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课件6:动力学特别问题与方法
高中物理:(6)动力学基本问题 Word版含答案
动力学基本问题1、某实验小组制作了一个火箭模型,由测力计测得其重力为G 。
通过测量计算可知此火箭发射时可提供大小为F =2G 的恒定推力,且持续时间为t 。
随后小明又对该火箭进行了改进,采用二级推进的方式,即当火箭飞行经过2t 时,火箭丢弃一半的质量,剩余2t 时间,火箭推动剩余的一半继续飞行。
原来的火箭可上升的高度为H ,改进后的火箭最高可上升的高度为(不考虑燃料消耗引起的质量变化及空气阻力)( )A.1.5HB.2HC.2.15HD.3.25H2、如图所示为某加速度计的部分原理示意图。
质量为0.5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穿在光滑水平杆上,两边与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 b 、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N/cm,静止时a b 、均处于原长状态,小滑块处于O 点。
当装置在水平方向运动时,小滑块移动至O 点左侧1cm 处,则可判断此时小滑块的加速度( )A.大小为28m/s ,方向水平向左B.大小为28m/s ,方向水平向右C.大小为24m/s ,方向水平向左D.大小为24m/s ,方向水平向右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 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撤去F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kx mB.刚撤去F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kx mg m μ+C.撤去F 后,物体刚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D.撤去F 后,物体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4、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上的顶端0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0.2 kg 的小球静止在A 上。
若滑块从静止向左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取210 /g m s =) ( )A. 当25/a m s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N 223 B.当210/a m s =时,小球受的支持力为N 2C. 当210/a m s =时,细线上的拉力为2ND. 当215/a m s =时,若A 与小球能相对静止的匀加速运动,则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5、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拴接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放在倾角为30θ=︒的光滑斜面上,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若弹簧下端与小球断开,则断开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3g B.若弹簧下端与小球断开,则断开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g C.若将斜面突然移走,则移走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2g D.若将斜面突然移走,则移走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g 6、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7°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一质量2kg m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滑块与弹簧不相连.0t =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b 段为曲线,bc 段为直线,g 取210m/s ,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s 前加速度一直在减小B.滑块在0.1~0.2s 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C.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5μ=D.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7、某科研单位设计了一空间飞行器,飞行器从地面起飞时,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60α=︒,使飞行器恰好与水平方向成30θ=角的直线斜向右上方匀加速飞行,经时间t 后,将动力的方向沿逆时针旋转60同时适当调节其大小,使飞行器依然可以沿原方向匀减速飞行,飞行器所受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为gB.加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mgC.减速时动力的大小等于12mg D.减速飞行时间t 后速度为零8、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 与物体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取210m/s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C.物体的质量为2kg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9、如图所示是杂技中的“顶竿”表演,地面上演员B 的肩部顶住一根长直竹竿,另一演员A 爬至竹竿顶端完成各种动作。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达C点
D.由于两杆的倾角
未知,故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B 长度为16m,传送带以l0m/s的速率逆时针转 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 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是多 少?(sin37°=0.6,cos37°=0.8)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解析】 题中将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在我们比较陌生的风洞实验里,题目
(1)设小球所受的风力为F,小球质量为m 小球在杆上匀速运动时,F=mg, 得 =F/mg=0.5mg/mg=0.5
(2)设杆对小球的支 持力为N,摩擦力为 f,小球受力情况如 图所示,将F、mg沿 杆方向和垂直杆方 向正交分解,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得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之力学解题方法 (共138张PPT)
a1 g (sin 1 cos1 ) a2 g (sin 2 cos2 )
Fx MaM m1a1x m2a2 x
aM 0
答案: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 上(斜面固定),一质量为m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 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A B tan
由绳的弹力的特点得 A B 绳上才有弹力。
f B B N B B mB g cos
变形练习 1.其他条件不变,将轻质绳换成轻质杆。
2.将A、B“匀速下滑”改为“下滑”,再分轻质绳和轻质 杆两种情况讨论。
例3.如图所示,物体系由A、B、C三个物体构成,质量分别为 mA、mB、mC。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车C上,小车C在F的作用 下运动时能使物体A和B相对于小车C处于静止状态。求连接A和 B的不可伸长的线的张力T和力F的大小。(一切摩擦和绳、滑轮 的质量都不计)
例8.质量为1.0kg的小球从高20m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 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5.0m,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1.0s,在 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取 g=10m/s2) ( ) A.10N· s B.20N· s C.30N· s D.40N· s 点评:
将三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三.等效法 1.方法简介
将一个情境等效为另一个情境
2d v0 cos t
2v0 sin gt
2F a M m
点评:五说题意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 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 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 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第3讲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一、知识点击1.惯性系与牛顿运动定律⑴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可以很好地近似视为惯性参考系一切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参考系.⑵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方.常作正交分解成: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F x=ma x F y=ma y F z=ma z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联结体所谓“联结体”就是一个系统内有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一种关系联系起来.若联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只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联结体当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质点).分析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l)将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2)对每个物体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列方程,有的物体可以列互为正交方向上的两个方程;(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物体的运动特征量般(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联结体问题时确定齐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分币要的.3.非惯性系牛顿第一、二定律只适用十某一类参考系、这类参考系叫惯性系.比如地面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惯性系,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惯性系,一般我们认为,相对地面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惯性系,相对地而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我们可以给每个物体加上一个惯性力F 0.F 0的大小为ma 0(m 为研究的物体,a 0为所选参考系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F 0的方向和a 0的方向相反.如果取一个转动的参考系,则要加上惯性离心力F 0=m ω2 R 。
惯性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完全是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成立而人为地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惯性力不存在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从其性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保守力,所以在有些场合也会讨论惯性力的势能.3.质心运动问题质心是物体质量中心,由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若这几个质点所在的位置分别是(x 1,y 1,z 1)、(x 2,y 2,z 2)……则系统的质心位置为i i i i m xx m =∑∑ i i i i m y y m =∑∑ i i i i m z z m =∑∑二、方法演练类型一、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特别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应用起来特别灵活多变,是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巧解动力学问题
解析:第一次画线,传送带匀速,粉笔头由静止开始做匀加 速运动,两者发生相对滑动,设粉笔头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同时 作出粉笔头和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
答案:1m
练习3 【2015·全国新课标Ⅰ·20】如图(a),一物块在 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 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 v、t 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 ACD )
【例证 5】 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为 m1=1.5 kg,盘内放一质 量为 m2=10.5 kg 的物体 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 k= 800 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 P 施加一个竖直 向上的力 F,使 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已知 F 在 0.2 s 内是变化的,在 0.2 s 后是恒定 的,求 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10 m/s2)
答案:最大值为 168 N,最小值为 72 N
(A)OA方向 (C)OC方向
(B)OB方向 (D)OD方向
练习2:【 2011·上海高考物理·T16 】如图,在水平面上 的箱子内,带异种电荷的小球a、b用绝缘细线分别系于 上、下两边,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受到的压力为 N,球b 所受细线的拉力为 F。剪断连接球b的细线后,在球b上升 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 D )
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mm1g2 C. T1=mm++24mm12+mm1g2
B. T1=mm++42mm11+mm2g2 D. T1=mm++44mm11+mm2g2
解析:若滑轮的质量 m=0,则细绳对 A 和 B 的拉力大小 T1 和 T2 相等,设为 T。假设 m1>m2,A 和 B 一起加速运动的加 速度为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 A、B 有:m1g-T=m1a、T -m2g=m2a,联立解得:T=2mm1+1mm2g2,分析判断可知 C 正确。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和连接体问题课件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图象形式 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象是位移图象(x -t 图象)、速 度图象(v-t 图象)和力的图象(F-t 图象)等,这些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 遇到带有物理图象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象,先从它的物理意义、点、 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象给出的信息,再利用 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题.
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 量为 m1=4 kg 的物块 P,Q 为一重物,已知 Q 的质量为 m2=8 kg,弹簧的质 量不计,劲度系数 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 3 所示,现给 Q 施加一 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 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 在前 0.2 s 时间内,F 为变力,0.2 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 F 的最大值与最 小值.(sin 37°=0.6,g 取 10 m/s2)
图3
思路点拨:①0.2 s 时 P、Q 两物块恰好分离.②两物块分离瞬间加速度 仍相同,而相互作用力恰好为零.
【解析】 从受力角度看,两物体分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恰好
为 0,从运动学角度看,一起运动的两物体恰好分离时,两物体在沿斜面方 向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仍相等.
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 x0.
思路点拨:①恒力 F 的方向不变,而摩擦力的方向随速度方向的改变而 改变.②v-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③v-t 图象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 体的位移.
【解析】 (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则由 v-t 图象得 a1=2 m/s2
山东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夏令营讲义—物理化学(第六章)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6-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一、研究化学反应时所涉及的两个基本问题 1、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热力学至于反应的速度,过程的机理,从热力学无法得知. 例如: (1)()()P l O H Pg O Pg H ,,21,(222−→−+1298,2.237-⋅-=∆mol KJ G m r从G ∆的数值看,反应的趋势很大,但在常温常压下让此反应发生,几乎看不到水的生成,只有温度上升到1073K时,反应才以爆炸的形式进行.但反应: (2) O H NaCl NaOH HCl 2+−→−+129891.79-⋅-=∆mol KJ G反应速度确非常之快,瞬时便可完成.热力学只解决可能性问题.而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只靠热力学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对()1γ<<()2γ? 热力学则无法回答. 2、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动力学亦就是把热力学预言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所以化学动力学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在研究如何实现并控制化学反应方面,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基础理论学科.对一个未知的化学反应,经热力学计算认为是可能的,但具体进行时反应速率很小,工业生产无法实现,则可通过动力学研究,降低其反应阻力,加快反应速度,缩短达到或接近平衡的时间.若热力学研究是不可能的反应,则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如何加快反应速度的问题.因为没有推动力的过程,阻力再小也是不可能的.二、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研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光声介质对反应速度 (率) 的影响及探讨反应机理(亦称历程,即反应所经过的步骤). 2. 化学动力学的目的: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按人们所希望的速率进行.例如:一些化学反应,我们希望它的速率越快越好,象化工产品的生产;但也有一些化学反应,我们则希望它的速度越慢越好,象钢铁生锈、木材腐烂、食物变质、塑料老化、某些反应中的副反应等.从历史上说,化学动力学的发展较热力学为迟,没有热力学那样较完整的系统.目前化学热力学的理论能较精确的告诉人们反应的趋势和限度,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却只能粗略地告诉人们反应的速度率 ,还缺乏指导实践的较为系统的理论.这种现状促使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近使几年来,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如激光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地推动了对动力学的研究.§6-2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从物理学的概念来看,“速度”是未知量,有方向性,而速率 是标量,所以通常用速率表示化学反应的进展程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降低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例如, αR → βP时间t 1 [R]1 [P]1 时间t 2 [R]2 [P]2则平均速率为 ;t t ]R []R [r 1212R ---=-; 1212P t t ]P []P [r --=- 注:速率恒取正值. 瞬时速率: =R r []dtdC dt R d R -=-=; =P r []dtdC dt P d P ==如βα≠, 则 P R r r ≠.所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一定要注明表示速率的组分是什么.βα:][:][=-dtP d dt R d hH gG fF eE +−→−+对h g f e dtH d dt G d dt F d dt E d :::][:][:][:][=--例如,对反应HI I H 222−→−+ dtHI d dtI d dtH d ][21][:][22=-- 另一个定义:dtB d v r B ][1=(6-1) 其中,B :反应式中B物质的系数,反应物取负值,生成物取正值.注:对气相反应,可以以分压代替浓度(即以P代替C).速率的单位:浓度·时间-113--⋅⋅s m mol 或()11113..min -----⋅⋅y d h dm mol 对气相反应,也可用Pa /s§6-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和反应级数一、几个基本概念1、反应机理、基本反应步骤、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1)反应机理(反应历程):反应物分子变为产物所经历的真实途径.例如:丁二烯与丁烯合成已烯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可写成:①2222222−→−=+=-=CH CH CH CH CH CH C 6H 10 ② −→−=+=-=2222CH CH CH CH CH CH C 6H 10③2121212222−→−=+=-=CH CH CH CH CH CH C 6H 10 从热力学意义上说,以上三种写法都正确.但从动力学意义上讲,只有②式才代表了该合成反应的机理,①式不真正代表该合成反应的机理,③式无动力学意义.(2)基元反应(基元步骤)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是一步直接完成的,也可能是经过一系列步骤完成的,反应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反映了反应物分子之间一次直接作用的结果,把反应过程中的每一中间步骤,称为一个基元步骤(或基元反应).定义:由反应物微粒(分子、离子、原子或自由基等)一步直接实现的变化.(自由基:具有一未配对电子的自由原子)例如:氢气和氯气的反应:HCl Cl H 222−→−+,其机理为: MCl M Cl Cl HCl Cl H H HCl H Cl M Cl M Cl +−→−+⋅⋅+−→−+⋅⋅+−→−+⋅+⋅−→−+222222 (M :器壁或杂质)每一步反应都称作一个基元反应.(3)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反应.例如:OH H C COO CH OH H COOC CH 523523+−→−+-- −→−=+=-=2222CH CH CH CH CH CH C 6H 10(4)复杂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组成的反应.例如:HCl Cl H 222−→−+ 2、 反应分子数:每一基元反应中所需反应物微粒的数目.例如: H 2C -C H 2∣ ∣ → 2C 2 H 4 单分子反应H 2C -C H 2I I 22−→− 单分子反应⋅+−→−+⋅Cl HCl Cl H 2 双分子反应HI I H 222−→−⋅+ 三分子反应至于四及四分子以上的反应,至今还没有发现.从理论上分析,四分子反应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二、速率方程式(或公式)、速率常数和反应极数 1、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1)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和浓度间的函数关系式;也可以说成表 示反应速率与物质浓度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可表示为:()c f r =例如: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OH H C COO CH OH H COOC CH 523523+−→−+--实验确定:-=O H C kC r 乙酸乙酯.上式称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也称为动力学方程.注:速率方程式只能通过实验确定,不能由化学计量方程式预言.(2)速率常数(k ):浓度为1时的反应速率,又称比速率. 关于速率常数的几点说明:① 其值大小与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无关,而取决于温度、反应物的本性和 溶剂的影响等.②k 是一个有单位的量,与浓度和时间的单位有关.如:bB a AC kC r = , b B a A C C r k ==()()111---+-⋅=⋅时间浓度浓度时间浓度ba ba其值与浓度和时间的单位有关. ③ k 的数值与反应速率的表达形式有关.如:反应gG hH bB aA +−→−+的速度公式为: dtdC A -=bB a A AC C k dt dC B -=b B a A B C C k两式相比得:b a dtdC dtdC k k B A B A :==∴1::::b a k k k B A =2、反应级数例如: ++−→−++gG hH bB aA 若实验测定: βαB A C kC r =式中A C 的指数α称为该反应对A的级数为α;B C 的指数β称为该反应对B的级数为β.令 ++=βαn ,则n 称作该反应的总级数. 反应级数:速度方程式中个物质浓度项的指数之和. 例如: ⋅−→−I I 222I kC r = 一级反应HI I H 222−→−+ 22I H C kC r = 二级反应 2222NO O NO −→−+ 22O NO C kC r= 三级反应三级以上的反应至今还没有发现.反应级数的值可以是零,简单正、负整数和分数.例如,乙醛的分解反应:CH 3CHO →CH 4+CO33CHO CH kC r = 为1.5级反应.NH 3在钨丝上的分解反应:2NH 3 → N 2 +3H 2k P k r N H ='=03,为0级反应.NH 3在铁催化剂上的分解反应:2NH 3 → N 2 +3H 2 2323HNH P P kr =,为-0.5级反应.几点说明: 1、反应级数是由实验结果而确定的,决不能从计量方程式而简单推得;2.当反应级数是简单的正整数时,称之为简单反应级数;3.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有确切的级数.如反应:HBr Br H 222−→−+ 实验确定:222'211Br HBr BrH C C k C kC r +=可见,级数的概念对此反应不能适用. 三、 简单反应(或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从经验中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其内容为:简单反应(或基元反应)的反 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以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成正比.例如若C A −→−2为简单反应,则2A kC r =若hH gG bB aA +−→−+为简单反应,则bB a AC kC r =几点说明:①对复杂反应,质量作用定律不能直接应用.例如反应 H 2+Br 2→2HBr 22Br H C kC r ≠ 该反应由五个基元反应组成:()()()()()22254321'21222221543221Br HBr Br H HBrk kk kkC C k C kC dt dC Br Br Br Br H HBr H Br HBr Br H H HBr H Br Br Br +=−→−⋅+⋅⋅+−→−+⋅⋅+−→−+⋅⋅+−→−+⋅⋅−→−质量作用定律对复杂反应的每一步基元反应可直接使用:()()()()()25544332211222⋅⋅⋅⋅=====Br H HBr H Br H Br Br Ck r C C k r C C k r C C k r C k r②当发现某反应的速率公式按质量作用定律导出与实验测出者一致时,该反应可能是而并非必然是简单反应.例如:H 2+I 2→2HI速率公式为:22I H HIC kC dtdC = 但其并不是简单反应(该反应曾长期被认为是简单反应, 但一步完成,对称禁阻). 其反应机理为: (1) I 22I (快)(2) H 2+2I →2HI (慢)③性质相近者的反应机理并非相同(即速率公式并非相同).例如:HCl Cl H 222−→−+ 2221H Cl H Cl C kC dt dC = HBr Br H 222−→−+ ()222'1Br H Br Br H H Br C C k C kC dt dC +=HI I H 222−→−+ 22I H H I C kC dt dC =四、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区别反应分子数——微观概念 反应级数——宏观概念 概念所属范围 定义 不同反应中的允许值对指定反应是否有固定值 是否肯 定存在 反应 级数 宏 简单 观 反应 化学 复杂 反应 反应 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方次 0、 简单正 负整数和分数依条件的 不同而变速率方程式无βαB A C kC r =形式的级数无意义反应分子数 微 基元 观 反应 化学 简单 反应 反应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微粒数目只能是 一、二、三为固定值肯定存在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一致.例如:2I ⋅I 2 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2222O NO NO +−→− 双分子反应,二级反应在许多情况下,二者不一致.例如:()()g O O N g O N 2425222+−→−复杂反应,一级反应 (有中间产物2NO 生成)简单反应或基元反应常常二者一致,但并非完全一致. 例如蔗糖的水解(简单反应):61266126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H+−→−++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一级反应(准一级反应)蔗糖kC r = (水的量大,可认为其浓度不变)§6-4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反应物或产物浓度C与反应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t f C = 一、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无关的反应称为零级反应.速率公式为: 0k dtdC r =-= C :反应物浓度移项积分:⎰⎰-=dt k dC 0B t k c +-=0当0=t时,0c c =,代入上式得:0c B =,则:t k c c 00=-或:t k x0= (6-2)令0c x y =,则:y:时间为t 时,反应物反应掉的分数.t k y c 00= (6-3)当21=y 时,21t t=21t 称为反应的半衰期,为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反应时间.代入上式得:00212k c t =或 0212k at = (6-4)零级反应的特点:(1) 以c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斜率为0k - . 0k 的单位:速率的单位. (2)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其反应物初始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二.一级反应凡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例如镭的放射性蜕变反应:()422228622688He Rn Ra+−→−氡五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2425221O O N O N +−→−碘的热分解反应: ⋅−→−I I 22速率方程式为: C k dt dC 1=-移项积分得:⎰⎰-=dt k CdC1 B t k C +-=1ln (6-5) B为积分常数.又由t=0时,0C C = 可得:B=ln 0C代入(6-5)式,得:01ln ln C t k C +-=即 t k CC 10ln= (6-6) 也可以写成: t k e C C 10-= (6-7)上式表明,随时间的增长,浓度C 逐渐减小.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令x 代表时间t 时,反应物反应掉的浓度,则:x C C -=0,代入(6-6)式,得:xC C t k -=001ln 1(6-8)或 xa a t k -=ln 11 (a 为初始浓度)由上式可计算经时间t 后,反应物剩余的浓度(或反应掉的浓度).令 0C x y =代入(6-8)式可得:yt k -=11ln 11 (6-9)一级反应的特征:(1) 以C ln 或C lg 对t 作图,应得一条 直线,其斜率为1k -;若以C C 0ln 对t 作图,则斜率为1k .用途: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作图证明是否为一级反应.若为一级反应,利用直线的斜率可求出1k 的值.1k 的单位:时间-1(即秒-1、分-1、小时-1、年-1等)(2) 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浓度所采用的单位无关.(3)根据(6-7)式即t k e C C 10-=,对同一反应,温度一定时,只要t 相同,C C 0为定值(指以不同0C 开始).设210=C C 时的时间为21t ,则有:21121tk e -=对式21121t k e -=取对数: 21121ln t k -=()106693.02ln 11121-==k k t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C 0无关,而只与速率常数有关.对给定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其21t 为常数.如图10-3:t 1/2=t ’1/2 =t ”1/2可以证明,31t 、41t 、…也为常数.例题6-1 质量数为210的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14天后,同位素的活性降低6.85%.试求同位素的蜕变常数k 和半衰期,并计算经过多长时间才分解90%?解:由于该反应为一级反应∴00507.00685.011ln 14111ln 11=-=-=y t k (天-1) 00507.06932.02ln 121==k t =1367(天) 分解90%的时间为:2.4549.011ln 00507.0111ln 11=-=-=y k t (天) 例6-2:某放射性同位素14C 在自然界树木中的分布基本保持为总碳量的1.10×10-13 %,某考古队在一山洞中发现一些古代木头燃烧的灰烬,经分析14C 的含量为总碳量的9.87×10-14 %,已知14C 的半衰期为5700年,试计算这灰距今约有多少年? 解: 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化为一级反应 421110216.157006932.02ln -⨯===t k 年-1 t =x a a k -ln 1 141341087.91010.1ln10216.11---⨯⨯⨯= =891(年)§6-5反应级数的测定反应级数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告诉我们浓度是怎样影响反应速率的,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反应机理.如果反应有简单的级数,则只要测出反应的级数就可以建立速率方程;如果没有简单的级数则表明该反应是比较复杂的,对推判反应机理将有直接帮助.反应级数还可为化工生产对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必需的参数.测定反应级数的方法有两大类: 1、积分法(1)尝试法:将实验数据(不同时间的浓度)代入0、1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式的积分式,分别计算k 值 ,若按某一公式计算所得的k 基本为一常数,则该公式的级数就是该反应的级数.(2)图法:以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为零级反应;以c ln 对t 作图,得一直线,为一级反应;以c 1对t 作图,得一直线,为二级反应; 以21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为三级反应;2、微分法当级数为分数时,积分法很难奏效,这时应用微分法.(1) 如各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始终相同),或只有一种反应物时,其速率公式为: n kc r=① 两边取对数得:c n k r lg lg lg += (6-11) 可以看出,以r lg 对c lg 作图,的一直线斜率为n ,截距为k lg .②当反应物的浓度为1c 和2c 时,其反应速率分别为1r 和2r ,分别代入(6-11)式,得:111lg lg lg c n k r += 222lg lg lg c n k r += 两式相减得: 2121lg lg lg lg c c r r n --=或 n nn n C C kC kC r r 212121== 可求得n (2)若某一反应,其速率方程式为: βαB A c kc r = ≠≠B A c c即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且各物质的浓度不等.① +++=1,1,1lg lg lg lg B A c c k r βα +++=2,2,2lg lg lg lg B A c c k r βα +++=3,3,1lg lg lg lg B A c c k r βα ┅ ┅ ┅(可通过一组实验数据联立解方程求得α、β…............2,2,1,1,2,2,1,1,21βαβαβαβαB A B A B A B A C C C C C kC C kC r r ==或 (3),3,1,1,3,3,1,1,31βαβαβαβαB A B A B A B A C C C C C kC C kC r r == ┅ ┅ ┅ 可求得α、β…②用微分法分别求α、β… n =α+β+…具体方法:Ⅰ:先保持B …的浓度不变(使B …保持大量),使速率公式成为:αA c k r '= βB kc k ='Ⅱ:然后用微分法求α Ⅲ:同理求β… 3、改变物质数量比例法若某一反应,其速率方程式为: βαB A c kc r=≠≠B Ac c先保持B …的浓度不变使A 的浓度增加一倍,若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则可确定α=2再保持A …的浓度不变使B 的浓度增加一倍,若反应速率也增大一倍,则说明β=1余者类推 4、半衰期法 根据:()n n Aa a At --==11211 其中n :反应级数a :反应物初始浓度(i )将上式取对数得:()a n A t lg 1lg lg 21-+= (6-12)以21lg t 对a lg 作图成直线,斜率为()n -1(只要测得不同a 时的21t 即可).(ii )若分别以初始浓度a 和a '进行实验,测得相应的半衰期分别为21t 和21t ',则: ()n Aa t -=121 ()n a A t -'='121两式相除得:()na a t t -'='12121两边取对数:()()a a n t t '-='lg 1lg 2121 ()a a t t n ''+=lg )lg(12121 (6-13)注:以上半衰渠法亦适用于31t 、41t … .§6-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前面我们讨论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在温度一定这一前提下的.现在来讨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是讨论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因为速率常数是一个与浓度大小无关的量,一般情况下,k 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并非所有的反应类型都如此,大致分为下列几种类型:类型Ⅰ:一般反应类型.类型Ⅱ:爆炸反应类型.类型Ⅲ:某些催化反应及酶催化反应(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降低). 类型Ⅳ:某些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在某一高温区有副反应发生所致. 类型Ⅴ: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属于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最为常见,它符合阿仑尼马斯经验公式,称为阿仑尼马斯类型.其它四种类型称为反阿仑尼马斯类型. 一、范霍夫(Van;t Hoff )规则:1884年,Van ’t Hoff 从实验中归纳出一条规则: T 升高10K,r 上升2~4倍,即(k T+10)/k T ≈2~4以此可粗略估计T 对k 的影响二、阿仑尼乌斯(Arrhenius )经验公式 Arrhenius 于1889年提出. lnk=-RTE a-+B (6-14) Ea 、B 是常数,对不同的反应其数值不同.Ea 称作活化能,单位:KJ.mol -1 以lnk 对1/T 作图成直线,斜率=-Ea/R Ea=斜率×R(6-4)可以写成:B RTE e e k a-=令e B =A,则:()156exp -⎪⎭⎫⎝⎛-=RT E A k aA 为常数,称作频率因子(或指前因子),与k 的量纲相同,是一个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无关的常数.exp(-Ea/RT):称作指数因子,小于1.将(10-54)式对T 求微商,则:()166ln 2-=RT EadT k d一般Ea >0 ∴T ↑ ,k ↑;Ea 愈大,dlnk/dT 愈大;反之愈小. 对(10-57)式定积分:()17611ln ln 21212121-⎪⎪⎭⎫⎝⎛-==⎰⎰T T R Ea k k dT RTEa k d T T k k以上各式都称作阿仑尼马斯经验公式.由以上公式可以作一些定量计算或定性解释.§6-7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提出他的经验公式以后,进行了理论的解释,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 一、活化能1、活化分子和活化能当反应发生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分子都能参加反应,而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才能参加反应.能量高,能真正发生反应的分子称作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超出的能量即为活化能.活化能Ea =活化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KJ/mol) -普通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实际上Arrhenius 把活化能看成是分子反应时需要克服的一种能峰.以可逆反应A11k k - B 为例(在等容条件下)r 1=k 1C A r -1=k -1C B 平衡时 r 1=r -1,即:k 1C A =k -1C B 则 k 1/k -1= C B / C A =K C (平衡常数) 由 dlnk/dT=Ea/RT 221111212111ln ,ln ln RT E E dT k k d RT E RT E dT k d dT k d a a a a -----=-=- 即211ln RTE E dT K d a a C --= 又 ∵ dlnK C /dT=∆U/RT 2 ∴ E a1-E a-1=∆U可见反应的热效应等于正逆向反应活化能之差.注:对气相反应,若速率常数以k p 表示,则K p =k p1/k p-1, E a1-E a-1=∆H.几点说明:⑴ 活化能为经验数值,称作经验活化能; (1) Arrhenius 公式是对简单反应而言的(Ea 为正值)但 对具有r=kC αA C B β…形式的复杂反应仍可使用.(3)不同的反应,活化能数值不同,同一反应物进行不同的反应,活化能亦不同.2、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例如常温下(300K),两个不同的反应: 若A 1≈A 2, Ea 2-Ea 1=2000J/mol, 则k 1/k 2≈2 ; 若A 1≈A 2, Ea 2-Ea 1=4000J/mol, 则k 1/k 2≈5 ; 若A 1≈A 2, Ea 2-Ea 1=6000J/mol, 则k 1/k 2≈12; 若A 1≈A 2, Ea 2-Ea 1=8000J/mol, 则k 1/k 2≈25. 一般反应:Ea=40~400KJ/mol若Ea <40KJ/mol,属快速反应(室温下可瞬时完成);若Ea >100KJ/mol,需适当加热才可进行.Ea 愈大,要求的温度愈高.例题6-3:邻硝基苯的氨化反应的活化能E a1=85600J/mol,频率因子A 1为1.59×107;对硝基苯的氨化反应的活化能E a2=89600J/mol,频率因A 1为1.74×107;.若反应都在298K 时进行,试比较两个反应的速率.()59.49138.01074.11059.1:614.1298314.8856008960077/212112=⋅=⋅⨯⨯==⨯--e e e A A k k RT Ea Ea 解4、活化能的求算(1)实验测定:测定不同温度下的k 值,T 1, T 2, T 3…; k 1, k 2, k 3…Ⅰ、作lnk~1/T 曲线,求斜率.Ⅱ、数值代入法:利用ln(k 2/k 1)=Ea(T 2-T 1)/RT 1T 2求Ea. (2)从键能粗略估计活化能(甲) 对基元反应:A-A + B-B → 2[A-B] E a =(εA-A +εB-B )×30% (30%规则)(乙) 对有自由基参加的反应(基元反应):A·+B -CA-B +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活化能为E a1;负反应为吸热反应,活化能为E a-1)E a1=0.055×εB-C E a-1= E a1-△U(或△H)(丙)分子分裂为自由基的反应:Cl-Cl +M → 2Cl . + M E a =εCl-Cl (丁)自由基的复合反应:Cl . + Cl . + M → Cl 2 + M E a =0二、Arrhenius 公式的应用1、已知某温度下的速度常数,求算另一温度下的速度常数[利用(lnk 2/k 1)=Ea(T 2-T 1)/RT 1T 2]2、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温度根据k=Aexp(-Ea/RT),Ea 确定之后,根据已知的T 和k,代入上式可求得A,有了E 和A 便可得到“k -T ”的关系式,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例6-4:已知醋酸酐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速度常数k(秒-1)与温度(TK)具有以下关系式:lgk=12.0414-7.537×103/T.试问欲使此反应在10分钟之内转化率达90%,温度应控制为多少? 解:∵该反应为一级反应,∴lny-11=k 1t.则: ln9.011-=k 1×10×60 解之得: k 1=3.84×10-3s -1, 代入“k -T ”的关系式得:lg3.84×10-3=12.0414-7.537×103/T T=522K=249℃§6-8链反应(链锁反应)反应一旦开始,就可以发生一系列的连串反应,像链子似的一环接一还地连续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反应自动地发展下去,过程中包含了自由基的生成与消失,这一类反应称为链反应.自由基:一种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例如,H .、HO .、CH 3.、CH 3CO .•(乙酰基)等石油的裂解、碳氢化合物的氧化、橡胶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都是链反应.有些无机气体的合成如合成氯化氢以及爆炸反应过程等,也是链反应. 链反应的三个阶段:(1)链的引发 (形成自由基) (2)链的传递(3)链的终止 (自由基消失)链反应类型: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 一、直链反应链传递的过程中,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只产生一个新的自由基,这样的链反应称作直链反应.可示意为: →→→→→→→→ 例如:反应 H 2+Cl 2→2HCl 机理为:()()()()()链的终止链的传递链的引发2222432124)3()2(21Cl Cl Cl HCl Cl H H HCl H Cl MCl M Cl k k k k −→−⋅⎪⎪⎪⎭⎪⎪⎪⎬⎫+−→−++−→−++−→−+⋅⋅⋅⋅速率方程式的推导:由于自由基是非常活泼的,它只要碰上任何其它分子或自由基都将立即发生反应,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它的浓度是很小的.近代实验证明,自由基的寿命是很短的,故可近似认为达到稳定态后,它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这种近似处理方法叫做“稳态法”(或稳态近似).1、“稳态法”: dC Cl •/dt=0,dC H •/dt=0()a C C k C C k dtdC HCl H Cl HCl2232+=()b C k C C k C C k C k dt dC Cl H Cl H Cl Cl Cl 02224321222=-+-=()c C C k C C k C C k C C k dtdC HCl H Cl H Cl H Cl H 222232320==-=即将(c)代入(b)得::2k 12Cl C =2k 4C 2Cl C Cl •=(k 12Cl C /k 4)1/2 (d) 将(c)和(d)代入(a)式得:22222212121412222H Cl H Cl H Cl HClC kC C C kk k C C k dtdC =⎪⎪⎭⎫ ⎝⎛== (与实验事实一致)k=2k 2(k 1/k 4)1/2=[2A 2(A 1/A 4)1/2]exp{-[E 2+(Ea 1-Ea 4)/2]} =Aexp(-Ea/RT)A=2A 2(A 1/A 4)1/2 ,Ea= E 2+(Ea 1-Ea 4)/2 已知Ea 1=243KJ.mol -1,Ea 2=25KJ.mol -1,Ea 4=0 所以 Ea=25+1/2×(243-0)=146.5KJ.mol -1注:稳态法也适用于一切具有浓度很小的活泼中间产物的反应.2、平衡假设(平衡浓度)法和速控步(决速步)法 (1)平衡假设(平衡浓度)法当机理中存在着快速的平衡反应时,利用平衡常数K 及反应物浓度来求出中间产物的浓度,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平衡假设法.)又如对非基元反应:H 2 + I 2 → 2HI其机理为:① I 211k k - 2I . (快)② H 2 + 2I .−→−2k 2HI (慢)222I H HI C C k dt dC = (a)11221122--⋅===k k C C C C K k k I I I I 代入(a)式得:22211222I H I H HI C C k k k C C k dt dC -==∴ 令A 2A 1/A -1=A,则:Ea=Ea 2+Ea 1-Ea -1A 称作总包反应的指前因子(表观指前因子). Ea 为总包反应的实验活化能(表观活化能);(2)速控步(决速步)法在一系列的连续反应中,若其中有一步反应的速率最慢,则总反应速率以速控步的反应速率来表示,此方法称为速控步法.例如反应:H + + HNO 2 +C 6H 5NH 2 ()−−−−→−-催化剂Br C 6H 5N +2 +2H 2O实验测得:r=kC H 2H NO C C (Br-) (与C 6H 5NH 2的浓度无关)认为该反应的机理为: ⑴ H ++ HNO 211k k - H 2NO +2 快平衡⑵ H 2NO +2 + Br -−→−2k ONBr + H 2O 慢反应⑶ ONBr + C 6H 5NH 2 −→−3k C 6H 5N +2 + H 2O + Br - 快反应∵ ⑵是总反应的速控步 ∴ r=k 2+22NO HC C Br- (a) (速控步法)又∵ ⑴是快速的平衡反应 ∴ k 1C H+2H NO C =k -1+22NO H C (平衡浓度法)+22NO H C=( k 1/ k -1) C H+2H NO C()-+-+==-Br HNO H Br HNO HC C kC C C C k k k r a 22121:式得代入 其中k=k 1k 2/k -1 E a =E a,1+E a,2-E a,-1特征:有速控步的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中不包括速控步以下反应的速率常数.二、支链反应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新自由基的反应,称之为支链反应.可示意为由图:↓↙ ↘↙ ↘ ↙↘↙↘ ↙↘↙↘↙↘例如:H 2 +1/2 O 2 →H 2O因为支链反应有较多的活性质点产生,支链反应速度急剧增加,所以常常导致爆炸,例如原子弹的爆炸、爆鸣气的爆炸等等.由支链反应引起的爆炸,称作支链爆炸.当反应热不能及时散发时,体系的温度急剧上升,加快了反应速度,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这种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爆炸,称作热爆炸.例如黄色炸药在炸弹内的爆炸.并不是所有的支链反应都能引起爆炸,还需要看自由基的销毁速度. 支链反应有第一和第二爆炸界限之分.H 2 和O 2的反应如图: (H 2 :O 2=2:1,P 与温度的关系和速率与压力的关系)第一爆炸界限(低界限)以下,自由基的销毁速度(在器壁上)占优势,所以不爆炸;第二爆炸界限(高界限)以上,自由基与其它惰性质点碰撞而销毁的速度占优势,所以也不爆炸;而二者之间自由基的生成速度大于销毁速度而导致爆炸.第三爆炸界限以上的爆炸是热爆炸.(第一爆炸界限与第二爆炸界限用热爆炸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例题6-5:某反应A +B → P ,其机理为:⑴ A11k k - C ⑵ C +B −→−2k PC 为活泼中间产物,推导该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总反应表现为一级,在什么情况下总反应表现为二级. 解 : dC P /dt=k 2C c C B (a) 对C 做稳态近似dC c /dt=k 1C A -k -1C c -k 2C B C c =0 C c = k 1C A /(k -1+k 2C B ) 代入(a)式得:BBA P C k k C C k k dt dC 2121+=- 高压下CB 较大或k -1<<k 2C B 时,k -1+k 2C B ≈k 2C B ,则: dC P /dt=k 1C A 表现为一级反应; 低压下C B 较小或k -1>>k 2C B ,k -1+k 2C B ≈k -1则:B A PC C k k k dt dC 121-= 表现为二级反应; 与平衡假设法得到的结果相同. (平衡假设:C c =k 1C A /k -1=KC A ,代入(a)式得:B A PC C k k k dt dC 121-=) 例题6-6: 某抗癌药物分解30%即失效,今在323K 、343K 分别测得它每小时分解0.07%和0.35%,浓度改变不影响每小时分解的百分数,试确定: (1 ) 该药物分解反应的级数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2) 323K 时该药物分解反应的半衰期是多少? (3 )该药物分解反应的活化能.(4 )该药物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 .(5)该药物在298K 的室温保存,其有效期为多少?若在273K 的冷藏库中保存,其有效期可延长多少?(6) 该分解反应是否一定是简单反应,为什么?解:(1)由题意知,浓度改变不影响该药物每小时分解的百分数,故该药物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2)323K 时,k 323=141070007.011ln11--⨯=-小时天小时3.41)(3.99010706932421==⨯=-t(3)k 343=131051.30035.011ln11--⨯=-小时()12ln 1221T T a k k T T T RT E -==()431071051.3ln 323343343323314.8--⨯⨯-⨯⨯ =74254(J )=74.254 kJ(4)将T=323K 、k=7×10-4小时-1、Ea =74254J 代入B RTE k a+-=ln 得: B +⨯-=⨯-323314.874254107ln 4 B=20.4所以 4.20314.874254ln +-=T k =4.208931+-T或 k lg =858.83878+-T(5) 298ln k =57.94.202988931-=+-298k =6.98×10-5小时-1298K 时的有效期为: t 298=3.011ln 1298-k =3.011ln 1098.615-⨯-=5.1×103小时 (约7个月) 273ln k =31.124.202738931-=+-273k =4.5×10-6小时-1273K 时的有效期为:t 273=3.011ln1273-k =3.011ln 105.416-⨯-=7.926×104小时 (约9年) 有效期延长(7.926×104-5.1×103)=7.416×104小时 (约8.5年) (6)不一定为简单反应,因为一级反应中既有简单反应,也有复杂反应. 例题6-7、 298K 时,在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 2O 5(g )分解反应2N 2O 5(g)→2N 2O 4(g )+O 2(g )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编号 N 2O 5的初始压力(kPa ) 初速率r 0 (kPa .s -1) 1 16.12 0.00063 2 20.06 0.00078 3 38.420.00150同温度下产物N 2O 4又能分解成NO 2并很快达成 N 2O 4(g )2NO 2(g)的平衡.1)N 2O 5(g )的分解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 =x O N kP52,求反应级数x 及速率常数k ,并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2)计算实验3条件下,N 2O 5压力降低为19.21kPa 所需的时间.(3)若反应在323K 下进行,计算实验1条件下反应的初速率.已知反应的活化能为97 kJ.mol -1 .(4)计算298K 、实验2条件下,在N 2O 4(g )2NO 2(g)反应很快达到平衡时,200分钟后,容器中N 2O 5、N 2O 4、NO 2、O 2的分压.已知298K 时42,O N m f G Δ=98.29kJ.mol -1,2,N O m f G Δ=51.84kJ.mol -1,气体常数R=8.314J.K -1.mol -1,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 =xO N kP 52,求x。
复习:《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三节--动力学》课件(通用)
来到湖边,暮霭沉沉,远山笼罩在薄薄的雾中。天空灰蒙蒙的,云不知去了哪里,此时不见万里晴空的蓝,不见满湖的绿,不见玉盘的白,漫天的繁星像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如絮如绵的烟雾让山 色和天空成一片灰色。我们的心情却是愉悦的,我们见到了另一种素淡的美。往前走到一片树林边,有的树枝桠枯黑,树叶或墨绿、或嫩绿,岭南冬季不寒,如深秋暮春。小舟不知驶向了何处,群山倒 映湖面,如淡淡的水墨勾勒出的一幅素净的山水画,铺在苍穹下。阳光明媚的日子,这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一幅色泽艳丽的画卷。天色已暗,华灯初上,路旁的楼王区灯火辉煌。别墅区就在湖水 边?我们疑惑,继而惊叹道好大的院子!离开尘世喧嚣,来这里度假,游山
动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精
7
惯性——任何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都有保持其 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物体的运动这一运动属 性称为惯性。 第一定律正是指出了这种属性,所以又叫惯性 定律。 惯性运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就称为惯性
运动。
精
8
惯性坐标系
——研究机械运动首先应建立参照坐标系, 物体运动的状况是随所选的参照坐标系的不同 而不同的,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
精
19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当甲物体以一力作用于乙物体时,则乙物体 必对甲物体有一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值,反向,共线,且分别作用于甲乙物体之上。
该定律对于静力和动力都适合。
精
20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DE)
运动DE ——指一个方程,该方程直接由牛顿第二 定律导出;方程中包含了确定质点的变量对时 间的变化率;即称为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方程 有多种形式;
动力学基本方程
一、绪论:
1.研究对象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变化与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将 物体的运动和力加以统一考虑,研究机械运动 所具有的普遍规律。
精
1
2.动力学与静力学,运动学之间的关系
静力学——只研究物体的力系的合成与平衡问题, 不考虑其运动,即不考虑力系的不平 衡状态。
精
27
质点动力学的问题分为两类:
第一类问题:(微分问题) 已知质点的运动,即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
或已知质点在某瞬时的速度或加速度,求作用于 质点的未知力。
第二类问题:(积分问题)
已知质点所受的力,求质点的运动方程或
速度。
两类问题常常不能截然分开,常常在一个问题中 就包含着这两类问题。
精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PPT教学课件
一辆汽车质量为4t,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从某个时刻关闭发动机开始计时,经过20s钟 滑行40 m停止,求车受的阻力多大?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
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 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s物体停下来,如 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
度的大小,有 `2mg ma②2
设盘刚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1,移动的距离为x1,离开
桌布后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x2后便停下,有v12 2a③1x1
盘设v桌没12 布有2从从a2④盘桌x2下面抽上出掉所下经的历条时件间是为x2t,12在l⑤这x1 段时间内桌布
移动的距离为x,有 x 1 a⑥t 2
vt / 2
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 问题的类型. (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 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 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 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图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第一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
运动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公式
例1: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载人宇 宙飞船,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已跨入世 界先进行列,成为第三个实现“飞天”梦想的 国家。在某一次火箭发射实验中,若该火箭连 同装载物的质量M=3.00×105kg,启动后获得 的推动力恒为F=4.5×106N,火箭发射塔高 H=125m,不计火箭质量的变化和空气阻力。 求: (1)该火箭启动后获得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奥赛辅导:第3讲 动力学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
第3讲 动力学 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一、知识点击1.惯性系与牛顿运动定律⑴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可以很好地近似视为惯性参考系一切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均可视为惯性参考系.⑵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常作正交分解成: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联结体所谓“联结体”就是一个系统内有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都一种关系联系起来.若联结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只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应先把这联结体当成一个整体(看成一个质点).分析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l )将系统中的每个物体隔离开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2)对每个物体用牛顿第二、三定律列方程,有的物体可以列互为正交方向上的两个方程;(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物体的运动特征量般(如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联结体问题时确定齐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分币要的.3.非惯性系牛顿第一、二定律只适用十某一类参考系、这类参考系叫惯性系.比如地面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惯性系,太阳是一个非常好的惯性系,一般我们认为,相对地面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惯性系,相对地而有加速度的参考系,都可视为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中,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形式上仍然成立,我们可以给每个物体加上一个惯性力F 0.F 0的大小为ma 0(m 为研究的物体,a 0为所选参考系相对地而的加速度), F 0的方向和a 0的方向相反.如果取一个转动的参考系,则要加上惯性离心力F 0=m ω2 R 。
惯性力是一个假想的力,完全是为了使牛顿第一、二定律在非惯性系中也能成立而人为地想象出来的,实际上并不存在.惯性力不存在施力物体,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从其性质上来说,也是一个保守力,所以在有些场合也会讨论惯性力的势能.3.质心运动问题质心是物体质量中心,由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若这几个质点所在的位置分别是(x 1,y 1,z 1)、(x 2,y 2,z 2)……则系统的质心位置为i i i i m xx m =∑∑ i i i i m y y m =∑∑ i i i i m z z m =∑∑二、方法演练类型一、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特别是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应用起来特别灵活多变,是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PPT课件
(对应学生用书第36页)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 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B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第7页/共45页
2.刹车线是指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刹车线的长度s 既与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v有关,也与汽车轮胎和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关.如图为某 种汽车在地面Ⅰ和地面Ⅱ上刹车时,s与v2的关系图象.若用μ1、μ2分别表示汽车轮胎和地 面Ⅰ、Ⅱ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关于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刹车看成匀减速到零的运动,摩擦力提供加速度 a=μg,由 v2=2as 知 a=2vs2,由 sv2 图象知 μ1<μ2,选项 C 正确.
第8页/共45页
3.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 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倾角为 37°、大小为10 N的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g=10 m/s2,sin 37°= 0.6,cos 37°=0.8)试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若t1=5 s时,撤去恒力F,物体还能继续滑行的距离和时间.
第4页/共45页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 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 这两类问题的思考方向.
第5页/共45页
力学竞赛动力学PPT课件
第11页/共84页
计算系统的动能:
T
1 2
mvO21
1 2
J
2
O1 O1
1 2
mvO2 2
1 2
J
O
2
2O
2
由运动学可知:
vO1 3R, O1
y1
O1
x1
O2
建立随质心O1平动的坐标系O1 x1 y1
vEr 3R, vO2r 2R
O2
vEr
vO2r R
3 2
vO1
O1
vO2r vEr
B
FT
C
P O
mg
F
B
由动能定理得:
FN
3 mR2 2 0 Ps 2mgfs
4 第17页/共84页
1.4 刚体的惯性力系简化结果
1、刚体作平动 F 质体作平动时,惯性力系简化为一个通过质心的合力 I 。
FI =- maC
2、刚体绕定轴转动
F 惯性力系向转轴上任一点O简化,得一力和一力偶,该力等于惯性力系主矢 I ,该 M 力偶的矩等于惯性力系对点的主矩 IO 。
i
T2=
1 2
mvO2
1 2
J C
2
1 2
mvC2
i
Wi
mg l (1 sin 30 ) 1 mgl
2
4
由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得
vO
30°
O
vO C
vO
30°
O
vC2
vO2
vC2A
2vOvCA
cos 60
vO2
1 l 2 2
4
1 2
vOl
A
vCA
T2=mv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相关关系♠力的加速度效果分配法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非惯性系与惯性力♠规律规律Fa a a 112211n n i i ii i m m m ===++=∑∑ 212s at a s =⇒∝MmTm F F M m=+规律规律加速度与力是瞬时对应的,外力一旦改变,加速度也立即改变,力与加速度的因果对应具有同时性.确定某瞬时质点的加速度,关键在分析该瞬时质点的受力,对制约着对象运动状态的各个力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示例m 2m 1m 3m i …F 31F 13F 1F iF 2F 3F 21F i 1F 12质点系各质点受系统以外力F 1、F 2、……对质点112131111F F F F a i m ++++= 对各质点21232222F F F F a i m ++++= 123F +F F F F a i i i i ni i i m +++= F 1i F a a a 1122nn i i i m m m =++=∑∑ 示例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一根绳子,一端系着m=50 kg 的重物,一端握在质量M=60 kg 的人手中.如果人不把绳握死,而是相对地面以g /18的加速度下降,设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轴承处的摩擦均可不计,绳子长度不变,试求重物的加速度与绳子相对于人手的加速度.专题6-例1取人、绳、物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x mgMg a m a 在图所示坐标轴上建立运动方程为mMg mg Ma ma -=+()m M g a a g m -=-617518g g =⋅-215g =绳相对于人的加速度为211518g g -a 绳对人=a m -a =790g =m A g B A E D 如图所示,A 、B 滑块质量分别是m A 和m B ,斜面倾角为α,当A 沿斜面体D 下滑、B 上升时,地板突出部分E 对斜面体D 的水平压力F 为多大(绳子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专题6-例2a x 对A 、B 、D 系统在水平方向有A xF m a =对A 、B 系统分析受力a m B gαx ()sin A B A B m g m g m m a α-=+sin cos A B A A Bm m m g m m F αα-⋅⋅=+得cos x a a α=而返回ααF绳、杆约束物系或接触物系各部分加速度往往有相关联系,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的一般方法是:设想物系各部分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同一时间,则由212s at a s =⇒∝可知,加速度与位移大小成正比,确定了相关物体在同一时间内的位移比,便确定了两者加速度大小关系.x2x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的质量为M ,斜面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拉力F 向右拉斜面体,要使物体与斜面体间无相互作用力,水平拉力F 至少要达到多大?专题6-例3m M θF当物体与斜面体间无作用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g考虑临界状况,斜面体至少具有这样的加速度a :在物体自由下落了斜面体高度h 的时间t 内,斜面体恰右移了h cotθ,由在相同时间内212s at a s =⇒∝cot ,cot a h a g g hθθ≥≥故cot F Mg Ma Mg μθ-=≥对斜面体()cot MgF μθ+≥g a M gF N Fm 1m 2P A Q B α如图所示,A 为固定斜面体,其倾角α=30°,B 为固定在斜面下端与斜面垂直的木板,P 为动滑轮,Q 为定滑轮,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0.4kg 和m 2=0.2 kg ,m 1与斜面间无摩擦,斜面上的绳子与斜面平行,绳不可伸长,绳、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求m 2的加速度及各段绳上的张力.专题6-例4m 1沿斜面下降,m 2竖直上升,若m 1下降s , m 2上升2s ,故T 1m 2g 122a a =建立如图坐标分析受力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为1121222sin 2T m g m g m a m a α+-=+对m 1建立方程m 1T 11112sin 2m g T m a α-=1112sin 2T m g m a α=-112212222sin 22m g m a m g m a m a α--=+122122sin 4m g m g a m m α-=+代入题给数据22 1.09m/s a ≈1 1.09NT ≈P T 1T 1T 221.2218N T T ≈=返回M m F a (a)F mM a (b )M m F a (c)F m M a (d)M m a M m F (f)a 问题情景如果引起整体加速度的外力大小为F ,则引起各部分同一加速度的力大小与各部分质量成正比,F 这个力的加速度效果将依质量正比例地分配.123()F m m m a=+++∑ i i F m a =∑123i i F m F m m m ∝+++ MmTm F F M m =+Δm F m m M T b T a 如图所示,质量为M 、m 、m 的木块以线a 、b 相连,质量为Δm 小木块置于中间木块上,施水平力F 拉M 而使系统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将小木块从中间木块移至质量为M 的木块之上,两细绳上的张力T a 、T b 如何变化?T a 减小T b 不变2b m T F M m m=++∆22a m m T F M m m+∆=++∆22m F M m m =++∆对左木块对左与中两木块产生整体加速度的力是F ,使BCD 产生同样加速度的力是AB 间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应为4263m mg F F m μ==当F=3μmg/2时,绳上拉力最大2F T =B F D A T C f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现有用水平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是多少?=3μmg/234mg μ=B A F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而一起沿水平面运动3BA m F F f ∴==F '要使A 、B 仍不发生相对滑动,须满足23ABm F F f '∴=≤2F F '≤由上二式得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2m .现施水平力F 拉B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而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拉A ,要使A 、B 不发生相对滑动,求的最大值.F 'F '专题5-例5返回mg F F 2剪断l 2瞬时,F 2力消失,绳l 1上微小形变力立即变化,适应此瞬时物体运动状态——线速度为零,向心加速度为零;1cos mg F θ=则此瞬物体所受合力为sin mg θl 1θl 2F 1此瞬时物体加速度为sin a g θ=故绳l 1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法向分力: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 1、l 2的两根细绳上,l 1与竖直成θ角,l 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剪断,求剪断瞬时l 1细绳上的拉力及物体的加速度.B A a F 撤去F 力前:()A B F m m a=+撤去F 力瞬时,A 受力未及改变,故:A a a=撤去F 力瞬时,B 受力少了F ,故:B B Bm a F m a -=B B B m a F a m -=BF a m =-A B B m a a m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两个物体A 和B ,用弹簧连在一起,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 (已知)作用下,两物体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在撤去外力F 的时刻,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如图所示,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0.2 kg ,m B=0.4 kg ,盘C 的质量m C=0.6 kg ,现挂于天花板O 处,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当用火烧断O 处的细线的瞬间,木块A 的加速度a A 及木块B 对盘C 的压力F BC 各是多少?O A BC 0A a =()ABC B C B C m m m g a a m m ++==+ 212m/sB C a a ∴==方向竖直向下!对C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C BC C C m g F m a +=F BC =1.2Nm c g F BC O 处细线断瞬间,A 受弹簧力未及改变,重力不变,故B 、C 间弹力是微小形变力,其发生突变!以适应B 、C 在此瞬间的运动:专题5-例6返回相对于惯性系以加速度a 运动的参考系称非惯性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在非惯性参考系中不能适用i F ma =-a小球不受外力而静止小球不受外力而向我加速i F F ma +=∑非()ma m a -=-为了使牛顿定律在非惯性系中具有与惯性系相同的形式,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虚拟的力叫惯性力使牛顿第二定律形式为可适用于非惯性系.惯性力与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按性质命名的力)不同,它是虚构的,没有施力物,不属于哪种性质的力.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劈形物体,它的斜面倾角为α,在这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μ.当用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 推劈形物体时,μ等于多少时物体间才没有相对运动?专题5-例7m M α取劈形物体M 为参考系,设M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为a ,方向向右,在这个参考系中分析m 受力: a F mg ma F 约αφ()tan ==+i F ma mg αϕmg ma F 约αφ在劈参考系中m 静止,合力为零!()tan i F ma mg αϕ==-对整体在水平方向有()F M m a =+()()()()tan tan 则F M m g F M m g αϕαϕ⎧+=⎪+⎪⎨⎪-=⎪+⎩()()()()()ta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M m g F F M m g F M m g F M m g μϕαααααααα+--+++++≤≤M α一质量为M 、斜面倾角为α的三棱柱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若将一质量为m 的光滑质点轻轻地放在斜面上,M 发生运动,试求M 运动的加速度a .专题5-例8m μ设M 运动的加速度为a ,显然a 的方向水平向右:a 设m 相对于M 的加速度为a 非,a 非的方向与水平成α角向下,即,沿三棱柱体的斜面:设水平面对三棱柱体的摩擦力为F f ,支持力为F N :F f 研究M 、m 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有(-cos )f F Ma m a a α=-++非在竖直方向有()sin N M m g F ma α+-=非由摩擦定律f NF F μ=取m 为研究对象x mg F nF N F i αsin +cos mg ma ma αα=非sin cos g a a αα+=非()()sin cos M m g ma m a a Ma μαα⎡⎤+-=--⎣⎦非非()()cos sin a M m g a m m μαμα+++=非()()cos sin cos sin sin cos m Mga m M ααμαμααμα---+=(M+m )g212s at =由人两次从同一高度下落,有21222121a t a t ==122a a =第一次,人、重物(绳)加速度相同,由系统牛顿第二定律()()1M m g M m a -=+某人质量M=60 kg ,一重物质量m=50 kg ,分别吊在一个定滑轮的两边.人握住绳子不动,则他落地的时间为t 1,人若沿绳子向上攀爬,则他落地时间.若滑轮、绳子的质量及摩擦可不计,求此人往上爬时相对于绳子的加速度.专题5-例9前、后两次人下落加速度分别设为a 1、a 2,12t 111a g =第二次,人、重物(绳)加速度各为a 2、a ′,由质点系“牛二律”()12a M m g M ma '-=+855a g '=方向竖直向下绳282255g a a a g '=-=-人对0.1g =-人相对绳以0.1g 向上爬关于惯性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惯性力有反作用力B. 惯性力是由非惯性系中物体施予的C . 同一物体对不同参考系有不同惯性力D. 惯性力与合外力一定平衡惯性力是虚拟的力,没有施力物,也没有反作用力.惯性力Fi =-ma,a为参考系加速度,参考系不同,匀加速不同,惯性力Fi就不同!在非惯性系中有加速度的运动物体,其所受惯性力与合外力不平衡α如图,在与水平成角α的静止的劈面上放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绳的一端系在墙上A 点,小物体系在绳子B点上.某一时刻劈开始以恒定加速度a 1向右运动.求物体还在劈上时所具有的加速度a 2?ABx 1x 21本题涉及相关加速度劈加速度a 1、物体加速度a 2、物体相对劈加速度a 21间矢量关系是2211a a a =+ 121x x = 121a a ∴=a 1a 21a 2矢量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α由矢量图得122sin2a a α=方向与竖直成2α如图,三角凸轮沿水平运动,其斜边与水平线成α角.杆AB 的A 端依靠在凸轮上,另一端的活塞B 在竖直筒内滑动.如凸轮以匀加速度a 0向右运动,求活塞B 的加速度a B .设三角形高h 、底边长b 本题属相关加速度问题a 0ABαa Bhb由加速度相关关系0cot B a ba hα==0tan B a a α=方向竖直向上αm 1m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2的立方块放在光滑的地面上,质量为m 1的劈(劈角为α),直角边靠在光滑的竖直墙上,斜边压在立方体上,试求劈和立方块的加速度.a 2a 1劈和立方块的加速度设为a 1、a 2:a 1、a 2的关系是12tan a a α=设m 1、m 2间压力为F NF NyNyF 'F NF N则对m 122tan NyF m a α'=α对m 2111Ny m g F m a -=12121cot a m gm m α+=1212tan cot m ga m m αα+=M θ如图所示,已知方木块的质量为m ,楔形体的质量为M ,斜面倾角为θ,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可忽略,各接触面之间光滑,求楔形体M 的加速度.Ma mMx M情景模拟楔形体和方木块的加速度设为a M、a m ,方木块相对楔形体的加速度a mM :a mM 和a M 的关系由位移关系mM Ma a =a mM 和a M 、a m 的矢量关系是m mM M a a a =+ a Ma mθ2sin 2Mm a a θ=对方块,以M 为参考系的运动方程为cos M ma θsin cos M Mmg T ma ma θθ-+=系统的“牛二律”方程为mgT2θsin2M m T Ma ma θ=+sin 2(1cos )Mmg M m a θθ+-=a Mα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 2的斜块,斜块上表面水平,在它的上面放有质量为m 1的物块.摩擦不计,求两个物块的加速度.xy 0设斜面对m 2支持力为F 2,m 2对m 1支持力为F 1,m 1、m 2整体受力分析如示:m 1m 2a 2(M +m )gF 2在竖直方向由质点系“牛二律”()()122122cos sin m m g F m m a αα+-=+m 2g情景模拟分离前两者在竖直方向有相同加速度对m 2,在水平方向有222sin cos F m a αα=αα()221221sin sin m m g m m a αα++=12cos a a α=又()2122211sinsin a m m g m m αα++=如图所示,绳子不可伸长,绳和滑轮的质量不计,摩擦不计.重物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求当左边绳的上端剪断后,两重物的加速度.左边上端绳断瞬时,其余绳上力尚未及改变,A 、B 受力如图A B m 1gT 1T 1m 2g1111T m g m a +=2222m g T m a -=T 2B 受力如图A 、B 加速度关系是122a a =122T T =又121212112242244m m m m g gm m m a a m +++==+a 1a 2如图所示,A 为定滑轮,B 为动滑轮,摩擦不计,滑轮及线的质量不计,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求:⑴物块m 1的加速度;⑵两根绳的张力T 1和T 2m 1m 2m 3BA设定坐标方向及线上拉力,对m 1、m 2、m 3建立运动方程xm 1g T 1m 2gT 1m 3gT 2T 31111T m g m a -=2222T m g m a -=3233m g T m a -=122T T F F =设三者位移各为s 1、s 2、s 3,m 2与m 3相对滑轮B 的位移设为x 对m 2有x= s 2+s 1对m 3有x= s 3-s 12s 1=s 3-s 23212a a a -=则由上列五式可得231213231231144m m m m m m gm m m m m m a =--++123231312184m m m g m m m m T m m ++=123231322144m m m gm m m m T m m ++=如图所示,一根绳跨过装在天花板上的滑轮,一端接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吊一载人的梯子而平衡.人的质量为m ,若滑轮与绳子的质量均不计,绳绝对柔软,不可伸长.问为使滑轮对天花板的反作用力为零,人相对于梯子应按什么规律运动?由“滑轮对天花板的反作用力为零”知绳上张力为零a a g==梯则Mgg对人与梯由质点系“牛二律”()Mg ma M m g =--人2M m a gm-=人a 人则人相对梯的加速度为2M g m=a a a =-人梯人梯()2M m g m g -=--如图所示,离桌边左方l 处放一石块,一根长度为2l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将它与另一个相同质量的石块连接起来,搭在轻滑轮上,两石块维持在同一高度,绳既不拉伸也不下垂,然后放下右边石块.问:左边石块先到达桌边碰到滑轮,还是右边石块先碰到桌子?(不计摩擦)l 情景模拟各时刻,绳上张力大小T 总处处相等!左石块加速度Ta m=左右石块水平加速度cos T a mθ=右TTa a 右左<同样时间内左边石块位移大于右边石块,故左边石块先到达桌边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两个相同的重物,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两端,杆用铰链与轴相连,轴将杆长分为2∶1,维持杆的水平,试求释放时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及杆对轴的压力.分析释放瞬时杆与两重物系统受力mgmg F Na右a 左由质点系“牛二律”()2N F mg m a a -=-左右由两球位移关系知2a a =右左2F N /3F N /3对左球23N F mg ma -=左13N mg F ma-=右对右球由四式可得9N F mg =25a g=右15a g=左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3l 的轻杆上固定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重物,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分别到杆两端的距离相等.用两根竖直的绳子系在杆的两端,使杆水平放置且保持平衡状态.试求当右边绳子被剪断时刻左边绳子的拉力F T .分析释放瞬时杆与两重物系统受力m 21m 1gm 2gF T2F TF T对左球1112T m g F m a -=222T m g F m a +=对右球由两球位移关系知2a a =21a 2a 112124T m m gm F m +=如图所示,在以加速度a 行驶的车厢内,有一长为L ,质量为m 的棒AB 靠在光滑的后壁上,棒与车厢底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为了使棒不滑动,棒与竖直平面所成的夹角θ应在什么范围内?.棒不向右滑,受力如图aABθmg F NF 2Ffθma水平方向2f F F ma-=N F mg=竖直方向以车为参考系以A 端为支点,应满足cos cos sin 22L Lma mgL mg θμθθ++sin mgL θ≥由上可得tan 2agθμ≤+棒不向左滑,受力如图F f以A 端为支点,应满足cos sin 22L L ma mg θθ+sin cos mgL mgL θμθ≤+tan 2a g θμ≥-θ范围为12tan 2a a g g θμμ--≤≤+()()A两块与水平成角α的光滑斜面构成轻架,架上有如图所示那样放置的两个小球,架可以沿水平面做无摩擦滑动,释放质量为m 1的上球,试问在什么条件下,质量为m 2的下球将沿架子滚上?临界时m 2已不再压右边斜架!两球受力如图m 2m 1ααm 1gα因为是轻架,即无加速度,所以两球对架压力的水平分力应相等,有12sin sin N N F F αα⋅=⋅m 1、m 2在右斜面法线上的加速度应满足12n na a >()221112cos sin 902cos N N m g F m g F m m ααα---即>m 2g 可得12cos 2m m α≤121cos 2m m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