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陕西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0年陕西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带详解

2010年陕西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带详解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数(陕西卷)文科数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集合{}{}12,1A x x B x x =-=<剟,则A B = ( )A. {}1x x <B. {}12x x-剟C. {}11x x-剟D. {}11x x -<…【测量目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数形结合思想. 【考查方式】给出A ,B 的集合,求A ,B 的交集.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12111A B A x x B x x x =-=<=-< 剟?,故选D.2.复数z =i1+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测量目标】复数的运算法则及复数的几何意义.【考查方式】给出复数,求出复数所对应的点在哪个象限.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2i 1i i 11i 1+i 1i 22z -===+-,∴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选A.3.函数()2sin cos sin 2f x x x x ==是 ( )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测量目标】正弦定理、诱导公式、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考查方式】给出三角函数,求出其最小正周期及其奇偶性.【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 因为()2sin cos sin 2f x x x x ==,所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为奇函数,选C.4.如图,样本A 和B 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A x 和B x ,样本标准差分别为A S 和B S ,则 ( )A.A B x x >,A B S S >B.A B x x <,A B S S >C.A B x x >,A B S S < D.A B x x <,A B S S <【测量目标】样本分析,标准差与平均数的定义区别. 【考查方式】给出图表,分析标准差与平均数的大小比较.【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样本分析中两个特征数的作10A B x x <<;A 的取值波动程度显然大于B ,所以A B S S >.5.右图是求1210,,,x x x 的乘积S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 )A.(1)S S n =*+B.1n S S x +=*C.S S n =*D.n S S x =*【测量目标】算法的定义,理解程序图框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考查方式】通过程序图框的循环结构求出S 的值.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 要计算12310S x x x x = ,故选D.6.0a >“”是0a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测量目标】命题的基本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及理解. 【考查方式】给出一不等式,判断它与另一个不等式的条件关系.【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00,00>⇒>>⇒>a a a a ,∴ 0a >”是“a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下列四类函数中,“对任意的0,0x y >>,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f y +=”的是( )A. 幂函数B.对数函数C.指数函数D.余弦函数【测量目标】指数函数的定义及性质.【考查方式】给出一等式,解出其是哪类函数.【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指数函数的运算性质)()()(y x f a a a y f x f y x y x +===+8.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2B.1C.23D.13【测量目标】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计算、空间想像能力. 【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出其体积.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所给三视图知,对应的几何体为一倒放的直三棱柱ABC A B C '''-(如下图所示),其高为2,底面ABC 满足:1,2,==⊥AC AB AC AB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112ABC V S AA ∆⎛⎫'=⋅== ⎪⎝⎭.故选B.9.已知抛物线22(0)y px p =>的准线与圆22(3)16x y -+=相切,则p 的值为( )A.12B. 1C.2D.4【测量目标】抛物线方程、圆的方程及性质,圆与曲线相交的性质. 【考查方式】给出圆的方程,求出抛物线与其相切时,抛物线的方程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题设知,直线2p x -=与圆()16322=+-y x 相切,从而2423=⇒=⎪⎭⎫⎝⎛--p p .故选C.10.某学校要招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 与该班人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 x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 )A.y =[10x] B. y =[310x +] C.y =[410x +] D.y =[510x +] 【测量目标】函数的列举法.【考查方式】给出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方法一)当x 除以10的余数为6,5,4,3,2,1,0时,由题设知⎥⎦⎤⎢⎣⎡=10x y ,且易验证知此时⎥⎦⎤⎢⎣⎡+=⎥⎦⎤⎢⎣⎡10310x x ,当x 除以10的余数为9,8,7时,由题设知110+⎥⎦⎤⎢⎣⎡=x y ,且易验证知此时⎥⎦⎤⎢⎣⎡+=+⎥⎦⎤⎢⎣⎡103110x x ,故综上知,必有⎥⎦⎤⎢⎣⎡+=103x y ,故选B.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观察下列等式:33233323333212(12),123(123),1234(1234),,+=+++=+++++=+++ 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 . 【测量目标】归纳总结.【考查方式】给出三个有规律的等式,归纳出第四个等式. 【参考答案】33333212345(12345)++++=++++.【试题解析】∵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2,1;3,2,1; ;4,3,2,1,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 ,10,6,3(注意:这里1046,633=+=+),∴由底数内在规律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6,5,4,3,2,1,右边的底数为216510=++.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故第四个等式为33333212345(12345)++++=++++(或215).12.已知向量(2,1),(1,),(1,2)a b m c =-=-=-若()a b c + ,则m = .【测量目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 【考查方式】给出向量,由向量的加减法求解.【试题解析】解析:(1,1),()12(1)(1)0a b m a b c m +=-+⨯--⨯-=由得 ,所以1m =-. 【参考答案】1- 13.已知函数()f x =232,1,,1,x x x ax x +<⎧⎨+⎩…若((0))4f f a =,则实数a = .【测量目标】分段函数的解析式.【考查方式】考查函数的性质、已知分段函数,求解. 【参考答案】2【试题解析】解析:(0)2,((0))(2)424f f f f a a ===+=,所以2a =14.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4,1,20,x y x y x +⎧⎪-⎨⎪+⎩………,则目标函数3z x y =-的最大值为 .【测量目标】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的最值.【考查方式】给出约束条件,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求出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5【试题解析】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当直线3z x y =-过点(2,1)C 时,在y 轴上截距最小此时z 取得最大值5【测量目标】含有绝对不等式的解法. 【考查方式】给出不等式,求解. 【参考答案】{}12x x -<<【试题解析】解析:213123312<<-⇔<-<-⇔<-x x x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已知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3cm ,4cm ,以AC 为AB 直径的圆与AB 交于点D ,则BD =cm【测量目标】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射影定理.【考查方式】给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各线段关系,求线段长.【参考答案】165cm 【试题解析】解析:AB CD ⊥ ,由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可得216,4,5,5BC BD BA BC BA BD ====又所以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参数方程cos ,1sin x y αα=⎧⎨=+⎩(α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测量目标】参数方程的性质及其转化.【考查方式】给出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 【参考答案】22(1)1x y +-=【试题解析】解析:1sin cos )1(2222=+=-+ααy x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139,,a a a 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2)求数列{}2na 的前n 项和nS.【测量目标】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公式、性质.【考查方式】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的项,求{}n a 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n S . 【试题解析】 解 (1)由题设知公差0d ≠, 由11391,,,a a a a =成等比数列得121d +=1812dd++, 解得1,0d d ==(舍去), 故{}n a 的通项1(1)1n a n n =+-⨯=.(2)由(1)得22na n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2312(12)22222212n nn n S +-=++++==--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已知45B ∠=,D 是BC 边上的一点,10,14,6AD AC DC ===,求AB 的长.【测量目标】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考查方式】已知三角形的边长及角的度数,求线段长. 【试题解析】解 在ADC △中,10,14,6AD AC DC ===,由余弦定理得cos ADC ∠=2222AD DC AC AD DC+- =10036196121062+-=-⨯⨯, 120,60ADC ADB ∴∠=∠=在ABD △中,10,45,60AD B ADB =∠=∠=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ADADB B=∠,AB ∴=10sin 10sin 60sin sin 45AD ADB B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 B C D ,,2,,AP AB BP BC E F ===分别是,PB PC 的中点.(Ⅰ)证明:EF 平面PAD ;(Ⅱ)求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测量目标】空间点、线、面的之间的位置关系,线线、线面、面面垂直与平行的性质与判定.【考查方式】线面垂直、线线关系求线面平行及四棱锥的体积. 【试题解析】 (Ⅰ)在PBC △中,,E F 分别是,PB PC 的中点,EF BC ∴ . 又BC AD ,EF AD ∴ ,又AD ⊄ 平面PAD ,EF ⊄平面PAD ,EF ∴ 平面PAD .(Ⅱ)连接,,AE AC EC ,过E 点EG PA 交AB 于点G ,则EG ⊥平面ABCD ,且12EG PA =.在PAB △中,,45A P A B P A B =∠= ,2BP =,AP AB ∴==,EG =. Yxj34122ABC S ∴==△,11323E ABC V EG -∴== △.19 (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抽样检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1)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2)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cm 之间的概率;(3)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 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 之间的概率。

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新课标卷)答案

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全国新课标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数学答案1.D 【解析】由题可知,集合{|22}A x x=-剟,集合B ={0,l ,2,3,4,5, 6,7,8,9,10,11,12 ,13,14,15,16},所以集合AB ={0,1,2},故选D .2.C 【解析】由题可知,设(,)x y =b ,则2(8,6)(3,18)x y +=++=a b ,解得5,12x y =-=,故(5,12)=-b ,由16cos ,||||65⋅<>==a b a b a b ,故选C .3.B 【解析】由14z i ====+,可得1||2z ==,故选B . 4.A 【解析】由题可知,点(1,0)在曲线321y x x =-+上,求导可得232y x '=-,所以在点(1,0)处的切线的斜率1k =,切线过点(1,0),根据直线的点斜式可得过点(1,0)的曲线321y x x =-+的切线方程为1y x =-,故选A .5.D 【解析】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所以其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因为点(4,2)-在渐近线上,所以12b a =,根据222c a b =+,可得22214c a a -=,解得254e =,e =,故选D .6.C 【解析】由题可知,质点P 的初始位置在0P ,所以此时点P 到x 轴的距离由题质点P 按照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应该是距离x 轴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四个选项可得C 正确.7.B 【解析】由题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所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度,故2R 解得R =,所以球的表面积2246S R a ππ==,故选B .8.D 【解析】根据程序框图可知,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计算1111122334(1)S k k =+++⋅⋅⋅+⨯⨯⨯⨯+, 现在输入的5N =,所以满足条件k N <的结果为11111111115(1)()()1223344556223566S =++++=-+-+⋅⋅⋅+-=⨯⨯⨯⨯⨯, 故选D .9.B 【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f x 是偶函数,所以当0x <时的解析式为()24(0)x f x x -=-<,所以当20x -<时,(2)(2)24x f x ---=-,要使(2)0f x ->,解得0x <;当20x -…时,2(2)24x f x --=-,要使2(2)240x f x --=->,解得4x >,综上{|(2)0}{|04}x f x x x x ->=<>或,故选B . 10.A 【解析】由题知,4cos 5α=-,α是第三项限的角,所以3sin 5α=-,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sin coscos sin44410πππααα+=+=-,故选A . 11.B 【解析】由题可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点D 的坐标为(0,4)-,点(,)x y 在平行四边形内部,如图,所以在(0,4)D -处目标函数25z x y =-取得最大值为20,在点(3,4)B 处目标函数25z x y =-取得最小值为-14,由题知点(,)x y 在平行四边形内部,所以端点取不到,故25z x y =-的取值范围是(-14,20),故选B .12.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画出函数的图象,不妨设a b c <<,因为()()()f a f b f c ==,所以1ab =,c 的范围是( 10,12),所以abc 的范围是(10,12).13.222x y +=【解析】由题意可知,原点到直线20x y +-=的距离为圆的半径,即r ==,所以圆的方程为222x y +=. 14.1N N【解析】这种随机模拟的方法,是在[0,1]内生成了N 个点,而满足几条曲线围成的区域内的点是1N 个,所以根据比例关系1=S N S N矩形。

2010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0年陕西省高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复数A. B. 1 C. D.2. 设集合,则集合M,N的关系为A. B. C. D.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的值为A.5B.6C.7D.84. 已知圆上两点M、N关于直线2x+y=0对称,则圆的半径为A.9 B.3 C.2 D.25.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直观图为6. 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2y的最大值为A.1B.4C.5D.67. 在等比数列中,,,则A.64 B.32 C.16 D.1288. 为了解疾病A是否与性别有关,在一医院随机的对入院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列联表:患疾病A 不患疾病A 合计男 20 5 25女 10 15 25合计 30 20 50请计算出统计量,你有多大的把握认为疾病A与性别有关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0.05 0.010 0.005 0.0013.841 6.635 7.879 10.828A. B. C. D.9. 函数是A.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C. 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D. 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10. 设是空间两条直线, , 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当时,“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当时,“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当时,“ ”是“ ∥ ”成立的充要条件D.当时,“ ”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1.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B. C. D.12. 已知函数,若函数的零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个数列,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 若向量,,,则实数.14.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点为坐标原点,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15. 在中,,,,则.16. 对大于或等于的自然数的次方幂有如下分解方式:根据上述分解规律,若的分解中最小的数是73,则的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17.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 (其中>0),且函数f(x)图象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间的距离为 .(1)求ω的值;(2)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象,求函数在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8. (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宣传今年10月在济南市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十艺节”筹委会举办了“十艺节”知识有奖问答活动,随机对市民15~65岁的人群抽样n人,回答问题统计结果如下图表所示:(1)分别求出a,x的值;(2)从第2,3,4组回答正确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人,“十艺节”筹委会决定在所抽取的6人中随机抽取2人颁发幸运奖,求所抽取的人中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19. (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斜三棱柱中,侧面底面ABC,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是菱形,,E、F分别是、AB的中点.求证:(1);(2)求三棱锥的体积.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21.(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1)求函数的解析式;(2)若在其定义域内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2.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点F1 和F2 是椭圆M: 的两个焦点,且椭圆M经过点 .(1)求椭圆M的方程;(2)过点P(0,2)的直线l和椭圆M交于A、B两点,且 ,求直线l的方程;(3)过点P(0,2)的直线和椭圆M交于A、B两点,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C,求证:直线CB必过y轴上的定点,并求出此定点坐标.2013年4月济南市高三巩固性训练文科数学参考答案1.D2.D3.C4.B5.A6.D7.A8. C9.B 10. A 11.B 12.C13. 14.2 15. 1或 16.917.解:(1)= . ………………………………3分∵函数f(x)图象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间的距离为,∴ . ………………………………5分∴ . ………………………………6分(2)由(1)得,∴ . ………………………………8分由x 可得,……………………………10分∴当,即x= 时,取得最大值 ;当,即x= 时,取得最小值. …………12分18. 解:(1)由频率表中第1组数据可知,第1组总人数为,再结合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 ………………………………2分∴a=100×0.020×10×0.9=18,………………………………4分, ………………………………6分(2)第2,3,4组中回答正确的共有54人.∴利用分层抽样在54人中抽取6人,每组分别抽取的人数为:第2组:人,第3组:人,第4组:人.………………………………8分设第2组的2人为、,第3组的3人为、、B3,第4组的1人为,则从6人中抽2人所有可能的结果有:,,,,,,,,,,,,,,,共15个基本事件,………………………………10分其中第2组至少有1人被抽中的有,,,,,,,,这9个基本事件.∴第2组至少有1人获得幸运奖的概率为. ………………………………12分19. 证明:(1)在平面内,作,O为垂足.因为,所以,即O为AC的中点,所以.……3分因而.因为侧面⊥底面ABC,交线为AC,,所以底面ABC.所以底面ABC. ……6分(2)F到平面的距离等于B点到平面距离BO的一半,而BO= . ……8分所以. ……12分20.解:(1)当,;…………………………1分当时,,∴ . ……………2分∴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首项,∴ . ………3分由,得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 ……………………4分又首项,∴ . ………………………………6分(2)……………………8分……………10分.……………………………12分21.解:(1)∵,…………………………………………2分由图可知函数的图象过点,且 .得 , 即 . ………………………………………………4分∴ . ………………………………………………5分(2)∵ , ………………………………6分∴ . …………………………………………8分∵函数的定义域为, …………………………………………9分∴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增函数,则函数在上恒成立,即在区间上恒成立. ……………………………10分即在区间上恒成立.令,,则(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12分∴ . …………………………………………………………………………13分22.解:(1)由条件得:c= ,设椭圆的方程,将代入得,解得,所以椭圆方程为 . --------4分(2)斜率不存在时,不适合条件;----------------------5分设直线l的方程,点B(x1,y1), 点A(x2,y2),代入椭圆M的方程并整理得: .,得 .且 . -------------------7分因为 ,即,所以 .代入上式得,解得,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 . --------------------9分(3)设过点P(0,2)的直线AB方程为:,点B(x1,y1), 点 A(x2,y2), C(-x2,y2).将直线AB方程代入椭圆M: ,并整理得:,,得 .且 .设直线CB的方程为:,令x=0得: .----------11分将代入上式得:.所以直线CB必过y轴上的定点,且此定点坐标为 . ---------12分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也满足过定点的条件。

2010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全国卷I)及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全国卷I)及答案解析

A
1 1 + x2
=

O
P
��� � ��� � ��� � ��� � PA • PB =| PA| ⋅ | PB| cos 2α
2 2 4 2
x 2 (1 − 2 sin2 α )
= B
��� � ��� � x ( x − 1) x − x x4 − x2 = ,令 PA • PB = y ,则 y = , x2 + 1 x2 + 1 x2 + 1
| PF1 |i| PF2 | =
(A)2 (B)4 (C) 6 (D) 8 8.B【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 1】.由余弦定理得 cos ∠ F1 P F2 =
| PF1 |2 + | PF2 |2 − | F1 F2 |2 2 | PF1 || PF2 |
D1 A1 D A O B1
C1
C B
面 AC D1 所 成 角 相 等 , 设 DO ⊥ 平 面 AC D1 , 由 等 体 积 法 得 VD − ACD1 = VD1− ACD , 即
1 1 S ∆ACD1 ⋅ DO = S∆ACD ⋅ DD1 .设 DD1=a, 3 3
则 S∆ ACD1 =
7.C【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 小题时极易忽视 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 a+b= a + 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 【解析 1】因为 f(a)=f(b), 所以|lga|=|lgb|, 所以 a=b(舍去) ,或 b =
1 ≥ 2 , 从而错选 D,这也是命 a

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试卷及部分答案(全国1卷word版)

2010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试卷及部分答案(全国1卷word版)
2010 年高考数学真题试卷(全国 1 卷 word 版)
及答案( 1-18 题答案)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 1) cos300°=
文科数学(必修 +选修 I )
第 I卷
3B)
2
1
( C)
2
3
(D )
2
( 2)设全集 U=( 1,2, 3,4,5),集合 M =( 1,4),N=( 1,3,5),则 N ( C,
x 轴的对称点为 D.
(Ⅰ )证明:点 F 在直线 BD 上;
(Ⅱ )设 FA
8
FB
,求△ BDK 的内切圆 M 的方程 .
9
2010 年高考文科数学参考答案 (全国卷 1)
1.C 2.C 3.B 4.A 5.A 6.D 7.C 8.B 9.D 10.C 11.D 12.B
13.(-2, -1)并 (2,+ 无穷 )
(B)45 °
(C)60 °
(D)90 °
(7) 已知函数 f(x)= lg x .若 a≠b,且 f(a)=f(b),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 +∞)
(B ) [1,+ ∞]
(C)(2,+ ∞)
(D)[2,+ ∞ )
(8) 已知 F 1、 F 2 为双曲线 C:x2 -y2 =1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 F 1PF2=60°,则
(A )5 2
(B)7
(C)6
(D)4 2
(5)(1 - x)2(1- x )3 的展开式中 x2的系数是
(A) - 6
(B)- 3
(C)0
(D)3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文(全国卷I)(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文(全国卷I)(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必修+选修) 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 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P A B P A P B +=+ 24S R π=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g g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4V R π=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1)(0,1,2,)k kn k n n P k C p p k n -=-=…一、选择题 (1)cos300︒=(A)2-(B)-12 (C)12(D) 2 1.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特殊三角函数值等三角函数知识 【解析】()1cos300cos 36060cos602︒=︒-︒=︒=(2)设全集{}1,2,3,4,5U =,集合{}1,4M =,{}1,3,5N =,则()U N M ⋂=ð A.{}1,3 B. {}1,5 C. {}3,5 D. {}4,5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解析】{}2,3,5U M =ð,{}1,3,5N =,则()U N M ⋂=ð{}1,3,5{}2,3,5⋂={}3,5(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11222z x y y x z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A)4.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根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等知识,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31231322()5a a a a a a a ===g ,37897988()a a a a a a a ===g 10,所以132850a a =, 所以133364564655()(50)a a a a a a a =====g(5)43(1)(1x --的展开式 2x 的系数是(A)-6 (B)-3 (C)0 (D)35.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二项式定理的掌握情况,尤其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以及能否区分展开式中项的系数与其二项式系数,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一些基本运算能力.【解析】()134323422(1)(11464133x x x x x x x x ⎛⎫-=-+---+- ⎪⎝⎭x +20y -=2x 的系数是 -12+6=-6(6)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A)30° (B)45°(C)60° (D)90°6.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解析】延长CA 到D ,使得AD AC =,则11ADAC 为平行四边形,1DA B ∠就是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1A DB 为等边三角形,0160DA B ∴∠=(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1,)+∞ (B)[1,)+∞(C) (2,)+∞ (D) [2,)+∞7.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12a a+≥,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 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b=1a a+ 又0<a<b,所以0<a<1<b ,令()f a a=1a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1=2,即a+b 的取值范围是(2,+∞).【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化为求z x y =+的取值范围问题,z x y y x z =+⇒=-+,2111y y x x'=⇒=-<-⇒过点()1,1时z 最小为2,∴(C) (2,)+∞(8)已知1F 、2F 为双曲线C:221x y -=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1F P 2F =060,则12||||PF PF =g(A)2 (B)4 (C) 6 (D) 8AB C DA 1B 1C 1D 1 O8.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定义、几何性质、余弦定理,考查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本题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算能力.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cos ∠1F P 2F =222121212||||||2||||PF PF F F PF PF +-()(22221212121212122221cos60222PF PF PF PF PF PF F F PF PF PF PF +--+-⇒=⇒=12||||PF PF =g 4【解析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202201216011cot 1cot sin 602222F PF S b PF PF PF PF θ∆=====12||||PF PF =g 4(9)正方体ABCD -1111A B CD 中,1BB 与平面1A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 (B(C )23(D 9.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设DD 1=a,则122111sin 60)2222ACD S AC AD a ∆==⨯⨯=o g ,21122ACD SAD CD a ∆==g . 所以131ACD ACD S DD DO S ∆∆===g ,记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为θ,则1sin DO DD θ==,所以cos 3θ=. 【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 ;1O O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就是B 1B 与平面AC 1D所成角,1111cos1/3O OO ODOD∠===(10)设123log2,ln2,5a b c-===则(A)a b c<<(B)b c a<< (C) c a b<< (D) c b a<<10.C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指数、对数为载体,主要考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实数大小的比较、换底公式、不等式中的倒数法则的应用.【解析1】a=3log2=21log3, b=In2=21log e,而22log3log1e>>,所以a<b,c=125-222log4log3>=>,所以c<a,综上c<a<b.【解析2】a=3log2=321log,b=ln2=21log e, 3221log log2e<<<,32211112log log e<<<;c=12152-=<=,∴c<a<b(11)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PA PB•u u u v u u u v的最小值为(A) 4-(B)3-+(C) 4-+3-+11.D【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圆的切线长定理,着重考查最值的求法——判别式法,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0)x>,∠APO=α,则∠APB=2α,,sinα=||||cos2PA PB PA PBα•=⋅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22(12sin)xα-=222(1)1x xx-+=4221x xx-+,令PA PB y•=u u u v u u u v,则4221x xyx-=+,即42(1)0x y x y-+-=,由2x是实数,所以2[(1)]41()0y y∆=-+-⨯⨯-≥,2610y y++≥,解得3y≤--或3y≥-+.故min()3PA PB•=-+u u u v u u u v.此时x=【解析2】设,0APB θθπ∠=<<,()()2cos 1/tan cos 2PA PB PA PB θθθ⎛⎫•== ⎪⎝⎭u u u v u u u v 2222221sin 12sin cos 22212sin 2sin sin 22θθθθθθ⎛⎫⎛⎫-- ⎪⎪⎛⎫⎝⎭⎝⎭=⋅-= ⎪⎝⎭换元:2sin ,012x x θ=<≤,()()1121233x x PA PB x x x--•==+-≥u u u v u u u v 【解析3】建系:园的方程为221x y +=,设11110(,),(,),(,0)A x y B x y P x -,()()2211101110110,,001AO PA x y x x y x x x y x x ⊥⇒⋅-=⇒-+=⇒=()222222221100110110221233PA PB x x x x y x x x x x •=-+-=-+--=+-≥u u u v u u u v(12)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C)12.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球的性质、异面直线的距离,通过球这个载体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运算能力.【解析】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交AB 与P,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BC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 的中点时,max h =故max V =.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数学教师精校版含详解陕西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数学教师精校版含详解陕西文

2010年陕西文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50分)1. 集合A=x−1≤x≤2,B=x x<1,则A∩B= A. x x<1B. x−1≤x≤2C. x−1≤x≤1D. x−1≤x<12. 复数z=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1+i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 函数f x=2sin x cos x是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4. 如图,样本A和B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x A和x B,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 A和s B,则 A. x A>x B,s A>s BB. x A<x B,s A>s BC. x A>x B,s A<s BD. x A<x B,s A<s B5. 如图是求x1,x2,⋯,x10的乘积S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A. S=S⋅n+1B. S=S⋅x n+1C. S=S⋅nD. S=S⋅x n6. " a>0 "是" a >0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 下列四类函数中,具有性质“对任意的x>0,y>0,函数f x满足f x+y=f x f y”的是A. 幂函数B. 对数函数C. 指数函数D. 余弦函数8. 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3B. 23C. 1D. 29. 已知抛物线y2=2px p>0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则p的值为 A. 12B. 1C. 2D. 410. 某学校要招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x (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 y=x10B. y=x+310C. y=x+410D. y=x+510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5分)11. 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1+2+3+42,⋯,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12. 已知向量a=2,−1,b=−1,m,c=−1,2,若 a+b∥c,则m=.13. 已知函数f x=3x+2,x<1,x2+ax,x≥1,若f f0=4a,则实数a=.14. 设x,y满足约束条件x+2y≤4,x−y≤1,x+2≥0,则目标函数z=3x−y的最大值为.15. 不等式2x−1<3的解集为.16. 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 cm,4 cm,以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DA=.17. 参数方程x=cosα,y=1+sinα, α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8分)18. 已知a 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2a n的前n项和S n.19. 如图,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20. 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1)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2)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概率;(3)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概率.21. 如图,椭圆C:x2a2+y2b2=1a>b>0的顶点为A1,A2,B1,B2,焦点为F1,F2,A1B1=7,S平行四边形A1B1A2B2=2S平行四边形B1F1B2F2.(1)求椭圆C的方程;(2)设n为过原点的直线,l是与n垂直相交于P点,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的直线,OP= 1.是否存在上述直线l使OA⋅OB=0成立?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 已知函数f x=x,g x=a ln x,a∈R.(1)若曲线y=f x与曲线y=g 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及该切线的方程;(2)设函数 x=f x−g x,当 x存在最小值时,求其最小值φa的解析式;(3)对2中的φa,证明:当a∈0,+∞时,φa≤1.2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BP=BC=2,E、F分别是PB、PC的中点.(1)证明:EF∥平面PAD;(2)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V.答案第一部分1. D2. A 【解析】提示:i1+i =i1−i1+i1−i=12+12i.3. C4. B 【解析】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由图可知x A<x B.标准差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大,由图可知s A>s B.5. D6. A7. C8. C 【解析】该空间几何体为直三棱柱,其中高为2,底面是直角边长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9. C 【解析】因为抛物线的准线为x=−p2,圆的标准方程为x−32+y2=16,所以3− −p2=4,解得p=2.10. B【解析】法一:特殊取值法,若x=56,y=5,排除C、D,若x=57,y=6,排除A,所以选B法二:设x=10m+α0≤α≤9,0≤α≤6时,x+310= m+α+310=m=x10,当6<α≤9时,x+310= m+α+310=m+1=x10+1,所以选B第二部分11. 13+23+33+43+53=152【解析】观察可知,第n−1个等式的左边是从1开始的连续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而右边是这连续n个自然数和的平方,即13+23+33+⋯+n3=1+2+3+⋯+n2,所以,第4个等式为13+23+ 33+43+53=152.12. −1【解析】因为a=2,−1,b=−1,m,所以a+b=1,m−1,由 a+b c得1−1=m−12,所以m=−1.13. 2【解析】由已知得f0=2,即f f0=f2=22+2a,又f f0=4a,所以22+2a=4a,即a=2.14. 515. x−1<x<216. 16917. x2+y−12=1第三部分18. (1)由题设知公差d≠0,由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d1=1+8d1+2d,解得d=1,d=0舍去,故a n的通项a n=1+n−1×1=n.(2)由1知2a n=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 n=2+22+23+⋯+2n=21−2n=2n+1−2.19. 在△ADC中,AD=10,AC=14,DC=6,由余弦定理得cos∠ADC=AD2+DC2−AC22AD⋅DC=100+36−1962×10×6=−12,所以∠ADC=120∘,∠ADB=60∘,在△ABD中,AD=10,∠B=45∘,∠ADB=60∘,由正弦定理得AB=AD,所以AB=AD⋅sin∠ADB=10sin60∘=10×3222=5 6.20. (1)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0,由分层抽样比例为10%估计全校男生人数为400人.(2)由统计图知,样本中身高在170∼185 cm之间的学生有14+13+4+3+1=35人,样本容量为70,所以样本中学生身高在170∼180 cm之间的概率P1=3570=0.5.(3)样本中身高在180∼185cm之间的男生有4人,设其编号为①,②,③,④,样本中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男生有2人,设其编号为⑤,⑥,从上述6人中任取2人的树状图为:故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的所有可能结果数为15,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可能结果数为9,因此所求概率P2=915=35.21. (1)由A1B1=7,知a2+b2=7, ⋯⋯①由S平行四边形A1B1A2B2=2S平行四边形B1F1B2F2,知a=2c, ⋯⋯②又b2=a2−c2, ⋯⋯③由①②③解得a2=4,b2=3,故椭圆C的方程为x2+y2=1.(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假设使OA⋅OB=0成立的直线l存在,(ⅰ)当l不垂直于x轴时,设l的方程为y=kx+m,由l与n垂直相交于P点且OP=1,得1+k2=1,即m2=k2+1.因为OA⋅OB=x1x2+y1y2=0,将y=kx+m代入椭圆方程,得3+4k2x2+8kmx+4m2−12=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8km2, ⋯⋯④且0=x1x2+y1y2=x1x2+kx1+m kx2+m=x1x2+k2x1x2+km x1+x2+m2=1+k2x1x2+km x1+x2+m2,将④⑤代入上式并化简得1+k24m2−12−8k2m2+m23+4k2=0, ⋯⋯⑥将m2=1+k2代入⑥并化简得−5k2+1=0,无解.即此时直线l不存在.(ii)当l垂直于x轴时,满足OP=1的直线l的方程为x=1 或x=−1,则A,B两点的坐标为1,32,1,−32,或 −1,32, −1,−32,当x=1时,OA⋅OB=1,32⋅1,−32=−54≠0;当x=−1时,OA⋅OB= −1,32⋅ −1,−32=−54≠0;所以此时直线l也不存在.综上可知,使OA⋅OB=0成立的直线l不存在.22. (1)由题得fʹx=2x gʹx=ax>0,由已知得x=a ln x,2x =a,解得a=e2,x=e2,所以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为e2,e,切线的斜率为k=fʹe2=12e,所以切线的方程为y−e=12ex−e2,即x−2e y+e2=0.(2)由条件知x=x−a ln x x>0,所以ʹx=2x −a=x−2a.(i)当a>0时,令 ʹx=0,解得x=4a2,所以当0<x<4a2时, ʹx<0, x在0,4a2上递减;当x>4a2时, ʹx>0, x在4a2,+∞上递增,所以x=4a2是 x在0,+∞上的唯一极值点,从而也是 x的最小值点.所以最小值φa= 4a2=2a−a ln4a2=2a1−ln2a;(ii)当a≤0时, ʹx=x−2a2x>0, x在0,+∞上递增,无最小值.故 x的最小值φa的解析式为φa=2a1−ln2a a>0.(3)由2知φa=2a1−ln2a,则φʹa=−2ln2a,令φʹa=0,解得a=12.当0<a<12时,φʹa>0,所以φa在0,12上单调递增;当a>12时,φʹa<0,所以φa在12,+∞ 上单调递减.所以φa在0,+∞上能取得极大值φ12=1.因为φa在0,+∞上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所以φ12=1也是φa的最大值,所当a属于0,+∞时,总有φa≤1.23. (1)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所以EF∥BC.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BC∥AD,所以EF∥AD,又因为AD⊂平面PAD,EF⊄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2)连接AE,AC,EC,过E作EG∥PA交AB于点G,则EG⊥平面ABCD,且EG=12PA.在△PAB中,AP=AB,∠PAB=90∘,BP=2,所以AP=AB=2,EG=2 2 .所以S△ABC=1AB⋅BC=1×2×2=2,所以V E−ABC=13S△ABC⋅EG=13×2×22=13.。

2010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0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科数学(必修+选修)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如果事件A 、B如果事件A 、B ()()()P AB P A P B =球的体积公式如果事件A ︒=12(C)12(D)2)136060cos602︒-︒=︒= {}1,4,{}1,3,5N =,则()U N M ⋂=ð{}3,5D.{}4,52.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集合运算等集合有关知识【解析】{}2,3,5U M =ð,{}1,3,5N =,则()U N M ⋂=ð{}1,3,5{}2,3,5⋂={}3,5 (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0,20,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A)4(B)3(C)2(D)13.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知识、作图、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解析】画出可行域(如右图),11222z x y y x z =-⇒=-,由图可知,当直线l 经过点A(1,-1)时,z 最大,且最大值为max 12(1)3z =-⨯-=.{n a },123a a a =5,789a a a =10,则456a a a =4.A . 2313()a a a =388)a a ==10,所以28a a 456465()a a a a a a a ==(5)43(1)(1x -5.A.【命题意图】活应用,.-12+6=-690=︒,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C)60°(D)90°6.C 111A B C 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解析】延长CA 到D ,使得AD AC =,则11ADAC 为平行四边形,1DA B ∠就是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又三角形1A DB 为等边三角形,0160DA B ∴∠=(7)已知函数()|lg |f x x =.若a b ≠且,()()f a f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7.C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值域,考生在做本小题时极易忽视a 的取值范围,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a+b=12a a+≥,从而错选D,这也是命题者的用苦0-AB C DAB C 1D 1 O 良心之处.【解析1】因为f(a)=f(b),所以|lga|=|lgb|,所以a=b(舍去),或1b a =,所以a+b=1a a + 又0<a<b,所以0<a<1<b ,令()f a a=1a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知函数()f a 在a ∈(0,1)上为减函数,所以f(a)>f(1)=1+1=2,即a+b 的取值范围是(2,+∞).【解析2】由0<a<b,且f (a )=f (b )得:0111a b ab <<⎧⎪<⎨⎪=⎩,利用线性规划得:0111x y xy <<⎧⎪<⎨⎪=⎩,化为求z x y =+的2,∴(88.B 2|||PF =4】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2||PF =4中,1BB 与平面9.D 利用等体积转化求出D 到平面AC 1D 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解析1】因为BB 1//DD 1,所以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和DD 1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相等,设DO ⊥平面AC 1D ,由等体积法得11D ACD D ACD V V --=,即111133ACD ACD S DO S DD ∆∆⋅=⋅.设DD 1=a, 则122111sin60)2222ACDS AC AD a∆==⨯⨯=,21122ACDS AD CD a∆==.所以1313ACDACDS DDDO aS∆∆===,记DD1与平面AC1D所成角为θ,则1sin3DODDθ==,所以cosθ=.【解析2】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O;1O O与平面AC1D所成角就是B1B与平面AC1D所成角,10.C【解析212=,(1111.D【解析1】如图所示:设PA=PB=x(0)x>,∠APO=α,则∠APB=2α,,sinα=||||cos2PA PB PA PBα∙=⋅=22(12sin)xα-=222(1)1x xx-+=4221x xx-+,令P A P B y∙=,则4221x xyx-=+,即42(1)0x y x y-+-=,由2x是实数,所以2[(1)]41()0y y∆=-+-⨯⨯-≥,2610y y++≥,解得3y≤--3y≥-+故min()3PA PB∙=-+此时x=【解析2】设,0APBθθπ∠=<<,()()2cos1/tan cos2PA PB PA PBθθθ⎛⎫∙== ⎪⎝⎭(1212.BV四面体=.1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试题(文科)(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数学试题(文科)(解析版)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参考公式:样本数据 x 1, x 2x n 的标准差锥体体积公式s1( x 1x )2( x 2 x )2( x n x )2V1 s hn3其中 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 S 为底面面积, 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ShS4 R 2,V4 R 3 其中 S 为底面面积, h 为高其中 R 为球的半径 3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已知集合 Ax x 2, x R, B x x 4, x Z ,则A B()( A )0,2 ( B )0,2 (C ) 0,2 (D )0,1,2解析: A x | 2 x 2 , B {0,1,2} , A B 0,1,2 ,选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及不等式解法( 2) 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 a=( 4,3),2a+b=( 3,18),则 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 )8(B )8 (C )16( D )16 65656565a b16 解析: a(4,3), b ( 5,12),cosa,ba b 65,选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运算与夹角( 3)已知复数 z3 i,则 z =()(13i)2(A)1(B )1(C )1( D )242解析: z3 i 3 i4 3 4i3 i, z a 2b 21 ,选 B(1 3i )2 2 2 3i 164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运算及模的定义( 4)曲线 y x 32x 1在点( 1,0 )处的切线方程为()(A ) y x 1(B ) yx 1( C ) y2x 2( D ) y2x 2解析: y '3x 2 2, k1, 切线方程为 y x 1,选 A( 5)中心在原点, 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 4,2 ),则它的离心率为 ( )(A ) 6(B )5( C )6 ( D )52 2解析:由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得b 1即 a2b , e2c 2a2b25,e5 ,选 Da2a 2a 242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6)如图,质点 p 在半径为 2 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 0 ( 2 ,2 ),角速度为 1,那么点 p 到 x 轴距离 d 关于时间 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解析:法一:排除法取点 t 0时 , d 2 , 排除 A 、 D ,又当点 P 刚从 t=0 开始运动, d 是关于 t 的减函数,所以排除 B ,选 C法二:构建关系式x 轴非负半轴到 OP 的角t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4 y p 2sin( t) ,所以 d 2sin( t ),选 C44命题意图:考察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图像(7) 设长方体的长、 宽、高分别为 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 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 A )3 a 2 ( B ) 6 a 2 (C ) 12 a 2 (D ) 24 a 2( 8) 解析:球心在长方体对角线交点处,球半径R 为对角线长一半6a 长方体中,由对角线定理知对角线长为6a , R2球表面积 S 4 R 2 6 a 2 ,选 B命题意图:本题以球与多面体的接切为载体考查球的表面积公式( 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 N=5,则输出的数等于()(A ) 5(B )4(C )6(D )54556 解析:S111 1122 3 3 44 5 561(1 1) (1 1) (1 1) (11) (1 1)5所以选 D命题意图:以算法为背景考察裂项相消求和(9) 设偶函数 f(x) 满足 f(x)=2x-4 (x0),则x f x 2 0 =()( A)x x2或 x 4( B)x x0或 x 4( C)x x0或 x 6( D)x x2或 x 2解析:当x 0时,由 f ( x) 2x40得x 2 又 f ( x)为偶函数, f ( x)0时 x2或x 2f (x 2) 0x 2 2或x 22,即 x4或 x 0 ,选B 命题意图:利用函数性质解不等式( 10)若cosa = -4, a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a) =()54(A)- 7 2(B)7 2(C)-2( D)2 10101010解析: a 是第三象限的角,sin a 1 cos 235则sin( a)2cos72 (sin),选 A4210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和角正弦公式( 11)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 -1 ,2),B(3,4),C( 4, -2 ),点( x,y)在ABCD 的内部,则z=2x-5y 的取值范围是()(A)(-14 , 16)( B)(-14 , 20)( C)(-12 , 18)( D)(-12 , 20)解析:当直线 z=2x-5y过点 B 时,z min14当直线 z=2x-5y过点 D( 0,-4 )时,z max20所以 z=2x-5y 的取值范围为(-14 , 20),选 B点 D 的坐标亦可利用AB DC求得,进一步做出可行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线性规划lg x ,0x10( 12)已知函数 f(x)= 1 x6, x10若 a, b, c 均不相等,2且 f(a)= f(b)= f(c),则 abc 的取值范围是()( A)(1, 10)( B) (5 , 6)( C) (10 , 12)( D)(20 , 24)解析: a,b,c 互不相等,不妨设a b c由f (a) f (b), 得lg a lg b,即 ab=1abc c ,显然 10 c 12所以选 C命题意图:考察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图像处理函数与方程问题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带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带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集合A={x||x|≤2,x∈R},B={x|≤4,x∈Z},则A∩B=()A.(0,2)B.[0,2]C.{0,2}D.{0,1,2} 2.(5分)平面向量,已知=(4,3),=(3,18),则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B.C.D.3.(5分)已知复数Z=,则|z|=()A.B.C.1D.24.(5分)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y=x﹣1B.y=﹣x+1C.y=2x﹣2D.y=﹣2x+2 5.(5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B.C.D.6.(5分)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7.(5分)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8.(5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B.C.D.9.(5分)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 >6}D.{x|x<﹣2或x>2}10.(5分)若cos 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A.B.C.D.11.(5分)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A.(﹣14,16)B.(﹣14,20)C.(﹣12,18)D.(﹣12,20)12.(5分)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A.(1,10)B.(5,6)C.(10,12)D.(20,2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x+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14.(5分)设函数y=f(x)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f(x)及直线x=0,x=1,y=0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y)(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1≤f(x)(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15.(5分)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16.(5分)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ADB=135°.若AC=AB,则BD=.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18.(10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Ⅱ)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10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性别男女是否需要志愿者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P(K2≥k)0.0500.0100.0013.841 6.63510.828附:K2=.20.(10分)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Ⅰ)求|AB|;(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b的值.21.设函数f(x)=x(e x﹣1)﹣ax2(Ⅰ)若a=,求f(x)的单调区间;(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22.(10分)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23.(10分)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24.(10分)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集合A={x||x|≤2,x∈R},B={x|≤4,x∈Z},则A∩B=()A.(0,2)B.[0,2]C.{0,2}D.{0,1,2}【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得A={x|﹣2≤x≤2},B={0,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从而可求【解答】解:∵A={x||x|≤2}={x|﹣2≤x≤2}B={x|≤4,x∈Z}={0,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则A∩B={0,1,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求解A,B,属于基础试题2.(5分)平面向量,已知=(4,3),=(3,18),则夹角的余弦值等于()A.B.C.D.【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分析】先设出的坐标,根据a=(4,3),2a+b=(3,18),求出坐标,根据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解答】解:设=(x,y),∵a=(4,3),2a+b=(3,18),∴∴cosθ==,故选:C.【点评】本题是用数量积的变形公式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实际上在数量积公式中可以做到知三求一.3.(5分)已知复数Z=,则|z|=()A.B.C.1D.2【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可得Z=,由复数的模长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化简得Z===•=•=•=,故|z|==,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涉及复数的模长,属基础题.4.(5分)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y=x﹣1B.y=﹣x+1C.y=2x﹣2D.y=﹣2x+2【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常规题型;11:计算题.【分析】欲求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验证知,点(1,0)在曲线上∵y=x3﹣2x+1,y′=3x2﹣2,所以k=y′|x﹣1=1,得切线的斜率为1,所以k=1;所以曲线y=f(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y﹣0=1×(x﹣1),即y=x﹣1.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5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B.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渐近线斜率,再用c2=a2+b2求离心率.【解答】解:∵渐近线的方程是y=±x,∴2=•4,=,a=2b,c==a,e==,即它的离心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6.(5分)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分析】本题的求解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某具体时刻点P的位置到到x轴距离来确定答案.【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t=0时,点P到x轴距离d为,于是可以排除答案A,D,再根据当时,可知点P在x轴上此时点P到x轴距离d为0,排除答案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长方体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即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S球=4πR2,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4πR2=6πa2.所以S球故选:B.【点评】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5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B.C.D.【考点】EF:程序框图.【专题】28:操作型.【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S==1﹣=故选:D.【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9.(5分)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 >6}D.{x|x<﹣2或x>2}【考点】3K: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根据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再求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则f(x﹣2)=f(|x﹣2|)=2|x﹣2|﹣4,要使f(|x﹣2|)>0,只需2|x﹣2|﹣4>0,|x﹣2|>2解得x>4,或x<0.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从而简化计算.10.(5分)若cos 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A.B.C.D.【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α的所在的象限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α的值,进而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求得答案.【解答】解:∵α是第三象限的角∴sinα=﹣=﹣,所以sin(α+)=sinαcos+cosαsi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根据角所在的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是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11.(5分)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A.(﹣14,16)B.(﹣14,20)C.(﹣12,18)D.(﹣12,20)【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点坐标与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相等求出顶点D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线性规划的知识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得⇒D(0,﹣4),由z=2x﹣5y得y=,平移直线当直线经过点B(3,4)时,﹣最大,即z取最小为﹣14;当直线经过点D(0,﹣4)时,﹣最小,即z取最大为20,又由于点(x,y)在四边形的内部,故z∈(﹣14,20).如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之间的关系,用到向量坐标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向量的工具作用,考查学生线性规划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本题型.12.(5分)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A.(1,10)B.(5,6)C.(10,12)D.(20,24)【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3B: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4H:对数的运算性质;4N: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f(a)=f(b)=f(c),不妨a<b<c,求出abc 的范围即可.【解答】解: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不妨设a<b<c,则ab=1,则abc=c∈(10,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x+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x2+y2=2.【考点】J1:圆的标准方程;J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求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是半径,写出圆的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故答案为:x2+y2=2【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4.(5分)设函数y=f(x)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f(x)及直线x=0,x=1,y=0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y)(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1≤f(x)(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考点】CE:模拟方法估计概率;CF:几何概型.【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求∫01f(x)dx,而它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积分得到结果.【解答】解:∵∫01f(x)dx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易知∫01f(x)dx≈.故答案为:.【点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是我们学习的两大概型,古典概型要求能够列举出所有事件和发生事件的个数,而不能列举的就是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的值是通过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得到.15.(5分)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①②③⑤(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考点】L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由三视图的正视图的作法判断选项.【解答】解: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显然①②⑤正确;③是三棱柱放倒时也正确;④⑥不论怎样放置正视图都不会是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16.(5分)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ADB=135°.若AC=AB,则BD=2+.【考点】HR:余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利用余弦定理可分别表示出AB,AC,把已知条件代入整理,根据BC=3BD推断出CD=2BD,进而整理AC2=CD2+2﹣2CD 得AC2=4BD2+2﹣4BD把AC=AB,代入整理,最后联立方程消去AB求得BD的方程求得BD.【解答】用余弦定理求得AB2=BD2+AD2﹣2AD•BDcos135°AC2=CD2+AD2﹣2AD•CDcos45°即AB2=BD2+2+2BD ①AC2=CD2+2﹣2CD ②又BC=3BD所以CD=2BD所以由(2)得AC2=4BD2+2﹣4BD(3)因为AC=AB所以由(3)得2AB2=4BD2+2﹣4BD (4)(4)﹣2(1)BD2﹣4BD﹣1=0求得B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1)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a3=5,a10=﹣9,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2)由上面得到的首项和公差,写出数列{a n}的前n项和,整理成关于n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为负数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a n=a1+(n﹣1)d及a3=5,a10=﹣9得a1+9d=﹣9,a1+2d=5解得d=﹣2,a1=9,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2n(2)由(1)知S n=na1+d=10n﹣n2.因为S n=﹣(n﹣5)2+25.所以n=5时,S n取得最大值.【点评】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它具备函数的特性.18.(10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Ⅱ)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LY:平面与平面垂直.【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35:转化思想.【分析】(Ⅰ)要证平面PAC⊥平面PBD,只需证明平面PAC内的直线AC,垂直平面PB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H,BD即可.(Ⅱ),∠APB=∠ADB=60°,计算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PH是棱锥的高,然后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答】解:(1)因为PH是四棱锥P﹣ABCD的高.所以AC⊥PH,又AC⊥BD,PH,BD都在平PHD内,且PH∩BD=H.所以AC⊥平面PBD.故平面PAC⊥平面PBD(6分)(2)因为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BD,AB=.所以HA=HB=.因为∠APB=∠ADB=60°所以PA=PB=,HD=HC=1.可得PH=.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S=ACxBD=2+(9分)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2+)×=.(12分)【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是中档题.19.(10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男女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P(K2≥k)0.0500.0100.0013.841 6.63510.828附:K2=.【考点】BL:独立性检验.【专题】11:计算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1)由样本的频率率估计总体的概率,(2)求K2的观测值查表,下结论;(3)由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则可按性别分层抽样.【解答】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在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2)K2的观测值因为9.967>6.635,且P(K2≥6.635)=0.01,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可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够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的目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抽样的方法选取,属于基础题.20.(10分)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Ⅰ)求|AB|;(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b的值.【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5:综合题.【分析】(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再由|AF2|,|AB|,|BF2|成等差数列,能够求出|AB|的值.(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1,y1),则A,B 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求出b的大小.【解答】解:(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又2|AB|=|AF2|+|BF2|,得(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2,y2),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则.因为直线AB的斜率为1,所以即.则.解得.【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运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1.设函数f(x)=x(e x﹣1)﹣ax2(Ⅰ)若a=,求f(x)的单调区间;(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15:综合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求导函数,由导数的正负可得函数的单调区间;(II)f(x)=x(e x﹣1﹣ax),令g(x)=e x﹣1﹣ax,分类讨论,确定g(x)的正负,即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I)a=时,f(x)=x(e x﹣1)﹣x2,=(e x ﹣1)(x+1)令f′(x)>0,可得x<﹣1或x>0;令f′(x)<0,可得﹣1<x<0;∴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1),(0,+∞);单调减区间为(﹣1,0);(II)f(x)=x(e x﹣1﹣ax).令g(x)=e x﹣1﹣ax,则g'(x)=e x﹣a.若a≤1,则当x∈(0,+∞)时,g'(x)>0,g(x)为增函数,而g(0)=0,从而当x≥0时g(x)≥0,即f(x)≥0.若a>1,则当x∈(0,lna)时,g'(x)<0,g(x)为减函数,而g(0)=0,从而当x∈(0,lna)时,g(x)<0,即f(x)<0.综合得a的取值范围为(﹣∞,1].另解:当x=0时,f(x)=0成立;当x>0,可得e x﹣1﹣ax≥0,即有a≤的最小值,由y=e x﹣x﹣1的导数为y′=e x﹣1,当x>0时,函数y递增;x<0时,函数递减,可得函数y取得最小值0,即e x﹣x﹣1≥0,x>0时,可得≥1,则a≤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2.(10分)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考点】N9: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NB:弦切角.【专题】14:证明题.【分析】(I)先根据题中条件:“”,得∠BCD=∠ABC.再根据EC是圆的切线,得到∠ACE=∠ABC,从而即可得出结论.(II)欲证BC2=BE x CD.即证.故只须证明△BDC~△ECB即可.【解答】解:(Ⅰ)因为,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5分)(Ⅱ)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即BC2=BE×CD.(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弦切角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3.(10分)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考点】J3:轨迹方程;JE: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QJ:直线的参数方程;QK:圆的参数方程.【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I)先消去参数将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II)设P(x,y),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即可看出其是什么类型的曲线.【解答】解:(Ⅰ)当α=时,C1的普通方程为,C2的普通方程为x2+y2=1.联立方程组,解得C1与C2的交点为(1,0).(Ⅱ)C1的普通方程为xsinα﹣ycosα﹣sinα=0①.则OA的方程为xcosα+ysinα=0②,联立①②可得x=sin2α,y=﹣cosαsinα;A点坐标为(sin2α,﹣cosαsinα),故当α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P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故P点轨迹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利用参数方程研究轨迹问题的能力.24.(10分)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R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分析】(I)先讨论x的范围,将函数f(x)写成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分段函数分段画出函数的图象即可;(II)根据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先寻找满足f(x)≤ax的零界情况,从而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Ⅰ)由于f(x)=,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Ⅱ)由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极小值在点(2,1)当且仅当a<﹣2或a≥时,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时,a的取值范围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文科(全国新课标卷)(解析版)真题

2010年高考试题——数学文科(全国新课标卷)(解析版)真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s ==13V sh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 = 2334,4S R V R ππ==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4,|A x x x R B x x Z =≤∈=≤∈,则A B =(A )(0,2) (B )[0,2] (C )|0,2| (D )|0,1,2|(1)D 【解析】[2,2]A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B =,所以{}0,1,2A B ⋂=,选D.【方法指导】由所求A B ⋂可知,应分别求出集合A 和集合B ,在求集合B 时要注意x Z ∈这个条件,否则容易出错.(2)a ,b 为平面向量,已知a =(4,3),2a +b =(3,18),则a ,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 )865 (B )865- (C )1665 (D )1665- (2)C【解析】(2)2(3,18)2(4,3)(5,12)b a b a =+-=-=-,所以216cos ,65||||4a b a b a b ⋅〈〉===+,选C.【方法小结】根据向量a =(4,3),2a +b =(3,18)的关系及向量的代数运算求向量b ,然后利用公式cos ,||||a ba b a b ⋅〈〉=求两向量夹角余弦.(3)已知复数z =z = (A)14 (B )12(C )1 (D )2(3) B 【解析】z ==21844i i ===-+-,14z i =-,所以1||2z ==,选B. 【方法技巧】先利用平方运算,然后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复数z a bi =+形式,然后利用||z =.(4)曲线3y 21x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A )1y x =- (B )1y x =-+ (C )22y x =- (D )22y x =-+ (4) A 【解析】32y x '=-,所以1|1x y ='=,即切线斜率为1,由直线点斜式得直线方程为01y x -=-,整理得1y x =-,选A.【规律总结】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方程,通常利用导数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值,即切线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5)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A (B (C )2 (D )2(5) D 【解析】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1x y a b -=,则其一条渐近线b y x a =过点(4,2),所以24ba=⋅,12b a =,12a =,2222114c a e a -=-=,所以e = D. 【方法技巧】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双曲线中两个参量,a b 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22b c a =-,把式子转化为,a c 的关系,得ca的大小,即斜率的大小.(6)如图,质点p 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0p ,),角速度为1,那么点p 到x 轴距离d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图像大致为(6)C 【解析】由题意知,当0t =时,P 在0P 位置,2d =,质点P 在圆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d 逐渐变小,当4t π=时,min 0d =,结合图像可知选C.【方法技巧】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本题借助单位圆,把动点P 由0P 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由图形可以看出点P 到x 轴距离d 在[0,]4t π∈变化时由2减少到0,结合图像可知结论.(7)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 、a 、a ,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3πa 2 (B )6πa 2 (C )12πa 2 (D ) 24πa 2(7) B 【解析】由题意值长方体的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所以22222(2)(2)6r a a a a =++=,所以2232r a =,球的表面积为2246S r a ππ==,选B. 【方法小结】要求球的表面积需要求球的半径或半径的平方,又根据长方体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可知球的直径即为长方体对角线长,球的直径的平方为长方体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的平方和.(8)如果执行右面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A )54 (B )45(C )65(D )56(8) D 【解析】由框图中的判断条件可知k 的最大值为5,根据框图中的运算公式可知111111223344556S =++++⨯⨯⨯⨯⨯ 111111111151122334455666=-+-+-+-+-=-=,选D.【技巧点拨】有5N =,结合框图中的限制条件k N ≥时,输出S ,知k 的最大值为5,再根据框图知k 每次增加1,1(1)S S s k =++,得111111223344556S =++++⨯⨯⨯⨯⨯,然后利用裂项法111(1)1n n n n =-++得出结论.(9)设偶函数f (x )满足f (x )=2x -4 (x ≥0),则(){}20x f x ->= (A ){}24x x x <->或 (B ){}04 x x x <>或 (C ){}06 x x x <>或 (D ){}22 x x x <->或 (9) B 【解析】若20x -≥,2(2)240x f x --=->,得4x >;若20x -<,因()f x 为偶函数,(2)(2)f x f x -=-,2(2)240x f x --=->,得0x <.所以{|(2)0}x f x ->={|04}x x x <>或.选B.【方法小结】根据偶函数()f x 满足()24(0)xf x x =-≥,在求解不等式(2)0f x ->时要分20x -≥和20x -<两种情况来解.(10)若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4a π+=(A )-10 (B )10 (C ) -10 (D )10(10) A 【解析】因为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所以3cos 5α==-,所以7sin()(sin cos )()422510a παα+=+=-=-,选A. 【解题小结】要求sin()4a π+的值,需要求cos α的值,根据sin a =-45,a 是第三象限的角,及22sin cos 1αα+=,求cos α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把sin()4a π+展开,代入,即可得结论.(11)已知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2),B (3,4),C (4,-2),点(x ,y )在 ABCD 的内部,则z=2x-5y 的取值范围是 (A )(-14,16) (B )(-14,20) (C )(-12,18) (D )(-12,20) (11)B 【解析】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2),B (3,4),C (4,-2),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D (0,-4),当目标函数过点B (3,4)时,min 14z =-,当目标函数过点D (0,-4)时,max 20z =,所以z=2x-5y 的取值范围是(-14,20).【规律总结】根据题意必须求D点的坐标,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得D点坐标,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坐标代入z=2x-5y,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得范围.(12)已知函数|lg|,010, ()16,10.2x xf xx x<≤⎧⎪=⎨-+>⎪⎩若,,a b c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A) (1,10)(B) (5,6)(C) (10,12)(D) (20,24)(12)C 【解析】如图,根据题意()f x m=有三个解,则01m<<,若lg a m=,则10ma=,若lg b m=-,则10mb-=,若162b m-+=,则122b m=-,由01m<<,得1012212m<-<,即1012b<<,所以1010m mabc b b-=⋅⋅=,所以1012abc<<,选C.【方法技巧】数形结合可知,若,,a b c互不相等,且()()(),f a f b f c==则()f x m=有三个解,则有01m<<,若令()()()f a f b f c m===,则有10ma=,10mb-=,162b m-+=,分别求出,,a b c,用m表示abc,根据m的范围,得abc的范围.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全国卷一)及答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cos300°=()A.B.﹣ C.D.2.(5分)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4.(5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5.(5分)(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 B.﹣3 C.0 D.36.(5分)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7.(5分)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8.(5分)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 B.4 C.6 D.89.(5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10.(5分)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11.(5分)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 B. C.D.12.(5分)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不等式的解集是.14.(5分)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则tan2α=.15.(5分)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种.(用数字作答)16.(5分)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18.(12分)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19.(12分)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20.(12分)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21.(12分)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22.(12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 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大纲版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10•大纲版Ⅰ)cos300°=()A.B.﹣ C.D.【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将300°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求值.【解答】解:∵.故选C.2.(5分)(2010•大纲版Ⅰ)设全集U={1,2,3,4,5},集合M={1,4},N={1,3,5},则N∩(∁U M)=()A.{1,3}B.{1,5}C.{3,5}D.{4,5}【分析】根据补集意义先求C U M,再根据交集的意义求N∩(C U M).【解答】解:(C U M)={2,3,5},N={1,3,5},则N∩(C U M)={1,3,5}∩{2,3,5}={3,5}.故选C3.(5分)(2010•大纲版Ⅰ)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2y的最大值为()A.4 B.3 C.2 D.1【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x﹣2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小值即可.【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z=x﹣2y⇒y=x﹣z,由图可知,当直线l经过点A(1,﹣1)时,z最大,且最大值为z max=1﹣2×(﹣1)=3.故选:B.4.(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a1a2a3=5,a7a8a9=10,则a4a5a6=()A.B.7 C.6 D.【分析】由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有a1a2a3=5⇒a23=5;a7a8a9=10⇒a83=10.【解答】解:a1a2a3=5⇒a23=5;a7a8a9=10⇒a83=10,a52=a2a8,∴,∴,故选A.5.(5分)(2010•大纲版Ⅰ)(1﹣x)4(1﹣)3的展开式x2的系数是()A.﹣6 B.﹣3 C.0 D.3【分析】列举(1﹣x)4与可以出现x2的情况,通过二项式定理得到展开式x2的系数.【解答】解:将看作两部分与相乘,则出现x2的情况有:①m=1,n=2;②m=2,n=0;系数分别为:①=﹣12;②=6;x2的系数是﹣12+6=﹣6故选A6.(5分)(2010•大纲版Ⅰ)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A.30°B.45°C.60°D.90°【分析】延长CA到D,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而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此角.【解答】解:延长CA到D,使得AD=AC,则ADA1C1为平行四边形,∠DA1B就是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又A1D=A1B=DB=AB,则三角形A1DB为等边三角形,∴∠DA1B=60°故选C.7.(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函数f(x)=|lgx|.若a≠b且,f(a)=f(b),则a+b的取值范围是()A.(1,+∞)B.[1,+∞)C.(2,+∞)D.[2,+∞)【分析】由已知条件a≠b,不妨令a<b,又y=lgx是一个增函数,且f(a)=f (b),故可得,0<a<1<b,则lga=﹣lgb,再化简整理即可求解;或采用线性规划问题处理也可以.【解答】解:(方法一)因为f(a)=f(b),所以|lga|=|lgb|,不妨设0<a<b,则0<a<1<b,∴lga=﹣lgb,lga+lgb=0∴lg(ab)=0∴ab=1,又a>0,b>0,且a≠b∴(a+b)2>4ab=4∴a+b>2故选:C.(方法二)由对数的定义域,设0<a<b,且f(a)=f(b),得:,整理得线性规划表达式为:,因此问题转化为求z=x+y的取值范围问题,则z=x+y⇒y=﹣x+z,即求函数的截距最值.根据导数定义,函数图象过点(1,1)时z有最小为2(因为是开区域,所以取不到2),∴a+b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C.8.(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1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F1PF2=60°,则|PF1|•|PF2|=()A.2 B.4 C.6 D.8【分析】解法1,利用余弦定理及双曲线的定义,解方程求|PF1|•|PF2|的值.解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另一种方法求得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解出|PF1|•|PF2|的值.【解答】解:法1.由双曲线方程得a=1,b=1,c=,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PF1|•|PF2|=4.法2;由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得:∴|PF1|•|PF2|=4;故选B.9.(5分)(2010•大纲版Ⅰ)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分析】正方体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平行于BB1,上下底面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为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直角三角形中,利用边角关系求出此角的余弦值.【解答】解:如图,设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O1,O,设正方体的棱长等于1,则O1O与平面ACD1所成角就是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即∠O1OD1,直角三角形OO1D1中,cos∠O1OD1===,故选D.10.(5分)(2010•大纲版Ⅰ)设a=log32,b=ln2,c=,则()A.a<b<c B.b<c<a C.c<a<b D.c<b<a【分析】根据a的真数与b的真数相等可取倒数,使底数相同,找中间量1与之比较大小,便值a、b、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log32=,b=ln2=,而log23>log2e>1,所以a<b,c==,而,所以c<a,综上c<a<b,故选C.11.(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A. B. C.D.【分析】要求的最小值,我们可以根据已知中,圆O的半径为1,PA、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结合切线长定理,设出PA,PB的长度和夹角,并将表示成一个关于x的函数,然后根据求函数最值的办法,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所示:设OP=x(x>0),则PA=PB=,∠APO=α,则∠APB=2α,sinα=,==×(1﹣2sin2α)=(x2﹣1)(1﹣)==x2+﹣3≥2﹣3,∴当且仅当x2=时取“=”,故的最小值为2﹣3.故选D.12.(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B、C、D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B.C.D.【分析】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AB与CD是对棱,必须垂直,确定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体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过CD作平面PCD,使AB⊥平面PCD,交AB于P,设点P到CD的距离为h,则有,当直径通过AB与CD的中点时,,故.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2010•大纲版Ⅰ)不等式的解集是{x|﹣2<x<﹣1,或x>2} .【分析】本题是解分式不等式,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再利用穿根法求解.【解答】解::,数轴标根得:{x|﹣2<x<﹣1,或x>2}故答案为:{x|﹣2<x<﹣1,或x>2}14.(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则tan2α=.【分析】先求出tanα的值,再由正切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因为α为第二象限的角,又,所以,,∴故答案为:﹣15.(5分)(2010•大纲版Ⅰ)某学校开设A类选修课3门,B类选修课4门,一位同学从中共选3门,若要求两类课程中各至少选一门,则不同的选法共有30种.(用数字作答)【分析】由题意分类:(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确定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确定选法;然后求和即可.【解答】解:分以下2种情况:(1)A类选修课选1门,B类选修课选2门,有C31C42种不同的选法;(2)A类选修课选2门,B类选修课选1门,有C32C41种不同的选法.所以不同的选法共有C31C42+C32C41=18+12=30种.故答案为:3016.(5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B是短轴的一个端点,线段BF的延长线交C于点D,且,则C的离心率为.【分析】由椭圆的性质求出|BF|的值,利用已知的向量间的关系、三角形相似求出D的横坐标,再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求出|FD|的值,又由|BF|=2|FD|建立关于a、c的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解答】解:如图,,作DD1⊥y轴于点D1,则由,得,所以,,即,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又由|BF|=2|FD|,得,a2=3c2,解得e==,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2010•大纲版Ⅰ)记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设S3=12,且2a1,a2,a3+1成等比数列,求S n.【分析】由2a1,a2,a3+1成等比数列,可得a22=2a1(a3+1),结合s3=12,可列出关于a1,d的方程组,求出a1,d,进而求出前n项和s n.【解答】解: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解得或,∴s n=n(3n﹣1)或s n=2n(5﹣n).18.(12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ABC的内角A,B及其对边a,b满足a+b=acotA+bcotB,求内角C.【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题设等式中的边转化角的正弦,化简整理求得sin(A ﹣)=sin(B+),进而根据A,B的范围,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求得A+B=,则C的值可求.【解答】解:由已知及正弦定理,有sinA+sinB=sinA•+sinB•=cosA+cosB,∴sinA﹣cosA=cosB﹣sinB∴sin(A﹣)=sin(B+),∵0<A<π,0<B<π∴﹣<A﹣<<B+<∴A﹣+B+=π,∴A+B=,C=π﹣(A+B)=19.(12分)(2010•大纲版Ⅰ)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先由两位初审专家进行评审.若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若两位初审专家都未予通过,则不予录用;若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则再由第三位专家进行复审,若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则予以录用,否则不予录用.设稿件能通过各初审专家评审的概率均为0.5,复审的稿件能通过评审的概率为0.3.各专家独立评审.(Ⅰ)求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的概率;(Ⅱ)求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分析】(1)投到该杂志的1篇稿件被录用包括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或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又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且每种情况中包含的事情有时相互独立的,列出算式.(2)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对立事件是0篇被录用,1篇被录用两种结果,从对立事件来考虑比较简单.【解答】解:(Ⅰ)记A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两位初审专家的评审;B表示事件:稿件恰能通过一位初审专家的评审;C表示事件:稿件能通过复审专家的评审;D表示事件:稿件被录用.则D=A+B•C,P(A)=0.5×0.5=0.25,P(B)=2×0.5×0.5=0.5,P(C)=0.3,P(D)=P(A+B•C)=P(A)+P(B•C)=P(A)+P(B)P(C)=0.25+0.5×0.3=0.40.(2)记4篇稿件有1篇或0篇被录用为事件E,则P(E)=(1﹣0.4)4+C41×0.4×(1﹣0.4)3=0.1296+0.3456=0.4752,∴=1﹣0.4752=0.5248,即投到该杂志的4篇稿件中,至少有2篇被录用的概率是0.5248.20.(12分)(2010•大纲版Ⅰ)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 ∥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Ⅰ)证明:SE=2EB;(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分析】(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作BK⊥EC,K为垂足,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DE⊥平面SBC,然后分别求出SE与EB的长,从而得到结论;(Ⅱ)根据边长的关系可知△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连接FG,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然后在三角形AGF中求出二面角A﹣DE﹣C的大小.【解答】解:(Ⅰ)连接BD,取DC的中点G,连接BG,由此知DG=GC=BG=1,即△DBC为直角三角形,故BC⊥BD.又SD⊥平面ABCD,故BC⊥SD,所以,BC⊥平面BDS,BC⊥DE.作BK⊥EC,K为垂足,因平面EDC⊥平面SBC,故BK⊥平面EDC,BK⊥DE,DE与平面S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K、BC都垂直,DE⊥平面SBC,DE⊥EC,DE⊥SB.SB=,DE=EB=所以SE=2EB(Ⅱ)由SA=,AB=1,SE=2EB,AB⊥SA,知AE==1,又AD=1.故△ADE为等腰三角形.取ED中点F,连接AF,则AF⊥DE,AF=.连接FG,则FG∥EC,FG⊥DE.所以,∠AFG是二面角A﹣DE﹣C的平面角.连接AG,AG=,FG=,cos∠AFG=,所以,二面角A﹣DE﹣C的大小为120°.21.(12分)(2010•大纲版Ⅰ)求函数f(x)=x3﹣3x在[﹣3,3]上的最值.【分析】先求函数的极值,根据极值与最值的求解方法,将f(x)的各极值与其端点的函数值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就是最小值.【解答】解:f′(x)=3x2﹣3=3(x+1)(x﹣1),令f′(x)=0,则x=﹣1或x=1,经验证x=﹣1和x=1为极值点,即f(1)=﹣2为极小值,f(﹣1)=2为极大值.又因为f(﹣3)=﹣18,f(3)=18,所以函数f(x)的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8.22.(12分)(2010•大纲版Ⅰ)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的直线L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求得点D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 和BF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原式得证.(Ⅱ)首先表示出结果为求得m,进而求得y2﹣y1的值,推知BD的斜率,则BD方程可知,设M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进而求得a和圆的半径,则圆的方程可得.【解答】解:(Ⅰ)抛物线C:y2=4x①的焦点为F(1,0),设过点K(﹣1,0)的直线L:x=my﹣1,代入①,整理得y2﹣4my+4=0,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则y1+y2=4m,y1y2=4,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D为(x1,﹣y1).BD的斜率k1===,BF的斜率k2=.要使点F在直线BD上需k1=k2需4(x2﹣1)=y2(y2﹣y1),需4x2=y22,上式成立,∴k1=k2,∴点F在直线BD上.(Ⅱ)=(x1﹣1,y1)(x2﹣1,y2)=(x1﹣1)(x2﹣1)+y1y2=(my1﹣2)(my2﹣2)+y1y2=4(m2+1)﹣8m2+4=8﹣4m2=,∴m2=,m=±.y2﹣y1==4=,∴k1=,BD:y=(x﹣1).易知圆心M在x轴上,设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即|a+1|×=|((a﹣1)|×,∴4|a+1|=5|a﹣1|,﹣1<a<1,解得a=.∴半径r=,∴△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为(x﹣)2+y2=.。

2010年陕西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陕西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数(陕西卷)文科数学(必修+选修Ⅱ)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集合A ={x -1≤x ≤2},B ={xx <1},则A ∩B =[D](A){x x <1}(B ){x-1≤x ≤2} (C) {x-1≤x ≤1}(D) {x-1≤x <1}【答案】D 【解析】A ∩B = A ={x -1≤x ≤2}∩ B ={xx <1}= {x -1≤x <1},故选D . 2.复数z =1i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A]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A 【解析】∵()i i i i i i z 21211112+=--=+=,∴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选A .3.函数f (x )=2sin x cos x 是 [C](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答案】C【解析】因为f (x )=2sin x cos x =sin2x ,所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为奇函数,选C 。

4.如图,样本A 和B 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A B x x 和,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 A 和s B ,则[B](A) A x >B x ,s A >s B (B) A x <B x ,s A >s B (C) A x >B x ,s A <s B(D) A x <B x ,s A <s B【答案】B5.右图是求x 1,x 2,…,x 10的乘积S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 [D] (A)S =S*(n +1)(B )S =S *x n +1 (C)S =S *n (D)S =S *x n【答案】D6.“a >0”是“a >0”的[A](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7.下列四类函数中,个有性质“对任意的x >0,y >0,函数f (x )满足f (x +y )=f (x ) f (y )”的是 [C] (A )幂函数 (B )对数函数 (C )指数函数 (D )余弦函数 【答案】C8.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B] (A )2 (B )1(C )23(D )13【答案】B【解析】由所给三视图知,对应的几何体为一倒放的直三棱柱'''C B A ABC -(如下图所示),其高为2,底面ABC 满足:1,2,==⊥AC AB AC AB ,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1221'=⨯⎪⎭⎫⎝⎛⨯⨯=⋅=∆AA S V ABC .故选B.9.已知抛物线y 2=2px (p >0)的准线与圆(x -3)2+y 2=16相切,则p 的值为[C](A )12(B )1 (C )2 (D )4【答案】C【解析】由题设知,直线2p x -=与圆()16322=+-y x 相切,从而2423=⇒=⎪⎭⎫ ⎝⎛--p p .故选C .10.某学校要招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 与该班人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 =[x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B](A )y =[10x] (B )y =[310x +] (C )y =[410x +] (D )y =[510x +] 【答案】B【解析】(方法一)当x 除以10的余数为6,5,4,3,2,1,0时,由题设知⎥⎦⎤⎢⎣⎡=10x y ,且易验证知此时⎥⎦⎤⎢⎣⎡+=⎥⎦⎤⎢⎣⎡10310x x ,当x 除以10的余数为9,8,7时,由题设知110+⎥⎦⎤⎢⎣⎡=x y ,且易验证知此时⎥⎦⎤⎢⎣⎡+=+⎥⎦⎤⎢⎣⎡103110x x ,故综上知,必有⎥⎦⎤⎢⎣⎡+=103x y ,故选B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 (1+2+3+4)2,…,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 . 【答案】13+23+33+43+53=(1+2+3+4+5)2(或152).【解析】∵所给等式左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2,1;3,2,1; ;4,3,2,1,右边的底数依次分别为 ,10,6,3(注意:这里1046,633=+=+),∴由底数内在规律可知:第五个等式左边的底数为6,5,4,3,2,1,右边的底数为216510=++.又左边为立方和,右边为平方的形式,故第四个等式为13+23+33+43+53=(1+2+3+4+5)2(或152).12.已知向量a =(2,-1),b =(-1,m ),c =(-1,2)若(a +b )∥c ,则 m = . 【答案】-113.已知函数f (x )=232,1,,1,x x x ax x +<⎧⎨+≥⎩若f (f (0))=4a ,则实数a = .【答案】214.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24,1,20,x y x y x +≤⎧⎪-≤⎨⎪+≥⎩,则目标函数z =3x -y 的最大值为 .【答案】5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A.(不等式选做题)不等式21x -<3的解集为.【答案】{}12x x -<<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已知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3cm ,4cm ,以AC 为直径的圆与AB 交于点D ,则BD = cm. 【答案】165cm 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参数方程cos ,1sin x y αα=⎧⎨=+⎩(α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答案】x 2+(y -1)2=1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 (Ⅱ)求数列{2an }的前n 项和S n . 解 (Ⅰ)由题设知公差d ≠0, 由a 1=1,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得121d +=1812dd++, 解得d =1,d =0(舍去), 故{a n }的通项a n =1+(n -1)×1=n . (Ⅱ)由(Ⅰ)知2ma =2n ,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S m =2+22+23+ (2)=2(12)12n --=2n+1-2.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已知B=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 AD=10,AC=14,DC=6,求AB 的长.解 在△ADC 中,AD=10,AC=14,DC=6,由余弦定理得cos ∠2222AD DC AC AD DC+- =10036196121062+-=-⨯⨯, ∴∠ADC=120°, ∠ADB=60° 在△ABD 中,AD=10, ∠B=45°, ∠ADB=60°,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ADADB B=∠,∴AB =310sin 10sin 60256sin sin 4522AD ADB B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平面ABCD ,AP =AB ,BP =BC =2,E ,F 分别是PB ,PC 的中点. (Ⅰ)证明:EF ∥平面P AD ;(Ⅱ)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V.解(Ⅰ)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又BC∥AD,∴EF∥AD,又∵AD⊄平面P AD,E F⊄平面P AD,∴EF∥平面P AD.(Ⅱ)连接AE,AC,EC,过E作EG∥P A交AB于点G,则BG⊥平面ABCD,且EG=12P A.在△P AB中,AD=AB,∠P AB°,BP=2,∴AP=AB=2,EG=2 2.∴S△ABC=12AB·BC=12×2×2=2,∴V E-AB C=13S△ABC·EG=13×2×22=13.19 (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出样检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概率;()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 之间的概率。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答案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已知集合A={x||x|≤2,x∈R},B={x|≤4,x∈Z},则A∩B=( )A.(0,2)B.[0,2]C.{0,2}D.{0,1,2}【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得A={x|﹣2≤x≤2},B={0,1,2,3,4,5,6,7,8,9,10,11,12,13,14,15,16},从而可求【解答】解:∵A={x||x|≤2}={x|﹣2≤x≤2}B={x|≤4,x∈Z}={0,1,2,3,4,5,6,7,8,9,10,11,12,13,14,15,16}则A∩B={0,1,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求解A,B,属于基础试题2.(5分)平面向量,已知=(4,3),=(3,18),则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A.B.C.D.【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分析】先设出的坐标,根据a=(4,3),2a+b=(3,18),求出坐标,根据数量积的坐标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解答】解:设=(x,y),∵a=(4,3),2a+b=(3,18),∴∴cosθ==,故选:C.【点评】本题是用数量积的变形公式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数量积的主要应用:①求模长;②求夹角;③判垂直,实际上在数量积公式中可以做到知三求一. 3.(5分)已知复数Z=,则|z|=( )A.B.C.1D.2【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可得Z=,由复数的模长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化简得Z===•=•=•=,故|z|==,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涉及复数的模长,属基础题. 4.(5分)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A.y=x﹣1B.y=﹣x+1C.y=2x﹣2D.y=﹣2x+2【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常规题型;11:计算题.【分析】欲求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验证知,点(1,0)在曲线上∵y=x3﹣2x+1,y′=3x2﹣2,所以k=y′|x﹣1=1,得切线的斜率为1,所以k=1;所以曲线y=f(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y﹣0=1×(x﹣1),即y=x﹣1.故选:A.【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斜率、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5.(5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4,2),则它的离心率为( )A.B.C.D.【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分析】先求渐近线斜率,再用c2=a2+b2求离心率.【解答】解:∵渐近线的方程是y=±x,∴2=•4,=,a=2b,c==a,e==,即它的离心率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6.(5分)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P 0(,﹣),角速度为1,那么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分析】本题的求解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某具体时刻点P的位置到到x轴距离来确定答案.【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当t=0时,点P到x轴距离d为,于是可以排除答案A,D,再根据当时,可知点P在x轴上此时点P到x轴距离d为0,排除答案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排除法的应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基础题.7.(5分)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3πa2B.6πa2C.12πa2D.24πa2【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1: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a、a、a,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长方体的对角线即为球的直径,即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代入球的表面积公式,S球=4πR2,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球的半径R满足(2R)2=6a2,所以S球=4πR2=6πa2.故选:B.【点评】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的对角线长.8.(5分)如果执行如图的框图,输入N=5,则输出的数等于( )A.B.C.D.【考点】EF:程序框图.【专题】28:操作型.【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S=的值.∵S==1﹣=故选:D.【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9.(5分)设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则{x|f(x﹣2)>0}=( )A.{x|x<﹣2或x>4}B.{x|x<0或x>4}C.{x|x<0或x>6}D.{x|x<﹣2或x>2}【考点】3K: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与判断.【专题】11:计算题.【分析】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根据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再求解不等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偶函数f(x)满足f(x)=2x﹣4(x≥0),可得f(x)=f(|x|)=2|x|﹣4,则f(x﹣2)=f(|x﹣2|)=2|x﹣2|﹣4,要使f(|x﹣2|)>0,只需2|x﹣2|﹣4>0,|x﹣2|>2解得x>4,或x<0.应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将函数转化为绝对值函数,从而简化计算.10.(5分)若cos 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 )A.B.C.D.【考点】GG: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专题】11:计算题.【分析】根据α的所在的象限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sinα的值,进而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求得答案.【解答】解:∵α是第三象限的角∴sinα=﹣=﹣,所以sin(α+)=sinαcos+cosαsin=﹣=﹣.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应用.根据角所在的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是做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1.(5分)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为A(﹣1,2),B(3,4),C(4,﹣2),点(x,y)在▱ABCD的内部,则z=2x﹣5y的取值范围是( )A.(﹣14,16)B.(﹣14,20)C.(﹣12,18)D.(﹣12,20)【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根据点坐标与向量坐标之间的关系,利用向量相等求出顶点D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线性规划的知识平移直线求出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已知条件得⇒D(0,﹣4),由z=2x﹣5y得y=,平移直线当直线经过点B(3,4)时,﹣最大,即z取最小为﹣14;当直线经过点D(0,﹣4)时,﹣最小,即z取最大为20,又由于点(x,y)在四边形的内部,故z∈(﹣14,20).如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之间的关系,用到向量坐标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向量的工具作用,考查学生线性规划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属于基本题型.12.(5分)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f(a)=f(b)=f(c),则abc的取值范围是( )A.(1,10)B.(5,6)C.(10,12)D.(20,24)【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3B: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4H:对数的运算性质;4N: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专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31:数形结合.【分析】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f(a)=f(b)=f(c),不妨a<b<c,求出abc 的范围即可.【解答】解: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图,不妨设a<b<c,则ab=1,则abc=c∈(10,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对数的运算性质以及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圆心在原点上与直线x+y﹣2=0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x2+y2=2 .【考点】J1:圆的标准方程;J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求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就是半径,写出圆的方程.【解答】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故答案为:x2+y2=2【点评】本题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基础题.14.(5分)设函数y=f(x)为区间(0,1]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恒有0≤f(x)≤1,可以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曲线y=f(x)及直线x=0,x=1,y=0所围成部分的面积S,先产生两组(每组N个),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x1,x2,…,x n和y1,y2,…,y n,由此得到N个点(x,y)(i﹣1,2…,N).再数出其中满足y1≤f(x)(i=1,2…,N)的点数N1,那么由随机模拟方法可得S的近似值为 .【考点】CE:模拟方法估计概率;CF:几何概型.【分析】由题意知本题是求∫01f(x)dx,而它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积分得到结果.【解答】解:∵∫01f(x)dx的几何意义是函数f(x)(其中0≤f(x)≤1)的图象与x轴、直线x=0和直线x=1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几何概型易知∫01f(x)dx≈.故答案为:.【点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是我们学习的两大概型,古典概型要求能够列举出所有事件和发生事件的个数,而不能列举的就是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的值是通过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得到.15.(5分)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 ①②③⑤ (填入所有可能的几何体前的编号)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考点】L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由三视图的正视图的作法判断选项.【解答】解: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显然①②⑤正确;③是三棱柱放倒时也正确;④⑥不论怎样放置正视图都不会是三角形;故答案为:①②③⑤【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16.(5分)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ADB=135°.若AC=AB,则BD= 2+ .【考点】HR:余弦定理.【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分析】先利用余弦定理可分别表示出AB,AC,把已知条件代入整理,根据BC=3BD推断出CD=2BD,进而整理AC2=CD2+2﹣2CD 得AC2=4BD2+2﹣4BD把AC=AB,代入整理,最后联立方程消去AB求得BD的方程求得BD.【解答】用余弦定理求得AB2=BD2+AD2﹣2AD•BDcos135°AC2=CD2+AD2﹣2AD•CDcos45°即AB2=BD2+2+2BD ①AC2=CD2+2﹣2CD ②又BC=3BD所以CD=2BD所以由(2)得AC2=4BD2+2﹣4BD(3)因为AC=AB所以由(3)得2AB2=4BD2+2﹣4BD (4)(4)﹣2(1)BD2﹣4BD﹣1=0求得B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推理能力.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设等差数列{a n}满足a3=5,a10=﹣9.(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a n}的前n项和S n及使得S n最大的序号n的值.【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1)设出首项和公差,根据a3=5,a10=﹣9,列出关于首项和公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首项和公差,写出通项.(2)由上面得到的首项和公差,写出数列{a n}的前n项和,整理成关于n的一元二次函数,二次项为负数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a n=a1+(n﹣1)d及a3=5,a10=﹣9得a1+9d=﹣9,a1+2d=5解得d=﹣2,a1=9,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11﹣2n(2)由(1)知S n=na1+d=10n﹣n2.因为S n=﹣(n﹣5)2+25.所以n=5时,S n取得最大值.【点评】数列可看作一个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对应的一列函数值,因此它具备函数的特性.18.(10分)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 ,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Ⅱ)若AB=,∠APB=∠ADB=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LY:平面与平面垂直.【专题】11:计算题;14:证明题;35:转化思想.【分析】(Ⅰ)要证平面PAC⊥平面PBD,只需证明平面PAC内的直线AC,垂直平面PB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PH,BD即可.(Ⅱ),∠APB=∠ADB=60°,计算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PH是棱锥的高,然后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解答】解:(1)因为PH是四棱锥P﹣ABCD的高.所以AC⊥PH,又AC⊥BD,PH,BD都在平PHD内,且PH∩BD=H.所以AC⊥平面PBD.故平面PAC⊥平面PBD(6分)(2)因为ABCD为等腰梯形,AB∥CD,AC⊥BD,AB=.所以HA=HB=.因为∠APB=∠ADB=60°所以PA=PB=,HD=HC=1.可得PH=.等腰梯形ABCD的面积为S=ACxBD=2+(9分)所以四棱锥的体积为V=×(2+)×=.(12分)【点评】本题考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是中档题.19.(10分)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年人,结果如表:性别是否需要志愿者男女需要4030不需要160270(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比例;(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比例?说明理由.P(K2≥k)0.0500.0100.0013.841 6.63510.828附:K2=.【考点】BL:独立性检验.【专题】11:计算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1)由样本的频率率估计总体的概率,(2)求K2的观测值查表,下结论;(3)由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则可按性别分层抽样.【解答】解:(1)调查的500位老年人中有70位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因此在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的估计值为(2)K2的观测值因为9.967>6.635,且P(K2≥6.635)=0.01,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3)根据(2)的结论可知,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并且从样本数据能够看出该地区男性老年人与女性老年人中需要帮助的比例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调查时,先确定该地区老年人中男、女的比例,再把老年人分成男女两层,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比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更好.【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的目的,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抽样的方法选取,属于基础题.20.(10分)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b<1)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l与E相交于A、B两点,且|AF2|,|AB|,|BF2|成等差数列.(Ⅰ)求|AB|;(Ⅱ)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b的值.【考点】K4:椭圆的性质.【专题】15:综合题.【分析】(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再由|AF2|,|AB|,|BF2|成等差数列,能够求出|AB|的值.(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1,y1),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够求出b的大小.【解答】解:(1)由椭圆定义知|AF2|+|AB|+|BF2|=4又2|AB|=|AF2|+|BF2|,得(2)L的方程式为y=x+c,其中设A(x1,y1),B(x2,y2),则A,B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化简得(1+b2)x2+2cx+1﹣2b2=0.则.因为直线AB的斜率为1,所以即.则.解得.【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运用和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1.设函数f(x)=x(e x﹣1)﹣ax2(Ⅰ)若a=,求f(x)的单调区间;(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专题】15:综合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求导函数,由导数的正负可得函数的单调区间;(II)f(x)=x(e x﹣1﹣ax),令g(x)=e x﹣1﹣ax,分类讨论,确定g(x)的正负,即可求得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I)a=时,f(x)=x(e x﹣1)﹣x2,=(e x﹣1)(x+1)令f′(x)>0,可得x<﹣1或x>0;令f′(x)<0,可得﹣1<x<0;∴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1),(0,+∞);单调减区间为(﹣1,0);(II)f(x)=x(e x﹣1﹣ax).令g(x)=e x﹣1﹣ax,则g'(x)=e x﹣a.若a≤1,则当x∈(0,+∞)时,g'(x)>0,g(x)为增函数,而g(0)=0,从而当x≥0时g(x)≥0,即f(x)≥0.若a>1,则当x∈(0,lna)时,g'(x)<0,g(x)为减函数,而g(0)=0,从而当x∈(0,lna)时,g(x)<0,即f(x)<0.综合得a的取值范围为(﹣∞,1].另解:当x=0时,f(x)=0成立;当x>0,可得e x﹣1﹣ax≥0,即有a≤的最小值,由y=e x﹣x﹣1的导数为y′=e x﹣1,当x>0时,函数y递增;x<0时,函数递减,可得函数y取得最小值0,即e x﹣x﹣1≥0,x>0时,可得≥1,则a≤1.【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运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2.(10分)如图:已知圆上的弧,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Ⅰ)∠ACE=∠BCD.(Ⅱ)BC2=BE•CD.【考点】N9: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NB:弦切角.【专题】14:证明题.【分析】(I)先根据题中条件:“”,得∠BCD=∠ABC.再根据EC是圆的切线,得到∠ACE=∠ABC,从而即可得出结论.(II)欲证BC2=BE x CD.即证.故只须证明△BDC~△ECB即可.【解答】解:(Ⅰ)因为,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5分)(Ⅱ)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即BC2=BE×CD.(10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弦切角的应用、三角形相似等基础知识,考查运化归与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3.(10分)已知直线C1(t为参数),C2(θ为参数),(Ⅰ)当α=时,求C1与C2的交点坐标;(Ⅱ)过坐标原点O做C1的垂线,垂足为A,P为OA中点,当α变化时,求P 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线.【考点】J3:轨迹方程;JE: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QJ:直线的参数方程;QK:圆的参数方程.【专题】15:综合题;16:压轴题.【分析】(I)先消去参数将曲线C1与C2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再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即可,(II)设P(x,y),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得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得普通方程,由普通方程即可看出其是什么类型的曲线.【解答】解:(Ⅰ)当α=时,C1的普通方程为,C2的普通方程为x2+y2=1.联立方程组,解得C1与C2的交点为(1,0).(Ⅱ)C1的普通方程为xsinα﹣ycosα﹣sinα=0①.则OA的方程为xcosα+ysinα=0②,联立①②可得x=sin2α,y=﹣cosαsinα;A点坐标为(sin2α,﹣cosαsinα),故当α变化时,P点轨迹的参数方程为:,P点轨迹的普通方程.故P点轨迹是圆心为,半径为的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利用参数方程研究轨迹问题的能力.24.(10分)设函数f(x)=|2x﹣4|+1.(Ⅰ)画出函数y=f(x)的图象:(Ⅱ)若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R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1:计算题;13:作图题;16:压轴题.【分析】(I)先讨论x的范围,将函数f(x)写成分段函数,然后根据分段函数分段画出函数的图象即可;(II)根据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先寻找满足f(x)≤ax的零界情况,从而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Ⅰ)由于f(x)=,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Ⅱ)由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可知,极小值在点(2,1)当且仅当a<﹣2或a≥时,函数y=f(x)与函数y=ax的图象有交点.故不等式f(x)≤ax的解集非空时,a的取值范围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文科数学(必修+选修Ⅱ)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集合A={x -1≤x≤2},B={x x<1},则A∩B=[D](A){x x<1} (B){x -1≤x≤2}(C) {x -1≤x≤1}(D) {x -1≤x<1}解析: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由交集定义得{x -1≤x≤2}∩{x x<1}={x -1≤x<1}2.复数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A](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解析: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所以点(位于第一象限3.函数f (x)=2sinxcosx是(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f (x)=2sinxcosx=sin2x,周期为π的奇函数4.如图,样本A和B分别取自两个不同的总体,它们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样本标准差分别为sA和sB,则[B](A) >,sA>sB(B) <,sA>sB(C) >,sA<sB(D) <,sA<sB解析:本题考查样本分析中两个特征数的作用<10<;A的取值波动程度显然大于B,所以sA>sB5.右图是求x1,x2,…,x10的乘积S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D](A)S=S*(n+1)(B)S=S*xn+1(C)S=S*n(D)S=S*xn解析:本题考查算法S=S*xn6.“a>0”是“ >0”的[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a>0”是“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7.下列四类函数中,个有性质“对任意的x>0,y>0,函数f(x)满足f(x+y)=f(x)f(y)”的是(A)幂函数(B)对数函数(C)指数函数(D)余弦函数解析:本题考查幂的运算性质8.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B](A)2 (B)1(C)(D)解析:本题考查立体图形三视图及体积公式如图,该立体图形为直三棱柱所以其体积为9.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则p的值为(A)(B)1(C)2 (D)4解析: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相关几何性质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法一: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方程为,因为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所以法二:作图可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圆(x-3)2+y2=16相切与点(-1,0)所以10.某学校要招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A)y=[ ] (B)y=[ ] (C)y=[ ] (D)y=[解析:法一:特殊取值法,若x=56,y=5,排除C、D,若x=57,y=6,排除A,所以选B法二:设,,所以选B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1.观察下列等式:13+23=(1+2)2,13+23+33=(1+2+3)2,13+23+33+43=(1+2+3+4)2,…,根据上述规律,第四个等式为13+23+33+43+53=(1+2+3+4+5)2(或152).解析:第i个等式左边为1到i+1的立方和,右边为1到i+1和的完全平方所以第四个等式为13+23+33+43+53=(1+2+3+4+5)2(或152).12.已知向量a=(2,-1),b=(-1,m),c=(-1,2)若(a+b)∥c,则m=-1 .解析:,所以m=-113.已知函数f(x)=若f(f(0))=4a,则实数a= 2 .解析:f(0)=2,f(f(0))=f(2)=4+2a=4a,所以a=214.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3x-y的最大值为 5 .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当直线z=3x-y过点C(2,1)时,在y轴上截距最小此时z取得最大值5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A.(不等式选做题)不等式<3的解集为 .解析: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已知Rt△ABC的两条直角边AC,BC的长分别为3cm,4cm,以AC为直径的圆与AB交于点D,则BD=cm.解析:,由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可得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参数方程(为参数)化成普通方程为x2+(y-1)2=1.解析: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n}的通项; (Ⅱ)求数列{2an}的前n项和Sn.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解得d=1,d=0(舍去),故{an}的通项an=1+(n-1)×1=n.(Ⅱ)由(Ⅰ)知=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Sm=2+22+23+…+2n= =2n+1-2.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解在△ADC中,AD=10,AC=14,DC=6,由余弦定理得cos = ,ADC=120°, ADB=60°在△ABD中,AD=10, B=45°, ADB=60°,由正弦定理得,AB=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P=AB,BP=BC=2,E,F分别是PB,PC的中点.(Ⅰ)证明:EF∥平面PAD;(Ⅱ)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V.解(Ⅰ)在△PBC中,E,F分别是PB,PC的中点,∴EF∥BC.又BC∥AD,∴EF∥AD,又∵AD 平面PAD,EF 平面PAD,∴EF∥平面PAD.(Ⅱ)连接AE,AC,EC,过E作EG∥PA交AB于点G,则BG⊥平面ABCD,且EG= PA.在△PAB中,AD=AB, PAB°,BP=2,∴AP=AB= ,EG= .∴S△ABC= AB•BC= × ×2= ,∴VE-ABC= S△ABC•EG= × × = .19 (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解学生身高情况,某校以10%的比例对全校700名学生按性别进行出样检查,测得身高情况的统计图如下:()估计该校男生的人数;()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概率;()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 之间的概率。

解()样本中男生人数为40 ,由分层出样比例为10%估计全校男生人数为400。

()有统计图知,样本中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学生有14+13+4+3+1=35人,样本容量为70 ,所以样本中学生身高在170~185cm之间的频率故有f估计该校学生身高在170~180cm之间的概率()样本中身高在180~185cm之间的男生有4人,设其编号为样本中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男生有2人,设其编号为从上述6人中任取2人的树状图为:故从样本中身高在180~190cm之间的男生中任选2人得所有可能结果数为15,求至少有1人身高在185~190cm之间的可能结果数为9,因此,所求概率20.(本小题满分13分)(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设n 为过原点的直线,l是与n垂直相交与点P,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的直线立?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并说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x)= ,g(x)=alnx,a R。

(1)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及该切线的方程;(2)设函数h(x)=f(x)- g(x),当h(x)存在最小之时,求其最小值(a)的解析式;(3)对(2)中的(a),证明:当a (0,+ )时,(a)1.解(1)f’(x)= ,g’(x)= (x>0),由已知得=alnx,= ,解德a= ,x=e2,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为(e2,e)切线的斜率为k=f’(e2)= ,切线的方程为y-e= (x- e2).(2)由条件知Ⅰ当a.>0时,令h (x)=0,解得x= ,所以当0 < x< 时h (x)<0,h(x)在(0,)上递减;当x> 时,h (x)>0,h(x)在(0,)上递增。

所以x> 是h(x)在(0,+∞ )上的唯一极致点,且是极小值点,从而也是h(x)的最小值点。

所以Φ (a)=h( )= 2a-aln =2Ⅱ当a ≤ 0时,h(x)=(1/2-2a) /2x>0,h(x)在(0,+∞)递增,无最小值。

故h(x) 的最小值Φ (a)的解析式为2a(1-ln2a) (a>o)(3)由(2)知Φ (a)=2a(1-ln2a)则Φ 1(a )=-2ln2a,令Φ 1(a )=0 解得a =1/2当0<a<1/2时,Φ 1(a )>0,所以Φ (a )在(0,1/2) 上递增当a>1/2 时,Φ 1(a )<0,所以Φ(a )在(1/2, +∞)上递减。

所以Φ(a )在(0, +∞)处取得极大值Φ(1/2 )=1因为Φ(a )在(0, +∞)上有且只有一个极致点,所以Φ(1/2)=1也是Φ(a)的最大值所当a属于(0, +∞)时,总有Φ(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