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肾性血尿的诊断及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肾虚络空,毒损肾络和肾络瘀阻是肾络病变之血尿发生的重要
病机。
8血尿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张守琳教授强调有关DA肾病文献报道中,单纯以血尿为 主的IgA肾病患者有10% ~20%患者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 肾病,可见血尿的治疗不容忽视。血尿的本身预示肾脏的损 伤,对于血尿应该予以重视并进行适当治疗。西医治疗血尿方 法有限,而中医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要求中医临床医生重视 中医,规范诊疗,形成系统的方案,推广到大全国各地比如乡镇 中医院,造福广大患者。部分血尿病人预后良好,因此,应避免 过度治疗血尿,如低倍镜红细胞数< 100,应与患者充分沟通, 消除患者焦虑。
魏连波教授认为血尿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多数患者有 明显外感;同时也与湿邪密切相关,在隐匿性肾炎中,湿热贯穿 整个肾炎始终。此外,也与虚相关,包括肾气和脾气虚而不 固等。
张守琳教授认为血尿的产生多由于火热动血和气虚不能 摄血所致,诚如《景岳全书》所说:“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 则为病。血亦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者为病。盖动者多由于 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者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此外, 离经之血既是鲜血也是瘀血,血尿的产生也可由瘀血所致。
下;另外,活血药的选择要兼顾止血功效,采用活血止血药,如
茜草、蒲黄等效果较佳;对于肾性血尿久治不愈者用药要加入
免疫性药物青风藤、雷公藤等,伴有感染者要注意控制,小儿血
尿应避免剧烈运动。
张宁教授指出血尿的常规分型有下焦湿热、热伤血络、肾
阴亏 、阴
气阴 等,此 还 关 肾亏
及病情较轻、迁延不愈的脾气虚患者。血尿的治疗要在明确原
李侠教授认为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因此,血尿 的形成与心、脾、肝均密切相关。此外风邪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风邪外袭,太阳首当其冲,而少阴为太阳之底面,不论少阴肾之
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的临床病理研究
IA 肾病 、 IA 系膜增生 性 肾炎等 ; g 非 g 继发性 肾小 球
疾 病 : 疮 性 肾 炎 、 肝 病 毒 ( V) 关 性 肾 炎 狼 乙 HB 相
等 引。
。 管液 中渗 透压 和 酸碱 度变 化 的影 响 , 些 因素 肾小 这 作用 于红 细胞 膜 , 红细胞 发生 畸形 改变 。但是 , 使 如
损 害 的患者 行特殊 染色 , 刚果红 染色 等 , 片厚 为 如 切
5 m。( ) 2 免疫 荧光 : 用 冰冻 切 片 , 采 用异 硫 氰 荧光
素 标记 的羊抗 人 IG、g I M、 3 C 、 l 及 纤 维 g IA、g C 、 4 C q
蛋 白原 , 用直 接免 疫 荧 光法 。( ) 3 电镜 : 据 临 床诊 根
社 , 9 4 1 0 19.0.
基 底膜 内 、 内皮下 及 系膜 区可 见 HB 抗 原一 体 复 V 抗
合物, 如果 血清 HB 抗 原 阳性 、 V 肾组 织 中 HB 抗 V
[ ] rn e M , etrF . h d e . t d M ] P i dlha 3 B en rB R co C T eKin y 4h e [ . hl ep i: a
S u d r , 9 1 1 0— 1 1 a n e s 1 9 . 21 21 .
原 阴性 , 能下 HB 相关 性 肾炎 诊 断 ; 不 管血 清 不 V 但
HB 抗 原 是 阳 性 还 是 阴 性 , 要 肾 组 织 中 确 有 V 只 HB V抗 原 , V 相关性 肾炎 诊断仍 能成 立l 。 HB 5 ] 本研 究 显示 ,2 1 0例 。 肾小球 源 性血 尿 患 者 中 , 病 因分别 为 IA 肾病 5 g 3例 ( 4 2 ) 系膜 增 生 性 肾 4 . , 炎3 6例 (0 0 ) 狼疮 性 肾炎 1 例 (0 o ) 局灶 3 . , 2 1 . , 节段 增 生 性 肾 炎 8例 ( . 6/) 膜 性 肾 病 5例 6 6 , 9 6 ( . 6 ) 轻微病 变 4例 ( . 2 ) HB 相关 性 。 4 1 , 3 3 , V 肾
肾性血尿的中医诊治探讨
肾性血尿的中医诊治探讨
尹玲慧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6(013)011
【摘要】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常提示泌尿系统的严重疾患。
血尿的
原因很多,包括各种。
肾实质性疾病、尿路疾病、邻近器官系统疾病波及泌尿系统、凝血功能障碍等。
95%以上的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所致。
本病中医称之为尿血,系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致肾与膀胱脉络损伤,血溢水道,出现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块的症状。
根据临床伴发疼痛与否,将其分为无痛性血尿(即尿血)和有痛性血尿,小便滴沥涩痛者为血淋。
实证主要为湿热蕴结,心火亢盛,热迫血溢,或气滞血淤,血不循经;虚证多为脾虚不摄,肾虚不固所致,且阴虚火旺者也较常见。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尹玲慧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1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丁学屏名中医诊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J], 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陶枫;姚政;陆灏;丁学屏
2.周期性麻痹的中医病机与中医内科的诊治探讨 [J], 宋斐
3.基于六经辨治探讨痤疮的中医临床诊治策略 [J], 李世秀;李芳梅;邓玉霞;雷彩云;张舒斌;袁野;尚鑫阳;欧柏生
4.肾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J], 夏燕峰
5.周期性麻痹神经的中医病机及与中医内科的诊治探讨 [J], 马春丽;冯莹;谢晓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
尿血的中医辩证论治尿血是小便中混有血液或纯血尿的一种病症。
随出血量的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或酱油色等。
主要由于下焦湿热藴结,或阴虚火旺,而致肾及膀胱脉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尿而出所致。
此外,脾肾气虚,血失统摄而下渗者亦常有之。
尿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的尿血,以及尿潜血,要详审病机,分型辨治,坚持治疗,效果才更好。
【辩证施治】[膀胱湿热型]小便带血,血色多见鲜红,常伴有口苦口渴,少腹胀痛或腰痛不适等症;初起多有恶寒发热,身痛、咽痛等表证,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弦数。
本型多由表邪化热,随经入里,湿热藴结膀胱;或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湿热下注膀胱。
治宜清利湿热为主,兼解表疏肝。
[基本方药]:柴胡10克,淡竹叶10克,黄芩15克,山栀子15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30克,鱼腥草30克,川木通6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黄芩、栀子、鱼腥草、木通,淡竹叶,清热解毒,泄火利尿;生地、茅根,滋阴利尿、凉血止血;柴胡既能解表清热,又能疏肝解郁;赤芍清肝活血,凉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加减:风寒表证明显者,可选加防风、荆芥、羌活等;风热表证重者,可选加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咽喉肿痛者,加桔梗、射干;咳促剧者,加麻黄、杏仁、桑白皮;小便频数不畅者,选加瞿麦、萹蓄、滑石、猪苓、泽泻等;大便秘结者,选加大黄、虎杖、牛膝、芒硝;尿血不止者,选加小蓟、蒲黄炭、旱莲草、阿胶、仙鹤草等;如见有少腹刺痛、小便涩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血瘀证者,可选加生蒲黄、丹皮、三七、郁金、琥珀等。
在临床中,运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快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消除尿液中的潜血、白细胞、蛋白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阴虚火旺型]小便色赤带血,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心烦,遗精盗汗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基本方药]:生地黄30克,生地榆30克,小蓟30克,白茅根3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山茱萸12克,黄柏12克,阿胶(烊化分冲)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王铁良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肾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是一组不同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以血尿为共同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多在发病之前有感冒或咽喉疼痛等病史,或每遇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疲劳过度时血尿的症状就会加重。
最常见的引起单纯性血尿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IgA肾病(IgAN)[1],其他可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等,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在祖国医学中归属“血证”范畴,称为溺血、溲血、小便血或小便出血.《素问?气厥论》中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最早提出了尿血的病名:“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一、对尿血的病因病机认识1.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王老师认为肺和肾以经络相连,肺病累肾,肾病及肺,肺肾相互为病,湿热灼阴为其基本病机。
《黄帝内经》曰:“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肺为水之上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
肺金为肾水之母,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职能。
肺病累肾,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或外感风寒湿之入里化热,侵袭于肺,肺热下迫膀胱,损及血络而为血尿;或血尿日久,精微外泄,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血络则尿血;若肺虚失其制节,不能约束水道,外邪引动内热,精微下注也可致尿血。
肺肾相互为病,互为因果,病程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2.湿热、瘀血是本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实邪王老师认为湿热、瘀血是肾性血尿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标实之邪。
患者感受外邪以风湿热邪为主,首伤肺卫,肺失宣降,热邪灼伤肾络;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日久伤及脾胃,升降失和,酿生湿热,湿热下注膀胱,或湿邪为病,伤及肾脏,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湿邪从阳化热,而形成湿热之邪,蕴结于肾与膀胱。
肾小球性血尿的中医辨治探析
化一 不 同程 度 的系膜基 质 增加 , 系膜 区扩 张 , 毛细血 管
阻塞 , 囊 粘 连 , 灶 节段 性 肾小 球 硬化 及 问质 纤 维 球 局
化 等 , 属 中医“ 血 ” 均 瘀 范畴 。 同时 , 性 肾病 病程 冗长 , 慢
“ 久病 人 络 ” “ 病 必瘀 ” 水肿 日久 , 湿停 滞 或 湿热 、久 ; 水
小 球基 底膜 时受 到机 械 性 挤 压 , 损 后 的红 细胞 通 过 受
肾小管 各 段 又受 不 同渗 透压 和 P 作 用 , 现 变 形 红 H 呈 细胞 尿有 关 。 临床上 各种 肾小 球 肾炎均 可见 到血 尿 , 常
见 以血 尿 为 主 的 肾 脏 疾 病 有 IA 肾 病 、 基 底 膜 肾 g 薄 病、 过敏 性 紫癜 性 肾炎 等 , 我 国尤 以 IA 肾病 多 见 , 在 g 病情缠 绵 , 血尿 反复 发作 。 去认 为血 尿是 一个 良性 经 过 过 , 近 年研 究认 为 , 但 部分 病 例 呈 进行 性 发 展 , 终 至 最
肾小 球 性血 尿属 中 医“ 证 ” 血 中的 “ 血 ” “ 血 ” 溲 、尿 范 畴 。中医学 对尿 血 的论 治 源远 流长 。多从正 虚邪 实
两方 面来 辨治 。 本人 结合 自己 的临床 , 肾小球 性血 尿 就
的中医病 因病机 及 治疗做 一 总结 , 以抛 砖 引玉 。
液输 布 , 邪 内生 , 血 不 利则 为 水 ” 进 一 步 影 响脏 湿 即“ , 腑功能; 血瘀 而化 热 , 伤气 津 而 使瘀 血 更 甚 ; 、 、 热 湿 热
瘀 互结 , 日久化 毒 , 伤 肾络 , 而加 重血 尿 。 毒 从 此类患 者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尿 肾功能正常 的患 者具有 降低蛋 白尿及 防止 肾功能恶 化 的作用 , 但长 期 的应 用 ,
不 良反 应 严 重 。
近年来 , 我们参照现代 医学并结合先
当归 1g 黄 芪 1 g 太 子参 1g 生 甘 草 0, 5, 5, 1g 防风 1 g 白术 1g 山茱萸 1g 山药 0, 0, 2, 0,
气 阴两虚 型: 症见懒言 , 体倦 , 少气乏 力 , 咽干 , 口燥 手足心热 , 纳差 , 腰酸腿 软,
血尿 时轻 时重 , 平素镜 下少 量血尿 , 红 舌 少苔 , 脉细数 。患 者气 阴两虚 , 急性 肾 或 病后期 , 外 邪 已解 , 或 正气 不 足 , 邪 未 热
细数 。患者于 3年前体检发 现 , 镜下血 尿 至今 , 虽经多方 医治疗 效不佳 , 转 中医 遂 科诊治 , 患者近 1 , 年 经常感 冒, 然而症状 不重 。平素休息 不好 , 稍有 劳累 , 或 则腰 酸 乏 力 , 尿 加 重 , 验 室 检 查 , 功 血 实 肾
(一) 尿 R C , B (+ + + +) 尿 蛋 白 (+) , 。
基本 处方 : 子参 1g 黄 芪 1g 熟 太 5, 2, 地黄 1g 茯苓 1g 白术 1g 当归 1g 枸 5, 5, 2, 2, 杞子 1g 杜仲 1g 莲子 1g 菟丝子 1 g 2, 5, 5, 0, 山药 2 g 甘草 1g 桂 圆 肉 1g 木 香 5 , 5, 0, 0, g
大便溏泄 , 阳痿 早 泄 , 淡 有齿 痕 , 沉 舌 脉
细, 肝脾 肾虚 , 多见于慢性肾病 , 病程 日久 耗伤脾肾或 因劳倦过 度 , 七情 内伤 , 劳 房 所伤 , 以致脾 肾阳虚 , 统摄无权而致血尿 ,
肾小球肾炎恢复期血尿的证治探讨
在 因素 ,而邪盛 所伤 ,乃必 要 条件 。在 急性 发 作 期 多以 正虚 邪 实为 主 ,在 慢 性 迁延 期 则 以 正虚 为 主 。 其辨证 分 型 多分 为 气阴两虚 、肝 肾 阴虚 、脾 肾 两虚 、下 焦 湿热 、外 感 风 热等 5型 。对其 治 疗 ,则 以改 良后 的经验 方四草 二根 汤结合 辨证 分型 用 药 ,气 阴 两虚 型合 用六味 地 黄 汤加 补 气药 ,肝 肾 阴虚 型合 用 六味地 黄 汤,脾 肾两虚 型合 用金 匮 肾气丸 ( ,若有 下焦 湿热者 则合 用清 热利 湿 药 ,若 夹 外感风 热 则 汤)
气 短 乏 力 ,手 足 心 热 , 口 干 咽 燥 ,纳 差 食 少 ,舌 质
红 、苔 薄 白,脉 沉 细 数 。治 以益 气 养 阴 ,凉 血 止 血 。
方 药 :生黄 芪 5g 0 ,熟 地 黄 、 怀 山 药 、 茯 苓 皮 、 太 子
积 聚病 》篇 最 早提 出血 尿二 字 , “ 在 下 焦 者 ,则 尿 热
血 ,亦令 淋秘不 通 ” ,概 括 指 出 其 病 因 以 热 为 多 , 发
参 、旱 莲 草 各 1 g 5 ,泽 泻 、丹 皮 、茜 草 、炒 白术 各 lg O ,益 母 草 1 g 2 ,仙 鹤 草 、 白茅 根 各 2 g 5 ,鲜 芦 根
病 部 位在下 焦 。之后 ,历 代 医家 均 在上 述 基础 上 结 合 临床 经验加 以发挥 阐述 。如 《 因极 一 病 证方 论 》 提 三
1 病 因病 机
对 于 肾 小 球 肾 炎 恢 复 期 血 尿 的 辨 证 分 型 , 由 于 临
床症 状 隐匿 ,病 理改 变 复杂 ,因 而各 家有 着 不 同的分 型方 法 ,差 异较 大 ,但 总 体趋 势 是 以正 虚 邪实 为 纲进 行 辨 证 分 型 。本 人 在 多 年 从 事 中 医 肾病 专 科 的 实 践 中 ,对 近百 例 该类 病 人 进 行 了辨 证 分 型 和论 治 探 索 , 其 辨证 分 型 多 分 为 气 阴 两 虚 、肝 肾阴 虚 、脾 肾两 虚 、 下 焦湿 热 、外感风 热等 5型 。
肾性血尿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是否正 常或 变形 , 大小 是 否 均 一 , 红 细 胞 分 为 肾小 极行 肾活检 可 以判 断患 者 预 后 , 少 患 者 的焦 虑 ; 将 减 明 指导 治 疗 。但 肾 活检 可 能发 生 穿 刺 并 发 症 , 球源性 和非 肾小 球源 性 。前者 红 细胞 呈 多样 性 , 细胞 确诊 断 ,
2 2 2 随症 加 减 中 医在 辨证 治 疗 的 同 时 , .. 要 病患 者 , 过去 往 往 认 为 预 后 良好 , 新 近 的一 项 研 究 但 根据 患者 的不 同兼 夹症 状 , 随症 加 减 用 药 。易 反 复 感 表 明 , 此类 7 对 2例 IA 肾病 患者 随 访 7年 ,2例 患 者 g 3 冒合 玉屏 风 散 ; 痛 不 适 加 连 翘 、 蜕 ; 劳 乏 力 明 咽 蝉 疲 出现 肾不 良事件 , 肾脏 病 理 病 变程 度 是 最 强 的预 测 而
况: 北方认 为 以脾 肾气 阴不 足 为 主 , 方 则 以 下 焦 湿 难 愈 , 能 拘 泥 于 “ 药 动 血 ” 出血 忌 桂 附 之 说 ” 可 南 不 温 “ , 附片 、 红参 、 灵脾 之类 温摄 止血 。 仙 热为 多 。常见 的证 型 、 则 、 剂 为 : 肾气 阴不 足 宜 选 用黄 芪 、 治 方 脾
优势 , 过调 整患 者 的体 质 状 态 , 少诱 发 因素 , 高 病 发展 到形 体 与功 能损 害 的概 括 。长 期 尿血 患 者 , 通 减 提 精 免疫 机 能进 而改 善病情 。 血 暗耗 、 肾亏 虚 。这类 尿血 患 者 在 辨证 准 确 的前 提 脾 22 1 辨证论 治 中医治 疗 I I 尿 的核 心 理 下 , .. 肾J 生血 要坚 持 守 方 , 能 朝 三 暮 四 , 意 更 方 。要 3~ 不 随 念和 临床 思 维 是 整 体 观 念 和 辨 证 论 治 。证 型 分 布 情 6月 看疗 效 。有 的患者 病深 日久 , 阳气不 足 , 复感 冒 反
对肾小球性蛋白尿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3 December 202093对肾小球性蛋白尿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郭兆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山东济南 250011[摘要] 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无论其病理类型如何,中医对其有共同的认识。
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失封藏、脾失统摄为主,标实以湿热蕴结、瘀血内阻为主;对应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为肾气不足型、脾肾两虚型、湿热蕴结型、肾络瘀阻型;辨证治疗,分别治以补肾益气之参芪地黄汤、健脾补肾之培土固堤汤、清热化湿之加味四妙散、益气通络活血消积之益气通络饮。
对同一个肾小球疾病进行不同的辨证分型治疗以及对不同的病理类型进行相同的治疗,其依据为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理论。
[关键词] 肾小球;蛋白尿;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3-93-04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renalglomerular proteinur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GUO Zhao'a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011, China[Abstract] Proteinuria is a common manifestation of renal glomerular diseases, and Chinese medicine has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it regardless of its pathological type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renal glomerular proteinuria is deficiency of origin and excess of superficiality. Deficiency of origi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ysfunction of kidney storage and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and manage, while excess of superficiality is mainly caused by damp-heat accumulation and internal blockade of blood stasis. The corresponding TCM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ypes are syndrome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of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of damp-heat accumulation and syndrome of kidney collaterals stasis, which are treated differently, with Shenqi Dihuang decoction for 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replenishing qi, Peitu Gudi decoction for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tonifying kidney, modified Simiao powder for clearing heat and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Yiqi Tongluo decoction for replenishing qi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Yiqi Tongluo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gnation. Varie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s for the same renal glomerular disease and the same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yndromes are both based on the TCM theory of "varied treatments for the same disease and the same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diseases".[Key words] Renal glomerulus; Proteinuri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055)。
IgA肾病血尿中医研究现状及评述
肾小球疾病 , 成为终末期 肾脏病( S D) 并 E R 重要 的原 因之 一 。 留滞 , 侵及下焦 , 损伤尿道 , 络脉 受损 , 成为诱 发肾 血尿 之重
随着 肾脏 穿 刺 病 理 诊 断 的 普 遍 开 展 ,g 肾 病 越 来 越 多 的 被 临 要诱 因 ; 者饮 食 不 节 , 食 肥 甘 厚 腻 之 品 , 成 湿 热 瘀 积 , IA 或 嗜 造 而
床所认识 。中医无 IA肾病病名 , g 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及病机 致病情缠绵难愈 ; 或者 由于患者心情郁结 , 郁结 日久化热 , 耗及
可 归 属 于 中 医“ 血 ”“ 血 ” “ 血 ” “ 损 ” 疾 病 范 畴 。 中 阴 液 , 致 阴虚 火 旺 , 致 气 阴 两 虚 ; 者 病 久 正 气 虚 弱 ; 因 尿 、溺 、溲 、虚 等 而 甚 或 或 医药在治疗 IA肾病血 尿方面具 有一定 优势。本文就该 病 的 饮食不节 , g 劳倦过度 , 志 内伤 , 情 房室不 节等消 耗正气 , 致脾气
辨证 , 集 实验 室 检 查 、 脏 病 理 等 资 料 分 析 了 2 6例 肾 病 患 收 肾 8
脾 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 , 分级 以 I~ 损伤下焦血络 , 血溢脉外 , 渗于膀胱为血尿 ; 血瘀 阻络贯穿病之 者结果 发现 : 肺气虚 、 肝 以 脾 始终 , 凡离经之血则 成瘀 , 血阻滞 气机 , 瘀 气血运行 不畅 , 使病 Ⅲ级 为 主 ; 肾 阴虚 证 病 理 变 化 较 重 , Ⅲ~ Ⅳ级 为 主 ; 肾 阳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的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其进展缓慢,病情缠绵,最后常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
慢性肾炎目前仍是我国尿毒症的首要病因,由于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西医治疗整体效果又不理想,常常可见许多病人来到中医门诊寻求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提高慢性肾炎的疗效,是每一位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科大夫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老百姓对“肾”有特殊的理解,往往将“肾”与“生殖”联系起来,提起“肾炎”,就认为是肾虚,认为需要禁绝性生活,需要补肾,于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虫草等补肾药热销。
相当一部分中医大夫也把肾炎当作肾虚,一味滋补,损害了中医的形象,降低了中医的疗效。
今不揣固陋,初探“慢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以求证于同道。
一、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名——慢肾风慢性肾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归于中医之“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补肾健脾从古至今一直是医家喜用的治疗大法。
然而古人由于时代所限对于蛋白尿、镜下血尿、高血压等临床现象观察不到,但今天的医生却知道相当多慢性肾炎的病人没有水肿、腰痛等临床表现,可能只是泡沫尿、镜下血尿及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即便肾功能损害,代偿期也鲜有临床表现,有些体格较好的青壮年甚至到尿毒症期主观不适也不明显。
因此将慢性肾炎归于“水肿”、“腰痛”、“虚劳”等传统中医病名,难免以偏概全,无法窥其全貌,影响疗效。
我们温习古代文献,不难发现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内经》所载之“风水”、“肾风”相近。
《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浮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
《素问.奇病论》说:“有病庞然如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能瘦,不能食……病生在肾,名为肾风。
”古人发现的“肾风”患者脉“大紧”,可能为高血压的弦脉,足见观察细致。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
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下面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病因】1.中医病因本病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肺气郁遏,不能通调水道;脾气困阻,不能传输水湿;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三焦决渎功能不全,膀胱气化失司,是其基本病机。
水肿病机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2.西医病因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而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
溶血性链球菌A族,细胞壁上的M蛋白作为抗原与所产生的抗体在血流中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膜上,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1.中医发病机制风寒或风热外袭,客于肺卫,肺气郁遏,肺失宣降,上不能宣发水津,下难以通调水道,输于膀胱,以致风遏水阻,水湿溢于肌肤发为水肿;疮疡热毒内侵,初伤脾胃,继伤及肾,肾不主水,三焦决渎失司,水泛为肿,热毒伤及血络可致血尿;湿热下注,损伤下焦血络导致血尿。
2.西医发病机制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细菌感染多数通过抗原一抗体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则以直接侵袭肾组织而致肾炎,在尿中常能分离到致病原。
溶血性链球菌A的致肾炎菌株侵袭到机体后,链球菌抗原或变性的IgG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CIC)。
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并激活补体,使肾小球基底膜及其邻近组织产生一系列免疫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脓皮病。
1.浮肿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自颜面、眼睑开始,1~2日渐及全身。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110例
率、 总有 效率 分 别 为 5. 、 3 6 。按 中 医分 型疗 效 比 0O 9 . 较, 心火亢盛型疗效最好 , 痊愈率 为 6 . %; 13 湿壅结型 、 阴虚
火 旺型次之 , 肾气虚型 , 脾 气血亏虚 型疗效较 差。说 明本 病 实证或虚实相杂证型 的疗效明显高于虚证 , 外邪易祛 , 与“ 正 虚难扶” 吻合 。 相
心火亢盛 型 : 以清心 泻火 、 治 凉血 止血 , 方用 导赤 散加
味: 黄连 、 川 木通各 8 , g 鲜竹叶、 小蓟 、 瞿麦各 1 g生 地、 0, 白茅 根各 2 g 甘草梢 6 , 心 5 , 珀 8 ( 末) 灯 芯二 只作 0, g莲 g琥 g研 ,
引。
型; 慢性肾炎合并肾盂肾炎型之血尿 , 则多属湿热壅结型; 慢
表 2 中医辨证分型疗效比较 ( 例) ( ) 例
本组 1 0 1 例慢性肾炎血尿患者, 符合北戴河学术会议拟
定 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 其中男 8 例 , 2 ; , 6 女 4例 年龄 1 ~ 4 6 岁 。中医辨证 分型与西医分型对照见表 1 1 。
表 1 1 o例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分型对照 1
肉、 鹿胶各 1g 烊化) 5( 。 气血亏虚 型 : 治以补养气 血 、 脾 摄血 , 健 方用 十全 大补
总之 , 慢性 肾炎血尿之辨证 , 首当辨其虚实 , 至于虚实相 杂者 , 权其来势之缓急 , 衡其虚 实之 多少 , 分型施治 , 切切不
可 见血 止 血 。
参考文献:
[] 程仁权 , 1 贾正红 , 程建萍. 慢性 肾炎中医辨证与西医客观指标 的
认识口] 陕西中医,00 2 ( ) 1910 . 2 0 , 14 :8 —9.
中医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经验
[ ] 宋 玉 红 . 长 脑 心 通 的 临 床 应 用 [ ]吉 林 医 学 信 息 ,96 ( )3 6 步 J. 19 ,8 :4
( 文校对 : 霞 本 黄 收 稿 日期 :0 7—1 20 2—3 ) 1
中医治 疗 肾小 球 性 血 尿 经 验
栾福新 辽 宁省铁 岭 市 清河 区 医院( 10 3 12 0 )
参 考 文 献
[ ] 黄 如 训 , 秀 龄 . 床 神 经病 学 l .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社 ,95 1 梁 临 M] 北 人 19 .
1 5 l6 5一 5
治 。步 长脑 心通 为 中成 药制 剂 , 含黄芪 、 内 水蛭 、 全蝎 、
地龙 、 参 、 芎 、 花 、 丹 川 红 当归 、 香 、 乳 没药 、 牛膝 等 中 药
以正 虚为 本 , 邪实 为标 。 肾阴亏 损 、 肾两 虚是 血尿 的 脾
根本原 因 , 热邪 伤 络是 血 尿 产 生 、 发 或 加 重 的 因 素 , 诱
瘀 血不 去 , 又可 加重 尿血 现象 。 2 分型 论治
肾小球 性 血尿属 祖 国医 学 的 “ 血 ” “ 痛 ” 范 尿 、腰 等
状 。 、
血管 , 降低血 管阻 力 , 改 善椎 . 而 基底 动脉 系 统供 血 。 ] 本文 观察 结果 显示 , 长脑 心通 可 以明显 改 善椎 . 底 步 基
动脉 的供 血状 况 , 全面 缓解 临床 症状 , 未发 现不 良反 且
本 病属 中 医“ 眩晕 ” 范畴 , 之 其病 机多 为本 虚标 实 , 虚实夹 杂 ; 为 气 血 、 阳 之 虚 , 为 风 、 、 、 之 虚 阴 实 火 痰 瘀
实, 其反 复发 作 , 久病 致 瘀 ; 气 血 停 滞 , 瘀 阻络 , 或 痰 阻 碍 清 阳上升 而发 为 眩晕 。治疗 上 宜攻 补 兼 施 , 本 兼 标
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研究概况
程大 多呈 良性 经过 ,但仍 有部 分患 者 血法 :方用 清心 莲 子饮 ; ⑤益 气 清 热 、 肾 小球 肾炎 血尿 辨 证分 为 4 型 : ①外 的病 理损 害呈 进展 性 ,最 终进 入终 末 凉血止 血法 : 方用 益气 凉 血汤 ( 黄 芪 、 感 风邪 ,热毒壅盛型 :方以 越婢加 术汤
肾小球肾炎血尿 以持续 性镜下 血 疗肾小球肾炎 血尿 8 法 : ①清 热利湿 、 因 而 各 家 有 着 不 同 的 分 型 方 法 。桑
尿或 反复 发作 性肉 眼血 尿为 特征 ,可 解毒止血法 :方用八正 散加味 ; ②疏 风 健 [6] 将肾小球肾 炎血尿辨 证分为 肝肾
伴有不同程度的 蛋白尿 。当 临床以 单 清 热 、利 湿 解 毒 法 : 方用 清 热 解 毒 饮 阴虚型 、气 阴 两虚 型 、脾 肾 气虚 型 ,选
纯性 血尿 为表 现时 ,其病 理类 型多 数 (柴 胡 、生 石 膏 、金 银 花 、连 翘 、大 黄 方 分别 为二 至丸 合小 蓟饮 子 、大补 元 为系膜 增生 性 IgA 肾 病 ,尚可 见 于 非 等) ; ③泄热逐瘀 、凉血 止血法 :方用 桃 煎和无比山 药丸 。治 疗 25 例 ,完 全缓
IgA 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 段增生 或 黄止血 汤 (桃 仁 、大 黄 、桂 枝 、赤 芍 、小 解 14 例 ,显著 缓解 6 例 ,好 转 4 例 ,无
硬化性肾炎等 。这部 分肾炎 患者的 病 蓟 、侧柏叶 等) ; ④益气 阴 、利 湿 热 、止 效 1 例 ,总 有效 率 96 %。陈 洁 等[7 ] 将
邪外袭是本病的诱 发因素 ,气阴 不复 、 病 位在 肾 ,肾的 寒热 虚实 变化 左右 着 别予以银翘散 、葛根 芩连汤 合香连丸 、
肾性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肾性血尿 的中医辨证 治疗及 中西 医结合 治疗体会
王 耀 光
( 津 中医学 院第一 附 属 医院 , 天 天津 309 ) 0 13
摘
要: 本文综述 了肾性血尿的中医病 因病机、 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并结合名老中医及 自身的体会 , 分别
论述 了“ 清上彻 下法”“ 、平肝清热法” “ 、凉营祛瘀 法” “ 、 虫药通络消疲法” “ 、止血 活血法” “ 、 祛风胜湿法” 等9 法的理论依据及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 丰富了肾性血尿的 中医辨证及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内容。并列
举 了验 案三 则 以说 明正 文。
关键词 : 肾性血尿 ; 中医辨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中图分 类号 :65 8 R 9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2一z9 (o6o 一O2 —0 10 322o )6 O8 4 肾性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 是指 肾小球疾病 ( 尤其 是肾小球肾炎) 所引起的血尿 , 它有别于外科性血尿等 “ 非肾小球性血尿”其诊断有赖于尿位相差显微镜检 , 和肾穿刺病理学。它的治疗往往 比较困难 , 迁延难愈 。 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拟从临床角度 , 肾性 血尿的中医辨证思路 对
肾性血尿隶属于 中医“ 血证” “ 、尿血” 的范畴。传 统中医理论认为, 血尿的病因病机有“ 、湿” “ 、 热”“ 、瘀” “ 等, 虚” 包括下焦湿热 、 肝肾阴虚、 虚热灼伤血络、 脾虚
作者简介 : 王耀光 (93 )男 , 1 一 , 主任医师、 6 医学博士 在读 。长期从 事 肾 病 中医、 中西 医结合临床、 科研 和教学工作。
灼血 , 湿热 下注 , 伤膀 胱 血 络 。虚 : 虚 不 能摄 血 以 灼 气 致 尿血 , 肾气 不 固 ; 虚不 能 统 血 以致 出血 ; 虚血 如 脾 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肾阴不足 , 阴虚则血 少 , 脉道不 充 , 血液运行 迟缓 , 导致瘀 血 ; 而湿热蕴结于 肾, 阻遏气机 防碍血行 , 血脉不畅 , 亦可致瘀血 。瘀
脾 主统血 , 难经 ・四十二难》 :脾裹 血 , 《 说 “ 温五脏 ” 沈 目男 血 既是病理产物 , , 又是致病 因素 , 肾小球性血尿 , 久病导致瘀血形 《 匮要 略注》 “ 金 : 五脏 六腑之 血 , 全赖脾 气统摄 ” 且 脾 为后天 之 成 , , 瘀血可 以使 肾小球 肾炎加 重 , 瘀阻 肾络 , 阻碍气 血运行 , 泛溢 本 , 血生化之源 , 之所 以能统血 , 气 脾 与脾为气血生化之 源密切相 脉络之外 , 而加重血尿 。瘀 血 是慢性 肾炎迁 延 的必然转 归之一 ,
关, 李东垣在《 胃论 ・ 胃盛衰 论》 脾 脾 中说 :百 病 皆 由脾 胃衰 而 且病 程越久瘀血 征象越 明显 , 血 不利则 病 水” 血瘀 水 阻 , 水 “ “ , 瘀
生也 ” 故脾 的运化 功能 减退 , 气 血生 化无 源 , 虚血 亏 , 的 互结 , , 则 气 气 使病情痼顽 。 固摄功能减退 , 导致 出血 。《 问 ・ 素 六节 藏象 论》: 肾者 , “ 主蜇 , 4 湿 热 与 脾 肾两 虚 相 互 影 响 封藏之本 , 精之处也 。 《 问 ・ 古天 真论》 载 : 肾者主水 , ”素 上 记 “ 受
盛 晓 茜( 宁 中 医药大 学 辽
【 关键词 】 肾小球 肾炎 血尿
辽 宁 沈 阳 10 3 ) 10 2
中医 病 因病机
肾小球性血尿 临床表现为 肉眼血 尿或镜 下血 尿… 。中 医称 愈 的重要 因素 , 且往往 贯穿 病程 的始终 。
为“ 溺血 ” “ 、 溲血” , 于血证 范畴 , 等 属 现就 肾小 球性血 尿 的 中医 3 久 病 致 瘀 病因病机做如下 阐述 。 临床上 , 无论是脾 肾亏 虚 , 还是热 伤络 脉 , 均可导致瘀血 的产 一方面脾 肾气虚 , 以化 生血液 , 无 脉道 不充 , 亏 血 血 由水谷之精气 所 化 生 。《 枢 ・ 气 》 : 中焦 受 气取 生 。脾 肾亏虚 , 灵 决 说 “ 则气少 , 气少则不能推动血行 以致气血运行不畅 , 血流迂缓 , 涩滞 汁, 变化 而赤 , 是谓血 ” 。血 液生化 于脾 , 受于肝 , 统于心 , 藏 总 输
热之别 : 方 面 是 指 虚 火 内炽 。 伤 肾 络 , 溢 脉 外 , 致 血 两脏俱伤 的结果 。 一 灼 血 导
尿 。如《 J 景岳全书》 :溺 血有 溺孔 精 道之别 。凡溺 血症 , 谓 “ 其
湿热之邪 与脾肾两脏之 间相互影 响 , 互为 因果 。首先 当脾 肾
布于肺 , 化精 于肾 , 脉为血之府 , 血液生成之后 , 在脉 中运行不 息 , 瘀阻 , 成瘀 血阻塞脉道 而致 出血 ; 形 一方 面脾 肾阳虚 , 阴寒 内生 , 环周不休 , 以充润 营养 全身 。常态下脏腑强健 , 固摄血液 , 行于脉 寒性 凝滞 , 邪客人血脉 , 寒 使经 脉蜷 缩拘 急 , 液凝滞 不畅 , 血 气血 中, 而一旦脏腑功能失 调 , 血溢 脉外 , 出现血尿 。《 问 ・ 则 素 评热 阻滞 , 导致瘀血 的发生 , 如《 问 ・ 痛论》 正 素 举 所说 : 寒 气人 经 而 “
维普资讯
・
1 4・ 3
Jun lfCii l n xe m na Mein o. o ra l c dE pr etl d ieV1 o naa i c 7,N . J n2 0 o 1 a .0 8
肾小 球 性 血 尿 中 医病 因病 机 探 讨
病论 》 : 邪之所凑 , 说 “ 其气 必虚 ” 中医认 为血 尿 的病 因一 为 “ , 脾 稽 迟 , 而不行 , 于脉 外则 血少 , 于脉 中则气 不 通。 所 谓稽 泣 客 客 ” 肾亏虚 ” 一 为“ , 热伤络 脉 ” 其病 理性 质为 本虚 标实 、 实夹 杂 , 迟 , , 虚 泣而不行 , 不通均 为经 脉气 血为寒邪所凝 闭阻滞之故 ; 另一方 以脾肾亏虚为本 , 以湿 热与血瘀为标 。病位在 肾与膀胱 。
精, 以致 肾气虚封藏失职 ; 或肾阴亏虚 , 阴虚火 旺 , 伤肾络 , 血 强 肾的封 固作 用 。如果脾脏功能异 常 , 灼 迫 不仅其本身 的统摄血 液的 妄行 。因此 , 肾亏损为慢性 肾小球性血 尿的基本病 因。 脾不能 助 肾发挥 其 封藏 作用 , 使 血尿 加重 。 而 致
脾之统摄血液功 能 , 须借助 肾阳之温煦才能得 以完成 。脾 肾两脏
火与热 同类 , 均属阳 。 故有 “ 火为 热之及 , 为火之渐 ” 热 之说 , 相互资助 , 互促 进 、 相 相辅 相 成 。李 中梓 在 《 医宗 必读 》中早有 肾为先 天本 脾为后天本论 ” 。因此慢 性 肾小球 性 的血 尿是脾 肾 因此 , 火与热在 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 一致 的 。热有虚热 与实 “
湿热 与脾 肾两 脏 之 间存 在 着 相互 为 用 、 互 制 约 的关 系 。 相
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 , 肾乃先天之本 ” 肾藏真 阴而寓元 阳 , , 受 《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肾之和骨 ……其 主脾 也 ” “ 。肾虽 受五脏
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肾司二便 , 助膀胱气化 以利 小便排 出, 只宜 六腑之精 而藏之 , 肾中精 气亦赖于后天水谷之精微 的培育和补 但 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 , 脾脏 为 肾脏输送 水谷 之精微 物质 以加 固藏 , 不宜 漏泄 , 先天 禀赋 不足 , 或 或后天 失养 , 久病 , 伤 肾 养 , 或 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