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的资料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
机械毕业设计全套资料对于机械毕业设计的全套资料,具体内容会因设计题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机械毕业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1. 需求分析,这部分资料包括对设计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需求的详细分析。
你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所需解决的问题、设计的功能要求等。
此外,还可以包括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
2. 文献综述,这是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的部分。
你需要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专利和技术报告,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为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设计方案,这是你对设计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案和方法的详细描述。
你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流程等。
此外,还可以包括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方案、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等。
4. 设计计算与分析,这部分资料包括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和结果。
你需要使用合适的工程计算方法和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 详细图纸,这是设计的详细图纸和工程图纸的集合。
你需要绘制设计的各个部分的详细图纸,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图等。
这些图纸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6. 实验与测试,这部分资料包括对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和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你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7. 结论与展望,这是对整个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你需要对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此外,还可以对未来的研究和应用进行展望。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机械毕业设计的资料内容,具体的资料形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根据学校和导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总论(ppt 95页)
3. 寿命要求 影响零件寿命的主要因素有
疲劳破坏 腐蚀 磨损
大部分零件工作在变应力下,疲劳破坏是引起 零件破坏的主要原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有
▲应力集中 ▲零件的尺寸大小 ▲零件表面质量及环境状况 零件处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时,可能使材料遭到腐蚀。
2、经过优化的举升液压缸布置方式
3 举升运输装备结构设计
四、技术文件编制
技术文件
设计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 零件明细表 标准件汇总表
试验大纲 ……
湘电风能: 大型叶片举升运输装备
叶片水平运输时,运输装备图。
湘电风能: 大型叶片举升运输装备
叶片举升一定角度运输图。
§2-3 对机器的主要要求
设计机器的任务是在当前技术发展所能达到的条件下, 根据生产及生活的需要提出的。不管机器的类型如何, 一般来说,对机器都要提出以下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失效实例:
潘存云教授研制
齿轮轮齿折断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轮齿塑性变形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承内圈破裂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承外圈塑性变形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瓦磨损
潘存云教授研制
齿面接触疲劳
失效原因: 强度、刚度4.79%; 腐蚀、磨损、疲劳破坏占73.88%,是主要失效原
机器实例
机器实例
控制部分——保证机器的启动、停止和正常协调动 作。
传感部分——将机器的工作参数,如位移、速 度、加速度、温度、压力等反馈给控制部分。
辅助部分——包括机器的润滑、显示、照明等。 也是保证机器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2-2 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
一般而言,机器的设计阶段是决定机器好坏的 关键一环。机械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实 践经验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设 计者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1. 引言机械设计是利用物理学、力学、工程材料学等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力学原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力学原理。
力学研究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主要包括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条件以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方面。
在机械设计中,力学原理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机械部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以确保机械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能。
3.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
通过对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测试,可以为机械设计者提供选择合适材料的依据。
在机械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4. 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和位置等。
在机械设计中,运动学原理可以用于确定机械系统的运动方式和传动方式。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可以优化系统的运动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5. 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研究物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
在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原理可以应用于热机设计和能量传递等方面。
合理利用能量和优化能量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6. 润滑学原理润滑学原理研究物体表面间的摩擦和润滑特性,涉及到润滑方法、摩擦力以及润滑剂的选择等方面。
在机械设计中,润滑学原理可以用于减少机械部件的磨损和能量损失,提高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7. 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关键原理之一,涉及到机械部件的形状、尺寸、布局等方面。
结构设计原理需要考虑到力学性能、材料力学、运动学等因素,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优化。
8. 机电一体化原理机电一体化原理将机械设计与电气控制相结合,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机械工程专业资料汇总
机械工程专业资料汇总机械工程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学科,涉及到机械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当你进入这个领域时,掌握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关于机械工程专业的资料汇总,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机械工程。
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书籍机械工程领域有许多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机械工程书籍推荐:-《机械设计手册》:该书是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必备工具书,包含了机械设计中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机械原理》:该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教材,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工程学》:该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材,包含了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资料机械设计与制造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领域。
以下是一些与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的资料推荐:-《机械设计大全》:该书详细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
-《机械制图与CAD》:该书介绍了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CAD软件的应用技巧,对于学习机械设计非常有用。
-《机械CAD/CAM与工艺设计》:该书介绍了机械CAD/CAM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与工艺设计相关的内容。
3. 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的资料了解机械材料的性质和热处理技术对于机械工程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资料推荐:-《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该书介绍了常见的机械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以及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和技术。
-《机械零件手册》:该书包含了常见机械零件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的选择指南,对于机械零件设计非常实用。
-《材料力学与材料科学》:该书介绍了材料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了解机械材料的性质非常有帮助。
4. 机械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机械工程领域有许多技术标准和规范需要遵循。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机械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资料推荐:-《机械工程技术标准》:该资料包含了机械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如尺寸和公差、材料和热处理等。
机械设计名词解释
机械设计名词解释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是基于机械工程原理和技术,通过研究、分析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设计机械结构和系统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2.1.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利用工程设计和创新思维,将原始的机械构思、需求和目标转化为可实际制造和使用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2.2. 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中各个部件的组合和布置方式,包括连接、支撑、传力的构型和方法等。
•运动学研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并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
2.4.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平衡等。
2.5. 建模•建模是指将机械系统从现实世界中进行抽象化,用数学和物理方程来描述机械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2.6.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包括弹性、塑性、断裂等。
•热力学研究热量和能量之间的转化,以及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8.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指将机械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等。
2.9. 误差与公差•误差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实际尺寸或形状与设计尺寸或形状之间的差异。
•公差是为了控制误差,设定的允许范围,表示具有一定尺寸或形状的零件或装配体的尺寸或形状对于设计要求的偏差。
2.10. 机构设计•机构设计是指将一些零部件按照特定的方式组织和连接,使其实现特定的运动或功能的设计过程。
2.11.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通过齿轮、带传动、链传动等方式将动力从原动机传递到工作机构的过程。
3. 结论以上是对机械设计中一些基本名词的解释。
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常用机械设计资料整理
常用机械设计资料整理1.机械基础知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是设计师必备的,包括机械工程原理、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
这些知识对于机械设计的计算和分析非常重要。
2.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是机械设计师的宝典,它包含了大量的设计数据和计算公式,涵盖了各种机械元件的设计要点和技巧。
常见的机械设计手册有《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中级卷)》等。
3.轴承手册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零件,选择适当的轴承对于机械设计至关重要。
轴承手册中包含了各类轴承的参数、性能和选用方法,有助于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轴承。
4.螺纹手册螺纹是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连接方式,螺纹手册中包含了各种标准螺纹的尺寸、公差和工艺要求,帮助设计师正确选择和设计螺纹连接。
5.齿轮手册齿轮是机械传动中重要的元件,齿轮手册中包含了各类齿轮的设计要点,包括齿轮的几何参数、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等。
6.机械设计软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有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分析和仿真功能,能够大大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
7.标准规范机械设计中的标准规范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标准规范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自制标准等,设计师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标准规范。
8.参考书籍除了上述的资料,机械设计师还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机械设计书籍,如《机械设计概论》、《机械设计基础》等。
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机械设计师的设计水平非常有帮助。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机械设计资料,它们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对广大机械设计师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行业资料包括哪些
机械设计行业资料包括哪些机械设计行业资料包括哪些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和使用各种相关的资料。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行业常用的资料类型及其应用。
1. 标准和规范在机械设计过程中,标准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它们规定了机械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标准和规范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例如ISO、ASME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特定的项目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参考和应用。
2. 工程手册和参考书籍工程手册和参考书籍是机械设计行业必备的资料之一。
它们包含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等内容,对于设计师的学习和工作非常有帮助。
常见的工程手册和参考书籍包括《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基础》等。
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学习和参考。
3. CAD软件和模型库在现代机械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CAD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设计、绘图、模拟等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通过CAD软件的模型库获取各种零部件和装配体的三维模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常用的CAD软件包括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
4. 供应商和制造商的资料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需要与供应商和制造商进行沟通和合作。
供应商和制造商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工艺、加工能力等方面的资料和建议,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加工方式。
此外,供应商和制造商还可以提供产品样本、技术资料和性能参数等信息,供设计师参考。
设计师应该与供应商和制造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所需的资料。
5. 行业期刊和学术论文行业期刊和学术论文是了解机械设计行业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的重要渠道。
设计师可以通过阅读行业期刊和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综合整理)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0、零件(独立的机械制造单元)组成(无相对运动)构件(一个或多个零件、是刚体;独立的运动单元)组成(动连接)机构(构件组合体);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连接称为运动副;运动副要素(点、线、面);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转动副、移动副、高副(滚动副);点接触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高副(两个自由度、一个约束)、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一个自由度、两个约束,如转动副和移动副)0.1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0.2在四杆机构中,不满足曲柄存在条件的为双摇杆机构,满足后,若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若以最短杆相对的杆为机架则为双摇杆机构;若以最短杆的两邻杆之一为机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0.3 凸轮从动件作等速运动规律时,速度会突变,在速度突变处有刚性冲击,只能适用于低速凸轮机构;从动件作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时,有柔性冲击,适用于中、低速凸轮机构;从动件作简谐运动时,在始末位置加速度也会变化,也有柔性冲击,之适用于中速凸轮,只有当从动件做无停程的升降升连续往复运动时,才可以得到连续的加速度曲线(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可适用于高速传动。
0.4凸轮基圆半径和凸轮机构压力角有关,当基圆半径减小时,压力角增大;反之,当基圆半径增大时,压力角减小。
设计时应适当增大基圆半径,以减小压力角,改善凸轮受力情况。
0.5.机械零件良好的结构工艺性表现为便于生产的性能便于装配的性能制造成本低1.按照工作条件,齿轮传动可分为开式传动两种。
1.1.在一般工作条件下,齿面硬度HB≤350的闭式齿轮传动,通常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疲劳点蚀】1.2对于闭式软齿面来说,齿面点蚀,轮齿折断和胶合是主要失效形式,应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计算,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尺寸,然后再按齿面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1.3闭式齿轮传动中的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为飞溅润滑1.4. 直齿圆锥齿轮的标准模数规定在_大_端的分度圆上。
机械设计的内容
设计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且不唯一。
绪论及总论
1. 2. 3. 4.
再论机械 机械工程发展 关于本课程 机械设计总论
设计为了满足某一特定要求而进行的创造过程。机械设计 可以是应用新的原理或概念,开发创造新的机器,也可以是 在已有机器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做局部的改进。
本课程中“设计”的含义是指机械装置的实体设计,涉及 零件的应力、强度的分析计算,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考 虑加工工艺性、标准化以及经济性、环境保护等。
航空发动机厂家
汽轮机原理
锅 化学能 (燃料)
炉 蒸汽
发电机 电能 机械能
热能
机械工程应用
农业机械 矿山机械 车辆工程 高速列车、磁悬浮 发电装备 大型飞机、战斗机
机械工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地位)
制造业是指对采掘的自然物质资源和工农生产的原材料进行 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 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社会生产制造部门。 机械制造业的任务:“围绕各种工程材料的加工技术,研究 其工艺并设计和制造各种工艺装备,也为新兴的产业群提供 从未有过的技术装备。” 在机床行业: 美国:1980年NC机床自给率80%,1981~1987年,机床企业从 1400家减少到500家,进口率达50%; 日本:1988年机床产值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1/4;
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美国:68% 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49% 的国民 生产总值(GNP)来源于制造业;中国:2001年制造业 增加值:37613.1 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9.21%,占 工业生产总值的 77.61%。上交税金4398.17亿元,占国 家税收总额的30%和财政收入的27%。 2. 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3. 制造技术支持着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先进的制造技术使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处于有竞争力的地位。 忽视制造技术的发展,就会导致国家经济的衰退。 4. 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机械设计资料(“设计”相关文档)共9张
2.逐步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学习本课程时,要多联系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正是解决工程实际中常 用的思路和方法。工程实际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 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解 机器中通常把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加工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叫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等。
3.掌握每章的重点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本课程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研究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故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实际,了解机器的工况与要求,从整体机械系统分析入手,才 能设计出满足生产实际要求的机械零部件。 机械零件的性能对机器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此正确设计和合理选择机械零件,是成功设计满足功能要求机器的基本条件。 机械零件在机器中或按确定的位置相互联接,或按给定的规律作相对运动,共同为完成机器的功能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1.紧密联系生产实践,联系整体机械系统进行分析。 另一类是在特定类型的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叫做专用零件,如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的曲轴等。
做机械设计要学的知识点
做机械设计要学的知识点在进行机械设计工作时,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从材料的选择到设计流程的规划,都需要我们有所了解。
下面将介绍一些做机械设计时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一、材料学知识材料在机械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学习各种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了解它们的强度、刚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参数,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还需要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成本进行了解,以便在设计时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二、工程力学知识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
我们需要学习静力学、动力学、强度学等内容,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结构静力平衡、疲劳寿命等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掌握工程力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力学问题,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机械设计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包括传动原理、机械结构设计原理等。
传动原理涉及到各种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的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
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则包括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规范、连接方式、装配原理等内容。
学习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选择机械传动系统和机械结构,满足设计需求。
四、CAD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是机械设计师的重要工具。
我们需要学习和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CAD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以便进行三维建模、仿真分析、装配设计等工作。
通过CAD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直观和可靠的设计结果。
五、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制造过程。
我们需要学习机械制造工艺,了解常用的加工方式、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以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制造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技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六、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产品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学习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可靠性预测、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增进。
机械设计手册_之_详细目录讲解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1卷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字母1-3国内标准代号及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4机械传动效率1-5常用材料的密度1-6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6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7摩擦因数1-8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0材料线胀系数αl1-10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22.1法定计量单位1-12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SI词头(摘自GB 3100—1993)1-12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摘自GB 3102.1~3102.7—1993)1-122.2常用单位换算1-30长度单位换算1-30面积单位换算1-30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31质量单位换算1-31密度单位换算1-31速度单位换算1-32角速度单位换算1-32质量流量单位换算1-32体积流量单位换算1-33压力单位换算1-33力单位换算1-34力矩、转矩单位换算1-34功、能、热量单位换算1-34功率单位换算1-35比能单位换算1-36比热容与比熵单位换算1-36传热系数单位换算1-36热导率单位换算1-36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一(摘自GB/T 1172—1999)1-37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二(摘自GB/T 1172—1999)1-38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83.1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8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14数表与数学公式1-444.1数表1-44二项式系数np1-44正多边形的圆内切、外接时,其几何尺寸1-45弓形几何尺寸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 3102.11—1993)1-464.3数学公式1-51代数1-51平面三角1-55复数1-59坐标系及坐标变换1-60常用曲线1-61几种曲面1-65微积分1-66不定积分法则和公式1-67定积分及公式1-69微积分的应用1-70常微分方程1-74拉氏变换1-75应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1-77传递函数1-78矩阵1-78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1-875常用力学公式1-89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89运动学基本公式1-89动力学基本公式1-90转动惯量1-92一般物体旋转时的转动惯量1-93常用旋转体的转动惯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01主应力及强度理论公式1-101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1-107截面力学特性的计算公式1-110各种截面的力学特性1-111杆件计算的基本公式1-119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公式1-123单跨刚架计算公式1-1445.3接触应力1-1475.4动荷应力1-151惯性力引起的动应力1-151冲击载荷计算公式1-153振动应力1-154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55厚壁圆筒计算公式1-155等厚旋转圆盘计算公式1-157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1-1575.6平板中的应力1-160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68等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68变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75梁的稳定性1-175线弹性范围壳的临界载荷1-180第二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1811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181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190铸铁和铸钢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0用灰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制造汽车零件和钢锭模的技术经济比较1-192常用铸造有色合金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43铸件的结构要素1-195最小壁厚1-195外壁、内壁与筋的厚度1-196壁的连接1-196壁厚的过渡1-197最小铸孔1-197铸造内圆角及过渡尺寸(JB/ZQ 4255—1997)1-198铸造外圆角(JB/ZQ 4256—1997)1-198铸造斜度1-199法兰铸造过渡斜度(JB/ZQ 4254—1997)1-199凸出部分最小尺寸(JB/ZQ 4169—1997)1-199加强筋1-199孔边凸台1-200内腔1-200凸座1-2004铸造公差(摘自GB/T 6414—1999)1-200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 4169—1997)1-2016铸铁件(摘自JB/T 5000.4—1998)、铸钢件(摘自JB/T 5000.6—1998)、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 5000.5—1998)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09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101锻造1-210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10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模锻斜度(摘自GB/T 12361—2003)1-211圆角半径(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截面形状变化部位外圆角半径值(a)和内圆角半径值(b)(摘自GB/T 12361—2003)1-212收缩截面、多台阶截面、齿轮轮辐、曲轴的凹槽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2最小底厚(摘自JB/T 9177—1999)1-213最小壁厚、筋宽及筋端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4腹板最小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最小冲孔直径、盲孔和连皮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 扁钢辗成圆柱形端尺寸1-216圆钢锤扁尺寸1-216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162冲压1-218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18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19冲裁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弯曲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拉深件和翻孔件的结构要素1-220铁皮咬口类型、用途和余量1-221卷边直径1-221通风罩冲孔(摘自JB/ZQ 4262—1997)1-222零件弯角处必须容纳另一个直角零件的做法1-222最小可冲孔眼的尺寸(为板厚的倍数)1-222翻孔尺寸及其距离边缘的最小距离1-222加固筋的形状、尺寸及间距1-223弯曲件尾部弯出长度1-223冲出凸部的高度1-223箱形零件的圆角半径、法兰边宽度和工件高度1-223冲裁件最小许可宽度与材料的关系1-223箍压时直径缩小的合理比例1-223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4、13915、13916—200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1994)1-224平冲压件和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1-224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6—2002)1-229 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0冷挤压件的分类1-231确定结构要素的一般原则1-231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323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 5000.8—1998)1-235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361焊接1-236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361.2金属的可焊性1-240钢的可焊性1-240铸铁的可焊性1-241有色金属的可焊性1-242常用异种金属间的可焊性1-243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46不同焊接方法采用的焊接材料及其作用1-246焊条、焊丝及焊剂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249对焊条、焊丝及焊剂工艺性能的要求1-256不同药皮类型焊条工艺性等比较1-258选择焊条的基本原则1-260几种常用钢材的焊条选择举例1-261几种常用钢材埋弧焊焊剂与焊丝的选配举例1-266焊条的型号和牌号1-271不锈钢焊条型号表示1-273焊条、焊丝和焊剂1-2801.4焊缝1-304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及注法(摘自GB/T 5185—2005)1-304焊缝符号表示方法(摘自GB/T 324—1988、GB/T 12212—1990)1-305碳钢、低合金钢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摘自GB/T 985—1988)1-318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接1-322有色金属焊接坡口型式及尺寸1-322焊缝强度计算1-323焊缝许用应力1-327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 19804—2005)1-329角度尺寸公差1-3291.6钎焊1-331各种钎焊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范围1-331钎料和钎剂的选择原则1-332钎料的选择1-333典型钎焊的接头型式1-334钎焊接头的间隙1-335钎料1-336钎剂1-3401.7塑料焊接1-343热塑性塑料的可焊性1-343塑料焊接温度1-343硬聚氯乙烯塑料焊接接头型式及尺寸1-343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3442铆接1-350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350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351等边角钢1-351不等边角钢1-353热轧普通槽钢1-355热轧普通工字钢1-356板材最小弯曲半径1-357管材最小弯曲半径1-358扁钢、圆钢弯曲的推荐尺寸1-359角钢坡口弯曲c值1-360角钢截切角推荐值1-360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3—1998)1-360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362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3622一般标准1-365 标准尺寸(摘自GB/T 2822—2005)1-365标准角度(参考)1-366锥度与锥角系列(摘自GB/T 157—2001)1-366棱体的角度与斜度(摘自GB/T 4096—2001)1-367莫氏和公制锥度 (附斜度对照)1-36860°中心孔(摘自GB/T 145—2001)1-36875°、90°中心孔1-369零件倒圆与倒角(摘自GB/T 6403.4—1986)1-369球面半径(摘自 GB/T 6403.1—1986)1-370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接轴用倒角1-370燕尾槽(摘自JB/ZQ 4241—1997)1-370T形槽(摘自GB/T 158—1996)1-371砂轮越程槽(摘自GB/T 6403.5—1986)1-372刨切、插、珩磨越程槽1-373退刀槽(摘自 JB/ZQ 4238—1997)1-373滚人字齿轮退刀槽(摘自JB/ZQ 4238—1997)1-374弧形槽端部半径(摘自GB 1127—1997)1-374分度盘和标尺刻度(摘自JB/ZQ 4260—1997)1-375滚花(摘自GB/T 6403.3—1986)1-375锯缝尺寸(摘自JB/ZQ 4246—1997)1-375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376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1998)1-387第6章热处理1-3901钢铁热处理1-390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390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392整体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2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7形变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403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12材料在热处理中的特性1-412淬透性曲线图及其应用1-414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影响1-417常用材料的工作条件和热处理1-420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31工作图上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1-431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的表示方法(摘自GB/T 12603—1990)1-432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表示方法(摘自JB/T 8555—1997)1-434常见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标注错例1-438制定热处理要求的要点1-439几类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实例1-446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454一般要求1-45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殊要求1-4622有色金属热处理1-464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464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465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5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7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468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4692.5镁合金的热处理1-470第7章表面技术1-473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473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4731.2表面技术的功能1-474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477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477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4853电镀1-486电镀层的分类1-487金属镀层的特点及应用1-488镀层选择1-4894复合电镀1-492复合电镀的优缺点1-492复合电镀的类型和应用1-4925(电)刷镀1-494不同工况下镀层的选择1-494在不同金属材料上的电刷镀1-495单一镀层安全厚度和夹心镀层1-4966纳米复合电刷镀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层的性能1-4977热喷涂1-499不同热喷涂方法的技术特性比较1-500喷涂基体表面基本设计要求1-501热喷涂材料的选择原则1-501涂层类别、特性及其喷涂材料选择1-502热喷涂应用实例1-5078塑料粉末热喷涂1-510塑料粉末热喷涂的特点、涂料类别、涂层性能和应用1-511 塑料粉末喷涂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1-512塑料涂层的应用实例1-513塑料喷涂对被涂件结构的一般要求1-5149粉末渗镀锌(摘自JB/T 5067—1999)1-514镀层厚度等级及厚度值1-51410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15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的特点及应用1-515离子镀TiN、TiC化合物镀膜1-51611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16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的特点与应用1-516金属着色处理1-51712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18喷丸原理与应用1-518滚压原理与参数1-518滚珠滚压加工对碳钢零件表面性质的改善程度1-519表面强化使疲劳强度增加的百分数1-519各种表面强化方法的特点1-520表面纳米化1-52013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21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的含义、特点及比较1-521激光束、电子束表面强化和离子束注入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52114涂装1-528涂装技术的涂层体系和涂料的设计选用1-528按不同因素选择涂料1-529耐热涂层1-532三防(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涂层系统1-533各种涂装类别所用油漆的通用技术要求(摘自JB/T 5000.12—1998)1-535涂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 JB/T 5000.12—1998)1-53715复合表面技术1-53915.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39电镀、化学镀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涂层1-539多层涂层1-542功能梯度涂层1-545含表面热处理的复合强化层1-546含激光处理的复合强化层及其他表面技术的复合1-55015.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54耐蚀复合镀层和多层镍-铬镀层1-554镍镉扩散镀层和金属-非金属复合涂层1-555有机复合膜层1-557自蔓延技术制备钢基陶瓷复合材料和耐高温热腐蚀复合涂层1-55815.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61复合镀固体润滑材料和气相沉积复合膜和多层膜1-561含扩渗改性的表面膜层1-565金属塑料复合材料1-567黏结固体润滑膜1-56815.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57116陶瓷涂层1-57217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57517.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57517.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57817.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58017.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58117.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58717.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588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1-588表面涂料涂覆(摘自GB/T 4054—1983)1-59018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5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591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594第8章装配工艺性1-5971装配类型和方法1-597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5973转动件的平衡1-6063.1基本概念1-606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07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 9239—1988)1-607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 9239—1988)1-609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11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0—1998)1-6124.1一般要求1-6124.2装配连接方式1-612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134.3.1滚动轴承1-6134.3.2滑动轴承1-614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16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164.3.5联轴器装配1-617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17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174.5总装及试车1-618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1—1998)1-618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2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22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22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23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24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25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26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9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629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629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29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632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632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 12985—1991)1-632 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 10000—1988)1-634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 13547—1992)1-640人体立姿尺寸1-640人体坐姿、跪姿、俯卧姿及爬姿尺寸1-64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 14776—1993)1-643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645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647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6492.1人体必需的空间1-649 2.2人手运动的范围1-649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649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6493操作者有关尺寸1-650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650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651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652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652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653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653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655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6576照明1-658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6588安全隔栅及其他1-6598.1安全隔栅1-6598.2梯子(摘自GB 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 4053.3—1993)1-6608.3倾斜通道1-662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663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3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4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9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铸钢、铸铁件等及材料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 镁合金件合理的结构设计1-674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6781装运要求1-678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3—1998)1-678 1.2有关运输要求1-679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681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6812.2地脚螺栓1-682地脚螺栓的种类和选用1-683地脚螺栓的外露长度1-68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683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685参考文献1-687第二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 14689—1993)2-32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 10609.1~2—1989)2-43比例(摘自GB/T 14690—1993)2-44图线(摘自GB/T 4457.4—2002)2-55剖面符号(摘自GB/T 4457.5—1984)2-76图样画法2-96.1视图(摘自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2-96.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2-156.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1—1996)2-22 7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398尺寸注法2-398.1尺寸注法(摘自GB/T 4458.4—2003)2-398.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2—1996)2-45 9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 4458.5—2003)2-5510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 15754—1995)2-561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 4459.1—1995)2-58 11.1螺纹的表示方法2-5811.2螺纹的标记方法2-5912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 4459.2—2003、GB/T 4459.3—2000)2-6213弹簧表示法(摘自GB/T 4459.4—2003)2-6614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 4459.5—1999)2-6815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 4459.6—1996)2-6916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 4459.7—1998)2-7417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017.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2—2003)2-8017.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4—2003)2-8118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219常用几何画法2-8420展开图画法2-88第2章极限与配合2-911极限与配合基础2-91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 1800.1—1997、GB/T 1800.2—1998)2-91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2-94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952.1基准制的选择2-95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95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95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 1801—1999)2-1012.3配合的选择2-103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32.5应用示例2-110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0.4—1999)2-111 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 1804—2000)2-153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3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3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54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545圆锥公差与配合2-155 5.1圆锥公差(摘自GB/T 11334—2005)2-1555.1.1适用范围2-155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55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56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575.2圆锥配合(摘自GB/T 12360—2005)2-1595.2.1适用范围2-1595.2.2术语及定义2-159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1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2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2-167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 1182—1996、GB/T 4249—1996、GB/T 16671—1996)2-1672形位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1996)2-171 3形位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 1182—1996)2-1824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2-1895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04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4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6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8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0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2第4章表面结构2-2141概述2-214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14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14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152.1表面结构参数2-215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 3505—2000)2-215 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21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 1031—1995)2-221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 10610—1998)2-2232.2.1参数测定2-223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232.2.3参数评定2-224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24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 131—2006)2-226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26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33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34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36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36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37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374.3.1选用原则2-238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38第5章孔间距偏差2-250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50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51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51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5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7参考文献2-258第三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 钢铁产品牌号中表示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221—2000、GB/T 700—2006)3-4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8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12.1一般用钢3-11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700—2006)3-11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3低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591—1994)3-19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 1222—1984、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 1220—1992、GB/T 1221—1992)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 6398—1992)3-55工具钢(摘自GB/T 1298—1986、GB/T 1299—2000)3-57耐候钢(摘自GB/T 4172—2000、GB/T 4171—2000)3-63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 6401—1992)3-652.2铸钢3-6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 11352—1989)3-67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 6402—1992)3-68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 7659—1987)3-69 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 8492—2002)3-70高锰钢铸件(摘自GB/T 5680—1998)3-72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 2100—2002)3-722.3铸铁3-75灰铸铁件(摘自GB/T 9439—1988)3-75球墨铸铁件(摘自GB/T 1348—1988)3-77可锻铸铁件(摘自GB/T 9440—1988)3-78蠕墨铸铁件(摘自JB/T 4403—1999)3-79耐磨铸铁与白口铸铁3-79耐热铸铁件(摘自GB/T 9437—1988)3-81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 8491—1987)3-823钢材3-833.1钢板3-83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3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9—2006)3-85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8—2006)3-86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87锅炉用钢板(摘自GB 713—1997)3-88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 6654—1996)3-89镀锡板、镀铅板(摘自GB/T 2520—2000、YB/T 5130—1993)3-90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 2518—2004)3-91不锈钢冷、热轧钢板(摘自GB/T 3280—1992、GB/T 4237—1992)3-93耐热钢板(摘自GB/T 4238—1992)3-97花纹钢板(摘自GB/T 3277—1991)3-993.2型钢3-100热轧扁钢(摘自GB/T 704—1988)3-100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 1222—1984)3-102热轧圆、方钢和六角钢(摘自GB/T 702—2004、GB/T 705—1989)3-103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摘自GB/T 3078—1994)3-104热轧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7—1988)3-105热轧不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8—1988)3-110热轧槽钢(摘自GB/T 707—1988)3-114热轧工字钢(摘自GB/T 706—1988)3-116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摘自GB/T 11263—2005)3-119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 6723—1986)3-124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8—2002)3-131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39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40 起重机钢轨(摘自YB/T 5055—2005)3-141重轨(摘自GB 2585—2007)3-142轻轨(摘自GB/T 11264—1989)3-143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 11265—1989)3-144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 185—1963、GB/T 184—1963)3-1453.3钢管3-146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摘自GB/T 3091—2001)3-146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 13793—1992)3-147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 12771—2000)3-150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 5209—2000)3-15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 8162—1999、GB/T 8163—1999)3-15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 17395—1998)3-157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 17395—1998)3-162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02、GB/T 14976—2002)3-16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 3639—2000)3-167冷拔异型方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69冷拔异型矩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713.4钢丝3-17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294—2006)3-173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175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032—1993)3-176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3—2006)3-176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1—2006)3-177碳素弹簧钢丝(摘自GB/T 4357—1989)3-177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06)3-178 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 18983—2003)3-179不锈钢丝(摘自GB/T 4240—1993)3-181高电阻电热合金(摘自GB/T 1234—1995)3-182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18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18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192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19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0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0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1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1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171有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217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专用合金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340—1976)3-218变形铝及铝合金产品基础状态、T细分状态代号及新旧代号对照(摘自GB/T 16475—1996)3-2192铸造有色合金3-220铸造铜合金(摘自GB/T 1176—1987)3-220压铸铜合金(摘自GB/T 15116—1994)3-226铸造铝合金(摘自GB/T 1173—1995)3-227 压铸铝合金(摘自GB/T 15115—1994)3-230铸造锌合金(摘自GB/T 1175—1997)3-231压铸锌合金(摘自GB/T 13818—1992)3-231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 1174—1992)3-232铸造镁合金(摘自GB 1177—1991)3-2353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363.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36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管、棒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3-236 铜及铜合金板材牌号、状态及规格(摘自GB/T 2040—2002)3-239 铜及铜合金带材牌号、状态和规格(摘自GB/T 2059—2000)3-240 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41常用铜及铜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527—2006、GB/T 1528—1997)3-242常用铜及铜合金棒规格(摘自GB/T4423—1992、GB/T 13808—1992)3-244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力学性能和规格3-245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463.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50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1470—2005、GB/T 1472—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 1470—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472—2005)3-2513.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53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3190—1996)3-25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力学性能3-254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摘自GB/T 6892—2006)3-256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摘自GB/T 3194—1998)3-258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 3618—2006)3-259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0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等边角铝型材3-262不等边角铝型材3-265槽铝型材3-269加工铝材牌号的特性及用途3-2713.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274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摘自GB/T 3621—1994)3-274钛及钛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3624—1995)3-274钛材的室温力学性能(摘自GB/T 3621—1994、GB/T 3624—1995)3-275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2763.5变形镁及镁合金3-277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 5153—2003)3-277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 5153—2003)3-278 4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278第3章非金属材料3-2911橡胶及其制品3-291。
机械设计的必备资料
机械设计都要用到的东西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手册引言机械设计是工程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各种机械装置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机械设计手册是一本集成了各种机械设计知识和技巧的参考书籍,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机械设计手册的常见内容和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和编写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手册的内容机械设计手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这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程基础、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零件设计和机械工艺等内容。
其中,机械工程基础涉及到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原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介绍了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方法,机械零件设计则介绍了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择准则,而机械工艺则介绍了常见的加工和制造工艺流程。
2. 机械设计手段与方法这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手段与方法,包括CAD/CAM技术、三维建模与仿真、优化设计与数字化设计等内容。
其中,CAD/CAM技术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三维建模与仿真则介绍了常见的三维建模软件和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而优化设计与数字化设计则介绍了常见的优化方法和数字化设计流程。
3. 机械设计案例和实例这部分主要介绍一些机械设计案例和实例,用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这些案例和实例可以涉及不同领域的机械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传动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
4. 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这部分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标准和规范。
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是机械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包括各种设计参数、尺寸和公差的规定,以及设计过程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5. 机械设计参考资料这部分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机械设计参考资料,包括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教材和机械设计相关的期刊、会议等。
结语机械设计手册是机械设计工程师和设计师进行设计和分析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了解和应用机械设计手册,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设计专业资料汇总
机械设计专业资料汇总机械设计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机械器件、机械系统和机械工程的设计、分析和制造。
对于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的人来说,获得全面、准确的专业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总一些机械设计专业资料,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1. 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是机械设计师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它收录了大量的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法,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元件、机械传动、机械结构、机械加工等。
机械设计手册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还可以作为实际设计时的参考书。
2. 机械工程数据库:机械工程数据库是汇集了大量机械工程相关的文献、期刊和会议论文的在线资源。
通过机械工程数据库,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了解前沿的机械设计理论和应用实践。
3. CAD软件教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CAD软件教程,可以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技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常用的CAD软件包括AutoCAD、SolidWorks、CATIA等。
4. 机械设计课程教材:机械设计相关的课程教材是系统学习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资源。
这些教材通常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力学、材料学等基础知识。
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机械设计课程教材进行学习。
5. 设计手册和规范:机械设计中的许多参数和标准都有相应的设计手册和规范。
这些手册和规范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供了机械设计中各种材料、工艺、尺寸和公差的要求和推荐值。
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手册和规范,可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制造性。
6. 机械设计案例和工程实践:了解和学习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和工程实践是提高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和借鉴优秀的设计案例,可以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参与实际的机械设计项目,可以锻炼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析1.自由构件的自由度数:2.螺纹公称直径:3.轴:4.传动轴:5.转轴:6.轴承的接触角:7.自锁:8.机械效率:9.打滑:10.正确啮合条件:11.运动副:12.低副:13.高副:14.平衡:15.弹簧的特性曲线:16.轮系:17.根切现象:18.刚体的转动惯量:19.凸轮基圆:20.弹簧刚度:2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2.正确啮合条件:两齿轮的模数必须相等;两齿轮的压力角必须相等。
二、思考题1.构件定义的正确表达是什么2.在机器中属于制造单元的是什么3.自行车车轮轴、电风扇叶片、起重机上的起重吊钩、台虎钳上的螺杆、柴油发动机上的曲轴和减速器中的齿轮,以上零件中有几种是通用零件4.车轮在轨道上转动,车轮与轨道间构成何种运动副5. 飞轮的作用是什么6. 在带传动中(减速传动),带的应力最大值发生在带的哪一部位7.为了使带与轮槽更好的接触,轮槽楔角与截面的楔角应如何设计8.传动是借助链和链轮间的何种形式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
9.什么是链传动承载能力、链及链轮尺寸的主要参数。
10. 为避免使用过渡链节,设计链传动时应注意什么11.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什么12.铰链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哪一位置13.在凸轮机构的从动件选用等速运动规律时,其从动件的运动会产生何种冲击14.螺纹联接的自锁条件是什么15.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何种轴承16.齿轮传动中,轮齿齿面的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哪一部位17.国家标准规定,标准渐开线齿轮的分度圆压力角α为多少度18.自行车车轮的前轴、中轴、后轴各属于哪一类轴21.齿轮最主要的参数是什么22. 圆锥销的锥度是多少度23.对于高负荷、重要的转轴,应选用何种材料24.转轴承受哪几种载荷25. 那一种密封是属于接触式密封26. 凸缘联轴器是一种什么联轴器27. 何种不能用于传动的螺纹28.轮系的总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是什么29. 30000型轴承是代表何种轴承30.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31.行星轮系指什么32.减速器的传动比为多少33.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什么34. 在螺栓的直径参数中,与螺栓的抗拉强度关系最大是什么35.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计算准则是什么36.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何种轴承37.作单向运转的转轴,其弯曲应力的变化特征是什么38.在一般机械传动中,若需要采用带传动时,应优先选用何种带传动39.何种联轴器,能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并可缓冲、吸振40.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移动,则称这种运动副为何种移动副41.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曲线形状取决于什么42.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为了获得曲柄摇杆机构,其机架应取什么杆43.圆锥齿轮传动适用于何种传动44. 在铸锻件毛坯上支承螺母的端面加工成凸台和沉头座,其目的是什么45.何种类型轴承不能承受轴向载荷46. 何种密封属于非接触式密封47.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有彼此相关的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如何分布48.在机构力分析中,具有惯性力,又有惯性力矩的构件是何种构件49.要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转化成为双曲柄机构,应如何处理50.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什么为主动件时才会出现“死点”位置51.凸轮机构从动杆的形状有哪几种52.从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有哪几种53.当从动杆采用何种运动规律时凸轮机构会产生刚性冲击54.当从动杆采用何种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时,凸轮机构只产生柔性冲击55.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小时,则凸轮的压力角、有效推力、有害分力如何变化56.为了保证棘轮在工作中的静止和定位可靠和防止棘轮的反转,棘轮机构应当装有什么57.顺口溜:弧长等于发生线,基圆切线是法线,曲线形状随基圆,基圆内无渐开线。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绪论1.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
凡是能将其他形式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
2.凡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称为工作机。
3.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4.就功能而言,一般机器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
5.为完成共同任务而结合起来的一组零件称为部件,它是装配的单元。
6.构件是运动的单元;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构件相对于参考系的独立运动称为自由度。
2.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3.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平面机构中的低副有转动副和移动副两种。
4.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5.表明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6.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
7.机构的自由度是机构相对机架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从动件是不能独立运动的,只有原动件才能独立运动。
通常每个原动件具有一个独立运动,因此机构的自由度应当与原动件数相等。
8.设某平面机构共有K个构件,其中活动构件数为n=K-1.在未用运动副连接之前,这些活动构件的自由度总数为3n。
若机构中低副数为P L个,高副数为P H个,则机构自由度就是活动构件的自由度总数减去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总数。
即F=3n-2P L-P H由公式可知,机构自由度取决于活动构件的件数以及运动副的性质和个数。
9.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自由度F>0,且F等于原动件数。
10.两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运动副相连接构成复合铰链,K个构件复合而成的复合铰链具有(K-1)个转动副。
11.机构中常出现一种与输出构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12.在运动副引入的约束中,有些约束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是重复的,对机构运动不起任何限制作用,这些约束称为虚约束或消极约束。
机械设计专业资料
机械设计专业资料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机械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
机械设计专业资料是指用于机械设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资源,包括设计手册、技术规范、图纸、计算方法、材料性能数据等。
这些资料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设计指导和参考,还能够帮助设计师解决各种设计问题,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首先,设计手册是机械设计师必备的工具之一。
设计手册通常包含了各种机械零件的标准尺寸、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等信息。
设计手册的使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确定零件的尺寸和材料,避免重复设计和试错,提高设计效率。
同时,设计手册还可以提供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技巧,对于设计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技术规范也是机械设计专业资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规范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所制定的规则和标准。
机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技术规范可以规定零件的尺寸公差、表面质量要求、装配要求等,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此外,图纸也是机械设计专业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纸是机械设计师将设计思路和构想转化为具体表达的工具。
图纸可以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工艺图等,它们通过准确的尺寸和标注,将设计师的意图传达给制造工人和其他相关人员。
图纸的编制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此外,机械设计专业资料中还包括各种计算方法和公式。
机械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要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这些计算方法和公式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强度计算、运动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对于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最后,机械设计专业资料中还包括各种材料性能数据。
机械设计师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便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材料性能数据可以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等指标,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师进行材料选择和设计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套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全套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现代机械设计手册是面向机械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原理和实践技巧。
本手册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原理和机械设计实践。
一、机械设计基础1. 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以及机械设计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材料力学基础:介绍常用材料的性能参数、应力和变形理论,包括拉伸、压缩、剪切等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
3. 热力学基础:介绍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循环和工质特性,以及热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4. 流体力学基础:介绍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以及流体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5. 传动机构:介绍传动机构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动比计算、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二、机械设计原理1. 机械原理:介绍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和稳定性原理,包括机械系统的自由度、约束力和运动轨迹。
2. 机械结构设计:介绍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包括零件设计、装配和校核。
3.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包括轴、轴承、联轴器、齿轮等常见零部件的设计规范。
4. 机械传动设计:介绍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计算方法,包括传动元件的选型、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5. 机械强度计算:介绍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和应力分析技巧,包括杆件、梁件、轴件等的强度校核。
三、机械设计实践1. 立体图制图:介绍机械零件的立体图绘制方法和图纸规范,包括视图的选择、尺寸标注和装配图的绘制。
2. CAD技术应用: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包括CAD、Solidworks、AutoCAD等工具的使用。
3. 机械装配实践:介绍机械零件的装配工艺和技术要点,包括零部件的对接、定位和调试。
4. 机械制造工艺:介绍机械制造的常见工艺和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工艺的应用。
5. 机械检测技术:介绍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和装备要求,包括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测等技术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 机械设计这一行的入门和不可缺少的资料 [图片]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
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
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在标注尺寸方面,通常选用设计上要求的轴线、重要的安装面、接触面(或加工面)、箱体某些主要结构的对称面(宽度、长度)等作为尺寸基准。
对于箱体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验的要求来标注尺寸。
5.零件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常见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倒角的尺寸注法。
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倒角1.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评定参数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
零件表面粗糙度是也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等都有影响。
在保证机器性能的前提下,为获得相应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根据零件的作用,选用恰当的加工方法,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 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
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下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的数值及取样长度l见表。
2))轮廓最大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峰底线的距离。
使用时优先选用Ra参数。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要求4)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示例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Ry在代号中用数值标注时,除参数代号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参数值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Rz或Ry,标注示例见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5)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1))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 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规定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并尽可能地靠近有关的尺寸线。
当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可以引出标注。
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以同时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
凡统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说明文字,其高度均应该是图样标注的1.4倍。
零件上连续表面、重复要素(如孔、齿、槽等)的表面和用细实线连接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应用细实线画出其分界线,并注出相应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和尺寸。
齿轮、螺纹等工作表面没有画出齿(牙)形时,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注法见图。
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键槽的工作表面,倒角,圆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可以简化标注。
需要将零件局部热处理或局部镀(涂)覆时,应用粗点画线画出其范围并标注出相应尺寸,也可将其要求注写在表面粗糙度符号长边的横线上。
2.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为便于生产,实现零件的互换性及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1)标准公差(IT)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
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标记。
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18。
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18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见有关标准。
2)基本偏差基本偏差是指在标准的极限与配合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
基本偏差共有28个,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
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A~H和轴的基本偏差k~zc为下偏差;,孔的基本偏差K~ZC和轴的基本偏差a~h为上偏差,JS和js的公差带对称分布于零线两边、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分别都是+IT/2、-IT/2。
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公差带的位置,不表示公差的大小,因此,公差带一端是开口,开口的另一端由标准公差限定。
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根据尺寸公差的定义有以下的计算式:ES=EI+IT 或 EI=ES-IT ei=es-IT或 es=ei+IT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用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带等级代号组成。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种类:1)间隙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互相交叠。
3)过盈配合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基准制: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时,使其中一种零件作为基准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过改变另一种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配合的制度称为基准制。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如左下图所示)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见左下图。
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如右下图所示)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见右下图。
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
配合代号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凡是分子中含H的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为基轴制配合。
例如φ25H7/g6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7级),轴的公差带为g6(基本偏差为g,公差等级为6级)。
例如φ25N7/h6 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轴制过渡配合,基准轴的公差带为h6,(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6级),孔的公差带为N7(基本偏差为N,公差等级为7级)。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在装配图上标注公差与配合,采用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有三种形式。
4.形位公差零件加工后,不仅存在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几何形状及相互位置的误差。
圆柱体,即使在尺寸合格时,也有可能出现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间细两端粗等情况,其截面也有可能不圆,这属于形状方面的误差。
阶梯轴,加工后可能出现各轴段不同轴线的情况,这属于位置方面的误差。
所以,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
位置公差是指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两者简称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号国家标准GB/T 1182-1996规定用代号来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
在实际生产中,当无法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时,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形位公差代号包括: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及指引线,形位公差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以及基准代号等。
框格内字体的高度h与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等高。
2)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一根气门阀杆,在图中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为了给读者作说明而重复写上的,在实际的图样中不需要重复注写。
1.零件上的铸造结构1) 铸造圆角当零件的毛坯为铸件时,因铸造工艺的要求,铸件各表面相交的转角处都应做成圆角。
铸造圆角可防止铸件浇铸时转角处的落砂现象及避免金属冷却时产生缩孔和裂纹。
铸造圆角的大小一般取R=3~5mm,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
2) 起模斜度用铸造的方法制造零件毛坯时,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样,一般沿模样拔模方向作成约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
因此在铸件上也有相应的拔模斜度,这种斜度在图上可以不予标注,也不一定画出,如下图所示;必要时,可以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3) 铸件厚度当铸件的壁厚不均匀一致时,铸件在浇铸后,因各处金属冷却速度不同,将产生裂纹和缩孔现象。
因此,铸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见上图;当必须采用不同壁厚连接时,应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见上图。
铸件的壁厚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