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议
中共河南省委__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区(以下简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育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区是皀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是我省实现“两大跨越”、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发展产业集聚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能有效左上角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创造有利于创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城市与产业事例发展,更加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和节约集约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先进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原则。
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高水平编制产业集聚区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其它重大规划紧密衔接,实现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 简 介
王伟 ( 9 1 ),男 ,汉族 ,学历 :本科 。 18一
济 ,0 01 ,6 2 1 ,11 .
[】 鹃 . 南 省 集 聚 发 展 问 题 分 析 [ 河 南 财 政 税 务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3陈 河 J. J 报, 0 , ( : — 1 2 9 36 5 5 . 0 2 )0
3)创新能力不强 。我省大多数产业集 聚区处于筹建阶段 ,高新技 术产业所 占比例较低 ,还属于传 统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 ,起点低 、规模
论。
4 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河南产业集 聚区建设和发展呈现 出了一派勃勃
生 机 ,已成 为 富 省 利 民 的重 要 推 动 力 和新 时 期 河 南 经济 发 展 的 主力 军 。 随着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 的日趋完善,河南正逐步发展为沿海产业转移 的重要投资地 ,一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已从珠三角转移并落户 河南产业集聚区 ,解决 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 口就业的机会 ,同时也带
1产 业集 聚 区发 展现 状 河南在产业集 聚发展方面取得 了很大 的成效 ,其中食品加工 、工艺 陶瓷、冶金 、煤炭、化 工医药 、纺织服装 、机械制造 、汽车配件等许多 行业 已形成 了特色产业集群 ,像漯河食品加工产业 、长垣起重机械产业 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2 1 ̄4 ,通过对河南省3 2 00 月 个产业集聚区 1 规范整合 ,确定了首批1o - 8 4 产业集聚区的空 间布局 。这1o 产业集聚 84- 区较为均匀 的分布在河南 省各个 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8 ,主 个 要分布在郑州、安阳、新乡 、洛阳、南 阳等地区 ,具明确定位 的产业园 为2 个 ,其余为综合型的集 聚区,约 占总数 的8 %以上 ,多是在各个县 3 2 市现有工业同基础上进~步形成的 ;从级别分布看 ,以国家级开发 区为 依托 的仅为4 ,聚集在郑州 、洛 阳两市 ;以省级 开发区为依托的有2 个 2 个 ,分布于各城市 ;占8%以上的为市 或县级开发 区。这些产业集聚区 5 分布均匀,符合地方实际 ,充分调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的积极性 。 2o  ̄ o 9 4月 ,河南省委 、省政府 出台了 《 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 的指导意见 》,下发 《 关于加快产业集聚 区科学发展 若干政策的意见 》 ( 试行 ),明确提 出:到2 1年 ,全省力争培育营业 02 收入1 o oz 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 3 ,5oL 以上 的产业集聚区1 , o 4, 元 —个 o, 元 f 0 个 ,10L 0" 元以上 的5 个 。据统计 ,2 0 年 ,河南产业集 聚区引进项 目 ' I O 09 4 7 ̄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1 o f元 ,中国铝业 、中国电力等 18 24 ,2oL 2家 国内50 0 强企业落户产业集 聚区, 日 本东芝、美 国杜邦等6 家世界5o 7 o强
优化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顶层设计的路径探析
优化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顶层设计的路径探析[摘要]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调研,从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的角度为优化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强化粮食主产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突出产业集聚区的特色;二是优化产业集聚区产业、项目布局,完善全省工业布局,推进产业升级;三是实施差别化政策和差别化管理,实现对产业集聚区管理的精细化;四是形成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顶层设计;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近年来,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宏观上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尽快解决。
同时,为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对限制开发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等相关精神,需要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做进一步的调整。
本文拟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顶层设计的路径。
一、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粮食主产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突出粮食主产区产业集聚区的特色1.缩小政策单元,实行分区域考核河南省提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理念,使河南找到了天下粮仓与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均衡点,形成了国家使命、区域担当、中原情怀之间的的契合点,但“三化”协调发展应该是就河南省整体而言,不能作为每一个县(区)追求的目标。
如果要求每一个县(区)都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都要在短期内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都要把产业集聚区搞出显著成绩,这对相当一部分县(区)是有很大难度的,不仅会干扰、影响当地的粮食生产,还有可能影响到全省“三化”协调目标的实现,使河南省承担的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无法落实。
关于提高河南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名 无 实 的 情况 :一 是 虽 然 设立 了新 闻发 言 洽 、 衡 、 调 、 谐 基础 之 上 的一 种 相 对 平 协 和
人, 但是不发布或很少发布新闻 , 发言人 形 同虚设 : 二是发布 的内容是官样 文章 , 不 并
是 党 员群 众 真 正 关 心 的 问题 :三 是 对人 们 提 出 的 各种 问题 和质 疑熟 视 无 睹 ,或者 避 实 就虚 、 非所 问。 委 新 闻发 言 人 要尽 可 答 党
不仅 仅 是 ~项 信 息 公 开 制度 ,更 是 党 关 注
照十七届 四中全会 的精神和要求,统一思
想 , 高认识 , 提 高度 重 视 , 取 措 施 , 实 有 采 扎
统, 亦存在 “ 健康 ” 问题 , 从广义上说 ,国家 “
健 康 ” 是 “ 家运 行 的 ~种 良好 状 态 ” 从 就 国 ;
下六 项 要 素 : 是 理 念 创新 。 一 发展 理 念 指 导
的 配套 能 力 或 提 高产 品 的附 加值 ,包 括开 拓 企 业 新 的 经 济增 长 点 。 四是 管 理创 新。 指 论 、 法 和 模 式 管理 企 业 , 方 降低 运 营 成 本 ,
分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 提
高产 业集 群 自主创 新 能力 非 常必要 和 紧迫展理 念是 提 高 产 业 集 群 企 业 通 过创 新 和 运 用 现 代企 业 管 理理 集群 创 新 能 力 ,推 动 产 业 集 群快 速 发 展 的
、
产业 集群创新 能 力的 内涵
关键。二是科技创新。指集群企业建立国
。 决策观察
关 于提 高河南产 业 集群创 新能 力 的对 策建议
◎文/ 薛金 房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素一郑州市建设投资总公司【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同时结合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优化河南省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为当地的经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
重视和加强产业集群研究,促进河南省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对提高和完成国家关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当前河南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更好的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落实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发展产业集群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第一,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河南省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集群经济对专业化的强化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整个集群对主导产业的专注,这样有助于做出产业品牌;二是集群内的每个企业只专精于自己最具优势的一种产品(或工艺)的开发和生产,在细分的专业上做出最优品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来,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每个企业都将大幅增加其所从事环节的产量,从而显示出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
第二,产业集群有助于发挥资源共享与群体协同效应,获得外部经济和低成本优势。
具体表现为:共享公共产品和要素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共同治理污染,降低企业环境治理成本;上下游产品及各种配套服务就近获取,降低运输成本;共享市场网络和区位品牌,降低营销成本;企业相互靠近和长期交流产生信任,降低交易成本,集群使得有关市场、技术、人才和客户的信息来源显得广泛、便捷、集中,降低信息成本等。
第三,产业集群可以使以资源禀赋为主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创业优势,产_______业集群得以持续发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 目开工建设 , 中铁 隧道设备制造有 限公 司年产 2 台( ) 0 套 盾构 机等 26 4 个项 目建成投产。 () 6 特色 产业 集聚 区初步形 成。 目前 , 河南省在食 品加 T 、
业 务 收 入 的 3 .%, 43 比上 年 增 长 2 %。
() 1 缺乏 整体规划 和积极引导 , 资源 浪费严重 。河南省的产 业集聚区大多是在地方传 统手T业 、 地方 自然资源或 者能人带 动等基础上从无到有 , 由小 到大 , 由弱变强 逐步发展起来 的, 缺
乏 全省 整 体 规 划 。
带动作用 , 对河南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一
、
河 南 省 产 业 集聚 区发 展 现 状
1 展现状 。 . 发
()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 1 年 , 0 0 河南省产业集 聚区规模 以 上工业实现 主营业务 收入 1 6 . 亿元 , 2 87 3 5 比上 年增 长 3 . 增 7 %, 2 长速度 高于全省工业 增长速度 , 占全省规模 以上工 业企业主营
() 2 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 。近年来 , 河南省产业集聚 区建设如火如荼 , 成效显著 , 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一 产业
集 聚 区依 托 原 有 的 产 业 园 区 , 础 较 好 , 展 较 快 , 一 些 新 规 基 发 而 划 的产 业 集 聚 区 则 由于 起 步 晚 , 乏 产 业 基 础 、 套 不完 善 , 缺 配 开
持 。一 些 产 业 集 聚 区 企 业 产业 关 联 性 不 强 , 业链 短 , 业 结 构 产 产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010]3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功能定位,抓好关键环节,完善推进机制,落实扶持政策,促进集聚区科学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准确把握集聚区的科学定位(一)统一认识。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存在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走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
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
加快集聚区规划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
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推进集聚区的规划建设。
(二)把握内涵。
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
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项目)集中布局。
空间集聚是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
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
区内企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是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
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同效应,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资源集约利用。
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集聚区的本质要求。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5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5篇)第一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2009〕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14号),加快构建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整合-创新-提升”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节约集约发展,科学规划指导,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创业的集聚区,机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重点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培育18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超200亿元的6个,超500亿元的1-2个。
到2015年,国家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省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市级产业集聚区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
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形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产业集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区域,成为带动实现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的主导力量。
二、科学规划引导(一)科学编制规划。
各重点产业集聚区应按照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功能要求,编制总体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相互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市重点产业集聚区2009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底前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列入省重点的产业集聚区2009年上半年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底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布局规划由市经委负责,2009年底完成。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河南省政府提出了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
本文将围绕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意义、现状和发展路径。
一、产业集聚区的意义产业集聚区是将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促进资源的集约化和交流互动,形成产业链、产业带的空间布局。
产业集聚区对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产业集聚区集中了同一产业的企业,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企业在密集的环境下,可以共享资源和服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2 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区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进入区域,形成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效益。
这将有利于提升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吸引力,促进就业和人口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3 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产业集聚区可以将同一产业的企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
产业集聚区可以通过规划和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目前,河南省已经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区,涵盖了经济、科技、农业、制造等多个领域。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洛阳龙门产业集聚区、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这些集聚区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没有充分考虑产业的特点和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
一些集聚区在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服务支持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
一些集聚区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 培育和引进优势产业根据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需求,应重点培育和引进具有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优势产业。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总第108期)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h ool of c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tm ni t tee N o.6,9_010(S um,108)市情省情研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留晓1,孔喜梅2,赵山1(1.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河南郑州450003;2.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本文从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出发,并提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6—0083—03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
当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有许多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如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要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就必须做到既要利用好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尽快克服那些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
而加快建设发展产业集聚区,适逢其时,既是必然选择,也是正确选择。
一、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1.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快速提升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河南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发展成就。
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河南省工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弱质”状态:行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加工工业增长快,高精加工度的产业发展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行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落后的传统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少;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工业装备水平整体偏低等。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21•【字号】豫政〔2020〕32号•【施行日期】2020.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经济运行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0〕3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源头管控(一)严格规划管理。
各地政府要依据本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现阶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下同),组织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自然资源部门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同意后由本级政府批准实施;要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各类设施配建标准,不得突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不得规划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等形象工程。
产业集聚区相关规划的空间布局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以发展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其工业、仓储物流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
严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改变用途,不得以编制产业集聚区各类规划为由减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量。
严格规划实施评估,实际使用各类建设用地未达到规划总面积70%的产业集聚区,原则上不得扩区。
(二)引导工业项目入区。
推行“按规招商”,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符合规划。
除选址有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应全部进入产业集聚区,严格按照约定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效益以及用水、用电、用能等控制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及分期建设时序,鼓励带规划设计方案供应土地。
对实施“退城进园”、转型升级的中心城区企业,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安排或者置换建设用地。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议研究
的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一定空间地理上的聚集 ; 而互 相具 有关联 、 互补 的若 干产业 及机构的集中 。并由此产生竞争优势 的产业 群落就形成 了
产业 集 群 。比较 而 言 , 产 业 集 中和 产 业 集 聚 是 地 域 集 约 化 发 展 经 济 的 初 级 阶段 。产 业 集 群 则 是 高 级 阶段 。 它 是 产 业 成 长 发 展 到一 定 程 度 . 由于
项 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存 在“ 小、 散、 乱” 现象 。 必要 的产业链条 缺乏。 具体表现在 : 由于缺乏统筹 规划 . 一 些产业集群中 的企业互相之 间不 相
关, 不 能 很 好 的在 产 业 链 上 分 工 协 作 。 各 企 业 处 于独 立 运 行 状 态 , 彼 此 之间在技术革新上不共享。 另外还有的产业集群中 。 由 于 一些 地 方政 府 只 是 一 味 追 求 企 业 引 进 的数 量 和招 商 资 金 量 的 多 少 。而 忽 视 了产 业 之 间 的 链 接 和 关 联 。忽视 了环 境 的保 护 问 题 。忽 视 了资 源 的 回收 利 用 问 题 。于是 在某 些 产 业 集 群 内 , 呈 现 出杂 乱 无 章 的 混 乱 状 态 。既有 高科 技
经济论坛
中原经济 区建设 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议研 究
河 南财政 税务 高等 专科 学校 车 湘辉
摘 要: 在 现 代 经济 格 局 中 。 很 多发 达 国 家和 一 些地 区 经 济 上 取 得 的
成 就 与其 大 力发 展 产 业 集群 密切 相 关 。 产 业 集 群 对 经 济 的 促 进 作 用 也 ( 一) 部 分 产 业 来群 内企 业 之 间 关联 度 低
务 收 入 占河 南 省 的 比重 达 4 7 %, 对工业增长 的贡献率超过 7 0 % 。规 模 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 2 8 0万 人 , 比2 0 1 1年 增 加 3 2万 人 。集 群 区 主要 经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的逐渐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日益受到关注,河南省在实现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推动河南省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加快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是指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目标,并以生态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形态和发展路径。
河南省应该加快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打造全省范围内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
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态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河南省由传统的农业大省转型为现代化产业大省。
二、加强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河南省要加大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要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评估和环境治理责任追究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实效。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河南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科研项目在河南省落地。
要加强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指导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指导。
河南省要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产业转移引导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提供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
要加强对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指导,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推动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序进行。
五、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和合作交流河南省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加强与其他省区市的合作交流,推动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互利共赢。
加快提升河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向 .培育优 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I l专业 化分工与协作 .拉长产 受比例限制 ;企业新 上、技改项 l投 资额达到 20 万元以上的 . I,  ̄ i ! l 00
! i l r-  ̄J i ! l O 投 业链条 .形成产业合力:要完善服务体 系建设 .提高产业 集群管 项 l前期完成后 财政I f 按项 l前期费用的 3 %给予补贴 . 理水平 要积极主动与 国土 、发改 、建设 、科技 财政 、商务 、 产业集群的水平引导 。建立特色工业园区
培育产业集群 制定了 《 建立健全全市 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我省 l前条件下 培育产业集群 .更应发挥政府 的指导作 指导意见》和 《 i ! l 关于 支持工 贸区发展的若干规定》 营造宽松 的 用 .尤其是在 “ 十一五“规划 中.要加 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引导 。 发展环境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 ,加快产业集
建议省委 、省政府出台 《 关于促进河南省 产业 集群发展的意 造财 富”的理念 .县政府协调工商 、税务 、土地 、城建、电力、
见》 将我省发展产 业集群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到应有 的高度 , . 对 电信等部门 .为前来兴办企业者提供最便 捷的服务 最优惠的政
发展产业集群和建立特色工业 园区的布局规划 土地使 用 税费 策 .并在最短时 间解决办证 、用地、建厂房等有关手续 .对重点 减免 信贷支持 资金引导等方面进行倾斜 ,鼓励我省风险投资 市场 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为企业
! i l 积极引导.合理布局 在全省建设 -l 产业特色鲜 明,比较优势 群 项 l建 设 :市 委 市 政 府 领 导 同 志 经 常深 入 企 业 调 查研 究 .召 , ; l l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推进,河南省也积极承接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种产业转移不仅为河南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挑战。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如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
在这一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产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大等,严重影响了河南省的生态环境。
面对这些挑战,河南省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00字】1.2 问题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许多沿海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迁往内陆地区,以寻求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和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内陆省份之一,正逐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产业转移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对河南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加快产业转移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省急需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协调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前河南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产业转移对河南的影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 正文2.1 产业转移对河南的影响产业转移对河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产业转移为河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众所周知,河南地处中国中部,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制造业企业纷纷转移至河南省。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河南省是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产业集聚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因为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作用下,聚集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企业和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形成的一个特定的区域经济模式。
产业集聚区能够聚集各种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经济外部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集聚的效益,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现状1.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成果目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比如郑州的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南阳的机械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焦作的化工产业、新乡的纺织业等,这些都是河南省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在相应的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
河南省的一些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一些领先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如河南机器人产业园的杰美机器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中航新飞等,这些企业在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比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园区、研发机构和人才集聚现象。
尽管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的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区域之间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经济外部性。
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存在着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
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和良性发展。
1.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均衡针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优化区域布局的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加大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和培育新的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均衡性。
对河南省产业聚集区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
济
认识不到位 。有些 地方把规划建设 产业集聚 区看成是 组 建新机构 、 索要编制的一个途 径 , 而没有把主要精 力放 在 开拓创新和真抓实 干上 , 缺乏紧迫感 , 工作上处于被动应
付层 面。
l ) 对 产 业 集 聚 区 作 为 推 进 科 学 发 展 新 型 载 体 的 二 在 意 义 作 用 认 识 不 足
2 世纪 8 年代中期以来 , 0 0 各种形式的产业集聚现象大量 产业集聚区作为重点对接对象 , 推动产业集群式和链式招
地涌现。建立产业集聚区, 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 商 。 一些如濮阳 、 、 、 阳 、 、 南阳 鹤壁 安 许昌 漯河等省辖市 , 一
式和理念 , 迅速地风 靡全国各地 。 方面扩 大招商引资 , -方面 出台具体 奖惩政策措施 , 并通
性 工程 , 是构建 现代产业体 系、 现代城镇体 系和自主创新
从而 实现 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 实 体 系“ 三大体 系” 的有效载 体 , 是促进 中原 崛起的 战略支
意义
撑, 必须统 一思 想认识 , 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 集聚区发展 的紧 迫感 。相继出台了《 关于抓紧开展产业集聚 区总体发
业集聚区发展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及问题,对于 点任务和政策框架。 多次强调 了产业集聚区是优化河南省
促进产业集聚 区建设尽 快形成规模 , 并使之 成为全省加
快 工业化 、 城镇 化进程 , 实现率 先崛起 目标 的主要支 撑 ,
产业结构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
个载体” 既是指要加快产业集 聚区的建设 。
段推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 要的政策性工具 。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产业转移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河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河南省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加大产业引导力度,促进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相对而言,特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河南省来说,要想承接产业转移,就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产业优势,并针对性地引导和吸引相关产业。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用地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产业项目落户。
还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外部市场的合作交流,引入更多的产业资源。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促进产业转移,提升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而河南省正面临着治理环境污染的任务。
要想实现产业转移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
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排查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促使企业规范生产。
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治理和修复已经污染的环境,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还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向清洁生产方向转变。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实现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打造产业集聚区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参与。
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河南省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打造产业集聚区的方式来推动产业转移。
要制定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要积极引导企业在产业链上进行合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河南省的产业影响力。
还应该建设更加完善的产业园区和配套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不 明显 , 视资 源 和 市 场 条件 约 束 以及 体 制 机 制 忽
发 展态 势 , 有力 地支 撑 了全 省经 济 的快 速发展 , 而
且 在 吸纳 劳动力 就 业 方 面成 效 明显 , 进 了农 村 促
人I : 3向城镇 转移 ¨ 。 J
我 省产 业 集聚 区营 业额 在 2 0亿 元 以上规 模 0 的仅有 2 6个 , 业额 在 10亿 元— 2 0亿 元 之 间 营 0 o
建设 问题 ; 些 产 业 集 聚 区 现有 电解 铅 规 模 已经 有 足 够 , 却 忽视 国务 院 出 台 的 抑制 电解 铅 等 六 大 但 行 业产 能 过剩 的政 策 , 然 扩大 规模 , 毫不 考 虑 依 丝 政 策 调控 的影 响 。
( ) 业集聚 区发展 规 模 不足 四 产
地 区 区域 经济 增 长方 面有 无可替 代 的作 用 。本 文结合 河 南省 产业 集 聚 区发 展 现 状 , 今后 发 展 提 出了 为
相 关建议 与对 策 。 关 键 词 :区域 经 济增 长 ; 产业 集聚
D I 0 3 6 /.sn 17 0 4 .0 10 . 1 O :1 .9 9 ji .6 2— 3 2 2 1 .4 0 5 s
展, 有利 于 促进 企 业 聚 集 , 育 区 域 经 济增 长 极 , 培 为 现代 化产 业 体 系提 供 支 撑 。同 样 在我 国 , 着 随
个产 业集 聚 区 在 河 南 省 内各 个 城 市 分 布 较 为 均 匀, 具体 分布 见表 1 。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11卷 第5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 No.5 2010年10月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Social Science)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8-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JY010);河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02400430003);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C385) [作者简介]王红伟(1978—),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5-0117-04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王红伟(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见明显,但存在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软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融资困难、失地农民没有妥善安置等问题。
应从扩大开放、深化招商引资水平,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角度加以解决。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投资软环境;招商引资[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国内对产业集聚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统称为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河南省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窗口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提升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议作者:何本继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8期[提要]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本文以河南省汝阳县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与咨询,发现在土地、资金、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以此探寻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力求找出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聚;汝阳县;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汝阳县为例收录日期:2016年7月19日录用编码:16-7-19-064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产业集聚区是以产业的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特殊区域,具有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新时代下,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创新形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产业集聚区也逐步成为各界研究的新课题。
近几年,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通过优化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扩大商业行动计划,产业集聚区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
当然,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既有诸多有利的条件和积极的因素,也必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如产业层次低下、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的问题。
要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就必须做到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又要尽早尽快地克服不利条件和消极因素。
而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不仅能够快速地提升河南省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更能够促进充分就业、带动人口集中,创造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生产和消费需求。
不仅如此,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咨询,从集聚区发展的现状出发,系统的探讨其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等,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化、现代化等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一、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汝阳产业集聚区是200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洛阳市汝阳县北部,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
主导产业为新型建材、特种金属材料及煤化工,发展定位为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和打造中部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截至2013年3月,产业集聚区已完成入驻企业89家,其中主导产业集群企业78个,累计完成了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其中实施千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共18个,基本实现了7.86平方公里内的基础设施全覆盖。
形成了完善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热力、通讯、生活服务等功能性的基础设施体系,使得集聚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转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产业聚集区在河南省仍属新生事物,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种种的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从而限制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通过对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实际调研,本文发现其发展建设过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土地限制。
土地因素一直是制约河南省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政府文件明确指出,“要把产业集聚区纳入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作为重点予以优先安排”。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问题依然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汝阳县产业集聚区的规划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除去园区内铁路、公路以及陆浑灌渠等公共用地以外,可以有效利用的土地只剩5.8平方公里。
尽管集聚区管委会严把项目入驻关,要求入驻企业投资强度达到234万元/亩以上。
但是园区现在已有超过80家企业入驻,新的投资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备落实当中,现有的规划土地已然不能满足集聚区发展的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土地指标少,无法满足集聚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繁琐的土地审批制度以及对耕地使用的具体政策支持,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了聚集区的发展。
一般的规划用地都要通过地方城建、环保、国土资源、发改委等部门的审核,然后再向上级单位逐一申报待批,程序繁琐,周期过长。
(二)资金问题。
资金要素不仅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集聚区发展的一大挑战。
作为新建的产业集聚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企业运转的需要,随着聚集区自身发展以及入驻企业数量的增加,用水、用电、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扩容问题刻不容缓。
新增和扩建,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地方财政的力量,难以支撑高额的建设成本。
汝阳县本身就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每年的财政预算有限,虽然集聚区项目是县政府的重点项目,累计投入财政预算8亿多元用于集聚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仍未能满足需要。
由于要均衡全省集聚区的发展,省、市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也未能有效解决资金问题。
再者,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者的青睐,通常给予投资方各种优惠奖励政策,甚至采取为投资者提供厂房的“筑巢引凤”的政策,但以上开支更在无形中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集聚区发展举步维艰。
另外,集聚区部分项目目前已由于资金问题而搁置,建设进度不容乐观。
(三)资源利用效率低、规划不合理。
首先,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建设工程进度缓慢而造成的。
由于土地、资金、人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建设工程不能如期完成,出现“围而不建”、“占而不用”的局面,不仅白白闲置了土地,同时丧失了引进其他投资商的机会。
同时,在集聚区的建设初期,规划设计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忽略了集聚区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着眼于长远来考虑,最终出现随意乱建,建完无用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其次,集聚区在建设过程中过分重视产业项目建设的用地安排。
在功能区分上,重产业功能,轻居住和服务功能,充分考虑生产环节,但是与之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考虑则略显不足,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四)缺乏环保意识。
汝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发展初期,地方政府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到集聚区的前期建设过程中。
企业入驻开始运转后,政府部门往往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企业的污染问题通常采取“先发展,后治理”、“先效益,后环境”的举措,没有严格地执行国家的环境标准。
同时,配套的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有效地满足企业集中治污的要求,工业废水、废气肆意排放。
而集聚区主导产业往往是高污染的建材、煤化工等行业,排污问题比较严重,这就使得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三、建议诚然,以上制约和影响集聚区发展的因素并非仅仅存在汝阳产业聚集区,在省内其他产业集聚区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类似土地、资金、人才方面的问题。
而且制约集聚区发展的种种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各个因素之间互相影响,这就需要制定对策时通盘考虑全面分析,要求政府、产业集聚区以及企业三方通力协作,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针对现状,本文给出如下几条建议:(一)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产业集聚区,作为一个新生的实物,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认识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对集聚区的内涵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不尽合理;忽视了资源环境和市场的约束条件;对产业集聚区对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缺乏有效的认识。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总体要求,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企业服务,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形成省、市、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提升集聚区发展水平,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科学规划,严格审批。
集聚区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
前期的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可以针对集聚区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评估,避免出现先建后拆的不合理现象。
再者,集聚区的建设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才能完善,因此在建设初期就做出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规划的衔接,不仅能够保证集聚区发展的需要,也能有效地节省社会资源。
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上,要充分保证集约。
要树立集约用地的理念,严把规划关,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
对于现有的建设用地,要努力提高其利用率。
首先,要严格控制产业聚集区的入驻土地使用标准;其次,对于出现“建而不用”的情况,要及时回收土地使用权,避免出现土地长时间闲置的状况;最后,在对入驻企业的审批程序上,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对于不达标准或者达到标准却存在明显缺陷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否决。
对于已进驻企业,也要加强规划监督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多数产业集聚区建设迅速,但与之相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相对比较滞后,少有的能够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的集聚区,也仅仅能满足现阶段的需要,远不能适应集聚区的长远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在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同集聚区建设的同步进行。
对于地方财政存在困难的情况,要积极改革创新,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金,集中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大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力度,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取消基础设施投资的所有制和投资者的限制,努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体制和机制。
采取市场化和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通过制定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软环境。
(四)搭建投融资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积极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
本文的调研对象汝阳县产业集聚区,就是利用了BT的融资模式,借助社会闲置资本的力量不断完善集聚区功能性设施的建设工作,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集聚区建设模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股份制合作方式成立集聚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高企业信贷担保能力。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银行加大对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的贷款力度,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上级专项扶持资金,强化政策性资金引导作用,优先安排集聚区项目。
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省、市有关专项计划,优先申报争取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努力,不能求之过急、拔苗助长。
但同时,大范围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抓好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步伐,那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绩效就要大打折扣,发展动力也会逐步耗散。
所以,必须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以科学的决策加速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1]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2]王晓.河南省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6.[3]玄欣田,彭丽粉.制约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