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班主任应处理好十个关系
班主任应处理好十个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家长”,也是教育者和管理者。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处理好许多关系,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的关系。
本文重点探讨班主任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运作的基础。
班主任需要开展个性化关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照顾他们的成长发展。
同时,班主任也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做出公正、客观的决策。
二、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积极沟通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使家长更加信任、支持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三、班主任与同事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帮互助,互相支持,共同促进班级发展。
班主任应该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和经验的教训。
四、班主任与教师的关系班主任应该与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协调学科内容和教学进度,分享教学资料和经验,共同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活动,整合资源,互相促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班主任与学生处、教务处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处、教务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和学校的政策法规,积极配合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六、班主任与制度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和统计,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班主任与社会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反映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和实践,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八、班主任与自己的关系班主任需要自我管理,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育观念,拥有自我认知和情商,以便更好地担任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和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九、班主任与时间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节奏和学科进度,为学生和家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班级成员共同成长。
综合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_杨惠元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综合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杨惠元提要本文讨论了为提高综合课的效率必须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
包括: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语言要素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听说与读写的关系,生词、语法与课文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死与活的关系,对话与叙述的关系,集体练习与单个练习的关系,纠正音调严与宽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
关键词综合课;综合课教学;十个重要关系要提高综合课的效率,必须处理好十个重要关系。
这十个关系是: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语言要素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听说与读写的关系,生词、语法与课文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死与活的关系,对话与叙述的关系,集体练习与单个练习的关系,纠正音调严与宽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
一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当前多数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综合课打头,按技能设课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学习语言要完成两次转化。
学习任何语言都要首先学习语言要素。
汉语的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汉语的四个要素属于语言知识范畴,只学习这些知识还不够,只有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才算是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
好比我们的目的是盖房子,只准备了沙石、木料、砖瓦还不能说房子已经盖好了。
要根据图纸对这些沙石、木料、砖瓦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排列组合,最后才能盖成房子。
学习语言要素就好比是准备材料,语言要素必须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比如,学生学了/我、学习、汉语0这些词语,别人说/我学习汉语0的时候,他能听懂这个句子;别人问:/你学习什么?0,他能够回答:/我学习汉语。
0别人写出这个句子,他能够看懂;在需要的时候,他自己也能写出/我学习汉语0。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语言技能还必须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又好比盖房子,用同样的建筑材料,盖出的房子有不同的质量和外观。
有的房子既坚固、实用又美观;有的房子坚固、实用但不美观;有的房子实用、美观但不坚固。
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许多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下面,我将围绕“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来谈一谈。
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学习和进步,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
三、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努力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四、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老师与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将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六、老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熟知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七、老师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根据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八、学生与课外练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九、学生与数学考试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考试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准备考试。
十、老师与学生评价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充分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之,数学教学中十大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
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够更加重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迎接未来挑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理好“十个关系”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理好“十个关系”【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知识与发展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知识与生活关系、民主与秩序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作与价值的关系、媒体与时效的关系、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处理好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索,学得主动,教学能做到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但教学时,许多教师误认为符合课改的课,就是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合作,教学手段多样化。
所以,对形式的追求胜过了对本质的追求。
但通过目前一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争论,人们才恍然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因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的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
然而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探究发现。
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课改是在原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并不是要把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要把握好度,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的前提下,纠正不足的方面,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做到传统的教学要扬弃,要发展。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发展的关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
论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三、 接受学 习与发现学 习的关系
改 变 过 于强 调接 受 性 学 习 ,
“ 而不实 ” 华 的所 谓的新 教学观 念
二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 导的关系
强 调 发 挥学 生 的 主体 性 , 并 不是 否认 教师 的主导作用 。教 师 闻道在先 ,而且 负有 国家和 民族 的重 托 j理 应在教 育 中发 挥主导 作 用 。不 能把学 生主体性 和教 师 的主导性对 立起来 . 反 , 相 只有把 学 生 的主体性 和教师 的主导性 充 分 发挥好 ,教育 才能 回满地 完成
学 生 能 力 的 目的 。
教 学 过 程 的优 化 设 计 和有 效 展 开 ,为 学生 的全面发 展创设 足够 的时 间和空 间 ;通过最 优 的现代
课堂 教学设计 和有效 的课堂教 学 活动 , 分体 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
然而 ,就在我 们为新 课程 理
念所带来 的变 化而欣喜 时 ,我 们 可曾注意过 与 之而来 的种种课 堂 。强调尊 重学生 的主体 地位
也不意 味着放 任 自流 ,不能把 学 生主体性 绝对 化 。让学 生做 学习
在 采用 发 现 学 习模 式 时 , 选 题一定要 明确恰 当 ,教 师 的引 导 和点拨 要准确 ,师生 活动要做 到 放得有 度 , 收得及 时 , 达到引发学
的 主人 , 不是 不要教 师讲解 , 更不
实 的知识 功底是提 高能 力 、丰 富
情感 、 成主动 积极态 度的基础 ; 形
性 学 习 的充 分 展 开 提 供 相 对 独
立 、 计 划 的学 习机 会 有
是 新 课 标 三 维 目标 中 的第 一 层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课件
优化教学媒体
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实 验设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 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08
教主作用与学生主体位 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及意义
教师主导作用
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策划者、引导者 和启发者的角色,旨在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和培 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合教育资源
加强师生互动
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 教师资源、社会资源等,使德育与智育相 互融合。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使德育与智育在互动中得以实现。
05
生与差生的关系
优生与差生的定义及分类
优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 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在 学校和课堂上通常能够取得较好
的成绩和表现。
差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等 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可 能存在学习困难、表现不佳、能力 不足等问题。
分类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可以将学 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以便更好地针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差生产生的原因和转化方法
原因
差生产生的原因可以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如智力、能力、兴趣、学习方法等,也可以包括外部因素,如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
学生主体地位
指学生在教学中拥有自主、合作和探 究的学习权利,能够自由表达、质疑、 调查和探究,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实 现自我价值。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三、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以班级为教学活动 的基本组织形式 , 执行统一 的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 , 甚至使用同样 的教材 , 同 用 样 的标准去考核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一方面 扩大了 教育的规模 , 人才的批 量“ 使 生产” 为可能 , 成 另一
验证 , 而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拒绝复制, 追求创 造的。 环顾左右 , 展读内的语文能力都是在广泛深入的 自主读写中
在原有基础 、 自我发展方 向和学 习需求等方面的差
明才智的更为宽广的舞台。只有树立起大语文的观
念, 带领学生迈 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 , 才能激发灵
感, 丰富创造。 五、 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 口述者为语 , 手写者为文。” 说 、 写作为 听、 读、 四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是 互为因果 ,互动共赢的,可过去我们一向 “ 重文轻 语”比较重视的是读 、 基本忽略的是听、 有一 , 写, 说。
中图分类号 : 6 3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6 9 ( 0 20 - 0 2 0 G 3. A 10 — 0 7 2 1 l10 3 - 4 -
作者简介 : (97 )江苏射阳人 , 刘浩 16一 , 本科学历 , 中学高级教师 , 盐城市高 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 江苏省 优秀教育 工作者 , “3 工程” 江苏 33 培养对象 。研究方 向: 中学语文教学 。
都不太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了 , 说是重汉语听、 说、 、 读 写能力的培养 , 不需要死记硬背相关语法知 识的教条。 可笔者总觉得不能顾此失彼 , 汉语语法知
提倡独立思考 、 不断创新 。 唯其创新 , 社会才会进步。
不论是东方的佛教 、 西方的基督教 , 还是古代中国的 儒家思想 , 一切曾经或者正在影响民族根性 , 塑造人 类灵魂的伟大的思想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 都 不满足于停留在已有的层面上 , 而是着眼于未来 , 着
二期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十关系
二期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案中应处理好地十对关系小学语文二期课改全面实施,我们隐约感到老师们思想上出现了彷徨:二期课改地语文课该怎么上?语文课堂也因为错误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地音律.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语文课堂教案中应处理好地十对关系.一、传统与创新有地老师没有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丢弃了自己先前一些很好地教案经验,急于求成,一堂公开课就成了一种样板,一味地生搬硬套,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必不可少地装饰品,课堂变得浮躁无序;也有地老师因为对传统教案方法驾轻就熟,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教案地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地主动参与;重视学生成绩地高低,忽视对学生地综合评价.存在这两种弊端地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案中没有把握好传统与创新地关系.(一>、创新应立足于传统创新不是对传统地批判与背叛,而是对传统地扬弃与秉承.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一期课改地继承与发展.我们不能一说创新就抛弃传统走极端.其实,无论是拼音教案还是识字教案,阅读教案还是作文教案,一期教材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统地成功地教案经验.如“基本笔划、写字笔顺,构字规律,写字姿势、运笔方法,指导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汉字地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这些都是传统识字教案地精髓.阅读教案中对学生“朗读地指导”、“语言地积累”、“重点词句地理解”也功不可没,又如“熟读精思、多读多练、知行结合”这些经验都先于“二期课改”,又完全符合“二期课改”,教师要不忘传统,立足传统,继承传统,在课堂教案中,有必要:“老调重唱”以拼音教案为例.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地有效辅助工具.但有地老师错误地认为新教材强调大量识字,淡化拼音教案,教案重点落在识字上,对拼音教案地重难点忽略不记,课上只挤出短短4、5分钟地时间让学生机械地跟读几遍拼音,教案点到为止,敷衍了事,学生自然学得莫名其妙,前学后忘.其实,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案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重视拼音教案,充分合理运用传统地教案方法帮助学生学好拼音.如学习a o e 三个单韵母.我们还是要重唱那些唱了几十年地朗朗上口地顺口溜:“张大嘴巴aaa”“扁扁嘴巴eee”“圆圆嘴巴ooo”,便于学生掌握字母发音时地口形.在此基础上,借助字母地字形顺口溜“半圆加竖aaa”“一个圆圈ooo”“一横半圆eee”,这样,字母地字形也就很快记住了,拼音学习就变得轻松而简单.“故伎重演”二期课改新教材拼音教案改变了以往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地方式,教案目标多元化,它与识字教案、阅读教案有机结合,集“学拼音、读音节、识汉字、诵儿歌”为一体,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地新理念.但在具体地教案中,传统地“邮递员送信”“字母宝宝找妈妈”等小游戏依旧是学生学习拼音地润滑剂与兴奋剂.我们决不能小觑这些传统地好地经验,它会为我们解决拼音教案中地重难点.如《数小鸡》:“毛茸茸地小小鸡,绿草地上做游戏.老母鸡,数小鸡,一二三四五六七……咦,少了一只小黑鸡.鸡妈妈,别着急,你背上站着个小淘气.”儿歌中地“鸡”“戏”“急”“气”地生字读音与本课要学习地“j q x”与“i”相拼地音节在对应.把“j q x”地声母卡片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音节找到相应地生字,加上对这些充满童趣地儿歌地反复诵读,把念儿歌与拼音教案结合起来,儿歌会读会背了,音节自然也会拼了.<二)、创新要突破于传统“不进则退”,没有发展地继承只是肤浅地模仿.以识字教案为例,s 版教材识字量少,一年级上班学期识字量仅为180个字.而二期课改教材要求学生大量识字.如果我们在教案中依旧克隆传统,从独体字到合体字,字字都跟着老师书空唱笔划,字字强调四会,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大量地阅读时间,无法完成大量识字、提前阅读地教案目标,学习变得疲惫枯燥.因此,教师不能死守传统,要在继承传统识字教案方法地基础上突破传统,因根据教材地变化而改变教案策略.如识字教案中:要体现阶段性.首先,在识字中认识笔划.新教材在识字教案安排上,首先通过“听录音读课文”、“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地学习认识最基本地构字笔划及其名称,并临描笔划.为识字、写字打基础.其次,通过“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地学习认识常用地汉字部首.第三,在识字中掌握规律.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笔划与部首以后,引导学生掌握识字地方法与规律,教会学生掌握汉字地构字规律,对汉字进行归类.如《风姑娘送信》,课题中地“姑、娘”两个生字,让学生观察“姑”和“娘”都有一个女子旁,而这都与女性有关.又如一些“姐妹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式来识记.在识字教案中,教师要有扶到放,不必要对每个字都进行繁琐地字形分析,不同地生字在教案中应该有不同地侧重.在识字教案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写字训练,注意教给学生正确地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地书写姿势,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如此就能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快乐识字.要体现自主性.新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地方法自主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地方法来认识汉字,改变以往集中识字地单纯性,激起学生主动识字地好胜心.如一些简单地象形字“山”“石”“田”“水”“火”“日”……这类象形文字,教师只要让学生根据字形充分发挥想象,或看或说或画就能一目了然.会意、指示字,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闻乐见地形式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如新教材《数金鱼》,课题中地“金”是生字,有个学生通过联想编了这样一个绕有趣味地顺口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了两块糖.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地热情,让学生先圈圈读读自己已经认识地字,当小老师读给同座或全班同学听,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识字小游戏,如:放焰火游戏.指名学生来点烟花<每个焰火都有一个生字),点燃一个焰火就读一个生字.又如踩气球、小猫钓鱼、风姑娘送信等游戏,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快乐识字.要体现多元性.语文是开放地学科,我们要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学汉字.要拓展学生独立识字地渠道,延伸学生识字地领域,通过多元地学习,让学生多时字、快识字、早识字、尽早进入阅读天地.在同伴交往中识字将刚入学地同学地名字贴在墙上,配上照片,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们就会聚集在一起,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地名字,学生在相互间地交往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几十个汉字.随着孩子之间交往地日趋加深,识字还可以拓展到学生地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等等.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地做法,效果却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生活处处是语文.”做为学生地第一课堂,生活中有许多识字地内容.教案中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地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地活教材.如:超市购物时,认一认自己喜欢地商品名称,读一读食品包装袋上地文字;假日游玩时,可以从指示牌、动物简介、景点介绍中认识汉字.看广告牌、车站牌可以识字;看电影电视也可识字.学生在这些毫无负担、快乐愉悦地心情下掌握了许多汉字.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识字有助阅读,阅读又促识字.教师要鼓励学生和书本交朋友,和书中地生字交朋友.读读拼音读物,从课外阅读中自治识字,提高阅读兴趣;听听成语故事,初步了解成语地出处,进而认识成语.背背唐诗宋词,让学生在感受古诗文语音缭绕地味道地同时认识汉字.只有在继承传统地基础上构建开放地、充满生机地课程理念,在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才能使我们地课改有张力,我们地课堂才有活力,我们地语文教案走入更新更广地领域.<三)、创新与传统应相辅相成创新与传统应是血与肉地关系,传统如血,创新如肉,彼此无法割裂,有血有肉,才能为我们地课改注入鲜活地生命.以阅读教案为例.传统地阅读教案“注重整体感知,注重朗读指导,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把握文章地文脉”这些教案方法在今天地课堂中依旧可以释放异彩.再加上二期课改阅读教案注重学生地自悟自得,珍视学生独特地感受、体验、理解;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地综合能力.创新与传统相融,每一个语文课堂场景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和终身难忘地经历,学生地语文综合素养定会得到提高.三年级新教材《独果》是一篇充满温情地文章.教案处理时,以传统地整体感知入手,通过教师深情并茂地地范读课文之后,学生找出“独果”地独特之处.同时运用传统地“咬文嚼字”地教案方法,抓住“百年难遇”、“聪慧过人”、“延年益寿”等关键词地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独果地独特与神奇.在此基础上,教师拿出“独果”地道具,让学生手拿道具进行体验式朗读.接着运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个性阅读,分角色朗读,充分体验文中奶奶地善良、妈妈地谦让和小荣地孝顺.最后让学生积累词语:百年难遇、聪慧过人、执意不肯、长生不老、延年益寿、沁人心脾.并引导学生选用其中地几个词语夸夸文中你最喜欢地人.有一学生说:小荣真是个孝顺地孩子.虽然他知道吃了独果自己会聪慧过人....,但是为了让自己地奶奶长生不老....地独果.最后,他....吃那个百年难遇....,延年益寿,他执意不肯们把独果挂蚊帐上,让那沁人心脾....地香气弥漫在这个充满温暖地家里.教案中,我们把传统地教案方法与二期课改理念揉合在一起,课堂上,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培置了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教案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学会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搭建起友谊地桥梁,善于梳理,学会取舍,为我所用,与时俱进.二、自主与引导传统意义上地“教案”,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地学.与传统教育相比,我们越来越深刻得认识到学生资源地发现和利用是今天教育生命地希望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地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地精髓,要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教师作为课堂地主宰者,知识地传递者、权威者地地位一定要被作为学生学习地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所替代.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课堂教案要从正襟危坐转向民主开放,要把讲台让给学生.但直面当前地语文课堂,两种“貌似神异”地自主学习地现象相当普遍:一是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亮点,频频出彩,学生整堂课在教师地组织下忙碌着:交流→汇报→表演→绘画→操作→实验,在喧嚣热闹地气氛中学生失去了静心阅读思考地时间,明为“自主学习”,其实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赶场子,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跑得气喘吁吁而收效甚微;二是“自主泛滥”,一切随学生所欲,“想读那一段就读那一段”“想学哪一节就学哪一节”“喜爱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教师淡化出场,没有及时发挥引导地作用,对学生糟糕地口语表达、违背文本地个性理解,都抱以微笑与鼓励,其结果只是学生获得表面地自由,实质是不负责任地放任自流.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地主人,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地主体,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地关系.<一)、合作学习中地引导新课程实施改革中提出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正是合作学习地实质所在.合作学习不能只追求形式,教师必须全盘考虑学习地目地、时机、指导方式等因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地作用是:①帮助学习小组形成合作机制,帮助学生熟悉合作规则,明确自己地分工,学习小组不能只是个别优生地展示舞台.②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③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筛选问题④参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地思路与方法⑤提供充足地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如低年级地写字教案,教师地引导程序是:<1)拼读组词.先让学生自主拼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2)突破难点.发挥小组作用,选择难认生字集中教案,四人学习小组以“开火车”“编顺口溜”等形式教读,人人过关.<3)读帖描红,利用田字格自主分析字地间架结构,同桌一人描一人看,注意笔画笔顺,互相纠正;<4)临帖自评,每字写1~2个,自我修改不满意地笔画;<5)鉴赏评价,组员之间互相打“O”、奖星星.整个写字教案侧重于学习活动地组织,侧重于多元价值观地导向,侧重于人文关怀教案文化地构建,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二)、实践感悟中地引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地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地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地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地规律.”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导语激趣、课件激情,提供各种各样地语言环境,还“学生阅读地主体地位”,珍视学生地独特感受,让学生所学地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摒弃传统教案地“一言堂”.教完《翠鸟》之后,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地形式改写课文.学习了《卢沟桥》,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地意境,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引导学生用“有地……有地……有地……”句式想象一下枪林弹雨中地狮子地姿态,并用气愤、悲愤、激愤地心情朗读自己写地话,学生地情感得到了熏陶与升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地翅膀,在文章地空白处、矛盾地冲突处,进行思维训练.通过复述课文、改写、缩写、续写、扩写课文,收集歇后语、对联,开朗诵会,搞课前新闻小播,每日一摘,课本剧表演、做小导游、办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地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提升运用语言地能力.课堂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地关键.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自主体会、合作交流、自主合作语文实践活动,提倡多读多背,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地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又不放弃适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开拓学生地思路、解答学生地疑难.既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独特体验,又注意正确价值观地导向教师应保护好学生地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地长久保持.我们还要树立大语文地教案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三)、探究拓展中地引导探究型学习是指在教案中,学生在教师地指导下通过自己地偿试、体验、实践,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像传统教案那样,教师将现成地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只是知识地容器.它突出学生地主体性、时空地开放性和参与地过程性,让学生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在教案实践中,我们要防止走进以下几种误区:一是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惟探究式学习,排斥接受性学习.二是脚踩西瓜皮,学到哪里探到哪里,还没深入了解《蝴蝶王国》中蝴蝶幽谷地美,却在讨论“蝴蝶地眼睛在哪里?它地食物是什么?”最终非但问题没有解决,连语文学科地方向也模糊了.三是舍弃文本,盲目拓展.没有从文本中感悟“周总理对人民无比热爱地情愫”,却拿出“周总理地生平资料”组织学习……教师无视课文所展现地灵性世界,迸发出来地炽热情感,放弃了语言文字地感悟和积累,这样地探究对阅读理解能力地培养毫无益处.探究型学习是一种全新地学习方式.作为教师绝不能放弃语文学科地性质与特点,要善于适时抓住学生阅读发现,积极创设研讨气氛,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地问题,并教会学生为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而进行有意义地探究活动,不能被学生前者鼻子走,盲目拓展与探究.<四)、口语表达中地引导小学生毕竟“幼小”,难免存有“随意”和“粗野”,在口语表达中经常会发生意外与错误:①漫无目标地质疑课题质疑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惯用地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地问题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地兴趣.但离开了老师适当点拨地质疑就难免会让人有些尴尬.如一年级新教材《植物妈妈有办法》,上课前教师让学生气度课题后质疑,小朋友没有掌握质疑地方法,就出现了一些无关紧要地问题:植物爸爸在哪里?植物妈妈住在哪里?……这种为质疑而质疑地现象只能造成学生瞎问、假问、明知故问地现象.教给学生质疑地方法是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题地题眼,以“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通领全文,贯穿整个读书解疑活动,学习目标将更加明确.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课文地重点处、难点处、矛盾处质疑,这样才能提高质疑地质量,问好学好.②违背文本地体验学好《乌鸦喝水》,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地话评价一下那只乌鸦.有地学生说:那只乌鸦太不讲卫生了,石子是脏地,放在水里,水也脏了,怎么能喝呢?还有地学生说:乌鸦还上过狐狸地当,一点也不聪明.而老师却说:你们地见解很独特!无口否认,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中地独特体验,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张扬个性而不尊重文本,对学生地鼓励变成了纵容,其结果只能造成“道德地空前滑坡”.③词不答意地回答有地老师为了完成教案进度,对,急急地替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地同学说出想说地话;有地老师不会倾听学生地发言,对学生在回答中出现地语句语法地错误充耳不闻,末了还微笑着说:好地,你地意思老师明白了,请坐.对学生地回答不置可否,学生尽管得到了老师鼓励地微笑,可心理还是稀里糊涂.语文课最重要地是让学生养成良好地听、所、读、写地学习习惯,培养良好地思维品质,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师地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对学生口语中地错误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在学生思维地间歇处、迷茫处给予适时地点拨,而不是听之任之地毫无深度地表扬.教师要学会适时“相机诱导,随即点拨”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要让“自主学习”成为抛弃文本地天马行空,走马观花似地随心所欲”,“赶场子”似地匆匆过场.要尊重学生地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思考、创造及成功地机会,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案中地主动性和积极性,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交流信息,倡导民主、和谐、开放地课堂气氛,建立平等、互动、合作地师生关系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发挥学生自身地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地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获得知识,丰富感情,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地个体差异和不同地学习要求,以使学生能够达到一定地学习目地和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三、基础与发展为了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能够迅速适应高信息化、知识化、未来社会发展地人,新《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案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地发展,为他们地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学习地基础意义就在于为学生地“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打好基础.语文教案只有通过语文学习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科学地学习方法,优化语文知识结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地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生产、经济、科技发展地实际广泛联系地语文应用知识),形成较强地语文能力<一般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以及语文自学能力、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迁移能力和利用图书馆、语料库地能力等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地语文应用能力),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地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地可能性.<一)、以基础知识地传授和指导作为发展地起步点——扎实基础,指导学法,提高知识搜集和吸收地熟练程度.勤于学习地人一定是那些善于自主搜集、吸收、更新知识地人.原始生物正是从“异养”到“自养”地“发展”中逐步走上进化地创新历程.那么,小学语文教案首先应做地是基本地听说读写方法地传授,比如,汉语拼音地拼读方法、解词识字地方法,“浏览筛选式”、“辨析评价式”、“摘读存贮式”等搜集和处理信息地阅读方法,日记、书信等应用文以及记叙文、说明文地写作方法;其次是工具书及网络使用方法地传授,如查字典地方法,图书室书目地检索方法,网络信息地搜寻与处理方法;第三要重视语言地积累和语感地积淀,比如优美诗词地背诵,优美文章地朗读等.立足于这些基础知识地传授和自主学习方法地指导,可以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和体系地合理程度”,提高学生“知识搜集和处理地熟练程度”,为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地搜集吸收能力,让他们向自主发展迈出坚实地第一步.<二)、以基础知识地运用和拓展作为发展地加速点——注重实践,训练技能,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地灵活程度.《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地语文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重要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是密不可分地.没有一定地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但是有了基础知识地沉积,并不等于拥有了技能.精妙地拳法要化为拳师精湛地拳术,达到“招之即来”地意境,还必须经过艰苦而又漫长地磨练历程.只有在传授基本知识方法地同时,大力提供应用时空,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地技能和对知识与方法地迁移应用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善于自主地迁移应用已有地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全新而又生疏地实际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发展活动,一种自主发展地训练途径.因此,训练自主学习地技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地灵活程度是促进学生发展地加速点.首先要指导迁移方法,如指导“例证法”,使知识在“具体化”中迁移;指导“分析法”,使知识在“类化”中迁移;指导“联想法”,使知识在“再现”中迁移;指导“直觉法”,使知识在“领悟”中迁移.指导“抽象法”,使知识在“概括化”中迁移;学生随着知识经验地积累和智力活动地锻炼,他们对事物地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内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水平也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归类地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是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地重要方法.如,词语学习,可以用比较同义词、反义词,按词义或词地属性方法归类;学习句子,可以用缩句、扩句、改变句式等方法领会句义或体会如何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对某些意思相近地词语分辨不清,通过相互间地比较容易形成正确地认识.例如,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地伯父鲁迅先生》,伯父鲁迅“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地爱戴”中地“爱戴”一词,先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地带“爱”地词归为一类,如“爱好”“爱护”“爱惜”“亲爱”“友爱”“热爱”“敬爱”等,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课文中为什么没用别地词,而只用“爱戴”?使学生明白“爱戴”不仅表达敬爱,还有拥护地意思.其次要创造应用时空,如创设与生活相似地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设计复述、缩写、改写、续写等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变式”中应用;结合社会生活进行读写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运用“双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教案《卖火柴地小女孩》一文后,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地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地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地想象,使学生在拓。
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1、活与实的关系。
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
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2、静与动的关系.静为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动为相互交流、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或先静,或后动,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鸣共振。
3、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失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催化剂,是风向标,但绝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
4、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是生活实践的一个范例,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到生活实践中涉猎、体验、感受,课堂即生活,教材是纲要,生活实践是素材,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力求做中学。
5、举一与反三的关系。
“一”是基础,“三”是升华,没有“一”便谈不上“三”,学习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知识分析透,注意拓展与延伸,达到纵横左右,东西南北中,上接下联,左顾右盼,在“一”上狠下功夫,把握要害实质,使学生心胸开阔,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夯实根基,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反“三”,反“五”。
“三”“五”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瓜熟蒂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学知识,长智慧。
知识是一个基础,是形成智慧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目的。
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追求。
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可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实质上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7、保底与提升的关系。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让一名掉队。
课堂上要分层次教学,使同学们都能找到支点,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尽可能多地给予薄弱学生机会,让其展示自我,体验自我价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处理好的十种关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学校的校风取决于各个班的班风,而班风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态度的好环、工作方法的优劣、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下面十种关系。
1、班主任的素质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的带头人,是学生的榜样,有怎样的班主任,就会有怎样的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才无德,无法对学生施行思想教育活动,也会使学生染上老师的不良习惯,进而影响到整个班集体。
很难想像,在一个纪律松散、学风不正、道德低下的混乱班集体中,学生能搞好学习的。
因此。
良好的道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配以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庭联系卡等形式,沟通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消除个别家长认为学生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的错误观点。
班主任也有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学生的义务。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促进作用,任课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是对班主任工作强有力的补充。
班主任同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应当保持高度一致。
班主任要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研究,制定措施,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班主任还应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以便搞好本班的教与学。
4、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必须重视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乐于为集体服务的干部队伍,组成班集体的核心。
班主任应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但不掩饰他们的缺点。
高效课堂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
高效课堂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有很多,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正确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
1、老师与学生: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作用,当然就要求给学生一个安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民主平等,老师在课堂的舞台上不再是权威,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伙伴,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路上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一点其实不难,只要老师心态转变了,放下架子,敢于和学生做朋友,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老师自己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决不是说这一点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一点是整个课堂关系的基础,没有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2、老师与教材:老师是活的,教材是死的,看似没有关系,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死和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处理不好,老师是死的,教材也是死的。
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是活的,教材也是活的,这就要求老师自身克服惰性和惯性,同时克服教材的霸权主义,实现呈现内容和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这一点很难,不是老师一日之功,但我们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比方说统一使用学案等等,使教材活起来。
3、老师与老师:老师与老师的关系是个问题吗?难道我们老师整天不是一团和气吗,但一团和气并不能说老师与老师之间没有问题,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没有刻意的统一下是千差万别的,不说有的背道而驰,但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观念和实施策略有矛盾是不为过的,而这种矛盾足以抵消高效课堂的高效,可见有老师与老师教育观念和策略上的矛盾,高效就无从谈起。
4、课堂的动与课堂的静:一味的动,必然使课堂浮躁,失去应有的深度,一味的静,也必然使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失去生命和活力。
动与静和谐统一,方可实现课堂的高效,什么时候动,需要学生交流,需要展示时;什么时候静,全班需要一个声音时;需要安静要保持绝对的安静,需要交流就要人人都迸发出讲解和倾诉的热情。
这一点没有什么难的,规则,只需要规则,但规则引领,以至形成习惯就很难。
管理学校要处理好十种关系
、
规范与特色的关 系
在提倡 “ 一校一品 ” 的当下 , 各校都关注特色的
打 造。 但 由于教 育理念 多元 , 各校校 长对特 色有着
不同 的理 解。 有 的校长认 为只要规范教 学 , 就 是特
毅 意义 , 让 学生 明白犯错就要为过 失 承 担相 应的责任 。 学生只有品尝过学 习与生活 中的
一
是 这样忙碌 的, 有些中层干部常常以行政工作忙 为 由, 不愿承担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如班 主任 、 骨 干学科 教学等 有些 中层 干部尽 管已经承 担 了技 能学科教学 , 却还想方设法减少课节数……试想一 下, 中层干部如呆都挑肥拣瘦 , 都想 “ 退二线 ” , 那么
还有谁愿意 当一线教师 , 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 何去保 障? 学校的教 育教学 质量如何去保 障?因 此, 能否处理好 中层与教 师的关系 , 彰显校长 的教
些 关 系 呢?
一
色; 有 的校 长认为特 色需要全 力打造 , 不惜 人 力和 财力 ; 有的校 长认为特色 只是点缀 , 无须 多下功夫 ; 有的校长认为特色要从学校 实际 出发 , 不能为 了特
色而消耗教师 的大量精 力……笔者始 终认为 , 规范
与特色的关系犹如面条与青菜 的关 系, 如果碗里只
传” 的他收获 了一个第一 、 一个 第二的佳绩 , 最后全
班也获得了年 级组的第一名。 笔者抓住这个教育契
机, 告诉全班同学 正是凭借赵 同学 的努力, 才让我
们班获得 了这么好 的成绩。 那么 , 代 表咱班 到主席
就 大发脾气 或心情 沮丧 , 甚 至认为 老师 、 同学都 对
高三复习努力处理好十个关系
高三复习努力处理好十个关系1、“教”与“学”的关系。
提高复习效果首先要解决好复习中以什么为主、以谁为主、怎样实施的问题,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计划性,立足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激情。
2、“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在复习中就教学抓教学事倍功半,越是关键的时候,教育和管理越更加重要,要以增强信心、提高效率为重点,立足于提高教育和管理在高考备考中的贡献率。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紧张的复习阶段师生的合作比高一高二更有必要,面对越来越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关心、帮助尤为关键,要充分认识师生关系是生产力。
4、“复习”与“教学常规”的关系。
复习阶段教师不能被教辅资料所“绑架”,也不能一本资料一讲到底,复习阶段更需要有老师的自己的东西,高三复习阶段的“备、上、辅、批、考、评”等常规环节既需更加严谨,又需不断创新,所以高三更费力。
5、“目标”与“措施”的关系。
目标是方向,措施是保证。
复习的总体以及阶段目标都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实现,教学的差距往往不是目标的差距,而是落实措施和力度的差距,措施比目标更不可或缺,落实比规划更难。
6、“思路”与“方法”的关系。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思路解决“做正确的事”,即做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要这样做,方法反映怎样(how)去做好。
复习的思路比方法更应受到关注。
7、“讲”与“练”的关系。
复习阶段讲什么、练什么需要思考和选择,复习≠再讲一次≠再练一遍。
从“听懂”到“掌握”再到“运用”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路要由学生自己走,教师无法替代。
复习过程的“讲”和“练”都重在归纳,教师的“讲”要为学生的“练”服务。
8、“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比师生间的交流更有用、更有效。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输入——消化——输出的过程,合作学习对自我个体的学习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启发和完善作用。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旧观念和模式的激烈碰撞下,暴露出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里浅谈一下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
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内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备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
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
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是动态性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对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课程资源,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方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十种关系2008.5.22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十种关系2008.5.22前一阶段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整理成十种关系,即:个人与他人、形式与内容、目标与过程、知识与能力、薄与厚、集中和渗透、讲与练、新授与复习、个性与共性、理论与实践。
如果正确把握这十种关系在教学中就会少出或不出问题。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每位教师的知识底蕴、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又不尽相同,所以个人要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备课组中同头教师之间要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进度、重难点的处理大体一致的同时,又要结合学生、教师的特点形成不同的风格。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不同性质的内容决定采取不同的形式。
比如容易使学生产生分歧的内容可采取讨论、辩论等形式,纯记忆的内容可采取顺口溜等形式。
教学中究竟要采用什么形式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反对不分内容而采用一个形式的做法。
3、目标与过程的关系。
目标是过程的方向,目标通过过程来实现,过程的完成不能脱离目标。
目标应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应为实现这三维目标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另外两个目标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4、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手段,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知识的把握要做到专题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能力要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及中考要求的能力为目标。
5、薄与厚的关系。
这一关系主要指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是目的。
过去说“教书”是错误的,准确地说是“用书教”而不是“教书”。
在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是要做到薄——厚——薄,“薄——厚”指的是对教材的知识点要拓宽、加深,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一次飞跃。
“厚——薄”指的是对教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分析整理的过程,这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第二次飞跃。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教育学生要互相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凝聚力和友谊,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4.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要与同事合作,互相支持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教师要与教育管理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
6. 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要与社会各界保持联系,了解社会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7.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熟悉教材,善于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8. 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 教师与评价的关系: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有效的反馈。
10. 教师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大关系的处理
重 结论 的探 讨 , 我 们 有 了 自信 , 们 是 可 以 和 老 师 使 我
一
起探讨 数 学 问题 的人 !从 而 也 使 我 们 对 数 学产 生
4 )在 多元 化 的 评 价 中体 验 成 功
审 数
堂教 审
…1 1… l 。 … 。I l ¨ I… n
堂教 学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 须 课 前 作 好 充 分 的准 备 . 必 这里 所说 的准 备 , 主要 指课 前 教 学设 计 的 准 备. 目前 , 在 中学教育 界达 成共识 的是集 体 备课 . 实施 课 标 版教
成功 .
要 求教 师对 学 生 的评 价 要 全 面 、 多元 , 用 激 励 性 评 多
语. 要多一 些 宽容 , 一些 指 责 , 许 学 生 犯 错. 们 少 允 我 必 须清楚 地 认识 到 : 每个 学 生 的基 础 是 有 差 异 的 , 学量 评价 如
老 师是在 和我 们一 起“ 同探 讨 ” 正是 这 种重 过 程 不 共 . 不打无 准备 之 仗 , 是 兵 家备 战 的 坚 定 信 念 , 这 战 前充分 准备 是战 时克敌 制胜 的必 要 条件 之 一. 数学 教 学 也一 样. 攻 克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一 个 个 难 点 , 课 要 使
严、 本学科 教 学 与 其 他 学科 教学 、 重 学 生 意 见与 崇 尊 尚科学 、 提高 课 堂 教 学 实效 与强 化 课 外 辅 导 、 师 教 教
学 生学 与师 生 互 动 共 同 发 展 、 问题 解 决 与 问题 再 生 ”
让他们 在小 组 中听 同学 讲 , 者 交 流 , 积 极 参 与 进 或 并
了信 心 , 也 不认 为 自己 比别 人 笨 了. 对 学 习 困难 再 在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发展。
没有自主探究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合作交流就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找出未知和疑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价值。
二是静态高效与动态课堂。
“静”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需要,“静”可以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动”是合作交流的外在表现。
“动”与“静”都是学习的外显行为。
学习的关键在于“静”要高效率,“动”要高质量,“动静”要有序。
三是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
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掉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组织、交流、分析、表达、实践、合作等方面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如复杂抽象问题的精讲、教具的应用、适当的训练等还是要继承的,不能一概摒弃。
四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由演员变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演员”是师生角色转型的恰当比喻,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完成、学习的高效,甚至课堂能否按既定程序进行都将难以保证。
五是教材使用与拓展延伸。
现在的中小学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市地根据当地实际选用不同版本教材,并编写地方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并结合生活、生产进行拓展,拓展延伸除与实践结合外,还可采用谈学习感悟、编课本短剧等方式。
拓展延伸原则上不应打乱教材的结构,防止耗费教师过大的精力,否则对现有师资水平也是一个挑战。
六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
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不矛盾的。
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
有些教师感到如果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会耽误时间,不易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谷区教委副主任崔会明2013年3月,《平谷教育》刊发了我的一篇《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章,那是我对区域推进课改一年来进展情况的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了小学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四个四”的具体目标。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应该说,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再次理性地叩问内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能不能更“有效”?因此,特别需要正本清源,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使教学改革在科学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下面从如下几方面关系的处理,尤其是力避形式化倾向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模仿与创生的关系我们经常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其中的“法”,既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传统的启发式、讨论式,也是因人因时因学科因年级因内容等而定的,因此,如果完全固化为一种模式必将陷入僵死,失去自我,况且,不加思考、辨析、比较、消化、吸收及对实效性的价值评估,一味照搬,也必将陷于千校千人千课一面的局面,毕竟,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比如区域课改提出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自主发展”不是模式,是一种改革的策略框架,是一种教学思想观念,方向目标。
再如,我们推荐学习洋思、杜郎口、即墨28中、西峡等等,仅仅是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开阔思路的参考范例。
仅仅是范例,不是样本,它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异曲同工。
再比如,研修中心教研室也提供了各学科的结构框架,也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流程、环节任务,而非固有模式。
籍此,引用原教委主任徐素芝在小学干部西峡考察归来OA论坛上的一段话作为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去西峡?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们就是去学习,但绝不是要去照搬西峡模式,我们也不想照搬任何一个教学模式,和去洋思、杜郎口、即墨一样,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例子。
我赞同这个观点。
我们去考察学习,绝对不是照抄照搬,生吞活剥、囫囵吞枣、邯郸学步,不是推倒重来,我们强调的改革与变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借鉴、融入、改进、提升、创新,是博采众长,博观约取,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最终还是要形成我们自己的、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风格。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干部教师首先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实根本就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要把学情的分析和把握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还学生主体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切记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说,在学习借鉴时,第一,务须缜密思考、比较研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失自我。
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搬套用,而是基于校情师情学情的融合改造。
第二,务须确定自己的正确的改革目标和策略,想好了再做,否则偏离轨道得不偿失,此外,在实施中要对目标不断的进行诊断、评估、修正。
第三,务须加强教师、尤其是学生的专项培训(质疑提问、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等的实质性、有效性)。
二、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在传播知识时具有集中、短时和高效的特点,因此被普遍采用。
与之对应的接受式学习在新课改实施以来都曾被诟病,其实,讲授与接受的关系本身并没有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这里的“过于”就是太过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改变的是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
我觉得学生毕竟处于认知、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是需要教授教导教化的,需要引导点拨提升的,不能强调主体就淡化主导,不能强调自主就削弱讲授,致使教师无所适从,不敢也不能讲了,其实,我们倡导的是少讲、精讲,因为只有少讲了学生才有更充裕的时间多学,但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的,要讲必须讲的,讲在关键重点困惑混淆处。
其前提基础,就是教师于课前要了解学情,课上要掌握学情,比如在学生自学及合作讨论环节,教师要走下去,融进去,发现普遍问题及新颖创意并做学困指导,为展示答疑提升做准备。
在展示环节,要注重倾听和追问。
此外,关于讲授时间也不能一刀切,也应该因人因时因学科因年级因内容等而定且灵活变通,不能“一收就死,一放就乱”。
这才是科学的、辩证的、客观的。
三、目标与结果的关系目标是达成结果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方向指引,在课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理应贯穿备课、上课乃至检测等的始终。
可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重视目标的设定,简单的将目标拟定作为参考书搬家,也并没有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去落实或围绕目标组织教学,使目标成为一种摆设,只是把它作为教案环节必写的一部分。
为保证课堂实效,教师首先要重视三维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点,优选有效的过程和方法,挖掘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并且尽可能用行为动词表述,做到可操作、可检测,看得见摸得着。
其次,撰写教案时,将总体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有效的策略方法去落实。
第三,围绕目标的达成组织教学。
第四,通过多种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有效的诊断、反馈、矫正、强化。
练习的效度、目标的达成度是检验目标落实、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检验的方法就是让全体学生动手做、动笔写,让每一个人留下、展现思维的痕迹,便于教师把握每一个人学习的状态和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助于教师追根纠错进行个别化一对一辅导。
这样来看,数学课上选择、填空的齐答,教师就无从掌握中下等学生到底会不会;语文课上,重点段落的批画体悟,教师为尽快求得标准答案,让张三说了又让李四补充了,或者甲组说了乙组补充了,凑齐了标准答案就算完事大吉。
实际的状况是这些回答的学生基本都是优等生,这样做省时省力。
少数个体会了能代表其他同学也会了吗?究竟有多少和他们不一致的甚至根本就批画不出来的?教师无从把握。
其实很简单的方法,教师只需问一问“和他们一样的”或“不一样”的举手,这样通过筛选就能把未达成目标的少数人员锁定,然后通过集体的力量对他们进行问题诊断、方法指导,做到“保底促优”。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一问亦是一种最简捷的评测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完成目标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
而真正的有效,不仅仅是保证每一环节的有效,还应该保证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他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其核心理念是说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我觉得,要求得教学过程最优化,首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保证“总体最优化”,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对教学中的“局部”即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设计,保证“局部最优化”。
只有这样统筹设计、互相照应,才可能实现最终的“整体优化”。
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要从有效的角度出发,务须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明了每一环节的目的任务及达成的措施办法。
注意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应着力在重点、关键内容,抓准讲授点、学习点、训练点,尤其是训练点。
因为,训练是由知识获取到技能形成不可逾越的途径和桥梁。
比如,语文学科,《课标》明确指出:它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应该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因此,要以语用观为统领,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着力抓准一两个训练点进行深入体悟内化及有效技能训练,要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强化拓展阅读、练笔实践,体现读说写一体化。
切忌面面俱到,每个段落都讲都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否则事倍功半。
正如我们读一篇文章,触动内心的精华精髓也就一两个段落,甚至几句话,其他的只需浮光掠影、大致浏览。
没有字字珠玑的文章,因此没有必要逐段逐句逐字去分析。
五、时间与效益的关系效益是单位时间内的效果和利益。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利用都应该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且时间的分配不是平均使用而应视内容重点而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只有首先保证时效性,才能增强实效性。
我们有的教师,时间观念不强,教学内容过满,面面俱到,哪个知识点都不想放弃,或前松后紧,下半时段赶集似的忙忙匆匆,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常常说“这道题没做完的课下完成”“作业没做完请课下完成”“这篇文章很好请课下阅读”……课间10分钟,学生要喝水上厕所,要休息玩耍,请问,有几个学生能在课下完成,即使完成效果如何(一般都是后进生)。
我很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
此外,课堂上互动碰撞一定会生成新的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教师因为怕耽误时间,草草收兵,破灭了撞击出的智慧的火花。
此外,一节课非得要讲满40分钟吗?有的年级有的学科有的内容可不可以30、20分钟学完,然后进行补充拓展、实践、练习?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应该有节奏感,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我不赞成洋思“每节课都像考试一样紧张”,有必要把弦绷得那么紧吗?课堂教学还应该有韵律感、幽默感,让学生不仅仅感到所学有意义有价值,还感到上课有意思、有趣味。
学生喜欢比什么都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哲学上讲: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的统一。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
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反之,就会变成严重的阻碍。
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能辩证的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或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或形式花哨,纷繁热闹。
比如,有的教师奉行拿来主义,简单套用,学“洋”就满室转,学“杜”就满墙爬,学“即”就满座立,学“西”就满屋站,形似神不似;又如,语文朗读拿腔拿调,让人听着很不舒服,与语文《课标》“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要求相悖。
再如导学案、练习单、预习单等等究竟与教案、课本、练习本是什么关系?试问:学生实际获得多少?学生发展了吗?能力提高了吗?成绩上来了吗?都有效吗?如果这些都没达成,那这些做法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吗?这种貌合神离的形态是我们期待的课改吗?因此,学习、借鉴的标准,应是有效、见效。
课堂教学的形式必不可少,也应灵活多样,但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获得需要出发去考虑形式的适切性、必要性、有效性。
总之形式是为内容、为目标任务服务的,切不可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知识获取渠道多元而便捷,教师与学生已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学生对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白电脑等)的接受能力更快、使用技巧更娴熟,可以说无师自通;再有,社会大课堂的实施,学生同样眼界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