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趋结构中动、宾的双向选择
从“V出+宾语”的构件关系看语义的双向选择原则
有 两个词 语 A 和 B ,它 们 能 够 组 合 成 一 个 更 大 的语 言结 构 ,那 么 A和 B既是 选 择 对象 也 是 被 选 择对象 ,这 种选 择关 系 主要 是 语 义在 起 作用 ,
即 A和 B之 间 必定 有 语 义特 征 的 呼应 。这 一 原
则具 有很 强 的解 释 力 ,而 且 对 于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让 学生掌 握组 配规 律 也起 到 至 关重 要 的 作用 。 它既 可 以用 来解 释为什 么 A B组合 是合 法 的 ,也 可 以解 释 A为 什 么能 和 B组合 ,而不 能跟 c组 合 ,B为 什么 能够跟 A组合 ,而不 能跟 c组合 。 “ V出 +宾 语 ” 属 于 动趋 式 带宾 语 的 结 构 , 它 由两 部 分 构 成 ,即 动 趋 式 “ 出 ” 和 宾 语 。 V
从 “ 出 +宾 语 ’ V ’的构 件 关 系看 语 义 的 双 向选 择 原 则 ①
郑娟 曼
(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 0 3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 ,浙江 ,金华 3 10 ) 16 2 20 4 【 关键词]V出 + 宾语 ;语义 ;双 向选择 [ 摘 要 】一个语言结构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选择的 ,它们需要在语 义上保 持一致性 。本 文采用动态 的观点 ,对 “ V出 +宾语 ”进行 系统性考察 ,归纳 出宾 语 的八 大语义类 型和动词 的六 大语 义类 型 ,发现两 者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匹配关系 ,体 现了汉语句法语义双 向选择原则 。
立 描写 与 分 类 ,没 能 将 “ 出” 与宾 语 结 合 起 V
来 研究 ,并 且 在 分 类 上 未 能 穷 尽 所 有 可 能 的 V
与宾 语。本 文 在 “ 义 语 法 ” 语 ( 敬敏, 邵 2 0 )s理论 框 架 下 ,采 用 动态 的观 点 ,对 “ 04 [ j V 出 +宾语 ” 结 构 进 行 系统 性 考 察 ,并 对 V与 宾 语组 配 的规 律 性 特征 进 行 梳 理 。其 出 发 点 之 一 是 希 望通过 对 这 一 具 体 动 词 带 宾 语 的 情 况 的 考 察 丰富现 代 汉 语 动宾 结 构 的研 究 ;出 发 点 之 二 是 以此 来观 照语 义 的双 向选 择 原 则 在 “ 出 + V 宾 语 ” 结构 中是 如何体 现 的。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
分 类 方便 ,我 们 首先 从 宾语 的 性质
出发 。
( 3 )却 说 那 小 娘 子 ,清 早 出
在 主要 动词 之 后 ,趋 向动 词 之 前 。
加 上用 ‘ 把 ’字 把 它 提 前 的格 式 ,
一
语。 “ 广 义 的处 所 词” 在语 义 上并
不 专 门表 处所 ,只是 在 特定 动 词后 才 具 有 处所 意 义 。如 “ 上馆子, 跑
中一个 比较 复杂 的 小类 ,由它 引 申 出来 的 “ 动趋 宾 ” 结构 的语 序 问 题
更 是 关 于趋 向补 语 问题 研 究 的重 点
可 以看 出这是 不 符合 句 法要 求
的 。只有 不带 方 位词 的 广义 处所 词
和难 点 内容 。 吕叔 湘 ( 1 9 9 9 )在 谈 到 “ 动词+ 复 合 趋 向动 词 ” 构 成 的
了邻 居人 家 ,挨 上路 去 ,行 不 到一
二 里 ,早 是 脚 疼 走 不 动 们 把 前 三 种
格式 形 式化 为 : ( 1 )V + Q I + Q 2 + O ( 2 )V + Q I + O + Q 2 ( 3 )v + o + Q1 + 0 2 ④
( 1 ) 孙 八 随 着 老 张 走 进 教 室 来。 ( 老舍 ( ( 老张 的哲 ) ( 2 ) 缠 的 西 门 庆 急 了 ,教 来
安 儿 射 他 起 来 ,劝 他 回 房 去 了 。
是 以下 几 个方 面 :蔡 填认 为 ,动 后 复合 趋 向词 与处 所名 词共 现 ,不 出
汉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与双宾语结构
汉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与双宾语结构提要:双宾语或双及物结构历来是英汉语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汉语研究中,学者们吸收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思想,对双宾语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然而,由于学者们在双宾语结构的本质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这一分歧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双宾语研究的各个方面,使得双宾语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本文以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汉语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及其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以期能够对双宾语结构的特点和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Chinese Verbsand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Lin Yaju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The discussion ofthe double object or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importantdiscussion topic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inguistics.ScholarsstudyingChinese grammarhave proposed vari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schools of linguistics. Untilnow, there has been noagreem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differentapproaches have provided an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present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Chinese verbs and the internal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consti? 勃?tu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G Grammar.I hope it w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
汉语动趋结构中宾语和补语的语序问题
析规则 背后的具体原 因 , 并试 图为理解 这种语 言结 构提
作者简介 : 段蓓营( 1 9 9 1 一
・
) , 女, 陕西西安人 , 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专业为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 。
l 6・
供新的视 角。
2 . 动趋式 的界定
意义 相对丰富 , 而“ 上、 下、 进、 出” 等趋 向动 词则 不是 这
样, 它们 有更 强 的空 间感 , 无论 是 具象 的空 间或是 隐含
意义 的空 间, 都可以给物体 提供一 个着 落 的地 方 。于是 或进 或出 、 或回或过 、 或上或下 , 都表 示物 体从 一个空 间 出发 , 经 由输送 而转 运 到 了另一 个 空 间 , 所 以在接 连 处 所宾语 时 , 趋 向动词 和处 所 宾语 的关 系更 为 紧密 , 使 物 体可 以着落。如“ 走 下神坛 ” 趋 动结 构 中“ 下 神坛 ” 则 是 关 系更 紧密的一体 。 其次 , 在 连接 非处所宾语时 , “ 上、 下、 进、 出” 等趋 向 动词 的空间性语 义仍 然 制约 着 宾语 的位 置 。 目前 学术 界 的讨论 仅限于解释与 处所 宾语 的搭配 , 对 其他用 法有 所忽略 。例如“ 递 上 一封 家书 … 落 下两 滴 泪 ” “ 举 起双 手” , “ 敞开大 门” , 为什 么不 能 改写 为 “ 递 一 封家 书上 ” 或是 “ 落两滴泪下 ” 呢?此 时可 以认 为处所 宾 语被 隐含
这个 问题进 行了解释 。纵观整 个研 究历程 , 大 部分学 者 的关注度都集 中于两点 : 1 . 将宾语 和补语 的不 同位置 罗
现代汉语中动语宾语和动宾关系分析
现代汉语中动语宾语和动宾关系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汉语语法成分中的动语、宾语以及动宾关系作了阐释和分析,并且例举短语和句子进行解释说明,其中还对动宾关系的新发展和新变化进行介绍,加入了转喻的认识,希望通过分析动宾关系来更加更深入的学习现代汉语语法。
关键词:动语;动宾关系;转喻认识我们知道,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时,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这样打好基础会对我们日后学习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帮助,在分析短语结构类型以及划分句子成分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简洁明了。
汉语语法成分主要有六种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其中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成分。
定、状、补则是辅助成分。
一、什么是宾语和动语(一)动语所谓“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词语(包括已经动化的形容词);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例如: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中补短语作动语)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联合短语作动语)山坡上下来两个人。
(不及物动词作动语)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
(中补短语作动语)(二)宾语所谓“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被动语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它可以回答“谁”或“什么”的提问,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当句子或句子的谓语由动宾短语构成时,在句法分析中,就会分化出动语与宾语,并用 | 隔开。
例如:|| 保持 | 安静。
(“保持”是动语、“安静”是宾语)我们 || 已经完成了| 任务。
(“已经完成”是动语,“任务”是宾语)二、在短语中认识动宾关系(一)动宾短语动词+宾语(动词的对象),形成支配、关涉和被支配、被关涉的关系,常用格式: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动宾短语的典型特点是“前动后名”。
如果宾语是谓词,则动词一般是表示心理、感知、动作始终、判断等的动词。
基本特点1.动宾短语,不论其构成词语的多寡,一定由两个部分组成。
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技巧1. 引言类比推理是一种基于类比关系进行推断的思维方式,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相似之处,将已知的信息应用到未知的情境中,从而得出答案。
在类比推理中,动宾关系是一种常见的关系类型,它描述了一个动作的执行者(主语)和受益者(宾语)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2. 动宾关系的定义和特点动宾关系是一种语法关系,用于描述一个动作的执行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动宾关系通常由动词和宾语构成。
例如,在句子”I eat an apple.”中,动词”eat”表示动作的执行者,宾语”an apple”表示受益者。
动宾关系的特点包括:•动词是动宾关系的核心,它描述了一个动作或状态的发生。
•宾语是动作的受益者,它接受了动作的影响或作用。
•动宾关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直接动宾关系中,宾语直接接受动作的影响;间接动宾关系中,宾语间接接受动作的影响,需要通过介词短语来连接。
3. 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的步骤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理解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问题的要求和背景信息。
对于涉及动宾关系的问题,需要明确问题中的动作执行者和受益者,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寻找类比关系在类比推理中,寻找类比关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找出问题中的相似之处,可以将已知的信息应用到未知的情境中,从而得出答案。
对于动宾关系的问题,可以通过寻找类似的动宾关系来进行类比推理。
步骤三:应用类比关系在找到类比关系之后,需要将已知的信息应用到未知的情境中。
这可以通过将已知的动作执行者和受益者与未知的动作执行者和受益者进行对应,从而推断出未知的答案。
步骤四:验证答案在得出答案之后,需要对答案进行验证。
这可以通过回顾问题的要求和背景信息,检查答案是否满足问题的要求,并与已知的信息进行比较,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4. 示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类比推理动宾关系解题的技巧,下面将通过一个示例进行分析。
汉语 动宾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汉语动宾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是一篇长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读者提供了对于主题的背景和整体的认识。
本文的主题是汉语动宾结构,而概述部分将对动宾结构进行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动宾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基本的句法结构,它由动词和宾语两个成分组成。
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宾语则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是动作的影响对象。
动宾结构在汉语中广泛应用,是构建汉语句子和表达意思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我们会详细解释动宾结构的定义,以及宾语的概念。
其次,我们会探讨动宾结构的一些常见特点,比如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关系、宾语的位置等。
接下来,我们会对动宾结构进行分类,包括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动宾结构在被动语态中的应用等。
通过对动宾结构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表达方式,进一步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
同时,动宾结构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熟练掌握动宾结构的应用能力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宾结构。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讨论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对汉语动宾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和构成。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由于动宾结构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谓语与宾语的作用,其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动宾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对动宾结构在汉语中的理解。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上、下、起、来、去、上来、下去”等20个用在句中主要动词之后的趋向动词是汉语动词大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小类,由它引申出来的“动趋宾”结构的语序问题更是关于趋向补语问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吕叔湘(1999)在谈到“动词+复合趋向动词”构成的动趋式动词时说:“动趋式动词后面表事物的名词可以有三种位置:(1)在整个动趋式之后;(2)在趋向动词和趋向动词之间;(3)在主要动词之后,趋向动词之前。
加上用‘把’字把它提前的格式,一共有四种格式。
”我们把前三种格式形式化为:(1)V+Q1+Q2+O(2)V+Q1+O+Q2(3)V+O+Q1+Q2①据考察,汉语“动趋宾”三个格式的出现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层次性。
现代汉语同时存在这三种格式,其中“V+O+Q1Q2”和“V+Q1+O+Q2”是古汉语留存至今的历史痕迹。
我们知道,虽然现代汉语中可以同时存在这三种不同的“动趋宾”格式,但每种格式的运用都有严格的语法、语义和语境等方面的限制。
关于语法、语义和语境对于“动趋宾”格式的限制条件,前人有了非常精彩的论述。
我们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并希望可以在指导方法上另辟新地,采用“趋向补语对宾语支配力的强弱程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使用这三种“动趋宾”格式时的具体情况。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能跟复合趋向补语共现的宾语主要有三种:处所宾语、施事宾语和受事宾语。
关于“动趋宾”格式的情况,为了分类方便,我们首先从宾语的性质出发。
一、处所宾语1.广义处所宾语处所宾语有两类,一类是广义处所宾语,另一类则是狭义处所宾语。
“广义的处所词”在语义上并不专门表处所,只是在特定动词后才具有处所意义。
如“上馆子/跑出教室/跳下水/……”,以上充当宾语的名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处所词,它们还有其他的意义和用法,所以有人把它们叫做“机构名词”、“地点名词”等。
“狭义的处所词”构成形式上一般不能缺少方位词,语义上也只能表示处所。
如“房屋里/地板上/天桥下/……”这类应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处所词,也叫“方位处所词”。
“动(宾)·去”和“去·动(宾)”结构的历史考察
“动(宾)去”和“去动(宾)”结构的历史考察
夏凤梅
【期刊名称】《江汉学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考察连动结构"动(宾).去"和"去.动(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是我国中古末的唐代。
从结构上看"去"是动词而非助词;从语义关系上看,"去"前或"去"后的动词或动宾结构是"去"的目的,也就是"去"要做的事情;从使用程度上看,"去.动(宾)"比"动(宾).去"使用频率要高。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夏凤梅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武汉430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1
【相关文献】
1.《清平山堂话本》中语义临摹性对"动+了+[宾]+补"和"动+补+了+[宾]"语序形成的影响 [J], 周晓飞
2.论古汉语"主-动-宾"结构与使动意义 [J], 刘忠华
3.动趋结构中动、宾的双向选择 [J], 刘楚群
4.对"词+来/去"动补结构带宾句式及动词的考察 [J], 毛宇
5.汉语的兼语式和英语的“动+宾+宾补”结构 [J], 曹余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汉语动趋式结构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动趋式结构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一、绪论(一)关于现代汉语动趋式1. 浅谈动趋式的产生关于动趋式的产生,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动趋式产生于先秦。
二是认为南北朝可肯定动趋式已形成。
三是唐五代时期动趋式才形成。
根据实例可发现,“动词+趋向动词”的格式是从先秦时期的通行句法“动词+而+趋动”(连动式)发展而来的。
如“子路趋而出”(《荀子•子道》)。
“子贡趋而进”(《庄子大宗师》)。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动趋式的萌芽产生阶段应该是在两汉时期。
如“王史人持其头来。
”(《史记》)。
王力先生则认为动趋式产生于汉代,逐渐扩展于南北朝,普遍应用于唐代。
2. 什么是动趋式要对动趋式进行分析,首先就要清楚地掌握什么是动趋式。
动趋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动补结构,“动趋式”这一术语最早是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中的《现代汉语语法要点》中提出的。
即“动词+‘趋向动词'” 的构成形式。
其中“趋向动词”是动趋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具有动词的基本特征:表示趋向运动,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能带处所宾语、存现宾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等,同时又有别于其它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粘附在其它谓词之后,构成动趋式,用来表动作位移的趋势或动态这类独特的语义。
(二)探讨动趋式的目的及意义正因为动趋式是一个纷繁庞大的系统,难以全面把握,所以虽然动趋式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前贤对其研究也是纷繁芜杂,至今在很多问题上仍无法达成共识。
本文将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动趋式结构分析(包括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的分析);2. 从趋向补语进行汉俄对比,以期提出教学策略。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研究现状广大的对外汉语教师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对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对趋向补语的教学提出了各种建议。
卢福波(2003)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出了趋向补语教学的先后问题;吕文华(1999)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主张基础阶段应取消趋向补语下位项目中的非常用语法项目,以便更利于教学;鲁健骥(1984)《从教学法的角度看趋向补语》,统计了使用趋向补语的基本句型,提出了在趋向补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以客观的方式检测动词是否可以接受其宾语的变化。
它将动词分类为四种:可接受的,限制的,自动的和不可接受的。
可接受的动词是可以接受不同类型宾语的动词,它们可以接受宾语的变化。
例如,汉语中的动词“看”可以接受多种变化,如“看书”、“看电影”等。
限制的动词指那些只能接受特定类型宾语的动词。
例如,汉语中的动词“写”只能接受“写作”这一特定类型的宾语。
自动的动词是指那些不需要宾语就可以表达意思的动词。
例如,汉语中的动词“睡觉”就是一个自动的动词,不需要宾语就可以完成句子的表达。
不可接受的动词是指那些不能接受任何宾语的动词。
例如,汉语中的动词“爱”不能接受任何宾语。
《动趋宾格式宾语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动词的用法,研究汉语中宾语的变化及其对动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语言研究工具。
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和语法特点
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是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语义和语法特点也是汉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
首先,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表达了行为发生的趋势,强调行为的发展趋势,如“走向”、“发展成”、“变得”等。
例如:这个国家正在发展成一个先进的国家。
其次,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法特点是它们可以与表示状态或行为的动词连用,但是不能与表示状态的形容词连用。
例如:他的成绩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他的成绩正在变得更好(×)。
最后,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动趋短语用于表示行为、状态和态度的变化,而趋向动词则用于表示变化的方向或结果。
例如:他的英语口语正在变得越来越流利(动趋短语),他的英语口语正在向流利方向发展(趋向动词)。
总之,汉语趋向动词及动趋短语的语义和语法特点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它们的用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在日常的汉语学习中,学习者要多加练习,以便掌握更好的汉语语言技能。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Ξ陆俭明提要 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有无规律可循?根据前人的研究,当宾语和趋向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共现时,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将有三种可能:X.“动+趋+宾”,Y.“动+宾+趋”,Z.“动+趋+宾+趋2”。
本文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了更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描写,发现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受多种因素制约———既跟动词的性质有关,也跟动词所带的趋向补语的性质有关,既跟宾语的性质有关,而且也跟动词带不带“了”有关,有时还跟语境有关。
文章以趋向补语为纲,并注意到上述几方面的制约因素,详细描写说明了其中的规则。
本研究结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将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趋向补语 宾语 语序 动词语义0 引言0.1对于动词后出现的趋向动词,有的,如“送去一本书”、“爬上房顶”里的“去”和“上”,大家意见一致,都认为是补语(称为趋向补语);而有的,如“拿本书出来”、“走出一个老头儿来”里的“出来”和“来”,是不是补语,看法就不一样了①。
这里我们不准备讨论这个问题,为“出来”和“来”一律称作“趋向补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暂且把上面举到的例子里的“去”、“上”、语”,而这不影响下文的结论。
0.2动词后面如果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那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该怎么样?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但说得还不是很周全、很严密,有的说法也不易让人捉摸,所以至今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动词后面出现的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作进一步的考察、分析、描写,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不避重复。
0.3“买菜去”和“请他出来”,就词类序列上看,它们跟“拿本书出来”一样,都是“动词+名词+趋向动词”,但是“买菜去”是大家公认的连动结构(“我买菜去”是“我买菜,我去”),“请他出来”是大家公认的递系结构(“我请他出来”是“我请他,他出来”),这跟0.1里所举的“走出一个老头儿来”性质不同。
五种基本语法结构
五种基本语法结构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主谓短语(陈述关系)、动宾短语(支配关系)、偏正短语(修饰关系)、中补短语(补充关系)、联合短语(并列选择递进等关系)
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就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由两个成分共同组成。
前一个成分的功能就是明确提出主题,称作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予以陈述,称作谓语。
主语和谓语形成了主谓关系(或主述关系,即为“主题—陈述”关系)。
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就是短语的结构分类之一,它就是由两个成分以“支配、关乎”的关系共同组成的一类结构:前面就是从句,后面就是宾语。
宾语就是从句所则表示的动作或现象所支配或关乎至的对象。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又叫做偏正词组,就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共同组成,结构成分之间存有润色与被润色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至润色促进作用的成份共同组成的短语。
名词前的润色成份就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就是偏湿处的关系;偏正短语包含的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
举例
偏正短语:野生动物。
述宾短语:砌被子。
述补短语:学得好。
主谓短语:会议结束。
联合短语:工人和农民。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离合词的语法特点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离合词。
离合词的结构比较松散,构成离合词的两个要素之间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插入别的成分扩展为短语。
比如“摔跤”,可以扩展为“摔了一跤”,“睡觉”可以扩展为“睡了一大觉”。
从内部结构上看离合词可以分为动宾式离合词、动补式离合词和主谓式离合词。
我们将从这三类离合词中分析其语法特点。
在离合词中,动宾式结构的离合词所占的比重最大,是离合词中最主要最复杂的类型结构。
作为动宾结构,顾名思义,是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构成。
显然,动宾式离合词的动词部分是由动词性语素来充当。
充当动词部分的语素,可以是自由语素,如“拔河”、“洗澡”中的“拔”和“洗”都是自由语素。
同时,它也可以是粘着语素,如“罢工”、“鞠躬”等。
与动词部分一样,宾语部分也可以是自由语素或粘着语素。
但是,相比动词部分而言,宾语部分的语素更加丰富。
它的语素性质可以是名词性的,可以是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宾语是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动宾式离合词虽然其宾语部分的性质是动词性或者形容词性的,但是,扩展之后,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名词性语素的特征。
如“吃亏”一词,可以扩展为“吃了一次亏”,动词性语素“亏”受到“一次”的修饰,体现出名词所有的语法特征。
又如,“偷懒”一词,可以扩展为“偷了一个懒”、“偷点儿懒”等,在扩展式中,形容词性语素“懒”受到“一个”、“点儿”修饰时,也体现出了名词的语法特征。
动宾式离合词的离合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在离合词中插入“了”、“着”、“过”。
例如“睡觉”可以说“睡了一觉”、“睡着觉”、“睡过觉了”等;“化妆”可以扩展为“化了一个妆”、“化着妆呢”、“化过妆了”等等。
第二,在离合词中插入定语,可以插入数量短语用来说明所修饰的宾语所具体表示的数量,也可以代词作定语插入到离合词的两个语素中间,表示所修饰的宾语所属的对象或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情绪,也可以形容词作定语插入到两个构词语素中间,用以对所描述的宾语部分进行说明。
动趋式补语方案
动趋式补语方案
定义
动趋式补语是指在英语中由动词加上其他成分构成的主谓结构中的补语。
它既
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副词。
动趋式补语的作用是进一步描述或补充主语和动词的含义,从而使句子更加丰富和有表现力。
用法
动趋式补语通常由特定的动词后接特定的形容词、名词或副词构成。
在句子中,动词与动趋式补语之间通常以连系动词(如be,become,seem等)相连。
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动词与动趋式补语的搭配:
•Make(使得):make + 宾语 + 形容词/名词
–I made him happy.
–The news made her sad.
•Keep(保持):keep + 宾语 + 形容词/名词
–She kept the door open.
–He kept his promise.
•Find(发现):find + 宾语 + 形容词/名词
–They found the movie boring.
–I found him to be very intelligent.
•Feel(感到):feel + 宾语 + 形容词/名词
–She felt the water cold.
–I felt his anger.
•Get(得到):get + 宾语 + 形容词/名词
–He got his shirt dirty.
–We got the task completed.
动趋式补语的功能
动趋式补语在句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起到以下几个功能:
1.进一步描述主语:通过动趋式补语,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主语的特征、
状态或感受。
例如,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言
表 1 宾 语 的 位置 与 “ V起 来” 的意 义 的 关 系
在 汉语 的 句 法 结 构 中 , 词 往 往 居 于 核 心 地 动
\
!起 ” 意 趋向意 义 y 来的 义
结果意义
状 态意义
位 , 词 和 名 词 的 配 合 使 用 , 构 成 了句 子 最 基 动 就
本 的框 架 。I所 以 在 汉 语 研 究 中 , 们 研 究 语 法 l l 我 结 构 的 内 部 制 约 时 更 多 地 是 关 注 动 词 对 与 之 配
蘑的 2 o例 分 比 百
把 N 起 来 V V 起 N 来
9 3 .% l 3 8 .% O 6 12 1 76
“ 起来 ” 的动 词 也 有一 定 的 选 择性 。 V 中
关键词 : 动趋 结 构 ; 动词 ; 语 ; 向语 法 宾 双
中圈分 类 号 : 0 3 H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3 5 ( 0 0 0 — 0 8 0 10 — 5 8 2 1 ) 10 7 — 5
自动 的拿 起来 一个。 ( 骆驼 祥子》 《 )
种 无 法组 合 。3 1 1 随 机性 地 统 计 了华 中师 范 大学 我们
现 代 汉 语语 料 库 中 6 7个 “ 3 V起 来 ”带 宾语 的例
句 , 现宾语位置与 “ 发 V起 来 ” 身 的 意 义 确 实 关 本
系 密切 。见 表 l :
提 出语 义 双 向选 择 性 语 法 中 的语 义 一 致 性 原 则 .
即 两个 词 如果 能 够 组 合成 一 个 语 言结 构 , 么 。 那 它 们 必 定 具有 某 个 或 某些 相 同的 语义 特 征 .否 则 两
兄 好好 送 出来 , 再也 见不 着你 的好 友 了。( 飞刀 就 《 问情》 ) ( )奴 隶性 !……” 衫人 物又鄙夷 似 的说 , 3“ 长 但 也没有 叫他起 来。 ( 阿 Q 正传 》 《 ) () 4 立在老 者 的身 旁 , 右手 接过 包 子来 , 手 又 左
} 文 是 江 西省 社 会科 学 “ 一 五 ”20 本 十 (0 8年 ) 划项 目《 虚 式 “ 起 来 ” 多维 考 察 》 阶段 性 成 果 ( 题 编 号 0 WX 5 , 第 规 动 V 的 的 课 8 7 )在
五 届 汉 语语 法专 题 国 际 学术 研 讨会 (0 9 1 北 武 汉 ) 宣读 。 20 . 0湖 上
19 .% 13 .%
0 O
O % O %
0 O
0 % 0 %
法结构组合 的合法性 决定 于句法语 义的 双向性选 择
原则 。 所谓 的双向选择性 就是 指不仅 X要选择 Y 同 . 样 Y也要选择 X。 以名词也对 与之 配合的动词有 定 的选择性 。本文试 图以“ V起来 ” 例讨论 动趋 为
2l 0 0年 2月
江 西科 技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u l f in x ce c o ma a g i in e& T c n lg oma iest oJ S e h oo yN r l Unvri y
F b, 0 0 e. 1 2
NO 1 .
第1 期
动趋结构中动 、 宾的双向选择
一
很 明显 ,V起来 ” “ 意义 不 同 , 其宾语 出现 的位置
情 况也不 一样 , 也就是 说 ,V起来 ” “ 的意 义制 约着宾 语 出现 的句法位 置 。 1 V起 来” 示趋 向意义 . “ 表 当“ V起 来 ” 示趋 向意义 时 。 表 宾语 的 出现位 置 包括 所 有 四种情 况 。 “ N 即 把 V起 来 ” “ 、V起 N来 ” 、
刘楚 群
( 西师范 大学 文学院 。 江 江西 南 昌 3 0 2 ) 3 0 2
摘 要 : 趋结构“ 动 V起来 ” 与其 宾语 具 有 双 向选 择关 系 , 主要 表 现 有 三 : 一 ,V起 来 ” 义 特 征差 别 对 宾 语 的 位 第 “ 语
置 有 很 大 的制 约 作 用 ; 二 , 语 自身 的性 质 特 征 对 “ 起 来 ” 第 宾 V 的句 法 结 构 也 有 一 定 的选 择 性 ; 三 。 语 对 进 入 第 宾
o %
2 2 6 .% 1 1 .% 2 0 l o 0 56 6 24 0 0 %
合 的 名 词 的 单 向选 择 性 , 句 法 成 分 之 间 的 制 约 但
往往是双 向的 、 相互 的 。邵敬敏 (0 0 认 为 , 20 ) 汉语 句
VN起 来 V起 来 N
6 4
“ VN起来 ” “ 和 V起来 N” 。如 :
结构与其宾语 的相互 选择情况 。
一
、
“ V起 来” 对宾 语位置 的选择
如 果 笼 统 的说 宾 语 在 动 趋 结 构 “ V起 来 ” 中的
句法 位 置 , 会有 四种 情 况 , “ N 即 把 V起 来 ” “ 、 V起
N来 ” “ N起 来 ” “ 、V 和 V起 来 N” 但 不 同语 义特 征 ,
收 稿 日期 :0 9 1 — 0 2 o — 2 2 作 者 简 介 : 楚群 (9 3 , , 南双峰 人 , 学博 士 , 刘 17 -) 男 湖 文 江西 师 范 大 学文 学 院 副教 授 , 士生 导 师 , 硕 主要 从 事现 代 汉语 语 法研 究 。
21 0 0年
刘 楚 群 : 趋 结 构 中动 、 的 双 向选 择 动 宾
( ) 明时我 睡着 了, 1天 她又把 我 叫起 来 。(黄 金 《 时代》 ) ( ) 鉴 忽然 掀 起 阿飞 的 头来 , 声道 : 李 寻 2心 大 “ 欢 。 给你 两个 时辰 。 我 日落前 你 若还 不将 我 的 六 师
的“ V起 来 ” 宾 语 的位 置有 差 别 。邵 敬 敏 ( 0 0 其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