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

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一)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纹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装饰和美化的手段,更是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的结晶。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与进化,对后世的艺术和设计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论述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进化史。
商代纹样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商王朝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商代,纹样的应用开始出现明显的特点和规律。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以动物、神话人物、贝壳和几何形状为主要元素,线条简练,寓意丰富。
例如,常见的纹样有蛇纹、龙纹、云纹等,它们象征着财富、权力和神秘力量。
这些纹样的运用不仅让青铜器具有实用的功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气息,体现了人们崇拜和敬畏自然的心理。
周代纹样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期,它是中国传统纹样发展进化史的重要里程碑。
周代的纹样以《周礼》为参考,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
在铜器上,出现了象征国家力量和威严的纹样,如锥纹、羽纹等,它们传达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同时,周代纹样中仍然保留了商代纹样的某些元素,如蛇纹、龙纹等,但其线条更加清晰流畅,寓意更加深远。
汉代纹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纹样的发展进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代纹样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表达,大量运用了植物和动物的形象,如桃纹、莲花纹、云纹等。
这些纹样细腻而繁复,体现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享受。
此外,汉代纹样还注重对物质生活的描绘,如丝缎、器皿等,给人一种富贵和奢华的感觉。
唐宋时期纹样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也是纹样发展最为繁荣的阶段之一。
唐代纹样注重线条的曲线美,以花鸟、人物为主要元素,形象生动,寓意丰富。
花纹中的花卉和植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唐朝诗人们也给予了它们深情的赞美。
宋代纹样则更加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结构的均衡,以几何图形和线条的排列为主要手法,如鱼纹、兽面纹、云纹等,给人一种秩序和和谐的感觉。
传统纹样之唐代宝相花

CAI XUN 财讯传统纹样之唐代宝相花□武汉纺织大学王云/文宝相花是一种立足与中华文化的图案设计程式,是自然美与理想美完美结合的装饰典范。
宝相花是莲花中国化的产物,至唐朝,佛教的发展使得莲花纹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莲花本土化和世俗化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宝相花艺术符号。
宝相花纹佛教本土文化宝相花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宝之 一,又称“宝相花”“宝花花”。
宝相花 纹是将自然界花卉的花头作变形的艺术 处理,使之趋于图案化、程式化。
花纹 主要形式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团形,以8 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 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 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
另一种 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 莲瓣构成。
宝相花纹的发展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华时代之 一,在其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 及对外交流的背景下,宝相花茂叶盛,具有丰满、肥硕、大气的唐韵。
宝相花 花瓣结构非常清晰,在结构上,①四瓣 花的造型,四出的十字结构。
②多瓣或 团花的造型。
唐初期宝相花纹的花瓣是 由莲花母体花瓣与其他纹样结合演变而 成。
纹样是以“十”字为基准,用四方 连续的形式进行45°旋转变形为“米”字8瓣,10瓣,12瓣,14瓣。
盛唐贞观年间,宝相花纹样也同样 反映出融合、创新的状况。
高宗武则天 时期艺术风格产生了转变,其时豪迈浪 漫,追求意韵的观念,把宝相花纹样推 向了一个注重装饰性的抽象表达的高峰。
盛唐宝相花层次繁縟华丽,富有富 贵宝相气层次增多,形象丰富。
宝相花 纹样逐渐定形,侧卷花、对勾瓣、云曲 瓣这三种基本瓣都形成,且自由组合,是宝相团花最为丰富的时期。
这一阶段 的宝相花纹即不同于传统纹样,也不同 于直接摄取的外来纹样。
在这里,已看 不到明显的莲花,其造型的装饰变化达 到了鼎盛,华丽而不失庄重威严的气势 特征,整体结构呈向外辐射状,这正是 盛唐“有容乃大”思想所造成的盛世景 象的完美体现。
唐宋时期宝相花纹样的比较

VS
象征意义
宋代宝相花纹样代表着吉祥、富贵、长寿 等美好寓意,成为当时社会人们追求美好 生活的象征。
04
唐宋时期宝相花纹样的比 较与分析
唐宋时期宝相花纹样的异同点比较
题材
唐代宝相花纹样通常以牡丹、莲花、菊花等花卉为题材, 而宋代则更加多样化,包括花卉、鸟兽、山水等多种题材 。
构图
唐代的宝相花纹样注重对称性和平衡感,而宋代则在保持 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构图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唐宋时期宝相花纹样的应用领域
陶瓷
宝相花纹样在陶瓷装饰中应用 广泛,如唐代长沙窑、宋代磁 州窑等,其釉上彩绘、刻花等
技法中都有应用。
纺织品
宝相花纹样在纺织品中也常有应 用,如唐代丝绸、宋代棉布等, 其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装饰
宝相花纹样在建筑装饰中也有应用 ,如唐代佛寺、宋代宫殿等,其雕 刻、彩绘等手法都被用来表现宝相 花纹样的独特美感。
色彩
唐代的宝相花纹样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如红、黄、绿等, 色彩搭配对比强烈;而宋代则更注重色彩的调和和渐变, 整体色调更加柔和。
风格
唐代的宝相花纹样具有浓郁的佛教气息,同时又具有世俗 生活的特点;而宋代的宝相花纹样则更注重写实和细腻
社会背景
唐代国力强盛,对外交流广泛,佛教文化盛行,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宝相花纹样的繁荣和发展。而宋代则更加注重内敛和自我 完善,表现在宝相花纹样上则是更加注重细节和写实。
、复瓣等多种形式。
唐代宝相花纹样的特点与风格
富丽堂皇
唐代宝相花纹样通常采用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整体造型丰满、 华丽,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
细腻入微
唐代宝相花纹样的线条非常流畅,花瓣之间层次分明,细节处理 非常入微,展现出唐代工艺的高超技艺。
《唐代宝相花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唐代宝相花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唐代宝相花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些传统纹样以其生动的造型和深刻的寓意,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和传统文化的回归,唐代宝相花纹样也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
本文旨在研究唐代宝相花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并探讨其设计原理与审美价值。
二、唐代宝相花纹样的历史与特点唐代宝相花纹样,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经典纹样之一,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代工匠们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宝相花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型生动,线条流畅。
宝相花纹样以曲线为主,造型变化丰富,富有动感。
二是寓意深刻,富有象征意义。
宝相花纹样往往与吉祥、富贵、长寿等主题相关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宝相花纹样的色彩通常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唐代宝相花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时尚潮流的不断变化,现代服装设计越来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唐代宝相花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下面将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案例等方面,探讨唐代宝相花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设计原理在将唐代宝相花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理。
首先,要充分理解宝相花纹样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把握其造型特点和色彩运用。
其次,要根据服装的风格、主题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宝相花纹样进行设计。
最后,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使宝相花纹样与服装的其他元素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设计方法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直接运用法。
即将宝相花纹样直接应用于服装的某个部位,如领口、袖口、裙摆等。
二是融合创新法。
即将宝相花纹样与其他元素进行融合,形成新的设计元素。
隋唐宝相花纹样及其演变

得 /、 瞎 士 J盂
广泛传播而形成的 ,这种 以莲花为基调的图形应形 成 于北齐 , 年代大约在公元 1 6世纪。试举几例 :
例一 : 太原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网
纪
娄睿墓位于太原 市西南郊 的王郭村 ,以其二百
李 景 由下 葬 于 玄宗 开 元 二 十 六 年 ( 7 3 8 年 ) 生
,
与 宝 相 花 标 准 图 形 十分 贴 近 我 们 认 为 它 应 该 是 宝
然是不 断将美的理念融入 到花 形 的基本 要素之 中 ,
从而使这种装饰图案 达到一种意象升腾 、美仑美奂
的境界 。 经过对宝相花纹样 系列梳理和相互 比对 ,我们
宝相花 一词在 考古报 刊上 已有数 十年使 用 历 史, 一些 发掘简报 经常 将墓志 纹样 、 金银 器纹样 定 名为宝相花 。它们 的界定往往各有 标准 , 的将 雍 有
在隋唐考古学研究 日趋深化 的今 天 , 宝相花 纹
纹 , 图案活泼而富于变化 。 使
5花心写实更接近牡丹花 、 . 石榴花 , 力求艳丽而
蕴 涵深远 。
以上五点 , 对于盛唐 时期 的宝相花来说 , 应该是
界定清 晰, 认知没有 太大争议 的。
宝相花纹样 的演变轨迹
样的排 比研究 已逐渐引起学界专 家的普遍关 注 , 但
容华 贵 、圣洁 高雅 的莲花形装 饰 图案统 称为宝 相 花 ; 的将 一些有 特色 的莲花 称为 宝相莲 花 、 相 有 宝
初步认为宝相花纹样 经过形成时期 、鼎盛时期 和衰 变 时期三个阶段。
1 . 形成时期 从历史背景上观察 ,宝相花纹样是 随着佛教 的
宝相花的研究

「宝相花」目录●莲花与宝相花的渊源●宝相花的概念●宝相花的特点●宝相花在历代中的演变●宝相花在传统中的应用●对宝相花的重新设计莲花与宝相花的渊源自从佛教在东汉时期经过西域传入国内,佛教装饰艺术影响就开始不断扩大,从南北朝开始,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莲花纹样开始广泛的被应用在各种纺织品、陶器、建筑等载体上。
而此时的连花纹样,正是日后宝相花的雏形。
宝相花概念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又称“宝仙花”、“宝花花”。
盛行于隋唐时期。
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
宝相花纹的艺术形式和符号内涵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形式美与吉祥富贵、幸福圆满的象征意义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它是通过人的想像塑造出来的,在这些纹样身上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宝相花纹就如同花中之凤凰。
佛教将莲花视为圣洁、吉祥的象征,自南北朝开始,莲花纹饰便被大量运用在了石窟装饰艺术中。
宝相花特点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
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
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
宝相花的历代演变(唐宋元明清)唐代宝相花花边铜镜宝相花织锦唐代敦煌图案中出现的宝相花图案纹饰中的宝相花纹饰在敦煌石窟唐代敦煌图案中出现的宝相花唐代的宝相花特点:①构图平面,对称,均呈内向外放射生长。
②叶瓣数目为2的倍数,大部分为”四”瓣或“八”瓣。
③由多个单元素经过变形,抽象之后共同构成。
叶瓣大多用勾卷忍冬纹构成,构图饱满。
④造型有圆形,菱形,剖面图以圆形造型为主。
宋代宝相花花纹铜镜宋代宝相花方砖宋代的宝相花特点:①多由折枝相结合构成侧视视图。
②线条较为简洁,柔美,构成元素较唐代相对较少,花卉风格较为写实。
③宝相花造型清秀,单元素与唐代正圆形造型不同,多数都有花托,折枝相连,具有动感。
唐代宝相花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唐代宝相花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研究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富饶的时期,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巅峰时期。
在唐代的服饰中,宝相花纹样成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装饰元素。
本文将探讨唐代宝相花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时尚领域中的影响。
宝相花纹样是唐代服饰中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它是由一系列几何图案组成的,如菱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这些几何图案经过精心设计和排列,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样式。
宝相花纹样的特点是线条简洁、造型规整,给人以稳定、秩序的感觉。
同时,它还通过不同的颜色和纹理,展现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得服饰更加华丽而富有质感。
在唐代,宝相花纹样广泛应用于各种服饰中,包括衣、裙、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袍服。
唐代的袍服以丝绸为主要面料,宝相花纹样被刺绣或织入袍子上,使得整个服饰更加精致和华丽。
同时,宝相花纹样还经常被用于衣领、袖口和下摆等位置,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这种装饰方式不仅提升了服饰的视觉效果,还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唐代宝相花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不仅是为了增加服饰的美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宝相花纹样的线条规整、图案简洁,与唐代社会追求秩序、稳定和和谐的价值观相契合。
同时,它还体现了唐代人对富饶和繁荣的向往。
宝相花纹样的丰富层次和立体感,使得服饰更加华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奢华和繁华的追求。
如今,唐代宝相花纹样仍然对现代时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许多时尚设计师将宝相花纹样融入到服饰设计中,使得服饰更加独特和时尚。
同时,宝相花纹样也被运用到家居装饰、艺术品和珠宝设计等领域,展现了其多样化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唐代宝相花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方式。
它不仅提升了服饰的美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如今,宝相花纹样仍然对现代时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并展现着其多样化的应用价值。
唐代宝相。
论宝相花纹样的多元化

论宝相花纹样的多元化作者:高飞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6期摘要:宝相花是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本文就宝相花纹样的形式提出界定:一是呈放射状对称排列,二是取材诸多花卉特点混合而成。
另指出宝相花纹样最初的母体取材极有可能是莲花纹。
其发展源流是莲纹一柿蒂花纹一宝相花纹,也受到联珠纹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是由联珠纹发展而来。
关键词:宝相花;纹样;团窠花中图分类号:J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35-01古人有云之“艳质奇葩”,却是仍不可逃“枯荣开落”。
可宝相花(亦称宝花)者.绽于丝绸、刺绣、藻井、铜镜、金银器皿等,千年不朽,为众后人道。
宝相花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之一。
是唐朝特有的象征。
一、宝相花形式之研究现状’宝相花,也称宝花。
目前研究讨论之宝相花都是将其作为装饰纹样的一种,且对其的形式和发展源流等没有清晰界定,众说纷纭无一定之规。
笔者搜集整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对于宝相花的研究成果:《中华历代服饰艺术》提到宝相花纹样:“由盛开的花朵,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
赵丰教授在《中国丝绸通史》中对于宝相花纹样的概括相对较全面:“宝花是唐代对团窠花卉图案的一种称呼?宝花是一种综合了各种花卉因素的想象性图案。
叶中有花,花中有叶,虚实结合,真假难辨,花蕾相间,正侧相叠,在其造型中,既有来自地中海一代的忍冬和卷草,还有中亚盛栽的葡萄和石榴?这是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花朵”。
此书中对于宝相花形式也做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分为:瓣式宝花,开元年间盛行的蕾式宝花和晚唐时期写实风格的侧式宝花三种。
并把柿蒂花这种普遍的四瓣花归为最为简单的宝相花纹样。
宝相花纹:“宝相花归为侧卷瓣和云勾瓣两类,前者最外层的主要花瓣由侧卷瓣构成,后者外层的花瓣由云曲瓣或内卷对勾构成。
”在本书中又提到,在装饰金银器上的宝相花纹样分为两类:“一,外层为尖瓣;二,外层为圆瓣”嗍。
中华瓷纹饰——宝相花纹

中华瓷纹饰——宝相花纹PAGEPAGE1中华瓷纹饰——宝相花纹宝相花纹宝相花纹简介: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又称“宝仙花”、“宝花花”。
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
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四季园景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四季园景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四季园景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四季园景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盖顶坐狮钮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附狮纽伞形盖。
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
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
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
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
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青釉莲花尊,高67cm,口径19cm,足径20cm。
宝相花纹样研究

宝相花纹样研究作者:闫书龙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9期摘要:宝相花是我国传统装饰图案中最为常见一种花卉图案,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的雏形,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装饰图形,在每个朝代都随着当时的文化、艺术审美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通过大量的参考文献对对宝相花的历史演变、装饰特点进行解析。
关键词:宝相花;宝相纹样;历史演;稳定与动感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27-02一、宝相花图案的定义与演变宝相花作为装饰花纹,在古代文献中可查的包括:建筑彩画与建筑雕刻,《营造法式》);服装仪仗装饰(从宋至明清均用),《古今图书集成》。
现代文献中宝相花名常见考古报告中铜镜、陶瓷、织锦和石窟的花纹装饰等等。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归纳出宝相花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天然花为本的花卉形象,另一类是团花装饰图案。
《宝相花图案集》认为“宝相花图案之名是由南齐王简栖《头陀寺碑》‘金资宝相,永籍闲安,’而且‘宝相花以牡丹,莲花等花卉为主体,经艺术变化而成。
’”。
笔者从它的自然属性上把它定义为蔷薇的一种,朵大色丽,又称“宝仙花”“宝花花”。
(一)宝相和宝相花。
“宝相”一词出自佛教,称佛像庄严之相,所谓“神仪内莹,宝相外宣”。
“宝相”在文献中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昭明文选》(文选卷第五十九)载:“于是民以悦来,工以心竟。
”盛唐时代的莫高窟,流行一些富于寓意性的图案,譬如“宝相”,这是象征佛、法、僧三宝的“庄严相”。
(二)宝相花纹。
宝相花纹是唐代独具特色的纹样,已经图案模式化,是目前中国考古学界约定俗成,特指的一种纹样,与宋代文献中提到的宝相花有所不同。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宝相花纹样”是特指唐代的图案化的宝相花,但宝相花的形式我国早已出现,并在唐以后不断变化。
宝相花纹样有几个界定要素———宝相花纹为一种团窠花卉纹,呈“放射对称规律”排列,并已经脱离了现实中名为“宝相”的植物,而是借鉴包括荷花、牡丹、芍药和蔷薇这些花瓣层叠、雍容华贵的花形,取它们的长处重新组合,创造出这种想象中的纹样。
中国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古代纹样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其独特性的一部分。
古代的纹样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包含了丰富的图案、颜色和线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1. 先秦时期在中国古代的早期,纹样文化并不像后来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这段时期的考古证据显示,先秦时期的篆书、金文和青铜器等物品上都有纹样装饰,这些纹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为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
此外,在这段时期的丝绸制造中也涌现了很多有纹样图案的丝绸品。
它们不但装点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了当时国家和个人之间的重要交流物品。
2. 唐宋时期到了唐宋时期,纹样文化开始更为繁荣。
这个时期的纹样一般是存在于器物上、书画中以及宫廷服饰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唐宋时期的纹样有两种:一种是花卉纹样。
在唐宋时期,中国花卉纹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不论是在陶瓷、金银器、书画或者织物中都能看到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如梅花、牡丹、菊花等。
另一种是动植物纹样。
唐宋时期,中国对于动植物的描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反映在各种器物和书画作品上,如龙、凤、虎、鹿、猴等动物图案和葡萄叶、荷花等植物图案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纹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观察。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纹样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纹样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富有色彩、华丽奢华,充分发挥着作为艺术手段的作用。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文人画,这些用笔墨系成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各种纹样,在简洁的笔触下表现出深刻的境界和艺术魅力。
另外,清代六朝时期,开封丝绸业繁荣发展,有“开封画绣”之美称,配上精致的纹样,丝绸品的美丽更为卓越。
此外,还有扇面、屏风、瓶罐、衣料、壁画以及各种玩赏工艺品等等,这些纹样形式相对多元,充分展示出了这个时期中国纹样文化的丰富性和发展程度。
4. 现代纹样文化进入现代以后,中国纹样文化也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
论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

第4卷第1期2005年6月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 F Z H EJI ANG UN I VER SITY O F TEC HNOLOGY(SOC I AL SCIENCE)V o.l4N o.1June2005文章编号:1006-4303-(2005)01-0091-05论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袁宣萍(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32)摘要: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出现较早,但一直未能充分发育,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
唐代植物纹样以宝花和卷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度装饰化的特点,唐代以后植物纹样成为装饰主流,并向自然写生风格发展。
因此中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源、勃兴和盛行三个阶段,特别是它在晋唐时期的大量出现,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关键词:植物纹样;装饰艺术;历史;中国中图分类号:J509.9 文献标识码:A今天,以植物花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染织设计领域,简直就是植物花卉的世界。
无论是刺绣、提花、缂丝,还是印花、染缬、手绘,植物花卉向人们展示着千姿百态的美。
然而纵观我国古代装饰艺术,在魏晋南北朝前,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始终占据主流地位,植物纹样虽然也有,但数量极少,一般只起到配衬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后,植物纹样才开始流行,与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平分秋色;唐代后期开始,植物纹样终于成为装饰艺术的主流,在建筑装饰、陶瓷、金银器、漆器、丝绸等领域得以大量应用。
本文将我国植物纹样的发展分为起源、勃兴和盛行三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及内在原因作一探讨。
一、起源阶段:作为陪衬的植物纹样正如里格尔在他的不巧名著《风格问题》中所指出的那样,迄今发现的史前文物表明,人类首先尝试描绘的是动物纹样而非植物纹样[1]。
比对我国史前文物也是如此。
我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大量装饰纹样,然而从黄河流域的半坡彩陶到马家窑彩陶,从长江下游河姆渡陶器上的刻划纹样到良渚文化的玉器装饰,我们却似乎找不到植物花卉的多少踪迹。
中国传统纹样的内涵和传承——以宝相花纹为例

中国传统纹样的内涵和传承——以宝相花纹为例
池东升
【期刊名称】《喜剧世界(中旬刊)》
【年(卷),期】2024()4
【摘要】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宝相花纹以其独具民族风格的圆润饱满形式美和蕴涵丰富吉祥寓意的意象美,而被广泛运用在中国历代的各种工艺美术领域中。
宝相花纹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本土化形成的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符号,是最富有东方特色的植物纹样之一。
随着一千多年的发酵,宝相花纹也变得越来越完美,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符号,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传递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情感意象。
本文通过对宝相花纹萌芽、形成和发展等不同时期各具时代特色的图像展开分析,探讨它的文化象征性,总结其造型的寓意和美学内涵,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新时期传承宝相花纹并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通过现代设计使其在艺术形式中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
【总页数】3页(P0106-0108)
【作者】池东升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宝相花纹样的造型演变及其内涵
2.中国传统宝相花纹样在时尚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3.以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唐代织锦宝相花纹样的内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朝宝相花服饰纹样

唐朝宝相花服饰纹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个时代,其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在唐朝的服饰中,宝相花纹是一种常见而精美的装饰纹样。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唐朝宝相花服饰纹样。
宝相花是一种以花卉为主题的纹样,常见于唐朝贵族的服饰中。
它的特点是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
宝相花纹样的种类繁多,包括莲花、牡丹、菊花、梅花等,每种花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首先是莲花纹样。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视为纯洁、高雅、吉祥的象征。
唐朝的服饰中常以莲花作为装饰,莲花的形态被细致地描绘在衣袖、腰带、领口等位置,给人一种高贵、庄重的感觉。
其次是牡丹纹样。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是富贵、繁荣、美丽的象征。
唐朝时期,牡丹被视为国花,被广泛用于服饰的装饰纹样中。
牡丹花朵的形状饱满而富丽堂皇,常被细致地绣制在衣袖、裙摆等位置,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奢华的感觉。
再次是菊花纹样。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秋天的意象。
唐朝时期,菊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纹样出现在服饰中。
菊花的形态优雅、花瓣层次分明,常被细致地绣制在衣袖、腰带等位置,给人一种高雅、清秀的感觉。
最后是梅花纹样。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誉为"花中贞洁",象征着坚韧不拔、坚贞不屈的品质。
唐朝的服饰中常以梅花作为装饰纹样,梅花的形态简洁而清秀,常被细致地绣制在衣袖、衣襟等位置,给人一种高洁、清冷的感觉。
除了以上几种花卉纹样,唐朝的宝相花服饰还常常融入一些其他元素,如凤凰、龙等神兽图案,以及云纹、水纹等自然纹样,使服饰更加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唐朝宝相花服饰纹样丰富多样,以花卉为主题,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莲花、牡丹、菊花、梅花等花朵常被绣制在服饰中,展现出高贵、庄重、富丽堂皇、高雅、清秀等不同的风格和意象。
这些精美的纹样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唐朝的宝相花服饰纹样不仅是时代的风尚,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中国古代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水平。
古代装饰纹样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融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装饰纹样出现在陶器上。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装饰纹样逐渐渗透到建筑、服饰、绘画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装饰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神兽、凤凰、龙等图案,它们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建筑、器物、织锦等各种艺术作品中,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中国,装饰纹样的演变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规律。
古代中国的装饰纹样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主要出现在陶器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器。
这些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大多采用几何图案和简单的线条,反映了当时人们简单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在商周时期,装饰纹样逐渐出现在青铜器、玉器等其他器物上,演变出更加复杂和精美的纹样,如神兽、云纹、鸟兽等。
这些纹样不仅点缀了古代器物的外观,更成为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宗教信仰的象征。
第二阶段:秦汉至唐宋时期在秦汉至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时期,装饰纹样逐渐从宫廷和祭祀用器扩展到了日常生活用品和建筑装饰上,如壁画、瓷器、丝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唐代的彩绘瓷器和宋代的青瓷,它们的纹样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梅花、牡丹、青龙等图案。
这个时期的装饰纹样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佛教、伊斯兰等,使得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第三阶段: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装饰纹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纹样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逐渐趋向于稳重和庄重,如云龙、寿纹、蝠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莲花在佛教中的众多含义, 使它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中国的莲花中国文化与莲花的关系源远流长, 在中国莲花常被比喻为君子, 将莲花作为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
除了莲花的象征意义外, 莲花图案也是重要的中国历代植物纹样之一。
两朵莲花并蒂而生的图案, 叫“并莲同心”, 用来表达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图2) 。
莲花又叫做芙蓉, “蓉”谐音“荣”以此延伸出许多传统图案。
恭王府藏品元朝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图3) , 其主体为缠枝牡丹花, 辅助纹样为莲花, 这两种图案放在一起, 有荣华富贵之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明朝莲花鹭鸶纹杯(图4) , 将莲花与鹭鸶、芦草雕刻在一起, 有一路连科、连连及第的意思。
莲花作为植物的生殖器官, 本身也带有生殖的含义。
莲蓬多子说明繁殖能力强, “莲”谐音“连”, 莲蓬加上莲子, 有着“连生贵子”的意思。
这也恰好表达了中国民间多子多孙的美好期许, 因此中国古代对莲花的喜爱也有一部分生殖崇拜。
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并不像印度那样赤裸, 是更多的用隐喻的形式。
所以“莲生贵子”的莲花纹样, 在民间甚受欢迎, 其中多数用于婚嫁服装、婚礼器具等。
二、莲花的再设计——宝相花的出现(一) 佛教传入之前的莲花纹样中国史前时期的植物纹样, 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晚期以及河姆渡时期的陶器之上, 这个时期出现的植物纹样大多以巫术、图腾为平台。
原始植物纹样题材多取决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 如北方彩陶上的花瓣纹。
这些花瓣纹经过简单的夸张变形, 构成了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的原始纹样。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0年间, 中国先后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政权, 它们以原始崇拜等活动控制民众的反抗心理, 当时的主要纹样集中于狰狞神秘的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 所以因为那个时期的植物纹样因为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面貌所以少之又少。
莲瓣纹是其中较为经典的纹样之一, 不同于以前的各种平面纹样, 它是立体雕塑的一部分。
它的基本形状是向外发散的莲花花瓣, 花瓣方中带圆, 中间有装饰线条, 构成了丰富精细的花瓣,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秦时期的植物纹样相比之前又有了创新。
这个时期的植物纹样数量较之前的历史时期有所增加, 图案也从抽象风格向写实风格转变, 装饰手法更加夸张, 并且结合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和风俗特点, 为植物纹样赋予了内涵意义, 使植物纹样的形式与内涵有了统一。
这个时期的莲瓣纹样较为粗犷、简约。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四瓣莲瓣纹。
这类纹样较为粗放、简约。
四片莲花瓣被抽象为对称的矛头形状或桃叶状, 形状比较概括。
(二) 佛教东传之后的莲花纹样——宝相花(1) 佛教传入初期一般认为,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
《后汉书》记录, 东汉明帝曾梦到了一位满身金光的神明, 于是明帝派遣使者前往天竺, 邀请两位僧人用白马驮回佛像以及《四十二章经》。
待高僧到达, 为纪念此事明帝下令修建白马寺, 佛教东传正式开始。
汉朝的莲花图案主要集中在汉帛、铜镜、画像砖和画像石上,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馆藏的汉代莲花纹瓦当上的图案, 结合了儒学思想与巫术文化形成了古朴大气的图案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哲学、文化和宗教的交融更加深入。
大量的外来纹样传入, 并且融合本土纹样, 使得这个时期的植物纹样得到了质的发展。
这个时代的莲花纹样一般与几何纹样组合运用, 主要出现在佛教的藻井图案和佛教壁画上, 根植于佛教艺术。
隋唐时期形成的宝相花纹样便是从这里孕育的, 可以说此时的莲花图案是后来宝相花图案的雏形。
(2) 佛教鼎盛时期隋唐时期可以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盛的历史时段, 隋朝和唐朝初期的莲花纹样还保留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
之后隋唐的政治开放, 使得此时的人们对外来文化、宗教更加兼容并蓄, 这也让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莲花纹样在这一时期的到了质的发展。
隋朝时期的装饰纹样以植物纹样为主体, 多数运用在陶瓷、织物、佛教建筑等等。
并将植物的写实与抽象风格结合, 创造出了一种华丽丰满的纹样风格。
唐代时国运昌盛、政治开明、国富民强, 这些都促使了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
植物纹样有了更加有世俗化、生活化的特点, 植物纹样的种类也开始增加, 例如:牡丹、海棠、竹子、石榴等等。
此时的莲花纹样更加需要表现出国家的繁荣, 也就是所谓的“大唐气象”, 所以唐朝的莲花纹样形成了一种高贵、大气、繁复、华丽的纹样特征。
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和渗入, 其风格也给本土的植物纹样带来了新的格调。
所以唐代工匠们更加倾向于将不同的植物纹样进行结合, 脱离了隋代之前单独纹样的风格。
创作出了更加繁复、华丽的复合纹样, 例如宝相花纹、缠枝花和团花纹样。
所谓“宝相”一词源于佛教, 用来形容庄严的佛像, 叫做宝相花则是因为这种花型代表了圣洁、端庄、美观。
宝相花纹样是一种虚构的、结合多种植物形象而形成的纹样。
隋唐的艺术家以莲花为基础, 融合外来风格, 又加入了菊花、石榴等花卉形式创作出了宝相花纹样。
它不仅是是富贵吉祥的代表, 更是表达了佛教的神圣圆满。
随着这一时期佛教的兴盛, 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
到了宋代受到当时文学书画的风格影响, 宝相花的风格变为清秀自然, 是其高度发展时期, 之后的元代则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粗犷大气。
明朝的宝相花形式简单概括, 并且非常的图案化, 清朝由于西洋文化的发展, 宝相花也变得精致、繁复。
三、佛教莲花对宝相花纹样的影响(一) 佛教传入对莲花图案在风格上的影响宝相花纹样是我国重要的植物纹样之一, 也是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吸收融合佛教文化的见证。
从本土的莲花纹样到隋唐时期宝相花纹样的形成,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对宝相花风格有着很大影响。
中国原始时期至秦代的本土莲花纹样, 基本都是以单一一朵莲花为主体的适合纹样或者二方连续纹样, 这一段时期的莲花纹样通常与装饰载体的主题有关, 都比较贴近生活, 充满了朴素自然的生活气息。
春秋战国之后, 我国又迎来一个多事之秋——魏晋南北朝。
社会的变革带来了大规模的迁徙, 促使各地的风俗文化进一步交融, 也使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快速发展。
因此, 魏晋南北朝也被看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中外哲学、文化和宗教的交融更加深入, 印度文化与佛教的传入让当时的本土艺术家有了新的灵感。
中外艺术的交融与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了此时植物纹样的主要特征, 莲化纹样发展成为与几何纹组合的佛教藻井图案和龛楣图案。
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风格也逐渐被中土艺术家所接受, 并运用在了纹样之中。
其中一个典型的融合西方纹样风格的例子是敦煌。
在敦煌藻井407窟藻井(图5) 里出现的莲花纹已有饱满的花瓣, 而且可以清楚地看出莲花花瓣的造型和层次, 已初具宝相花的雏形。
这个时期的莲花纹样已经在佛教艺术中不可或缺。
它既有“莲花化生”的意思, 又有中土清正廉洁、多子多福的含义, 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逐渐发扬光大。
唐朝藻井中的莲花纹样, 融合了牡丹、石榴、葡萄等植物得特点, 演变为宝相花, 成为当时最具特征的纹样之一。
从本土莲花纹样到宝相花的转变, 不仅是图案由简到繁的变化, 更是古人吸纳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
(二) 佛教传入对莲花图案在内涵上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汉朝之前, 莲花纹样多在器物以及建筑装饰中初现, 张衡在《西京赋》中写到宫殿的藻井图案:“蒂倒茄于藻井, 披红葩之狎猎”, 当时人们将莲花藻井图案放置于木质结构中, 主要为莲花有避火的意思。
古籍中有许多关于以莲花装饰的帝王车驾的华盖的记载, “华”通“花”即华盖, 有天穹、神明之花的含义。
汉朝所建的太液池, 当中就有莲花装饰。
这里的莲花既是为了造景而加入的写实花卉形象, 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神明之花的崇拜。
《诗经》、《汉乐府》等着作中都有描写莲花的语句。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莲花经常被歌颂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由于佛教莲花从外形到内在含义都与中国的莲花有相似之处, 所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佛教也通过莲花文化在印度和中国的相似内涵, 以及西方与中土的文化交融拓开了一条道路。
佛教有“因果轮回”、“生死报应”的说法, 在当时的混乱的社会下, 人们由此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也帮助了当时的统治者更好的管理人民。
因此佛教在当时受到了推崇, 佛教艺术也被普遍接受。
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带来了建塔造像艺术。
随着佛教的盛行, 全国都大肆修建佛寺和建造佛像。
魏晋南北朝朝开始, 全国各地就出现了许多佛寺。
晚唐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写, 表述了但是数量繁多的寺庙。
从南北朝开始, 莲花纹样一般出现在纺织品、佛教壁画以及佛教建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