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十三讲解析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是指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新闻传播与报道活动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古代传统媒体:从古代开始,中国以官方报纸和手抄本等形式传播新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的《通志》、清代的《北京日报》等。
2. 《民国时报刊法》:该法规定了新闻机构的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中国的新闻传媒业管理打下基础。
3.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为中国
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办了多家新闻刊物,如《新青年》、《时事新报》等。
4. 中国共产党与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度重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创办了《红星报》等刊物,通过新闻报道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5. 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
新闻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建立了新闻机构,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传媒成为国家宣传政策的重要工具。
6. 改革开放与媒体多样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
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有媒体逐渐向市场化转型,新闻市场逐渐多元化,出现了大量商业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等。
7. 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媒体融合、新闻虚假传播等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传媒机构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报导方式。
这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新闻事业从传统媒体到现代媒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政治、经济和技术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唐朝邸报:中国最早的报纸出现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进奏院状(邸报)————最早的官报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材料。
进奏院状的基本特征:1、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流行于唐末2、唐人称之为进奏院状、状报、邸吏报、朝报、杂报等。
3、由各地驻京进奏院的官员制作并传发给各自的长官。
4、内容多为朝廷信息: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以及军政信息等新闻一词的来源:“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中,这本书是宋代欧阳修等所撰的纪传体唐代史,另据说,唐代的尉迟枢写过一本叫做《南楚新闻》的书宋代的小报制度小报:1、定义: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出版的非官方报纸2、时间:“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及消息来源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地方各州府军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有所谓的“内探”、“省探”、“衙探”4、内容“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朝廷大臣之奏章,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等政治性材料5、出版方式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了6、读者范围广,有京官,也有地方官和一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皇室成员和社会上关心朝廷政事的人。
7、小报产生的原因:1、政治上:2、商业驱使3、社会需求:朝廷未报之事4、技术的支持:雕版印刷8、“小报”命运——统治者的查禁一是加强消息来源的管理,对进奏官实行五人联保的监督机制;二是量刑日益升级,从一般的“听人告捉”、“密切跟捉”,发展为“流二千五百里”9、对“小报”的评价小报的出现,开创了我国民办报纸的先河。
其时效性、新闻性较强。
小报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小报的内容仍然限于朝廷政事,读者也仍属统治阶层,只是官报的一个补充。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PPT课件
报刊数与报刊发行量逐年增加,全国邮发报纸总数1957 年为1325种、1958年为1776种。报刊品种开始增多,报 业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党报系统增添了《红旗》杂志 等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理论机关刊物、党的县委机关报等 新品种,晚报、体育报、企业报、农民报、摄影报等各类 报刊大批问世。广播事业的发展,表现在一大批中等城市 的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建。
9
引进外 国经验 总结以 往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被大量引进到中国 新闻界,成为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
在总结中共党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以及杰出的党报工作者胡乔木、范长江、邓拓等 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强调新闻工作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党性原则、遵循科学原则和方法、坚持新闻的真实 性原则、做“人民的公仆”。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1956年针对新闻工作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等严重问题新闻界掀起了一场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是这次新闻工作改革976
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49— 1
13
大兴研 究之风
在国民经济陷入困境之时,毛泽东于1961年前后 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 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得到恢复与发扬,新闻工作者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采写了雷锋、大 庆和焦裕禄等一大批有血有肉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人 物与集体的典型报道。同时,新闻媒体还积极发挥传 承文化、传递知识和提供娱乐等多种功能。1960年底, 《人民日报》决定部分改版,增强报纸的知识性、艺 术性和趣味性。《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 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人民日报》的“长短录”等一批 高质量的杂文专栏应运而生。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这些报纸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此后,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政府的控制和限制。
1.2 发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最显著的一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新闻传媒立即被国家掌控,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当代新闻事业的现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等。
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并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新闻内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2.1 政府控制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机构逐渐市场化,但政府仍对内容和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2.2 媒体与娱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追求商业化和娱乐化。
许多新闻节目和报纸更注重娱乐性,迎合公众的需求。
2.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使个人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对新闻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的审查。
其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困扰。
此外,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一些机遇。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其次,中国的媒体市场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课后解答1.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的?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文献研究法:学生研究相关古代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况。
2.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新闻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中国新闻史的定义与特征中国新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新闻发展的历史,包括新闻传播、新闻制度、新闻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新闻史的特征是悠久、丰富、多元。
2. 中国新闻史的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新闻、近现代新闻和当代新闻三个阶段。
古代新闻以官方新闻和民间新闻为主,近现代新闻以西方传媒的引入和中国新闻现代化的为主,当代新闻以传媒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主。
3. 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包括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制度多元等。
4.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包括文字、口头、画图、雕刻、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5.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包括皇家旨意、官方新闻、宣传机构、新闻组织、新闻自由、新闻监管等。
第二章中国新闻史的古代新闻时期1. 中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包括《春秋》、《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史书。
2. 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口头、书信、壁画、石刻等。
3. 中国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包括史官、书吏、佐史官、宣传使等。
4. 中国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第三章中国新闻史的近现代新闻时期1.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传入与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新闻传入主要包括西方传媒、新闻学理论、新闻制度等,进而促进了中国新闻的现代化。
2.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传播工具近现代中国的主要传播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刊物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刊物包括《申报》、《京报》、《新民报》、《大公报》、《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
4.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新闻机构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机构包括官方机构、民间机构、外国机构等。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了解)一、名词解释1、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3、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宋代的报纸审查制度)4、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
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
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5、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发布。
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从宫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6、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
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
官吏任免消息。
皇帝谕旨诏令等。
小报的信息灵通。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一、中国早期的新闻事业(一)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源于生存需要的消息传播。
原始社会的口头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有组织的记言记事活动和新闻采集活动。
《春秋》曾认为是一种“断烂朝报”,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时事性政治材料,但并不是报纸。
汉朝的首都开始设置“邸”,作为封建王朝的地方和中央之间传播信息和事件的中转机构,但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官报──邸报。
(二)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三)宋朝的“邸报”和“小报”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999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
“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 、“新闻”一词诞生于唐代。
2 、唐代成为新闻诞生的原因?(唐代新闻媒体的发展原因?):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②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③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唐代驿运发达。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4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 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
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002)5 、简明朝政公报,到了后唐,人们便把这类官文书成为“朝报”,又称“进奏院状”。
6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7 、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8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
变成了中央报纸。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9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题库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题库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题库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息息相关。
考研题库中的相关问题涉及到了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张发明和书籍出版。
在古代,新闻主要通过书信、传令、宣传等方式传播,起初并没有专门的新闻机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需要,新闻机构逐渐兴起,成为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组织。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早期,新闻主要由政府控制,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思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技术的进步,新闻事业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闻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新闻媒体的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增加。
三、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事件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例如,新华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正式组织化,成为国家最高新闻机构。
此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也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特点。
四、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人物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
例如,胡适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新闻教育的推广和新闻理论的研究。
此外,许多著名的新闻从业者和学者也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成就和思想对后来的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五、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与挑战当前,中国新闻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闻媒体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然而,新闻事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也存在一定问题。
此外,新闻媒体的商业化和政治化也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六、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多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笔记规模都远远超过中文报刊。
这些报刊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息为主。
新闻业务水平较高,达到近代报刊的水平。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
1815,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以宣传教义为主,也涉及科学文化、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等。
由于条件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
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
·宣传上采取“附会儒学”的策略,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
·发行地区逐步扩大到广州澳门,影响也逐渐扩大。
1821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停刊。
(前后6年)●《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 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
1822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的政府机关报,主编安东尼奥,葡文周刊,附数种增刊。
一年后因执政党被推翻而停刊。
葡出版的各种葡文报纸出版时间都不长,影响不大。
●《广州纪录报》/《广东纪事报》CantonRegister ·外文报纸中第一份英文报纸。
1827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在广州创办。
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
·商业性报纸,内容主要有货价行情,航运消息,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
有强烈政治色彩,竭力为鸦片战争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后辗转迁往香港,改名《香港纪录报》,1863年停刊。
(前后36年)●《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立。
由于在清朝统治的领地上创办,该报标志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1。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一、教案简介《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认知和理解。
本课程将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介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脉络,重点关注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变革和现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 掌握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和重要事件;3. 分析新闻事业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对新闻事业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背景1.1 中国古代的传播方式与新闻概念1.2 近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崛起第二章: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2.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新闻政策与管理2.2 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2.3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三章:新中国成立与新闻事业的改革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事业3.2 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3.3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困境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4.1 改革开放与新闻事业的恢复4.2 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的变革4.3 互联网时代与新闻事业的新发展第五章: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事业5.1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5.2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5.3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事业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述、解读、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观点;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新闻事件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5. 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等;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领导能力等;3. 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质量,包括研究深度、分析能力等;4.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1、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2、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
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3、章太炎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
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
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4、梁发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ⅰ度笆懒佳浴贰ⅰ妒タ问薄返龋 渲小度笆懒佳浴范院樾闳 泻艽笥跋臁?BR> 5、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6、梁启超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7、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如口碑、驿站、邸报等。
1.2 近代新闻事业的起步: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如申报、新闻报等。
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闻事业的影响,以及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4 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探讨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挑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新闻事业2.1 党的新闻事业方针: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新闻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2.2 红色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新闻事业,如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
2.3 抗日战争与新闻事业: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困境。
2.4 解放战争与新闻事业:探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3.1 建国初期的新闻事业: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3.2 改革开放与新闻事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3.3 突发事件与新闻报道:探讨中国新闻事业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与挑战。
3.4 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监管与自律4.1 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阐述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如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
4.2 新闻法律法规:介绍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新闻出版自由条例等。
4.3 新闻事业的自律:探讨新闻行业的自律组织与规范,如中国记协、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等。
4.4 典型违规事件分析:分析我国新闻事业中出现的典型违规事件,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
第五章: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1 媒体融合与新闻事业: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
5.2 互联网新闻传播:分析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B、唐C、宋D、明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A、《中国丛报》B、《广州周报》C、《广州记录报》D、《蜜蜂华报》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A、《上海新报》B、《字林西报》C、《申报》D、《新闻报》4、《申报》创刊于()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D、唐才常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严复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A、“开民智”、“造新民”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大公报》B、《时报》C、《大江报》D、《民报》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徐凌霄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蔡元培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A、《觉悟》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4B、1918·10C、1920·12D、1919·12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A、《东方杂志》B、《北京大学月刊》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周刊》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B、广州C、上海D、浙江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A、《劳动周刊》B、《工人周刊》C、《真报》D、《中国青年》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A、吴鼎昌B、胡政之C、张友鸾D、张季鸾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A、1920B、1922C、1923D、1924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A、北京B、上海C、南京D、浙江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A、红色中华社B、红色中华通讯社C、中央通讯社D、国闻通讯社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A、《红色中华》B、《红星报》C、《斗争》D、《青年实话》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A、《生活日报》B、《生活》周刊C、《抗战》三日刊D、《全民抗战》27《新华日报》创刊于()A、1939B、1941C、1937D、1938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A、邹韬奋B、史量才C、成舍我D、严宝礼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1.2 近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崛起1.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章:新中国的新闻事业(1949-1978)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事业2.2 社会主义改造与新闻事业的变革2.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4 新闻事业在探索中前进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1978-至今)3.1 改革开放初期新闻事业的恢复与发展3.2 媒体多样化的趋势3.3 互联网与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事业的影响3.4 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与挑战第四章:我国新闻事业的制度与政策4.1 新闻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体制4.2 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4.3 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4 新闻事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新闻伦理的含义与作用5.2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5.3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5.4 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第六章:重要历史事件与新闻报道6.1 重要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6.2 典型报道案例分析6.3 新闻报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6.4 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第七章: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7.1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7.2 新闻写作的格式与要求7.3 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实践途径7.4 分析优秀新闻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8.1 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与工作流程8.2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编辑特点8.3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出版8.4 培养学生新闻编辑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受众9.1 新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9.2 受众心理与新闻传播效果9.3 新闻传播的党性原则与导向作用9.4 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十章: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0.1 数字化与网络化对新闻事业的影响10.2 媒体融合与新闻生产的创新10.3 在新闻领域的应用10.4 我国新闻事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详细讲解古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包括口碑、驿站、邸报等,以及这些方式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
中国新闻事业史(超详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新史总结(1-3章)第一章古代露布 3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8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9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建设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4)国家通讯社的建成
1950 年3 月28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 示》。1950年4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通过《关于统一新华通讯社组织和 工作的决定》。 1950年11月21日,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 个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基本完成。 1953 年3 月,新华社召开编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新华社要成为“消息总汇” 的总任务和国内外并重的方针。同年 12 月,新华社第三次全国社务会议召开,重 点讨论如何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认真研究贯彻“消息总汇”方面的重要 措施。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 化建设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5)中国新闻社的成立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 国,国家决定组建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 的中国新闻社。1952年9月14日,中国新 闻社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 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 起组织,由33人组成理事会,金仲华任社 长。其编辑机构最初附设在新华社内,名 华侨广播组(后改为部)。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黄 瑚
博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概述
第四编: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与改革 (1949)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十四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十五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日趋繁荣 第十六讲 1949年后港澳台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建设 二、对私营新闻机构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营广播电台的经历也与私营报纸基本相同,至1953年,全国各大城 市的私营广播电台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当地的国营广播电台。 私营电台的改造工作,数上海最具有代表性。上海解放后,经过登记、 清理,允许继续播音的私营电台有 22 座,其中有 6 座因违犯军管会和人民 政府法令于1951年被勒令停业。1952年,其余16座电台因经营不善、长期 亏损而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同年10月,这16家私营电台合并为上 海联合广播电台,实行公私合营。 1953 年 9 月,根据上海联合电台私方代 表提出的自愿将私方财产实行转让的要求,人民政府以 9 亿人民币(旧币) 收购了属于私方的资产,将该台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 针的确立
二、新闻工作方针的探索与改进
(1)新闻工作方针的确立
1950 年 3 月 29 日至 4 月 16 日,中央人 民政府新闻总署主持召开了建国后的第 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改 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的问 题。在这次会议上,新闻总署署长胡乔 木明确指出,改进报纸工作,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 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建设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7)有线广播收音网的建立
根据中国的国情,有线广播收音网也在全国各地、主要是农村地区普遍 建立。
“九台式”是建国初期有线广播建设的主要模式。1951年,吉林省九台 县县委书记张凤岐偶然听到县城的有线广播线和电话串音,并从中得到启 发。 1952 年4 月 1 日,全国第一座利用电话线路播出的九台县广播站建 成。同年 12 月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后,“九 台式”广播站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农村有线广播站的普及率。 至1954年底,全国共有县广播站101座,中小城镇广播站705座,有线广 播喇叭49854个。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的确立 一、新闻总署的设立与新闻法制的初步实践
(3)新闻法制的建设
新闻总署成立后,为在全国范围内确立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做了大量 的工作。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制订与颁布有关新闻事业管理 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以保证新闻事业正确发挥其社会功能。 作为国家的新闻行政管理机构,新闻总署还根据上述有关法规的精神, 加以贯彻、落实。 一是主持了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1950年间,新闻总署对 于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划定了公、私营报纸 面向的不同读者对象以及报道内容的不同侧重面。 二是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
开国大典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 化建设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2)公营新闻事业网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一成立,中共中央迅即 建立起一个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 国各地的公营新闻事业网。 这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 《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 体的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 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社网和以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 电台网。
重视自我教育,开展问题讨论,如《新湖南报》关于“李四喜思想”的
讨论等。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 方针的确立
二、新闻工作方针的探索与改进
(3)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经验
1950 年 1 月 4 日,《人民日报》开 辟《新闻工作》专刊,其创刊号《编 者的话》称:在创建我国人民新闻事 业中,有一个便利的条件,这就是可 以“大量地利用”苏联的“丰富经 验”。 进入 1954 年后,新闻界出现了学 习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高潮,对口学 习蔚然成风。报刊还大量转载苏联报 刊的文章。
中国新闻社社长 金仲华Fra bibliotek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建设
一、公营新闻事业网的迅速建成
(6)人民广播网的建成
在广播事业建设方面,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以解 放区广播干部为骨干,在没收利用国民党广播电台设备的基础上也迅速建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人民广播电台网的中心。 1949 年 12 月 5 日,北京新 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服务对象也扩展为全国人民。 各地区的人民广播电台也纷纷创建。东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 5 个大行政区在建国前后均建立了本大区的广播电台,后于1954年随大行政区 一起撤销。 各省级广播电台则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全国行政区的划定而逐步建立, 至1954年,全国各省除西藏、台湾两地外,均建立起本省的人民广播电台。 许多有条件的地(市)也创建起本地区的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新闻学校 校长范长江
华东新闻学院 院长恽逸群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的确立 一、新闻总署的设立与新闻法制的初步实践 (1)新闻法制管理模式的初步尝试
由于建国初期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政策,新闻事业既 有公营的也有私营的,因而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由革命战 争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改变为人民政府通过法 律手段实施管理,比较适合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实际情况。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化建设
三、新闻教育机构的调整与发展
(1)对旧新闻教育机构的改造 凡国民党直属的新闻教育单位,如南京的国民党政治大学新闻系等, 实行一律停办的政策;对其他新闻教育单位,如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系、 上海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暨南大学新闻系、民治新闻 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广州的国民 大学新闻研究班等,实行改造与整顿的政策。 在人事管理上,改变和加强领导力量,调配党的新闻工作者担任教职, 并组织原有教师进行学习和思想改造。 在教学上,对新闻学专业课程逐步进行内容改革,取消原有的政治上 反动的课程,开设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并组织学生参加政治运动。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的确立 一、新闻总署的设立与新闻法制的初步实践
(2)新闻总署的建立
1949 年 10月 19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置了新闻总署,作为领导与 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新闻总署由胡乔木 任署长,范长江、萨空了任副署长。 新闻总署下属机构与单位有:办公厅、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局、国 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北京新闻学校。 与之相应,各大区设新闻出版局,各省、市设置新闻出版处。
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体制与方针的确立
二、新闻工作方针的探索与改进 (2)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其具体举措
在新闻体制方面,实行采编合一制与总编负责制。各新闻机构还建立起 广泛的通讯员网与群众性的读报小组。重视读者来信工作,开辟读者来信专 栏。 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在报 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 第二版
第四编 第十三讲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 化建设 三、新闻教育机构的调整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