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现代诊治
休克的现代诊治课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结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休克时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详细描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肺水肿和肺内分流增加有关。预防和 处理该并发症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疗和机械通气支持,同时积极治疗原发
病,减轻肺水肿和炎症反应。
05
休克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微循环监测
总结词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了解休克患 者微循环障碍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 据。
详细描述
微循环监测主要包括皮肤、粘膜等部 位的观察,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 可以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情况 ,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 依据。
04
休克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结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休克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科学饮食
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 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逐步恢复体能。
适度运动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 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血
液循环。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疏导。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复 查,评估恢复情况。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减少 意外伤害的风险。
定期体检
估治疗效果。
病因治疗
根据休克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病因 治疗措施,如控制感染、止血、
解除梗阻等。
病因治疗是休克治疗的根本,只 有消除病因才能彻底纠正休克状
态。
在病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休克的现代监测手段
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
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休克是一种危急的病症,在急救过程中的应急处理举足轻重。
以下是休克的应急处理范本,旨在提供一种清晰、简洁的指导,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便于操作:1. 快速评估:立即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呼吸、血压、心率和皮肤状况等关键指标。
注意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例如面色苍白、冰冷的皮肤、出汗等。
2.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向急救中心报告休克症状,并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和休克的原因等。
3.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将患者头部后仰,清除喉咙中的任何障碍物,并确保患者的呼吸正常。
4. 保持体位: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如果可能,在抢救期间将下肢抬高约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
5. 维持循环:如果患者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6. 控制出血:如果休克的原因是失血,迅速控制出血源,例如施加压迫止血带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
7. 补充液体:如果休克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迅速进行静脉输液,以补充体液。
一般情况下,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是首选。
8.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休克病人,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循环。
血管加压素或多巴胺等药物可以用于增加血压和心输出量。
9.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供氧,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
10. 引流尿液: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症状,必要时施行导尿。
11. 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以及记录任何变化。
12. 交通安排:对于休克病人,确保及时、高效的转运,以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3. 安抚患者及家属:在急救过程中,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14. 接受进一步治疗:一旦患者到达医院,医护人员将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休克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病症,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应急处理。
以上范本提供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应急指南,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休克病人进行有效的救治。
休克发展历史
休克发展历史休克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危急综合征,从古代到现代,休克的理论和研究不断发展和演进。
下面将从古代对休克的描述、近代休克理论的发展、现代休克机制的研究、休克治疗方法的演变、休克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关系以及未来休克的研究前景等方面,探讨休克的发展历史。
1.古代对休克的描述古代医生对休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例如,古希腊医生和学者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提到了休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休克的病机和治法。
古代对休克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描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少等症状,这些症状为后人提供了休克的初步认识。
2.近代休克理论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近代对休克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
19世纪中叶,法国医生Drouet提出了休克的“三期”理论,即休克的三个阶段:血管收缩期、舒张期和混合期。
20世纪60年代,英国医生Sharpey-Schafer提出了休克的心率学说,认为休克时心率加快是机体为了保证足够血流量的一种代偿反应。
这些理论学说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现代休克机制的研究进入20世纪后,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休克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代休克机制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效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等。
根据休克发生的原因和病理生理特点,休克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
4.休克治疗方法的演变古代对休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中草药和针灸疗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现代对休克的治疗方法已经转变为以支持生命体征、病因治疗和防止并发症为主的多维度综合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液体疗法(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抗感染治疗、机械通气支持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休克与其他医学领域的关系休克与临床医学其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休克的现代诊治李万兵
可编辑版
9
体液因子的作用
❖ 1.脂类介质
(1)血清磷脂酶A2(PLA2):PLA2被休克
动因激活后,血清内可持续升高及引起血流动力
学障碍,并可进一步代谢为花生四烯酸(AA),
产生有害介质。
(2)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PGI2与
TXA2)∶PGI2及TXA2由AA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
所产生,正常时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TXA2是
织胺强1000倍,并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集
及溶酶体的释放。 可编辑版
10
体液因子的作用
❖ 2.肿瘤坏死因子(TNF):TNF产生于巨噬细胞系统,在正 常情况下是机体的重要炎性介质,适当分泌可调节机体的免 疫和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抵抗力,过多地产 生则为病理现象。在内毒素等作用下可大量产生,尤其 TNFα可通过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毒性作用。在重症 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时TNF检出率达30%~70%。TNF在 体内细胞因子的顺序处于最起始位置。给动物注入TNF可致 休克及多脏器出血,给予抗TNF抗体对实验动物休克有保护 作用。
可编辑版
4
发病机制
一般分三期 ❖ 休克早期(细小血管痉挛期) ❖ 休克期(微循环淤滞期) ❖ 休克晚期(DIC期) ❖ 休克的本质:机体真毛细血管网内广泛而严重的循
环障碍或衰竭,组织缺氧是其基本问题。 ❖ 共同结局: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氧和营养底物供
应降到细胞可以耐受的临界水平以下并发生代谢产 物的积聚。
可编辑版
12
体液因子的作用
❖ 7.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TRH由下丘脑分 泌可刺激促甲状腺素(TSH)分泌,Mizobe等在实 验性出血性休克时,发现在出血时延髓及中脑的 TRH含量明显增加,在出血停止60min后及不可逆 休克时明显降低,且与血乳酸呈负相关,投予外源 性TRH后对各种休克均可改善心血管功能直接增加 周围血管加压效应。Holady等发现使用TRH可提高 实验性动物的存活率。关于TRH的抗休克机制可能 是通过中枢性胆碱能机制或刺激血管加压素的释出 所致,并提出TRH的发现可能对休克发病机制的研 究和判断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
休克的救治简洁版(1)
休克的救治简洁版(1)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当人体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流量时会发生。
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重大损伤或者致命的后果。
下面是休克的救治简洁版:
第一步:观察病情
在救治休克患者之前,首先应该观察病情,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和肢体的温度。
第二步:保持休克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在救治休克患者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尤为重要的。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步:保持休克患者的体温
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其体温。
可以用毛毯等方式作为保暖措施,防止患者过度失温。
第四步:输液哦!输液!
休克患者往往因为失血或者体液丢失而导致体内缺乏足够的液体。
救治时,必须及时给予输液以增加患者体液量。
在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液体种类和用量。
第五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果输液不足以改善患者血流量,则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加
患者血压和血液循环。
这类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血管扩张剂等。
总之,对于休克患者的救治,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处理。
同时,也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体温、输液等等,以期望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果和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医院休克急救指南(2)
医院休克急救指南一、休克的识别休克是一种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它的表现为:1. 意识模糊、昏迷、烦躁不安、反应迟钝;2.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脉搏微弱;3. 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4. 皮肤湿冷、苍白、发绀、四肢冰凉;5. 尿量减少、尿蛋白阳性;6. 眼底检查可见血管扩张、血液浓缩。
二、休克的分类1. 感染性休克: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休克;2. 失血性休克:大量失血导致的有效血容量减少;3. 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导致的休克;4. 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导致的休克;5. 过敏性休克:对某些药物、食物、昆虫叮咬等过敏反应引起的休克。
三、休克的处理原则1. 立即呼叫急救团队,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2. 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3. 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4. 快速补液,以晶体液为主,必要时给予胶体液;5. 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在合理范围;6. 针对休克原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止血、心脏支持等;7.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急救措施1. 体位:将患者平卧,头部稍低,下肢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2. 吸氧:高流量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3. 快速输液:根据患者体重和休克程度,计算补液量,以每小时1020ml/kg的速度输入;4. 升压药物: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选择合适的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5. 抗感染:对于感染性休克,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6. 止血:对于失血性休克,迅速找到出血部位,采取压迫、缝合等方法止血;7. 心脏支持:对于心源性休克,给予心脏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利多卡因等;8.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注意事项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 确保输液通道畅通,避免液体渗漏;3. 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4. 做好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取得家属信任;5. 准备好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呼吸机、除颤仪等。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生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外伤、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等疾病情况下。
休克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处理原则主要是恢复和维持组织的氧供和血流量,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1.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四肢发绀、尿量减少、神志淡漠等。
这些表现与休克引起的组织氧供不足以及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乳酸、血气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休克的原因,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以及判断治疗效果。
处理休克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恢复循环血量:休克时,机体循环血量明显下降,血容量不足。
因此,首要的处理是迅速补充液体,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血浆、全血、血细胞分离等方式进行。
2.提高心排量:心排量是维持血流量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药物或机械支持来提高。
可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来增强心肌收缩力;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来减轻心脏负荷。
3.促进组织氧供:休克时,重要器官的供氧不足是造成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主要原因。
因此,促进组织氧供是休克处理的重点。
可以通过提高动脉氧含量(输氧)、增加氧输送量(提高心排量)和改善组织氧利用等方式来实现。
4.控制休克的原因:休克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处理。
例如,在感染引起的休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在出血性休克中,需要止血措施;在心源性休克中,需要解决心脑血管疾病。
5.监测与支持器官功能:休克会导致各个器官的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器官功能指标,如尿量、肝肾功能、血压等。
如果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则需要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透析、呼吸机支持等。
总之,休克的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础疾病情况。
及时判断和干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既可挽救患者生命,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指的是全身组织或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氧供应不足和代谢产物排出困难,严重威胁生命。
及时的休克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是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休克的诊断1.临床表现:休克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心率快、血压低、尿量减少或无尿、神志淡漠等症状。
2.体征检查:包括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皮肤颜色、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变。
3.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血气分析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和代谢状态,指导治疗。
4.影像学检查:如X线、CT、超声等,用于发现可能导致休克的病因和合并症。
二、休克的治疗原则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识别、快速纠正可能导致休克的原因、维持氧供应、改善血液循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营养支持等。
1.病因治疗:根据休克的病因及诊断结果,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出血源、处理感染源等。
如果病因是心源性,需要及时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或血管成形术;如果是呼吸系统原因,需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其他呼吸支持措施。
2.氧供应:保证足够的氧供应是休克治疗的关键。
可以通过输氧、呼吸机支持、升级氧流量等方法,纠正组织缺氧状态。
3.血管加压药物:当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时,可以选用血管加压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等,增加心输出量和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4.补液治疗:对于失血性休克或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应迅速补充足够的液体。
一般可以首先使用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纳洛酮液,以恢复血容量。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和尿量等指标,避免过量液体积聚导致心力衰竭和水肿等并发症。
5.血红蛋白治疗:对于严重贫血导致的休克,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或其他血红蛋白替代治疗。
6.改善心功能: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可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洋地黄类制剂,以增强心脏收缩力和改善心功能。
7.保护重要器官:休克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需加强多器官综合支持治疗,如提供足够的肾脏支持、呼吸支持和保护肝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
休克诊疗规范指南与规范
休克:诊断与治疗指南典型的临床体征(例如低血压和少尿)普通浮现的时间较晚,而不出现典型临床体征时也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您应该在重症监护的条件下治疗休克患者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结果,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代谢的需求。
这种失衡状态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没有即将得到纠正,会导致进行性的细胞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运氧量和组织的氧合作用组织氧合度的全身性测定指标为了正确地治疗休克,您应该理解氧输送和氧耗的基本原理。
一位患者总的组织运氧量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
动脉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浆中溶解的氧气含量。
正常情况下,惟独20-30% 的运输氧量由组织摄取(氧气的摄取率)。
其余的氧气回到静脉循环,可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测量 (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 或者使用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的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氧饱和度)。
普通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动脉氧饱和度、或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继发运氧量下降有关。
为了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耗氧量,组织通过提高对运输氧量的摄取率以适应运输氧量下降。
但是组织摄取的氧气不能大于运输氧量的60% 。
因此如果运氧量低于临界值,组织缺氧会导致混合静脉氧饱合度(<65%),或者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 下降,甚至无氧代谢伴有乳酸浓度升高。
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个主要成份中的一个及以上发生变化有关:循环血量心率、节律和收缩力动脉张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静脉容量血管的张力,调节回流至心脏的血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根据病因,休克可以分为三类: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见的病因。
因为下列因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失血(外伤或者胃肠道出血)体液损失(腹泻或者烧伤)第三间隙液体积聚(肠梗阻或者胰腺炎)。
低血容量的患者,静脉容量下降导致静脉回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和运氧量减少。
现代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治疗原则
(2) 扩血管药物 主要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以利于组织灌流. 适于下列情况: A 扩容后, CVP明显升高, 临 床无好转. B 临床上交感亢进 ,末梢灌注差。 C 心输出量明显下降, 有心衰 表现. D 有肺动脉高压。 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 、妥拉苏林、阿托品、莨菪碱类、硝普钠、硝 酸甘 油、氯丙嗪等。在使用扩血管药时,前提 是必须充分扩容,否则将导致明显血压下降,用 量和使用浓度也应从最小开始。
减少和广泛微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缺血缺氧、 代谢障碍及细胞损害病理过程的一种临床反应 综合征。
休克的病理特点
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或循环功能不全。 微循环功能障碍,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广泛的细胞、组织缺血缺氧。 细胞内环境失调,代谢和功能紊乱。 细胞结构损坏,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大
量产生释放。 重要组织器官受损,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的治疗原则
(3) ATP 休克时机体ATP减少, 甚至耗竭. 直接补充ATP,并以合适的方式补充能量( 葡萄糖), 钾, 胰岛素, 有利于机体代谢. (4) 1,6-二磷酸果糖 为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可促进细胞内高能集团重建. 近年已用于 心源性休克或休克中晚期影响心肌功能的 病人. (5)小剂量甘露醇, 大剂量维生素C有 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诊断提示
致病因素明确,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
的休克,确定诊断并不困难,但在某些情况 下则应特别注意。
1.休克早期 最早出现的表现往往不是血
压下降而是心率加快, 精神不安,躁动,不合 作.血压可以正常,甚至轻微升高.舒张压的 上升更明显, 从而导致脉压缩小,容易被忽 略,尤其致病因素不十分明确的休克,要特 别注意.
4.神经源性休克 应该存在强烈的刺激因 素,例如创伤, 疼痛以及其它 许多可以导致 机体剧烈应激反应的原因.
-休克的诊疗指南
休克的诊疗指南【基本临床表现】低血压: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脉压减小。
生命体征改变: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患者感头昏不适。
组织灌注不足: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烦躁不安,易激惹;神志淡漠,嗜睡,昏迷;尿量减少或无尿。
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焦虑;过度换气;大汗。
【各类休克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心前区疼痛;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呼吸困难及急促;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恶心、呕吐。
感染性休克: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浅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感染病灶表现。
出血性休克:(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
(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
(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出血表现:呕血、便血、咯血、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后穹窿穿刺见不凝血、产后出血、大血管穿透性损伤。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过敏原病史;突然发病;皮肤红斑和瘙痒;胸闷、气短;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恶心、呕吐、腹泻;二便失禁;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烦躁不安。
【休克合并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急性心力衰竭。
【问诊要点】1、起病情况,可能诱因。
2、现病史:平时血压;心脏病状况;近期感染性疾病史;昆虫叮咬史;目前用药情况。
3、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手术外伤史;吸毒史;既往过敏史。
4、女性月经史。
【病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乳头肌功能障碍;二尖瓣腱索断裂;心脏破裂;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压塞;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中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专家共识十大要点
中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专家共识十大要点展开全文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近日发布了《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休克的最佳定义是急性循环衰竭,即由于失血、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需综合病因、组织灌注不足临床表现、血压、血乳酸情况早期识别急性循环衰竭。
该共识的十大要点如下:一、血压不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必要条件,血压正常不能排除急性循环衰竭。
血压正常而血乳酸高,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到微循环障碍的情况,称为隐匿性休克或微循环性休克。
二、血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灌注不足的敏感指标,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重要依据。
除了监测生命体征、皮肤温度与色泽、尿量和精神状态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组织器官低灌注的临床表现,并监测血乳酸水平。
三、急性循环衰竭典型的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包括意识改变(烦躁、淡漠、谵妄、昏迷),充分补液后尿量仍然<0.5 mL/(kg·h),皮肤湿冷、发绀、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
四、对患者应立即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早将患者收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即使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仍应关注组织灌注,保护器官功能。
五、每隔2~4 h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可排除一过性的血乳酸增高,还可判定液体复苏疗效及组织缺氧改善情况。
六、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水平都有助于评估预后。
七、第一时间给予氧疗,改善通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首选晶体液。
八、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应建立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九、对于前负荷良好而心输出量仍不足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
十、病因治疗是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的基础,各病因的具体治疗措施各异。
对症治疗可简单记为VIP治疗,按临床治疗顺序包括改善通气(V),液体复苏(I)及改善心泵功能(P)。
休克的现代概念
休克的现代概念
“休克”的现代概念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的临床表现综合征。
最常见的有心源性的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脓毒血症休克。
心源性的休克一般是因为,比如急性的心梗、心脏泵血功能不好、心力衰竭、心脏的功能不好。
低血容量性休克往往是因为病人长时间的吃得不好,或者失血,出现血容量不足引起的。
脓毒性休克一般是感染性休克,往往是因为感染、重症的感染以后出现的。
通常休克的病人都会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也就是高压小于90mmHg。
休克诊疗指南和规范方案
休克:诊断和治疗指南休克是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典型的临床体征(如低血压、少尿)通常出现较晚,没有典型的临床体征不能排除休克的诊断。
你应该在特别护理下治疗休克病人。
什么是休克?为什么重要?休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状态,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结果。
血液灌注不足导致供氧不足,不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
这种不平衡导致组织缺氧和乳酸性酸中毒,如果不立即纠正,将导致进行性细胞损伤、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总氧转运和组织氧合组织氧合程度的系统测量指标为了正确治疗休克,你应该了解氧气运输和消耗的基本原理。
患者的总组织氧运输能力是心输出量和动脉氧含量的乘积。
动脉氧含量取决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血浆中的溶解氧含量。
正常情况下,只有20-30%的运输氧被组织摄取(摄氧率)。
其余的氧则返回静脉循环,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或肺动脉导管(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测量。
一般来说,休克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氧饱和度或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以及随后的氧输送减少有关。
为了满足对氧的需求,维持一个稳定的耗氧量,组织可以通过提高氧运输的摄取率来适应氧运输的减少。
然而,组织摄取的氧气不应超过输送的氧气的60%。
因此,如果携氧能力低于临界值,混合静脉的氧饱和度(< 65%)或中心静脉的氧饱和度(< 70%)会因组织缺氧而降低,甚至出现无氧代谢,并伴有乳酸浓度升高。
分类休克的发生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四种主要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变化有关:流通量心率、节律和收缩力动脉张力,调节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静脉血管的张力可以调节回流到心脏的血液量和心室的前负荷。
根据病因,休克可分为三类:1.低血容量休克低血容量是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循环血量不足由以下因素引起:失血(外伤或消化道出血)体液流失(腹泻或烧伤)第三间隙积液(肠梗阻或胰腺炎)。
低血容量患者,静脉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反流,每搏输出量减少,最终心输出量和携氧能力下降。
内源性儿茶酚胺可收缩血管容积,增加静脉回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肌变应力药物(Inotropic drugs) 在纠正血容 量和酸中毒并进行适当的病因治疗后血压仍未 稳定时,应及时采用肌变应力药物。血流分布 异常性休克属低排高阻型时宜选用扩血管药物, 神经性、过敏性休克时为保证心脑等主要脏器 的供血则以缩血管药物较妥,在感染、心源性 体克常两者同时合用。同时增加心肌功能,可 使用洋地黄、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等药。 4.糖皮质激素 有抗休克、抗毒素、抗炎症反应、 抗过敏、扩血管、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介质 等作用。各类休克救治中都可应用。 5.β一内啡肽阻滞剂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 降低血中β一内啡肽(β—EP),提高左心室 收缩压及增高血压作用,从而可提高休克存活 率。 6.抗菌药物
休克的现代诊治
概述
定义:机体由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创伤、感 染、低血容量、心源性和过敏等)引起有效 血量不足导致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和 脏器灌注不足,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 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分类: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进行 分类
休克分类(根据病理生理)
低血容量性 A、外源性:失血(全血、血浆),腹泻脱水引起的水和 电解质丧失 B、内源性:炎症、创伤、过敏、嗜铬细胞瘤、蜇刺毒素 作用引起的血液外渗 心源性:AMI、急性心肌炎、二闭、心衰、心律失常 阻塞性:腔静脉压迫,心包压塞,心腔阻塞,肺循环 栓塞,主动脉夹层 血流分布性 1、高或正常阻力(静脉容量增加,心排量正常或减低): G-感染休克、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神经节阻滞、颈脊 髓横断 2、低阻力(血管扩张,体循环动静脉短路伴正常或高心 排量):G+感染、腹膜炎
治疗原则
调整前负荷与药物疗法兼用的原则:要 了解心血管活性药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尽量使用小剂量。 多巴胺:2~8 ug/kg· min 多巴酚丁胺:2~10ug/kg· min 去甲肾上腺素:<8ug/kg· min 硝酸甘油:10~100ug/min 硝普钠:15~200ug/min 间羟胺
分期诊断标准
早期: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及儿茶 酚胺分泌增多的临床征象。苍白微绀, 手足湿冷,脉速有力,烦躁激动,恶心 呕吐,意识清楚,尿量减少,血压正常 或稍低,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 压收缩压降低40~80mmHg以上,脉压差 <20mmHg
中期:意识虽清楚,但表情淡漠,反应 迟钝,口干渴,脉细速,浅静脉萎陷, 呼吸浅促,尿量<20ml/h,收缩压 60~80mmHg 晚期:面唇青灰,手足发绀,皮肤花斑 且湿冷,脉细弱不清,收缩压<60mmHg 或测不清,脉压差很小,嗜睡昏迷,尿 闭,呼吸急促,潮式呼吸,DIC倾向,酸 中毒表现
失血性休克
表现:5P。即皮肤苍白(pallor)、冷汗 (perspiration)、虚脱(prostration)、脉搏细弱 (pulselessness)、呼吸困难(pulmonary deficiency) 失血量估计:①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正常值为 0.45。休克指数为1,失血约1000ml;指数为2,失 血约2000ml ②收缩压为80mmHg以下,失血约1500ml ③凡有以下1种情况,失血量在1500ml以上:ⅰ苍白、 口渴,ⅱ颈外静脉塌陷,ⅲ快速输平衡液1000ml, 血压不回升,ⅳ一侧股骨开放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诊断:一看(神志、面色),二摸(脉搏、肢体), 三测(血压),四量(尿量)
失血性休克
鉴别诊断: 心源性休克: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 白; 消化道出血:有时在出现呕血和黑便之前就有休 克; 腹腔内出血:多见于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肝破裂、肾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肿瘤、流 行性出血热、各种出血性疾病; 胸腔出血:可因外伤、肿瘤、胸膜粘连带撕裂、 主动脉夹层破裂; 骨折出血:出血在1000ml~2000ml,外观无明 显改变
体液因子的作磷脂酶A2(PLA2):PLA2被休克动因激活后, 血清内可持续升高及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并可进一步代谢为 花生四烯酸(AA),产生有害介质。 (2)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PGI2与TXA2)∶PGI2及 TXA2由AA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所产生,正常时两者处于动态 平衡状态,TXA2是体内最主要的血小板凝集促进剂和血管收 缩物质,而PGI2作用与之相反。在休克时TXA2明显增高,除 可导致DIC外,对循环及呼吸系统均存在有害影响,可引起肺 动脉压增高、肺分流量增多、肺生理死腔扩大、肺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等。 (3)白细胞三烯(LT):LT也由花生四烯代谢产生,可 明显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其作用较组织胺强1000倍,并可促 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集及溶酶体的释放。 2.肿瘤坏死因子(TNF):TNF产生于巨噬细胞系统,在正 常情况下是机体的重要炎性介质,适当分泌可调节机体的免疫 和代谢功能,提高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抵抗力,过多地产生则 为病理现象。在内毒素等作用下可大量产生,尤其TNFα可通 过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毒性作用。在重症革兰阴性菌感 染败血症时TNF检出率达30%~70%。TNF在体内细胞因子的 顺序处于最起始位置。给动物注入TNF可致休克及多脏器出血, 给予抗TNF抗体对实验动物休克有保护作用。
失血性休克
治疗:补液疗法 补充血容量需考虑3个量,即失血量、扩张血 管内容积、丢失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后者必须 靠晶体纠正。休克发生后细胞外液不仅向血管 内转移,以补充容量的丢失,而且由于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或膜电位降低钠泵功能降低,细胞 外液大量向细胞内转移。由于细胞外液是毛细 血管和细胞间运送氧和营养的媒介,所以补充 功能性细胞外液是保持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 胶体只保留在血管内达不到组织间,相反晶体 输入2小时内80%可漏滤到血管外,因而达到 补充组织间液的作用,从而增加存活率和减少 并发症。
处理原则
1.畅通气道 休克时肺属最易受害的器官,休克 伴有呼吸衰竭、ARDS者死亡率特别高,故应 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或 切开以机械辅助呼吸供氧及加强呼吸功能监护。 在急性肺损伤(ALI)时往往通过有效供氧有 可能纠正动脉氧分压降低状态。血中乳酸含量 的监测可提示供氧是否合适或有效的良好指标。 2.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是 抢救休克的关键,补液量、速度最好以血流动 力学监测指标作指导。当CVP超过 (12cmH2O)时,应警惕肺水肿的发生
治疗原则
时间性原则:随着休克持续,细胞缺氧损伤程 度加重,范围扩大,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脏 器功能的不可逆损害,不论是可逆还是不可逆 损害临床表现都是MODS,所以要争分夺秒尽 快恢复组织细胞的供氧 调整前负荷的原则: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 为加快复苏,临床常需要积极的液体疗法,由 于时间性的要求,治疗强调力度,液体速度常 很快,液体种类的选择也倾向于胶体液;即使 发生一定程度的组织水肿也要坚决维持有效循 环容量,让一些脏器做出一定牺牲是无法避免 的
休克的诊断
①诱发休克病因;②意识异常;③脉细 速>100bpm或不能触知;④四肢湿冷、 胸骨部位皮肤指压征阳性、皮肤花纹、 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 ⑤收缩压<80mmHg;⑥脉压差 <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 原水平下降30mmHg以上 符合上述第①条以及②、⑦、④条中的2 项,和⑤、⑥、⑦条中的1项即可诊断
早期识别
在发现休克同时应对引起休克的病因尽 早作出诊断,这是能否及时处理原发病 及抢救成败的关键 要防止只重视体表外伤而忽略潜在的内 出血,消化道穿孔或由于脊髓神经损伤 及剧烈疼痛导致的血流分布障碍 应重视休克的早期体征和提高重要脏器 功能衰竭的早期认识
病情线索 1.四肢湿冷—是周围阻力的线索。 2.中心静脉压—血容量线索。 3.脉压—心排血量线索。 4.尿量—内脏灌注线索。
7.酸中毒纠正 从休克角度来说,代谢性酸中毒主 要是乳酸性酸中毒。葡萄糖在无氧代谢中,丙 酮酸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转而接受氢形成大量 乳酸,乳酸性酸中毒表明细胞缺氧。代谢性酸 中毒会影响心脏功能,易发生室颤,增加肺、 肾血管的阻力,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右移,红细 胞带氧能力下降。低血容量休克酸中毒的治疗: 公式:补充量(NaHCO3的mmol数)= 缺少量×细胞外液。缺少量=24-SB(标准 碳酸氢盐),细胞外液量=体重(kg)×24%, 1gNaHCO3=12mmo1。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防治 9.保护脏器功能,防止MODS发生 注意血压维持, 改善微循环,保证各脏器血供氧供和内环境稳 定。
3.白细胞介素(IL):属炎性细胞因子(Ics),根据其生理作用 分为促炎有IL-6、IL—8、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等, 抗炎有IL2、IL-10,在严重感染性休克前者升高,后者降低。 4.粘连蛋白(Fn):Fn属存在于血浆中的α2球蛋白,以不缓解形 式存在于细胞表面。Fn在休克时明显减少,可导致巨噬细胞系统 吞噬功能的抑制及免疫功能低下。 5.β一内啡肽:β—内啡肽广泛存在于脑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等部位,在内毒素、创伤等应激状态时大量释放,可较休克前高 出5~6倍,对心血管有抑制作用。 6.氧自由基:机体在生物氧化中产生氧自由基,但因同时存在氧 化自由基清除酶系,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等,故不会造成危害。但在过敏、毒素、组织低灌 注及再灌注、细胞缺血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及清除能力降低, 氧自由基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膜起破坏作用,并可直接损伤血 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微血管栓塞。 7.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TRH由下丘脑分泌可刺激促甲 状腺素(TSH)分泌,Mizobe等在实验性出血性休克时,发现在 出血时延髓及中脑的TRH含量明显增加,在出血停止60min后及 不可逆休克时明显降低,且与血乳酸呈负相关,投予外源性TRH 后对各种休克均可改善心血管功能直接增加周围血管加压效应。 Holady等发现使用TRH可提高实验性动物的存活率。关于TRH的 抗休克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性胆碱能机制或刺激血管加压素的释 出所致,并提出TRH的发现可能对休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判断预 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