侧没有形成明显的地貌差异[图1(c)],如断裂南侧的路南山海拔最高2196m,龙欧山最高海拔1943m;断裂北侧南糯山最高海拔1915m,鬼门山最高海拔2174m.垂直断裂顺勐混至勐遮河谷盆地地势剖面[图1(d)]显示,顺河流地势平坦,断裂北侧没有明显的地势梯度变化,表明断裂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没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活动.对打洛断裂高精度影像解译结果得到,该断裂中西段线性影像很清晰,断裂通过处地貌上有明显反映.根据1ʒ20万区域地质图,断裂左旋错断了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及巨型石英岩脉,水平错距分别为(11.9ʃ0.3)k m及(10.6ʃ0.8)k m;断裂同时也断错了湄公河上游二级支流南垒河与南览河,水平错距分别为(11.3ʃ0.3)k m及(10.8ʃ0.6)k m.以上不同时代地质㊁地貌标志的错距基本为同一级别,大致为(11.2ʃ0.5)k m,代表断裂发生左旋走滑以来的最大累积位错.断裂东西两端分别形成景洪和景栋两个拉分盆地,断裂沿线控制了打洛㊁勐板㊁勐混㊁格朗和等多个第四纪盆地的发育[图1(b)].沿断裂带形成连续的断层沟槽及顺断层展布的狭长沟谷等[图2(b)㊁(c)㊁(f)],尤其是打洛至勐混一线,断层沟槽表现出平直如刀切般线性展布.现场调查断裂同步左旋断错了沿线的山脊和水系等;横穿断层的河流与冲沟均造成不同量级的左旋位错,从数十米到数百米㊁近千米不等.如曼麻榜附近的断层同步断错河流各级阶地及山脊,并形成断层沟槽[图2(f)];在邦洛村东,河流由于左旋错距较大,上游河流被次级冲沟顺断层溯源侵蚀而袭夺,并在断裂带边缘形成高约50m的跌水.在山脊左旋位错两侧,由于地形效应往往出现笔直的陡坎地貌,如邦约新寨㊁打洛村北和玉木等地,山体左旋错动形成高约1.5~5m的线性陡坎[图2(g)㊁(h)].断层强烈挤压破碎带宽度十几至几十米不等[图2(d)㊁(e)].以上断错地貌现象表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构造活动,表现为左旋走滑拉张性质.在格朗和西侧的玉木,打洛断裂左旋活动断错了河道及其两侧的阶地.我们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得到高精度D E M和正射影像,根据解译,得到冲沟和T2阶地均发生了左旋位错,冲沟左旋错距为(101ʃ2)m,T2阶地左旋错距为(57ʃ2)m,反映了晚第四纪以来断裂不同时期左旋错动状况.此951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高效东,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打洛断裂沿线断错地貌特征F i g.2㊀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a u l t l a n d f o r ma l o n g D a l u o f a u l t外,断裂错断了一系列山脊和冲沟,西侧有断层垭口发育,东侧可见断层沟槽㊁断层陡坎(图3).3㊀打洛断裂新活动性3.1㊀最新活动时间(1)曼纳西断层剖面勐混镇曼纳村西断层地貌清晰.断裂在此错断了山前高台地和河流阶地等,其中一台地位错量为(20ʃ2)m,并形成了断层陡坎和沟槽地貌.我们将阶地划分为三级,在上游和河道内有部分T1阶地残留,拔河高度约1m(图4).T1阶地上可见断层剖面(图4).0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图3㊀玉木断层地貌F i g .3㊀F a u l t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i nY u mu 图4㊀勐混镇曼纳西地貌F i g .4㊀L a n d f o r mo fw e s tM a n n a i n M e n gh u n t o w n 161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高效东,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剖面中断层产状N 70ʎEø55ʎ.顶部为灰黑色耕植土层①,下部为灰白 青灰色含砂砾碎石层②,构成T 1阶地的上部沉积层,碎石粒径约1~5c m ,断裂并没有延伸到该层.断裂上盘为青灰色冲洪积成因的砾石层③,靠近断层粗砂含量高,砾石最大砾径30c m ,构成T 1阶地的下部沉积层.断层下盘主要是灰黄色断层泥带④和灰绿色风化破碎花岗岩.在②灰白 青灰色含砂砾碎石层底部和③青灰色砾石层顶部分别取14C 样品MN X GC 1和MN X GC 2,年代测试结果分别为(330ʃ30)aB .P .和(850ʃ30)aB .P .(图5),根据区域对比,可能受现代植物根系影响年代结果偏年轻.①灰黑色含碎石耕植土层;②灰白 青灰色含砂砾碎石层,碎石粒径1~5c m ;③青灰色砾石层,靠近断层粗砂含量高,砾石最大粒径约30c m ;④灰黄色断层泥带;⑤灰绿色风化破碎花岗岩图5㊀打洛断裂曼纳西断层地貌与剖面F i g.5㊀F a u l t l a n d f o r ma n d p r o f i l e o fw e s tM a n a i nD a l u oF a u l t ㊀㊀(2)格朗和断层剖面该断层剖面位于格朗和乡南侧山前,左旋位错T 2级冲洪积台地中部[图6(a )],因跨台地(垂直断层方向)开挖修筑乡村道路,在路堑中部两侧边壁出露该断层剖面[图6(b )㊁(c)],剖面高约5m .剖面揭露了1条断层面,产状N 70ʎE /S Eø72ʎ.断层上盘(南盘)从下至上分别为肉红色含砾砂层⑤㊁透镜状土黄色粉砂土层④㊁透镜状杂色混杂塑性土层③㊁暗红色含碎石层砂质黏土层②以及表层黑色耕植土层①,断层断错除表层黑色耕植土外的所有地层.断层下盘(北盘)缺失杂色混杂塑性土层③,断层两侧地层不连续,显示断层以左旋错动为主的特性.在断层错动最新地层顶部及表层耕植土底部分别取光释光样品G L H GO S L G1及14C 样品G L H GC 01,测年结果分别为(10.7ʃ2.0)k aB .P .与(0.36ʃ0.03)k aB .P ..耕作土层①和砂质黏土②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层缺失.因此,打洛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应在(360ʃ30)aB .P .以前.综合以上地质剖面,打洛断裂断错了全新世地层及现代堆积物,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断层以左旋走滑活动方式为主,局部兼有拉张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间应为(360ʃ30)a ~(850ʃ30)aB .P ..3.2㊀滑动速率(1)曼麻榜测点该点位于麻曼榜村东河谷区[图1(b)],为自格朗和流向嘎洒镇的天河拐弯横穿打洛断层处.断层左旋断错了天河T 1级阶地㊁山前台地㊁天河次级冲沟等,形成左旋拐折陡坎和反向坎㊁断层沟槽地貌等[图2(c )].无人机摄影测量得到天河河谷右岸左旋错动4.0m ,天河次级冲沟左旋位错(9.3ʃ0.5)m 并在断层处形成小的堰塞湖堆积.在T 1阶地上测量了一条地形剖面,结果显示在T 1阶地上有高约0.8m 的陡坎(图7).测量显示山前台地左旋位错(17ʃ0.8)m .在河流东岸山脊腰部[图2(c )㊁图7㊁图8]开挖了一个长17.5m ㊁宽2m ㊁深2m 的探槽.打洛断裂在该处左旋断错山脊及河流阶地,并向东西两侧形成连续的沟槽地貌.探槽位于山脊错断的地貌拐折点,地貌单元为山前T 2级洪积台地.探槽揭露出1条断层(图9),断面产状N 52ʎE /S Eø77ʎ.剖面中断层两侧底部为淡红色半胶结粗砂层⑧,浸水易软化,两者没有明显落差;粗砂层⑧构成T 2级洪积台2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①灰黑色耕土层;②暗红色砂质黏土,含白色碎石层;③灰白㊁黄绿㊁暗红杂色混杂塑性土;④土黄色粉砂土;⑤肉红色含砾砂;T 1洪积台地及级别图6㊀格朗和断裂探槽剖面位置及剖面图F i g .6㊀T h e l o c a t i o no f f a u l t t r e n c ha n d t r e n c h p r o f i l e i nG e l a n ghe 图7㊀曼麻榜地貌及解译图F i g .7㊀L a n d f o r ma n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m a p i n M a n m a b a n g地的基座.粗砂层⑧表面有一层黑色半胶结含炭质粗砂层⑦,在断层两侧均有出露.除表层耕植土层外,断层断错了粗砂层⑧㊁浅灰色含砾粗砂层⑥㊁深黑色含炭质松散粗砂层⑤及灰白色含黏土粉砂土②.361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高效东,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①浅灰色耕种层;②灰白色含黏土粉砂土;③浅黄色松散细砂层;④浅黑色松散含碳质粗砂;⑤深黑色含碳质粗砂;⑥浅灰色含砾粗砂层;⑦黑色半胶结含炭质粗砂;⑧淡红色半胶结粗砂层;⑨释光采样点图8㊀曼麻榜东探槽F i g .8㊀F a u l t t r e n c h i ne a s t e r n M a n m a b a ng图9㊀帕沙北地貌解译F i g .9㊀L a n d f o r ma n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m a pi nn o r t h e r nP a s h a 断层上盘(南盘)靠近断面存在多层浅黄色松散细砂层③及浅黑色松散含炭质粗砂层④,呈薄层状或漏斗状,断层下盘(北盘)缺失.断层剖面上部两侧地层显示错位,但垂直位错特征不能很好对应,显示断层以水平走滑为主的活动特征.在粗砂层⑧顶部及浅灰色含砾粗砂层⑥取光释光样品O S L G1及O S L G2,年代测试结果分别为(22.7ʃ2.7)k aB .P .和(1.9ʃ0.2)k aB .P ..断层剖4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面特征表明断层全新世晚期有过明显活动.O S LG1是台地覆盖层底部含砾粗砂层原地风化的产物,代表该台地初始形成时间,其光释光样品O S LG1年代为(22.7ʃ2.7)k aB.P.,应代表该台地被左旋断错的最早年龄值.O S LG2与O S LG1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这极有可能是人工耕作造成的,因此未采用该年龄.采用该台地左旋位错(17ʃ0.8)m,据此可以得到该点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最小水平滑动速率为(0.8ʃ0.1)mm/a.(2)帕沙北测点该点位于格朗和西南山前,地貌为格朗和山前冲洪积扇与河流阶地地貌(图9).该区地貌发育先在山前形成冲洪积扇,随后在洪积扇上发育冲沟,冲沟的侧向侵蚀逐渐发育阶地.我们对该点解译出二级冲沟阶地,其中,T0代表现代沟床和漫滩,拔河高度约1m.T1只在上游有部分残余,下游由于人工改造,无法识别.山前冲洪积台地平坦开阔,范围较广,高出T1台地约5m.打洛断裂在该处左旋切割T1及山前洪积台地,分别形成达(35.5ʃ0.9)m㊁(47.8ʃ1.2)m的错距.从南向北穿过断层的冲沟与洪积台地发生同步位错.在其T1阶地边缘采样(图10),上部为灰黄色耕作粉土层①,其下为黑灰色砂土层②,下层为卵石层③,粒径以约2c 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50c m,有一定磨圆,为明显的阶地二元结构.在砾石层顶部取样P S BGO S LG2,年代测试结果为(13.3ʃ1.4)k a B.P..采样P S BGO S LG2,测年结果为作为左旋走滑的最小起始年龄,得到该点全新世左旋水平滑动速率上限为(2.5ʃ0.1)mm/a.P S BGO S LG1测得为现代样品,这与台地上人工耕作有关.打洛断裂沿线水平断错现象较丰富,错断距离从~11k m,到~1k m,到数百米,到几十米都有分布,说明打洛断裂自晚新生代以来一直在活动,尤其是一些几米至几十米的断错表明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因此,综合以上阶地㊁断层剖面及年代样品测试,可以获得打洛断裂自全新世以来上限水平滑动速率为(2.5ʃ0.1)mm/a,下限滑动速率为(0.8ʃ0.1)mm/a,平均左旋滑动速率(1.7ʃ0.9)mm/a.前人研究表明,滇西南的左旋滑动体系(从南汀河断裂到奠边府断裂)总的滑动速率与~10M a平均累积地质速率相同[8].可以根据沿断裂地质体最大位错约(11.2ʃ0.5)k m,估算其走滑活动构造转换时代应为4.4~14.9M aB.P.,即中新世晚期.前人研究表明:滇西南左旋滑动体系的构造转换时代约为8~13M aB.P.[8,28G29],红河断裂的构造转换时代约为5~17M aB.P.[30G33].打洛断裂的构造转换时代表现出高度统一性.①灰黄色耕作粉土层;②黑灰色砂土层;③卵石层,粒径以约2c m为主,最大粒径超过50c m,有一定磨圆图10㊀帕沙北阶地剖面F i g.10㊀T e r r a c e p r o f i l e s i nn o r t h e r nP a s h a4㊀结论本研究通过卫星影像分析㊁现场追踪调查㊁探槽开挖㊁年代样品测试㊁差分G P S测量㊁无人机摄影测量等工作,对滇西南地区的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打洛断裂是一条先存断裂,早期以挤压运动为特征,中新世晚期以来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一定的张性正断作用.断层地貌上线性影像清晰,沿断裂带形成连续的沟槽地貌.断裂东西两端形成了景洪和景栋两个拉分盆地,沿线控制了打洛㊁勐板㊁勐混㊁格朗和等第四纪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形成丰富的左旋位错断层地貌,岩层㊁山脊㊁水系与台地的断错距离从几米至十余公里不等,探槽剖面也揭露断层最新断错全新世及近代沉积物,显示断层全新世以来一直活动.断裂水平滑动速率上限为(2.5ʃ0.1)mm/a,滑动速率下限为(0.8ʃ0.1)mm/a,平均约(1.7ʃ0.9)mm/a.据此反推打洛断裂从挤压到左旋错动的转换时代应为(4.4~14.9)M aB.P.,即中新世晚期.561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高效东,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㊀周伟,李延兴,张静华,等.川滇地区现今构造变形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2):22G27.Z H O U W e i,L IY a n x i n g,Z H A N G J i n g h u a,e ta l.A n a l y s i so f P r e s e n tGd a y T e c t o n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i n S i c h a n Y u n n a n A r e a [J].J o u r n a l o fG e o d e s y a n dG e o d y n a m i c s,2008,28(2):22G27.[2]㊀吴中海,龙长兴,范桃园,等.青藏高原东南缘弧形旋扭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动力学特征与机制[J].地质通报,2015,34(1):1G31.WU Z h o n g h a i,L O N G C h a n g x i n g,F A N T a o y u a n,e ta l.T h eA r cR o t a t i o n a lGs h e a r A c t i v e T e c t o n i cS y s t e m o nt h eS o u t hGe a s t e r n M a r g i no f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 a n d I t s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Gi s t i c s a n dM e c h a n i s m[J].G e o l o g i c a l B u l l e t i no f C h i n a,2015,34(1):1G31.[3]㊀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等.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33(增刊):151G162.X U X i w e i,W E N X u e z e,Z H E N G R o n g z h a n g,e t a l.L a t e s tT e cGt o n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t y l e s a n d D y n a m i c S o u r c e s o f A c t i v eB l o c k s i nS i c h u a n Y u n n a nR e g i o n[J].S c i e n c e i nC h i n a(S eGr i e sD),2003,33(S u p p):151G162.[4]㊀王阎昭,王恩宁,沈正康,等.基于G P S资料约束反演川滇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速率[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38(5):582G597.WA N G Y a n z h a o,WA N G E n n i n g,S H E NZ h e n g k a n g,e t a l.I nGv e r s i o no fP r e s e n tA c t i v i t y R a t eo f M a i nF a u l t s i nS i c h u a nY u n n a nR e g i o nB a s e do nG P SD a t aC o n s t r a i n t s[J].S c i e n c e i nC h i n a(S e r i e sD):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08,38(5):582G597.[5]㊀杨文,刘杰,程佳.2011年3月24日缅甸7.2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影响研究[J].地学前缘,2013,20(3):35G44.Y A N G W e n,L I UJ i e,C H E N GJ i a.T h e I m p a c t o f t h e24M a r c h 2011M y a n m a rE a r t h q u a k e(M S7.2)o nS e i s m i cS t r u c t u r eo f Y u n n a nR e g i o n[J].E a r t hS c i e n c eF r o n t i e r s,2013,20(3):35G44.[6]㊀李志祥,毛玉平,谢建斌,等.云南景洪电站水库库区断层与地震危险性分析[J].地震研究,2008,31(2):174G179,197.L IZ h i x i a n g,MA O Y u p i n g,X I E J i a n b i n,e ta l.F a u l t si nt h e R e s e r v o i rA r e a o f J i n g h o n g,Y u n n a n,H y d r o p o w e rS t a t i o na n d t h eR i s k o f R e s e r v o i rGi n d u c e d S e i s m i c i t y[J].J o u r n a l o f S e i s m oG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08,31(2):174G179,197.[7]㊀WA N G Y,S I E H K,T U N S T,e ta l.A c t i v e T e c t o n i c sa n dE a r t h q u a k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h eM y a n m a rR e g i o n[J].G e o p h y sR e sS o l i dE a r t h,2014,119:3767G3822.[8]㊀S H IX H,WA N GY,S I E H K,e t a l.F a u l t S l i p a n dG P SV e l o c iGt i e s a c r o s s t h eS h a nP l a t e a u D e f i n eaC u r v e dS o u t h w e s t w a r dC r u s t a lM o t i o na r o u n dt h eE a s t e r n H i m a l a y a nS y n t a x i s[J].J o u r n a l o f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S o l i dE a r t h,2018,123(3):2502G2518.[9]㊀S H IX H,W E L D O N R,L I UGZ E N GJ,e t a l.L i m i t o nS l i p R a t ea n dT i m i n g o fR e c e n tS e i s m i c G r o u n dGr u p t u r e so nt h eJ i n gGh o n g F a u l t,S E o ft h eE a s t e r n H i m a l a y a nS y n t a x i s[J].T e cGt o n o p h y s i c s,2018,734G735:148G166.[10]㊀虢顺民,周瑞琦.滇西南龙陵 澜沧断裂带:大陆地壳上一条新生的破裂带[J].科学通报,1999,44(19):2118G2121.G U OS h u n m i n,Z H O U R u i q i,e ta l.L o n g l i n gGL a n c a n g F a u l tZ o n e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A N e w F r a c t u r eZ o n e o nC o n t i n e n t a l C r u s t[J].C h i n e s e 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1999,44(19):2118G2121.[11]㊀虢顺民,周瑞琦.滇西南龙陵 澜沧第四纪新生断裂带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J].地震地质,2000,22(3):277G284.G U O S h u n m i n,Z HO U R u i q i.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F o r m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o ft h eL o n g l i n gGl a n c a n g N e w l y E m e r g i n g F a u l tZ o n e i nQ u a t e r n a r y i n t h eS o u t h w e s tY u n n a n[J].S e i s m o l o g ya n dG e o l o g y,2000,22(3):277G284.[12]㊀方良好,袁道阳,邵延秀,等.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J].地震工程学报,2013,35(2):342G353.F A NG L i a n g h a o,Y U A N D a o y a n g,S HA O Y a n x i u,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T e c t o n i cA c t i v i t y o fM i dGd l eGwe s t e r nS e g m e n t o fH e i h eF a u l t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P a r t o f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J].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2013,35(2):342G353.[13]㊀方良好.滇西南黑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兰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3.F A N GL i a n g h a o.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A cGt i v i t y o f H e i h e F a u l t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 R e g i o n o f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D].L a n z h o u: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i s m o l o g y,C E A,2013.[14]㊀皇甫岗,苏有锦,张建国.缅甸孟帕亚7.2级地震及其对云南强震活动趋势的意义[J].地震地质,2014,36(3):598G608.HU A N G F U G a n g,S U Y o u j i n,Z HA N G J i a n g u o.T h e M o n gH p a y a k M7.2E a r t h q u a k e a n d 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T e n dGe n c y o fL a r g eE a r t h q u a k e i nY u n n a n[J].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G eGo l o g y,2014,36(3):598G608.[15]㊀安晓文,常祖峰,石静芳.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J].地震研究,2009,32(2):193G197,222.A N X i a o w e n,C HA N GZ u f e n g,S H I J i n g f a n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L a t e Q u a t e r n a r y A c t i v i t y a l o n g t h eS o u t hGw e s t e r nS e g m e n to f t h e D a y i n g j i a n g F a u l t[J].J o u r n a lo f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 R eGs e a r c h,2009,32(2):193G197,222.[16]㊀常祖峰,陈刚,余建强.大盈江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地质证据[J].地震地质,2011,33(4):877G888.C HA N GZ u f e n g,C H E N G a n g,Y UJ i a n q i a n g.G e o l o g i c a lE v iGd e n c eo f A c t i v i t y a l o n g t h e D a y i n g j i a n g F a u l ts i n c e L a t eP l e i s t o c e n e[J].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 G e o l o g y,2011,33(4):877G888.[17]㊀黄学猛,杜义,舒赛兵,等.龙陵G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J].地震地质,2010,32(2):222G232.HU A N G X u e m e n g,D U Y i,S HU S a i b i n g,e t a l.S t u d y o f t h e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S l i p R a t ea l o n g t h e N o r t h e r nS e g m e n to nt h eS o u t hB r a n c ho fL o n g l i n gGr u i l iF a u l t[J].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G e o l o g y,2010,32(2):222G232.[18]㊀杜义,张效亮,黄学猛,等.龙陵G瑞丽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特征及强震复发间隔[J].震灾防御技术,2012,7(3):215G226.6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地㊀震㊀工㊀程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D U Y i,Z H A N G X i a o l i a n g,HU A N G X u e m e n g,e ta l.S t r o n gE a r t h q u a k eO c c u r r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a l o n g t h eN o r t h e r nS e g m e n to fL o n g l i n gGR u i l i F a u l t a n d I t s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A c t i v i t y[J].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E a r t h q u a k eD i s a s t e rP r e v e n t i o n,2012,7(3):215G226.[19]㊀贺根文,付碧宏,刘鸣,等.龙陵G瑞丽断裂带附近的构造地貌与断裂活动性[J].地震地质,2014,36(2):434G448.H E G e n w e n,F U B i h o n g,L I U M i n g,e ta l.L a t eGq u a t e r n a r y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 G e o m o r p h i cF e a t u r e sa l o n g t h e L o n g l i n gGr u i l i F a u l t[J].S e i s m o l o g y a n dG e o l o g y,2014,36(2):434G448.[20]㊀何文贵,刘兴旺,袁道阳,等.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特征初步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986G995.H E W e n g u i,L I U X i n g w a n g,Y U A N D a o y a n g,e ta l.P r e l i m iGn a r y S t u d y o n t h e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A c t i v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t h e M e n g l i a n F a u l t i nS o u t h w e s tY u n n a n[J].C h i n a E a r t hG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2015,37(4):986G995.[21]㊀刘炳旭,袁道阳,王爱国,等.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的厘定[J].地震工程学报,2019,41(3):770G780.L I U B i n g x u,Y U A N D a o y a n g,WA N G A i g u o,e ta l.A c c u r a t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L a t eQ u a t e r n a r y S l i p R a t eo f t h e M e nGg l i a nF a u l t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J].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2019,41(3):770G780.[22]㊀王晋南,王洋龙,安晓文,等.南汀河西支断裂北东段最新活动性分析[J].地震研究,2006,29(3):264G268,318.WA N GJ i n n a n,WA N G Y a n g l o n g,A N X i a o w e n,e t a l.A n a l yGs i so f L a t e s t A c t i v i t y o n N EGs e g m e n to f W e s t B r a n c h o fN a n t i n g h eF a u l t[J].J o u r n a l o f 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06,29(3):264G268,318.[23]㊀向宏发,徐锡伟,虢顺民等.滇西地区2组交叉型活动断裂及其地震地质意义[C]//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断裂研究(7).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81G87.X I A N G H o n g f u,X U X i w e i,G U OS h u n m i n,e t a l.S e i s m o g e oGl o g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w o G r o u p s o f C r o s sGt y p e A c t i v eF a u l t s i n W e s t e r n Y u n n a n[C].I n s t i t u t eo fG e o l o g y,C h i n a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R e s e a r c ho nA c t i v eF a u l t s(7).B e i j i n g: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 P r e s s,1999,81G87.[24]㊀刘兴旺,袁道阳,张波,等.滇西南地区澜沧断裂全新世滑动速率与走滑起始时间探讨[J].地震工程学报,2016,38(3):413G422.L I U X i n g w a n g,Y U A N D a o y a n g,Z H A N G B o,e t a l.S t u d y o fH o l o c e n eS l i p R a t e a n d S t r i k eGs l i p I n i t i a l T i m e a l o n g t h e L a nGc a n g F a u l t,S o u t h w e s t e r nY u n n a n[J].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Gn e e r i n g J o u r n a l,2016,38(3):413G422.[25]㊀崔效锋,谢富仁,张红艳.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J].地震学报,2006,28(5):451G461.C U IX i a o f e n g,X I EF u r e n,Z H A N G H o n g y a n.R e c e n tT e c t o nGi c S t r e s sF i e l dZ o n i n g i nS i c h u a nGY u n n a nR e g i o na n d I t sD yGn a m i c I n t e r e s t[J].A c t a S e i s m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06,28(5):451G461.[26]㊀S O C Q U E T A,P U B E L L I E R M.C e n o z o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i n W e s t e r nY u n n a n(C h i n aGM y a n m a rB o r d e r)[J].J o u r n a l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 e n c e s,2005,24(4):495G515.[27]㊀MO R L E YCK.V a r i a t i o n s i nL a t eC e n o z o i cGR e c e n t S t r i k eGs l i pa n d Ob l i q u eGe x t e n s i o n a l G e o m e t r i e s,w i t h i nI n d oc h i n a: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 P r eGe x i s t i n g F a b r i c s[J].J o u r n a l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G eGo l o g y,2007,29(1):36G58.[28]㊀C A OSY,N E U B A U E RF,L I UJL,e t a l.E x h u m a t i o no f t h eD i a n c a n g S h a n M e t a m o r p h i cC o m p l e xa l o n g t h eA i l a oS h a nGR e dR i v e rB e l t,S o u t h w e s t e r nY u n n a n,C h i n a:E v i d e n c e f r o m40A r/39A rT h e r m o c h r o n o l o g y[J].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nE a r t hS c iGe n c e s,2011,42(3):525G550.[29]㊀L I S,D E N GC,Y A O H,e t a l.M a g n e t o s t r a t i g r a p h y o f t h eD a l iB a s i n i nY u n n a na n d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L a t eN e o g e n eR o t a t i o no f t h eS o u t h e a s tM a r g i no f t h e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J].J o u r n a l o fG e o p h y s i c a lR e s e a r c h:S o l i dE a r t h,2013,118:791G807.[30]㊀L A C A S S I N R,MA L U S K IH,L E L O U PP H,e t a l.T e r t i a r yD i a c h r o n i cE x t r u s i o n a n d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W e s t e r n I n d o c h i n a:S t r u c t u r a l a n d40A r/39A rE v i d e n c ef r o m NW T h a i l a n d[J].J o u r n a lo f G e o p h y s i c a l R e s e a r c h,1997,102(B5),10013G10037.[31]㊀L A C A S S I N R,H E R VÉA,L E L O U P U.H a i r p i nR i v e rL o o p sa n dS l i pGs e n s e I n v e r s i o n'o n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n S t r i k eGs l i p F a u l t s[J].G e o l o g y,1998,26(8):703G706.[32]㊀T A P P O N N I E RP,P E L T Z E RG,A R M I J OR.O n t h eM e c h a nGi c s o f t h eC o l l i s i o nb e t w e e n I n d i a a n dA s i a[J].G e o l o g i c a l S oGc i e t y,L o nd o n,S pe c i a l P u b l i c a t i o n s,1986,19(1):113G157.[33]㊀T A P P O N N I E RP,P E L T Z E RG,L ED a i nAY,e t a l.P r o p a g aGt i n g E x t r u s i o nT e c t o n i c s i n A s i a:N e wI n s i g h t sf r o m S i m p l eE x p e r i m e n t sw i t hP l a s t i c i n e[J].G e o l o g y,1982,10(12):611G616.761第42卷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高效东,等:滇西南打洛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滇东北至滇西南4级地震条带及强震危险性分析

滇东北至滇西南4级地震条带及强震危险性分析

30e N 106e E104e 102e 100e 98e 28e 26e24e 22e 20e ᜴Ԥྟጩጙ෱஠ࡢ௾อ˙෩γࡢॳ߹ܷူ˟෇ᤓࣻ௥᤯ഁ᬴௖௙ఛ᭠ဋ຿றᜇڎ Β᭍˖̇ӮڠӜႌᆐቂӜᔴډ图2 研究区b 值时序图及M S ≥5.7地震M —t 图Fig.2 Sequence diagram of b -value and M -t map of earthquakeswith M S ≥5.7 in the study area1.41.21.0b Ϙ௾อ6.3൦߿6.5ބ߶6.5߰อ6.4ܷބ6.2ܷބ6.1୻౧ᔈ6.1ބ߶6.0᱔ႄ6.5௿៭6.6ܚ෇5.9ोᓡ5.70.80.61986-04-011994-04-012002-04-01t /ࣱ త ௅2010-04-012018-04-015.56.0᭍ጞ6.50.000.010.02 5.06.07.00.03᜼ःҦ/M P aބ߶6.0ोᓡ5.7᱔ႄ6.5௿៭6.6ܚ෇5.90.040.050.06᭍ጞ2010-01-012012-07-022015-01-012017-07-022020-01-01t /ࣱ త ௅图3 研究区视应力变化时序图及M S ≥5.7地震M —t 图Fig.3 Sequence diagram of apparent stress and M -t map ofearthquakes with M ≥5.7 in the study area条带快速形成、低b 值、高视应力和震源机制一致性程度高等显著特征均表明,研究区应力水平较高,结合震例对应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及邻区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

地震条带;b 值;视应力;震源机制一致性Seismic band of magnitude above 4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in Yunnan and analysis on strong earthquake riskLIU Zifeng ,PENG Guanling and WANG GuangmingYunnan Earthquake Agency , Kunming 650224, China)0.160.20 6.05.56.50.24ःҦष᧙ழࢿބ߶6.0ोᓡ5.7᱔ႄ6.5௿៭6.6ܚ෇5.90.280.32᭍ጞ2000-01-012004-01-012008-01-012012-07-022020-01-012016-01-01t /ࣱ త ௅୻౧ᔈ6.1߰อ6.4ܷބ6.2ܷބ6.1图4 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序图及M S ≥5.7地震M —t 图Fig.4 Sequence diagram of focal mechanism consistency parameter andM -t map of earthquakes with M S ≥5.7 in the study area。

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活动增强及其预报意义研究

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活动增强及其预报意义研究

Ⅰ-118滇西南地区4级地震活动增强及其预报意义研究赵小艳※ 彭关灵 孙 楠(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20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

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

川滇地区M ≥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

2017年10月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以来,滇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多次M L ≥4.0地震,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显著,截止5月31日,共发生9次M L ≥4.0地震,最大地震为2018年2月9日景洪M L 5.3(M 4.9)地震。

为了避免不同时段监控能力对频度统计的影响,将统计时段分为3个时段:1965—1988、1988—1998和1998—2018,对每个统计时段画图时起始和结束时段有1年的重叠,并根据4级地震活动的频次不同,采用不同的阈值指标:1965—1988、1998—2018的频度指标为7次,1988—1998为11次。

统计结果显示,1965年至今滇西南地区共发生M ≥6地震16组,其中13组地震前出现了4级地震高频异常,3次地震漏报,且3年地震均发生在1975年前,可能是受早期监控能力弱的影响,漏报率a 为18.7%。

1965年至今出现的16次高频异常中,有3组无对应,对应概率为81%,虚报率31%。

预测评分值R =有震报准率—虚报率=0.44(>R 0=0.27),通过了统计检验。

因此,以滇西南地区M L ≥4.0地震半年频次作为判定滇西南地区6级以上强震的一项年度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报效能。

地震视应力σapp 是表征震源区应力水平的物理量,可作为区域绝对应力水平的下限估计。

研究表明,在一些强震如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震源区曾出现过中等地震的视应力偏高现象。

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西段古地震形变带特征

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西段古地震形变带特征
第1 卷
第2 期
震灾 防御技术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E a  ̄ h q u a k e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V o 1 . 1 0 ,N o . 2
J u n . ,2 0 1 5
2 0 1 5年 6月
段 的木 戛 一 南代段是 1 9 8 8年 澜 沧 7 . 6级 地 震 的主 破 裂 带 之 一 ( 毛玉平等 ,1 9 9 l a ;1 9 9 1 b ;
1基 金项 目 公益 性地 震行 业科 研专 项 “ 中国地 震活 断层 探察— — 南 北地震 带 中南段 ”( 2 0 1 1 0 8 0 0 1 )资 助 [ 收 稿 日期 ] 20l 4 一 O 8 — 2 5 [ 作 者简 介 ] 方 良好 ,男 ,生于 1 9 8 4年 。2 0 1 3年获 中 国地震 局 兰州地 震研 究所 构 造地质 学 硕士 学位 ,现 在 安徽 省地震 局 工 作 。主 要研 究 方 向为活 动构 造及 其应 用研 究 。E - ma i h l o g f a n g @1 6 3 . c o n r [ 通 讯作 者 ] 袁 道 阳 ,男 ,生于 1 9 6 5年 。博士 ,研 究员 。主 要从 事活 动构 造研 究 。E - ma i l :d a o y a n g y @1 6 3 . c o m.
2 7 2
震灾 防御技术
1 O卷
王辉等,1 9 9 1 ;俞 维 贤 等 , 1 9 9 4 ;方 良好 等 ,2 0 1 3 ) 。2 0 1 l 一2 0 1 3年 笔 者 在 考 察 黑 河 断 裂 带 时发 现 ,断 裂 带 的西 段 即沧 源一 木 戛 段 还 保 存 了一 段 连 续 性 较 好 、形 貌 较 新 的 断 层 陡 坎

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
$*%""" ; +0 云 南 省 煤 炭 地 质 勘 察 院 , 云南 昆明
$%"+!& )
近年来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等灾害在云南频繁发生, 严重危及灾区人民的生 N? 由 于 地 质 环 境 恶 化 ,
命财产安全并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云南的环境现状, 地震及新构造运动, 地层岩性及其岩土体工程地 质特性, 气象、 水文等自然环境格局的背景因素( 内因及诱因) 入手, 举例分析影响我省环境恶化的外因, 在此基础 上, 提出防灾减灾的对策建议。 地 质 灾 害 6 地 质 环 境 6 防 灾 减 灾 对 策 6云 南 省 OPQ : RSTUV : 7$(+0+%5 .WXYZ : 8
$ 强烈风化的花岗岩。 花岗岩在炎热多雨的气
候条件下, 易形成深厚的风化壳, 特别是粗粒花岗 岩, 混合花岗岩。 松散风化的花岗岩体, 为泥石流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常形成粘性高频泥石流。如 滇西的大盈江、 高黎贡山、 临沧头道水, 幸福乡的公 路, 腾冲、 龙陵地区的公路即属此类泥石流。
%变质岩类。 此类岩层时代古老, 节理, 裂隙发
!"#$$ !"#$%&’(
由于云南地处板块碰撞地带和碰撞影响地带, 断裂构造发育, 大断裂控制两侧的地质构造, 产生 动力变质带, 岩石破碎带。其通过区亦是地震频繁 多发区, 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有很大影响,次级和小构造运动又进一步切割岩 体, 加大岩石节理裂隙和不稳定结构面, 使岩体进 一步破碎, 增加崩塌、 滑坡、 泥石流的突发性。 云南地区的地震具有频度高、 强度大、 震源浅、 分布广的特点。 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云南测震台网观 测, 公元 !!" — %&&’ 年有破坏性地震 ’$( 多次。其 中 ) 级以上 %& 次 ( 包括 ! 级 % 次) , 从 %&’( — %&&’ 年 的 $"* 间 , 共 发 生 ’ 级 以 上 地 震 +(+ 次 , 平均每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作者:郝明王庆良崔笃信秦姗兰来源:《地震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通过分析云南西南部1988、1991和2012年3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获取了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

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上的永德—永康段相对于周围区域的运动处于快速隆起状态,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该地区为一个中强震长期危险区域。

关键词:龙陵—澜沧断裂;速度场;同震形变;震后形变;危险区中图分类号:P315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3)03-0281-050引言云南西南部龙陵—澜沧断裂带是一条第四纪新生的断裂带,该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次高、强度大、周期短,并以双震或震群型地震为主(虢顺民等,1999,2002)。

穿过该断裂的GPS 速度剖面结果表明(Shen et al,2005;王敏,2009),龙陵—澜沧断裂具有较强的右旋走滑速率,速率为6mm/a,与向宏发等(1999)得出的平均地质滑动速率68 mm/a一致,同时兼具水平拉张活动(虢顺民等,1999,2002)。

攻守文(1995),张四新等(1998)利用精密水准数据对陕甘宁青和川西地区的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本文利用截止到2012年最新观测的精密水准数据,研究龙陵—澜沧断裂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为中长期危险性区域的划分提供基础资料。

1区域地质构造滇西南地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该地区内以南北向构造为主体,区内除南北向的花岗岩体、变质岩体及活动的澜沧江大断裂带外,还分布有北东、北西2组断裂(图1)。

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有北西向的汗母坝断裂、木嘎断裂、龙陵—澜沧断裂(狭义),北东向的大盈江断裂、龙陵—瑞丽断裂、南汀河断裂、孟连—澜沧断裂,以及南北向的澜沧江断裂共8条,这些断裂发育历史悠久,新构造活动强烈,它们对区域构造与地震活动起着控制作用且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沿断裂带发育有断崖、断裂谷地、断陷盆地、古滑坡、崩塌及断错水系等地貌。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李铁明;白玉柱;邵德晟【摘要】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动量作为模型区域的边界约束,模拟计算获得了普洱地区的构造形变空间分布,以NEE、NNW 2个方向、从数值模拟角度对普洱地区的水平形变特征和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扩展、高原物质重力滑塌型南东向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下,研究区内NEE向断裂的活动带动牵引NNW向断裂共轭运动,隆升性质的垂直形变场与60年的大区域水准测量结果相吻合,沿NNW向形变场的分布无规律,应是区域应力累积和震后调整双重作用的结果.沿NEE向形变场呈现了较明显的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图像,特别是西北部高值区对应了2014年景谷6.6级强震,最后对研究区的区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There is the special structure combin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Pu'er block.The geology phenomena of motion and deformation caused by motion of the active fault and the sub-block which brings th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to the scholar of geological society.Basing on the past research achievements,we will construct the 2 dimensional shel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Pu'er region containing the active fault.Applying the velocity of block per year measured by GPS data and the researches on th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a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finite element model,we then compu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formation in the Pu'er regionand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displacement along the NEE and NNW stly,w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field in the Pu'er region.The numerical result shows that extension mo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makes the movement of slump due to the gravity.In the research area,the motion of fault with NEE strike draws the fault with the NNW strike to move in conjugation direction.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uplift movement is agreed with the result of 60 years of larger regional leveling and the deformation along the NNW direction is distributed irregularly which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regional stress accumulation and adjustment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deformation field along the NEE direction is larger in western part of Pu'er region than that in eastern part,especially the northwest part of region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cent Jinggu Ms6.6 stly,we analysis preliminarily the dynamic problems in research area.【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16页(P203-218)【关键词】普洱一带;现今地壳形变场;强震时空集中;有限元分析;动力学【作者】李铁明;白玉柱;邵德晟【作者单位】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德外祁家豁子 100029;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德外祁家豁子 100029;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我国滇西南普洱一带以其活动构造(断裂带)纵横交错、受力状况复杂多变、中-强地震(6.0~6.9级)时空集中的特征而成为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科学研究的热点。

滇西地区热储温度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滇西地区热储温度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成一条小河。

该水源为铁冒山矿区和附近几个自然村寨农户的饮用水。

经与村民了解,从2006年饮用该水源,多年来一直清澈。

2011年4月10日开始,井水开始发浑,呈米汤色,前后持续7天。

经过调查周围没有开采破坏情况。

虽然地下水宏观异常会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但若有其他佐证就增加了地震与异常对应性的可信度和映震效能。

荷花热水塘断续出现的4次异常,除了变色、变浑、水量增大外,尚有着高压喷出大量水汽和黄泥浆,以及新增泉眼,喷出白色硅酸盐物质等现象发生,综合分析认为,应该与地震前地壳构造应力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属于6月20日地震的前兆。

而且,在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和2014年5月30日盈江6.1级地震前几个月,该处温泉均表现出显著的异常现象。

白石岩泉水异常,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降雨因素影响,但它在2014年5月30日盈江6.1级地震前同样表现出类似的异常现象,这似乎从侧面印证了此次地震异常的可信度。

此次地震异常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使一些中强地震如本次5.2级地震、盈江6.1级、施甸5.9级地震等,在某些观测点上同样也会出现显著的地下水异常,有必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收集、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以便更好的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和参考依据。

Ⅳ-41滇西地区热储温度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王 云1, 2, 3)※ 冉 华2) 李其林2) 赵慈平2) 刘耀炜3)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中图分类号:P315.7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105大量研究表明,强震活动与地温梯度、居里等温面、大地热流、水热活动、地震波速度结构等岩石圈物理状态的高值异常区并不重合,而是分布在异常梯度带上或两高值异常区中间过渡带上。

岩石圈的物理特征变化均与深部地热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热活动或热状态的改变对孕震区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触发大地震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0 6 云 南 省 玉 溪 市 红塔 区 防震 减 灾局 , 南 玉 溪 5 70; . 云
摘 要 : 滇 西南 17 对 90年 以来所 有 M≥46级 地震 前 的 空间活动 图像 进行 研 究 , . 用地 震 频度 作 为参 数描 述地震前 区域 的地 震活动 增强与平静 现 象 , 用空 区、 带描 述 地震 的孕震过 程 , 到 以下认识 : 条 得 ①地
关键词 : 滇西南地震 ; 空间图像 ; 地震活动特征
中图分类 号:3 55 P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5— 8 X(00 O ~ 0O一 7 10 5 6 2 1 ) 1 o 1 0

0 引 言
滇西南 是 云南地 区地震 活动最为 频繁 的地 区
9 2年 , 9 可见 滇西南地 震 活 动之 频 繁 , 研 究滇 西 故 南历史地 震 活动情况 对预 测滇 西南地 震有一 定 的
滇西南 16 95年 以来 5级 以上 地震 时 问 问 隔统 计
分析 , 滇西南 5级 以上地震 时问间隔平均为 0 .
收 稿 日期 :0 9—0 2 20 9— 0
地 震随 着震级 降低频度 不 断增大 , 但到 26级后 , .
基金项 目: 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20 0 9年震情跟踪合 同制课题( 0 9 1 15 资助 。 2 00 0 0 ) 作者简介 : 毕 青(94~ )女( )云南曲靖人, 16 , 彝 , 大学本科,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电子信箱: yb @16CB。 e xq 2 .O q
指 导意义 。
之 一 , 东 、 西 向 的活 动构 造在 区内纵横 交 错 。 北 北 该 区的地震 活 动以澜 沧江断 裂带为界 分为东 西两
个 区 , 具有 东 区活 动 、 区相对 平静 ; 区是 主 并 西 西
1 资 料 的选 取
1 1 滇 西南 区域 的选取 .
体 活动地 区时 , 区相 对 平 静 的特 征 。该 区主要 东
( . 南省 玉 溪 市 防震 减 灾局 , 南 玉 溪 1云 云 3 云 南省 江 川 县 防 震减 灾局 , 南 江川 . 云 5 .云 南省 通 海 县 防 震 减 灾局 , 南 通 海 云 63 0 ; .云 南省 峨 山县 防震 减 灾局 , 南 峨 山 5 10 2 云 6 20 4 云 南省 澄 江县 防震 减 灾局 , 南 澄 江 5 60; . 云 6 30 ; 5 2 0 620 ; 55 0 6 30 ) 5 10
17 以来 , 西南 4 6级 以上地 震共 有 3 9 0年 滇 . 8
次( 双震算 一 次 , 括 境 外 部 分 地 震 ) 具 体 参数 包 ,
如表 1 所示 。
1 2 震级 下限选取 .
选 取滇西 南地 区 10级 以上 地 震 , b值 截 . 作 距 图, 到图2 得 。一 般情 况下 , 地震 震级 大 小 与 出 现相 应成 反 比, 即震 级越 小 , 出现 频次 越 高 ; 级 震 越大, 出现频 次越低 。在 图 中可 以看到 , 区范围 该
活动断 裂带有 澜沧 江 断裂带 , 量山断裂 带 , 牢 无 哀
山断裂带 等 。北东 向 的无 量 山断裂 带在磨 黑至思 茅段 被多 条北 西 向的小断裂 带错断 为类棋盘 式 的
从 滇 西南多 年震 中分 布 图 上可 以看 到 , 该范
围地震 自然 分区边 界为南 汀河 断裂 带 ( ) F, 以东 、
第 1期

青 , : 西 南地 震 活动特 征分 析 等 滇
1 l
图 1 17 9 0年 以 来 云 南 地 区 ≥4 6级 地 震 及 滇 西 南 空 间 范 围 示 意 图 . ( 南 汀河断裂 ,。 红河断裂 ) F, 为 F 为
第2 2卷 第 1 期 21 0 0年 3月
高 原 地 震
PA E UE R H U K E E R H L T A A T Q A ER S A C
Vo. 2 No 1 2 .1
Ma. r 201 0
滇 西 南 地 震 活 动 特 征 分 析
毕 青 沈 坤 续 外芬 马 丽 霞 张 晓 岗 , , , , , 李 祥 夏开 平4张体 移 熊 瑞 , , ,
红河 断裂带 ( ) F, 以西和 北纬 2 度 以北所 限定 的 1
范围 ( 1 , 范 围亦 为本 文 的研究 区 。 图 )此
断裂 带 , 该 区成为 6级地 震频发 区 , 使 也是东 区地 震活 动的 主 体 地 区 。 西 区 的 活 动 强 度 比东 区
更大 ,9 1年 和 18 14 9 8年 的澜 沧 7级 地 震 就 是 典 型的代表 。此 外 ,9 8年 以来在 边境 附 近还 多 次 18 发生强震 , 1 9 如 9 2年 4月 2 日的缅 甸 6 8级 、 3 . 6 7级 和 19 . 9 5年 7月 1 2日孟连 西 7 3级 等 地震 . 都 发生在 距边境 线 不到 3 k 的地方 j 0m 。通 过对
震频度 增加是 滇西 南地 区 5级 以上 地震 前 的共性 特 征 ; 滇 西 南地 区 ≥4 6级 地震 前 出现 空 区的 比 ② . 例 随 着地 震震 级 的增加 而有所 增加 ,. 4 9级 地震 前 只有 6 % 的地震 出现 空 区,. 4 6~ . 0 5 0—5 9级 地震 前 . 有 9 . % 的地 震 出现 空区 , 6 0级 以上 地震 前 全部 出现 空 区; 空 区平 均持 续 时间也 随着震 级 的加 O9 而 . ③ 大而增加 , 空区平均持 续时 间为 1 . 8个月 , 35 最短 为 3个 月, 最长为 3 7个 月; 主震位 置 ( 7 3 ) ④ 2 / 3 多发 生 在 空 区边缘 ( 长轴端 l 含 2次、 轴端 8次 ) 短 。震前 出现 条 带的规律 则不 明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