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的控制研究与仿真
高速列车磁浮悬浮力研究与控制方法研究
高速列车磁浮悬浮力研究与控制方法研究概述:高速列车磁浮悬浮力的研究和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磁浮悬浮力是指列车在高速运行中所受到的悬浮力,对于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和减少能量消耗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高速列车磁浮悬浮力的研究与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磁浮悬浮力的研究磁浮悬浮力是高速列车悬浮系统中的关键力量,它支撑和平衡列车的重量,使列车保持在一定的悬浮高度上运行。
研究磁浮悬浮力的关键是对磁浮悬浮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以便能够准确计算列车的悬浮力。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种。
1. 试验研究:通过搭建实际的磁浮悬浮系统,进行力学实验和力学测试,获取悬浮力的数据。
试验研究能够提供真实的数据和实验验证,对理解磁浮悬浮力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法对磁浮悬浮力进行建模和仿真,从而获得具有精度的悬浮力数值。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加速磁浮技术的研发,有效提高磁浮悬浮力的准确性。
二、磁浮悬浮力的控制方法磁浮悬浮力的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其他参数来调整列车的悬浮力,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磁浮力控制方法。
1. 磁场控制法:通过改变电磁铁或超导体上的电流大小,调节磁场的强度和分布,从而控制悬浮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磁悬浮列车系统中。
2. 偏心磁铁控制法:通过在轨道上设置偏心磁铁,改变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磁场的分布和列车受到的悬浮力。
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在一些低速列车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3. 闭环控制法:根据列车的运行状态和悬浮力的反馈信号,利用控制算法进行实时调整,使列车稳定地运行在预定的悬浮高度上。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列车的速度、载荷等因素来自动控制悬浮力的大小,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平稳性。
三、改进措施的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列车磁浮悬浮力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改进措施。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王玲玲,王宏,梁勇(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作者简介:王玲玲(1984—),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王玲玲,王宏,梁勇.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4):122-126.Citation:format:WANG Ling-ling, WANG Hong, LIANG Yong.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f Magnetic Levitation Ball Control System[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17(4):122-126.摘要:针对磁悬浮球系统的本质不稳定性,设计PID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建立磁悬浮球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中的非线性部分进行平衡点处的线性化,采用根轨迹校正设计超前滞后控制器。
最后采用PID控制设计,并使用根轨迹校正中零极点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思想去调整PID参数,使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满足要求。
关键词:磁悬浮球系统;PID;根轨迹法;校正磁悬浮可以用于实现各种机械结构的高速、无摩擦运转,如高速磁悬浮列车、高速磁悬浮电机、磁悬浮轴承等。
尽管磁悬浮的应用领域繁多,系统形式和结构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都具有本质非线性、不确定性、开环不确定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增加了对其控制的难度,也正是由于磁悬浮的这些特性,使其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本文针对磁悬浮球系统,研究其稳定控制,并使其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1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主要由铁芯、线圈、光电源、位置传感器、放大及补偿装置、数字控制器和控制对象钢球等部件组成[1],如图1所示。
当电磁铁上的线圈绕组通电时,位于磁场中的刚体受到电磁力的吸引作用。
当产生的电磁力与球体的重力相等时,球体悬浮于空中,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当它受到外界扰动时,易失去平衡。
磁悬浮的控制研究与仿真
ABS TRACT: h e e r h o i ge d g e ff e o ma n t lai g c n r l y tm st e b s fmu t d ge f T e r s a c fsn l e r e o e d m g ei f t o t s r c o n o s e i h aeo l ereo i
第2卷 第1期 5 】
文章编号 :0 6—94 ( 08 1 0 6 10 3 8 20 ) 1— 14—0 4
计
算
机
仿
真
2 8 1 0 年1月 0
磁 悬浮 的控 制 研 究 与仿 真
缪敏 娜 , 孙培德 , 张红 中
( 东华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 院, 上海 2 12 ) 06 0 摘要 : 自由度磁悬浮控制研究是研究多 自由度磁悬浮基础。首 先介绍基于单 自由度磁悬 浮控制实验系统 及其工作原 理 , 单
l 引言
磁悬浮技术 的发展 , 带动 了磁悬 浮轴承的广泛应用 。由
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高速交通的需求增加,高速列车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磁悬浮技术作为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来使列车悬浮运行的技术,在高速列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进行探讨。
首先,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的研究意义和发展现状需要被深入了解。
高速列车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与传统的轮轨接触方式不同,磁悬浮技术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减少了摩擦和磨损,可以实现更高的行驶速度和更平稳的运行。
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在高速列车磁悬浮技术领域展开研究,例如中国的上海磁悬浮列车、日本的JR磁浮交通系统等。
其次,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的核心是磁悬浮悬浮和导引控制系统。
磁悬浮悬浮系统通过对列车底部的电磁感应进行调节,使列车的悬浮高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而导引控制系统则通过对列车上部的磁体进行调节,引导列车在轨道上行驶。
磁悬浮悬浮和导引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列车的负载、运行速度、环境变化等。
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和系统设计,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然后,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先进的控制和监测系统。
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列车的位置、速度、荷载等信息,对电磁悬浮和导引控制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同时,监测系统可以实时采集车体的振动、温度、应力等数据,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预警。
为了实现高速列车磁悬浮技术的稳定运行,控制和监测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
接下来,高速列车磁悬浮控制技术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被重视。
首先是列车与轨道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磁悬浮列车在高速行驶中与轨道之间存在复杂的电磁相互作用,这对磁悬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了挑战。
其次是环境适应性问题,高速列车的运行环境常常面临多变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优化磁悬浮控制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速列车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高速列车磁悬浮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在当今社会,高速列车磁悬浮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先进的交通工具。
与传统的轨道交通工具相比,磁悬浮列车拥有更高的速度、更多的功能以及更为先进的技术。
所以,对于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是研究磁悬浮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
动力学建模是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系统运动的特征,目的是确定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从而导出系统的动态响应。
在磁悬浮列车领域,动力学建模的核心是悬浮系统和牵引系统的耦合分析,其主要方法是建立悬浮系统与车辆质量和气动特性的运动方程。
因此,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是研究磁悬浮列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建模的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对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机理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在有限元分析中,可以将车辆与轨道系统的耦合建模为二维或三维问题,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
而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分析中,一般是采用CFD软件对列车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与仿真。
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可以对高速列车磁悬浮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在建立动力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对磁悬浮列车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磁悬浮列车的基本结构包括悬浮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身系统。
悬浮系统由电磁铁和永磁体组成,通过电磁原理实现车辆的悬浮;牵引系统则由电机、变频器或牵引变流器等组成,通过电力传动来实现车辆的前进;车身系统则包括车厢、车门等,其主要功能是载客和保障乘客安全。
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需要进行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的目的是对列车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列车的响应特性和运动稳定性。
在仿真分析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列车速度、风阻力、悬浮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等。
此外,应当考虑车辆的运动特性和动态特性,如动力学特性、悬浮系统特性、牵引系统特性等。
在处理这些因素时,需要使用数学方法、物理量和能量守恒原理等基本理论分析列车的运动规律和性能特点。
磁浮列车仿真平台设计及运控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磁浮列车仿真平台设计及运控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速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相比,磁浮列车具有速度更快、噪音更小、运行更平稳等优势,同时又能够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因此,磁浮列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磁浮列车的运行需要依靠复杂的控制算法,而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索磁浮列车的运行机理,建立一个仿真平台,对于加强对磁浮列车运行的理解和提高运控算法的效率和精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探讨磁浮列车仿真平台的设计及运控算法优化研究。
二、研究内容(1)磁浮列车仿真平台的设计本文将首先研究磁浮列车的运行机理,设计并建立磁浮列车仿真平台。
仿真平台将包含磁浮列车的运行模型、地面控制系统模型、运行环境模型等,以实现对磁浮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仿真分析。
(2)运控算法研究本文将从磁浮列车的控制系统出发,分析磁浮列车的运行机理,并针对其特点研究有效的运控算法。
其中涉及到的算法包括制动控制、加速控制、平衡控制等,以提高磁浮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仿真实验及数据分析本文将通过仿真平台进行实验,并分析仿真数据,以判断运控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仿真实验还可以为磁浮列车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研究意义(1)为磁浮列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建立仿真平台和优化运控算法,可以加深对磁浮列车运行机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磁浮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通过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可以为磁浮列车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为磁浮列车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撑。
(3)可以促进磁浮列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轨道交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从磁浮列车的运行机理出发,分析该系统的运行特点和问题,建立仿真平台,并通过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运控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磁悬浮列车成为了现代高速交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
磁悬浮列车比传统列车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先进的技术,其既可以减少城市拥堵,同时也可以提高旅行的速度、舒适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控制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建模与控制一直是研究重点。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建模和控制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里介绍一种动力学建模方法,利用李群及李代数理论,将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问题转化为任意李群上的左不变向量场的估计问题,通过最优化求解来得到该向量场的估计值,从而实现对列车状态的控制。
在动力学建模过程中,需要对列车的主要参数进行确定。
列车的质量、轮距、气动系数等都是影响列车性能的重要参数。
其中,质量是列车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由于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速度较快,其运行中会遇到空气动力学的影响,因此需要引入气动系数进行建模。
此外,两车轮的距离也需要考虑,它们对列车性能具有很大影响。
建立好了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模型之后,需要进行控制。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
PID控制是最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它通过对偏差、积分和微分这三个量的加权组合来控制系统的输出。
模型预测控制是建立一个预测模型,通过预测模型来实现对列车状态的控制。
它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未来的状态信息来调整当下的状态,从而使得控制效果更加理想。
需要注意的是,磁悬浮列车还需要考虑悬浮系统的控制问题。
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系统一般分为电磁悬浮和磁力悬浮两种。
在悬浮系统的控制中,需要将列车的重力、气动力和侧向力进行优化控制,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
总体来说,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
通过合理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列车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下的稳定和安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会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会得到广泛的关注。
磁悬浮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大学毕设论文
201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磁悬浮控制系统建模及仿真系部: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5月目录1 绪论 (2)1.1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3)1.2 磁悬浮技术研究的意义 (3)1.3 磁悬浮的主要应用 (3)1.3.1 磁悬浮列车 (3)1.3.2 高速磁悬浮电机 (4)2 磁悬浮系统概述 (4)2.1 磁悬浮实验本体 (5)2.2 磁悬浮电控箱 (6)2.3 控制平台 (6)3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7)3.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表示形式 (7)3.1.1 微分方程形式 (7)3.1.2 状态方程形式 (8)3.1.3 传递函数形式 (8)3.1.4 零极点增益形式 (9)3.1.5 部分分式形式 (9)3.2 控制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 (10)3.2.1 机理模型法 (10)3.2.2 统计模型法 (11)3.2.3 混合模型法 (11)3.2.4 控制系统模型选择 (12)3.3 控制系统的数学仿真实现 (12)4 MATLAB软件的介绍 (13)4.1 MATLAB简介 (13)4.2 Simulink概述 (13)4.3 Simulink用法 (14)5 磁悬浮系统基于MATLAB建模及仿真 (20)5.1 磁悬浮系统工作原理 (20)5.2 控制对象的运动方程 (21)5.3 系统的电磁力模型 (21)5.4 电磁铁中控制电压与电流的模型 (21)5.5 平衡时的边界条件 (23)5.6 系统数学模型 (23)5.7 系统物理参数 (23)5.8 Matlab下数学模型的建立 (24)5.9 开环系统仿真 (25)5.10 闭环系统仿真 (28)6 结束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34)附A传感器实测参数 (35)1 绪论1.1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恩思霍斯发现了抗磁物体可以在磁场中自由悬浮,此现象于1939年由布鲁贝克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
EMS磁悬浮列车悬浮控制仿真研究
图2 四象限硬开关斩波器结构图(2)当二、三象限开关管T 2、T 3工作时,若负载电流满足i 0>0,则续流二极管D 2、D 3开通,负载能量减小,图3 四象限硬开关斩波器123400.511.522.533.544.55U /v(a )脉冲1 图12345678910t /s-20-100102030I /A图5 负载电流波形图2.2 不同参数下的仿真结果通过搭建Simulink 模型,对在电源电压U 、激励脉冲周期T 以及开关元件占空比D 分别独立改变的工况下,观察负载电流发生的变化,从而分析悬浮间隙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假设悬浮间隙稳定在10mm 左右)。
各个参数的改变是基于设定的初始状态,即在U =50V 、T =2s 、D =80%的条件下。
改变电压值,当电压U =30V 时,电流均值I =20A ;当电压U =80V 时,电流均值I =57A 。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当电压升高时,负载电流数值随之增大,悬浮间隙从11mm 变为11.5mm 。
但时,电压参数的变化,对斩波器电磁悬浮的动态响应速度无明显影响。
改变周期T ,当周期T =1s 时,电流均值I =37A ;当周期T =4s 时,电流均值I =32A 。
由图8和图9可以看出,T =1s 时,负载电流从初始时刻的0A ,需要较长的响应时间,最终动态稳定于区间[29,45]。
负载电流的响应过程会对悬浮间隙产生影响,导致悬浮间隙初始呈现不稳定状态。
随着负载电流的动态稳定,悬浮间隙最终稳定于12mm 附近。
T =4s 时,负载电流很快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悬浮间隙也随负载电流变化,迅速稳定于10mm 附近。
可见,随着周期的增大,负载电流的数值随之增大,响应速度随之加快,悬浮间隙到达动态平衡的时间也越早。
102030t /s051015202530I /A(a )U =30V102030t /s01020304050607080I /A (b )U =80V图6 不同电压下的负载电流102030t /s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18c /m(a )U =30V102030t /s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18c /m(b )U =80V图7 不同电压下的悬浮间隙246810t /s051015202530354045I /A(a )T =1s102030t /s0102030405060I /A(b )T =4s图8 不同周期下的负载电流246810t /sc /m0.0020.0040.0060.0080.010.0120.0140.0160.0180.020.022(a )T =1s0102030t /s0.0050.010.0150.02c /m(b )T =4s图9 不同周期下的悬浮间隙改变占空比D ,当占空比D =40%时,电流均值I =-11A ; 当占空比D =70%时,电流均值I =22A 。
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已经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由于具有运行速度快、运行平稳等特点,磁悬浮列车被认为是未来高速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之一。
而作为磁悬浮列车的关键子系统之一,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对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通过调节电磁悬浮系统、线圈电流和牵引系统等参数实现对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控制。
电磁悬浮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车体和轨道之间的悬浮和导向。
牵引系统由动力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行驶所需的动力。
二、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为了实现磁悬浮列车的高效、安全、舒适的运行,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架构设计非常重要。
其主要包括牵引系统、悬浮控制系统、线路信号处理系统等部分。
其中,牵引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动力,悬浮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车体和轨道之间的悬浮和导向,线路信号处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获取线路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
三、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是实现运行控制的关键。
其主要包括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算法的设计。
控制器一般选择高性能的计算机,并采用实时操作系统,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算法的设计涉及到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估计和控制器设计等内容,需要结合磁悬浮列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四、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仿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仿真是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包括建模、仿真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建模是指将磁悬浮列车分析为一组方程组,并将其转换为仿真程序。
仿真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模拟。
结果分析是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五、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与磁悬浮列车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磁悬浮车悬浮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磁悬浮车悬浮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高速运输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磁悬浮列车基于磁力悬浮和电磁感应加速原理,具有高速、高效、环保等优点。
然而,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控制是其运行的关键,需要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来完成。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磁悬浮车的悬浮控制方法,探索优化算法,并实现一个基于悬浮控制的磁悬浮车模型。
三、研究内容
(1)磁悬浮车的悬浮控制方法,包括传统PID控制、基于模糊控制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法等;
(2)磁悬浮车的控制算法优化,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3)基于悬浮控制的磁悬浮车模型的建立及实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调研和分析磁悬浮车的悬浮控制方法和控制算法,包括传统控制算法和优化算法;
(2)控制算法设计:根据文献综述,设计磁悬浮车的控制算法,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优化;
(3)磁悬浮车模型的建立及实现:基于磁悬浮车的运行原理,建立一个基于悬浮控制的磁悬浮车模型,并进行实现。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究磁悬浮车悬浮控制算法的优化方法,并建立一个基于悬浮控制的磁悬浮车模型,有帮助于磁悬浮车在未来高速交通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磁悬浮系统
(5)系统方程的描述
(6)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 定义系统对象的输入量为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也即 控制电压 U in ,系统对象输出量为x 所反映出来的输 出电压为U out (传感器后处理电路输出电压),则该 系统控制对象的模型可写为:
有开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As2 − B = 0
2.系统物理参数
三、仿真及实验
1. 根轨迹分析
给系统施加脉冲扰动,输出量为小球质心和磁极 之间的气隙 考虑到输入r(s) = 0,结构图变换
2.完成报告内容
(1)对磁悬浮实际系统模型进行可控性分析。 (2)根轨迹校正 对于传递函数 设计控制器,使得校正后系统的要求如下: 调整时间ts= 0.2 s (2%) ; 最大超调量Mp≤ 10% 要求得到校正前后的根轨迹仿真图形,并在实 际系统上进行验证。
3.系统组成
磁悬浮实验装置主要由LED 光源、电磁铁、光电 位置传感器、电源、放大及补偿装置、数据采集 卡和控制对象(钢球)等元件组成。它是一个典型 的吸浮式悬浮系统。系统组成框图见下图。
二、系统建模
1.微分方程的推导
(1)控制对象的动力学方程
(2)系统的电磁力模型
电磁力可改写为:
可知电磁吸力F (i ,x) 与气隙x是非线性的反比关系
磁悬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轨迹实时控制模块
磁悬浮系统
一、系统介绍 二、系统建模 三、仿真及实验
一、概述
1.磁悬浮系统简介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是研究磁悬浮技术的平台,它 是一个典型的吸浮式悬浮系统。
2.磁悬浮技术的应用领域
1) 磁悬浮列车 2) 磁悬浮轴承 3) 高速磁悬浮电机 4) 磁悬浮的其他应用领域 风洞磁悬浮系统、磁悬浮隔振系统、磁悬浮熔炼
磁悬浮小球仿真报告
磁悬浮小球控制仿真报告一.仿真要求采用根轨迹和频域法仿真磁悬浮小球系统 二.系统建模磁悬浮系统方程可以由下面的方程描述:22d x(t)mF(i,x )mg dt =+动力学方程 2iF(i,x )K()x= 电学力学关联方程(,)+=F i x mg 0 边界方程()()=+1diU t Ri t L dt电学方程 对2xiK x i F )(),(=泰勒展开:)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F i x mg 0|,δδ===00i 00i i x x F(i,x)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对2iF(i,x )K()x=求偏导数得:==-20x x 00302Ki K F(i,x )x ==0i i 00202Ki K F(i,x )x此系统的方程式如下:x x 2Ki i x 2Ki )x -(x K )i -(i K dt xd m 30202000x 0i 22-=+= 拉普拉斯变换后得:)()()(s x mx 2Ki s i mx 2Ki s s x 322002-= 由边界方程 )2020x iK(mg -= 代入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00x(s)-1=i(s)a s -b 定义系统对象的输入量为控制电压in U ,系统对象输出量为x 所反映出来的输出电压为out U ,则该系统控制对象的模型可写为:out s s a 2in a 00U (s)K x(s)-(K /K )G(s)===U (s)K i(s)a s -b00000i i a =, b =2g x 特征方程为:200a s -b =0解得系统的开环极点为:s =取系统状态变量分别为1out 2out x =u ,x =u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法如下:•11in s •2200a 0 1 0xx =+u 2g 2g?K 0-x x x i ?K ⎛⎫⎛⎫⎛⎫⎛⎫ ⎪ ⎪ ⎪ ⎪ ⎪ ⎪ ⎪ ⎪⎝⎭ ⎪ ⎪⎝⎭⎝⎭⎝⎭ ][121x x x 0 1y =⎪⎪⎭⎫ ⎝⎛=代入实际参数,可以得到in 2121U 124990x x 0098010x x ⎪⎪⎭⎫ ⎝⎛+⎪⎪⎭⎫ ⎝⎛⎪⎪⎭⎫ ⎝⎛=⎪⎪⎪⎭⎫⎝⎛••..系统的状态方程可以写为⎪⎩⎪⎨⎧=+=•CXY BU AX X in 故Y U in -间的传递函数为 B A)(sI C s U s Y s G 1T in 0--==)()()(将以上参数值代入有5250300.0311s 77.8421s G 20.)(-=三.根轨迹法仿真根据系统模型,采用根轨迹法设计一个控制器 对于传递函数5250300.0311s 77.8421s G 20.)(-=的系统,设计控制器,使得校正后系统达到以下指标:调整时间2s(%2)0t s .=;最大超调量%10M p ≤;稳态误差=2%∆;步骤如下:1) 确定闭环期望极点d s 的位置,由最大超调量p M e10(%ζπ-=≤可以得到: =0.591ζ;近似取0.6ζ≈; 由cos()ζθ=;可以得到:=0.938θ(弧度)。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交通工具中,磁悬浮列车以其高速、环保、无摩擦等特点备受关注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设计磁悬浮列车及其控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成为必要的工作。
二、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通过磁力与轨道之间的作用实现悬浮和推进的列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同性磁力斥力和异性磁力吸引力,使列车浮起并保持与轨道之间的恒定距离。
三、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是指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加速度、速度、位置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由于磁悬浮列车的悬浮与推进均依赖于磁力,其动力学特性与传统轨道交通工具存在较大差异。
四、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建模方法1. 基于物理原理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磁悬浮列车与轨道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描述列车的动力学特征,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 基于经验数据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实际运行数据,建立经验模型。
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但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较低。
3. 基于仿真软件的建模方法:利用专业的仿真软件,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仿真模拟。
这种方法在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之间取得了平衡,被广泛应用。
五、磁悬浮列车动力学仿真研究1. 选取仿真软件: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
如MATLAB/Simulink、ANSYS等。
2. 建立仿真模型:根据磁悬浮列车的动力学特性和建模方法,建立仿真模型。
包括列车的质量分布、悬浮力、推进力等参数的设定。
3. 进行仿真实验:将列车的运行环境、外部干扰等因素考虑进来,进行仿真实验。
观察列车在不同速度、加速度、轨道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4. 仿真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六、磁悬浮列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的意义1. 优化设计:通过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可以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优化设计。
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环境研究
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环境研究摘要:本文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环境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软硬件实现了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为进一步开展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环境仿真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运行速度不断提高的历史[2],每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都伴随着速度的显著提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和发展与高速客运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地面高速客运交通体系。
高速磁悬浮列车是当今惟一能达到500km/h运营速度的地面交通工具。
作为一种安全、快速、舒适、环保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普及,我国的磁浮交通事业也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磁浮交通系统包括线路、道岔系统,列车控制系统,供电、驱动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四个部分。
其中运行控制系统是整个磁浮交通系统的“大脑”,它涉及检测、有线和无线通信、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各种高新技术。
运行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网络、通信及信息处理等先进技术与磁浮交通系统的车辆、安全防护、自动运行及调度管理等任务相连,完成对列车运行的控制、安全防护、自动运行及调度管理等任务[3]。
运行控制系统在整个磁浮交通系统中对列车运行进行自动控制与安全防护起核心作用。
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OCS)是一个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系统,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磁浮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使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达到相关的安全性标准,对其进行安全性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要进行安全性测试,就必须要有一个仿真环境对运行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进行模拟。
仿真环境要求尽可能地反映真实情况,按照真实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模拟。
目前,我国在OCS安全性测试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少。
笔者根据国内对OCS的研究现状对运行控制系统的环境仿真展开研究,并构建了OCS的仿真环境,为OCS的安全性测试提供了软硬平台。
自磁悬浮列车的设计与仿真性能研究
自磁悬浮列车的设计与仿真性能研究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人们对高速、安全、环保的交通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自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具有悬浮、无轨、无摩擦、低噪音和环保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和仿真性能研究,包括悬浮原理、磁悬浮控制系统、列车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等。
一、悬浮原理自磁悬浮列车通过利用磁场产生升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上,从而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力。
悬浮系统主要由轨道上的永磁体和列车车体上的超导体组成。
当列车车体中的超导体通过外界电流激励后,会产生一个与轨道永磁体相斥的磁场,从而使列车悬浮起来。
在设计自磁悬浮列车时,需要考虑永磁体的排布、超导体的材料和形状等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悬浮性能。
二、磁悬浮控制系统磁悬浮控制系统是自磁悬浮列车的核心部分,它负责保持列车在悬浮状态下的平稳运行。
磁悬浮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采集列车运行状态的信息,包括列车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调节执行器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悬浮高度和姿态。
在设计磁悬浮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控制器的稳定性和执行器的灵敏度,以实现列车的安全而平稳的运行。
三、列车动力系统列车动力系统主要负责为自磁悬浮列车提供运行所需的动力。
由于自磁悬浮列车悬浮在空中,它不需要通过轮轴传输动力,因此可以采用多种动力传输方式。
目前,常用的列车动力系统包括线性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
线性电机通过轨道上的线圈和列车车体上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推动力,驱动列车运行。
永磁同步电机则通过永磁体和列车车体上的绕组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推动力。
在设计列车动力系统时,需要考虑动力传输的效率、功率和响应速度,以确保列车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运行。
四、仿真模型仿真模型是研究自磁悬浮列车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合理的仿真模型,可以对列车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和优化。
仿真模型通常包括列车的几何结构、材料参数、悬浮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等。
磁力悬浮系统的PID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磁力悬浮系统的PID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系(部)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 - 1 -1.1 磁悬浮技术简介·································································· - 1 -1.2 磁悬浮分类········································································ - 1 -1.3 控制方式分类····································································· - 2 -1.4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 - 2 -1.5本论文的工作任务及主要内容················································· - 4 -2 磁悬浮球系统数学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 - 5 -2.1 磁悬浮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 5 -2.2 系统运动方程的推导···························································· - 5 -2.3 磁悬浮球系统稳的定性分析 ··················································· - 7 -2.4 磁悬浮球系统建模······························································· - 8 -3 传统PID控制器设计 ··································································- 11 -3.1 控制方案··········································································- 11 -3.1.1 电流控制器···································································- 11 -3.1.2 电压控制器···································································- 11 -3.2 PID控制器系统的模型建立·················································· - 12 -3.3 PID控制器K、I T、D T这三个参数的选取······························· - 14 -P3.4 PID控制器对磁悬浮球系统控制性能的分析····························· - 15 -3.5 利用MATLAB软件对PID参数进行系统仿真 ····························· - 16 -3.5.1 开环系统仿真 ······························································· - 17 -3.5.2 闭环系统仿真 ······························································· - 17 -3.6 PID参数整定···································································· - 18 - 4模糊PID控制器磁悬浮球控制系统 ················································ - 21 -4.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21 -4.2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 - 21 -4.3 模糊PID的实现································································ - 22 -4.4 PID参数模糊调整规则························································ - 22 -5 MATLAB仿真············································································· - 24 -5.1 模糊PID在MATLAB下的实现 ··············································· - 24 -5.2 磁悬浮系统即时控制及分析 ················································· - 24 - 结束语 ······················································································ - 27 - 致谢 ······················································································ - 28 - 参考文献 ··················································································· - 29 -磁力悬浮系统的PID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摘要磁悬浮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
磁悬浮列车控制与仿真研究
磁悬浮列车控制与仿真研究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其具有超高速、原理简单、无摩擦、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对于磁悬浮列车的控制与仿真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设计、仿真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磁悬浮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是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控制系统和线路控制系统,两者相互协作保证列车的稳定性和运行性能。
车辆控制系统负责实时监测车辆参数,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并根据系统输入输出关系进行控制决策。
而线路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测线路状态,如轨道几何、磁悬浮系统状态等,并控制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以维持列车的悬浮状态。
因此,对于磁悬浮列车的控制系统设计来说,首先要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然后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于磁悬浮列车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验证和评估设计的算法和控制器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性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仿真技术的成熟,磁悬浮列车的仿真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
仿真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实际试验的风险,对于磁悬浮列车的控制与仿真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悬浮列车的控制与仿真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运行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考虑到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可以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等方法来提高列车的动力学性能;考虑到列车在弯道行驶时的安全性,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等方法来实现列车的弯道控制。
另外,还可以结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方法来实现磁悬浮列车的自适应控制,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在磁悬浮列车控制与仿真研究中,控制策略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优化方法可以通过评价指标对控制算法进行反复迭代,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能耗、系统稳定性、运行速度等多个方面,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磁悬浮列车的优势,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行。
磁悬浮系统的常规控制方法研究
题目:磁悬浮系统的常规控制方法研究摘要磁悬浮的作用是利用电磁力克服物体的重力,使物体沿着或绕着某一基准框架的一轴或几轴保持固定位置不变,悬浮体和支撑之间没有任何接触。
因而克服了由摩擦带来的能量消耗和速度限制,磁悬浮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其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寿命长、低功耗、无噪声等优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
磁悬浮系统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器的特性,高精度、高响应频率和输出不受外界干扰的特性以及磁悬浮中参数的摄动和外界不确定的干扰因素都是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传统控制难以满足系统要求,因此对控制方法的研究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磁悬浮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且利用动力学和电磁学原理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悬浮系统的数字模型,运用PID控制、根轨迹、频域响应、状态空间等控制方法,研究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指出磁悬浮系统是本质不稳定的,需通过控制器对其稳定控制。
其次,系统的研究了PID控制方法的特点与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以及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然后,简单的介绍了根轨迹法、MATLAB 以及MATLAB中的Simulink, 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导磁悬浮系统的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上进行仿真。
最后,本文通过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字模型,设计了磁悬浮PID 控制器,并对系统应用MATLAB仿真,绘制其根轨迹曲线和Bode图,进而分析了系统稳定性,根据传递函数搭建了simulink的仿真模型,在示波器中观察阶跃响应波形,适当调节PID参数,是系统动态性能达到良好。
关键词:磁悬浮; PID控制器;根轨迹; simulink仿真AbstractThe role of Maglev system is to use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to overcome the object's gravity,and the object maintain a fixed position along or around one or few axis of a reference framework with no contact between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upport. Thus overcom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peed limits caused by friction, Magnetic levitation is a relatively new technology in mechanic and electronics and has been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f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many merits such as no mechanical friction, no wear, no need of lubrication, long longevity, low power loss, and no noise, etc. The performance of magnetic levitation i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controller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high precision, high response frequency, output immune from the disturbance, the parameter perturbation and the uncertain factors from outside is very difficul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system. So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ontrol method of magnetic levitation.This paper details the basic components and suspension system works, and the use of dynamics an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maglev system built digital models, the use of PID control, root locus, frequency response, state space control metho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suspension system that is essentiallyunstable, to be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ler to stabilize.Secondly,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D control method works with the PID controller and PID controller parameter tuning, and then, a simple introduction to root locus method, MATLAB and the Simulink of MATLAB,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magnetic levit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on the simulation in Simulink.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maglev control system in which PI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And do the MATLAB simulation of system, drawing its root locus curve and Bode diagram. Then analyzes the system stability.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Observe the step response waveform in the oscilloscope. Adjusting the PID parameters appropriately to achieve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Key words:Magnetic levitation;PID controller;root locus;simulink simulation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磁悬浮技术应用背景 (1)1.2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 (2)1.3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意义 (4)1.4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4)第二章磁悬浮系统的分析与建模 (5)2.1 磁悬浮系统的基本结构 (5)2.2磁悬浮系统的工作原理 (5)2.3 磁悬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6)2.3.1运动方程 (6)2.3.2传递函数 (6)2.3.3开环响应 (7)2.4悬挂系统的PID设计方法 (9)2.4.1PID控制器 (9)2.4.2绘制闭环响应方框图 (9)2.5根轨迹的设计方法 (11)2.5.1滤波器 (11)2.5.2绘制闭环响应方框图 (13)2.6频域响应设计方法 (13)2.6.1频域响应BODE图 (13)2.6.2绘制闭环响应方框图 (14)2.7状态空间控制器 (15)2.7.1状态空间模型 (15)2.7.2状态空间的传递函数 (15)第三章磁悬浮系统的控制方法 (17)3.1 PID控制方法 (17)3.1.1 PID控制器简介 (17)3.1.2 PID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18)3.1.3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9)3.1.4 PID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21)3.2根轨迹控制 (22)3.3本章小结 (23)第四章磁悬浮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24)4.1 MATLAB及Simulink简介 (24)4.2磁悬浮系统的Simulink仿真及结果分析 (2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第一章绪论磁悬浮技术属于自动控制技术,它是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式 (5) 可以看出该对象有 2个实数 极点, 其中 一个在
正半平面, 故是一个不稳定系统, 必须通过闭 环控制, 即加一 个负反馈控制 。由于磁悬浮轴承系统本 身不是一个 自平衡系
统, 控制器的最重要目的就是 使系统 稳定。选用 劳斯 - 霍尔 维茨判据来确 定系统的稳定范围, 然后 在稳定域内 寻找满足 系统性能品质 的控制参数。
4. 2 PD 控制器
假设控制 器的传递函数为
GC ( s ) = KP ( 1 + TD s) 式中: TD 为微分时间常数。此时,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
m s2
+
ki k1KP ( TD s + 1) k1 k2k iK P TD s + k1k2 kiKP
-
kx
( 10)
16 5
令 k = k1 k2 kiKP - kx 为磁力轴承刚 度, 一般选取 k = ( 1 ~ 9) kx。
将式 ( 3) 代入式 ( 1), 可得
P ( t) + k
( i0 + ( x0 -
ix ) x)
2 2
-
( i0 - ix ) 2 ( x0 + x ) 2
- mg =
m
d2x d t2
( 4)
此数学模型为一 个二次非线性微分方程, 而实 际工程控
制系统一般都采用线 性控 制理论。因此, 为 了便 于对控 制系
统的设计与分析, 需要对电磁力公式进行线性化 [ 1] 。
可得到实验系统 在以位移 X 为输出, 电流 I为输 入的传
递函数模型, 即
式 中: kx =
G ( s)
=
X ( s) I ( s)
=
ki m s2 -
kx
0N 2A i20 ( 2x30 ) 为位移刚度, ki =
( 5) 0N 2A i0 /( 2x20 ) 为
第 25卷 第 11期 文章编号: 1006 - 9348( 2008) 11 - 0164- 04
计算机仿真
磁悬浮的控制研究与仿真
2008年 11月
缪敏娜, 孙培德, 张红申
(东华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1620)
摘要: 单自由度磁悬浮控制研究是研究多自由度磁悬浮基础。首先介绍基于 单自由度磁悬 浮控制实验系 统及其工 作原理, 并建立数学模型。基于磁悬浮系统数学模型复杂性, 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 控制其悬浮性 能。从基本控制 方法入手, 分 别给 出各种控制方法下数学模型, 利用劳斯判据等方法进行参数整定以及比较各个控制方法仿真结果及其控制效果和 对系统产 生影响。最后, 介绍模糊自整定 P ID 控制方法原理, 根据系统特点, 设计并 利用 m atlab 软件对其进行仿 真, 其仿真结果 说明 智能控制方法在此非线性系统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 也是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控制器; 模糊控制; 主动磁悬浮; 仿真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B
式 (10) 的特征方程为 = m s2 + k1 k2 kiKP TD s + k1 k2kiKP - kx
令
!n = k /m
∀ = k1 k2 kiKP TD /( 2 m k ) 一般 ∀ = 0. 5 ~ 1. 0, 工程设计上常 常以 ∀ ! 0. 707作为 设计依据。由此, 可以推出 TD 和 KP (此时 k = 6kx )。 4. 3 P ID控制器 4. 3. 1 P ID 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 设 P 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ABSTRACT: T he research of s ing le degree o f freedom m agnetic floa ting contro l sy stem is the base o fm ulti degree o f freedom m agne tic floating contro l sy stem. Based on the pr inciple o f the contro l sy stem,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exper im enta l system, founds the m athem atica lm ode ling o f sing le degree o f freedom m agnetic flo ating con tro l system. Be cause o f the com plex ity o f the m ode ,l the paper m a inly studies how to im prove the properties of the lev itation. F irst, the pape r stud ies the basic m ethod and g ives out the m ethods fo r adjusting param ete rs and the sim ulation results. The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 ethod of se lf- ad justing fuzzy- P ID con tro l and its sim ulation resu lt. Compar ing to the sim ulation results, the advantage o f inte lligence contro l m ethod is obv ious, so it w ill be the m a in investiga tive m e thod for the future study. KEYW ORDS: Controlle r; Fuzzy con tro ;l A c tive m agne tic floating; S imu lation
从而分别改变 2个电磁铁产生的 吸力大小, 使被控 对象能稳 定在给定位置, 如图 2所示。图 中: x0 和 x 分 别为转 子的气 隙半径和转子的偏心 距离; i1 = i0 + ix 和 i2 = i0 - ix 分别为 2个线圈的激磁电流, i0 为偏置电流, ix 为控制电 流; F1 和 F2 分别为 2个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力。
k1k2 kiKP
( 9)
式中: k1 为功率放大器的增益, k2 为位移传感器的 增益。
根据劳斯 判据, 式 ( 9) 的特征方程为,
mT 1 s3 - kxT I s + k1 k2 kiKP T I s + k1 k2k iKP = 0 则劳斯矩阵的 形式见表 1。
表 1 劳斯矩阵
劳斯阵列表
s3
= T Im s3 + k1 k2 kiKP TD T I s2 +
( k1k2K P T I ki - T I kx ) s + k1 k2 kiKP 4. 3. 2 P ID 控制器 KP、TI 和 TD 3个参数的调整
主要根 据 三参 数 对 系 统动 态 特 性 的 影 响 对 其进 行 调
收稿日期: 2007 - 09- 11 修回日期: 2007- 10- 18
从智能控制方 法为手段对其性能提高有很大提高。
2 磁悬浮实验系统介绍
磁悬浮实 验系 统 主要 由 铁心、线圈、涡流 传 感器、控制 器、功率放大器以及被控对象等元器件组成, 如图 1所示。
其 工 作 原理: 被 控 对象上方的电磁铁产 生 能够抵消被控对象自 身 重 力的 电 磁力, 从 而 使 得被控对 象悬浮在 空 中; 当 受 到外 界干 扰 或 控 制精 度 的影 响时, 被 图 1 单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的简化模型 控 对 象产 生一 定 位移, 通过位移传感 器检测到其变化, 再由控 制器控制电 磁铁上的 电流变化, 从而产生 一个变 化的 电磁力 , 使 得被 控对 象保持 在平衡位置。
f = k i2 /x2; k = 0N 2A /4 式中: N 为线圈匝 数; A 为磁 场有 效面 积, m2; 率; i为线圈电流, A。因此, 电磁合力为
( 2) 0 为 真空 磁导
F=k
( i0 + ( x0 -
ix ) 2 x)2
-
( i0 - ix ) 2 ( x0 + x ) 2
( 3)
Gc ( s)
=
KP (1 +
1 TIs
+
TD
s)
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数:
( s) = k1 kiKP (T ITD s2 + TI s + 1) / [T Im s3 + k1 k2 kiKP TD T I s2 + ( k1 k2KP T I ki - TI kx ) s + k1k2 kiKP ] 它的特征方程为
164
3 磁悬浮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实验中, 采用差动励磁方式。所 谓差动励磁 就是在磁 铁中有 2个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电 磁铁在工作, 这种 布局使得
系统既能产生正向力, 又能产生反向 力。当转子偏 离参考位 置时, 由传感器测出 其偏离 位移, 再 通过控 制器 产生控 制电 流, 经过功率放大器 的作用, 使 一个 电磁铁 的电 流为偏 置电 流与控制电流之 和, 而另一 个为 偏置 电流与 控制 电流之 差,
图 2 受力模型
以被控对象的受 力情况, 由牛顿定 律可以列出 单自由度
运动方程的力学模型 :
P ( t) + F - m g = md2x /d t2
( 1)
式中: P 为干扰力, t为干扰力的作用时间 , m 为质量, g为
重力加速度, F 为电磁合 力。由 麦克 斯韦 公式 得到 电磁 力表
达式:
mTI
k1k2 kiK P - kx 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