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炎黄技工学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课时36

实践课时36

总课时72

考核形式考查

编写时间2022-03

编写人

审核人

机电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技术教研室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

课程学分:4学分

计划学时:72学时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前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微机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为它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础。本课程介绍了微型计算机原理及组成结构、微机接口的有关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常用微机接口芯片的使用方法。

2、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与学中主要遵循以下的理念:

(1)将专业课的学习与基础理论衔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

(2)帮助学生形成强烈兴趣;

(3)指导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的,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自己对课程的把握情况,阐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特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原则与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机与变压器的原理与性能指标、运行调试及维护维修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铙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

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

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本文将从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

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CPU是微

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和控制数据传输。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输入输出设

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了解微机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进行系统调试都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来谈谈接口技术。接口技术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

技术,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通信接口等。串行接口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接口,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低速设备。并行接口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位数据的接口,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高速设备。通信接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包括网卡、调制解调器等。了解接口技术对于设计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协议的开发都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经常是相互结合的。例如,我们在设计一

个外部设备时,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接口技术进行数据交换。又如,在进行系统调试时,需要了解接口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

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每个端口有一个独立的地址,CPU可以用端口地 址代码来区别各个不同的端口,并对它们分别进 行读/写操作。
2.地址译码电路
❖ 它由译码器或能实现译码功能的其它芯片 构成。
❖它的作用是进行设备选择,是接口中不可 缺少的部分。这部分电路不包含在集成接 口芯片中,要由用户自行设计。
3.数据缓冲器与锁存器
模拟的电压、电流或者非电量。对模拟量输入而言, 需先经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再经A/D转换器变成 数字量;如果需要输出模拟控制量的话,就要进行 上述过程的逆转换。
❖ (3)开关量:
用“0”和“1”来表示两种状态,如开关的通/断、电 机的转/停、阀门的开/关等。
2.状态信息
CPU在传送数据信息之前,经常需要先了解外 设当前的状态。如输入设备的数据是否准备好 、输出设备是否忙等。
返回
5.1.4接口的基本结构
❖1.端口 ❖2.地址译码电路 ❖3.数据缓冲器与锁存器
1.端口
❖ I/O接口通常设置有若干个寄存器,用来暂存CPU 和外设之间传输的数据、状态和控制信息。
❖一般有三类寄存器,分别是数据寄存器、状态寄 存器、控制寄存器。
❖接口内的寄存器通常被称为端口。根据寄存器内 暂存信息的类型,分别称为数据端口、控制端口 和状态端口。
第5章 输入输出接口
❖5.1 微机接口及接口技术 ❖5.2 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 ❖5.3 端口地址译码 ❖5.4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一章概述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重点 )P5

1、对于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

注意:对正数,三种表示法均相同。它们的差别在于对负数的表示。

(1)原码

定义:

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数值位:真值的绝对值.

注意:数0的原码不唯一

(2)反码

定义:若X<0,则[X]反= 对应原码的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

(3)补码

定义:若X〈0,则[X]补= [X]反+1

2、8位二进制的表示范围:

原码:—127~+127

反码:—127~+127

补码:—128~+127

3、特殊数10000000

●该数在原码中定义为: —0

●在反码中定义为:-127

●在补码中定义为:-128

●对无符号数:(10000000)2= 128

三、信息的编码

1、字符的编码P8

计算机采用7位二进制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1)数字0~9的编码是0110000~0111001,它们的高3位均是011,后4位正好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BCD码)相符。

(2)英文字母A~Z的ASCII码从1000001(41H)开始顺序递增,字母a~z的ASCII码从1100001(61H)开始顺序递增,这样的排列对信息检索十分有利。

第二章微机组成原理第一节、微机的结构

1、计算机的经典结构-—冯.诺依曼结构P11

(1)微机由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和I/O接口组成

2、系统总线的分类

(1)数据总线(Data Bus),它决定了处理器的字长。(2)地址总线(Address Bus),它决定系统所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空间的容量。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 什么是机器码?什么是真值?

解:把符号数值化的数码称为机器数或机器码,原来的数值叫做机器数的真值。 3. 8位和16位二进制数的原码 、补码和反码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解:

原码(-127~+127)、(-32767~+32767)

补码 (-128~+127)、(-32768~+32767) 反码(-127~+127)、(-32767~+32767)

4.一般来说,其内部基本结构大都由 算数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寄存器阵列、总线和总线缓冲器 四个部分组成。高性能微处理器内部还有指令预取部件、地址形成部件、指令译码部件和存储器管理部件等。

二 1.总线接口单元BIU (Bus Interface Unit )

包括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20位地址加法寄存器和先入先出的指令队列、总线控制逻辑。

负责与存储器、I/O 设备传送数据,即BIU 管理在存储器中获取程序和数据的实际处理过程。 20位地址加法器将16位段地址和16位偏移量相加,产生20位物理地址。

总线控制逻辑产生总线控制信号对存贮器和I/O 端口进行控制。

IP 指针由BIU 自动修改,平时IP 内存储下条要取指令的偏移地址;遇到跳转指令后,8086将IP 压栈,并调整其内容为下条要执行指令地址。 2.执行单元EU (Execution Unit )

包括ALU 、状态标志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暂存器、队列控制逻辑与时序控制逻辑等。 负责指令的执行。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ALU 和寄存器对其进行所需的处理。 3.EU 和BIU 的动作管理—流水线技术原则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时:56

一、课程详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就是自动化类各专业学生掌控微型计算机展开工业掌控技能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自学,使学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共同组成与工作原理,并使学生逐步掌控微型机从硬件共同组成至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控微机共同组成原理和微机USB控制技术,为自学时程有关课程和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并使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素质教育,著重能力培育

2、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著重提供更多切合现场实际,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的课程资源。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教学以“少而精”为原则,优选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展开适度的实验,以增进对有关内容的掌控,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精心安排对自学内容的回答及探讨,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院自身条件,以本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居多,通过教学的合作和互动,保证学生达至既定的技能目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著重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育,着重于培育学生对计算机USB的基本应用领域能力和基本技能。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检验居多,并配上一定的课堂教学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育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知识性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掌控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共同组成及各个部件功能;掌控微处理器的内部编程结构、工作模式、插槽信号和cpu在总线上的操作方式时序;掌控cpu与外设传输的三种信息的内容和传输方法、cpu与外设传输数据的四种方式;掌控以太网、循序通信的基本详述、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控中断控制器、计数器/定时器和

微机原理与嵌入式接口技术存储器及其扩展

微机原理与嵌入式接口技术存储器及其扩展
制等方面。
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计算 机系统,它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 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 用于各种应用场合。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处理器, 它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 信号处理器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嵌入式系统具有实时性、可 靠性、低功耗、小型化、智能化等 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 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嵌入式系统实例 分析
ARM架构简介:ARM架构是一种广泛
01 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架构,具有低功
耗、高性能等特点。
03
实例2:基于ARM架构的物联网系统, 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
05
实例4:基于ARM架构的汽车电子系 统,如车载娱乐系统、ADAS等。
02
实例1:基于ARM架构的智能手机系 统,如Android、iOS等。
存储器及其扩展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 据和程序的硬件设备
分类:按存储介质可 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和
磁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基于 半导体器件的存储器,
如RAM、ROM等
磁存储器:基于磁性 材料的存储器,如硬
盘、磁带等
按存取方式可分为随 机存取存储器(RAM)
和顺序存取存储器 (SAM)
按存储容量可分为大 容量存储器和小容量
04
实例3:基于ARM架构的工业控制系 统,如PLC、DCS等。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技

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微机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着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微机的结构

微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总线(BUS)等部分组成的。CPU是微机的核心部分,它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微机的运作;内存是储存数据和指令的地方,CPU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I/O接

口电路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总线则是将CPU、内存和I/O接口电路连接在一起,并传递数据和控制

信息。

三、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工作过程主要由指令执行和数据存取两个部分组成。当CPU需要执行下一条指令时,会从内存中读取这条指令,然后进行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会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内存中。而CPU与输入/输

出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是通过I/O接口电路完成的。

CPU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这是因为内存与CPU的速度非常接近,对内存的操作是非常快速的。而CPU与

外设之间通过I/O接口电路进行通信,则是因为I/O接口电路需要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接口进行适配,对设备的操作速度也受到限制。

四、微机的接口技术

为了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需要通过不同的接口

技术来实现对不同类型设备的连接。常用的接口技术有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并行接口(Parallel Interface)、通用串行总线(USB)、蓝牙接口(Bluetooth Interface)等。其中,USB接口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接口技术之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资料(概念背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资料(概念背诵)

1、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三部分

组成。

2、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通用或专用寄存器组及内

部总线三部分组成。

3、控制器的功能有指令控制、时序控制、操作控制,控制

器内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时序控制部件以及微操作控制部件(核心)组成。

4、8088与存储器和I/O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外部数据总线

宽度为8位,而8086的数据总线空度为16位。除此之外,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5、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总是有规律的执行以下步骤:a

从存储器中取出下一条指令b指令译码c如果指令需要,从存储器中读取操作数d执行指令e如果需要,将结果写入存储器。

6、8088/8086将上述步骤分配给了两个独立的部件:执行单

元EU、总线接口单元BIU。EU作用:负责分析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暂存中间运算结果并保留结果的特征,它由算数逻辑单元(运算器)ALU、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EU控制电路组成。BIU作用:负责取指令、取操作、写结果,它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队列、地址加法器、总线控制逻辑组成。

7、8088/8086CPU的内部结构都是16位的,即内部寄存器

只能存放16位二进制码,内部总线也只能传送16位二进制码。

8、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管理(寻址)内存的能力,

8088/8086采用了分段管理的方法,将内存地址空间分为了多个逻辑段,每个逻辑段最大为64K个单元,段内每个单元的地址长度为16位。9、8088/8086系统中,内存每个单元的地址都有两部分组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D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DF》是一本介绍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电子书,主要内容包括微机基本原理、微机系统结构、微机操作系统、微机接口技术等方面。该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它不仅涵盖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还介绍了实际的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

该书的编写团队由多名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在书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了介绍,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总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DF》是一本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电子书,对于学习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1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发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基本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及应用方法。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基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则;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几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二、课程目标

1.知道《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拓宽微型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微处理器,并运用微处理器和典型接口集成电路,设计出基本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1-1绪论-微机发展史zq-PPT课件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1-1绪论-微机发展史zq-PPT课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Chapter1 绪论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IBM S/360
S/360极强的通用性适用于各方面的用户,它具有 “360度”全方位的特点,并因此得名。 开发S/360被称为“世纪豪赌”,IBM为此投入了 5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远远超过制造原子弹的“曼 哈顿计划”的20亿美元。
Pass: stu123456
5
2015.9 Zuo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1章 绪论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Chapter1 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
1.1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 1.3 计算机数据格式
7
2015.9 Zuo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0
2015.9 Zuo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生物医学工程
Chapter1 绪论
第一代(1971-1973年):4位和低档8 位微处理器时代
典型产品有Intel 4004(1971年、4位)和 Intel 8008(1972年、8位)。
特点: 1.字长: 4位或8位 2.时钟频率:1MHz 3.平均执行指令时间:15~20μs 4.集成度:2000管/片
21
2015.9 Zuo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有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

解:

五代,详细见书

解:

微型计算机: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集成了计算机主要部件——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微处理器为核心,所构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

PC机:PCPersonal Computer机就是面向个人单独使用的一类微机 ;

单片机:用于控制的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除CPU外还集成了计算机的其他一些主要部件,如:ROM、RAM、定时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有的芯片还集成了A/D、D/A转换电路等;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主要面向大流量数字信号的实时处理,在宿主系统中充当数据处理中心,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应用等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解:

微机主要有存储器、I/O设备和I/O接口、CPU、系统总线、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组成,各部分功能如下:

CPU:统一协调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

系统总线:传送信息

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

I/O设备:实现微机的输入输出功能

I/O接口:I/O设备与CPU的桥梁

操作系统:管理系统所有的软硬件资源

解:

系统总线: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CPU通过它们与存储器和I/O设备进行信息交换 ;

好处:组态灵活、扩展方便

三组信号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

其使用特点是:在某一时刻,只能由一个总线主控设备来控制系统总线,只能有一个发送者向总线发送信号;但可以有多个设备从总线上同时获得信号;

解:

1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方向;采用通用微机,要求有较快的工作速度、较高的运算精度、较大的内存容量和较完备的输入输出设备,为用户提供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和简便快捷的维护、扩充手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介绍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

学生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微机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能够描述其工作原理。

2.掌握微机的指令系统和数据表示方法,理解计算机的控制逻辑和数

据路径。

3.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外部设备接口,如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

口等,并能够进行接口连接和数据传输。

4. 能够通过实验熟悉和掌握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文件管理和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卸载。

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原理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示意图的形式,结合实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微机的指令系统和数据表示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指令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数据表示的方法和格式、计算机的控制逻辑和数据路径等。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示,介绍指令系统和数据表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性实验,让学生亲自编写和执行指令,加深理解。

3.外部设备接口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USB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外部设备接口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接口的连接和数据传输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一篇:微机原理

一、微机的定义和发展

微机是指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必要外围电路芯片组成的一种具有完整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小型电子计算机。微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个人、家庭、办公和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由英特尔公司研制的4004芯片,它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由大型机走向小型化,这个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直到21世纪初,微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微机的结构主要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部分组成。

1、CPU

处理器是微机的重要部分,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行,解释和执行指令。常见的微处理器有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AMD公司的Athlon和ARM公司的Cortex等。

2、内存

内存是微机存储器的核心部分,包括ROM和RAM两种。ROM是只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计算机启动程序和系统BIOS 等固定程序。RAM是随机存储器,用来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硬盘、闪存盘等等。

4、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是微机内部各组件之间通信的数据通路,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微机的应用领域

微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

1、个人电脑:微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用来上网、办公、游戏、学习等等。

2、企业办公:微机可以在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2. 第3项任务,根据状态标志位的状态决定转移方向。

3. 程序存储是将要执行的程序的全部指令存储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指程序开始执行后,通过指令流控制数据或计算机,完成设定的任务。

4. 分BIU 总线接口部件和EI执行部件两大部件,其中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取指令和数据,执行部件EI负责执行指令及运算。在执行一条指令的同时可以取下一条指令,重叠运行,速度快。

5. 有6个状态标志,分别为进位标志CF、溢出标志OF、零标志ZF、奇偶标志PF、负标志SF、辅助进位标志AF。3个控制标志分别为中断允许标志IF、单步标志TF、方向标志DF。

标志位的内容可以通过标志位操作指令来操作,例如CLC指令清除进位位,即使CF=0,STC指令使CF=1,CLI指令使IF=0,禁止中断,STI指令使IF=1,允许中断。还可以通过LAHF指令取来标识寄存器的内容修改后用SAHF指令送回去。也可以用PU SHF/POPF指令来修改标志寄存器的内容。

6. 实模式下分段靠4个段寄存器实现。段寄存器中的值就是段地址,当偏移地址为0时的段地址+偏移地址就是该段的起始地址。物理地址是由段地址左移4位后与偏移地址相加形成的20位地址。

7. 说法不一定正确。对顺序执行指令的计算机是对的。对重叠或流水线的计算机就不对了。

例如对8086CPU,由于采用了取指令与执行指令的一次重叠,尽管执行一条指令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化,但连续执行n条指令时,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可以简单的比喻成总时间为原时间的二分之一,快了一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I/O端口
一、I/O端口的编址方式 1.统一编址 统一编址就是将I/O端口地址与存储单元一起编址,I/O端口 占用部分内存地址空间,I/O端口可看作是存储器的一部分。 优点:由于使用访问存储器的指令访问I/O端口,因而指令类型 多,功能齐全。 缺点:端口占用了部分存储器地址空间,使存储器容量减少; 指令长度比专门的I/O指令要长,因而执行时间较长; 由于访问存储器的指令和访问I/O端口的指令形式上完全 相同,也不易于程序的阅读和理解。
7.2 I/O端口
每个接口电路内部都有若干个寄存器,分别用来存储不同 类型的信息。一般称这些寄存器为I/O端口(PORT),每个端 口对应一个I/O端口地址。 数据端口:数据缓冲寄存器用来存储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送 的数据信息。 状态端口:状态寄存器用来存放外部设备或接口部件的状态, CPU通过状态端口来检测外部设备和接口部件的当前工作状态 。 控制端口:控制寄存器用于存放CPU发出的命令,以便控制接 口和外部设备的动作。 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就是通过对I/O接口的端口 地址进行读写操作来完成的。如何实现对这些端口的访问,就 是所谓I/O端口寻址问题。
7.2 I/O端口
2. 开关式可选地址译码 当系统要求I/O接口芯片的地址能适应不同场合的地址分 配或需要为系统以后扩展留有余地时,常常采用开关式可选地 址译码方式。这种译码方式可以通过开关使接口卡的I/O端口地 址根据要求加以改变而无需改动线路,其电路结构形式有两种 。
7.2 I/O端口
(1)直接使用拨动开关或跳接开关 在地址译码的基础上,通过线路板上的微型拨动开关DIP或跳接 开关连接,使得某个特定的I/O端口在一组地址中选定当前所使 用的译码地址,从而增加地址译码的灵活性。如图7.5所示的是 IBM-PC中两个异步通信接口COM1和COM2的地址译码电路。 当跳接开关U15接4、8两点时,地址范围为3F8H~3FFH,选 中COM1为当前串行口适配器;当跳接开关U15接2、6两点时 ,地址范围为2F8H~2FFH,选中COM2为当前串行口适配器 。
7.1 I/O接口概述
三、I/O接口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I/O接口的基本结构 I/O接口一般都由端口寄存器和控制逻辑两大部分组成,每 部分又包含几个基本模块,如图7.2所示。
7.1 I/O接口概述
2.接口分类 I/O接口电路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以下4种。 (1)按数据传送方式分类,可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2)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类,可分为可编程接口和不可编程 接口; (3)按通用性分类,可分为通用接口和专用接口; (4)按数据控制方式分类,可分为程序型接口和DMA型接口。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O接 口电路大多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向智能化、系 列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
7.2 I/O端口
(2)使用地址开关加比较器 在开关式可选地址译码电路中,一种更灵活的方法是采 用地址开关加比较器的形式,如图7.6所示。图中由比较器 74LS688和3-8译码器组成可选式译码电路。其中关键器件是比 较器74LS688,它有两组输入端P7~P0和Q7~Q0,一个输出 端。其规则为: 当P7~P0=Q7~Q0时,输出低电平 当P7~P0≠Q7~Q0时,输出高电平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三、DMA传送方式 所谓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传 送方式就是在不需要CPU参与的情况下,在外部设备与存储器 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路,由专门的硬件DMAC(DMA Controller,DMA控制器)控制数据在内存与外设、外设与外设 之间进行直接传送。由于DMA传送方式是在硬件控制下而不是 在CPU软件的控制下完成数据的传送,所以这种数据传送方式 不仅减轻了CPU的负担,而且数据传送的速度上限取决于存储 器的工作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送速率。在DMA方式下 ,DMAC成为系统的主控部件,获得总线控制权,由它产生地 址码及相应的控制信号,而CPU不再控制系统总线。
源自文库
7.1 I/O接口概述
3.输入/输出功能 外部设备通过I/O接口电路实现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 CPU通过向I/O接口写入命令控制其工作方式,通过读入命令可 以随时监测、管理I/O接口和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 4.信息转换功能 由于外部设备所需要的信息格式往往与CPU的信息格式不一 致,因此需要接口电路能够进行相应的信息格式变换。如正负 逻辑关系转换、时序配合上的转换、电平匹配转换、串 — 并行 转换等。
缺点:是访问I/O端口的指令功能较弱,一些操作必须由I/O设 备先输入到CPU的寄存器后才能进行。
7.2 I/O端口
二、I/O指令 1.输入指令 (1)直接寻址的输入指令 指令格式及操作: IN AL/AX,PORT 该指令把8位或16位的数据直接由输入端口PORT(地址 为0~255)输入到AL或AX寄存器中。 例如: IN AL,0FFH ; 从字节端口0FFH读一个字节到AL中 (2)间接寻址的输入指令 指令格式及操作: IN AL/AX,DX 该指令把8位或16位的数据由DX寄存器指定的端口地址 输入到AL或AX寄存器中。 例如: MOV DX,300H IN AX,DX ; 从字节端口300H读一个字节到AX中
7.2 I/O端口
四、I/O端口地址译码 I/O端口地址译码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译码原则是把地址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高位地址线与CPU的控制信号组合,通过译码产生 I/O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实现片间寻址; 另一部分是低位地址线直接连到I/O接口芯片,实现片内寻址 ,即访问片内寄存器。 片内地址线的连接比较简单,只需要将芯片的地址输入线与系 统地址总线的相应片内地址线一一相连即可; 片选地址线的连接比较复杂,有多种地址译码方式。通常按译 码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和可选式译码。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1.无条件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又称为同步传送)是一种最简单的程序控 制传送方式。当CPU能够确信一个外部设备已经准备就绪时, 可以不必查询外部设备的状态而直接进行信息传送。这种方式 较少使用,一般只用于如开关、数码管等一些较简单的外部设 备控制。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第7章 I/O接口总论
7.1 I/O接口概述 7.2 I/O端口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7.1 I/O接口概述
一、I/O接口及接口技术的概念 接口:指CPU和存储器、外部设备或者两种外部设备之间,或 者两种机器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或称电路 ),它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接口技术:是专门研究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接口电路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其采用硬件与软件 相结合的方法,研究CPU如何与外部设备进行最佳耦合,以便 在CPU与外部设备之间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换。
7.2 I/O端口
2.独立编址 独立编址方式是指I/O端口地址和存储单元地址各自独立编 址,如80x86 CPU系统就是采用了这种编址方式。对I/O端口的 操作使用输入/输出指令IN和OUT。 优点:在于I/O端口地址不占用存储器空间,而且有专门的I/O 指令对端口进行操作,I/O指令短,执行速度快,同时I/O指令 与存储器访问指令有明显的区别,便于程序的阅读和理解。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二、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基本思想是当外部设备准备就绪(输入设备将数 据准备好或输出设备可以接收数据)时,就会主动向CPU发出 中断请求,使CPU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输入/输 出中断服务程序进行数据传送,传送完毕后再返回原来的断点 处继续执行。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CPU与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同时,当有多个外部设备时,CPU只需把它们 依次启动,就可以使它们同时进行数据传送的准备。若在某一 时刻有多个外部设备同时向CPU提出中断请求,则CPU按照预 先规定好的优先级顺序,依次处理这几个外部设备的数据传送 请求,从而实现了外部设备的并行工作。
7.2 I/O端口
1. 固定式端口地址译码 固定式译码:是指接口中用到的端口地址由硬件连线决定,不 能更改。这种译码方式多用于不需改变端口地址的场合,当只 需要一个端口地址时,可采用门电路构成译码电路。例如,设 计一个“读2F8H端口”的电路,其电路如图7.3所示。
7.2 I/O端口
当接口电路中需要多个端口地址时,一般采用译码器进行 译码。译码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译码器有2-4译码器74LS139 、3-8译码器74LS138、4-16译码器74LS154等。如图7.4所示 的是IBM-PC机中采用74LS138译码产生I/O地址的逻辑图。
2.条件传送方式 条件传送方式也称为程序查询传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CPU在传送数据之前,不断读取并检测外部设备的状态。当 外部设备的状态信息满足条件时才进行数据传送,否则CPU就 一直等待直到外部设备的状态条件满足。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采用查询式输入/输出传送数据一般需要以下三个步骤,其工作 过程如图7.10所示。 (1)从外部设备的状态端口读入状态信息到CPU相应寄存器; (2)通过检测状态信息中的相应状态位,判断外部设备是否“ 准备就绪”; (3)如果外部设备已经“准备就绪”,则开始传送数据;如果 外部设备没有“准备就绪”,则重复执行(1)、(2)步,直 到外部设备“准备就绪”。
7.2 I/O端口
2.输出指令 (1)直接寻址的输出指令 指令格式及操作: OUT PORT,AL/AX 该指令把AL(8位)或AX(16位)的数据直接输出到 PORT指定的输出端口地址(0~255)。 例如: OUT 80H,AL ; 把AL的内容写到端口80H中 (2)间接寻址的输出指令 指令格式及操作: OUT DX,AL/AX 该指令把AL(8位)或AX(16位)的数据送到由DX寄存 器指定的输出端口。 例如: MOV DX,310H OUT DX,AL ; 把AL的内容写到端口310H中
7.1 I/O接口概述
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的信息类型: 1.数据信息 数据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最多的一类信息,微机中的 数据通常为8位、16位或32位。 2.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反映了当前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是CPU与外部设 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的联络信号。 3.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是CPU对外部设备发出的控制命令,以设置外部设 备的工作方式等。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在DMA传送方式中,DMAC只 负责送出地址及控制信号,数据传送 是直接在接口和内存之间进行的,对 于内存到内存之间的传送是先用一个 DMA存储器读周期将数据从内存读出 ,放在DMAC中的内部数据暂存器中 ,再利用另一个DMA存储器写周期将 数据写入内存指定位置。
7.3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一、程序控制传送方式 程序控制传送方式是由程序直接控制外部设备与CPU之 间的数据传送过程,通常是在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由用户在程 序中安排执行一系列由I/O指令组成的程序段,直接控制外部设 备的工作。由于数据的交换是由相应程序段完成的,因此需要 在编写程序之前预先知道何时进行这种数据交换工作。根据外 部设备的特点,程序控制传送方式又可以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和条件传送(程序查询传送)方式。
7.1 I/O接口概述
二、I/O接口的主要功能 1.地址译码或设备选择功能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通常会有多个外部设备同时与主机相连 ,而CPU在同一时刻只能与一个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送。因此 I/O接口电路应该能够通过地址译码选择相应设备,只有被选中 的设备才能与CPU进行数据交换或通信。 2.数据缓冲功能 外部设备的数据处理速度通常都远远低于CPU的数据处理速 度,因此在CPU与外部设备间进行交换数据时,为了避免因速 度不匹配而导致数据丢失,在接口电路中一般都设有数据寄存 器或锁存器来缓冲数据信息,同时还提供“准备好”、“忙”、“闲 ”等状态信号,以便向CPU报告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