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题(2)2013.2.6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3)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

同一高度 。原因是: 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 。
(4)当光屏上成等大、清晰的像时,要想在光屏上看到缩小、清晰的像。保
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何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蜡烛 远离 凸透镜;光屏 靠近 凸透镜。(两空格选题“靠近”或“远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
关数据
(1)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转动纸板B,使纸板A、B不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纸板B是否有反射光线射出.
(2)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是 OE (选OE或EO)。
这表明: 光路具有可逆性
2、比较 3、4、5 ,得出的结论: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比较5、6 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的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 什么因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呢?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 2、猜想: 水分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的大小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光照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猜想必须含有“可能”)
• 2、作出假设: 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种子的大小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光照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
不萌发
(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对照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乙是 丙和

(3)若想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你如何设计:
取两个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种子 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 1号烧杯见光, 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2013年中考化学探究实验题(有答案)(2)

2013年中考化学探究实验题(有答案)(2)

2013年中考化学探究实验题1、课堂上老师完成了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后,对浑浊液体过滤得到澄清滤液;接着师生对话如下表:(1)假设你是丁同学,请你也提出一个与甲、乙、丙同学不同的猜想,把猜想写在上面表格中。

并对你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2)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3)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甲同学得出此实验结论的理由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NaOH溶液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和Na2CO3;猜想③:只含有Na2CO3。

【设计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②:【实验反思】(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人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03;②。

【思维拓展】(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

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与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X+H2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

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名同学在做完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实验后,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观察与讨论】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甲同学立即看到了明显的现象,而乙同学则滴加了一会儿后才出现相同现象,则在乙同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前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化学式为(1);两位同学把取样后的剩余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为了科学处理该废液,他们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的成分进行实验与探究。

实验探究练习19道题目(带详细答案)

实验探究练习19道题目(带详细答案)

中考实验探究题1.某生在实验室发现一没有瓶塞的试剂瓶,里面装有白色固体试剂,瓶上标签已经严重腐蚀,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但可以判断里面所盛试剂由三种元素组成。

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他取少量该固体配成无色溶液A,然后进行了以下实验:(1)无色试剂B是(填名称),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2)若无色溶液D中只含一种溶质NaCl(不考虑前面加入的B试剂),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3)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判断:原试剂瓶内所盛白色固体可能是或2.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小华同学成了“生态迷",他对校园内的两个池塘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池塘内有下列生物:草履虫、虾米、鲫鱼、鲤鱼、青蛙、小球藻、睡莲和其它一些不知名的水草。

他采集了较多的黑藻、小球藻、草履虫、河虾和鲫鱼,养在家里的大鱼缸里,鱼缸底部放有从池塘中取来的底泥,以此来进行实验探究。

(1)该鱼缸内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_____.(2) 请你写出鱼缸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 ;如果鱼缸中的水受到污染,则所有生物中____________体内的有毒物质可能会最多.(3)虾米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的(4)如果将鱼缸中的黑藻和小球藻去掉, 下列情况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是_ _________A 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 B水溶液中的PH升高C 虾米和鲫鱼相继死亡D 水溶液中厌氧型微生物增加3.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

实验时使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0C下进行。

对各组试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

根据图表分析回答:(提示:缓冲液能吸收多余的CO2)(1)在较强光照下,每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第8组、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2)若将该装置放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装置中毛细刻度管内的液滴应向方移动,原因是4.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___;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

2013年各市地中考模拟卷新题选编之实验探究题

2013年各市地中考模拟卷新题选编之实验探究题

临门一脚:2013年各市地中考模拟卷新题选编之实验探究题1.科学家最初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胞核时,并不清楚生物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还是由细胞质控制的。

为了弄清细胞核的功能,有人利用伞藻做了如下实验。

伞藻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个体,其细胞核位于假根中。

如图(1)所示,甲种伞藻的帽呈伞形,乙种伞藻的帽呈菊花形。

科学家将甲伞藻的帽和柄都切除,然后将乙伞藻的柄移植到甲伞藻的假根上。

一段时间后,这一伞藻长出了新的帽,如图(2)所示。

科学家在做实验前,针对这一实验提出的问题是: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是细胞质还是细胞核?(1)根据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你建立的假设是:▲ 。

(2)根据上述你的假设,可以对实验结果作怎样的预测? ▲(3)观察图(2)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

他们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奕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

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奕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

(3)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微小放大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小奕的研究方案运用了上述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法。

3.某校科学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的证据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实验:t 1时间实验1: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王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上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暖第一定律ppt+flash2013.2.26.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暖第一定律ppt+flash2013.2.26.

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的 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小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 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 写二条: 车未停稳、禁止下车 限速行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适当的车距 拐弯时要减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力与运动
张庆喜 济宁一中分校 2013.2.26.
实例:力的作用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 起来。不受的物体往往是静止的。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 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 体是不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 能运动)
伽利略对权威提出了挑战—— 物体不受力就真的不运动吗? 难道只有受力的物体才会运动吗?
3、坐在汽车里的乘客若身体突然向前倾,则可 减速或停车 能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__若乘客的身体突然 启动或加速 向后仰,则可能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__若汽 向右歪倒 车向左拐弯,乘客将_______ 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 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 能发生的变化是( BC )(多选) 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C、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D、列车向左运动是突然刹车
实例: 骑车时,如果不用力了,车会马上停下吗? 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马上停下吗? 投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时,还受到你的推力吗?
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 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 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没 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器材: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斜面A上的拉力(N)斜面B上的拉力(N)斜面C上的拉力(N)物体1物体2157.54.510.5物体330151021物体450251733.5…………………………物体重量(牛:N)10537(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C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B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划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窥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革?从中能发觉什么纪律?实验结果:1、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两边挂的钩码数)一样大(多)时,杠杆尺平衡。

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本人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讨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三、实验名称:利用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吗?实验需要的材料:一块木板、木块、重物、测力计。

改变的条件:直接提升重物和利用斜面提升重物保持不变的前提:测量的几种分歧物体、一样的测力计等(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高度、斜面的光滑程度等。

过程和方法:1、用弹簧秤划分测量出直接提升分歧物体需要的力;2、用木板和木块搭好一个斜面,然后划分沿着这个斜面测量出分歧物体需要的力;3、记录并阐发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斜面能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整理)小学三--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汇编.

(整理)小学三--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精品汇编.

科学三年级下册探究题及参考答案一、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推力和拉力有关。

我的方案:1、取一个小车,分别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比较每次使用的时间,得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动物体的轻重有关。

我的方案:(1)选择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块木板,在上面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同一个木块,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别记录下来,比较两个实验用力的大小。

(2)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木块,比较两次实验用力的大小。

三、家中的门锁有时会不好用,涂上润滑油就好用了,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再门锁上涂上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我的方案: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精品文档四、体操运动员比赛时,常常会往手上涂镁粉,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手上涂上镁粉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手与器械之间摩擦。

我的方案:方案一:双手放在桌面上推,感到费力。

方案一:方案二: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五、跳板运动员起跳前用力踩板,这是为什么? 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跳板可以借助弹力使跳水运动员跳起的更高,可以有助于跳水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完成动作。

我的方案(一):取一段弹簧,在上面放一个小球,同时向下压小球和弹簧,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2013科学经典实验题(含答案)

2013科学经典实验题(含答案)

2013二模经典实验题1(6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某同学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综合探究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⑵将你处理后的装置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⑶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下列选项中变成蓝色的是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C.乙叶D.丙叶的绿色部分E.丙叶的白斑部分F.丁叶⑷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⑸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植物所产生的拉力运输到叶片。

2(8 分)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请填空:⑴测量中,吸气时气体从(填A 或B)进。

Ⅱ瓶中所装液体的作用是。

⑵实验时吸气和呼气都要比较缓慢,除了便于气体被液体充分吸收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⑶若要完成质量分数的测定,还需要连接一个量气装置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图2,洗气瓶中装的是水)。

用该装置测量出的气体体积比实际值要偏小,原因是。

3(10 分)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来研究CO2 与NaOH 固体的反应。

A 中盛有稀盐酸、B 中Na2CO3 固体,C 中NaOH 固体。

⑴步骤1:打开K1,关闭K2,将A 中溶液滴入B 中,气球变大,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你认为气球没有明显变瘪的原因是。

⑵步骤2:发现问题后,重新添加药品进行实验:打开K2,关闭K1,将A 中液体滴入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发现木条熄灭,上述操作的目的是。

⑶步骤3:重新实验后,发现气球明显变瘪了,说明二氧化碳与固体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为证明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有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实验,请你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分析:①甲同学取C 中固体溶于水后加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他通过此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没反应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考试题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考试题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6题)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只有____________。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03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B. 实验探究2烧杯C 中的溶质为Na2C03和NaOHC. 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D. 在原样品中加人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__________________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 知识点:碳单元测试4. “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__________________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5.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的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则编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型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Ⅱ成立【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氧化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________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实验反思】(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行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偶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选择试剂种类②确定试剂用量③试剂产量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计划⑤实验安全环保⑥测量中减少误差(2)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偏难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6.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放有装有白色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1、(2017山东潍坊一模)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

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了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不同。

2、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6)图乙中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7)图丙中(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4、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体积为200cm3,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1)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3)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密度为,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是/否).(4)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填品种号).5、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小刚和小海等几位同学做了以下实验:(1)小刚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15(a)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是哪些:①;②。

最新 中考—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探究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最新 中考—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实验探究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2.实验探究 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球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 C、D 球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 B、C、D 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向四个球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把 A、B、C 球置于阳光下,D 球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如下:
(1)1 号试管现象:

(2)2 号试管现象:

(3)3 号试管若不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
;若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

5.实验探究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对一家养鸡场的调查中发现,产蛋率主要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 光照时间有关,并就此开展了相关的探究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表,请回答:
实验组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沂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
关系和
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
的数量会随之
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
(3)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
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
下:小花观察的上述细胞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不同之
处是它具有
。 这三种生物在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均由
构成生命体。
14.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生物
兴趣小组就此提出疑问,同时也进行了分析与探究的过程。
(1)分析与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
瓶类
甲瓶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答案版)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答案版)

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其结论是

(4)若某次实验电流表示数是 0.50A,请在乙图中标出电流表指针的位置。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吋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有哪
些:
。(只选填字母即可)
A.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B.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关系实骑
C.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3)电路连接正确后,他们经过认真测量,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第3页(共23页)
序号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8
9
……
长度 L/m
2.0 4.0 6.0 2.0 4.0 6.0 2.0 4.0 6.0 ……
横截面积 S/mm2
1.0 1.0 1.0 2.0 2.0 2.0 4.0 4.0 4.0 ……
电阻 R/Ω
2.0 4.0 6.0 1.0 2.0 3.0 0.5 1.0 1.5
比较表中数据,要验证他们的猜想一,可选哪三组数据做比较?

比较表中数据,要验证他们的猜想二,可选哪三组数据做比较?

(4)实验结束后,细心的同学发现还有一个影响电阻的因素没有研究,这个因素是

……
7.小宇在测电阻 R 阻值的实验中,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练习
一.实验探究题(共 36 小题)
1.小礼在自己的家庭实验中用矿泉水瓶水、沙子、细线、毛巾、海绵块、细针演示了以下几个实验:
(1)矿泉水瓶内装半瓶沙子,拧紧瓶盖,用厚毛巾包住瓶盖和瓶底儿用力快速晃动瓶子约五分钟后,沙子变热,
这表明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光学1.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5)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 入射,接着她以ON 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0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0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特点”的实验(如图甲). (1)小明发现在蜡烛A 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 动蜡烛B ,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 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在实验中,发现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而且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光强越来越弱,反射光强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小明同学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让光从半圆形玻璃砖直边上射入玻璃砖,则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就找不到前面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他把这个发现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让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再让光从水面入射到水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②.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 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 、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 的焦距为50cm ,凸透镜B 的焦距为10cm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 随物距u 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 和像距v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 处移到15cm 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 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 B.b C.c D.d..如图是张岩和刘芳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根据酒精和水的不同.(2)要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可以使酒精.(3)此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先后有、.如图盛水容器中浮着一装水的小杯A,倒扣一小杯B,给容器加热并使容器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时,A、B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东坡米线”是黄州特色小吃.制作的第一步是熬汤:在锅中放入水和鸡,用大火将水煮至沸腾,然后转用小火烹煮.不断向沸腾中的汤加热,汤的温度将.再将以下食料一起上桌: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碗中油层的作用是.现有以下资料:汤的质量1.4 kg,初温97℃,比热容4.2×103J/(kg•℃);肉的初温22℃,比热容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必须最少加热至82℃.在汤中最多可以放入kg肉.(不计热损失)(2012•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填序号).(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3)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5)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100g,从90℃升高到95℃,水的内能增加了J;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消耗g酒精.[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4. 比热容.(2012•烟台)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本领.(1)写出调整实验器材的方法步骤.(2)依据小明的探究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除了选用相同规格的烧杯和酒精灯,还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哪些?(3)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如下表.在这些数据中,哪一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者记录的疏忽而产生了错误,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12•山西)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1的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R甲>R乙.(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选用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由于.(2)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电热与的关系.(3)要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你还需要的操作是.(4)将此装置改装后可测量煤油的比热容,如图2所示,测量时,分别向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加入初温均为t0、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分别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水、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2011•济南)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用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5)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将物体吸收的热量转换成易测得的量,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请你运用同样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008•河北)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1)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①②(2)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A 瓶中装的是水,B瓶中装的是煤油,两瓶中用的是电阻均为5Ω的电热丝.(1)为了完成实验,请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全;且开关闭合前滑片P应置于(“M 或N”)端.(2)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水和煤油的和初温必须相等.闭合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选填A或B)瓶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物质的这种属性我们用物理量比热容来描述.(3)实验结束时,小明测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假设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那么煤油的比热容C煤= .(4)接着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阻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电热丝两根、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实验,他们应该在原来的装置上调整的器材及要求是:①;②.(5)最后,小明和小红又利用此装置探究了“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根据记录数据大致画出了产生的热量Q和电流I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电学1.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010•长沙)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1)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2)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来进行的,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题(2)
1.(16分)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以铜粉(含铁粉5%以上)为原料制取胆矾(CuSO4·5H2O)并检测其纯度。

本题限选试剂:3 mol·L-1 H2SO4、浓硝酸、3%H2O2、0.2mol·L-1 NaOH、20% KSCN。

有关物质溶解度
2
(2)完成步骤1后,检验铜粉中的铁是否除净的实验操作是。

(3)若胆矾中含有少量Cu(NO3)2·3H2O,测定其中CuSO4·5H2O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称量胆矾样品的
质量为m1,加水溶解,滴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烘干、冷却,称得其质量为m2。


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列出算式。

化学式量:CuSO4:160 CuSO4·5H2O:250 Cu(NO3)2·3H2O:242 BaSO4:233)
(4)该研究小组欲在室温下配制5.0mol·L-1的CuSO4溶液,其目的(填“能”或“不能”)达到。

2.(16分)文献资料显示某地区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盐酸型酸雨。

某兴趣小组对酸雨进行实验研究。

(1)提出合理的假设:该酸雨中的溶质除H2SO4、HC1外,该小组同学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预测主要溶质还一定有。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

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硝酸、BaC1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3)酸雨部分组成测定:
①标准溶液配制:实验室用1.000 mol·L-1较浓的碘水配制250 mL 0.02000 mol·L-1的碘水溶液,所用
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吸量管(一种能精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外,还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该酸雨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溶液作指示剂,将0.02000mol·L-1 碘水
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现象为,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 次,平均消耗碘水VmL。

3.(I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 2后,将装置D 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反应剧烈,产生黄绿色气体。

③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

装置D 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④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N 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

回答下列问题:
(l )装置B 中的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A 中反应有___(填化学式)生成。

若B 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 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2)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甲同学认为O 2是 Na 2O 2被盐酸中的HCl 还原所得。

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他认为①_____________;②O 2有可能是Na 2O 2与盐酸中的H 2O 反应所得。

(4)实验证明,Na 2O 2与干燥的HCl 能反应,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Na 2
O 2 +
HCl == 2 NaCl 该反应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纯净的C12,理由是_____。

(II)探究FeBr 2的还原性:
取10mL FeBr 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Br -被Cl 2氧化成Br 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Fe 2+被Cl 2氧化成Fe 3+ (2)实验证明:还原性Fe 2+>Br -,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