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设问题情境几点看法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
有些问题可能很简单,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而有些问题则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力来寻找解决方案。
在以下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观点和经验,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通常需要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考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非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够独自解决所有问题。
许多问题需要多个人合作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提供一种团队合作的机会,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这样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达到更多的成果和价值。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人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这些决策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时间、资源、利益等。
通过解决问题情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培养判断和评估的能力。
问题情境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需要我们及时做出应对。
这样的情境可以帮助我们锻炼应变能力,培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人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有些问题可能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学会解决它们。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样的经验不仅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个人的学习与发展、团队合作、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或要培养的能力,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或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往往缺乏趣味性,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而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例如,在教授数学问题时,可以用一个实际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小明在商场买东西,他手上有一定数额的现金,他想知道他还能买哪些东西。
”这样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创设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能力的发展。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设定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
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能够促进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社会学时,可以通过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最后,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或挑战,让学生面临一定的困惑和难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
通过克服困难,学生能够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
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可以在实验中引入一些未知因素,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优秀4篇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优秀4篇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的论文篇一一、基本内涵的解析1、基本内涵。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
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
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
省课题论文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和实践“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理念,学生先学学什么?怎么学?我的理解是和做法是,在学生知晓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学生读书自学研究问题,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的。
那么教师如何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呢?通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探索,我将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总结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要在认真学习“课标”.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探索学习的主题,遵循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原则.进行精心设计.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层次出创设不同的情境。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选用实物、模型、挂图、实验、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去激发学生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铺设问题台阶,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合作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
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领略作为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精神。
善于为学生创设探究兴趣情境。
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教师教态亲切、自认大方。
始终面带微笑,而且语音甜美、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生乐于活动,善于展示自己。
尤其是教师手绘草履虫的结构图,不仅展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设置呈现梯度,尤其是在辨别胞肛和收集管伸缩泡的作用时,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力。
所以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走进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知识、情感交流、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教师要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又不一味地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把知识“倒给”学生,视学生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训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通过一些场景和背景来引发问题,让人们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认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需要设定一个有趣的情境和场景。
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一定要引人入胜,让人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可以设定一个故事情境,让人们在这个情境中解决问题。
其次,要确定问题的类型和难度。
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如何确定问题的类型和难度,取决于你的目的和受众的需求。
如果目的是训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选择开放性和复杂的问题。
第三,要确保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
问题应该超出人们的常规思维和认知范围,让人们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
同时,问题也应该与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实际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还需要设定一个适当的答案和评估标准。
答案应该是唯一的,可操作的,并且要与问题的要求相符合。
评估标准也应该明确清晰,让人们知道如何判断问题的解决是否成功,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信心。
一是情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如果情境不真实或者缺乏可信度,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从而降低问题解决的效果和意义。
二是问题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问题应该具有普适性和适用性,让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参与其中,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意义。
三是问题的激发和引导。
问题的设定应该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并且要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思考路径,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和意义。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训练之一。
通过设定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情境和问题,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并提高人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从创设问题情境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思考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往往来自于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可以引发我们的质疑和思考,促使我们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思考,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情境,以期提高读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深度。
1. 生活场景中的问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例如: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工作中的问题挑战、社交场合的突发事件等。
这些情境往往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往往会促使我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某人在工作中遇到领导布置的一个复杂的工作任务,这个任务需要他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
遇到这样的问题情境,他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分解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利用好资源等,这个过程将促使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2. 学习和教育中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从而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在一节物理课上,老师为了引发学生对光学原理的思考,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点一支蜡烛,然后打开一个小孔,会看到蜡烛的影子。
这个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学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进行实验验证,最终能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应对问题情境的策略1. 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主动地去面对问题。
这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被问题所困扰和压倒,而是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时,我们可以先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然后采取有效的行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创设问题情境浅谈
创设问题情境浅谈安徽省铜陵县顺安中心小学胡灵兰一、情境创设应建立在学生的经验之上学生的经验是学习新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发展智慧的前提。
背弃学生经验的数学情境,会让学生产生陌生感,甚至压抑。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一课中,其实对于百分数及其意义早已是学生经验世界较为熟悉的数学现象,教师只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到自己的经验世界中去搜索、去提炼、去分析,即可让学生自主地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与优点。
而不应是以教材中的几个实例引导学生概括,抽象出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顿生禁锢感、压迫感,从而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研究和调查此时此刻学生的经验,以此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一定的“童趣”情境创设中要具有一定的“童趣”,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达到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状况。
但现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儿童兴趣的相对较少,往往把我们的孩子当作家庭主妇或单位的采购员、设计员。
如此的情境过多,再加上教师的“花絮”也多,孩子会产生条件反射,会形成一种新的繁琐哲学,他们会萌发厌学情绪。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出示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讨论。
这样既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教师可设计一个十二生肖围着圆桌争食的情境。
学生对这些小动物非常感兴趣,这样即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教学中情境设计应注意一定的“童趣”。
这样就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冲满活力。
三、情境创设应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顾汝佐先生曾提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离开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数学目标服务,要体现本课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反之则形式化、表面化,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一课时,教师先出示小兔过生日的图片,小兔采了12个蘑菇招待客人,客人来了9个,每人一个,问:小兔篮子里还剩几个蘑菇呢?这样的情境创设不能突出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更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理解知识的重难点。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之我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分享一些我对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看法。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非常重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纯粹的计算和公式记忆上,缺乏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理解。
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丽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面对复杂情境时的应对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寻找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在购物、运动、食物等方面寻找问题情境。
可以结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比如结合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内容,创设出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利用电子设备、网络资源等,创设出生动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问题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解决过程要设计成多种多样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的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是单纯的答题能力。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工作,加强对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探索和实践,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水平。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只需要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创设一些情境,以引发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创设一些情境,并引发人们对于这些情境进行思考。
情境一:环境污染假如你生活在一个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城市中,每天都被污浊的空气和垃圾围绕着。
你会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情境?你会选择逃离这个城市,寻找更清新的生活环境吗?还是会选择留下来,努力改善当地的环境?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环境?每个人又应该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情境二:贫困和不平等在一些贫困地区,孩子们因为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这种贫困和不平等的状况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会怎么样帮助这些孩子呢?你有什么样的设想和计划来改善这种状况?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贫困和不平等的反思和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那些处于贫困中的人们?怎样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情境三:人工智能和未来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未来,你会怎样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你会拥抱这种新技术,利用它来改善生活品质,还是会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怎样才能让这种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情境四:道德和伦理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需要面对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比如说,如果你知道一个朋友正在偷偷欺骗他的伴侣,你会怎样处理这样的情境?你会选择告诉他的伴侣,还是选择保持沉默?这样的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道德和伦理原则?以上所述的情境只是一小部分,现实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情境。
情景创设教学实践的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情景创设教学实践的意义、原则、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情景创设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教学实践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境创设教学实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情境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情境创设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二、情景创设教学实践的原则1. 实用性原则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确保情境的实用性。
2. 适度性原则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应适度,避免情境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影响教学效果。
3. 创新性原则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应具有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互动性原则情境创设教学实践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情景创设教学实践的策略1. 创设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是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相符合的情境。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等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合作情境合作情境是指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问题情境之我见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
从我的角度来看,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创造具有情感性和亲身体验感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唱歌、游戏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从事主动学习。
其次,问题情境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科学时,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那么教师不应该过早地给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情境,以免学生迷失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遗忘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三,问题情境的设定应该是个开放性的过程。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多种可能的情境,并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以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每个学生自主掌握内容,并开展自己的想象与发掘的能力。
第四,问题情境应该充分体现交互性和反思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探究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评估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探究进度,及时给出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最后,优秀的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具有可持续性,即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积累效应,并推动学生自我总结和深化学习。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发掘出不同历史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不断探究和完善的过程。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巧妙地应用其所学,不断地创造出具有情感和亲身体验感的问题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二
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认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创设最佳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统一、融洽、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下面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数学史话、数学家的事迹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同时,深刻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迫切性。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给学生讲“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给学生讲关于笛卡尔如何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等。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很愉快的事情,唤醒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贴近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方法。
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一个由学生全员参与的数学活动——“你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
活动中,涉及到的信息只是学生们平时最最普通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要学生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早餐,并不是件难事。
很多学生都能脱口而出:“我最喜欢吃的是桂林米粉/面包、牛奶/糯米饭/豆浆、油条/粽子、粥……”(板书)。
就这样,在学生们主动参与的激情中,毫不费劲地就把游离在学生们脑海的零散信息收集起来了,同时也诱发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言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教育界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意见。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需要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灵活思维和敏捷反应,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多个人一起合作来解决,因此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 选取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首先要选取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
2.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需要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网站、实物等,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获取信息,拓展思维。
4.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授者。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因为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到兴趣,从而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需要经过思考和探索才能找到答案。
为了能够更好地启发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人们的质疑
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例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是:假设你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你会遇到哪些
难题和需要解决的疑惑?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旅游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思考,比如如何找到适合
自己的住宿和交通方式,如何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如何防范盗窃和欺骗等等。
通
过这些质疑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旅游经
验和技能。
另一个问题情境是:如果你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你会怎么做才能生存下去?
还有一个问题情境是:如果你成为了一名科学家,你会选择研究哪些问题和课题?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引发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和发现的思考,比如如何探索未知领域和解
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发现新的物种和治疗疾病,如何探究宇宙和解决环境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质疑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和
创造力的追求。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之我见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之我见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我对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见解。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相结合。
我们知道,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会感到困惑,而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和活动却比较熟悉和感兴趣。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比如购物、旅行、运动等,来创设数学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该具有足够的难度和挑战性。
过于简单的问题情境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而过于复杂的情境则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我们需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设计出一些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又不会让他们感到太过困难的情境。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逐渐增加问题情境的难度,以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还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图表、图片或视频素材,让问题情境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还应该注重问题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用的工具学科。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一些涉及到实际应用的问题,比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解决购物问题等。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几点思考
对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几点思考古人曾明确指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疑问,有疑才有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些浅显粗俗的表面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古人曾明确指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疑问,有疑才有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些浅显粗俗的表面问题,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那些过于深奥又脱离学生年龄生活实际的问题,也会阻塞学生思维的绿色通道,扼杀学生的兴趣。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使他们在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文献资料,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1.1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一节内容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把一个大试管装上水,将另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人大式管中,问学生:“把他们倒过来,小式管会怎么样?”学生说:“会掉下来”。
旦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小试管居然向上运动。
这一情景使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1.2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1.3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试析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体会
试析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体会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形成问题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却又无法解决,形成“认识冲突”,这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点燃起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兴趣最高,注意力最集中。
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下面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下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以良好的心态创设和谐的环境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构成了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教师的思想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贯彻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有人曾经说,写诗,功夫在诗外,我借用这句话可以说,上课,上好课在某种程度上功夫在课外。
教师和学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上中学的时都学习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矛盾,处理得好,它可以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处理得不好它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我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方法是:(1)与同学们一起活动,建立友谊。
(2)和同学们一起购买图书,当好学生的参谋,甚至为家庭贫困的学生买书。
(3)多与学生交流,师生互留电话号码,到学生家中家访。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学生。
(4)学习上遇到困难师生共同探讨,一起研究。
有人曾说过;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教师心中只要装着学生,为了学生,真心的帮助学生,就会创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为教育教学的双边活动打下双赢的基础。
二、以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从实际生活中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一些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新生上第一节代数课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冬季的一天。
开封气温最高零上5℃,最低零下5℃让学生用小学学过的数表示这个温度,学生们面面相觑,回答不出,他們急于想知道用什么样的数表示这两个温度,这样就使学生很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知识——正负数的学习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看法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设计问题情境要为本节教学目标服务,并要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思考题时,要注意所提问题指向性要明,不能太笼统;要大众化、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的系列情境思考题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等方面谈了创设情境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应当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常会出现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为服务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不够
在引入二次函数定义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1、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假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2)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个,那么请你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易得出果园共有(100+x)棵树,平均每棵树结(600-5x)个橙子,因此果园橙子的总产量:
y=(600-5x)(100+x)=-5x2+100x+60000.
想一想:在上述问题中,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果园橙子的总产量最多?
我们可以列表表示橙子的总产量随橙子树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猜测吗?自己试一试.
x/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y/个
完成此表格并作出猜测后,又给出如下做一做: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
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蓄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y(元)的表达式(不考虑利息税).
讨论后得:y=100(1+x)2=100x2+200x+100.
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上面这个片断,从整体上看是利用两个实例,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从表达式的形式上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定义。
但在两个实例之间有一个想一想,处理这个想一想在实际教学时要用很长时间,而且很多学生还不理解,少数猜测出了结果,也说不清理由或者还在寻理时,这时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又不得不让学生去解答实例
二.处理想一想,从本节教学目标来看,它充淡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思考题时,要注意所提问题指向性要明,不能太笼统
有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这里问题(3)让学生作答,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回答的方法、内容很多,与目标(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很大距离.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经过分析、调查后得到的原因是问题(3)说的面过宽、太笼统、存在指向性不明的问题.
三、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大众化、贴近学生生活
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听过这样两种教法:
方法(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1小时后分裂成2×2个,1.5小时后分裂成2×2×2个,……
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10个2相乘)
2×2×…×2=1024(个).
为了简便,可将(10个2相乘)2×2×…×2记为210.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
即(n个a相乘)a×a×…×a=an.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方法(二):将一张纸对折1次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倍;在第1 次对折的基础上,进行第2次对折,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多少倍?在第2次对折的基础上,进行第3次对折,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多少倍?依照同样的方法,对折10次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多少倍?n次呢?
通过操作、观察、抽象易得出:第1次对折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倍;第2次对折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2倍;第3次对折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2×2倍;第10次对折,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2×…×2(10个2相乘)倍;第n次对折后,它的厚度为一张纸的2×2×…×2(n个2相乘)倍.
为了简便,可将2×2记作22;2×2×2记作23; 2×2×…×2(10个2相乘)记作210;2×2×…×2(n个2相乘)记作2n .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n,
即(n个a相乘)a×a×…×a=an.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比较方法(一)与方法(二)可得出:方法(二)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生通过简单操作、观察、抽象就可得出结论,它与学生生
活实际贴近,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且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方法(一)虽与生物知识相关联,却远离学生的体验、实际生活.因此从面向全体学生、易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讲:方法(二)创设的情境优于方法(一)创设的情境.
四、设计的系列情境思考题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有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及思考题: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引导学生设该校计划每月烧煤x吨,根据题意,得
4(x+5)>100 ①
且 4(x-5)<68 ②
未知数x同时满足①、②两个条件.把①、②两个不等式写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
一般地,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想一想:
⑴在习题1.1中,如果要配制的饮料同时满足第3,4两题条件,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不等式组吗?(内容可参见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⑵你能尝试找出符合上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ⅰ)的未知数的值吗?与同伴交流.
……
本节课从引例出发,建立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ⅰ)后,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学生自然会产生是探求(ⅰ)的解,还是去解答想一想中问题⑴呢?我想应当是去尝试找出符合(ⅰ)的未知数的值,而不是去解答想一想中问题⑴,否则就切断了学生探求引例结果的思考过程,造成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流畅,不连贯的弊端.也就是说设计的情境思考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创设情境还有一些应注意点,如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多问解答的理由或原因;设计的问题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还应考虑学生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男女差异;对所设计的问题教师应当明确可采用哪些不同方法去解答及不同方法的差异性,本节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最好;如何解答好相关联的系列问题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