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地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种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CONTENCT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实用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实用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赤道地区略微鼓起,形成一个轻微 的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
通过卫星轨道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出地球的周长。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指地球上任意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71公里。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地球的周长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两侧逐渐增大,纬度从赤 道向南北两侧逐渐增大。
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是经过英国格林尼治 天文台的经线,是东西经度的起
点。
赤道
赤道是地球的最大周长线,是南北 纬度的起点,也是热带和温带的分 界线。
回归线和极圈
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 极圈是地球上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 界线。
地球的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差,需要统一时间标准进行 时间计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利用经纬网定位
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
纬度位置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可以 确定某一地理事物的纬度位置, 即其在地球表面的南北方向上的 位置。
经度位置
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可以确定 某一地理事物的经度位置,即其 在地球表面的东西方向上的位置 。
确定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方向判断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可以确 定某一地理事物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 的方向。例如,A地点位于B地点的东 北方向,C地点位于D地点的西北方向 等。
赤道半径是指地球上赤道附近的任意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地球的周长是指地球表面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约为40,075公里。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02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的概念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指示 东西方向。
纬线
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指示南北方 向。
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经度
以本初子午线为0°,向东向西各划分 180°,分别称为东经和西经。
纬度
以赤道为0°,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 别称为北纬和南纬。
利用经纬网定位
01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 一点的地理位置,从而进行精确 的导航和定位。
详细描述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由于地 球自转的原因,我们经历昼夜变化,并且在一个24小 时周期内经历一次完整的昼夜交替。此外,由于地球自 转轴的倾斜,我们还会经历四季变化。公转是地球围绕 太阳的运动。公转导致我们经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 变化。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 此有时离太阳较近(近日点),有时离太阳较远(远日 点),这导致昼夜长短和季节的变化。
存的生物种类。
气候带和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01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带和自然带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
辐射、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都有所不同,导致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
02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包括季风、洋流等,对气候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季
风洋流影响亚洲的季风气候,而西风漂流则影响南半球的高纬度气候。
详细描述
地球仪通常由球体、底座和旋转轴三部分组成。球体表示地球的表面,其上标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地形地 貌、海洋等。底座用于支撑地球仪,旋转轴则用于模拟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仪能够旋转。通过旋转地球仪,我们 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更好地理解昼夜变化和时差等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共15张PPT)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共15张PPT)地理
D
D
C
A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024年9月1日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核心素养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地球为什么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家园,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2、根据图文资料,认识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尤其是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树立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01
地球在宇宙中
Earth's place in the universe
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液态水。
材料一
材料二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 ------使地表具有适宜温度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
02
人类的太空探索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人类不断开展各项研究,在太空观测、___________、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________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2019年10月,伦敦大学学院在《自然天文学》发表最新研究称,科学家首次在一颗天体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蒸气信号,这是寻找可居住外星球的重大突破。这个“超级地球”距离我们的地球约110光年,质量是地球的8倍。如图为“K2­18b”天体假想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图文推测,“K2­18b”天体属于( )A.卫星 B.恒星C.行星 D.星云4.下列关于“K2­18b”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太阳系外 B.围绕行星运转C.大气层比较薄 D.距离恒星较远
▋课堂练习Class practice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与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 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现象,即地球上某地正对着太阳 的一面为白昼,另一面则为黑夜。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称为 一个太阳日。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地球自转,白昼和黑夜交替 出现。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公里
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地球半径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指地球上距 离赤道最近的一点到地心的距 离
地球半径是指地球上任意一点 到地心的距离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地球半径大 31公里左右
02 地球仪和经纬线
地球仪
地球仪的概念
在不同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角度不同,昼夜的长度也不同,导致时差 的存在。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面几乎垂直,昼夜交替现象最为明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 球模型,用于表示地球的地理特
征、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划等。
地球仪的构造
地球仪通常由球体、支架和底座 构成,球体上标注有经纬线和各 种地理信息,支架用于支撑球体,
底座用于稳定地球仪。
地球仪的种类
地球仪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用 途可分为教学用、展示用和装饰 用等;按材料可分为塑料、金属、 陶瓷等;按旋转方式可分为磁悬
日食和月食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直线时,会发生日 食或月食现象。
05 地球仪上的方向
地轴和地球仪上的方向
地球仪是模拟地球形状的仪器, 通过地球仪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产物的含量计算处来。
相对年代:表示地层相对新老关系的时代顺序。
地质时期的时间划分单位:宙、代、纪、世(表1-5)
与上述年代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第四节 地质历史及地层时代
一、地质时代的概念
地质时代: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包括绝 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代,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 (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2017/11/15
25
地壳(构造)运动:水平和
升降运动。地层沉积间断



6
(二)地球内部圈层——地幔
1、位置: 地壳与地幔之间,或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上) 2、组成物质: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 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3、特殊圈层: 1)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 。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氢等。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如金
刚石和金)或自然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岩石由两种以上的矿 物组成。根据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
2017/11/15
22
第三节 地质作用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国际 合作
经济发展需要国际合作的支 持和推动,国际合作也可以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国际合 作,各国可以共享资源、技 术和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 竞争力。
国际组织在国际 合作中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等,它们为各国提 供了交流、协商和合作的平 台,推动了国际合作的深入 发展。
人口问题与对策
探讨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了解各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与措施。
语言和宗教
世界语言种类与分布
认识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发源地、分布地区,了解语言对文 化交流的影响。
宗教与信仰
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及其信仰体系、教义、仪式等,理解宗 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宗教建筑与景观
欣赏不同宗教的代表性建筑与景观,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
方向
地图上常采用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的符号叫图例,说明地理 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02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七大洲
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 洲、欧洲、大洋洲,它们的分布和边 界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亚洲 与欧洲、非洲的相邻关系,太平洋与 大西洋的连通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气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农 业、交通、建筑等都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 条件。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节能 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等措施。
04 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密度概念。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共31张)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共31张)
(1)地轴
指向: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特点: 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北端指 向北极星、假想轴
问题:
1.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极星附近的某 点(地轴北端指向的星空位置)作圆周运动。 2.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 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02 两面: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03 三角度: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1)一轴、两面、三角度
黄赤交角的影响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纬23°26’。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3)周期(参考系不同)
名称 参照物 旋转角度 时间 应用价值
A_恒__星_日_ 恒星
360°
23小时 地球自转 56分4秒 真正周期
B_太__阳__日_
太阳
360°59′ 24小时

1.1地球的宇宙环境(43张PPT)地理

1.1地球的宇宙环境(43张PPT)地理

祝融号是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有1米85 ,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 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2020年7月23日12 时41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21年4月24日,2021中 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首 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火神祝融登陆火星 的意思。祝融英文名称采用直接音译方式确定为 :“Zhu Rong”5月17日,祝融号火星车首次 通过环绕器传回遥测数据。 5月22日10时40分 ,“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 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6月11日,天问一号 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8月23日 ,祝融号火星车平安在火星度过100天,更是行 驶里程突破1000米的关键一天。
星星的分类——卫星
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 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也 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扫帚星(星官名)。彗星分为 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 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 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彗星的质量、密度很小,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 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 埃粒子的“脏雪球”。当接近太阳时,彗星在太阳 辐射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
国际太空探索 我国太空探索
太阳系的组成 八颗行星
目录
01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02 人 类 的 太 空 探 索 03 课 堂 小 结 04 课 堂 小 练
PART ONE 地球在宇宙中
星星的分类
01
02
我们看到的星星, 大多都是恒星,另外还 有行星、彗星、卫星、 星云等。
星星的分类——恒星
国际太空探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中图版

外核
位于地幔之下,由液态的铁和 镍构成,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
位于地球的最中心,由固态的 铁和镍构成,温度极高,约为
5700摄氏度。
02 地球仪的介绍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01
地球仪由球体、地轴和 底座三部分组成。
02
球体是地球仪的主要部 分,上面标有经纬度、 国家和地名等信息。
03
地轴是地球仪上连接南 北两极的轴线,用于支 撑球体。
利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词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地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详细描述
学生可以利用地球仪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时差、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分析天气系统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05 总结与思考
本节内容的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经纬网的作用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赤 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地球的表面积 约为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网是地球仪上的网格系统,用于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度、纬度和高程等信息。
地球仪的构造
地球仪由地轴、赤道、经线和纬线等 部分组成,是用于表示地球形状、大 小和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工具。
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1 2 3
深入学习地球科学
未来可以进一步学习地球的形成、演变和地球上 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气候变化等。
探索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学习地理信息系 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 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
关注全球性问题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

出现错误。
日界线两侧日期变更规律
自然日界线的变更
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即为自然 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以东进入新的一天 ,自然日界线以西为旧的一天。随着地 球自西向东自转,自然日界线不断自东 向西移动。
VS
人为日界线的变更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 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 “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 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 样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就以日界线为界, 时时刻刻相差24小时,即一天。因此,当 飞机或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 一天;反之,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 加一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图例和注记识别方法
图例识别
熟悉常用图例,如城市、河流、 铁路等。
注记识别
注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注记, 如高程、人口等。
综合应用
结合图例和注记,获取更多地理 信息。
07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概念及特点
要点一
等高线定义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 曲线。
要点二
等高线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为闭合曲线,除 在图边或图内间断处外,其它地方不能相交或重叠;等高 线一般按规定的等高距绘制,因此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高程差即为等高距;等高线是水平投影面上的曲线,因此 不能直立于地面,也不能相交于地面;等高线向高程增加 的方向凸出,因此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
现代科学认知
地球形状并非正圆形,而 是椭球体或三轴椭球体。
地球真实形状描述
地球椭球体
地球从赤道到两极逐渐缩小,赤 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形成椭球

高中地理必修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高中地理必修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解析 球面两点间最短航线为过两点的大圆劣弧。据图可知,N所在地区为南
极洲大陆,可判断右侧为南极点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自转,悉尼位于N地东北
1.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 离为2 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A.66°N
√B.67°N
C.23°N
D.24°N
解析 因N、M、P位于同一条经线上,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因此 两地纬度相差23°,又因N为北极点,则M地的纬度为67°N。
经线(度)和纬线(度)的判读
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第2题。
2.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
C.120°W,60°S
D.120°W,60°N
解析 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图中经纬度间隔均 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地图上的方向
1.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指示牌在 图(b)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地图上的方向 读“两袖珍国(甲国为莱索托、乙国为安道尔)区域图”,回答第2题。
2.马塞卢位于安道尔的
√A.东南方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02
地球仪的构造与使用
地球仪的组成部分
球体
代表地球的主体部分, 一般采用塑料或纸质材
料制成。
地轴
连接球体南北两极的轴 线,地球仪旋转的轴心

北极点和南极点
分别位于地球仪的顶部 和底部,代表地球的两
个极点。
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的网格线,用 于标识地理位置和方向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01
02
03
放置地球仪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 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不 同,因此可以划分为热带、温带和 寒带等五带。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导 致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出现。
05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特征
大气圈层结构与特征
大气圈层结构
大气圈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由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 气组成。
大气圈层特征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它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吸收 和反射太阳辐射,维持地球表面的温 度稳定。
水圈层结构与特征
水圈层结构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水体,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山脉和河流
用线条和符号表示地球上的主 要山脉 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精确位
置。
03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经纬网的概念及作用
经纬网定义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络,覆盖 地球表面,用于确定地理位置和方向 。
经纬网的作用
提供地理坐标系统的基础,用于测量 地理距离、计算方位角和确定地理位 置等。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第一讲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思考: 1.赤道是否为地球上最大的 圆?
2.抬头仰望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 系?
(1)、小明随爸爸外出旅游,在一个个静静的夜晚,小明 站在池塘边指着天空一颗非常亮的星问问爸爸,它叫什 么名字,爸爸告诉他没那就是北极星啦。D你觉得小明最
有可能在下列哪个国家( )
A、澳大利亚 C、南非
B、巴西 D、莫斯科
(2)、我国一位天文爱好者,刚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这天夜里天空群星璀璨。为了检验一下自己产品质
量,他便马上架好望远镜,他发现望远镜与地面刚好 调到54.3°时,正好看见北极星闪闪发光,请问他此 时所在的地点维度是多少 54.3°N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北极点
(1)定义:连接南北极点
的半圈型弧线叫经线,也叫
子午线。
(2)形状:半圆,两条正
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都是平分地球。
(3)长度:所有的经线长


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4)方向:指示_____方
向,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两极
南极点
2、经度
实质:本地经线平 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 的夹角(面面角)。
度数范围:0°以东为东 经(E), 共180°; 0°以西为西经(W), 共180°。 注:180°E与180°W 为同一条经线
A
α=600
00
600



西经 向西增大 东经 向东增大
变 90°60°45°30° 15° 0° 15° 30°45°60°90°


本 初

子 午
线
• 以180°为界限,向东为东经还是西经?向西呢?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强化训练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强化训练

2. 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1)判断某地经纬度位置的一般方法
观察经纬网图,归纳经纬度的 变化规律,继而正确判断某地 的经纬度位置。口诀:“东增 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 南增南纬。”
图3
(2)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判断某地经纬度位置的方法 图4
①已知地球自转方向:首先,根据极点和自转方向的关系 确定南北极点(顺时针旋转的是南极,逆时针旋转的是北 极),即明确了南纬或北纬。然后,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 经和西经,自西向东数值增大的是东经,自西向东数值减 小的是西经。图中D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3.5°N,90°E。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图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图7
(2)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 长,斜射角度越小,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回归线以 北地区,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的影子最 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一天中, 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12)。“天宫课堂”首次在我
国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为神舟家园的
青少年撒下科学种子,点亮星空梦想。据
此完成4~5题。
图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本次“天宫课堂”在太空和地面进行同步授课的主要目的是
(D)
A. 完成空间站必须授课的任务
B. 展现我国是第一个建立空间站的国家
C. 展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D. 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图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有( A )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第一章 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商务星球版)

第一章 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商务星球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 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
核心突破
易错易混点
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 自转 形成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 公转 运动造成的。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的 不透明 球体造成的。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考点四 地球的公转
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
回归线 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
,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热带(23.5° N~ 23.5°S) 北温带( 23.5° N~ 66.5°S) 北寒带( 66.5° N~ 90° S) 南温带( 23.5° N~ 66.5°S) 南寒带( 66.5° N~ 90° S)
03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产生的主要 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STEP
地球的自转
04
STEP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
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
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
影响。
地球的公转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02 考 点 梳 理
考点一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经线是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沿同一条经线前进,只要 方向不变,最终只能到达南极或北极,到达极点后如果继续前进,则 方向就发生了改变。
纬线是地球仪表面东西方向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除极点外),因为纬 线是闭合的,所以沿同一条纬线前进,方向不变,最终都能回到原点。
核心突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物候季节
4.2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 固、液、气三态物质并存
—— 三态物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成为地表系统 中物质循环、能量传递的重要表现形式。
水的三态转化
水蒸气
物质循环
(海、湖——大气层——高山、 高纬——河流——海、湖)

雪/冰
能量传递
(吸收 —— 释放 —— 吸收)
4.2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总体积 : 10833×108 KM3 总质量 : 6.588×1027 g 平均半径 : 6371.11 KM 质量 —— 引力关系
质量过大,引力过大,H2、He、CH4聚集地表,缺氧 质量过小,引力过小,无法保持大气层和聚集水 质量、引力适中,形成大气圈和水圈,生命形成演化
2. 地球的运动
2.1 地球的自转 1) 概念 线速度 L = 464×COSφ (φ为纬度) 角速度 360o / d , 15o / h 2) 意义 昼夜更替 地理坐标的基础 时区
太阳黑子
本 章 重 点
1. 地转自转的地理意义 2. 地理坐标 3.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及原因
5.2 引力作用

海洋潮汐,海水运动 大气潮汐,气压周期变化,影响气流、降水 固体潮汐,地球自转变化
5.3 陨石撞击
改变地表形态 (陨石坑、环形山) 地表环境灾变 (导致地震、气候灾变等)
5.4 其他因素
物质交换 ( 宇宙尘埃、陨石降落地表, 大气层上部的分子逃逸到宇宙空间 ) 太阳活动 (干扰地球磁场,影响无线电通讯)
1.2 地球的形状
N b:短半轴 • 椭球体
a = 6378160 m
b = 6356755 m • 扁率 α= ( a – b ) / a = 1 / 298.75 • 第一偏心率
a:长半轴
β= ( a2 – b2 ) / a2
S • 第二偏心率 γ= ( a2 – b2 ) / b2
1.3 地球的大小
1) 太阳辐射
—— 地表系统主要的能量来源
电磁波:由不同波长的射线
组成,是太阳输送给地球能量 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影响地表 系统的太阳辐射位于紫外、可 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

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球 表面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a) 带状分布,全年辐射总量低纬大于高纬 b) 日辐射总量随季节变化
4.2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6) 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人类对地表环境的改造: 地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的诞生 地表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形成 地表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对地表结构的改变
(开垦土地、城市化、填湖造地)
改变地表环境演化速率和方向
(温室效应、土地侵蚀 12~ 1500 m3 ↑ 1500~85000 m3 )
春分日和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 极递减,极点为零 夏至日: 从北回归线向南 递减,南极圈内为 零向北递增,北半 球高纬最大 冬至日: 从南回归线向北 递减,北极圈内为 零向南递增,南半 球高纬最大

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原因
直接原因
a) 太阳高度角的纬向 变化及其季节变化: 高度角越大,接 收太阳辐射越多
改变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
(燃烧化石燃料)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 改变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 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沙尘暴) (改变地表结构~改变反射 率~改变太阳辐射接受量 —— 热岛效 应)
5.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5.1 能量来源 —— 太阳辐射


保持地表温度 光合作用,生成有机质 辐射差异,物质运动与天气现象
( 海陆比 2.5 : 1 ,六个大陆,四大洋)
2) 海陆起伏
( 泛对称现象:面积越大,平均海拔或深度越大 )
3) 岛屿
( 大陆岛: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关系,基础固 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 海洋岛: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 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岛 珊瑚礁构成的岩岛——珊瑚岛 )
4.2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3) 特有的、自身发展而成的物质和现象 (生物、风化壳、土壤、沉积岩、地貌形态) 4) 地表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 水循环:大气圈 —— 水圈 地质循环:岩石圈 —— 水圈、大气圈) 5) 地球表面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形成不同等级 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区域 硅铝层(花岗岩层) 地壳 硅镁层(玄武岩层) 岩石圈 地幔 地核 垂直分异 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水平分异(水平差异与变化,气候冷暖、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3.1 纬线与纬度

地轴 地心
(地轴的中点)
N α α
(连接地球南北极的地纬线、赤道
(纬圈——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 相交成圆 纬线——构成纬圈的圆弧 赤道——最大的纬圈 )

纬度
(某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赤道纬度、南北极纬度、纬度测量)
S
3. 地理坐标
N
3.2 经线与经度
b) 日照长度及其季节变化: 日照时间越长,接收 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原因
根本原因
a) 黄赤交角和地球的公转:使太阳高度角和日 照长度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变化, 因此,地球上各地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才具有 随季节而变化的特点。 b)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的更替,从而使地 球上太阳辐射的季 节变化成为全球共 有的现象。
第一章 地 球
1. 2. 3. 4. 5. 地球基本参数 地球的运动 地理坐标 地球表面形态与特征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 地球的基本参数
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总星系——星系团(星系群)——星系——恒星 本星系群——银河系——太阳 (太阳系)
日地距离:
14960×104KM
——(天文单位) ↓5% → 温度过高 ↑1% → 温度偏低

地转偏向力 (科里奥利力) D = 2 V · ω· Sin (φ)
( V: 物体运动速度 ω: 地球自转角速度 φ:物体所在纬度 ) N B→A VSN V A→B VEW
A
W B
E VEW V VSN
北半球右偏
S
南半球左偏
2.2
地球的公转
1)基本概念

地球轨道面 黄道/黄道面 黄赤交角



太阳高度角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纬23o27, 夏至日,阳光直射北纬23o27, 春分/秋分,阳光直射赤道 (太阳高度角90o)
2) 地理意义

季节变化
(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变化于南北纬 23o27,之间 )

昼夜长短变化
(夏季太阳直射,昼长夜短,夏至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3. 地理坐标
经线圈、经线 (经线圈:所有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 相交构成一个圆 经线:为经线圈的一个半圆弧,所有经 线呈南北方向,在两极相交 )
β
本初经线 经度
(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经度 的零度线)

S
(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夹 角,向东和向西各分180o)
4. 地球表面形态和特征
4.1 地球表面形态 1) 海陆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