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 (2011年)
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目录
河南统计年鉴2012 目录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省行政区划(2011年底)1-2 各市、县(市、区)名称(2011年底)1-3 自然资源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综合简要说明2-1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居全国位次2-2 河南省主要统计指标占全国比重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4 “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和速度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人均水平2-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8 按三次产业分的基本单位数及构成2-9 历年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10 各市按三次产业和机构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11年) 2-11 各市分行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2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企业法人单位数(2011年)2-13 “三上”法人单位数(2011年底)2-14 产业集聚区法人单位数(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历年生产总值3-2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3-3 历年生产总值指数(1952=100)3-4 历年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3-5 三次产业贡献率3-6 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7 历年全员劳动生产率3-8 分行业增加值及指数3-9 历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3-10 各市生产总值(2011年)3-11 各市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12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011年)3-13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011年)3-14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011年)3-15 各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16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3-17 历年最终消费支出指数3-18 历年资本形成指数3-19 历年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3-20 支出法生产总值3-21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2011年)3-22 各市支出法生产总值指数(2011年)3-23 历年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3-24 各市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2011年)3-25 历年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26 各市收入法生产总值构成项目(2011年)3-27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10年)3-28 资产负债表(2010年)3-29 投入产出表延长表(2010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人口简要说明4-1 历年总人口(年底数)4-2 历年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3 各市户数、人口数(2011年底)4-4 各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4-5 河南省人口预期寿命4-6 各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2011年底)4-7 各市常住人口抚养系数(2011年底)4-8 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结构(2011年)4-9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1年) 4-10 15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结构(2011年)4-11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11年)4-12 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4-13 各市户数、人口数和性别比4-14 各市家庭户规模4-15 各市家庭户类别4-16 各市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口4-17 各市分性别、民族的人口4-18 各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4-19 各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6岁及以上人口4-20 各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4-21 各市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从业人员与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历年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5-2 按城乡分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3 各市分城乡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4 历年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6 历年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7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 5-8 历年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9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0 历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2011年底)5-12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1年底)5-13 各种分组的城镇女性从业人员数(年底数)5-14 各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5-15 历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16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7 各种分组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18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19 各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0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2011年)5-21 各市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5-22 历年职工工资及指数5-23 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4 各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5-25 各市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 各种分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分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 6-5 各市按城乡及三次产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6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0年新口径) 6-7 各市按构成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面积(2011年)6-8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9 各市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0 固定资产投资6-11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2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0年新口径)6-13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11年)6-14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15 按行业和注册类型分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16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6-17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0年新口径)6-18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总规模(2011年)6-19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0 各市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1 各市按建设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6-22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新口径)6-23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24 各市能源工业投资6-2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0年新口径) 6-26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及新增固定资产(2011年)6-27 各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和在建规模6-28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0年新口径)6-29 各市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0 历年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6-31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0年新口径) 6-32 各市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6-33 大型项目投资情况(2011年)6-34 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6-3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6 各市按构成性质分的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6-37 各市分行业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简要说明7-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7-2 历年进出口总额7-3 各种分组的进出口总额7-4 出口总额(2011年)7-5 各市进出口总额7-6 进出口值分别居前20位商品(2011年)7-7 河南向一些国家(地区)进出口总额7-8 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7-9 历年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情况7-10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2011年)7-11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金额7-12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情况7-13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4 外商和港澳台商在豫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7-15 各市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情况(2011年)7-16 对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投资7-17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7-18 河南与国外结成友好城市一览表7-19 各市利用省外资金情况7-20 旅游事业基本情况7-21 各市入境旅游情况(2011年)7-22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7-23 各市国内旅游基本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能源简要说明8-1 历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8-2 历年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8-3 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4 历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8-5 历年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6 综合平衡表8-7 煤炭平衡表8-8 焦炭平衡表8-9 石油平衡表8-10 电力平衡表8-11 综合能源消费量8-12 分行业煤炭消费总量8-13 分行业电力消费总量8-14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8-15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8-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2011年) 8-1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8 规模以上工业分部门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19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品种主要能源消费量(2011年)8-2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水消费总量(2011年)8-21 分省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量(2011年)8-22 各市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个数8-23 各行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8-24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8-25 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电力消耗情况8-26 各市全社会用电量8-27 各市能耗情况(2010年不变价)8-28 各市能耗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财政简要说明9-1 历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总额9-2 各项税收9-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5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6 各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7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9-8 各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11年)9-9 地方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收支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物价简要说明10-1 历年各种物价总指数10-2 历年各种物价定基指数1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 分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6 各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1年)10-7 各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011年)10-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0-1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1-1 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恩格尔系数11-2 各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支情况(2011年)11-3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4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2011年)11-5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情况11-6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情况(2011年)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情况(2011年)11-9 历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1-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11-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支出情况(2011年)11-12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2011年)11-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11-14 各市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11年) 11-15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购买食品数量(2011年)11-1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购买非食品数量(2011年)11-17 主要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18 各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19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2011年)11-20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1-21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指标(2011年)11-22 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收入11-2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11-24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来源分组的平均每人纯收入11-25 农村居民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的基本情况(2011年)11-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按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11-27 按收入等级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11年)11-28 农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11-29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11-30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11年)11-31 按收入分组的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年末拥有量(2011年) 11-32 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33 各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组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2-1 城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2 省辖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12-3 城市建设基本情况12-4 城市市区市政设施、公共交通情况(2011年)12-5 城市市区供、排水情况(2011年)12-6 城市市区燃气供应情况(2011年)12-7 城市市区园林绿化情况(2011年)12-8 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本情况(年底数)13-2 各市农村基本情况(2011年底)13-3 历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1年)13-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情况13-6 历年农业生产条件13-7 主要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13-8 各市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年末拥有量(2011年)13-9 农业机械化、能源、主要物资消耗及水利建设情况13-10 各市农业机械化和能源情况(2011年)13-11 各市农用物资消耗情况(2011年)13-12 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 13-13 各市农田水利情况(2011年)13-14 水库、灌区情况13-15 除涝、治水、堤防情况13-16 历年农业生产情况13-17 农作物播种面积13-18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9 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算)13-21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2011年)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2011年)13-23 各市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11年,按播种面积计算) 13-24 蔬菜生产情况13-25 各市蔬菜播种面积(2011年)13-26 各市蔬菜产量(2011年)13-27 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13-28 各市果园面积(2011年)13-29 各市园林水果产量(2011年)13-30 林业生产情况13-31 各市林业生产情况(2011年)13-32 历年牧渔业产量13-33 畜禽产品年末存栏数量及产量13-34 生猪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5 牛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6 羊分品种生产情况(2011年)13-37 各市牲畜饲养情况(2011年底)13-38 各市畜产品产量(2011年)13-39 渔业生产情况13-40 各市渔业生产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工业简要说明14-1 历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2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2011年)1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指数14-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1年)14-6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7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011年)14-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0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1 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3 规模以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六大高载能行业主要指标(2011年) 14-14 规模以上六大高成长产业主要指标(2011年)14-15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4-16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7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8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4-19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0 分行业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 14-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2 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24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5 各市规模以上公有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6 各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11年)14-27 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9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011年)14-30 历年规模以下工业主要经济指标14-31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2011年)14-32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2011年)14-33 各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4-34 各市城乡个体工业单位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历年建筑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及竣工价值(2011年)15-4 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2011年)15-5 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5-6 劳务分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11年)15-7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5-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2011年)15-11 各市建筑业企业个数(2011年)15-12 各市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11年)15-13 各市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2011年)15-14 各市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2011年)15-15 各市建筑业企业负债合计(2011年)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收入(2011年)15-17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11年)15-18 各市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简要说明16-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6-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行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3 各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6-4 历年交通运输基本情况16-5 历年旅客和货物运输量16-6 历年旅客和货物周转量16-7 铁路、公路、内河通车通航里程(年底数)16-8 交通运输工具拥有量(年底数)16-9 各市公路线路里程(2011年底)16-10 各种民用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1 各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011年底)16-12 各市私人车辆拥有量(2011年底)16-13 客货运量及周转量16-14 各市公路客货运输量(2011年)16-15 铁路主要站客货发送量(2011年)16-16 铁路、公路分货类运输量(2011年)16-17 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8 民航基本情况16-19 邮政行业基本情况及邮政水平(年底数)16-20 历年邮政业务量16-21 各市邮政网和业务量(2011年)16-22 物流业主要统计指标16-23 物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1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17-2 分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 17-3 各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17-4 邮电通信行业基本情况17-5 通信行业基本情况及通信水平(年底数)17-6 各市电信网和业务量(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18-1 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18-4 各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增幅(2011年) 18-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18-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7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基本情况(2011年)18-8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011年)18-9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0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2011年)18-11 各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限上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8-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2011年)18-13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销售、库存(2011年)18-14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11年)18-1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批发总额(2011年)18-16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零售总额(2011年)18-17 成品油批发企业能源商品购进、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8 成品油零售企业能源商品销售与库存(2011年)18-19 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0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1 各市限额以上星级住宿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2 各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3 个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情况(2011年)18-24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5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6 各市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11年)18-27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单位数(2011年)18-28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基本情况(2011年)18-2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购进和配送情况(2011年) 18-30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18-3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18-32 各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简要说明19-1 历年金融机构和保险业主要指标19-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年底数)19-3 各市金融机构存款年底余额19-4 各市金融机构贷款年底余额19-5 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6 大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7 区域性中小型银行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8 农村信用社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9 信托投资公司信贷收支情况(2011年)19-10 个人贷款总额19-11 各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9-12 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9-13 各市证券交易额(2011年)19-14 各市国债发行情况19-15 证券市场情况19-16 河南A股股票发行情况(1993-2011年)19-17 保险业务情况19-18 各市国内保险业务主要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房地产业简要说明20-1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20-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和从业人员数20-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2011年)20-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20-5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0-6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20-7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情况20-8 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销售和待售情况(2011年)20-9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11年)20-10 各市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1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2011年)20-12 各市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价值(2011年)20-13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销售情况20-14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11年)20-15 各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销售额(2011年)20-16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7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财务状况(2011年)20-18 历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9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2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1-2 分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1-3 各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简要说明22-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2-2 分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3 各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2-4 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主要指标22-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2-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2011年)22-7 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8 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情况22-9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机构情况(2011年)22-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2 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活动情况(2011年)(一)22-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活动情况(2011年)(二) 22-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三)22-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四)22-1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18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情况(2011年)22-19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机构情况(2011年)22-20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22-21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课题)情况(2011年)22-22 各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产出情况(2011年)22-23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011年)22-24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情况22-25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授权量22-26 各类技术合同情况(2011年)22-27 技术买方情况(2011年)22-28 各种分组的技术成交情况(2011年)22-29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2011年)22-30 各市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金额(2011年)22-31 测绘行业持证单位人员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2 各系统主要仪器设备情况(2011年持有测绘资格证单位)22-33 基础地理信息按部门提供情况(2011年)22-34 质量技术监督基本情况22-35 工业企业重点行业产品质量情况(2011年)22-36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简要说明23-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3-2 分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3 各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3-4 生态环境保护情况23-5 水资源情况23-6 大气环境情况23-7 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利用情况23-8 农村环境基本情况23-9 自然灾害情况23-10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23-11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23-12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11年)23-13 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分行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11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24-1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4-2 分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4-3 各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教育简要说明25-1 教育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25-2 分行业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3 各市教育业法人单位财务指标(2011年)25-4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数25-5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5-6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5-7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5-8 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5-9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11年)25-10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11年)25-11 研究生分学科毕业、招生及在学人数25-12 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2011年)25-13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11年)25-1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分学科毕业生、招生及在校学生数(2011年)25-15 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任教师分学历的人数与构成25-16 技工学校数、学生数和教职工数25-17 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1年)。
分省辖市综合能耗及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分省辖市综合能耗及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2015年1-5月单位:万吨标准煤省辖市本期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工业增加值增长(%)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名次全省总计6043.62 -6.1 8.3 -13.27 -郑州789.75 -14.9 9.7 -22.39 3 开封214.93 3.2 10.3 -6.43 16 洛阳655.67 -3.1 9.1 -11.14 11 平顶山452.61 -3.9 6.3 -9.57 12 安阳680.01 -5.1 1.7 -6.68 15 鹤壁134.09 -7.7 6.1 -13.00 9 新乡461.68 5.9 4.1 1.73 18 焦作401.06 -0.3 9.1 -8.61 13 濮阳192.55 -22.2 8.9 -28.52 1 许昌260.28 -9.1 8.4 -16.13 6 漯河111.37 -10.9 10.1 -19.08 4 三门峡401.83 -0.4 2.3 -2.62 17 南阳315.87 -7.4 9.8 -15.64 7 商丘229.17 -9.5 9.3 -17.25 5 信阳188.32 1.8 9.9 -7.38 14 周口54.08 -14.7 10.9 -23.09 2 驻马店195.27 -7.9 8.5 -15.09 8 济源302.95 -8.4 3.6 -11.57 10省直管县综合能耗及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2015年1-5月单位:万吨标准煤省辖市本期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工业增加值增长(%)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名次全省6043.62 -6.1 8.3 -13.27 -巩义146.22 -25.6 7.8 -30.99 1 兰考 4.42 -11.2 11.6 -20.45 2 汝州79.08 -0.2 9.4 -8.75 7 滑县21.38 -2.1 11.5 -12.22 5 长垣30.40 587.0 11.0 518.92 10 邓州12.56 2.2 12.5 -9.12 6 永城163.26 -7.9 10.0 -16.25 4 固始 4.45 5.3 11.9 -5.92 9 鹿邑 6.31 1.6 11.2 -8.62 8 新蔡 1.41 -10.0 9.7 -17.93 3分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2015年1-5月单位:吨标准煤行业大类本期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或下降(%)全部工业企业3029510 -8.4 3.6 -11.57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45562 -23.4 9.9 -30.31 重工业2983948 -8.1 2.3 -10.18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9191 -52.3 -33.7 -28.1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353 -43.8 56.0 -64.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65 -5.9 -11.2 6.02 农副食品加工业3286 2.7 -2.2 5.01 食品制造业416 -20.6 -12.9 -8.84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3302 47.7 37.6 7.31 纺织业395 -44.5 13.2 -50.97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47027 -4.5 -5.3 0.84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89600 -8.4 17.9 -22.27 医药制造业590 19.0 1.3 17.47 化学纤维制造业152 3.7 -1.8 5.5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22 -28.7 -18.7 -12.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7537 -24.5 6.7 -29.2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851933 -4.1 -6.8 2.8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2847 5.7 11.5 -5.23 金属制品业3929 -1.5 16.0 -15.06 通用设备制造业931 99.7 1.1 97.57 专用设备制造业2632 19.8 15.0 4.15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80 -38.4 21.8 -49.4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519 -18.4 -4.0 -15.0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9017 40.5 29.2 8.76 仪器仪表制造业13 -48.6 -20.5 -35.36 其他制造业2340 -83.1 -9.7 -81.2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432306 -9.8 -9.3 -0.5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71 0.4 -0.8 1.22分镇办综合能源消费量2015年1-5月名称本期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消费量增速%增加值能耗降低率%镇办214088 -30.40 -32.67 #沁园278 -37.84 -48.76 济水165 -12.79 -17.49 北海1174 -12.57 -18.67 天坛14774 -3.58 -22.68 玉泉7853 37.76 46.71 克井14970 -83.04 -79.42 五龙口2141 -6.48 -34.65 轵城24865 0.58 0.18 承留62177 -9.80 -6.72 邵原3128 -14.95 -40.90 坡头298 6.08 -3.91 梨林1473 -28.57 -38.74 大峪3975 53.03 27.53 思礼64908 -4.82 -13.47 王屋142 5.49 -45.09 下冶11768 -40.69 -31.43分部门综合能源消费量2015年1-5月单位:吨标准煤部门本期上年同期比上年增减(%) 全市总计3029510 3306886 -8.4 煤炭49191 103190 -52.3 钢铁1000313 1044925 -4.3 有色313212 296447 5.7 建材87604 116066 -24.5 化工89600 97820 -8.4 轻工25380 22971 10.5 纺织547 858 -36.3 医药590 496 19.0 机械4606 3850 19.7 电子19017 13534 40.5 电力1432279 1587442 -9.8 其他7170 19286 -62.8分省辖市和直管县全社会用电量2015年1-5月计算单位:亿千瓦时省辖市及直管县本月同比增长(%)累计同比增长(%)全省总计229.43 -1.87 1151.05 -3.09 郑州30.91 3.55 166.59 5.67 开封 6.65 1.55 35.45 1.40 洛阳29.19 -7.01 153.45 -7.74 平顶山11.21 1.34 56.72 -1.55 安阳15.90 -8.30 77.06 -9.55 鹤壁 4.12 3.83 20.37 -5.21 新乡13.57 -4.68 72.09 -5.04 焦作18.10 6.26 86.18 -1.53 濮阳7.26 7.60 35.80 2.54 许昌8.30 -2.39 41.97 -5.34 漯河 4.33 -2.78 23.39 2.66 三门峡8.90 -16.11 47.51 -15.39 南阳12.16 -25.15 70.27 -15.87 商丘 6.19 -12.41 35.05 -10.61 信阳 6.51 1.78 34.60 -1.94 周口 5.59 -0.56 31.99 -0.05 驻马店8.77 13.36 42.31 0.40 济源 6.65 1.78 33.38 0.38 巩义8.01 -5.43 36.13 -16.14 兰考0.80 -25.84 4.21 -14.20 汝州 1.27 -6.60 7.44 -5.44 滑县 1.15 -4.37 6.43 2.68 长垣0.96 27.21 5.14 5.68 邓州 1.05 17.95 4.99 7.65 永城 6.17 3.86 30.89 -10.84 固始0.79 14.14 4.09 5.04 鹿邑0.56 2.76 3.13 0.82 新蔡0.34 19.85 1.73 -1.77注:全社会用电量为河南省电力公司数据。
2011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特大自然灾害侵袭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狠抓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强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5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118.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309.25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224.05亿元,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4:45.7:34.9发展到18.2:47.4:34.4,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452元,比上年增加5323元,增长25.2%。
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5.7%。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快,达11.9%;衣着价格上涨较快,达6.7%。
从主要月份价格水平来看,12月上涨5.1%,低于3月的5.6%、6月的7.3%、9月的6.4%,总体趋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18.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PPI)上涨11.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0.0%。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2011年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47.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705人。
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49.88万人,其中在省外打工31.21万人。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
2011年,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93712户,增长22.1%。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908户,增长20.6%。
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709户,增长25.9%;个体工商业户24199户,增长20.2%。
2023年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7
2023年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6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2011年真题]A. 调查表B. 行政区划图C. 统计图表D. 统计报告正确答案:B,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和统计编码等的标准化。
A. 统计方法.统计指标.指标涵义.调查表式B. 统计方法.统计内容.调查对象.公布方式C. 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D. 指标涵义.调查方式.调查对象.计算方法正确答案:C,4.(判断题)(每题 1.00 分) 国民经济账户侧重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
()正确答案:B,5.(判断题)(每题 1.00 分)老年人口系数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正确答案:B,6.(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城市公共运输业包括()。
A. 公共电汽车客运B. 轨道交通C. 出租车客运D. 城市轮渡E. 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正确答案:A,B,C,D,E,7.(判断题)(每题 1.00 分) 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为大型企业。
()正确答案:B,8.(判断题)(每题 1.00 分) 国际收支统计的范围,只包括以货币支付为基础的对外贸易和对外资本往来,不包括无偿国际援助、易货贸易等不发生货币收支的活动。
()正确答案:B,9.(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超过劳动年龄,但能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应计入()。
A. 劳动力B. 非劳动力C. 半劳动力D. 整劳动力正确答案:C,10.(判断题)(每题 1.00 分) 建筑业包括建筑、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
()正确答案:B,11.(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某工业企业2012年有关资料如下:2012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1、2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均为50人,3季度平均人数80人,4季度平均人数60人;发放从业人员计时、计件工资120万元,奖金、津贴30万元;福利费支出3万元。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011年修订)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011年修订)【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5.25【实施日期】2011.09.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1998年12月15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11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生产、转换、储存和消费,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利用,节能服务以及节能管理等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节能工作应当遵循节约优先、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根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能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节能产品、技术、工艺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节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并通过节能宣传周、节能企业、节能社区等形式和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能量消耗
4.17 0.50 20.04 12.47 8.02 0.49 7.49 0.04 6.31 0.09 6.66
0.01
7.71
0.23
9.38
1.46
1.65
42413.38 3060.77 0.02
40.82 42.72 11.38 1.10
0.21 3.56 0.27
20.87 97.63 13.63 2.41
39373.04 57.48 39262.62 250.86 65.41
125.54 13.81 46.10
39003.74 11.52 1.90 0.97
3.08 2.69 0.80 0.37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99.41 3846.14 400.03
34.09 4523.89 32.08
3.79 0.51 0.33
原油消费量 (万吨)
汽油消费量 (万吨)
煤油消费量 (万吨)
柴油消费量 (万吨)
燃料油消费量 (万吨)
天然气消费量 (亿立方米)
46678.92
8140.90 192.86
1956.60 1.19 32.04 2.64 2.16
16966.05 1335.50 1747.70 631.77 215.21 63.41
29.28 260.67 89.92 55.94 38.83 44.09 34.53 45.01 37.66 32.41 19.71
4.97 1.84 0.64 1.91 2.46 2.46 33.90 27.76 2.64 3.50 286.87 119.40 3753.03 200.06
0.20 0.02 0.01 1.81 0.03 0.03
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
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一、能源消费总量(一)工业企业: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
终端消费相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
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作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
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5.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6.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如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且非独立核算的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用能。
不包括以下各项: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的能源,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2.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3.调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4.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二)非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工具
1、工具的构成2、数据输入在“结果分析”工作表里,可以看到按《企业标准》要求格式排列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结果以及相对应的分析图表。
若企业没有输入数据,则不会显示图表。
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使用目的本工具是基于中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表2: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表2-1:能源消费结构附表“的格式编制而成。
本工具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根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企业标准》)核算由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CO 2),甲烷(CH 4)和氧化亚氮(N 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协助企业识别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本工具随附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指南》)提供了工具计算过程和所采用排放因子数据的说明。
使用说明本工具由六张工作表组成:工具介绍、基本情况、能源消费结构表、能源消费结构附表、排放量估算和 结果分析。
“工具介绍”工作表包含对本工具的目的、使用说明和局限性的介绍。
企业先在“基本情况”工作表填入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将能耗数据输入“能源消费结构表”和“能源消费结构附表”, 本工具会根据公式在后台计算出每一项能源消耗相应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并反映在“排放量估算”工作表中。
(2011年9月,版本1.0)四章。
《企业标准》可在以下网址免费下载:本工具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是与《企业标准》的原则相符合的。
《企业标准》把温室气体排放分为三个种类: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范围三的间接排放。
范围一的直接排放包括生产电、热或蒸汽产生的排放,物理或化学过程排放,由公司拥有的交通工具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本工具计算的排放信息不包括过程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范围二间接排放指的是外购电、热力或蒸汽其生产所产生的排放。
范围三指的是其他。
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计算方法探讨
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计算方法探讨(电力行业)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项目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应分别测算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数值。
等价值主要用于定量判断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和是否需要定量分析所评估项目对当地节能目标的影响。
据网上文章称:“当量值”简言之是一个计量单位的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热量。
而“等价值”则是生产一个单位的能源产品所消耗的另外一种能源产品的热量。
目前,这个规定主要体现在电力产品的消费量折算计算上。
为了与世界接轨,同时便于和历史资料对比,我国统计制度明确规定,计算国家、省、市级的能源消费总量时,电力采用等价值核算。
电力行业的电力生产项目属于能源加工转换项目,其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计算的共识是,按能量守恒建立的公式,其值是投入的各种能源减去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即电厂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投入的能源(煤、柴油等)标煤量-年供电量×当量值折标系数-年供热量×当量值折标系数(热电联产项目)计算。
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是从社会环境能量平衡的角度反映了用能体系的能源消费数量。
由于扣除了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并非是项目真实投入的能源,其值小于项目实际投入的能源量。
对于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如何计算,目前尚无明确的统一的方法,就目前所知,存在有某些“误区”。
以下所述系个人的学习心得,限于个人目前的认知水平,错误难免,其观点愿意与同行探讨、商榷。
1、什么是等价热值根据能源统计知识手册(国家统计局工交司编2006年8月),等价热值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一次能源不存在折算问题,因此也无所谓等价热值。
二次能源具有的能量等价热值=转换效率2、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根据等价热值的定义,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应是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量,按等价热值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5-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分品种能源消费量
全部工业企业 一、按工业行业门类分
(一)轻工业 (二)重工业 (三)采矿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四)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纺织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等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医药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
(五)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等
4
37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
4
168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85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
二、分地区
广元市
3684067 1041650 8867 114389 1870 1894
Hale Waihona Puke 28利州区179947
8412 7609
668
181
15
元坝区
260299 265616
490
朝天区
1364 149718 393388
1358 726411
1097 577460 11455
261 137497
1386 1386
313 12408
56
152
12
576
9514 268185 439118
177
6969
531
3696 28185
4179 203601 388588
1236 726411
5-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分品种能源消费
原煤(吨)
洗精煤 (吨)
其它洗煤 (吨)
焦炭(吨)
天然气 (气
态)(万
汽油 (吨)
煤油(吨)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国家统计局审批2011年7月本统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年度的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公共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目录一、总说明 (1)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 (4)(一)基层表式 (4)1、公共机构基本信息 (4)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 (5)(二)综合表式 (7)1、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情况 (7)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情况 (8)3、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情况 (9)四、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 (13)五、实施方案 (16)六、附录 (19)(一)台账 (19)1、公共机构基本情况统计台账 (20)2、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 (21)(二)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24)一、总说明(一)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实际状况,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促进公共机构节能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1(中文版)
35 消费量
36 水电
36 消费量
38 可再生能源
38 其它可再生能源消费量 39 生物燃料产量
40 一次能源
40 消费量 41 按燃料划分的消费量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附录
44 近似换算率 44 定义 45 更多信息
阅读指南
60年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提供了关于世界 能源市场优质、客观且全球一致的数据。本年鉴是 能源经济领域备受关注且最富权威性的出版物之 一,被媒体、学术界、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作为参考 使用。每年6月发表新版本。
最后,我谨借此机会感谢BP经济团队和遍布世界的相关人士为出 版今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所做出贡献,特别是那些提供官方数 据的各国政府。
1
2010年回顾
综述
2010年,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全球能源消费强 1 劲反弹。能源消费实现全面增长,其中经合组织国家 和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增幅都高于平均水平。各类能 源消费增长强劲,其中化石燃料消费增长表明能源 使用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达到了 196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源类型、地域和年份划分的具体数据。 • 一个石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的换算计算器。 • PDF格式和PPT幻灯片文档格式的图表、地图和图解,以及Excel工
作簿格式的历史数据。
附录 近似换算系数和定义请参见第44页 浏览或订阅本文件,请登录: /statisticalreview
BP公司简介 BP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公司之一,服务于六大洲九十 多个国家的成百上千万客户。我们的业务板块包括勘探与生产以及炼油 与营销。通过这些业务板块,我们提供运输燃料、零售品牌以及取暖与 照明所需的能源。
全球石油产量增加了2.2%,即180万桶/日,但赶不上快速的消费 增长。增加的石油产量同时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 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08年下半年实施的限产协议贯穿于2010年 全年,尽管生产约束减弱及不受生产配额限制的产量增加导致石油产 量上升了2.5%,即96万桶/日。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为尼日利亚 (+34万桶/日)和卡塔尔(+22万桶/日)。
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计算方法探讨
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计算方法探讨(电力行业)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项目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应分别测算当量值和等价值两个数值。
等价值主要用于定量判断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和是否需要定量分析所评估项目对当地节能目标的影响。
据网上文章称:“当量值”简言之是一个计量单位的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热量。
而“等价值”则是生产一个单位的能源产品所消耗的另外一种能源产品的热量。
目前,这个规定主要体现在电力产品的消费量折算计算上。
为了与世界接轨,同时便于和历史资料对比,我国统计制度明确规定,计算国家、省、市级的能源消费总量时,电力采用等价值核算。
电力行业的电力生产项目属于能源加工转换项目,其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计算的共识是,按能量守恒建立的公式,其值是投入的各种能源减去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即电厂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投入的能源(煤、柴油等)标煤量-年供电量×当量值折标系数-年供热量×当量值折标系数(热电联产项目)计算。
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是从社会环境能量平衡的角度反映了用能体系的能源消费数量。
由于扣除了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并非是项目真实投入的能源,其值小于项目实际投入的能源量。
对于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如何计算,目前尚无明确的统一的方法,就目前所知,存在有某些“误区”。
以下所述系个人的学习心得,限于个人目前的认知水平,错误难免,其观点愿意与同行探讨、商榷。
1、什么是等价热值根据能源统计知识手册(国家统计局工交司编2006年8月),等价热值是指加工转换产出的某种二次能源与相应投入的一次能源的当量,即获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也就是消耗一个度量单位的某种二次能源,就等价于消耗了以热值表示的一次能源量。
一次能源不存在折算问题,因此也无所谓等价热值。
二次能源具有的能量等价热值=转换效率2、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1根据等价热值的定义,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应是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源量,按等价热值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国办发[2011]26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2011-08-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