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主体与矛盾——理解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三维孔道·刘江荣

合集下载

坚持“五形态说”的现实含义

坚持“五形态说”的现实含义

文化软实力!"#$"%&#'()$*(+,%-.-/年第0期1230 -.-/坚持“五形态说”的现实含义张顺洪[摘 要]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们不应因过分强调某个国家历史的特殊性,而怀疑马克思主义阐明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坚持“五形态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从历史实际出发,科学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并根据历史实际,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防范错误思潮的蔓延。

[关键词]社会形态;五形态说;历史规律;错误思潮[作者简介]张顺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殖民主义史、英帝国史、社会形态史。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淡化、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五形态说”。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五形态说”(或者说“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是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经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的。

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地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若发生变化,社会形态也发生变化,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性质。

一 “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五形态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以贯之的观点,并不是斯大林一个人的看法。

学术界有些人只强调“五形态说”是斯大林的观点,这是不对的。

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斯大林之前早已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斯大林只是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归纳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归纳哲学模块的政治内容是必修四的政治知识点,很多学生都表示哲学很难理解,其中最难掌握的就是矛盾的原理知识,你想知道自己掌握了没有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矛盾知识矛盾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① 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言第一篇 社会生产过程第一章 社会生产与再生产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式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市场与资源配置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经济制度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演变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发展完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社会经济运行第八章 微观经济运行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篇 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 国际经济关系第十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关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导 言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并把握经济规律。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现代“经济”一词包含的意思(1)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

(2)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3)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各部门的总称,即指包括再生产各部门的总体。

(4)节约、节省。

(5)个人或家庭的收支状况等。

2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在西方的普遍使用①“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田提出的。

他在161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

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部以及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矛盾。

经济领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投入与产出、计划与市场等的矛盾;政治领域有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及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之间等的矛盾;文化领域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之间、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社会领域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

一切社会领域都充满了矛盾。

社会矛盾贯穿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社会形态在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

社会过程和阶段的不同,只是矛盾的类型、性质和具体形态的不同,并非矛盾有无的不同。

不仅阶级社会存在矛盾,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都存在着矛盾。

所谓无差别、无矛盾境界,知识人们的一种幻想。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

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毛泽东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矛盾系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它既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规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的。

生产力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要求变革就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框架图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框架图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与方法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实践活动
中介
客体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理论
指导作用 决定(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认识
认识路线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构性
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结构
认识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感性认识
实践为中介
条件 第一次飞跃
理性认识
条件 第二次飞跃
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因素
间接性、抽象性
非理性因素
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动力、诱导、激发作用
主体
中介
客体
人的认识 能力、认 识水平的
标志
物质性认识工具 观念性认识工具
语言工具
实践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创立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吸收 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考点总结版)一、简答题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①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生产力(人与自然):生产力包括人与物的因素(人是最根本因素);物的因素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物质标志,也是划分社会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②生产关系(人与人):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反应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起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并非商品(2)价值(社会属性):即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劳动),而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相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相关。

(3)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价值交换的量的比例,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自然属性):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_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_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_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复习提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框架图与原理归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基本问题基本形态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特点真理的发展性原理——真理的属性总特征:1联系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法原理2发展发展普遍性原理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质变统一原理实质与核心:矛盾矛盾是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原理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原理(做事情)矛盾主次方原理(看问题)矛盾分析法要求:创新辩证否定原理——辩证法批判、革命、创新原理创新的作用(4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集体主义、两自觉)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注:1.所有内容均为必背知识点,提纲性质,方便背诵。

2.一般性知识点未列出。

3.右侧引出内容为注脚。

4.后附原理方法论资料。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阶级、主体及矛盾——明白得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式论的三维孔道刘江荣

阶级、主体及矛盾——明白得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式论的三维孔道刘江荣

阶级、主体与矛盾——明白得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式论的三维孔道刘江荣①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要: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人类尚未摆脱阶级社会不可否定的现实存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利用权、收益权尚未掌控在雇佣劳动者阶级手中是显著的事实。

21世纪的全世界劳动者只有明确自己的主体性,正视并强化阶级意识,以辩证法为导引明白得并把握劳动者争得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式论,才能在现时期切实提升雇佣劳动者阶级的素养技术与社会地位,克服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内在矛盾性,最终全然变革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式论劳动者阶级矛盾从《<资本论>的逻辑》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式史》③和《政治经济学方式论史》④到《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式论》⑤、《政治经济学方式论》⑥和《<资本论>逻辑论纲》⑦再到《政治经济学方式论纲要》⑧和《政治经济学方式史大纲》①刘江荣,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2011级博士研究生。

②刘永佶.《资本论》的逻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③刘永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④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⑤刘永佶.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⑥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⑦刘永佶.《资本论》逻辑论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⑧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①,刘永佶教授连年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方式论的功效在这些高作中慢慢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中国政治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方式论基础。

当前,愈来愈多的人熟悉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进展必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反映中国的大体制度、进展道路、历史体会和核心价值,探讨中国最广大人民全然利益的实现途径,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研究方法)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构成中的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注: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这些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课件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工资的本质
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
工资的形式
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 的工资等。
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
包括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社会 制度等因素。
利润的来源和分配
利润的来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即超过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部分的价 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特点
• 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从创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 格斯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主义可能 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 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一。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自由化、私有化 和减少政府干预,对当代资本主义产
生了重要影响。
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在当代资本主义中的地位和 作用日益突出,虚拟经济成为重要的 经济形态。
社会福利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社会福 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 稳定。
06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01
02
03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地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

苏联模式、苏联教科书及其方法论对中国的影响·刘永佶刘江荣

苏联模式、苏联教科书及其方法论对中国的影响·刘永佶刘江荣

苏联模式、苏联教科书及其方法论对中国的影响刘江荣①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亦称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是在俄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通过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建立的初级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一种形式,其要点是社会主义政党一党专政,实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统一管制思想文化。

它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是俄国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下,以武力推翻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势力混合的反动统治的成果,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法律上规定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理论、运动和制度。

其本身也是有局限的、粗陋的、有缺陷的,应当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未能及时改革和完善,导致缺陷扩大,进而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夹击下最终失败。

政治经济学传入中国与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几乎是同时的,都是从20世纪初由进步的思想家开始引进,而全面的政治经济学传播与研究,又是与革命夺取政权后引入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同步。

苏联模式集中体现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者是前者的理论表现。

苏联模式通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形式而在实践上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方法要点是注释政策,本质是一种政策诠释学。

政治高于理论,政策高于理论,进而将理论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是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缺陷。

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基本特点及其主要缺陷江荣:从广义上来讲,苏联模式是指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

在经济学界,苏联模式一般是指斯大林领导苏联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其以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并通过艰难的①刘江荣(1983-),男,山西朔州平鲁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斗争,稳固了政权,进而根据俄国的特殊国情,建立了行政集权体制和初级的劳动公有制经济。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俄国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有其重要地位,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是“普遍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

高考政治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方法论讲解作为高考政治的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原理与方法论在政治思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之一,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对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过程和对矛盾的辩证认识方法。

它是一种探求物质世界本质的方法,彰显了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探索真理的进步性。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是矛盾与辩证。

矛盾是对立面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对抗,矛盾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就是指反对派别之间通过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的斗争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发展。

唯物辩证法突出了矛盾运动、质变与量变、阶段性等方面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矛盾观的概念“矛盾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基本概念,是对世界各种矛盾的辩证认识。

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生的。

因此,矛盾观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观”与“非对抗性矛盾观”两种。

对抗性矛盾是一种进一步为自己的方向而阻碍对方的方向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对立面、对立事物之间的激烈斗争,表现为矛盾双方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例如,阶级之间、派别之间的矛盾都属于对抗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则是指在同一个物质体系内,由于不同部分的差异,部分内部或整个物质体系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的矛盾,表现为矛盾双方的联系、互补和互根。

例如,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矛盾。

三、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方法论,它以矛盾为中心,以解决矛盾的转化为目的,在对待问题上始终持有辩证思维的态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辩证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是指对待事物问题时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矛盾关系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涵,分析各种矛盾关系,逐步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内部矛盾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批判克服“官本位”的指导原则》·刘江荣杨郑君

马克思的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批判克服“官本位”的指导原则》·刘江荣杨郑君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批判克服“官本位”的指导原则刘江荣①杨郑君②概览马克思在各历史时期的著述,不难发现,虽然他没有专门以民主为题的论著,也没有直面探讨民主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但是民主及其制度作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诸多论著中。

事实上,一方面,马克思针对民主问题的分析与论证是同具体问题和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另一方面,马克思针对民主问题的分析与论证是同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相联系的。

因此,准确把握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实质要在理解其民主的思想与理念,而不应囿于马克思针对某个特殊问题的具体论证与结论。

一、马克思民主思想在孕育生成阶段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开始思索民主问题并由此孕育形成民主思想是在其担任《莱茵报》主笔的时期③。

他在1842年11月8日《莱茵报》第312号附刊中曾提出:“应该争取实现一种同更深刻、更完善和更自由的人民意识相适应的崭新的国家形式。

”④青年时期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精神实质即他对封建专制政治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可以用他自己的话集中概括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

”⑤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反对书报检查的斗争中,而且体现于为贫苦农民的物质利益的辩护中。

要而言之,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与理论原则是在其批判黑格尔国家理论的相关论述中逐步阐发的。

首先,针对官僚机构和官僚政治的固有弊病,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就单个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

”进一步地,马克思指出:“官僚机构认为它自己是国家的最终目的。

……因此,它不得不把形式的东西充作内容,而把内容充作形式的东西。

国家的任务成了例行公事,或者例行公事成了国家的任务。

官僚政治是一个谁也跳不出的圈子。

”⑥“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

”⑦①刘江荣(1983-),男,中共党员,山西省朔州平鲁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②杨郑君(1985-),男,无党派,重庆直辖市人,中央民族大学2008级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当代工人与农民运动③1842年1月至1843年3月间,马克思公开发表文章32篇,其中有29篇刊登在《莱茵报》上。

阶级分析法完整

阶级分析法完整

阶级分析法一阶级分析法的内涵什么是阶级分析法,应该给阶级分析法下个怎样的定义呢?戚其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条指导性线索,并运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其各种问题”。

①赵吉惠认为,“所谓阶级分析,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划分为阶级及由此产生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所特有的科学方法论”。

②蒋大椿认为“科学的阶级分析,以社会存在阶级的事实和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为根据”,“阶级分析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从社会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的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它是人们认识文明社会历史事物本质的科学逻辑方法之一”③。

现在的学术界也基本上是这样解释阶级分析法的,即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思考、认识、分析、解决相关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这些“阶级分析法”的定义都是后来的历史学家总结出来的,并且已经“约定俗成”,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阶级分析法的概念。

这些定义是否全都科学合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又该怎么理解呢?周一平在《历史研究中“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的再认识》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具体的阐述④。

在文章中,周一平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创立了区别于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方法作出了贡献,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过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列宁和斯大林“同样没有谈到‘阶级分析方法’”。

接着指出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首次提出了“阶级分析方法”的概念,毛泽东说“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当时的阶级分析法还“停留在社会调查的方法上,还没有上升到研究政治、历史、社会科学等的一般方法论上”。

因为毛泽东在文革时期提出了“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阶级分析法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级、主体与矛盾——理解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三维孔道刘江荣①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摘要: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人类尚未摆脱阶级社会不可否认的现实存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尚未掌控在雇佣劳动者阶级手中是显著的事实。

21世纪的全世界劳动者只有明确自己的主体性,正视并强化阶级意识,以辩证法为导引理解并掌握劳动者争得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理论武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才能在现时代切实提升雇佣劳动者阶级的素质技能与社会地位,克服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相分离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内在矛盾性,最终根本变革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劳动者阶级矛盾从《<资本论>的逻辑》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史》③和《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④到《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⑤、《政治经济学方法论》⑥和《<资本论>逻辑论纲》⑦再到《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⑧和《政治经济学方法史大纲》⑨,刘永佶教授多年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成果在这些著作中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中国政治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充分反映中国的基本制度、发展道路、历史经验和核心价值,探索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路径,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与时①刘江荣,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2011级博士研究生。

②刘永佶.《资本论》的逻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③刘永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④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⑤刘永佶.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⑥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⑦刘永佶.《资本论》逻辑论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⑧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俱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

①毛泽东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体系就是建构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和概念系统的桥或船。

一、阶级分析法是政治经济学系统论证阶级利益的显微镜学术语境中的阶级分析法不同于政治语境中的阶级斗争;要想深入理解现实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矛盾之根由,就一刻也离不开阶级分析的方法。

诚如列宁所言,国家是为了控制阶级对抗而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种阶级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压制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②既然国家尚未消亡,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并努力发展阶级分析的方法。

事实上,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

但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或剥削阶级却剥夺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不劳而食,尽量享用。

一切财富如此,一切学术也是如此。

③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就其直接性而言,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同样的”。

但这一点并没有阻止这样一种情况:那些使两个阶级能意识到这种直接性,使赤裸的现实直接性对两个阶级来说能成为真正的客观现实性的特殊中介范畴,由于这两个在“同样的”经济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必然是根本不同的。

④遮蔽是当代资产阶级回避现实社会经济矛盾的主要方法;遮蔽性是全世界资本统治者共有的意识形态特征。

在资本统治占主导的世界各国,从学术理论界到文化教育界,再到传播媒体界,几乎全部的理论构建,教育内容与政策宣传都是为维护资本统治集团利益而服务的。

有遮蔽就有解蔽,解蔽性是全世界劳动者共通的意识形态,阶级分析法是解蔽当代资本主义统治者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占有生产资料进而控制劳动者的有力武器。

阶级是人类发展中特定时期社会关系的总体形式,它的基础就在于人的素质和生产力与人的生产关系间的矛盾。

⑤阶级是总体性的,是个体人经济、政治权利及文化观念的集合与分层。

因此,对阶级的规定,首先就集中于对个人权利的分析,并从其中概括出共性。

⑥一个阶级,经济上的所有权是政治上统治权的基础,政治上的统治权又是经济上所有权的保证,这两个权利,是其在社会中居统治或主导地位的根本。

⑦一个阶级,不仅是经济的存在和政治的存在,也是文化①张宇、邱海平.2011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2-3-15(10).②列宁.国家与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9.③周谷城.历史发展与学术变迁[J].复旦学报,1958(1):77-82.④卢卡奇.无产阶级的立场[A].卢卡奇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9.⑤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58.⑥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8.的存在。

只有本阶级的个体具有了明确其经济政治权利的阶级意识,这个阶级才是自为的阶级,否则只是自在的阶级。

自在的阶级中的个体,是分散的存在,并不能形成阶级的总体势力。

这既是其个体无权或少权的表现,又是他们不能以联合的力量争取权利的原因。

这些没有或不明确阶级意识的个人,并不能构成维护自己利益的总体。

①就现实言,对阶级的否认,并不是因为认识的方法,而是因为实际利益,恰恰是因为特殊利益才使得某些统治者阶级的思想家否认阶级的存在。

②第一世界的西方正是通过剥夺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将阶级矛盾转移为民族国家的矛盾,得以在国内维持一支庞大的中产化的工人队伍,从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性;与此同时,这种转移也在第三世界国家里制造了更为严重的阶级矛盾。

③更有进者,为了给强调个体主义、专业主义、机会平等和开放市场的新自由主义话语扫清道路,阶级话语在中国被有意无意地或扭曲或压制,在这个意义上,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两亿农民工很有些“生不逢时”的意味,然而,他们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

④有鉴于此,劳动者没有必要掩饰阶级的存在,历史的进步要求变革社会结构,变革的势力必须认知这个结构。

而这,也就要求承认并分析阶级。

⑤阶级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人的阶级性是资本统治者无法遮蔽的社会现实。

劳动社会主义指导下的阶级斗争会促进阶级联合,进而强化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反过来又会推动阶级斗争向着劳动者素质技能与社会地位提高的正确方向不断迈进。

择要进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不是某些研究者“制造”出来的,而是由其对象中的经济矛盾的阶级性质决定的,是研究者受经济矛盾的阶级性制约,并由对立的阶级及其斗争所促成的。

承认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进而明确自己的阶级归属,是政治经济学研究者起码的良知,也是方法论研究的基本点。

⑥马克思从不隐讳他的学说的阶级性。

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只要是存在阶级的地方,对阶级关系的分析仍然是研究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有效方法。

虽然有人主张经济发达国家的阶级界线已经日益淡化,但在这些国家里,剥削、贫困仍然没有消失,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过程不仅没有①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9.②刘永佶等.劳动历史观[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64.③潘毅、卢晖临、张慧鹏.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J].开放时代,2010(5):7.④潘毅、卢晖临、张慧鹏.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J].开放时代,2010(5):8.⑤刘永佶.劳动社会主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7.停止,反而大大加快了,例如美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就升至4.68。

肇源于美国震撼全球的大危机就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与迅速扩张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即使依靠庞大的信贷消费也无法解决的一次总爆发。

而且在美国尚未完全走出危机之际,2010年第3季度,全美企业居然获得1 659亿美元的利润,创出了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数字。

这种阶级状况,使得美国虽然花费巨大的投资企图振兴经济,但收效甚微;徘徊于9%以上的严重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约有200万户居民因无法还贷而被收回房屋;23%的美国家庭背负的抵押贷款金额高于其房产的价值,穷人面对满身的债务走投无路,为生计而不得不忍受更加繁重的压榨,群众的焦虑和怨恨不断聚集。

为了转移人民的不满,美国政府想方设法转移群众对社会矛盾的视线。

这就是为什么不管正义和有识人士如何说明真相,美国政府仍然不顾事实,坚持把失业和危机归咎于中国的出口和人民币汇率。

可见,无论从经济关系或者政治关系看,阶级分析仍然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

①事实上,如果我们淡化阶级观念,走向阶级斗争熄灭论,这样发展下去,有重蹈苏东覆辙的危险。

所以在重点抓经济工作,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像毛泽东教导的,要不忘阶级和阶级斗争。

②阶级分析法不存在过时与否的问题,阶级分析法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系统论证阶级利益的必要方法,也是劳动者深刻认识整个阶级社会的重要方法;即使是阶级社会消亡了,阶级分析法也有重要的方法史意义。

那些叫嚣阶级分析法不适用于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矛盾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就是对阶级分析方法与阶级概念体系一无所知。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集中反映雇佣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劳动创造了世界。

然而,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却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异化的状态,至今难以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体。

政治经济学产生于资产阶级为取得其统治地位而变革封建领主制的社会运动,通行于资本统治及劳动解放相矛盾的全过程。

③政治经济学是以系统的经济概念体系区别于古代经济思想的,它的形成,是以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为基础的,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发展及社会主义经济矛盾出现后,得以逐步演化的。

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人类共同劳动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的阶级主体是无资本的雇佣劳动者阶级。

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在工业文明时代,集合并系统论证劳动者的经济意①吴宣恭.阶级分析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J].中华魂,2011(9):34.②刘国光.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J].中华魂,2011(9):17.③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57.④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42-43.识,使得已经作为一个阶级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全世界劳动者争取成为社会主体的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