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他就能够活下去,失去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的吆喝着给他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引导语:《》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一词多义】1.而呼尔而与之。

修饰“与”,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4. 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故不为苟得也取得5.为向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6.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一词多义1.而呼尔而与之。

修饰“与”,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4. 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故不为苟得也取得5.为向为身死而不受。

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

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6.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13.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只要是。

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9、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9、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点整理一、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大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在政治上,提倡“ 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性善论。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记录了孟子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二、题目解说《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告子上》的主要内容就是阐明“性善说”。

“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这是一个判断句。

“所欲”是所字结构(所+v=n)。

本文题目与文中“熊掌,亦我所欲也”连用,作者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从而展开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论述。

三、字音1.不为(wéi)苟得也2.所恶(wù)莫甚于死者3.故患有所不辟(bì)也4.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5.蹴(cù)尔而与之6.妻妾(qiè)之奉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8.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9.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四、划分节奏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一、重点字解释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的,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

4、所欲者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

6、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使。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

9、贤者能勿丧耳勿:不丧:丢掉、丧失。

10、呼尔而与之呼:吆喝、呵斥与:给。

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踩踏。

12、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高位厚禄辩:通“辨”,辨别。

14、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有益。

1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美:华丽奉:侍奉。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

17、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受:接受。

18、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已:停止。

19、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羞恶廉耻之心)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激,感谢。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三、一词多义而:(1)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2)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介词,表示原因,为了)(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后为,动词,做、接受)(3)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到、获得,动词)(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五、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 文学常识;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是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着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 ;此书与、、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 一箪食dān 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⑵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⑶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⑷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原文关键词古义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代词;这种.. 判断词;是..◆5.有关成语:⑴舍生取义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⑵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3嗟来之食: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3. 故不为苟得..也 4. 故患.有所不辟.也5. 行道之人弗.受6. 乞人不屑..也7. 万钟于我何加..焉 8. 妻妾之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0. 贤者能勿丧.耳11. 蹴.尔而与之 12. 万钟于.我何加焉13. 是亦不可以已.乎 14. 此之谓失其本心..五.重要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是亦不可以已乎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性善论思想的体现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12、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本心”是人本身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和“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物;为自己谋取私利..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13、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①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②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③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④道理论证;第一段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等句子15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16、文中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应指哪些事情请举一实例说明之..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做的事情答:“所欲”应指的事情:“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建设;抵御外侮;解救别人于危难等等..实例:文天祥面对元兵高官厚禄的利诱;不为所动;宁死不屈;英勇就义..17、鱼我所欲也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一、鱼我所欲也提出论点后..第一步:论证分析正方: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第二步:假设分析反方: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辟患者何不为也第三步:因果分析:由是则生……有不为也..总结提出分论点: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第五步:对比论证1.正方:不是嗟来之食行人;乞人舍生取义;2.反方:贪图荣华富贵万钟;有些人舍义取利..二、文中“所欲”指想要的东西;“所恶”指厌恶的东西..三、文中第三段排比句式..此处利用三个排比;语言极富气势;暗含嘲讽之意..再次强调了这些人舍义取利的不当做法..他们失去的是本性;羞恶之心..七、课文中需要补充的知识点1、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舍生取义”..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对偶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3、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含名句、事例..事例:①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②爱国学者朱自清在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③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④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反动当局;宁可倒在枪下;也不愿屈服..名句: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③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④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八、思维拓展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双臂掩护四位学生;学生得救而自己英勇牺牲等..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自己生命的威胁..3、、出自孟子的成语有哪些课内: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杯水车薪:不言而喻:夜以继日:五十步笑百。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很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主张“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文本解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①欲:想要,希望。

②得兼:同时得到。

③舍:舍弃。

④生:生命。

⑤义:道义,正义。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解析】开篇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通过类比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①甚:超过。

②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④恶:讨厌,憎恨。

⑤患:祸患,灾难。

⑥辟:同“避”,躲避。

【译文】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解析】正面阐述“舍生取义”的含义:在面临“生与“死”,“义”与“不义”的选择时,宁愿慷慨赴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

“甚于生者”的是“义”,“甚于死者”的是“不义”。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①如使:假如,假使。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二、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一箪食(dān)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

)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3.有关成语:⑴舍生取义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⑵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

(3)嗟来之食: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贬义词。

三、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歌,《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该诗歌是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遗憾,并表达自己追求真理和真实的愿望。

以下是对《鱼我所欲也》这首诗歌的知识点归纳:1.诗歌内容:全诗共有五句,描述了主人公宝玉对世间纷繁事物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描绘了南塘中秋天采莲的景象;第二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了采莲者收获莲子的过程;第三句“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表达了世间繁华事物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聊;第四句“我求与人異,人与我无多”表达了主人公对追求真实和独特的渴望;第五句“不知倚著谁,而今独自无”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真实存在的追寻。

2.诗歌形式:《鱼我所欲也》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每句五个字,每句都完整,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寓意与主题:《鱼我所欲也》的寓意是反思现实社会的繁华纷争与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是人生追求真实与自我的探索。

诗歌通过描绘南塘中采莲的雍容美丽,折射出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无奈和追求真实的愿望。

4.诗歌风格:《鱼我所欲也》采用自由、自然、清新的风格,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主人公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由真实的追求。

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莲花、莲子等自然物象的描绘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和心境。

5.影响与评价:《鱼我所欲也》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展现了曹雪芹诗歌才华和对现实社会的触动。

它以它丰润典雅的语言和对世界现象的独特思索,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人间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深入反省。

这首诗歌以真实自然的描写展现了曹雪芹的才情与心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总之,《鱼我所欲也》是一首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的诗歌。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无奈和对寻找真实自我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文必备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鱼我所欲也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诵读理解1、字音所恶(wù) 箪(dān) 羹(gēng) 蹴(cù) 乡 (xiàng)为得我与(yú)有所不辟(bì)2、字词积累(1)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2)词性活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3)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今义:豆子)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指示代词,这种做法/停止;今义:判断动词/已经)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④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⑤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4)一词多义为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却)呼尔而与之(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不译)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表示比较,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5)文言句式倒装句: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判断句: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省略句:乡为身死而不受【应为"乡为(义)身死而不受(之)”,“为”“受”后省略宾语4、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归纳

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归纳

省略句: (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
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舍) (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3、特殊句式
4、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一箪食,一豆羮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5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1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表比较,比 表对象,对
(7)于:
(8)为:
2、一词多义
(9)而: ①呼尔而与之 ②蹴尔而与之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④舍生而取义者也 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⑥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修饰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表修饰
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古:盛羹汤或其他 食物的器具;
古:古代的量器;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古:益处,好处;
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
今:计时器具。
得,恩惠,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感激。
0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01
5、词类活用
孟子语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文言知识归纳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翻译及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一、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所以有的灾难我并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难的事情,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去,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采用某种手段(按照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灾难,但是有的人却不采用它。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不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他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二、知识点:1、本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开头有何特点?)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通俗易懂。

2、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运用比喻论证,将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来强调论点;并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不丢掉罢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鱼的生物学知识1. 鱼的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按鱼的鳍与鳞的形态、口的位置及内外鳊的存在等特征,可分为软鳞鱼类、硬鳞鱼类和无鳞鱼类等。

2. 鱼的形态特征: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头、躯干和尾部,通常有鳃呼吸器官。

3. 鱼的运动方式:鱼类通过鱼鳍的摆动、身体的扭动以及尾鳍的摆动来进行游动,具有较高的游泳速度。

二、鱼的生活习性1. 鱼的栖息环境:鱼类栖息于淡水、咸水和海水中,不同种类的鱼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2. 鱼的食性分类:鱼类的食性包括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等不同类型,不同鱼类具有各自特定的食物选择。

3. 鱼类的繁殖方式:鱼类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直接孵化等多种形式,不同鱼类根据其特性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

三、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鱼类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环节:鱼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食物链角色,作为捕食者或被捕食者能够维持生态平衡。

2. 鱼类的生物指示作用:鱼类对生态环境的反应敏感,可作为生物指示物种,反映出水生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与健康程度。

3. 鱼类的经济价值:许多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渔业资源和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也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饮食来源。

四、鱼类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1. 鱼类资源的有限性: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因素对鱼类资源造成了威胁,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2. 鱼类的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对自然鱼群的保护。

3. 合理的渔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加强资源调查和监测,科学制定渔业开发计划,是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的关键。

五、鱼类在文化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1. 鱼在文化中的象征:在不同文化中,鱼往往象征着富饶、繁荣、福气等美好的寓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

2. 鱼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鱼类形象广泛地出现在绘画、雕塑、诗歌和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中,以其独特的美感和主题内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鱼我所欲也》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④“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五、翻译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关键词“甚、苟得”)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关键词“恶、患、甚、避”)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关键词“是心、贤者、丧”)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此之谓失其本心。

(关键词“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

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三、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名篇,它以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词语解析、诗歌韵律、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整理,让读者深入了解这首经典诗歌。

一、词语解析1. 鲤:指一种常见的鱼类,又称“鲤鱼”,因其耐寒、适应力强,被广泛饲养,成为一道美食。

2. 浴:洗、泡的意思。

这里指躺在水中。

3. 碧:颜色鲜艳的青色,也指清澈明亮的颜色。

4. 潭:指深水池,特指静水和深水。

5. 寻:追逐、寻找的意思,这里指按图索骥,寻找一条好鱼。

6. 取:捕捉、采摘的意思,这里指把鱼捉来。

7. 披:展开、穿上的意思。

这里指把鱼展开,分辨鱼的好坏。

8. 裾:衣服下摆,指裙子或袍子的边。

9. 彩:颜色繁多,如锦绣般美丽的意思。

二、诗歌韵律《鱼我所欲也》是五言绝句,采用的是AABB的押韵方式。

这种押韵方式指的是每两句韵脚相同,即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韵脚一致。

这种诗歌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除了押韵方式外,这首诗中还采用了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是指用平声和仄声有规律地排列,使诗歌有节奏和韵律。

《鱼我所欲也》中的平仄格律是平仄平平仄,即每句诗中前两个字的声调都是平声,后两个字的声调都是仄声,从而创造出优美的韵律。

三、文化背景《鱼我所欲也》是唐代诗人周昙所创作的,出现在他的《花间集》中。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将人的情感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

周昙的《鱼我所欲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首诗通过对鱼的描写和追求,表达出诗人对生命的向往和眷恋。

在唐代,佛教对诗歌的影响较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命观的转变。

佛教强调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要求人们珍惜当下的生命,不为名利所困扰。

周昙的这首诗,无疑是对这种生命观的一种呈现。

除此之外,诗歌中所描写的性格也代表着唐代文化的精神面貌。

唐代是一个强调人性、重视自我价值的文化时代,这种文化趋势在《鱼我所欲也》中得到了体现。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一、概述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

该段文字出现于第五十二回中,是贾母询问宝玉的心愿时,宝玉回答的话。

这段文字精辟地揭示了人性欲望的本质和人们不同的追求。

二、主要内容
⒈人性欲望的本质
鱼我所欲也,乃鱼之欲自保全其性命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本质,即追求自身的生存和保全。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追逐欲望,而这种欲望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⒉人们的不同追求
吾所欲者,岂独鱼乎?宝玉接着说道,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鱼所追求的生存,还包括其他更高层次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地位、权力、财富,还是美丽、智慧、爱情等等。

每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⒊欲望之中的矛盾
人们的欲望常常会产生矛盾。

宝玉继续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即使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生死的抉择,人们仍然会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他们心中所认为最好的东西。

三、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附带的附件内容包括《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完整的篇章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料。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欲望
指人们对于物质享受或精神满足的强烈愿望。

⒉本能
指生物体内部拥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

⒊追求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为。

五、全文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在本课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要明确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甚:超过。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高官厚禄。

6.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7.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8.妻妾之奉:侍奉。

9.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

二、重点语句翻译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7.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五、阅读理解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
答: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答: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7.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答:舍生取义。

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8.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答: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0.“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答:“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11.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答: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1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1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答: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答:舍生而取义;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