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索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的重要性和现状。
首先介绍了课程教改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数控技术》课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最后总结了教改探索的成果与启示,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整个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模具专业、数控技术、教改、探索、总结、背景、意义、现状分析、教学内容、优化、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改进、成果、启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课程教改的重要性课程教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而言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进行课程教改,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
课程教改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教改对于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模具专业发展的关键之举。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课程教改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教改之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数控技术在模具专业的应用数统计、格式要求等。
以下是根据你的要求输出的内容:在模具专业中,数控技术主要应用于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过程中。
通过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可以实现对模具的精确加工,满足复杂构型和高精度的加工要求。
数控技术还可以实现模具零部件的批量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模具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工艺之一,更是离不开数控技术的支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模具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对《数控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针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本文提出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教学内容的调整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应根据当前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应用需要,适当增加课程教学内容,并且加强与模具制造实际应用的相关性。
同时,应注重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和程序设计的实际操作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和程序设计能力,使其能够掌握复杂图形的数控编程和加工工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课程教学手段方面,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比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呈现数控加工的过程和技术要点;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数控加工流程和程序设计;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数控机床调试和操作、加工过程中的手工测量和自动测量等实际操作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
(三)教学模式的改善在课程教学模式方面,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兼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拓宽视野。
具体操作方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
二、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学生个人学业成绩的评估,包括笔试和实践成绩等;(二)学生讨论和表述能力的评估,包括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述等;(三)教学改革后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或面对面的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的意见和建议。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一、前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进行探索与总结,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课程背景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数控技术人才而设立的。
数控技术包括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CAD/CAM技术、数控编程等内容,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技能。
对该课程进行教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三、教改目标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教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仿真加工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改后,学生应当能够独立完成数控编程,具备一定的CAD/CAM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更新教学内容。
将传统的数控技术知识与CAD/CAM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数控加工中心、仿真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内容。
2. 实践项目教学。
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
4. 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活动。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与真实的生产环境接轨,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对教改后的《数控技术》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他们认为教改后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的工作需求。
学生表示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也对教改后的教学效果给予了正面评价,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教改效果与问题通过教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提出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旨在为我国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具专业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此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模具专业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模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4. 师资力量不足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需求1. 调整课程设置,适应行业需求针对模具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CAD/CAM、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等技能。
4.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整课程结构,增设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加强课程整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3)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企 业 大 幅 提 高 了 用 工 数 量 的 需 求 , 同 时 对 从 业 人 员
的 业 务 素 质 、 术 水 平 、 手 能 力 也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技 动 求 。从 就 业 企 业 反 馈 的 信 息 来 看 . 具 专 业 学 生 所 学 模 知 识 及 动 手 能 力 仍 难 以 达 到 工 厂 用 工 要 求 . 即 使 是
位 的要 求 。
关 键 词 : 中 职 ; 具 专 业 ; 程 改 革 ; 整 模 课 调
伴 随 着 长 三 角 模 具 工 业 的 迅 猛 发 展 。模 具 制 造
整 , 立 了 模 具 专 业 的 目 标 定 位 , 培 养 以 冷 冲 模 为 确 即 主 的模 具 加 工 制 造 行 业 生 产 、 务 、 术 和 管 理 第 一 服 技 线 的 中 、 级 专 门 人 才 。新 目 标 的 最 大 变 化 是 偏 重 于 初 模 具加 工 、 试 、 装 、 备 的操作 等生 产一 线技 能 。 调 安 设 不 再 把 原 先 的模 具 设 计 作 为 重 点 。 我 们 认 为 中 职 生
够 实现顺 利就业 、 岗 。 上 二 、 整 课 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 学 体 系 调
、
调 整 课 程 培 养 目标
为 了 实 现 新 的 课 程 培 养 目标 .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充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理 构 建 学 生 的知 识 、 力 结 构 , 合 能 使 学 生得 到 适 合 自身 特 点 的最 佳 教 育 和 全 面 发 展 。 做 到 因材 施 教 , 们 对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了改 革 。 按 照 公 共 我 基 础 课 、 业 基 础 课 、 业 技 术 课 、 业 技 能 课 及 职 业 职 职 职 素 养 养 成 课 等 五 部 分 构 建 教 学 体 系 , 行 学 分 制 。 专 实 业 课 程 分 为 必 修 课 、 选 课 和 选 修 课 。 必 修 课 程 按 照 限 模 块 化 设 置 成 三 大 模 块 :简 易 机 构 零 件 模 块 加 工 、 自 动 送 料 机 构 模 块 制 作 、 冲 裁 模 模 具 制 造 模 块 。每 个 冷 模 块 下 面 有 四个 子 模 块 , 冷 冲裁 模 模 具 制 造 模 块 包 如 括 : 具拆 绘 、 具 C 模 模 AD/ AM 、 易 冲 孑 落 料 模 制 作 、 C 简 L 冲 孑 级 进 模 制 作 。 前 两 个 模 块 强 调 普 适 性 , 后 一 个 L 最 模 块 凸现 专 业 化 。 们 依 据 社 会 实 际需 求 和 学 生 个 人 我 的 兴 趣 , 置 一 定 数 量 的选 修 课 , 注 塑 模 加 工 模 块 、 设 如 特 种 模 具 加 工 模 块 . 生 可 根 据 专 业 方 向 和 个 人 的 爱 学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探索与总结。
在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详细讨论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需求分析与教改方案设计、课程内容优化与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改带来的成果与收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为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模具专业、数控技术、教改、教学模式、教学需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估、教改成果、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模具专业在制造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模具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传统的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通常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急需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进行教改,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总结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经验,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教改方案,优化课程内容并更新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教改带来的成果与收获进行评估,为未来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和总结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过程,分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教改方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探讨教改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提升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积累。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提升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为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模具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中分析了传统模具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实践的教学改革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效果评估展示了改革的成果。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模具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模具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性的探讨,为提高模具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模具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效果评估,探索,总结,意义,展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传统模具教学问题,教学改革措施,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不断进步,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模具教学方式在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模具人才的需求。
对模具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模具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和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现实工作环境时无法很好地适应和胜任。
这种情况不仅对学生的就业前景造成影响,也制约了模具行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模具教学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模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模具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推动模具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模具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模具行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模具产业的发展。
传统的模具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模具行业的需求。
进行模具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模具行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制造业水平、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模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而模具教育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关键环节。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各高职院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企业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
针对模具行业对“零距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生产岗位的需要,我们通过认真调研、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调整与改进,减少了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采取“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CAD软件应用》、《CAM软件应用》、《冷冲压成形工艺模具及设备》、《塑料成型模具及设备》、《数控编程与加工》、《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压铸模与锻模》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冷冲模和塑料模二门课程设置上进行整合,将《冲压塑料成型设备》的课程内容一分为二,把“冲压成形设备”融进《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而“塑料成型设备”融进《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形成了我院模具专业的二门核心课程——《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和《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融合相关知识为一体,使冲压工艺、模具和设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广度,使之成为二门关键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强。
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也同时进行调整,加强实用的内容,主要将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引成了几大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冷冲模综合实训、塑料模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环节。
注重综合应用,冷冲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冷冲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塑料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塑料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的实践与总结。
在介绍了课程教改的重要性和引入数控技术的背景。
在围绕教改目标设定与方向、课程内容优化与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展开讨论。
通过本次教改,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实践环节设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教改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模具专业人才。
本文通过对教改实践的总结和展望,为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数控技术、模具专业、教改、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效果评估、成果、发展方向、教学环节设计、优化、更新、目标设定1. 引言1.1 课程教改的重要性课程教改的重要性在于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际需求。
通过教改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贴近行业实际、更符合学生需求。
教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改还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为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重要保障。
课程教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积极推进不断探索与总结。
1.2 引入数控技术的背景引入数控技术的背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技术已经成为模具制造领域的必备技能之一。
数控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高模具制造的精度和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具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数控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运动和加工过程,实现精密加工和生产自动化。
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势在必行,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模具制造领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遇。
模具专业“2+1”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计划设计 、学校教学监管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
学模式如何设计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
作环境 ,培养学生严谨 的工作态度 ,提高学 生动
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达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 “ + ” 人 才 培 养 教 育 模 式 是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21
通过几年 的教学 ,模具专业教 师团队初步形 成 ,编写 了适合高职 院校使用 的校本教材 ,教学
式 ,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 的弱项和针对职业市场
计从 图纸到三维设计 ,再 到仿 真 ̄ - ,最后 到实 nr _ 训工厂 实际加工 ,由老师对 学生设计 的模具进行 评价 ,指 出设计 的不足及改进方案 ,最后 给出相 应的成绩 。
都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要在竞争 中处 于不败之 地就需要了解市场和企业最 急需 的人才 以及所提
供职位的要求 。模具专业实行 “+ ”人才培养模 21 式有利于实现企业 与就业 的零距离 。它祢补 了学
生职业能力 ,适应职业市场 的需求 ,增强学生在 外的实践 能力 。“+ ”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大大 的 21 为学生提供 这一优 势 。实施 “ + ”人才 培养模 21
模具专业 “ + ’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1 ’
苗 君 明
辽 宁装备 制造 职业技 术 学院 ( 阳 沈 10 6) 111
【 要】“ 2 1 摘 + ”教学模式是加强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和丰富了高职院校人
才培 养机制 。以模具专业 推行 “+ ”教学模式 的实践 为例 ,通过 “+ ”教学模式实践 ,提高了学生 的动 手能 21 21
解决上述问题 ,成了教学 改革 的焦点 。学院通过 召开企业专家座谈会 、深 入企业调研 、毕业生意 见反馈 、国内外考察以及 学习专 家讲座 ,模 具专 业所有课程都采用项 目 学法实施教学 ,既要选 教 用合适 的企业 项 目又要让 学生能够 动手设 计 ,单 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无法满 足新教 学法 的要 求 , 需要教室 、实训室 、设计 室综合使 用 ,才能让学 生 达到 与 企 业 真 实 场 景 的 对 接 ,但 这对 教 师 教 学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从市场对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入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设置的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毕业设计改革。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赋予学生真正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
标签:教学模式;改革;模块化教学1 概述随着模具产业的飞速发展,模具企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与这一要求不适应的是模具行业的技术人才十分紧缺。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
结合模具市场的发展前景和模具行业对“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认识到,针对我院模具专业方向理论与实践脱节、学习与就业脱节等现象,对模具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新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更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能与模具企业同步,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高技能的复合型模具专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2 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及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的结构使这五个因素形成有规律的联系。
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完整性、操作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在教学模式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学的内容、专业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主体的具体情况,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体现出其对专业特点的主动适应。
我校模具专业方向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 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和组织教师对模具专业就业状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明确了我校模具专业方向应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制造行业,能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以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同时又能与他人协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1. 引言1.1 引言背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是目前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无法适应当前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和挑战。
本次教改探索和总结的研究针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课程内容的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满足行业的需求。
《数控技术》作为模具专业的重要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前景,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教改探索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行业需求,本次研究将深入分析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估教改效果,并总结实践经验,为未来课程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课程现状的分析,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评估教改的效果,总结实践经验,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推动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我们希望能够找到适合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正文2.1 课程现状分析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是模具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该课程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主要依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教学内容和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脱离实际生产需求。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模具专业的学生,掌握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
近年来,我院模具专业对《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能力。
本文将对这次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原有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中,《数控技术》课程的内容枯燥、乏味,缺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案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原有的教师授课方式也存在不足,如理论课程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将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虚拟仿真阶段和实际操作阶段。
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代码编写方法;在虚拟仿真阶段,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并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操作阶段,学生会亲手操作数控机床,实现课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2. 科技实验室建设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了教学设备以及科技实验室的建设。
在科技实验室,我们配备了先进的数控机床以及专业的编程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制造工作环境。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控机床与模具加工设备的相互配合关系。
在学生实操中,老师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控工艺特点,并掌握数控技术操作要领及处理质量主要问题的方法。
3. 融合实践案例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将数控技术与实际制造业相结合,贯穿实际案例。
正式因为如此课程才能让学生理解、感受、巩固,让技能更加熟练。
同时,通过实践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取得了充分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评估通过对本次教学改革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们认为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有趣、有用。
其中,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部分较为满意,有助于培养能力,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人才挑战。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模具专业人才,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一、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1.课程设置的优化:传统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当调整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除了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入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模具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用性。
现在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习实践的加强:模具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操作和实践。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企业开设讲座、教师走出校园、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和实践能力。
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加强实践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创新实践教学:该学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课程从课堂延伸到实验室和工厂。
学生在模具设计和制造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后,可以立即应用到实践中。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企业合作项目:该学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生产中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建立良好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学院通过设置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导师进行学术和生活指导。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在模具专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更合格的人才,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本文就这一过程进行探索和总结。
针对《数控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我们首先明确了学习目标。
由于数控技术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掌握。
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完整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能够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技能,能够根据图纸要求编写数控程序;能够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和调试;能够熟练运用数控技术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数控技术》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繁多,包括数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我们将课程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在基础知识讲解阶段,通过课堂教学、讲解PPT、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编程方法。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将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实际编程操作和机床加工练习,以 consolix dating site 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我们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而我们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示范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利用数控机床模拟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编写程序和模拟加工等实践操作。
我们还组织实地考察和企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数控技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和总结。
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成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我们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课程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总结,我们发现《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对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过改革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调研得到,学生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强,能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中。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岗位技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生产决定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正是由于对模具的需求量巨大,很多高校均把模具专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然而,一方面是全国各地高校开设了大量知识结构难以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生产企生很难选择到实用型模具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是学不能致用[1]。
这就涉及到需要对毕业班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既涉及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岗位变迁、又涉及教学计划重构[2]。
因此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情况来设置,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可以让毕业学生工作后迅速的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
一、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目前各大高校对模具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的在探讨和研究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一)课程知识陈旧,所用的教材都是较老的教材,很多当时认为的先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一些被认为是先进的制造工艺很多在企业已经遭到淘汰。
这将造成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脱节,不利于培养模具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开发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所选的案例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生产实际,所学和所用脱节,不利于毕业生以后对企业岗位的适用。
(三)核心课程设置单一,大多数模具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而较少涉及加工工艺,重设计轻制造,而企业所急需的正是具有高水平的模具制造能力的高技人才。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一、引言模具专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技术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数控技术作为模具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模具加工质量、加快制造速度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索和总结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的经验与实践,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教改的现状在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于数控技术的需求。
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应对新的教学要求和需求。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普遍较弱,缺乏对于数控技术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必要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产业的需求。
三、教改方案与实践1. 更新课程内容针对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
加入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设备维护等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论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控实验室和工作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实践项目,提升其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建设教学团队引进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建设高水准的教学团队,以提高师资力量。
并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4.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举办各类实训竞赛活动,如数控加工技能大赛、模具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提高其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
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数控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效果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实践,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更新了课程内容,使其更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明显提高。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控技术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
本文将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探索与总结进行阐述。
教师人才培养方面,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及时掌握最新的数控技术知识,并根据工业界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与此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验、设计和制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际应用型的学科,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项目,进行刀具加工和编程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教学方法方面,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引入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实验成绩、项目成果、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模具专业的《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关键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教改探索与总结,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索与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控技术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探索与总结进行探讨。
《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在《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
注重实践教学也是《数控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数控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环节。
可以通过实验、实训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控机床,学习并掌握数控编程、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具设计制作、数控加工实践等项目,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数控技术和发展趋势,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提升其创新意识和时代背景的把握能力。
还应增加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如零件加工规程、数控编程技巧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模具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模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对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过改革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调研得到,学生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强,能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中。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岗位技能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生产决定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正是由于对模具的需求量巨大,很多高校均把模具专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然而,一方面是全国各地高校开设了大量知识结构难以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生产企生很难选择到实用型模具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是学不能致用[1]。
这就涉及到需要对毕业班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既涉及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岗位变迁、又涉及教学计划重构[2]。
因此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情况来设置,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可以让毕业学生工作后迅速的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
一、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目前各大高校对模具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的在探讨和研究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一)课程知识陈旧,所用的教材都是较老的教材,很多当时认为的先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一些被认为是先进的制造工艺很多在企业已经遭到淘汰。
这将造成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脱节,不利于培养模具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开发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所选的案例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生产实际,所学和所用脱节,不利于毕业生以后对企业岗位的适用。
(三)核心课程设置单一,大多数模具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而较少涉及加工工艺,重设计轻制造,而企业所急需的正是具有高水平的模具制造能力的高技人才。
(四)大多数高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精简教学内容,并没有适当的添加适合企业的相关内容的课程,仅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工作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需具有目标性,具体性,先进性,前瞻性。
以企业岗位为导向,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
二、企业岗位的设置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知道,模具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2D/3D绘图员,助理模具师,模具结构工程师,模具分析工程师,CNC编程员,各种数控设备的操作工,线切割和电火花操作工。
而模具企业的常见生产流程是:承接业务、制定计划、测量绘制产品图、审核产品图、研究制定模具结构、绘制模具零件图及装配图、审核零件图及装配图、利用各种加工方法加工模具、钳工合模,试模及修模、完成产品及售后。
通过以上的流程分析可以发现,模具专业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专业,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模具拆装调试、注塑成型等岗位,各岗位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
而模具产品的种类繁多,如注射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挤出模具等,若各种模具的相关课程都去设置,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而注射模具和冲压模具占有市场的份额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这两种模具作为切入点,以其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
三、毕业班课程的设置
针对模具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岗位需要,我院模具专业毕业班的学生开设了如下课程:
(一)《模具机械制图》
大部分高校开设的都是《机械制图》,该课程讲述的是看图和识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没有涉及到模具相关的知识,很多学生毕业后,根本看不懂模具图纸。
另一方面,三视图的投影在国家标准中是第一角法投影,而在大多数的模具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里,都采用的是第三角法,毕业生所学和所用产生了矛盾,因此开设第三角法的模具机械制图,能让学生毕业后,快速的适用企业的生产实际,快速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
(二)《QC七大手法及技巧》
在进行品质管理时,企业会用到许多图形方法来整理显示资料及数据,这些用做品质改善的图形工具,通常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这些方法称为QC手法,常用的七大手法有: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通过开设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可以顺利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中,学生能迅速的适用相应的管理,质量检测等相应的岗位工作。
(三)《Pro/E分模设计》
大部分高校在该专业都会开设Pro/E课程,但一般只涉及到基本的零件建模,而企业的生产实际是需要用到具体的模具模块,企业不希望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软件的培训,所以开设该课程,针对一些常用的零件或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模设计。
让学生能进行相应的模具设计,以利学生今后在企业能迅速适用相应的模具设计工作。
(四)《注射机常见不良及其分析改善》
一般来说,在对注射机设备相关的内容一般在《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时候一笔带过,只注重理论,不考虑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只从大方面考虑,不从细节方面入手。
开设该课程,利用学院的注射机进行实操训练,复现残次品,并且从制品的缺陷去分析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进行调整,以达到合格的制件。
通过开设该课程,学生能对
企业的生产实际有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后,在相应的岗位上能迅速的胜任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五)《模具钳工实训》
一般来说,机械类学生均会有金工实习,其中有钳工的内容,但通常情况下是通用的钳工操作,一是内容太过简单,二是没有涉及到模具钳工。
通过开设该过程,通过实际的模具安装,调试,修模,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模具结构设计能力,能使学生对注射机的工作过程,模具的加工制造都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学生在以后的相关的钳工岗位,或者是相关的设计工作的时候,更能得心应手。
通过开设以上课程及其他相应的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很好。
从2008年开设的“汉达班”、“富港班”、“华硕班”,班上的学生大部分进入对应的企业工作,就业率较高,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几年后走上了对应的技术管理岗位。
四、结论
(一)通过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二)通过开设的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通过开设的课程,毕业班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可以迅速的胜任模具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荣学.模具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1,6:80.
[2] 王平,李立赐,赵俊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