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在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

合集下载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概述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在当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运用已经成为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过将自然要素和人文因素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生态意义的景观作品,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使得景观规划设计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自然与人文融合、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践案例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影响。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重要性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天人合一”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种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融合自然元素和人文因素,使得景观更具有整体性和和谐感。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提倡人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这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天人合一”思想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更能引领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景观规划领域向着更加可持续、人文、和谐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景观作品,为城市增添魅力与活力。

文化传承是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包括对当地传统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挖掘和保护。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当地文化,才能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使景观更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

创新也是景观规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理念,引入新的材料、技术和构思方式,使景观作品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摘要】中国园林历来受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种哲学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的行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这一思想体现在园林布局、建筑设计、植物布置以及景观呈现上。

园林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运用,建筑风格融合自然元素,植物布局追求自然生态平衡,景观营造追求自然美感。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赋予了中国园林独特的韵味与内涵,成为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

展望未来,这种哲学思想将继续在园林设计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中国园林走向更深入的自然和人文融合之路。

【关键词】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设计、建筑、布局、植物布置、景观、影响、整体影响、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源自于道家和儒家学说。

这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主张顺应天道、顺应自然、顺应心性。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在设计中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园林布局充分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营造出让人心旷神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场所。

中国园林建筑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建筑风格简洁、自然,不断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理解。

中国园林的布局和植物布置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园林规划注重追求自然山水、建筑植物的有机结合,以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设计、建筑、布局、植物布置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园林成为了一个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独特艺术形式。

1.2 介绍中国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国园林一直被视为艺术的绝佳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和谐的心态。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园林注重布局。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指导着中国古代园林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演变。

园林空间艺术旨在创造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环境,使人可以在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到心灵的宁静和舒适。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园林空间艺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在中国古代,园林常被用于休憩和隐居,是人们逃离喧嚣世界、追求心灵平静的避风港。

园林空间艺术在创造园林空间时,注重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在空间中营造出山水、庭院等自然景观的意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园林空间艺术通常通过景观的布局和装饰等手法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

通过巧妙地构造湖泊、山峦和建筑群来模拟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宏伟壮丽、富有诗意和哲理的空间氛围。

进入园林空间,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舒适和人文的艺术之美。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人文的力量。

园林中的建筑、园林景观和装饰物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展现自然和人文的魅力。

在建筑设计上,常采用独特的屋顶和建筑形式,通过东方园林特有的镂空和曲线造型,表达出自然的流动和变化。

在景观设计上,常运用人工湖泊、山石和树木等元素,使整个空间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和秩序。

园林空间中常设置各种装饰物和摆设,如雕塑、花卉和碑刻等,以表达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

园林空间艺术的创作和演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古代帝王园林到文人园林,园林空间艺术不断追求与时俱进,表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趋势和精神追求。

唐代的大型皇家园林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追求宏大壮丽的空间布局;宋代的文人园林注重意境的深邃和精微,强调园林与诗词、绘画的融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体验。

通过园林空间艺术,人们可以逃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回归自然,体验身心的平静和放松。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天人合一”思想,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共生的宜居环境。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即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资源的利用规律。

在建设公园或景区时,应该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环境,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在规划建设城市时,应该注重保护水体、湿地等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和填海造地,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即人类要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造环境。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自然景观、利用自然元素等方式,创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造环境。

在建设公园或景区时,可以借鉴自然景观的特点,通过种植植物、布置石头、塑造山水等方式,模拟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自然元素如水、绿化等,创造出清新、宜人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天人合一”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并且与自然相互学习和借鉴。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研究自然的演变过程、自然地理特点等,借鉴自然的规律和智慧,提高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在规划建设绿地时,可以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土壤的肥力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和土壤种类,使绿地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规划建设城市时,可以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降低城市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人与自然共生的宜居环境。

通过尊重自然规律、创造与自然相融合的人造环境、借鉴和学习自然的智慧、提升人们与自然的互动效果,实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文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园林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中。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传承,"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的意义和价值。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上。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师们常常以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环境。

他们会尊重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避免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他们还会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水系设计、地形塑造等手段来营造自然景观,打造出具有自然气息和生态功能的景观环境。

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能让人们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理念,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对人类文化传统的弘扬和传承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们会尊重和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保留和弘扬当地的历史建筑、民俗风情、传统工艺等文化元素。

他们会利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

这样不仅能够使当地居民感受到自己文化传统的魅力,也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对人们心灵需求的关注和满足上。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种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使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和谐美丽的景观。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

景观规划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尊重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规划一个公园时,设计师可以保留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结合山水环境,打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公园。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还表现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的构建。

景观规划设计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安排景观元素、设计景观路线等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互动。

在设计一个湖畔公园时,可以设置观景平台、游船码头等设施,让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湖景,感受湖水的清凉与湖畔的宁静。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还表现在景观的精神内涵的塑造。

景观规划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形式和造型等设计要素,使景观富有内涵和意义。

在设计一个庭院时,可以通过花草树木的种植、水池的设置、石头的摆放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富有禅意的庭院。

这样的设计既美化了环境,又让人们在自然景色中得到心灵的修养和舒缓。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还表现在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景观规划设计师应该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景观的长期发展和维护,以保持景观的美丽和价值。

在设计一个城市公园时,可以考虑到公园的绿化管理和维护,确保公园的植被健康生长,景色长久美丽。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符合自然环境的需求,实现了“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达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中国传统园林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通过极富创意的景观布局和建筑风格,将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空间美和精神环境。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理念进行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追求人类与自然的一体化。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通过对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元素的精心布局,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

二、园林布局中的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体现在其极富创造力的布局中。

园林以山水为主题,以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为构成要素,通过精巧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一种天然美和人造美的完美结合。

园林中的景点和建筑也采用了曲线、回廊、迂回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产生连续、意境丰富的空间效果。

三、景点与人的和谐共生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景点的设计和布局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身体感受,使得游客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连结。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休憩需求。

同时,园林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如水池的倒影、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使人与自然相互交融,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四、园林与精神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的构建,更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抒发。

它以抽象的方式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园林景观和建筑的布局,表达出人们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园林中的诗文、题刻等文化景观,更是加强了人们与景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使人在园林中得到精神的满足和享受。

五、天人合一与现代园林设计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园林设计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和风格。

然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园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打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协调共生,借鉴传统园林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使现代园林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和精神追求的需求。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摘要】中国园林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深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园林设计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营造出具有意境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都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理念,引导人们回归自然,提升心灵境界。

结合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园林展现出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也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一理念在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中国园林独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关键词: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自然融合,人文体现,意境营造,修身养性,独特魅力,发展影响,理念体现。

1. 引言1.1 了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源自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是指天地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据此哲学思想,中国园林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

通过园林的布局、景观的营造以及植物的选用等方面,中国园林充分展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要深入了解中国园林,就必须理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体会园林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1.2 中国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的特点包括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两种类型。

传统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如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具有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造景。

传统园林注重空间的错落有致,结合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而现代园林则更注重生态环保和实用性,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多功能的公共园林空间。

不论是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在设计中借鉴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力求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2. 正文2.1 中国园林中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园林设计师在布局和景观构建中注重营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内外合一、心境氛围的变化,达到身心灵的统一。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摘要】园林空间艺术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人文情怀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被视为一种理念,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本文通过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对园林空间艺术的影响,揭示了在园林空间的布局、景点设计、材料运用和环境营造中,都能找到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园林空间艺术的实现与天人合一思想的互相促进,未来园林空间艺术将更加注重融合自然与人文,呈现更加完美的空间美学。

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园林空间艺术的启示,鼓励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为园林空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布局、景点设计、材料运用、环境营造、互相促进、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园林空间艺术的定义园林空间艺术是一种结合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观、建筑构件、植物种植等元素的有机组合,创造出具有美学和情感价值的园林环境。

园林空间艺术旨在通过园林的布局、景点设计、材料运用和环境营造,营造出一种融合了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美好空间,给人们带来视觉、心灵和灵魂上的愉悦和满足。

园林空间艺术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更是对自然规律和人类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

通过园林空间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提升个体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园林空间艺术是凝结了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重要表达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道家和儒家。

在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融合和统一,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在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地间的道义和谐,主张人应当遵循天命、顺从道德规范。

这两种不同的观念在后来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基础之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这一思想的运用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打造更具有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怀的城市景观。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并分析其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要理解“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这一思想意味着设计师应当倾听自然声音,尊重自然规律,打造更加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园、居住区、景点规划等方面。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设计师可以根据自然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打造出更适合自然的公园景观,让市民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在居住区规划中,也可以通过绿化、水系等手段,营造出更有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怀的宜居环境。

在景点规划中,要尊重景点所处的自然环境,保持景点的原始风貌,让游客在欣赏景点的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还可以反映在绿色出行、生态保护等方面。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可以设立更多的自行车道、步行街等设施,推动绿色出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在生态保护方面,要重视保护城市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使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还可以体现在文化传承、历史保护等方面。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建筑、古迹等文化遗产,使城市景观更具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还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园林、庭院等设计手法,营造更加具有人文情怀和自然气息的城市景观。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城市景观更加和谐、宜人,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园林空间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它对于园林空间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源于道家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互融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破坏自然。

在园林空间艺术中,这种思想的体现是通过创造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空间,让人们在其中自由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天人合一的园林空间艺术追求自然的表达和审美,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的布局设计、植物种植、建筑构造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的因素。

园林的景点往往会借助山水、花草、石头等自然元素,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建筑物的设计也会以自然为参照,注重自然之美的表达和塑造。

除了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园林空间艺术还倡导人与空间的融合。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通过观赏、游玩、漫步等方式与园林空间进行互动。

园林的布局往往会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和情感体验,创造出不同尺度和层次的空间。

一些园林会设置湖泊、小桥、亭台等景点,供人们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园林会设置静谧的庭院或僻静的角落,供人们寻求平静和思考。

在园林空间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园林往往成为人们聚集的场所,人们可以在园林中相互交流、共享美丽和快乐。

园林的布局和设计会考虑人的社交需求和活动方式,创造出方便人们交流的空间和环境。

天人合一的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空间之间的融合。

这种思想影响着园林空间艺术的方方面面,从布局设计到植物种植,从景观构造到活动方式,都能看到天人合一的痕迹。

通过园林空间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可以与他人共同体验,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和。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将自然和人类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园林空间艺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天人合一”思想特征。

园林空间艺术从园林整体规划、园林布局与构成、园林景观风格等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园林空间艺术的整体规划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大多是因为自然物理条件有利而通常修建的,它们大致承袭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园林的选择,寻找、识别、探索其地理环境从而融入自然的地形地貌之中,是园林规划的第一步。

之后,尽可能保留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的特征,如古时园林多按环境地理特点设置,有水利设施、亭台洞殿,种有花木果树、有岩山叠码、有走廊庭院等,这些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自然元素整合,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氛围。

园林布局与构成方面也是展现“天人合一”的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园林的布局多基于园林形式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极致效果。

在园林构成中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坛等元素的搭配和形式上的协调,全都凸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中,水和石则成为了一个桥梁,将自然环境和人造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了多样的园林空间。

这样的处理方法有时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园林景观风格方面也是考虑“天人合一”的方面之一。

中国古代园林以山、水、人、建筑为主要构成部分,园林内景观风格多样。

在不同的时代,园林的主题会有所变化,但园林始终以自然景观为基础,以精致的建筑为依托,这样的风格更容易去营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的刻意营造和调整,使得人们对园林空间的感受从视觉上实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例如,唐代的园林主题是“神仙境界”,以自然景观绽放美丽旖旎的情景,唐代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附以唐代雕塑精美的建筑,尽显天人合一的风范。

而清代的园林以“艺术追求自然”的风格著称,以其精湛的技艺将各种树、石、水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人们仿佛在一个天人合一的世界中行走。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一体化发展。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使设计更加融入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们要尊崇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观规划设计中同样要追求与自然的协调。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和研究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以便将自然环境因素融入到设计中。

在绿地规划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使其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发展,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该将人与自然的需求和利益进行平衡。

设计师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活动,使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需求。

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开发和破坏。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同时也要保留足够的绿地和植被,以提供自然环境的休闲娱乐空间。

“天人合一”思想也提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设计师在规划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修复和保护城市的植被和水系,提供自然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地质灾害和水灾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使设计更加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和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将自然环境因素融入到设计中。

也要平衡人的需求和自然的利益,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开发和破坏。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园林空间艺术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天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这种思想在园林空间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了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特征。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将自然风景巧妙地融入园林中,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美感,还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系。

在一些古代皇家园林中,规划者常常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基调,运用天然的地势、水系和植被,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亲近。

园林空间艺术也注重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布局、材料和植物的选择等手法,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让人们在园林中享受到自然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营造与人的心理需求的和谐关系。

园林空间艺术追求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让人在其中找到身心的平衡和宁静。

在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常常会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形式、结构和布局等手法,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和放松。

园林空间艺术也注重营造与人的活动需求的和谐关系,为人们提供各种适应性的空间,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需求,如休息、娱乐、学习等。

通过营造这样的环境,能够使人们在园林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营造与社会文化的和谐关系。

园林空间艺术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之中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园林空间艺术常常借鉴和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园林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

园林空间艺术也注重园林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通过布局和结构等手法,使园林与周边的社会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和谐相融,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

园林空间艺术注重营造与时间的和谐关系。

园林空间艺术不仅是在现实中的艺术创作,也是在时间层面上的艺术创作。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理念之一。

园林空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艺术中,天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的设计原则,通过建筑、景观、水体等元素的有机组合,创造出一种体验天人合一的空间感受。

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艺术中,天地合一是指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感受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园林空间的设计以模拟自然景观为主,将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空间中。

在人工建筑设计中,常常采用曲线、拱形等形式,与自然景观相呼应,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在园林空间中,人工建筑往往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使整个园林空间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艺术中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人文精神的追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园林空间的设计中,常常以人为本,注重人类的感官体验,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内心的宁静和舒适感受。

在园林建筑的布局中,常常考虑到阳光、空气、水质等因素,以创造一个适合人们休息、游玩的环境,并关注人们身心的舒适感。

园林空间中的景观、装饰等元素也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基础,反映人对自然的理解和追求,使整个园林空间充满了人文情怀。

天人合一思想还体现在园林艺术的观念和意境上。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注重营造一种思想和意境,以诗、书、画的艺术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

园林中的景观、装饰常常通过构图、造型等手法,以达到一种艺术表达的效果。

园林的听、看、闻、咀嚼和品味等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的结合,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实际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艺术与天人合一思想密不可分。

园林艺术通过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融为一体,营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并通过景观、装饰等元素的艺术表达,使整个园林空间充满着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宇宙的统一。

在园林空间艺术中,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

园林空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园林空间艺术中,“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将园林空间与宇宙、自然、人文相统一,体现了中国园林空间艺术的核心理念。

园林空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在园林空间的整体布局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山水相依,园林有韵”,追求园林的整体和谐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园林建筑和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宛若仙境的景象,使人们在其间可以享受到物我两忘、心灵宁静的感觉。

园林空间的布局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元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将园林空间打造成一个具有灵性和生命力的艺术空间,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空间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古代园林中常常布置各种花木,栽植奇花异草,种植名贵树木,构建假山水池,进行石刻雕塑等,旨在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植物的布置,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体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共生。

在这些景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气和韵味,体验到天地间的和谐之美,达到心灵愉悦的效果。

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园林空间艺术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情感交融和心灵共振。

“天人合一”思想还体现在园林空间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中。

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亭台楼阁、廊院轩榭、石桥流水等,这些建筑完美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之中,使得园林空间具有了别样的韵味和意境。

园林空间的建筑布局注重内外结合、虚实结合,追求线条的灵动和空间的变化,以达到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

这种建筑风格和布局方式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刻体现,使园林空间成为人们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

“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空间艺术中的艺术表现和意境营造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天人合一”思想可以有效地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建筑环境中创造出更加和谐宜人的空间,为人们营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1.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自然与人文是不可分割的。

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出这种和谐统一的理念,必须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将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创造出有机的空间结构和流线组织,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体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和关怀。

要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关注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情感需求,将人文环境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为人们打造出宜居、宜游的空间场所。

3.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体现出这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要通过景观的布局和设计手法,营造出宁静雅致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此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1.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尊重自然的原始状态和完整性,不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要尊重地形地貌,保护自然植被和水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出绿色的生态环境。

2.将人文环境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将人文环境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营造出有机的空间结构和流线组织。

通过景观的布局和设计手法,将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自然与人文相互贯通,形成统一的空间格局和景观风貌。

3.重视空间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重视空间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注重景观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效果。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中国古代园林空间艺术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

这种思想在园林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展示。

下面将从园林空间的布局、景观的选择、建筑的设计以及园林的意境四个方面来探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在园林空间的布局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要求将自然山水的元素融入其中。

中国古代园林通常采取了“一进三开”的布局,即进入园林后,逐渐展开,呈现出多个场所。

这种布局可以使人逐渐进入自然山水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就采用了“一进三开”的布局,通过不同的景点串联起一条曲径通幽的路线,让人在自然环境中徜徉。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也应该尽量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自然而不造作的氛围。

在景观的选择上,园林的设计应该注重自然的元素,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

中国古代园林常用的元素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

这些元素都体现了自然的美和人类对自然的向往。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常常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创作对象,他们通过石头的堆叠和水的排布来再现自然山水的美丽。

而园林中的建筑也应该融入自然之中,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植物的种植以及布置也需要考虑到自然的规律和美感,让人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在建筑的设计上,园林空间艺术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规模、形式和颜色等都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匹配。

建筑的布局也应该有所考虑,不要破坏自然的景观,而应该通过合理的位置和形式来凸显自然的美丽。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有亭、阁、楼等,它们在设计和布局上都借鉴了自然山水的形态,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

论“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园林空间艺术园林空间艺术是以园林空间为艺术载体,以人和自然融合为主要思想,借助设计手段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的景观空间。

中国古代陶渊明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理念之一。

“天人合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融合的。

在园林空间艺术中,这种思想被用来指导景观设计,使园林空间在人和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园林空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意味着在景观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的感受,设计出既适应自然环境又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景观空间。

这需要设计师具有深厚的审美修养和渊博的自然知识,同时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将人文、自然、科学融为一体,达到艺术、生态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天人合一”思想下,园林空间艺术强调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

景观元素的选用应该以自然为基础,如水、石、树、花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人的感官需求,如色彩、质地、形状等。

在具体的设计中,景观元素的摆设应该讲究位置、配色和形态,以营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美感。

园林空间艺术通过景观造型、立体平面构成、材料使用、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设计手段,来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造型方面,要考虑到建筑的姿态和格调,参照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风格,让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呼应。

在材料的使用上,要运用国内外先进科技,结合地域性的特点,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天人合一”思想是园林空间艺术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重视,更需要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与经验,将“天人合一”思想贯彻到园林设计中去,打造美丽、舒适、生态的园林空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天人合一”在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
作者:王思月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0期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追求“天人合一”为意境,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其一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情景交融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渗透,体现园林内在意境追求;其二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物我相宜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彰显,体现园林意境美学精神;其三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境心相映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创新,体现园林意境创造追求。

【关键词】天人合一园林设计意境追求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45-01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其对文明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古典美学及意境追求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更是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

一方面,“天人合一”作为道家处理人与自然的重要思想,其对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有着天然的文化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是园林设计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了历代审美要求,而审美又寄情于风景园林,因而“天人合一”成为了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

从个人理解角度,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在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表现在:
一、在园林设计中渗透“天人合一”,寓情于景。

在园林设计中,有景无情是不可能成为经典的,只是走马观花的表象而已。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深受宗教对仙山琼阁的憧憬、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讴歌、以及历代名家山水画寓情寄意的影响。

这反映出在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情景交融是最起码的意境追求,这即是“天人合一”思想意境美学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在许多园林建筑上反映的诗情画意,本质上就是创造出“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如苏州园林“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暮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园景与人情的交融,形成了和谐而统一的情景交融之境,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

另一方面,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往往出现有情无景的背离设计,让人徒留叹气,无病呻吟。

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建设出能安放“乡愁”的新式城镇,却成为了一种理想式的追求。

因而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才会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中国城镇化的理想。

这本质上就是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城镇化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只有这样的乡愁、这样的情致才不会是过眼云烟,反而是一种牵绊,连接着土地、人、一方天空的深深眷念,是诗与远方的精神家园,以至于“天地人”合一的意境享受。

由此可见,通过情景交融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园林设计的人文追求与人本主义,是园林设计意境的内在意境追求。

二、在园林设计中彰显“天人合一”,寓物于神。

“天人合一”是指导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建设的中坚思想,是自然环境和社会有机思想的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传统美学下物质、精神双重追求。

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以物质寓精神,以有限寓无限,构建一个个以哲理为命脉的精美的文化教育环境,意在给人以无穷的意会和联想,达到“忘其美之所在,复又与美同在”的化境。

而这种意境追求恰恰又是现代园林设计所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回归到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彰显天、人、物、神的联系,才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彰显“天人合一”极致追求。

寓物于神,把物质化的风景园林通过赋予于人之神韵,把园林建筑的内在生命力调动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才能使园林设计进入到物我相宜的意境。

如笔者2016年暑期游览的广州雕塑公园的抗“非典”英雄群像设计,就是寓物于神的园林设计代表。

宁静的环境、高大的树木、鲜明的雕像及群像旁的松柏……构建起一框让人肃然起敬的园林风景,仿佛来到这里就让我们感受到那场无声战争残酷与严峻,感受到白衣天使们崇高的献身精神。

肃穆中,小山腰间的苍翠自然风景、形象的英雄群像与人的感受是那么自然就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的天人感应,实现“天人合一”意境的美学追求。

由此可见,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寓物于神、物我相宜来彰显“天人合一”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更能促进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

三、在园林设计中创新“天人合一”,寓境于心。

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园林设计立足于“天人合一”意境的追求也必然走向创造与创新,才能使“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取其精华,使其意境美学发扬光大。

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就通过自己善用光线的特长,对“天人合一”的意境美学进行了创新,使之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典范。

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美秀博物馆,就如同坐落于日本山林间的“天人合一”意境美学的现代写照。

如果单看美秀博物馆,它仿佛是大师在图纸上建立起的大理石设计;但将它划放在林海中,它却属于园林的一部分。

行走在博物馆中的游客,与展品随时间变化的自然光下变得平静柔和,戾气化空,远望绵延不绝的山脊,人也是物像,境也是心像。

而从天空或更远的地方来看,美秀博物馆如山、如景、如画、如梦,仿佛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没有突兀感与陌生感,只有内心里自然唤醒的美的享受。

这种创新与发展,使得“天人合一”的思想大放光芒,并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风景园林设计代表作。

寓境于心、境心相映成趣,其设计出的是“天人合一”在当下的极致写照与创新。

但最令人惊叹的园林设计师不是人类,而是自然。

即使如贝聿铭先生这般对“天人合一”如此通透的大师,也只是妙手将风景、光线、展品融为一体,并将人的各种视角与感受融入到其中,形成自然下的巧妙呈现。

因此,园林设计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情感去挖掘大自然的美丽,以至于“天地人”三者的合一。

从自然中来,也就要回到自然中去。

创意,需要一个新的思想;而创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格局。

“天人合一”下人与自然的纽带,要
有五个心来发扬儒释道精神。

儒家,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善良之心;道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之和谐之心、敬畏之心;佛家,研究人与内心世界的关系,要有慈悲之心、慈爱之心。

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设计让人的境界和思想得到升华,进入到“天人合一”下意境美学的享受中。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美学关系[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6):69.
[2]邵熠,汪彦辰.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8(06):140.
[3]陆安娜.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