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考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点一.名词解释1.最高限价:也称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p46)2.支持价格:也称最低限价。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限价。
(p47)3.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p128)隐形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84)5.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p329)6.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p288)7.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p292)8.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p142)9.机会成本: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p127)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的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p24)11.生产的契约曲线:它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有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p256)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p60)13.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是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p160)14.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p13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P242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微观部分第3章:效用论效用(utility):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基数效用: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图)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第4章:生产论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规模报酬规模经济第5章:成本论机会成本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市场收支相抵点(图)停止营业点(图)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7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及特征自然垄断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非价格竞争寡头市场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
(支付矩阵图)第9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地租租金准租金基尼系数(公式)第10章: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图)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寻租活动外部影响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
这条曲线上的任一点所指示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法定准备金率: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篇第1章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回答“是什么”(What is)(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要做出好坏的评价)。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内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必须通过模型的求解过程才能计算出来。
外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可以直接测定出来,或假定为既定的和已知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6.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资源以及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和稀缺的,这是经济问题产生的客观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7.自由物品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物品;或者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有用物品。
(免费资源)如,阳光、空气。
8.经济物品具有稀缺性且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或者说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产品。
第2章1.经济人:“合乎理性的人”或“理性人”。
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名词解释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一种商品的数量。
3.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6.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7.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8.消费者剩余CS: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和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0.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2.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需求。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是有效供给。
3.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4.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
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5.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6.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8.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9.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10.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1.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2.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3.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4.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
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西方经济学 微观 宏观 名词解释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5.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小用量的增量。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边际产量:既定技术水平下,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的条件(技术不变、不变要素存在)下,在连续等额地把某一种或多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最佳比例的点)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而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等额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再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连续等额增加时,等额的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12.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量。
13.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1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篇)
西经名词解释部分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构成整个经济体系最小的基本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实证经济学: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
4.规范经济学:对经济行动的福利后果的分析或经济政策的制定。
5.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自行变化的变量,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6.外生变量:是在经济体质中受外部因素。
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的变量如税率。
(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性质)7.均衡分析: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均衡,以致这以体系每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8.局部均衡: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9.一般均衡: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
10.静态分析:在经济分析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均衡位置的分析方法。
11.动态分析:把时间因素导入分析中,注意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12.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一中决策方法。
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1.需求定理:当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对其需求量减少。
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这种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2.供给定理:在其他情况不变,当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卖者或生产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就会增加。
反之,当价格下跌时,供给数减少。
称为供给定理。
3.供求定理:(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增加,使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
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人:经济人或理性人,是把个人或组织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总是从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投入和产出、得与失的比、权衡或盘算,企图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利益。
理性行为也就是最大化行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都是经济人假设的具体表现。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演绎最重要的逻辑前提。
2、经济学中“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相互对立的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能力,从而不改变其经济行为,各种经济变量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市场供求两种力量相等,这是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也称市场出清。
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
4、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5、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7、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8、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9、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0、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11、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①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
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这一规律称为需求规律。
②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Q 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规律: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
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③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④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供给数量)的变动。
⑤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⑥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内生变量:指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1.经济人(economic agent):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
它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稀缺(scarcity):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
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1、蛛网理论: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循环的三种蛛网。
主要应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2、收入弹性:商品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3、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时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大于0时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等于0时两种商品不相关。
4、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 需求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往年名词解释与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需求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1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交易成本:围绕商品交易所产生的成本,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二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正常利润:指的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5、价格歧视: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生产者增加一单位的要素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1、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愿意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隐性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需求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影响程度,需求交叉弹性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化的比值。
5、边际收益:厂商连续增加商品的相对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的影响程度销售时,每增加1单位商品销售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无敌笔记—— By CrazyMay目录☆需求与供给 (1)☆均衡价格、消费者均衡、厂商均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3)☆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4)☆效用、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无差异曲线、收入约束线、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6)☆吉芬商品 (7)☆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规模效益、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8)☆引致需求 (9)☆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成本函数 (9)☆☆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利润最大化原则 . 11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12)☆P=MC、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13)☆产品差别 (14)☆折弯的需求曲线、古诺解 (15)差别价格、串谋、卡特尔、价格领导、非价格竞争 (1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 (18)☆☆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21)☆☆契约曲线、最有交易条件、社会无差异曲线 (21)☆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在性、科斯定理、政府失灵 (22)☆需求与供给需求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生产者在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提供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供给表示了消费者生产者在每个价格下消费供给商品数量的计划。
一般说来,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减少生产者供给商品的数量与该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动。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生产的技术水平、消费者对未来情况的预测生产者的预期、政府的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3.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4.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5.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7.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8.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10.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11.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12.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13.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5.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16.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17.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18.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19.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2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21.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22.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23.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24.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25.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26.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27.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轨迹。
28.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29.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30.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31.攀比效应——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
32.虚荣效应——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
33.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34.基尼系数——是用来评价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经济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测性和可比性。
为绝对均等线OY与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绝对均等线以下面积之比。
G=A/(A+B)35.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36.机会成本——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
或者人力资本进行其他活动所创造的最大价值。
37.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
38.一般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及可以用于原厂商,又可以用于其它厂商。
39.专门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只能用于原来的厂商。
40.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人进行储蓄的动机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们喜欢将收入均军分配在所有时期上。
为了退休后能消费而储蓄。
41.钟型收入曲线——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时期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时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以收入为纵轴,年龄为横轴形成的曲线。
4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及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43.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44.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等产量线上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
45.产出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变,单独变动一种投入的数量时,这种投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
46.生产力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率变动时的产出相对变动。
47.替代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引起的投入比例的相对变动。
48.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例变动后产量变动的情况。
49.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50.技术进步及类型——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分为资本使用性技术进步、劳动使用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
51.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活动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52.隐含成本——应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付的报酬。
53.增量成本——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
54.经济利润——又称超级利润,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生产成本的余额。
55.学习曲线——也叫进步函数,是用来反映平均成本随累计生产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变动情况的一条曲线。
56.生产经济区——在等产量途中,将分别代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等于0的投入组合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即为脊线,脊线之间的区域为生产经济区。
57.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
58.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出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
即联合成产超出分别产出之和。
59.成本弹性——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展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
60.企业——存在已久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单位。
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
61.交易成本——为了交换活动而耗费的成本。
62.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将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63.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64.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和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65.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66.委托-代理理论——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显示存在着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理论。
67.信息不对称——指契约关系中的一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的状况。
68.不完备契约——指一个契约不能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双方的义务。
69.剩余索取权——企业收益在支付要素报酬和投入品价格之后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
70.市场——一组为买卖某种商品而相互发生联系的厂商和个人,或指同种商品由供求双方作用形成价格的“地方”。
71.市场结构——指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影响其主要因素:厂商数目多寡和产品的差别程度。
72.完全竞争——纯粹竞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情况,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73.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点。
74.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75.平均收益——厂商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后,从每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
76.边际收益——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
77.边际物质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P78.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
VMP=P.MPP79.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80.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的状态。
81.帕累托最适度——生产资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并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已使集合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82.垄断——独占,是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83.垄断竞争——厂商间存在着产品差别,竞争与垄断因素并存,以竞争因素为主的市场结构。
84.自然垄断——某些产品需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成为自然垄断。
85.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和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
86.寡头垄断——寡占。
垄断与竞争因素并存,并以垄断因素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上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性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87.古诺均衡——双头市场上的厂商反应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古诺均衡,各厂商在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时,实现了自己最大利润的产量,此时任一厂商都不会有改变产量的冲动。
88.价格领导——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其他厂商跟着定价或变价。
89.卡特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少数厂商在统筹分配市场份额,决定出售产品的价格或条件,控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分享利润或收益,交换技术、商标或专利等方面达成公开的联合协定。
90.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91.撇油法——在开始阶段采用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以便将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来。
92.成本加成定价——所定的价格应能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93.基本竞争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费者;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完全竞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