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表皮样囊肿二例

合集下载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发症。
术后加强伤口护理和换药,促 进愈合。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康复期需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换药,定期复查。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
个性化治疗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对于复杂或难治性肛周脓肿,可考虑多学科联合治疗或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
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将逐 渐普及,有望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将成 为未来肛周脓肿治疗的重要发 展方向。
03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与意义
肛周脓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制定共识有助于提
高诊治水平。
当前肛周脓肿的诊治存在诸多争 议和误区,需要统一认识和规范
完善相关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 脓肿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对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 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明确鉴别诊断流程
与肛瘘相鉴别
01
肛瘘也有肛门周围肿痛、流脓等症状,但肛瘘一般有明确的瘘
管形成,可通过肛门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肛周脓肿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常,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肛门周围是否有红 肿、压痛等症状,并进行直肠指检以判断脓肿的位置和大小。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 高等感染征象。
鉴别诊断
肛周脓肿需要与肛瘘、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之一,两者在病因 和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不同。痔疮和肛裂则主要表现为便血和疼痛,与肛周脓肿的症状有所不同 。

肛肠罕见难治病例荟萃

肛肠罕见难治病例荟萃
Paget nIanImary
disease.EMPD).EMPD是一种好发于腹股沟、阴囊.会阴部、肛周等大汗腺较多部位的低度恶性腺
癌。1893年Darier和Coulillaud报道首例PPD.此后陆续有个案报道。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 病临床表现不一.肛周瘙痒是最主要的症状,肛周湿疹样改变,靡烂.溃疡.流液也较为常见。体检一 般呈现为肛周皮肤湿润,结黄褐色痂或灰白苔样物.剥去痂皮后露出深红色糜烂面.基底坚硬.轻度浸 润,呈乳头状增殖.与正常皮肤有较清的界限.有的可略高于正常皮肤。本病发病率极低又缺乏特异性 的生化检测方法,故容易误诊为湿疹.痔疮和慢性炎症等。回顾性资料分析显示误诊率高达50%[2】。本 例患者临床表现以瘙痒为主,体征异于典型的PPD.病变位于肛缘略偏外.外观表现状如外痔或疣.稍不 仔细极易误诊。本病常合并肛管直肠癌,是否侵润邻近脏器,与皮损大小.病程长短无关。一旦确诊为 PPD后,应常规行结直肠镜检查.以排除有无合并肿瘤发生。 由于本病属罕见病.对确诊的PPD的最佳随访方式,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对于未 找到原发病灶。也应密切随访寻找异时发生的肠道癌:对于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人,通常3个月甚至更短随 访一次;对于出现新的临床表现时,必须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包括肛门直肠的检查甚至活检:而对 于无症状的病人,可暂不行活检。 4肛周乳头状汗管囊脾瘤 患者.女.46岁。因“肛旁肿物逐渐增大1年半。”于2005年4月18日入院《住院号:67385)。1年前 发现肛旁生肿物,无疼痛,无流脓.无瘙痒.大小便正常。既往否认特殊病史。肛检(截石位):1点肛 缘外1.5 cm处皮肤呈结节状突起.大小约1.0x 1.0cm.皮色略深.无溃口及流脓,肿块质中.未及明显 索状物.括约肌功能正常,直肠光滑,未及肿物,指套无染血,镜检直肠肛管未见明显异常。人院诊 断:肛旁肿物待查。入院后在骶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部分区域增生活 跃.呈轻度异型增生。 讨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syringocystadenoma papiIliferum.SCAP)又称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痣,是发生 于大汗腺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极少数发生恶变。SCAP首先于1 982年由Petensen报道.女性多于男性. 通常表现为单发的斑块或结节,其颜色可为红色乃至棕褐色,但由于具有皮脂腺成分故可见黄点。约75% SCAP发生在头皮或颈部,20%在躯干。5%在四肢,主要在下肢,发生在肛门周围极为罕见。皮损通常 发生于初生儿或儿童早期.但往往在青春期显著增大,其表面开始光滑,以后缓慢发展成乳头瘤状、疣 状、角化性结节或隆起性斑块.多发者为排列呈线状的丘疹。单个皮损临床变化很大.临床诊断比较困 难。SCAP可伴有其他肿瘤如皮脂腺痣.管状大汗腺腺瘤.导管状小汗腺癌、基底细胞癌、巨常。入院诊断:直肠粘膜毛细血管扩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探究段 芬(运城市第一医院彩超室,山西 运城 044000)[摘要]目的:探讨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运城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72例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

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超声图像的特征。

结果:对这72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肿块主要位于皮肤、皮下与阴囊壁,肿块的形状以椭圆形、类圆形为主,肿块的包膜完整、明亮,肿块的体积为11 mm×8 mm×3 mm~113 mm×90 mm×62 mm。

其中,多发肿块的患者有2例(共有6处肿块),肿块边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肿块形态不规则的患者有6例,加压探头后肿块形状改变不明显的患者有9例,肿块后方回声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有6例,肿块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的患者有10例,有1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腱鞘囊肿合并内出血、感染,有1例患者的病情被误诊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结论: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准确掌握其超声图像的特征,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49-02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囊肿。

表皮样囊肿多发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较为复杂,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该病进行诊断时易发生漏诊及误诊的情况[1]。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运城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72例患者中,有男43例,女29例;其年龄为18~62岁,平均年龄为(40.0±6.3)岁;其病程为0.3~24年,平均病程为(12.2±2.4)年;其中,囊肿位于臀部的患者有26例,囊肿位于面颊部的患者有16例,囊肿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有10例,囊肿位于手指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肩部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小腿的患者有4例,囊肿位于腘窝的患者有2例,囊肿位于胸壁的患者有6例,囊肿位于腰部的患者有2例,囊肿位于阴囊壁的患者有2例;皮肤表面完好、肿块呈半球形隆起、触碰时没有压痛感及波动感、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不明显的患者有64例,肿块部位皮肤颜色变化明显的患者有8例。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

鉴别诊断
表皮样囊肿
谢谢
组织学特征
皮样囊肿一般呈球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囊壁较 厚,边界清楚,与组织有牢固的粘连。少数有钙化, 囊内含有油脂样物质,呈淡黄色或灰黄色,黏稠半 固体状态,其中可有毛发,牙齿罕见。囊壁外层为 少量的纤维组织,不仅有表皮而且有真皮及其毛囊、 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肤附件,瘤壁中偶可见到软骨和 骨组织。
MRI
皮样囊肿呈短T1,在T1及T2加 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影像学检查存在局限
CT扫描对发现囊肿有帮助,但不易确定 其位臵和性质,因其生长过程中压迫临 近脏器造成假象,往往易误诊为直肠肿 瘤、畸胎瘤、前列腺或膀胱肿瘤、脊索 瘤、肛周脓肿,尤其囊肿继发感染时, 鉴别更为困难
穿刺病理检查
穿刺检查:皮样囊肿可抽出乳白色 豆渣样分泌物。
单纯皮样囊肿表面皮肤只需沿皮纹方向作切 口而不必切除,合并瘘管者手术切口以瘘口 或囊肿为中心纵行切开皮肤,分离并不困难, 但需注意保留皮肤及皮下厚度,以免影响皮 肤的血液循环而导致皮肤坏死。如有感染史 者则有瘢痕组织与四周粘连,则应一并切除 之,如切除不尽,有复发可能。基底部如与 深层骨膜有粘连,应将该部骨膜一并切除。
病理学表现
最内方为复层鳞状上皮的角质层,表皮 其余各层和真皮层依次向外排列。真皮 组织成分约占囊壁的90%,可见有毛囊、 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为干酪样 皮脂并混有角化物质、上皮碎屑、胆固 醇结晶、毛发和较稠厚液体,呈白色或 黄色,无气味。
治疗
手术治疗为其惟一治疗方法
手术应尽量切除术
合并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伴发畸形皮样囊肿可合并其他先天 性畸形,如颈枕区颅骨畸形、颅骨 裂、脊柱裂、内脏转位等。
诊断

骶尾部皮样囊肿误诊为高位肛瘘1 例

骶尾部皮样囊肿误诊为高位肛瘘1 例

骶尾部皮样囊肿误诊为高位肛瘘1 例目的提高对骶尾部皮样囊肿的认识,探讨最佳诊治方法,避免临床上误诊、漏诊。

方法通过1例误诊为肛周脓肿的病例从病史、病程描述、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来阐述它的诊治过程,并对及易误诊的原因分析,总结诊治经验。

结果该患者经细心查体和辅助检查行手术治疗,术后经消炎、换药,恢复良好,2周后痊愈出院。

结论骶尾部皮样囊肿早期多无症状,一般病程长,进展缓慢,故不易诊断。

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与肛周脓肿极为相似,诊治时注意与肛周疾病相鉴别,通过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避免误诊误治。

以手术治疗为主,需细心将囊肿包膜完整剥离,防止复发。

标签:骶尾部;皮样囊肿;误诊;高位肛瘘骶尾部肿瘤以小儿先天性畸胎瘤多见,成人则多为皮样囊肿,又称之为肛门后囊肿、尾部囊肿、骶骨囊肿及浅毛性囊肿。

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典型的皮样囊肿有很厚的壁,纤维囊内是鳞状上皮组织,在这些鳞状上皮组织里可以看到各种皮肤附属物,如小汗腺、皮脂腺等,囊里充满干酪样的碎屑,偶尔里面还有牙齿和头发。

穿刺可抽出浑浊的酸臭白色液体,若为牛油样黄色液体,又称“油囊肿”。

由于其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和肛周疾病极为相似,故骶尾部皮样囊肿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患者常以高位肛瘘就诊。

本研究通过1例极不典型的病例从病史、病程描述、诊断、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来阐述它的诊治过程及易误诊的原因分析,以提高对骶尾部皮样囊肿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误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

2013年1月9日以肛门反复流脓血半年入院。

患者于2010年在外院行外痔切除术;2011年12月及2012年1月分别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及复杂性肛瘘手术。

查体:截石位7点距肛缘6 cm左右有一溃口,有血分泌物流出,外口及肛周无明显压痛。

肛管括约肌正常,肛缘后正中到齿状线可见手术瘢痕存在,无明显压痛;耻骨直肠肌后正中处,有凹陷硬结,压痛明显。

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母痔区不明显,齿状线后正中处可见手术瘢痕。

表皮囊肿ppt课件

表皮囊肿ppt课件

药物治疗
使用外用或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减少囊肿大小和疼痛感。
局部热敷
通过热敷促进囊肿内部物质的吸 收和消散。
囊肿穿刺抽液
在严格消毒条件下,用无菌针头 刺入囊肿,抽取内部液体,以减
轻囊肿压力。
手术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囊肿较大、症状严重、影响美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禁忌证
局部有感染灶、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手术。
细胞层。
囊肿内容物逐渐增多,对周围zu 织产生压迫,可能引起疼痛或不
适。
囊肿形成原因
先天性因素
胚胎发育过程中,表皮细 胞异位至真皮内形成囊肿 。
外伤性植入
皮肤受损后,表皮碎片植 入真皮内,逐渐增生形成 囊肿。
毛囊皮脂腺阻塞
毛囊皮脂腺单元阻塞,角 质和皮脂积聚形成囊肿。
炎症反应与修复机制
01
02
03
04
表皮囊肿的鉴别诊断
与相似疾病的区分
表皮样囊肿
与表皮囊肿相似,但表皮样囊肿 的囊壁更薄,且无皮肤附件结构

脂囊瘤
一种错构瘤,与表皮囊肿不同,其 内含物为油脂样物质,而非角质蛋 白。
皮脂腺囊肿
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形成,与表 皮囊肿不同,其内含物为皮脂腺分 泌物。
误诊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
对疾病认识不足
02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大 小不等
03
邻近骨质无破坏性改变 ,但可发生压迫性吸收
04
透光区内无钙化或骨化 影
CT扫描特点
囊肿呈均匀低密度影,CT值接近水 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而周围zu织可有不同程度强化
边界清晰,与周围zu织分界明确 可发现囊肿内分隔及囊壁钙化

表皮囊肿ppt演示课件

表皮囊肿ppt演示课件
. 22
并发症
3.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 这是由于囊内容物反复排入蛛网膜 下腔,刺激蛛网膜形成慢性肉芽肿,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 治疗。 4.继发性脑神经功能障碍 囊内容物反复溢到颅内,引起脑神 经周围纤维化,因此,压迫神经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5.恶性变 表皮样囊肿囊壁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一定条 件下可发生恶性变,成为鳞状上皮癌,多次手术后反复复发可 发生癌变,尤其是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 当手术切除表皮样囊肿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病情迅速 恶化者,应考虑表皮样囊肿恶性变。
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intracranial epidermal cyst;脑内 表皮样囊肿;脑内上皮样瘤;脑内珍珠瘤;脑内真性胆脂瘤
.
3
类别
神经外科/颅内肿瘤/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
4
ICD号
D33.9
.
5
概述
表皮囊肿由Critchey于1928年正式命名。它与中耳胆脂瘤不同, 不是由于反复炎症所致上皮脱落形成,而是先天异位发生的。 如果异位组织发生在胚胎早期(即神经沟封闭时),则囊肿多位 于中线部;如发生在晚期(第二脑泡形成期),则囊肿多位于侧 方。少数表皮样囊肿可为外伤造成,如通过实验性损伤将上皮 组织植入颅内可形成表皮样囊肿。
.
19
临床表现
第三脑室者主要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内分泌症状不明显。第 四脑室表皮样囊肿尚可引起走路不稳。 (6)大脑半球表皮样囊肿: 多位于大脑纵裂、外侧裂、半球表面。主要表现为癫痫、偏 瘫、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症状。Tytus(1956)报告的143例大脑 半球表皮样囊肿患者,41%有癫痫发作,50%视盘水肿。除此之 外,尚可出现语言障碍等。 (7)颅骨板障表皮样囊肿: 常表现为颅骨局部增大的头皮下肿物,多无神经系统体征。

表皮样囊肿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表皮样囊肿癌变临床病理分析

表皮样囊肿癌变临床病理分析郭一川;郭亚莉【摘要】目的:探讨表皮样囊肿癌变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预后等。

方法收集6例表皮样囊肿癌变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通过随访了解其预后。

结果临床表现均为局部包块,行扩大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

病理检查示为不整形肿块,囊性,内为豆渣样物,镜检示囊内为变性层状角质物,囊壁衬覆鳞状上皮,癌变区鳞状上皮呈巢团状间质浸润。

病理诊断表皮样囊肿癌变为鳞状细胞癌。

免疫表型:6例癌变鳞状细胞CK5/6、P63阳性。

结论表皮样囊肿癌变非常少见,诊断主要靠常规病理切片确诊,免疫组化标记协助诊断,局部适当扩大切除为首选,其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Objective To study and researc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 feature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prognosis of epidermoid cyst with cancerous changes. Methods Six cases of epidermoid cyst with cancerous changes were studied of their clinical 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stic expression and their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by follow-up vis-its. Results Clinical features: All six cases showed local enclosed mass and underwent extensive resection. No recur-rence nor metastasis were shown in one year follow up.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 irregular cystic mass with bean curd like fillings in i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those cysts were lined with squamous epithelium which indicate invasive grow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Epidermoid cyst canceration 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mmuno-phenotype: CK 5/6 andP63 were positive in all six squamous cell cancer cases. ConclusionEpidermoid cyst with cancerous changes are quite rare. Diagnosis of the tumor largely relies on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also assist diagnosis. Local appropriate expanded resection is preferred. Its malignant degree is low and prognosis is good.【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808-809)【关键词】表皮囊肿;癌,鳞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郭一川;郭亚莉【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农一师医院病理科邮编843000;新疆阿克苏市农一师医院理疗科8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表皮样囊肿为常见的皮肤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病程缓慢,多为良性。

外阴表皮样囊肿

外阴表皮样囊肿

外阴表皮样囊肿【病因】(一)发病原因有人认为是胚胎细胞错构而成。

但更多的人认为是由于外伤,将上皮带入深部组织形成肿物。

临床多数病人都有局部外伤史,如裂伤、刺伤等。

而外阴部表皮囊肿的发生有以下几种可能:1.来自向表皮分化的外胚叶残留组织。

2.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阻塞:由于外阴部皮脂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潴留积聚,腺体逐渐增大所形成感染,最终导致表皮囊肿。

3.手术外伤:致小片表皮种植到真皮组织内,这种情况多见于曾有手术之处,如会阴切开缝合处,会阴修补处。

(二)发病机制1、表皮囊肿组成:由表皮组成,其囊壁包括表皮的棘细胞层、粒细胞层及角质细胞。

囊壁的外层也可见到上皮钉脚。

2、囊内物质:常见浅表层角化细胞聚集,切开囊壁,呈灰白色豆渣样物,其中充满角质蛋白,排列成层。

在囊壁临近组织中偶可见到有异物巨细胞反应,是由于角化破出所引起。

【症状】一、症状体征:1、生长速度: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

2、生长位置:囊肿大多数位于大阴唇的真皮内,也可多发生在会阴部。

3、活动性:在会阴部皮内或皮下有直径约1cm的圆形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坚硬,微隆起于皮肤表面,但皮肤表面无孔,可随皮肤移动。

二、相关检查:镜下可见囊肿壁覆盖有复层的鳞状上皮,当囊内压力较大时,仅见一层扁平上皮,囊内可见层状角化物质,破裂后囊肿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反应。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可以做出诊断,脱落的角化物是诊断依据。

【饮食保健】外阴表皮样囊肿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1、丹参、赤芍各15克,生蒲黄、五灵脂、夏枯草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水煎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2、皮硝50克,研粗末,敷于腹壁。

适用:软坚散结。

用于子宫前壁肌瘤、腹壁较薄者。

3、当归尾20克,白芷、桂枝、小茴香各15克,野艾叶30克。

研粗末,置纱布袋内,置腹壁肌瘤处,上加热水袋,每次30分钟热敷。

适用:化瘀散结。

外阴表皮样囊肿吃那些对身体好?1、多吃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鲎、海马、鳖、龙珠茶、山楂。

肛门囊肿病历模板

肛门囊肿病历模板

肛门囊肿病历模板主诉:肛周肿胀疼痛2天现病史:患者自诉缘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发现肛门周围肿胀,疼痛拒按,无破溃流脓,无皮肤瘙痒,无便血,无排便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我畏冷,发热,我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未经治疗。

于今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初拟为“肛周脓肿”收住本科。

辰下肛门脓肿拒按,无破溃流脓,无皮肤瘙痒,入院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大小尚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成长于原籍,无“疫水”接触史及长期的外地居住史,生活工作条件一般,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无特殊。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其他成员有类似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性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神萎。

脉细紧,舌红苔黄。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未见肝掌,蜘蛛痣,水肿皮疹。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通畅,听力正常。

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鼻腔通畅,各鼻窦区无压痛。

口唇红,齿龈无红肿,伸舌居中,咽无充血,充血扁桃不肿大。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颈动脉无异常搏动,甲状腺不肿大。

胸部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叩清音,语颤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

心前区不隆起,心界不扩大,心音有力,心率70次/分。

心律整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软,无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

肝脾未扪及肿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6次/分。

未闻及振水音及血管杂音。

肛门见外科情况,脊柱及四肢活动自如。

脊柱四肢无畸形。

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检查:肛门左侧见一局部脓肿区,大小约5乘7cm,质硬,表面光滑,界限清楚,触痛明显,拒按,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肛周脓肿手术记录

肛周脓肿手术记录

1 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术野消毒铺无菌巾,探查见肛缘外皮肤无红肿破溃口,12 点肛缘见皮赘。

7 点肛缘外扪及一大小约3cm*2cm 包块,质硬。

肛诊,肛内扪及6 点到7 点肛门括约肌呈瘢痕增生,7 点肛腺肿大,肛内未扪及质硬结节。

充分扩肛,肛镜下以钩探针自7 点肿大肛腺(内口)探入脓腔。

探针指示下于7 点肛缘外约3cm 放射状切开包块打开脓腔至肛缘,见探针指示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间,沿探针自原7 点切口打开瘘管及内口,切除7 点肿大肛腺。

示指探查,7 点脓腔深约4cm,位于肛管后,由7 点至11 点走行,11 点腔深约2cm。

分离脓腔内纤维隔,刮除坏死组织,继续探查为探出其他内口及脓腔。

修剪7 点主灶切口呈V 形口大底小状,充分引流,以3―0 可吸收线逢扎内口双侧粘膜残端止血。

于11 点肛缘外约1.5cm 做直径约2cm 切口与主灶口形成对口引流,两切口间保留正常皮肤约2cm,并刮浮线引流。

切除12 点皮赘一枚。

肛内纳止疼栓一枚,伤口腔内填凡士林纱布加压,外包扎加压。

切除标本呈瘢痕增生及坏死絮状物,送患者过目,患者看后拒送病检。

2 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术野消毒铺无菌巾,探查见截石位12 点―3 点―6 点肛缘外约5cm 皮肤片状红肿、隆起。

4 点肛缘外见放射状手术瘢痕。

肛内扪及3 点―6 点肛门括约肌呈瘢痕增生,未扪及质硬肿物。

于3 点肛缘外约4cm 处穿刺抽出黄色稠状脓液。

术中诊断为“肛周脓肿”。

于3 点肛缘外约2cm 放射状切开红肿皮肤约3cm,排除脓液约10ml 及较多坏死组织。

示指探查脓腔,分离纤维隔,探测脓腔3 点处深约6cm,脓腔向上至1 点,深约2cm,向下达5 点深约2cm。

左手示指引导下以探针探查内口,探针于3 点肛门直肠环约1/2 处探出脓腔与粘膜最薄弱区,未探及明显内口。

于3 点薄弱区穿通脓腔与肛腔,切开3 点肛缘外2cm 皮肤及肛内粘膜至齿线,穿通瘘管挂紧橡胶线。

修剪3 点肛缘外切口直径约3cm 类圆形,刮除脓腔壁坏死组织,切除脓腔壁部份瘢痕组织使伤口呈口大地小状充分引流。

表皮样囊肿诊断与治疗PPT

表皮样囊肿诊断与治疗PPT
药物治疗:适用于较小的表皮样囊肿,通过药物抑制囊肿生长,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伤口愈合
表皮样囊肿的预防 与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预后:恢复情况、随 访结果等
诊断方法:临 床表现、影像 学检查、病理
学检查等
治疗方法:手 术切除、药物 治疗、物理治
疗等
预后情况:根 据病情和治疗 方法,预后情
况有所不同
预防措施:注 意个人卫生, 避免感染,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皮
肤病。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表皮样囊肿的组织结构,判断其性质和类型 细胞病理学检查:观察表皮样囊肿的细胞形态,判断其恶性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表皮样囊肿的免疫表型,判断其来源和分化程度 基因检测:观察表皮样囊肿的基因突变情况,判断其病因和预后
病史:患者是否有 皮肤损伤、感染、 过敏等病史
临床表现:皮肤表 面是否有肿块、红 肿、疼痛等症状
并发症:部 分患者可并 发感染,出 现红肿、疼 痛、发热等 等综合判断
表皮样囊肿的诊断
X线检查:可发现囊肿的轮廓和位置 CT检查:可显示囊肿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MRI检查:可显示囊肿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超声检查:可显示囊肿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核医学检查:可显示囊肿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病理检查:通过组 织病理学检查,观 察表皮样囊肿的形 态和结构

表皮样囊肿——精选推荐

表皮样囊肿——精选推荐

表⽪样囊肿表⽪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名表⽪样瘤、上⽪样瘤、胆脂瘤或珍珠瘤。

该病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5%-1.8%,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青年,⽆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桥⼩脑⾓及鞍旁,可以多发,⽣长缓慢,所以常在40岁左右才发现,另外约有25%发⽣在颅⾻板障和脊柱。

肿瘤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组织,是胚胎晚期在继发性脑细胞形成时,将表⽪带⼊的结果,也有⼈提出外伤起因的学说。

此类肿瘤特征的外貌,为⾊泽洁⽩的带有珍珠光泽的块状肿物,表⾯不规则,⼩结节状;瘤壁薄⽽透明,内容物为⾖渣样略带油腻的脱屑细胞堆积⽽成。

肿瘤⽣长缓慢,但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强,也有炎症作⽤,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菌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临床上⽆特征性症状,常因肿瘤部位不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但不论肿瘤部位,常有精神症状,另有50%常有癫痫发作的症状(⼀)桥⼩脑⾓表⽪样囊肿主要代表症状为三叉神经痛,部分有患侧⽿鸣、⽿聋、晚期出现桥⼩脑⾓综合征。

神经系统检査发现第Ⅴ、Ⅵ、Ⅶ脑神经功能障碍,但⼩脑体征不明显。

【男性,28岁。

发作性左侧⾯部针刺样疼痛17天。

】颅脑MRI⽰:图A-C,左侧桥⼩脑⾓区囊性占位,边界清楚,见占位效应,脑⼲、⼩脑及四脑室明显受压,占位周围⽔肿不明显:横断⾯T2WI(图A)呈脑脊液样均匀⾼信号,T1WI(图B)呈低信号,DWI(图C)呈明显⾼信号:图D-F,横、冠、⽮状位增强扫描⽰囊性占位及囊壁均⽆明显强化。

诊断:左侧桥⼩脑⾓区占位,考虑表⽪样囊肿。

诊断依据:①囊性均质占位;②边界清楚,脑实质及颅⾻⽆侵犯,考虑为良性占位;③DWI呈⾼信号;④增强后病灶及囊壁均⽆明显强化,说明病变⽆⾎供。

下图为患者病理证实的表⽪样囊肿:(⼆)鞍区表⽪样囊肿早期主要症状为视⼒减退,视野缺损,久之可出现视神经萎缩。

少数病⼈可有内分泌障碍。

【男性,36岁。

主诉:反复短暂失神发作1年,加重1天】颅脑MRI CT平扫⽰:图A-D,右侧鞍旁见类椭圆形囊样占位,边界清楚,囊壁可见,周围见脑⽩质挤压征,瘤周⽆⽔肿:横断⾯T2WI(图A)及T1WI(图B)信号不均匀,脂肪抑制(图C)呈低信号:DWI(图D)呈低信号:图E-F,横、冠状位增强⽰病灶内⽆明显强化,囊壁呈环形强化,⽮状位⽰肿块向上⽣长呈哑铃状:图G,横断⾯CT平扫⽰,病灶呈极低密度,CT值约-67HU,边界清楚,囊壁可见钙化:图H,⽮状位CT增扫⽰病灶⽆明显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100
144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1 病历资料
1.1 患者女性,汉族,47岁,主因“肛周肿物5年”于
2016年11月8日住院,患者缘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物,发现时状如“枣核”,无疼痛,大便日行1次,大便质软,无便血,排便与肛周肿物无明显相关性,5年来肛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时状如“鹅蛋”,仍无疼痛,但有明显异物感。

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检查:肛门截石位3点距肛缘5cm可见一隆起性类圆形肿物,直径约8cm,皮色正常,触之囊性感,无压痛,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均未见异常。

胸部X线片示:未见异常。

盆腔CT示:未见异常。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实验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于次日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肛周肿物切除术”,将肿物完整切除,剖视标本:类圆形肿物一枚,直径约8cm,对称剖开后可见大量灰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光镜描述:送检肿物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角化明显,并可见囊腔,腔内有大量均质红染无结构的角化质,病理结果示:(肛周)表皮样囊肿。

术后伤口换药至愈合并于11月15出院。

1.2 患者女性,汉族,22岁,主因“肛周肿物3年”于2016年11月13日住院,患者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肿物,当时状如“桃核”,无疼痛,大便日行1~2次,大便质中等,无脱出物及便血,肛周肿物逐渐增大,仍无疼痛,就诊时状如“哑铃”,异物感较为明显。

查体:体温:36.7℃,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85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情况:肛缘截石位2点距肛缘5cm可见一哑铃状肿物,约10×5×5cm,皮肤较薄,上可见毛细血管充盈,触之柔软,活动度好,呈囊性感,无压痛,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未见异常。

胸部X线片及盆腔CT均示未见异常。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试验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于11月15日在骶管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肛周肿物切除术”,书中剖视标本:哑铃状肿物1枚,剖开后其内容物呈银白色鳞片状。

光镜描述:送检肿物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上皮明显角化,可见囊腔,腔内有大量均质红染无结构的角化质,
术后病理示:(肛周)表皮样囊肿。

术后伤口换药至愈合
并于11月24日出院。

2 讨论
表皮样囊肿多好发于青年患者,常发生于眉外缘、口底、颅内、颈部、锁骨、阴囊、会阴及骶尾部,此两例患者发生于肛周较为少见。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角质囊肿,系胚胎发育3~5周神经沟形成神经管时,来源于神经嵴的外胚层细胞异位残留包含于神经管内,这些残留的上皮成分成为日后发生表皮样囊肿的病理来源。

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该病一般病程较长,进展较为缓慢,一般无明显疼痛,上述两例病人肿物均无疼痛,病变肿物持续逐渐增大。

随着肿物逐渐增大,表皮样囊肿可破裂,继发感染或者钙化,然而该两例病人囊肿均未破裂、感染及钙化,且就诊时有明显异物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

表皮样囊肿应重点和皮样囊肿相鉴别:表皮样囊肿所含的内容物多数是奶酪样物,或是银色鳞片状物,呈灰白色,主要成分是角化物质、胆固醇、鳞屑、脂肪等。

囊壁内层为复层鳞状上皮,依次至外层是角化层细胞及颗粒层细胞,囊腔内是角化物质,囊壁一旦破损,便可导致异物肉芽肿反应。

皮样囊肿是错构瘤的一种,起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胚胎期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而发生的先天性囊肿,囊壁较厚,囊壁内层由鳞状上皮细胞和皮肤附件构成,囊壁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毛
发等[1]。

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其光镜下可见:肿物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且上皮明显角化,可见囊腔,腔内有大量均质红染无结构的角化质,即可诊断为该病。

表皮样囊肿在治疗上应完整切除为宜,手术时需将整个肿物完整切除,且不留残壁,一旦切除不彻底,其复发率将大大增加。

例1和例2患者均将囊肿完整切除,且伤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迹象,需进一步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
作者简介:刘经州,男,主治医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肛肠科,承德市南营子大街36号。

通讯作者*:杨红群,女,承德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承德市双桥区马市街1号。

肛周表皮样囊肿二例
刘经州1,杨红群2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2.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承德)
摘要:肛周表皮样囊肿临床少见,其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经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回顾了两例肛周表皮样囊肿患者的诊疗经过,
并复习了肛周表皮样囊肿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期对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帮助及参考。

关键词:肛周;表皮样囊肿;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0.087
·临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