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1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他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被广泛传诵。

他的诗歌精湛绝伦,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其中两首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无题·重帷深下帘半卷》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首先,我们来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写的是两人相见时的不舍,即使分别也同样难过。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现出了深情与慷慨。

第一句诗句,写的是相遇与别离的难处。

第二句句,表现出春天已过,百花凋零,东风不再有力。

第三句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织丝的寿命已经到了尽头,亦代表着诗人的感情也到了极点。

第四句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已经烧尽,泪水也才停止流泪。

第五句句(晓镜但愁云鬓改),登场人物悲愁满怀,情感超越了日常生活。

第六句句(夜吟应觉月光寒),表明登场人物在黑暗中孤寂无盼,常为思念之情而凄寒。

最后两句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顺势展开超脱尘世的想法,表现出诗人希望的人格面貌。

其次,我们再看《无题·重帷深下帘半卷》。

重帷深下帘半卷,笛声细细似留魂。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世事短如行人去,但奢望才难再论。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中借用了曲乐的形式,表达了登场人物的情感。

首句写的是和文人墨客交往时,不得不用帘帷分开,留有半掩。

第二、三句写的是乐声如同鬼魂一般,让人心醉神迷。

第四句写的是这首曲子只能在天上听到,凡人也就很少有机会欣赏到。

接着,悠然倩影间,脉脉伊人心声倏闪。

第五、六句(世事短如行人去,但奢望才难再论),表现登场人物往事的转瞬即逝。

然而,他仍未放弃奢想,觉得这曲子也许还能再听到。

最后两句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由底而上,文风悠久,气象清新,融化着人的情感,诉说着人的爱。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锦瑟遗情】
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 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 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 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 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 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 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鉴赏:
首联:〈起〉:锦瑟:古瑟,也叫古弦,有五十条丝弦,后
来有二十五弦或十七弦等不同的瑟。 例:“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宋) “佳人锦瑟怨华年!”——元好问《青玉案》 无端: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首联连用了多个数量词,读来不但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反而会 产生一种神奇的美感,为什么? 答:由于诗人对数词作了巧妙的组合,诗人不指明弹奏者和 听众是谁,也不说明弹奏的曲目和现场的氛围,从而使“一 弦”“一柱”有了一种朦胧之美和多义之美。同时,在这首 诗中,数词的使用还有一种音韵美,“一弦一柱”、“一音 一节”、“一顿一韵”和谐匀称。
【伉俪深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 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 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 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 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
锦瑟呀!你要那么多弦干什么?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国风采”的《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马嵬》(其二)则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两首诗的内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诗句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商隐诗两首。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1)分析《锦瑟》的表达技巧,如比兴、象征、拟人等。

(2)解读《马嵬》(其二)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分析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嵬》(其二)中的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锦瑟》表达技巧:比兴、象征、拟人情感: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2. 《马嵬》(其二)表达技巧:对比、用典、讽刺情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

(2)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见教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李商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内容梳理

李商隐诗两首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典故、传说)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三、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四、写作素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角度点拨:①发自肺腑的情感常常稍纵即逝;②情感的脉搏由自己把握。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全诗四联,通过对锦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2.《无题》:全诗四联,以女子刺绣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哀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的人生感悟。

2. 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古画,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李商隐诗两首》2. 板书内容:《锦瑟》:主题、意象、手法、情感《无题》:主题、意象、手法、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2)从艺术特色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1)主题思想分析示例:《锦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而《无题》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哀叹。

(2)艺术特色比较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但《锦瑟》以锦瑟为线索,寓意人生;而《无题》以女子刺绣为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抱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 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 点?请说说理由。
• “锦瑟”:瑟,乐器名, 有五十根弦,后来多为 二十五根弦,音节繁复; 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 据史书记载 “太 帝使素女鼓五十弦, 瑟悲,帝悲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 弦。”锦瑟乊音即 凄婉乊音,“诗言 志”李商隐借凄婉 的锦瑟乊音来表达 内心的凄苦。
比喻美好的时光、梦想、情缘 或前途
情感
-----
美好的时光、梦想、情缘或前 途,难以把握,可望而不可即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 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共用了四个典故:
庄周梦蝶化蝶 望帝魂化杜鹃
-----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凄凉悲慨
南海鲛人珠泪 -----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 蓝田山产玉 -----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

蜡 炬 成 灰 泪 始 干 。 春 蚕 到 死 丝 方 尽 ,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残 。 相 见 时 难 别 亦 难 ,

心 有 灵 犀 一 点 通 。
身 无 彩 凤 双 飞 翼 ,
画 楼 西 畔 桂 堂 东 。
昨 夜 星 辰 昨 夜 风 ,
伉俪深情李商隐
•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 爱上王茂元乊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 小姐丽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丽行结婚 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 的《夜雨寄北》,仌然为现代人称道,亦 为乊辛酸。
讨论
• 锦瑟的主旨到底什么? • 一说 爱情诗 • 二说 政治诗
两诗比较
• 共同特点 • 语言:清词丽句 镶嵌典故 包藏细密 意境朦胧 • 不同 • 表达手法 • 一 侧重象征手法 • 二 侧重讽刺和对比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一、关于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商隐。

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

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

最后客死在荥阳。

有《玉谿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谿生诗详注》较为详备。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

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

他同情“不师孔氏”的元结,更同情“言皆在中兴”的刘蕡。

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

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

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

向的一个诗家。

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

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

常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含蓄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

后代学他的人,例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专门讲究典故和词藻,在语言的色泽上用工夫,形式主义的倾向非常显著。

李商隐自己的诗也不免晦涩和浓得化不开的缺点。

有时因用典深僻而遭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

不过他也能够不依赖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效果,例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有情调,有色彩,有气氛,却并不靠典故来烘托牵引。

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征还写出它在诗人头脑里引起的特殊感觉,绝非寻常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得到的。

至于《夜雨寄北》那样述情如话的诗,虽然为数不多,也表明作者并不缺乏白描的本领。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2.《马嵬(其二)》颔联、颈联、尾联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完成下列表格,体会并总结对比的作用。
探究:
顺序
对失去安稳的宫廷生活的惋
颔联
活作对比
惜,感叹逃难生活的艰苦
“此日”的狼狈与“当 引人思考导致这种状况的原 颈联
时七夕”的恩爱作对比 因
顺序
对比内容
作用
皇帝保不住自己的 以反问点出主旨,启发世人记取唐
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 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文 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 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 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 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 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 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
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 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抒发了位卑寄人篱下的感叹。
墨弄风流李商隐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 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 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月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 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笔者 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品格高 尚;蝉在高树餐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暗合作者的身 世。
颔联两句写蝉鸣到五更天亮时,已稀疏得快要断绝了,碧 绿的树叶,并不为它的嘶叫而悲伤,显得那样冷酷无情。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扩大了诗的内容。
尾联用拟人手法写蝉。“君”与“我”对举,蝉的“难 饱”正与诗人自己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这个与 蝉的命运相似的“薄宦”,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 归之念。

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诗两首》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

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

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

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

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

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

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李商隐《马嵬》赏析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李商隐《马嵬》赏析1

李商隐《马嵬》赏析【原作】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1庄生梦蝶化蝶—— 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2望帝魂化杜鹃—— 无限的悲伤、难言的愁绪与怨愤 3南海鲛人珠泪—— 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 4蓝田山产美玉—— 梦想理想破灭后的迷惘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4、主题除了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外,还有 寄兴说等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林黛玉进贾府》。
二、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 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 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 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 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 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 于一高坡小院。
• 王蒙在《双飞集》中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 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 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 在这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追问淡远的志向,追思无 边的失意,诉说无奈的人情,倾诉浓浓的惆怅——— 真可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感悟而不可支离,可望而不可及。
四、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他生 不能预料—— 今生 缘断悲凉 空闻 今日狼狈—— 无复 昔日安逸 此日 缢死可怜—— 当时 骄奢淫逸 四纪天子 无奈—— 普通卢家美满
五、叙事结构特点
贵妃缢死君王怅,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帝妃永离空断肠。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贵妃缢死君王怅, 帝妃永离空断肠。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令狐楚(牛党)赏识而中进士,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情志”,主要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无题》。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无题》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矛盾心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以《锦瑟》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无题》为例,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锦瑟》中的典故,并解释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锦瑟》主题:怀念逝去美好时光,感慨人生无常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典故巧妙,情感深沉2. 《无题》主题:执着追求爱情,矛盾心情艺术特色:修辞手法多样,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分析《锦瑟》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解释《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寓意。

2. 答案:(1) 《锦瑟》中的意象有:锦瑟、华年、庄生梦蝶、望帝春心等。

这些意象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2、《马嵬》:此诗乃咏史之作。

刘、余《集解》约系为泾原王幕之作。

李、杨旧事至此已历八十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或因人而异。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兵变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内容理解: 海外还有九州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传闻,(与 贵妃)此生的情缘已断,他生更不能预料。
只听到军中巡夜时的敲梆声,已然无法再听到 宫中传唱报晓的声音。
幕府游历:李商隐守丧回朝,李德裕已经失势。 李商隐随郑亚至广西,又随柳仲郢到四川,后客 死郑州。
李商隐政治生平
李德裕
牛僧孺
王茂元
令狐楚
李商隐
李商隐作品回顾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二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锦瑟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思考:
①诗中哪个字揭示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②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情感方面)
李隆基政治举措
第一:量才任官,提拔能人、贤人任宰相。例如: 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
第二: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
第三: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 理。每年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了解民情。
第四:恢复谏官与史官参与宰相会议的制度。
第五:重视县令的任免,对县令进行直接地监管与 考核。
杨玉环
②追忆过去:五十弦喻指自己的一生,即追 忆过去的美好年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别:组号:_________ 姓名:
【自主学习】
1.题解
马嵬驿在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

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2.常识介绍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③.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3、自读诗歌,结合注释试着鉴赏全诗。

【当堂检测】
1、《马嵬(其二)》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招魂说“海外”“九州”还有杨妃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3、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合作探究】
1.从内容的顺序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诗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
2、《马嵬(其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请分别指出来并分析其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默写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意怜幽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4、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不复鸡人报晓筹。

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拓展阅读】
李商隐诗选读,体会其咏史诗。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