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和古诗词中物理知识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一、引言古代的诗词作品常常以唯美的文字描绘了自然万物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诗词作品中,有时隐藏着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知识。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分析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带领读者探索古人对物理现象的触觉认识与探索。

二、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他们不仅仅追求艺术的表现,更是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认知与理解。

他们的诗词中常常提到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现象。

1.光与色古人对光与色的观察和描绘广泛存在于许多古诗词中。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句“覆江烟霞随溜薄,迷蓝醉红游紫禁”,描述了水面上烟雾与霞光的美丽景象。

在这里,观察者通过光的折射和散射产生的色彩变化,描绘了江水上的景色。

2.水与流体力学古代文人用诗词描绘了大自然中水的流动和流体力学现象,如江河的奔流、潮汐的涨落等。

南宋文人陆游曾写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里通过描绘鹦鹉洲上的草木和晴朗的天空,展现了长江的奔流和潺潺流水的景象。

3.天文学与力学古代文人对天文学和力学的认识也体现在他们的诗词中。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通过描绘秋夜的凉爽和流星划过天际的情景,展现了天文学的知识。

三、古诗中的物理原理诗词常常通过美丽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将物理原理嵌入其中,使得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下面是其中一些典型的例子。

1.浮力原理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萧萧几叶飘寒雨,楼头残梦觉秋灯。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粉袅珊珊。

”这里的“萧萧几叶飘寒雨”通过描绘树叶在雨中飘动,暗示了浮力原理;“梦啼红粉袅珊珊”中的“袅珊珊”则是对流体力学中流体的流动状态的描绘。

2.万有引力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还写道:“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中不乏具有物理知识的描述,下面就以物理领域的一些术语为例,在古诗词中探寻物理学的影子。

1. 顾惜朝衣莫虚掷,临风搏浪立中夕。

《离思五首》- 其四杜甫这句诗中的“搏浪立中夕”形象地描写了出现在远洋船舶上的“搏浪现象”。

而搏浪现象实际上是指船只航行时,由更快的推进水流向后延伸,在它的周围会产生两边水面的波浪,因此人常常感觉海上乘坐船只时会晕船。

这个现象很有趣,它涉及流体动力学等物理学领域。

2. 应时食角苦迟迟,已是箕帚夜全西。

《清平乐·李白》李清照这句古诗中提到了一个通常被称为“黄昏”的时刻,它是指天文学中太阳从天边彻底消失的过渡时刻。

在后来的物理学中,人们发现天空的颜色和快慢地变化与地球大气条件有关。

日落时,大气层更靠近地面,让光线穿过盖部分蓝色散开,从而形成天空渐渐变暗的情景。

3. 门泊东吴万里船,长沙绕城九十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句话描述了东吴船只在滔滔长江上航行的情景,而对于物理学,人们对水的运动具有极其深刻的认识。

在河流、海洋中,有许多涌浪、潮汐、旋涡等现象,而对它们建立的理论成为水动力学。

船只在水中航行,需要了解水的物理性质,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技巧才能保证船只的平稳航行。

4. 砌成此宫一百年,千秋万岁名犹存。

《万年殿》曹操这句话描写了一座建筑物“千秋万岁”的魄力和气势,但建筑物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具有物理学的基础原理支撑。

建筑学中的静力学、构造力学和地震学等都是与建筑物的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学科,人们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需要遵循结构稳定、荷载合理、抗震等一系列物理学原理。

5.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将进酒》李白这句诗以“酒酣”的方式描述了情感状态,而人类大脑和情感是物理世界中的“神经科学”分类,这个领域研究了如何从神经元的成像或者电信号中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大脑如何控制奖赏,情感和意识等各方面的行为。

以上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粗略提及了几个领域,这些现象或者道理在过去,人们从自己日常的观察和思考中描绘出来,经过时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正式知识体系和学科范畴。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也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可能并不是以科学的方式呈现,但是
在古人的观察和描写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

比如在古诗中常常会提到风、雨、云等自然现象,其中就蕴含了一些物理知识。

比如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
描绘,反映了太阳升起和河水流动的景象,涉及到了日落和河流等物理现象。

古人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描写。

比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里表现了对明月的好奇和对天
空的神秘感,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感悟。

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
对远方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远处景色的向往和探索,也展现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渴
望。

古人对自然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李白
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里通过对鹤的描写,展示了古人对于鸟类的观察和感悟,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在《桃花源记》中,“远近蓦然开朗,无数桃树低阴;花径寻幽独往,笛声吹入云层。

”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
然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

【公基常识】30个俗语、诗句中的物理化学知识一、力学、运动学1.四两拨千斤、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4.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瓷器的硬度很高,要想在瓷器的上面打眼、修复,需要使用比瓷器硬度更高的材料才行,而金刚石的硬度比瓷器高,可以用来切割玻璃、给瓷器打眼。

5.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水倾泻而下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光学1.立竿见影、坐井观天:光的直线传播。

2.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3.近水楼台先得月:水边的楼台先看得到月光,是一种光的反射。

4.海市蜃楼: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三、热力学1.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2.瑞雪兆丰年:雪覆盖在农作物上面,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起到保温作用。

3.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近朱者赤:分子的扩散作用。

4.煽风点火:扇动扇子使空气流通,为火焰燃烧补充氧气。

5.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6.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取出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四、声学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2.弦外之音: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这些声音我们是听不到的。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这诗句里可藏着运动的相对性呢!就好比你坐在飞驰的车上看路边的树,树不就相对于你往后跑嘛!例子:你想想,你站在岸边看对面的山,可不就是山相对于你在运动嘛!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这来自《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多壮观呀!这里面就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知识呀!就像瀑布的水从高处落下,速度越来越快。

例子:你看那瀑布,水从那么高的地方冲下来,力量多大呀!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嘿嘿,《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这句好霸气呀!这里有弹性势能呢!拉满弓的时候,弓就储存了弹性势能。

例子:你拉过弹弓吧,把皮筋拉得紧紧的,松手后石子就飞出去啦,这就是弹性势能的作用呀!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这句,蕴含着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呀,就像物理世界里各种现象的更替。

例子:你看旧的东西淘汰了,新的东西又不断出现,不就是这样嘛!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在《枫桥夜泊》里呀,这里面有光的知识呢!月亮发光让我们能看见呀。

例子:晚上要是没有月光,那得多黑呀,不就什么都看不清啦!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的这句多有道理呀!这和视角有关系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呀。

例子:你站在平地上和站在山顶上,看到的范围能一样吗?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哇,《使至塞上》里这句画面感好强呀!这里也有光学知识呢!光沿直线传播呀。

例子:你想想,那烟直直往上飘,不就是因为光直着走嘛!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就像物理里研究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多。

例子:你从这个角度看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又不一样啦,物理里不也是这样嘛!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里这句呀,有物态变化的知识呢,露水的形成就是气态变液态呀。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古人在感悟自然的也揭示了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通过解读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探讨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

一、光学知识古诗词中经常涉及到光的描述和运用,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提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这样的描写,古人表达了对光的运动规律的感悟。

同样,在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宿雨软风生,小侯轻起烟。

断岗é横接!”这是对日晕现象的描述,在晨曦或黄昏时,由于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对阳光的散射而产生的一个环形光晕。

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光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在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描写和表达关于力学知识的内容。

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中描述了日出和河流。

日出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现象,而河流则是由于水的重力作用而自然流向海洋。

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古人对力学知识的认识和感悟。

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热的运动、传播和转换相关。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热力学知识的描写和表达。

如苏轼的《石钟山》中,“惊蛰江南晴,花草上阳条。

”这句诗中反映了江南春天的天气情况,说明春天阳光温暖,万物生长。

这与热力学中的热能传递和生物生长规律相符。

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物理学科,而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关于声学知识的描写。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里反映了春风与花香的结合,而春风拂槛,使得花香更为浓郁。

这些诗句表达了古人对声学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笔,它们流传千古,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我们或许很少意识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本文将以这种独特的视角,探讨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知识在古代,人们对力学知识已经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反映在古诗词中。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顾而九江水为汤,竟日尽而不尽,更比喻世事的无常。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物理学中的水的流体力学,但可以看出杜甫对水流不尽的描述,已经有了对物理世界的深刻认识。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到:“临流盼已斜,倚杖对江流。

”这里借江水之势,从而比喻自己对世事的无奈。

这里也涉及到力学中对流体力学的认识。

古人对光学知识也有着一定的认识,在古诗词中也有所体现。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光学知识,但可以看出对光与影、生命与死亡的暗喻。

还有,唐代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三峰有鸟飞,一水抱愁流。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光学知识,但可以看出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隐喻。

古诗词中对声学知识的认识也有所体现。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这里对鸟飞的形容,已经有了对声音传播的认识。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声学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这种认识也反映在古诗词中。

古代对电磁学知识的认识还比较有限,因此在古诗词中并没有太多关于电磁学的描述。

不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望春门外尘青青,男儿何事好深情。

”这里的“尘青青”可以理解为早期的电磁学知识有限,无法清晰描述电磁现象的表达。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反映了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对古诗词中物理知识的探讨,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读者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关注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

诗词里的科学古诗

诗词里的科学古诗

古诗词里的科学知识一、诗词中的物理知识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瀑布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3、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暗香来”“花气袭人”都是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4、陆游《村居山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是因“骤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5、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露水的结果。

6、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体)因温度下降凝华为霜(固体)的结果。

7、郦道元《三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8、“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水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

9、晚唐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浓阴”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沿直线传播”。

“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二、诗词中的化学知识1、《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就是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为CaCO3==CaO+CO2↑。

生石灰正是白色的,洁白无瑕的,清清白白的,作者仔细观察到了这个经典的化学现象,才悟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作者高洁情操的体现。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自然现象和物理知识的描写,可以说是古代人对物理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的物理知识。

1. 天文知识:古人对天体运行规律和天象现象有着较深的观察和认识。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和明亮。

《蝶恋花·春景》中的“满天风雨下西楼,红烛昏罗帐”描述了雷雨过后的霁天和世界一片明亮。

2. 水文知识: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水的运动和液体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3. 声音传播:古人对声音的传播和共鸣有了一定的认识。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了山间的回音和河水的声音,体现了声音的传播和回音的现象。

4. 光学知识:古人对光的传播和折射有一定的认识,比如郭沫若的《七律·长城》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远处山脉的景象,体现了光的折射现象。

5. 热学知识:古人对温度和热的传播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描述了花落时的景象,体现了热的传导。

6. 磁学知识:古人对磁性物质的观察和利用有一定的认识。

《秋词二首·其一》中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遥连飞雁群”描述了远方山脉的景象,体现了山脉间的磁场现象。

7. 气象知识:古人对天气现象和气压变化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

《登高》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述了夕阳下的江河景象,体现了气象的变化和大气压力的影响。

古代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诗词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对我们理解古人的生活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包含着许多深邃的物理知识。

古人虽不如今人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但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许多有深刻物理内涵的诗句和词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都有哪些吧。

一、光学知识1.《鹧鸪天》-范仲淹餴餠谁家炊煮熟,茧丝长断碧窗属。

这首词中的“茧丝长断碧窗属”,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过窗户时被织物所拦截,形成了交错的光影,这正好是光线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光线在穿过窗户时,会因为织物的遮挡而形成交错的光影,这正是光学折射的一个典型例子。

2.《渔歌子》-张志和红泥脚,白绒衣,轻舟已过万重山。

莫问旧时人,只有泪千行。

这首词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反射现象。

光线在水面上遇到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形成倒影。

这个反射现象正是光学知识中的反射定律。

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江边寒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

这里涉及到了物体平衡和静力学的知识。

翁钓鱼的船儿不倒,正是因为力的平衡,静力学告诉我们,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翁钓鱼的船儿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平衡,才能保持平稳。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表现了火焰的燃烧和气流的传播。

火焰燃烧是由于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而气流的传播则是由于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气体的运动和传播。

这正是力学和热力学的知识。

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草木生长与凋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很深入,诗词中的声音描述,也反映了对生命活力的感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草木生长和凋零也是因为生物体内部的振动与运动。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在古代,人们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以诗意的形式传递给后人。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体现的物理知识。

首先是对天空和天文现象的描绘。

《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对太阳光透过大气层后出现折射和散射现象的描述。

“东篱菊未黄,南山竹已老。

”这是对太阳高度和地理位置的描述,暗示出北方秋季阳光较南方充足。

其次是对物体运动和力学的描写。

《春晓》中写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这是对鸟类飞行和风的声音传播的描述。

“秧歌满圆月,夏至人团聚。

”这是对秧歌舞蹈和夏至时人们团聚的描绘,暗示出物体运动和人类活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一些古诗词中还体现出对声音传播和声学现象的描绘。

比如《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是对音色和音量的描述,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和伤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是对声音产生和响应的期望,暗喻对欢乐与快意的追求。

古诗词中还反映了光学现象和光的性质。

比如《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是对月光与地上霜的类比,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光的传播方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是对阳光弥散和天空颜色的描述,通过形容天气现象描绘四季的变化。

古诗词中体现的物理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天文现象、物体运动、声音传播和光学现象的描绘。

这些描写不仅美化了诗词的语言,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

这些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蕴含物理的古诗词

蕴含物理的古诗词

蕴含物理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词: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这句诗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即使在空山中,声音也可以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2、“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这句诗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水声可以传到人的耳朵里,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更深月色半入家,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这句诗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虫声透过窗纱传到人的耳朵里。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古诗词中蕴含了物理知识。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总之,古诗词中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藏着好多神奇的物理现象呢!
就说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速度之快,不正像我们现在的高速列车吗?想想看,那白帝城的彩云,是不是就像我们在物理课上学到的光的折射和散射?美丽的彩云是因为阳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和散射才呈现出多彩的模样,难道不奇妙吗?
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这霜的形成,不就是物理中的凝华现象嘛!夜晚温度骤降,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霜,就好像冬天里哈出的白气瞬间变成了小冰晶一样。

再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这句诗不就跟我们学的光沿直线传播有关吗?站得越高,才能看到更远的地方,这不就像我们在黑暗中打开手电筒,只有让光线直直地射出去,才能照亮前方更远的路吗?
古诗词里的物理现象,就像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它们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物理的神奇。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吗?
我觉得啊,古诗词和物理的结合,让我们对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真的太棒啦!。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瑰宝般的存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

虽然古诗词不是以科学知识为主题,但其中不乏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诗表达了他相思故乡之情,其中提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在形容月光如何照亮地面。

这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线从明亮的源头传播出去,照亮了物体。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以及他对登高远望的愿望。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反映了地球自转和河流入海的自然现象。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描绘了地球的气象现象和地理特征。

4. 《钗头凤》- 杜秋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杜秋娘的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季的繁华和欢快气氛。

这首诗中的“宝马雕车香满路”揭示了车马行驶时扬起的尘土,以及尘土中所散发出来的香气。

这是涉及到颗粒物的运动和散发特性,体现了古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

通过以上几首诗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展示了他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些诗词既风景如画,又蕴含了物理知识,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子卓越的才华和博雅的学问。

这些古诗词成了我们探寻古代科学知识的宝贵资料,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古人通过感悟自然、观察天象,创作了许多充满哲理和物理知识的诗词。

在古诗词中,常常可以找到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和抒发。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诗词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主要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对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典型的古诗词,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我们来看一首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情感,但同时也蕴含着地理和气象的知识。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述了太阳落山的景象,而“黄河入海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也反映了古人对地理和气象规律的认知。

我们来看一首宋代柳永的《浪淘沙》:“雪晴烟轻日脉脉,巨荒川时一碧流。

见江帆影摇橘柚,侧雨花声敲罗袂。

”这首词通过对天气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理现象的敏锐观察。

词中的“雪晴烟轻日脉脉”描述了晴朗的天空,而“侧雨花声敲罗袂”则描绘了雨天的景象。

这些描写展示了古人对天气、气象变化的认知和体验。

再来看一首唐代杜甫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馀霞重,风雷夜奔惊。

欲将西海比东海,荡涤云烟缘。

”这首诗以壮丽的瀑布景观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水流、气象的观察。

诗中的“风雷夜奔惊”描绘了风声和雷声的震撼,而“荡涤云烟缘”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清洁力。

我们来看一首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燕子十三还飞度,班姬散花何处觅。

碧云天,黄花地。

一桂一株檀,半座风、雨夜。

梧桐夜叉传秋水,手机障、星桥流燒。

葛巾画梁,麻盖卷四,算无敌、风雷势。

”这首词通过对元宵夜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节日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蕴含着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认知。

词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观,而“葛巾画梁,麻盖卷四”则描绘了夜空中的星光点点。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公转、万有引力、自然现象等角度,探究一些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1. 公转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却发现了许多宇宙现象。

其中,公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公转是指行星绕着恒星(太阳)的轨道运动。

中国古诗中有许多描绘公转的诗句。

《登高》中写道:“薄霭轻烟湿,梧桐著菊香。

寥廓万象留,蓦然回首长。

”这首诗通过描绘云雾的流动和四季的更替,表达了星辰岁月的无限美好,也展现了天体运动的壮丽景象。

《清明上河图》中写道:“杏花村外桃花源,桃花村里杏花村。

爱当凌水人家,云梯自是好风闲。

”这首诗营造出了一个幽美的桃花村,其中的“凌水人家”描述的就是依江而建的庭院,而“云梯”则是指星辰的运动轨迹,传递出公转的美妙之处。

2.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牛顿提出的引力定律,也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宇宙中的各种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

有些古诗词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唐代李商隐的《锦瑟》中写道:“满地斜阳不自怜,长安城头别有天。

自是人生长恨水,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中,长安城头可看到的更远的天空,展现了地球上人们对宇宙的向往。

而其中的“恨水”,则是形象比喻了万有引力。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中描绘的春草枯萎生长的过程,也可以用万有引力的作用来解释。

草落叶尽后,自然界中就会产生新的植物。

3. 自然现象古代人们经常观察自然现象,从中体悟人生,亦可得知物理常识。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春风吹又生,萋萋忽似旧时游。

”这句话通过春风的作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中原始生命的复苏。

通过春风带动植物生长,也可以理解地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百塔寒齿谯笳谷》的最后一段写到:“远木烟萝半入秋,虚阶绝迹碧云愁。

长空鸟雁惊风去,落叶猿猱任苟游。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森林景色,传递出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品唐诗学物理

品唐诗学物理

品唐诗学物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脍炙人口,文学艺术价值也很高,而且许多诗句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了搜集整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妨抄录部分,与大家分享.一、与光有关的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平面镜成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二、与声有关的诗句三、与能量有关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态变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古诗词中的中考物理知识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

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

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

一、诗词中的能量知识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能转化为能。

(哈尔滨市)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

(河南省)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而本空应填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运动。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中很多作品都融合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描述自然现象、赞美大自然时,诗人们常常借助物理知识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悟。

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古诗词中所使用的物理知识。

1. 天文知识古代的诗人经常以星辰、太阳、月亮等天体为题材进行描写。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描绘了夜晚的天空,以及牵牛织女星。

2. 自然现象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发现了一些物理原理,以此来抒发情感。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指出了草木生长的周期。

3. 水水是古诗词中常常被描述和赞美的自然元素之一。

通过描绘水的流动、波纹等现象,来表达人们的感情。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里通过形容晓风残月和杨柳岸上的景色,来表达诗人的心情。

4. 声音传播古人对声音传播的现象也有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通过形容山、河、海的景象,来表达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5. 光学现象古人对光学现象的观察也有很深刻的发现和描述。

例如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八首·其四》中写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里通过描述红豆在春天发芽的景象,来比喻人们之间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代诗词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涉及到天文、气象、地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古代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一、天文知识1. 星辰古诗词中常常描绘星星,如玉户帘栊开晓景,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这些诗句表现了古人对星辰的观察和感悟。

在古代,人们对星空有着深刻的认识,比如星宿的位置、运行轨迹等。

这些都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观察和思考,由此可见古人对天文知识的掌握。

2. 昼夜、日月运行“曲径通幽处,离尘不染尘,光源环日月,云影共清辉。

”这句诗句中反映了日月的运行。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测,总结出日月的运行规律,包括昼夜交替、日月昼夜运行轨迹等多个方面。

二、气象知识1. 风、雨古诗词中常常描绘风景,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这些诗句表现了古人对风雨的观察和感悟。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对风、雨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风的方向、速度、雨的洪涝等。

2. 季节变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春天的特点,包括天气温暖、万物复苏、鸟鸣蛙鸣等多个方面。

三、地理知识1. 江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中常常描绘江河,表示了古人对江河的感悟。

古人经过长期的河流观察,总结出了江河的特点,包括江河的长短、流域面积等。

2. 山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对山水有着深刻的感悟,包括山的高低、水的深浅、山水的蜿蜒曲折等。

这些都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地理知识。

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包括天文、气象、地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诗句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又体现了古人对物理知识的深刻认识。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观赏性,更是对古人智慧和智识的一种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1、我国民间有名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热。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的三“人”其中的一“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

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以下解释中正确的是()A、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是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C、是水缸中的水分子扩散形成的D、水缸可能有裂缝,水缸中的水渗到缸外形成的6、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

“七十年代,淘米做饭;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

”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服时尽可能使用污染小的无磷洗衣服粉C、将废旧干电池统一收集,集中填埋D、将城市的生活垃圾回收后在郊区焚烧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8、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A、“皓月”是人造光源B、“皓月”是自然光源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____ 作为参照物的。

“钟声”是由于钟的所产生的。

10、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形成“烟”的过程是吸热过程B、“烟”是液化形成的C、“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D、“飞流直下”的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11、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2、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了主要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14、蓬莱阁附近海滩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景物经水面成像C、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发生漫反射D、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15.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16、在历代诗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

清澈见底的漓江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

17、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不幸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18、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反射的是()A、镜花水月B、坐井观天C、海市蜃楼D、立竿见影19、一些民间俗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四句俗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四两拨千斤————杠杆原理B、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坐井观天----------光的折射20、下列诗句,名言或说法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做功改变内能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现象C、“湖静映彩霞”————光的折射现象D、“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利用机械省力诗词、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参考答案1、凝华;吸2、影子3、凝华;液化4、C5、A6、B7、振动8、C 9、地面;振动10、A11、C 12、光的反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B 14、D 15、C 16、反射;折射17、A18、A19、D 20、A基础知识点过关题(本卷中g取10N/kg)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如图木块的长度是______厘米。

2.行驶的汽车上的人若以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的;小明行走的速度是1.2米/秒,他放学回家要8分钟,则他家离校_____米。

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它要靠___________来传播,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米/秒。

4.如图的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__。

5.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蒸发,蒸发时要______热,雾、露、白气的形成都是水蒸气的________现象,而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

6.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的角,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米/秒。

7.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在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8.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先把__________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偏向右,则应调节螺母向_______移。

9.有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若把它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则每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10.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是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N,在右图作出此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力的示意图(不计阻力)。

11.有一重为15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是所受的浮力是23N,则此物体受的合力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物体的浮沉状态是_______。

12.某人在水平地面上推重为200N的物体4分钟匀速前进了100m,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是30N,则此人做功是__________J,功率是_______W。

13.有一质量为8kg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放在0.5m2的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__。

14.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鞋底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___。

15.桶内装有0.5m深的水,距桶底10cm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

16.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______________,离心式水泵是利用___________来工作的。

17.有一重为20N的物体,体积是2dm3将它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18.有一物体质量是5kg,漂浮在水中,已知它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5,则此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

19.作出如图中F1的力臂L1。

20.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则使杠杆平衡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___N。

若弹簧秤改为用虚线方向拉则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2.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水箱,要用一台水泵抽水给水箱,1小时抽满即可,则要抽的水的质量是________千克,重力是________牛,把这些水举高30米要做的功是__________焦,1小时完成,功率是_______瓦。

23.汽车匀速上坡时、其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机械能_______。

24.质量为500克的水温度从10℃加热到沸腾时大约需吸热_______焦耳25.在1分钟内有90库仑的电量通过导体横截面,则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伏,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欧。

26.使用电流表时应将电流表______联在电路中。

27.有20只小彩灯串联在一起,已知电源插头处的电流是200毫安,则通过每只灯泡的电流是_______安。

28.如图是测“2.5V”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闭合前应将滑片P滑至_____端,若P向左移动,则A的示数______,V的示数________。

29.有一电铃正常工作时电阻为20欧,所需的电压是10伏,若把它接在15伏的电源上,则应串联一个_______欧的电阻才能正常发光。

30.R1=6Ω、R2=3Ω,它们并联在9伏的电路中,总电阻是________欧,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

31.1度电可供“220V、25W”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小时,它正常工作1分钟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

32.有一60欧的电阻接在6伏的电路中,5分钟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焦耳。

3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标有“6V、3W”的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______安,电阻是_____欧。

35.如图A端与N极相吸,请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36.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而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基础知识点过关题参考答案1、m 2.902、静止 5673、振动空气 3404、37.15、吸液化凝华6、120 3×1087、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8、游码左9、7880 7880×103 10、大小、方向、作用点 20 图(略) 11、8 竖直向下上浮 12、3000 12.5 13、2000Pa 14、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摩擦力 15、4000Pa 16、1.013×105Pa 大气压 17、0 18、50N 0.8×103 19、图(略)20、F1l1= F2l20.4 变大 2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22、5×104 5×105 1.5×107 4167 23、不变增加增加 24、1.89×10525、1.5 4 26、串 27、0.2 28、增大增大 29、10 30、2Ω 1:1 31、40 1500 32、180 33、发生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34、0.5 12 35、图(略)36、电磁感应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