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用的从问字题面,意则思不或反能无领用会的诗画句面的推意敲思无。
在想象中睁开眼睛,将诗句勾
勒成一幅画。 正
“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风雨来 得更厉害些吧!”
——高尔基《海燕》
单就字面去反追问,也不能领会
诗句的意思。
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与文
中描绘的事物产正生情感共鸣,得到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学习任务一: 预习检查
1、简介作者
2、读读写写
3、联系文学鉴赏实践具体阐释 “联想”与“想象”!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 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 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和语文教育。他先后创作、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由此及彼的过程。 实
学习任务二:
自读《驱遣我们的想 象》
1、话题?观点?结论?
2、论述思路?请画思维导图!
3、你能删掉或补充一些论据吗?
1.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②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文字是一道桥梁
作者
先有所见所 感
将自己融入 作品
2.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总结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 ②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优质课件

举例论证
反面
大漠孤烟直, 分析 长河落日圆。
正面 仅按字面解释, 分析 是接触不到作者 的所见所感的。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 就会发现这两句的 图画美和意境。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 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 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体会到一种 愉悦。
根据景物,想象画 面,领会意境。
精读课文
第11、12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说说要如何驱遣想象。
通读课文
思考:想象对于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返回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说说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 点的句子。
初读课文 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相当于中心话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先阐述“写”的角度)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主体论述: 通过文字鉴赏文艺 (5—13)
作者:作想象,选文 字,传观感
读者:读文字,作想 象,入意境,得体验
赏律诗 赏散文诗
驱遣想象, 通过文字 得到受用
得出结论: 鉴赏文艺的目的和方法 (14)
跟踪检测
一、下列标红的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炊烟(cuī)拘泥(ní)怅然暴风雨 B.契合(qiè)掠过(lüè)阻嶂潜水鸟 C.几缕(lǚ)无可比拟(nì)蠢笨驱谴 D. 苟安(gǒu)一幅图画(fú)窜逃旷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PPT课件

板书设计
驱 遣 我 们
的 想 象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 所感 读者
(写文字) 所想 (读文字)
读者欣赏文艺作品:
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课堂检测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歌谣(yáo)驱遣(qiǎn)印刷(shuā)契合(qiè) B.怅然(chàng)凝望(níng)掠过(lüè)窜着(chuàn) C.旷远(kuàng)海啸(xiào)苟安(gǒu)拘泥(nì) D.潜水(qián)激昂(áng)桥堍(tù)衬托(chèng)
yáo
怅然 歌谣
kuàng

旷远 无可比拟
预习检测 多音字
luò 落叶
ní 泥土
落 Fra Baidu bibliotekà 丢三落四 泥
lào 落枕
nì 拘泥
预习检测 形近字
驱 qiǎn ( 遣 ) qiǎn( 谴 )责
qì( 契 )合 提 qiè ( 挈 ) qiè( 锲 )而不舍
雕 lòu( 镂 ) 千丝万lǚ( 缕 ) 褴lǚ( 褛 )
2.关注作者所作的鉴赏范例,了解作者引导我们驱遣想象 欣赏作品的方法,形成能力。(难点)
3.学会欣赏文艺作品,懂得在欣赏时驱遣想象,感受作品 的艺术美,提升自己的鉴赏品味。(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4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4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学习目标
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新课导入——中国古代关于创新的古诗文名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 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琱镌。春 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玄只听天。—— 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读清字音
桥堍( tù )契合( qì )驱遣( qiǎn )
怅然( chàng )歌谣( yáo )忧惧( yōu

gǒu
jū nì
kuàng
苟安(
) lǚ
无可比拟(
n)ǐ拘泥(
xià)o旷远(
chuī )海啸(
chǔn )
解释词义
➢受用:受益。 ➢契合:投合,意 气相投。说计(旷远]广阔辽远。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研读课文
7.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 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 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 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 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 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 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 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 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课件ppt
在想象中生出 一对翅膀来
举例论证
精读细研
2. 思考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会大 篇幅地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让读者认识文艺作品的 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 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本 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 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整体感知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 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 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精读细研
1.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论证方法,并说说我们要如何驱遣想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
举例论证
精读细研 白蒙蒙的海面上……让暴 风雨来得更厉害些吧!
读者欣赏文艺作品:
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看到桃花,你会想到什么?
看到雪,你会想到什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 原名叶绍钧, 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 版家。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 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从事教 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 专著和书简,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44张PPT)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虽然作者在论说文艺作品的意境和想象力的问题,但是在阐述的过程
中,使用了通俗易懂的文字。 如“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
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就不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 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 到这两句诗的意思”等语言就通俗易懂。
qì( 契)合 提 qiè ( 挈) qiè( 锲)而不舍
雕 lòu( 镂) 千丝万lǚ(缕) 褴lǚ( 褛)
字词检查
拘泥: 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结盟: 结拜。 苟安: 苟且偷安。 怅然:失望;不痛快的样子或精神不集中。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整体感知
随堂检测
3、发挥想象补写句子。 月亮:从轻云中探出,让我们感受到了轻盈和皎洁; 高山:雄伟的高山在大地上高高耸立,让我们感受到了高大和威武; 大海:从沉寂的海洋覆盖地平线,_让__我___们__感__受__到__博___大__和__辽__阔__; 微风:清爽的轻风从枝头轻轻抚过,让_我__们___感__受__到__了__凉___爽__和__亲__切__。
精读细研 7.阅读11-1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 的,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跳读课文 长文读短
(一)找出或概括出每段的核心内容。
10.补充说明,不是所有文艺作品都要看作一幅画,才能够鉴 赏。 11-13.列举高尔基的《海燕》,说明要领会这首散文诗得在想 象中生出一对翅膀,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能接触到作 者的意境。 14.结论:其一,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 到人生的受用;其二,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寻味文字背后的意境,发现作者的所见所感。
核心词:
自读课
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1
想象: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它和联想
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结合着用。

(七上语文书P128《发挥联想和想象》)

2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叶圣陶
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 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 教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4
粗读课文 掌握字词
标出小节数,速读课文(5分钟),关注字词
桥堍( tù ) 契( qì)合
记载( zǎi )
拘 泥 ( nì ) 桥 liáng( 梁 ) 海 xiào( 啸 )
kuàng( 旷 )远
qū( 驱 )遣
受用:受益。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桥堍( tù ) 怅 然(chànɡ) 苟 安( ɡǒu ) 几缕( lǚ ) 无可比拟( nǐ )
契 合( qì ) 歌谣( yáo ) 旷 远(kuànɡ) 炊 烟( chuī ) 拘泥(jū nì)
驱 遣(qiǎn) 忧惧( jù ) 海 啸(xiào) 蠢 笨(chǔn) 瞿秋白( qú )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驱遣想象在鉴赏文艺中的重要性 ,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单谈一谈。
课堂Fra Baidu bibliotek结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 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本文用平实的语 言,以一诗一文为例,说明了“要通过驱遣想象、通过文字,达到 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受用的目的”,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这一基 本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九年级下册
在描述画面时,我们加入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定想象与联想的语言,在阅读 和鉴赏文学作品中,想象同样不 可或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 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学
请同学们描述这首小令呈现的画面。 习如何驱遣想象,鉴赏文学作品。
教育论集》等著作。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课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原载 1937年《新少年》第3卷,后收入《阅读与写作》 (开明书店1938年版)。原文共有四节,分别是 “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 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 生或一般的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课文是第二 节,主要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 鉴赏文学作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精读课文
语言特色
1.借例说理,深入浅出
本文意在指导读者鉴赏文艺作品,并没有用多么深奥的专业术语, 没有讲什么高深的文艺理论,而是以解读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和高尔基的《海燕》中的部分句子为例,一步步地示范,使 读者非常轻松地掌握了文艺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此外,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还用了很多口语,通俗易懂,便于读 者接受。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举第一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举第二个例子论证之后的小结论)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结尾得出全文中心论点)
初读课文
第1部分(1—4)
划分层次
以“歌谣”为例,按时间顺序介绍文艺的发 展过程,指出古今各类文艺从外表说,都是 文字的集合体。
精读课文
语言特色
2.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文章在指出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后,进一步指出,文字是沟通读者 和作者的桥梁。然后,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 阐述,这样先总后分地写,便于理解。在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海燕 》中的句子为例指导鉴赏时,文章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写法:先说 反面、不正确的鉴赏方式,再从正面提出要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 意境,最后小结。这样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更有助于读者从比较辨析 中发现共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
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
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5.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
到人生的受用。
3.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
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
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
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
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 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
(8-10)段的论证思路; (8-10)段,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审清题干,弄清分析全文还是(某几段) 的论证思路,并找到对应段落; 2.找到对应段落通读,勾画论证方法或引 出结论的关键句,划分层次结构; 3.分析层次,从论证方法入手分析作者是 如何运用论据的,并指出论证了什么观点。
答题技巧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转承的 词语+论证方法+论据概述+论点。
• 1.这篇议论文探讨的内容是什么,作者举了 哪两个实例?
• 2.本文的核心概念(词)是什么?重要概念 (词)有哪些?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 关系?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能表达作 者观点的这些句子来)。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5张ppt)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共25张ppt)

记词义
契合: 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萌生: 开始发生;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苟安: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怅然: 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意境: 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
和情调。
拘泥: 固执,不知变通。
本文分成几部分?归纳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7):论述 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
第二部分(8~13):阐明 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 意境中。
第三部分(14):结论
第一层(1~4):论述文艺作品的本质。
第二层(5~7):从作者、读者的角度, 论述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 第一层(8~10):从正反面两个角度论 述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第二层(11~13):从正反面两个角度论 述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驱遣我们的想象”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驱遣”是调遣、使用的意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欣赏文艺的方法。 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了解下欣 赏文艺作品应该注意什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根据课文得知作者要论述的是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却在开 篇大论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优秀课件

2.【难点探究】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 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答案】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 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 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 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 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 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 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 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 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 神的又一表现。
一 读一读字音
qì 契合 chuāng 创伤
nì 拘泥 chuàng 创造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尽管他身心多次受到创 (chuāng)伤,却始终阻挡不住他要创(chuàng) 造新生活的愿望。
二 写一写字形
歌yáo( 谣 ) 海xiào( 啸 )
三 记一记词义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 儿歌等。
契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旷远:空旷辽远。 海啸: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是海底地震或海上风暴等。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5.“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谈谈 你对这句话中“见”“感”的理解以及句中所讲道理对写作 的借鉴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驱遣我们的想象》优质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驱遣我们的想象》优质PPT课件
想象,通过 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精读细研
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 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 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 的联系?
如何鉴赏 文艺作品
要先认识文 艺作品本质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
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 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 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 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
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 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 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 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 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 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自己观点的?
第一部分(1—4段) பைடு நூலகம்述前的知识铺垫。 阐述文艺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5—13段)论述的主体部分。分析了文字的桥梁作用;以一诗一文为例,
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4段) 结论部分。得出中心论点——鉴赏文艺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
结合文章两个实例说说我们要如何驱遣想 象,借助想象会带给读者怎样的审美体验?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课件(29张)

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驱遣我们的想象》精品课件(29张)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 编版[ 下册] 《驱遣 我们的 想象》 精品课 件(29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 编版[ 下册] 《驱遣 我们的 想象》 精品课 件(29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5. 作者是如何以一诗一文为例,来阐述驱 遣想象的?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字面理解或 提出问题
在想象中 睁开眼来
死盯着文字而 不能从文字看 出一幅图画来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 编版[ 下册] 《驱遣 我们的 想象》 精品课 件(29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wenku.baidu.com
领会意境
根据景物, 想象画面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 编版[ 下册] 《驱遣 我们的 想象》 精品课 件(29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从外表说,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
作者方面——文字正好传达作者的所见
通过
所感
文字 鉴赏
通过文
文艺
字桥梁
读者方面 接触作
赏“大漠孤 烟直,长河 落日圆”
驱遣想象 接触意境 体验愉快
者的所
见所感
赏《海燕》
驱遣想象 接触意境
得到受用
得接 到受 人美 生感 的的 受体 用验
优质课堂讲本-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 编版[ 下册] 《驱遣 我们的 想象》 精品课 件(29 张)- 优秀讲 课稿PPT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驱遣我们的想象》ppt课件

重点探究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见”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 创造;“见”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 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 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积累,多 观察,积累一定材料;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自主学习
02 知背景 叶圣陶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
的教学,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看 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大家更 好地欣赏文艺作品,他提出要驱遣 想象,透过文字回归到作品的意境 中,并由此写下这篇文章。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桥堍( tù ) 怅然( chàng) 阻障( zhàng) 桥liáng( 梁 ) jiàn赏( 鉴 ) 歌yáo( 谣 )
衬托( chèn ) 驱遣( qiǎn )
凝望( níng ) 忧惧( jù )
苟安( gǒu ) 拘泥( nì )
qì合( 契 )
kuàng 远( 旷 )
yào 眼( 耀 ) 静jì( 寂 )
得意yáng yáng( 扬 扬 )
自主学习
Biblioteka Baidu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拘泥: 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文艺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了。
3. 第①—④段说理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阐述先有文艺,再说明创造出文字,最后 说用文字记录文艺,自然就有了作者和读者。层层 递进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答案】此题运用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第⑤段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文字比喻为一道桥梁,读者和 作者分别站在桥堍的两边,是文字将二者的心情相 契合。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论证思路
关键词: 驱遣想象
鉴赏文艺
导思3.试梳理文章的论 证思路。
论证方法
导思2.作者主要运用的 论证方法是什么?试结 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品味语言
导思4.阅读全文,从文中 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对 写作有借鉴意义的句子。 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 这些句子的理解。
பைடு நூலகம்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 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 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 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 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 神的又一表现。
一 读一读字音
qì 契合 chuāng 创伤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议 论 文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关照中 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 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 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 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对于文本,作者与读者有什么异同呢?
1. 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论点的提出 方式。 (重点)
11.读⑧⑨两段,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导我 们驱遣想象去欣赏作品的。
【答案】首先,理解诗句字面意思。其次,明确诗 中写了哪些景物,传达出怎样的印象。然后抓修饰 词,领会其意境。最后想象意境之美,收获阅读之 愉悦。
12.文中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列举散文诗的例子呢?
【答案】列举了两句诗的例子重在阐明透过修饰词,展开合理 的想象,眼前呈现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心灵。列举散文 诗的例子,意在阐明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 翅膀,与文中所描绘的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才可以接触 到作者的意境。作者列举两个例子,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 想象,才可以走进作者的意境。
nì 拘泥 chuàng 创造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尽管他身心多次受到创 (chuāng)伤,却始终阻挡不住他要创(chuàng) 造新生活的愿望。
二 写一写字形
歌yáo( 谣 ) 海xiào( 啸 )
三 记一记词义
歌谣: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 儿歌等。
契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旷远:空旷辽远。 海啸: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是海底地震或海上风暴等。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拘泥: 固执,不知变通。
“拘泥”“局限”辨析 同:都有“拘束”的意思。 异:“拘泥”有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局限”指限制在某个
范围内。 例:(1)最佳实践是一个必要的、讨厌的东西,但是专家不会拘
泥于最佳实践。 (2)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并不局限于读写算。
中心论点
导思1.阅读全文,在 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 观点的句子。并归纳 出作者在全文中所表 达的中心观点。
2. 学习本文朴素简洁而又严谨的语言。 (难点) 3. 学习论证方法并运用。(重点)
叶圣陶(1894—1988),原名 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 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 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叶圣陶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 认真负责。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 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含自己的研究,带有 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 “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 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
6. “接触”一词有什么含义?
【答案】“接触”形象地写出了读者通过文字与 作者在思想上有了沟通。
7. ⑥⑦两段文字说明了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什么? 有什么关系?
【答案】一个是作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 想象创造形象;另一个是读者的鉴赏过程,透过文 字,领悟形象,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和读者 通过文字这一桥梁相互沟通。
【答案】此题运用 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文艺 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 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 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 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 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味。
5.“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谈谈 你对这句话中“见”“感”的理解以及句中所讲道理对写作 的借鉴意义。
【答案】“见”字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 然下笔也只能写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 倘若下笔无情感给予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就 提示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 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8.这一连串的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揣测着读者的心理步步追问,指出只 是根据字面意义的追问于文学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9.此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此题运用 比喻论证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 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明驱遣着想象领会了作者 的写作意图后的愉悦之情。
10.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这样, 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这样”指代什么 内容?
【答案】指代人们用文字把歌谣记录并保留下来。
2.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