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
兰克学派
兰克学派:1.学科背景:17.18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发展,人们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力量信心十足。
这直接促成了他们用科学的观念来看待、研究历史。
他们希望把历史学当作一门科学来进行研究,或者试图求得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或者试图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等。
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史学就是在这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2.兰克学派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兰克在史学方面的著述主要有:《1494—1514年的拉丁与条顿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普鲁士王国史》、《16—17世纪的法国史》、《16—17世纪英国史》、《世界通史》。
3.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即他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提出的“如实直书”的原则,也就是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其本来的样子再现、叙述出来。
4.为了实现如实直书的原则,兰克系统地归纳并总结出一套搜集和考证史料的有效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就是注意搜集原始证据和第一手史料,即与事件同步的第一手史料。
在原始资料中,他特别看重档案文献。
他的历史著述主要是以档案文献作为基本史料来源的。
在兰克看来,“对可靠资料的批评考证,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观的叙述,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就可以再现全部历史真相”。
5.兰克的史学思想也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兰克所标榜的“客观主义”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史学研究中是无法落实的。
他的历史研究更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而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研究,兰克的史学思想中带有宗教神学史观的色彩孔德与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强调感觉和经验、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实证主义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在历史研究上的一种反映,而实证主义思潮则是19世纪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特别是实验科学不断繁荣的一个产物2.实证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之父”孔德(Comte,1798—1857年),主要代表还有英国的斯宾塞3.实证主义史学更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注重自然规律与人类历史规律的一致性。
西方史学史(1)发展历程(
由兰克所奠定的史学,在19世纪发展到鼎盛之时,同时也是它衰落的开始。时代的发展与史学的进步迫使他的一些弟子对兰克的史学提出质疑。兰克觉得弟子瑞士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是最早的发难者。他写了一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书成了享誉后世的“最卓越的文化史家”,率先与传统的史学决裂举起反叛的大旗。此后便是卡尔。兰普勒希特同兰科学派的大争论。20世纪以后,初期有亨利。贝尔等,接着就是美国的鲁宾逊的“史学革命”的新史学蓬勃兴起。与此同时西方的历史哲学从思辨到分析的演化,更对传统史学的批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76年,西罗马终于灭亡了。这在欧洲编年史是个重大的转折。从此,历史的编辑就由修道士这些人编写,他们不在关注人世间,而关注彼岸世界的天堂,他们不在写人,写人的地位尊严价值,而是赞美完美的上帝。总而言之,基督教开始重新塑造西方史学。
第一个这么做的是一个叫阿飞力喀纳斯的人,他在3世纪写了《编年史》5卷,他认定圣经中创世纪是在耶稣诞生前5499年的事情,他就以此为历史的开端,一直写到耶稣诞生后221年,他是最初的基督史学的写作者。
到了4世纪,出来一个叫攸西比厄斯的人,他写了《编年史》和《教会史》。后面一本书使他或到了“教会史之父”称号。
到了5世纪,伟大的奥古斯丁终于出来了。他写了《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忏悔录》其实就是说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由人之都向神之都经过的记载,他确立了“上帝至上”的观念。而在《上帝之城》更是把这样的观念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到公元4-5世纪,西方的史学观发生了转折,主要是基督教的原因。这个时候神学历史观开始出现,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基督教是研究神学的,为什么对历史也敢兴趣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奥古斯丁的话:“在罗马城遭受哥特人的首领阿拉里克统帅下的袭击和劫掠后,那些崇拜伪神的人也就是异教徒,,企图把这场灾难归因基督教,并开始以异乎寻常的仇恨心理与恶毒的言词来污蔑真正的上帝。正是这一点,激起了我对教会的热情,并促使我来保卫上帝之城,以驳斥它的攻击的指责与歪曲。”这就是基督教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原因。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历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了解不同的历史学派及其特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学派,以及它们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一、兰克学派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创立了兰克学派,这是近代历史学派的开端。
兰克学派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强调历史学家应当基于原始资料进行研究,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兰克学派的方法论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历史学科逐渐从文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分析历史学派20世纪初,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分析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他们认为历史研究应当超越单纯的事件叙述,更加注重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结构的分析。
分析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将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相结合,以揭示历史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三、文化历史学派文化历史学派的兴起与20世纪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学派的学者如美国的克利福德·格尔茨,他们关注历史中的文化因素,认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四、后现代历史学派后现代历史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后现代主义哲学。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米歇尔·福柯,他们对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历史叙述是权力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叙述者所构建的。
后现代历史学派的挑战促使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叙述的多样性。
五、全球历史学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历史学派在20世纪末开始受到关注。
近代史学之父——兰克
近代史学之父——兰克作者:李娜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1期兰克(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德国19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兰克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地区的一个叫维厄的小镇。
他生长在信仰路德教的家庭里,父亲是位律师,受路德教影响颇深。
这位历史学大师并不是从小就对历史情有独钟,事实上,在中学和大学时代,兰克并没有把历史当做自己的主修专业课程,那时他主要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
1814年,兰克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1818年,兰克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应邀前往法兰克福一所高级中学教授古典文学,成为了一位中学教师。
在中学任教的7年时间里,因讲授古典文学时需要涉及到相关的历史知识,由此他养成了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也受到前辈史学家尼布尔(Barthold Niebuhr,1776~1831年)的深刻影响,就这样,兰克的学术兴趣逐渐从古典文学转向了历史学。
其间,兰克完成了他的历史学“处女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亦译作《1494年至1535年罗曼与日耳曼各族史》,1824年出版),从此,他在历史学领域名声大震。
1825年,兰克凭借着这部著作被柏林大学聘为历史学非正式教授,并于1834年升任正式教授,1841年获得“普鲁士钦定历史学家”荣衔,主持柏林大学历史讲座达46年之久。
可以说,“柏林大学”是兰克学术生涯的“关键词”。
柏林大学里浓厚的学术气氛、著名学者光辉的思想和严谨的治学方法,都对兰克史学观点的形成和史学成就的取得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柏林大学图书馆里卷帙浩繁的书籍和资料更是让兰克如获至宝,他根据档案馆里47卷16、17世纪威尼斯外交大使的报告著成《奥斯曼人与16、17世纪的西班牙王国》(被列为《南欧君主和人民》丛书的第一部)一书。
兰克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史料运用还是整体结构编排都更加成熟老到,这部作品也为他带来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拿着这笔奖金,初出茅庐的兰克开始了他自称为“科学旅行”的环欧学术访游,也开启了他学术生涯一扇华丽的大门。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
浅论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摘要】: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是由德国著名史学大师利奥波尔德·兰克(1795—1886年)创立的。
兰克主张以客观主义(即历史中的非党性原则)和科学方法(即考证法)治史,而且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此也极力标榜,因而形成了一个势力雄厚、影响巨大的学派,成为19世纪欧洲史学的主流。
【关键词】: 客观主义史学 兰克史学 影响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都会不断地变化着向前发展,史学发展的历史亦不例外。
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史的发展过程,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始终,那就是从传统的史学走向新史学,以“年鉴学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兴起的新史学分支、被当代西方史学家统称为“新史学”的史学流派蓬勃发展,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历史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一起。
法国的年鉴学派是20世纪西方史学界颇具影响力的派别。
法国年鉴学派的创立与发展,在传统史学的汪洋大海中独秀一枝,它提出了新颖的历史研究内容与方法,为新史学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
“如果我们把19世纪的兰克学派称作为那世纪史学发展主流的话,那么由年鉴学派所奠定的史学新范例,无疑应是20世纪西方新史学发展的一种主流。
”1可见在法国史学这个主流之前是里不开形成于19世纪中期的兰克史学,它所提供的史学模式,“直至20世纪,这种模式仍然支配着历史研究”。
一、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观的渊源“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年)则将这种史学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
”2一个新的史学“范式”在西方的传统史学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到十九世纪的中叶的兰克史学,已经成为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顶峰时期。
兰克对传统史学的主要贡献他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史料考订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由于有了这一套方法,所以就使历史学成为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史学与兰克学派
兰克史学与兰克学派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1795—1886)生于图林根的维厄。
其父为基督教信义会牧师。
1818年在莱比锡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法兰克福的一所大学预备学校(即高级中学)。
由于他在大学学的是神学和古典作品,因此,他在中学教拉丁文,这有助于他深入钻研古典作品并引发对历史的兴趣,尼布尔的《罗马史》问世后,在学术界曾引起巨大反响。
兰克也被此书所折服,遂以浓厚的兴趣从事历史研究,而且他起步便是效法尼布尔,遵循一种”科学态度”。
1824年,他的处女作《拉丁民族和条顿民族的历史(1492—1514)》问世。
书中对意大利史家圭昔阿狄尼(1483—1540)依据错误百出的卡帕特拉所著的《意义利史》而写的《意大利史》痛加批判,一一指出其中的抄袭之处、虚构之处、歪曲之处,引起学术界震惊。
该书显示了兰克治学的3个基本特点: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拉丁—日耳曼世界是一个整体。
在作为这本书的附录的《对近代史学家的评论》中,他首次提出对资料持批判态度的方法,开近代历史批判之端。
文中强调: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这些见解得到学术界赏识,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翌年,柏林大学就聘30岁的兰克为副教授。
此后他便在这所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1834年起任教授,直至1871年退休。
其间,著有《16和17世纪罗马教皇的教会和国家(1834—1836,简称《教皇史》),《德国宗教改革史》(1839—1847),《17和18世纪普鲁土史》(1852—1861),《16和17世纪的法国史》(1852—1861),《16和17世纪的英国史》(1859—1869),所有这些史著均为多卷本。
浅论兰克史学流派
知识文库 第18期10浅论兰克史学流派兰震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中国的传统哲学——“易”和“中庸”。
事物不断的发展,以达到一种中庸的稳定的状态。
在西方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史观,力求史观的解释达到一种中庸的合理范围。
史观由不同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因此现在的也只是“一时流行之观点”。
人不能拥有一种纯粹的史观,也不能刻意的用一种史观是衡量、看待历史发展。
在西方史学经历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历史哲学的阶段中,不同时期对历史材料和历史解释的侧重此起彼伏,因而史观、思维的不同对历史材料有了不同的解释。
历史解释应基于材料的基础之上,保持独立思考,基于事实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治史的根本方法。
历史学的发展不能脱离大时代的背景。
古典史学中,注重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历史学家竭力使自己的记载与事实相符。
古典时代之前的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的书写不在于说出事情的真相,而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启迪人的心智。
随着世俗社会的发展,历史学家们追求真理,把写出信史实录作为对史学、史家的基本要求。
此时的历史主要作用是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垂训后世。
历史的道德解释重于历史事实的呈现。
中世纪在宗教的统治下,历史学也不能逃脱。
公元前476年罗马城被蛮族攻陷,标志着古典时代的结束,基督教趁这个时机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文化水平的倒退,神职人员成为文化的传授者,掌握着唯一解释《圣经》的权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史学完全成为了为宗教服务的工具,历史成为了神学的婢女。
西欧中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工商阶层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利,爆发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经历了中世纪的人性压制之后,兴起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史观。
他们认为,理性启蒙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
伏尔泰将哲学的明灯带进了历史档案,崇尚人的理性,推翻宗教桎梏。
历史哲学风行一种独断专行的观念和理论,并且总是要证明历史事实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或推演出来的理论体系。
史学理论与方法第二讲
二、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如实直书
兰克1843年巴黎查找资料,偶然地发现了法国大使瓦洛里(Valori)给腓特烈 大帝(Frederick the Creat)书信,兰克认为,这一发现到这些史料被很严谨地 排列在一起,史料所蕴含的历史事实才会自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历史 学家也可以像自然科学家那样揭示客观的真相。
二、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 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共王往入其宅,闻鼓琴瑟钟磬之音,于是惧,乃止不坏。孔安国者,孔子 后也,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 列于学官。————《汉书· 艺文志》
一、科学史学之父
兰克学派: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历史世纪
思想或方法的影响取决于追随者;个人的深刻————集体或群体的思想与行为 我也听过兰克的课……他是一个圆脸的小个子,前额光秃,头发稀疏,嗓子很 尖;他的头刚刚露出讲桌,在讲台上打转转,看着天花板,突然间像机关枪 似的满不在乎地讲上一段话,……花园里的喷泉,时而喷发出一点儿毫无用处 的水,然后又停了下来。————J· 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习明纳尔(seminar) H.聚贝尔、W· 吉泽布雷希特、G· 冯· 魏茨、J· 惠芝、阿克顿等;
二、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
胡风《时间开始了》 毛泽东 一个新生的赤子 一个初恋的少女 一个呼冤的难主 一个开荒的始祖…… 海! 欢呼的海! 歌唱的海! 舞蹈的海! 闪耀的海! 从一切方向流来的海! 向一切方向流去的海! 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 从过去流来的海 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 向未来流去的海
“下午三时,天安门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阅兵,人民 大游行。典礼与阅兵从三时到六 时,群众行列从六时继续到九时 一刻”《胡风日记》
论题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
论题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兰克史学及其在世界历史研究领域的深远影响。
兰克史学,源于19世纪的德国,由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创立并发展,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证性,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兰克史学的基本理念、研究方法及其核心观点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兰克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包括对其他历史学派别的影响,以及在当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兰克史学的价值,以及它在推动世界历史研究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兰克史学的基本观点与特点兰克史学,以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兰克为代表,是一种深受19世纪欧洲学术环境影响的史学流派。
兰克史学的基本观点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兰克史学坚持严格的史料批判。
兰克认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于对原始史料的细致审查和批判性使用。
他强调,历史学家必须摒弃主观偏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史料,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这种对史料的重视和批判精神,使得兰克史学在历史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兰克史学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兰克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与其他事件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
因此,他在研究历史时,注重从整体和长远的视角出发,探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脉络。
兰克史学还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兰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论,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历史,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他主张通过严谨的史料分析和逻辑推理,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使历史研究成为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学科。
兰克史学的这些基本观点与特点,在当时的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历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兰克史学的世界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对于世界各地的历史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评价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评价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
1. 古代兰克(约公元前27世纪-公元6世纪):被认为是兰克
文明的起源,以其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农业经济而闻名。
兰克的法老统治期间,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众多的神庙。
这个时代被视为兰克最辉煌的时期,但也受到贫富差距的加剧和贵族横暴的批评。
2. 中古兰克(公元6世纪-13世纪):这个时期兰克被阿拉伯
帝国征服,伊斯兰教成为主流宗教。
兰克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发展了科学、哲学、医学和文学。
然而,阿拉伯统治者的内讧和外来入侵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3. 现代兰克(18世纪至今):这个时期兰克经历了殖民化、
独立运动和现代化的过程。
兰克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的殖民帝国,被瑞士和法国等国家陆续占领。
随着兰克于20世纪初获得独立,兰克迅速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总体而言,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特点。
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以及对于人民福祉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
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钱乘旦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历史学毕竟有底线,那就是求真,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能够达到绝对的真和完整的真。
正因为如此,使用史料和判断史料仍旧是历史学基本的要求,舍此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因此历史学不等于文学,历史写作也不等于文学创作。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现代化研究、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等。
主要著作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英国通史》《二十世纪英国》《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世界现代化进程》《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等;主编《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等。
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民族国家是西方崛起的法宝,因为有了民族国家,西方才走上近代发展的路。
可是当全世界都看明白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并试图模仿时,西方人却要告诉其他人:民族国家要不得,应当抛弃!当他们高调谈论‘人权高于主权’时,其实是在否定民族国家的当代合法性,也就是否定非西方国家的主权独立身份,从而以另一种方式维护西方的霸权。
在这个背景下,全球史是有可能被西方的意识形态专家们所利用的:当民族国家的历史不存在时,民族国家自身的存在也就成问题了。
但正直的历史学家们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他们提倡全球史,恰恰出自于对西方中心论的真诚的反思。
”兰克史学传统20世纪“新史学”这个概念在中国史学界、学术界已经不生疏。
但有一个问题:所谓“新史学”的各流派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人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充分,一般人也很少意识到。
我试图对此进行一下梳理,就必须从兰克说起,因为他是出发点。
最新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精品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
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一西方的新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
它是作为传统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西方的传统史学可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史学及其后的实证主义史学为代表。
它与19世纪欧美各国的实证主义思潮相一致,颇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德国作为兰克史学的故乡,传统史学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然而有趣的是,也正是在德国最先有人起来同兰克学派进行唇枪舌剑的论战,这就是兰普雷希特(Karl Lamprecht,1856-1915),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德国又可被视为西方新史学的源头。
不过,在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和中,影响最大、成就最显著的当推法国年鉴派。
因而,在20世纪西方的新史学时,法国年鉴派往往被当作主要代表。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西方史学中新旧交替的时期。
也就是说,新史学已经兴起,然而还远未动摇传统史学的统治地位。
直至二战以后,新史学才在欧美国家迅猛发展,并逐渐取代传统史学而占据主导地位。
若以西方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折,大致可定在50年代(1)。
二战后,法国年鉴派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果说它的创始人费弗尔(Lucien Febver,1876-1956)和布洛克(Marc Bloch,1886-1944)为法国的新史学奠定基础的话,那么它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在50-60年代不仅牢牢确立了新史学在法国史坛的主导地位,而且使年鉴派的影响越出法国国界。
同样在50-60年代,代表新史学的英国新史,美国新史、新史、新社会史相继兴起,影响越来越大。
就是在传统史学影响深远的联邦德国,这种传统到60年代也被打破,而到70年代“新社会批判史”学派就应运而生 (2)。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¹ 参见严绍 : 5日本中国学史6 ,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第 243 ) 245 页 º 绍特威尔著: 5西洋史学史6 , 何炳松、郭斌佳译, 商务印书馆 1929 年版, 第 381 页。 » 绍特威尔著: 5西洋史学史6 , 何炳松、郭斌佳译, 第 381 页。
1 38
史学理论研究
通过5欧罗巴通史6的翻译, 使中国学人间接地对兰克史学有所了解, 而王国维很可能是 在中国出版的书籍中最早提到兰克的学者, 时在 1900 年。
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并在东京大学与兰克弟子里斯( Riess, 1861 ) 1928) 共事的日本史 学家坪井九马三( 1858 ) 1936) , 接纳兰克的史学, 写有5史学研究法6一书( 1900 年作为讲义 在早稻田大学出版, 到 1903 年正式出版) , 该书强调为解开历史之谜必须在实际中吸收广泛 的知识加以论证。在此基础上, 坪井九马三把对历史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史
陈训慈在 1921 年发表的5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趋势6一文中, ¿ 对兰克史学作了较多 的评述。陈训慈认为, 兰克学派/ 皆政治史家中有组织的著述者也0。陈训慈批评兰克所倡
历史 兰克
•
兰克第一次明确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即 原始资料的史学思想: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 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 能完全认识.史学特点:不做价值判断,照 实直书;而且他发展出了一整套史料批判 的方法,即采用“内证”和“外证”相结 合的史料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证; • 他广泛运用语言学、年代学等学科的 知识;恪守政治传统,以政治史为主;主 张西欧中心论。
影响
• 兰克学派代表的是追求历史上客观的事实, 他说:“What really had happened?”表 示历史家不应有主观的判断,这个说法提 出来了,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在美国、英 国、法国,很多人都顺着这条路走,后来 都成了科学史学(scientific history)的宣 传者。
• 余英时认为在近代中国,很快的也引进了兰克的 方法,其因如下: 其一,有乾嘉的底子。其二, 确实需要客观的史学,因为在中国以前的史学是 一种褒贬式(praise and blame)的史学,孔夫 子的《春秋》就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 者讳”的典范。由此,中国史学就以科学史学作 为一个模范,最典型的就是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 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的英文是History and Philology,明显是受到兰克的影响,这是因为傅 斯年曾在德国留学,受了当时把历史和语言打成 一片的风气感染。基本上这样应是不错,但很多 人批评他,因为走到了极端,太重视小问题,反 而忽略的大问题。不过就兰克来说,并没有这样 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像有人说柏拉图不是柏拉图 主义者一样。大致上,因为傅斯年推广的结果, 有了几个重要的影响:
END~~~
兰克的历史主义
•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 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 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 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兰克的这种 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 下提出的, 因为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功使得社会科 学家和人文科学家也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对 事物的不带个人偏见的科学认识。因此兰克的主 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 他们正希望自己 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 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史学史】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下面简要地概述西方史学发展的大致历程。
西方史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是其最杰出的代表。
希罗多德已把叙述历史事件(希波战争的前史和历史)作为著作的主线,并已具有对史实的批判求真精神和一定的历史观(宿命论)。
修昔底德对史料的批判原则、摒弃用神的力量来解释历史的人本思想,以及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
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历史学家,如色诺芬、波利比阿。
恺撒、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他们对西方史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
如波利比阿的《通史》叙述了被罗马征服的地中海所有重要国家,开创了最早的“世界史”体例。
撒鲁斯特、塔西陀、普罗塔克的著作对历史叙述形式的发展很有影响。
他们尝试用历史事件参加者的心理来解释事件,运用为人物塑像的方法来描述历史时代。
古典文学的传统持续到公元5世纪。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标志着欧洲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为西方中世纪史学。
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的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
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总的说来,在这长达近1000年左右的时期内。
西方史学的发展是迟缓的。
在这近千年内。
欧洲没有出现一位可与古典时代著名史家媲美、值得称颂并不被时间长流所湮没的大历史学家。
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期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是完全漆黑一片。
基督教史学,特别是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确是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观念来解释历史,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
但如果我们拨开和透过宗教色彩的神秘迷雾,却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对西方史学发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史学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兰克史学的发展演变[摘要]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摘要] 深远的影响。
以他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然而在他个人的史学观念中,具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
并且随着他史学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向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将一切归于全能理性的上帝。
[关键词]兰克、兰克史学、如实直书、理性上帝列奥波德·冯·兰克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产生了及其重大深远的影响。
兰克所创立的兰克史学是十九世纪史学的象征,代表着十九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
兰克继承了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将古典史学中的求真精神发展到极至,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方法,为历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不仅发扬了政治军事史这一史学传统,而且为此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的史料,推动历史学朝前稳步发展。
而他的弟子H·聚贝尔、冯·W·吉泽布雷希特、G·魏茨和J·惠芝、布克哈特、丁·G·班克罗夫特、阿克顿、摩诺等人以及数量繁多的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忠于兰克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深究资料的来源,追求史料的原始性,推崇不偏不倚的研究态度,在近代西方史学中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声名远播的“兰克学派” 。
该学派以标榜以“科学方法”和“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和写作历史而著称于世,在20 世纪以前,赢得了西方史学界空前的声誉,其影响范围也远及欧美以外。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国内外史学届先后对他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研究,尤其在兰克去世之后,史学界开始展开关于兰克史学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克的弟子兰普勒希特掀起了一场历史方法论问题的激烈争论开始,学术界各学者就针对兰克史学进行了无数讨论。
兰普勒希特指出兰克是德国唯心主义传统的继承人。
他认为兰克在理论上并无什么创建,只不过是实践了德国历史精神的“最伟大理论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而已。
之后爱德华·傅特尔指出兰克的史学著作是有倾向的外交报告,并非完全排除了自我;还认为,兰克对政治军事事件过于关注,从而忽略了经济的因素以及其他的因素。
而迈纳克试图从直觉的个体论与个体学说的角度来阐述兰克史学方法与其历史理念的内在关系。
在迈纳克看来,“个性与个别的发展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观念” ,是最能体现历史主义看待历史的态度的;而兰克在这方面的观点代表了历史主义的顶峰。
此外还有方方面面关于兰克及兰克史学的研究讨论,兰克被认作是史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不可否定地位的伟大历史学家。
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尼布尔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为标榜,主张务必依靠原始资料,不论问题如何细微,考证必须精详。
他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对兰克产生了巨大影响。
1824 年,兰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这部书中关于欧洲统一性的问题、对史料的透彻批判以及他发表的“事情是怎样就怎样叙述”的著名声明,使兰克轰动德国史学界。
在这部书中,兰克第一次把尼布尔的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据此对一系列史家重新进行评价,旨在说明,只有依靠可信的原始资料,才能写出真实的历史,从而成为合格的历史学家。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将事实是如何发生的说清楚,所以他的笔下总是很克钊,极少轻加断语,议论是非。
此后兰克又接连完成《奥斯曼人与16、17 世纪的西班牙王国》《塞尔维亚革命》《教皇史》《普鲁士史》《十六、十七世纪的法国史》和《英国史》等书。
这些书在史料运用和整体结构上都比其最初有了很大进步。
其中《教皇史》一书为他日后赢得了世界大史学家的声誉。
该书分 3 卷,1836 年出齐。
他的目的是要阐明教育是欧洲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教育本身也象欧洲体系中的其他成分一样在不断变革着。
《教皇史》的出名,是由于其冷静、客观的叙述风格,还由于其扎实、丰富的资料和清晰的脉络。
兰克首先论述中世纪时期教皇统治的大略,肯定他在统一欧洲文明中的功绩,随后谈到教皇国的建立及其内部制度构成。
最精采的部分是,他对反宗教改革的运动,栩栩如生地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该书之所以是《教皇史》而不是《教廷史》,说明兰克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人物,他明快而有分寸的笔调4以及对人物个性的出色描写,使得该书也是一部出色的艺术作品。
在他最富精力的40 年里,兰克勤奋地工作着,几乎为每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都献上了一部杰作。
当他完成最后一部为重要的欧洲国家所作的杰作《英国史》时,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在1865 年,他生日那天,普鲁士国王授与他贵族称号。
此后,兰克依然笔耕不辍,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人物传记,如《腓特烈大帝传》《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和马克西半连二世》《瓦伦斯垣传》《哈登堡传》等著作。
1880 年春,时值85 岁高龄的兰克通知他的出版商,计划出版一部世界史新作,当年年底就有两卷问世。
兰克此时已耄耋之年,不得不清来两个秘书帮助工作。
在兰克谢世之前,《世界史》出版了7 卷,以后几卷是在他没世后出版的。
这部书写至1453 年,可以和他以前写的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
不过,人们对这部《世界史》反响平平。
关于兰克的晚年著述,他的弟子吉泽布雷希特写道:他当时已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已不可能在档案馆内进行研究工作,可是他没有工作又无法活下去” 。
1867 年——1890 年在莱比锡出版的《兰克全集》计有54 卷,这还不包括未完成的9 卷本《世界史》,真可谓高寿多产,著作等身,不愧被誉为史学界的歌德。
人们普遍认为,兰克史学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史学方法,有的研究者把那种方法称为实证主义。
一提及兰克史学,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如实直书”、“客观公正”、“无色彩” 等词汇,在很多时候,兰克史学也确实被人等同于一种单纯强调史料考证的史学流派,被定性为一种科学的史学,而兰克本人也被誉为“科学史学之父” 。
在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学界,理性主义史学过分夸大理性,割裂历史,一味追求普遍性与永恒性等弊端日益阻碍了西方史学的发展。
历史学进一步发展要求历史学家提出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来克服理性主义史学的缺陷。
兰克力图把史学提升为一门独特的“科学” ,正适应了这一历史要求。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就是通过搜集、辨析文献资料,并依靠这些经过考证的史料使客观的历史在文字上还原的一门学问,历史学的原则是“如实直书” 。
这种思想观点能有效地克服理性主义史学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史学实用主义和以有限的材料构造巨大模式等先验主义不良学风,更是对长期存在的先验主义史学的一次有力回击。
然而兰克史学的开创者——兰克,他所宣扬的超然态度只适用于历史事件的个案研究,一旦涉及历史过程本身性质时,就不由自主地显露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怀着对宗教敬畏之情思索世界历史的进程,认为历史是神的见证,是上帝的安排。
虽然兰克是从人本的立场叙述历史过程,但他最终把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过程所蕴涵的全部意义看成是上帝的安排,这种将历史的本体归结到神的思想是伏尔泰“理性上帝”的翻版——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历史以后,就高居天国,再也不插手人类的事务了。
实际上兰克是试图用上帝“把历史的完整性跟相信历史的意义寄托在某种超越历史的力量上面这样的信仰调和起来” 把宗教,“ 看成一副牌里的那张飞牌,留着以备取得用任何其它办法都无法取得的真正要紧的那几张得分的牌” 。
可以说,兰克继承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和宗教传统。
虽然兰克史学在史学实践中把历史看成人的意识、行为展现的过程,体现了史学本体论中的人本主义倾向,但还是在史学本体论上为上帝留有位置。
此外,世界历史观念,也是兰克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随着兰克史学思想的逐步发展而发展的。
在兰克开始从事历史研究之时,他就开始关注世界历史,思索世界历史的相关问题。
起初,兰克只是把“世界历史”看作是“一种已有的最好也是最显著的历史著作形式” 。
到了1826 年,兰克宣称他进行历史著作写作的目的在于想要“揭示世界历史的故事” ,他已经把“世界历史”视为历史写作的一种目的与追求,并暗含着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真实这一意图。
随后兰克又表示,他写作“世界历史”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一整体的历史形式,来“把握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 。
在他看来,“特殊性知识的升华就是世界历史,依据这种世界历史,我就能将自己从那种特殊性知识的研究中脱离出来” 。
此时的兰克将世界历史的研究看作是有着完整内在精神的整体。
他甚至认为,历史学家在写作具有这样完整内在精神的世界史之时,自身精神也能得到升华与提升,脱离特殊性知识的局限,从而把握一般性知识。
兰克对世界历史的这些认知是逐步形成的,并且这一过程也是随兰克宗教观念的发展而逐一展现开来的。
随着兰克宗教观念的成熟与发展,他对世界历史相关问题的思想也逐步深入,渐成体系。
其实,兰克从来无法真正做到他所倡导的客观公正、消灭自我。
他在政治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不仅如此,兰克的这种政治倾向性大多还是通过其历史著作传达出来的。
因此,他的史学著作也都是有着明显的政治倾向的。
他将历史与政治都视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的学科。
在他看来,作为一门科学,历史与政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与两者的科学性密切相关的。
在兰克的观念里,历史著作应该“翔实地探讨每一个处在十分活跃或者霸主地位的国家、政权以及个人” 。
因为这些国家、政权以及个人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研究者通过探讨这些政治内容,“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些事物发展的主要脉络、它们的发展方向以及决定它们行为动机的思想观念” ,最终更好地理解整个历史。
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兰克的史学思想及历史理论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在兰克的学术生涯中,他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修正,但是这种修正并不是日趋进步的;在很多时候兰克对自己思想的修正是一种思想倒退的表现。
在兰克晚年,他将历史发展归为全能的上帝,认为每一个时代都直接通往上帝,全能的上帝创造一切,影响这一切。
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原因都是由上帝决定的。
彻底否定了此前从现实推导出事情动因的做法,完全改由从宗教信仰上寻求解释现实历史的答案,把一切都归诸于那既无法触及又不能忽视的神秘上帝意志。
甚至从客观主义转向了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