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考研试题
复旦物化1000题
61对于由AgNO 3和过量的KBr溶液制备得到的溶胶以下的说法中何者是正确的A 定位离子是Ag+B 反离子是Br–C 扩散层带负电D 它是负溶胶D由于KBr过量生成的AgBr吸附Br–而成为负溶胶反离子是K+扩散层带正电62对于As2S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LiClB NaClC CaCl2D AlCl3DAs 2S3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Al3+价数最高63对于Al2O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KClB KNO3C K3[Fe(CN)6]D K2C2O4CAl 2O3是正溶胶它的反离子负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Fe(CN)6]3–价数最高64用AgNO 3和KI过量制备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La(NO3)3B Mg(NO3)2C NaNO3D KNO3A当KI过量时制备的AgI溶胶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La3+价数最高65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的Fe(OH)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1/2BaCl2K2SO4NaCl KCl0.2059.659.259.00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Fe(OH)3是正溶胶B 正离子对聚沉影响不大C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D 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聚沉能力相似D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最小即聚沉能力最强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后者Cl–浓度比前者大一倍因此聚沉能力不等66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Fe(OH)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KClKI K2SO4KBr0.20516.012.59.00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Fe(OH)3是正溶胶B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C 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排序为Cl–>Br–>I–D 一价负离子聚沉值排序为Cl–>Br–>I–D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比一价离子小得多即聚沉能力强得多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选项D按聚沉值排序排反了67在Fe(OH)3Mg(OH)2As2S3和AgI制备时AgNO3过量四种溶胶中哪一个与其他三种溶胶混合时会发生聚沉A Fe(OH)3B Mg(OH)2C As2S3D AgICAs2S3是负溶胶其他三种多为正溶胶正负溶胶混合会发生聚沉68江河水中含有的泥沙混悬物在出海口附近发生沉淀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因素是A 盐析作用B 电解质聚沉作用C 溶胶互沉作用D 破乳作用B江河水在出海口与海水混合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使泥沙混悬物发生沉淀69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加热也可使溶胶聚沉两者共同点是A 增加胶粒间碰撞频率和碰撞强度B 使胶核吸附的定位离子解吸C 破坏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D 改变胶粒表面的荷电的电性C70关于溶胶的稳定性下面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溶胶中电解质越少越稳定B 溶胶中电解质越多越稳定C 胶粒布朗运动越激烈溶胶越稳定D 胶团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越稳定D胶团的结构可分为胶核吸附层和扩散层吸附层和扩散层的界面处电位称动电位若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说明动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71不同配方的墨水混合后有时会发生沉淀以至不能使用这是因为A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B 胶凝作用C 乳液聚合D 溶胶互沉作用D墨水是溶胶体系不同配方的墨水的电性可能不一混合时发生互沉72对As2S3溶胶用KNO3作沉淀剂聚沉值为50mmol⋅L–1若用K2SO4作沉淀剂聚沉值估计约为A 100mmol⋅L–1B 50mmol⋅L–1C 25mmol⋅L–1D 12.5mmol⋅L–1CAs2S3溶胶是负溶胶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K+聚沉值为50mmol⋅L–125mmol⋅L–1的K 2SO4即有50mmol⋅L–1的K+因此可估计为25 mmol考虑到SO42–的保护实际值会偏离此值73溶胶和高分子有共同点但下面哪个不是A 粒径范围相同B 相同浓度时渗透压相同C 扩散速度都较慢D 都不能通过半透膜B一般溶胶渗透压较小高分子渗透压较大74下面对于大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上区别的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前者粘度大后者粘度小B 前者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后者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前者是均相的后者是多相的D 前者的渗透压较小后者较大D应该是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较大溶胶的渗透压较小75下面几项中哪个使高分子在结构上的柔顺性变差A 增长链段的长度B 减少分子活动的空间障碍C 改善高分子与介质的亲合性良溶剂D 增加介质温度A柔顺性是指高分子结构上链节链段活动的灵活性链段越长柔顺性越差76高分子溶液对理想溶液产生的偏差下面所说哪一个不正确A 蒸汽压产生负偏差B 渗透压产生负偏差C 混合熵产生正偏差D 混合的∆G产生负偏差B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π>CRT正偏差77下面关于高分子平均摩尔质量与测定方法之间联系哪一个是正确的A 数均摩尔质量是由光散射法测定的B 质均摩尔质量是由粘度法测定的C Z均摩尔质量是由超离心法测定的D 粘均摩尔质量是由渗透压法测定的C数均摩尔质量渗透压法 Z 均摩尔质量超离心法 质均摩尔质量光散射法 粘均摩尔质量粘度法78同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数均摩尔质量M n 质均摩尔质量M w 及Z 均摩尔质量M z 之间关系为A M n <M w <M zB M z <M n <M wC M z <M n <M wD M w <M n <M zA79 高分子化合物质均摩尔质量与数均摩尔质量之比nw M M 可表示分子质量的分散度下面哪个情况分散度最大A nw M M =1 Bn w M M =0.9 Cn w M M =1.1 D n w M M =–1.2Cnw M M 的值越大分子质量分布就越分散 当n w M M =1时不分散Q M w >M n >0因此选项BD 的情况是不存在的80 若在高分子化合物中加入一些摩尔质量较低的分子这对数均摩尔质量M n 的影响是A M n 增加B M n 减少C M n 不受影响D 有的化合物使M n 增加也有的使M n 减少B。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6.1
rA = rB = rE = rF a bef
选项 C 符合此关系
10
反应 2O3→3O2 其速率方程为
− dCO3 dt
=
k
C
2 O3
C
−1 O2
或为
dC O2 dt
=
k'
C
2 O3
C
−1 O2
则速率常数 k 与 k'关系为
A 2k=3k'
B k=k'
C 3k=2k'
D − 1 k = 1 k' 23
2 关于反应速率 以下哪点说法不正确 A 反应速率大小与体系大小无关 与浓度大小有关 B 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不一定相等 C 反应速率是可正可负的 D 反应速率是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C 反应速率不可能为负
3 有关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关系 下面哪个叙述是错的 A 动力学的反应体系不是热力学的平衡体系 B 原则上 平衡问题也可用动力学方法处理 C 热力学上不能实现的反应 研究其动力学是无意义的 D 化学动力学中 不会涉及热力学函数
=
k
C
H2
C1C/l
2
2
C
d C HBr = k C H2 C1B/r22
dt
1+ k' C HBr
C Br2
D
d C CH4 dt
= k CC2H6 CH2
物化练习 1000 题 动力学
C
反应级数是指速率方程中浓度项幂乘积的指数和 选项 C 没有简单幂乘积的形式 因此不 能表达反应级数
17 一般情况下 基元反应中 A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是一致的 B 反应级数大于与反应分子数 C 反应级数小于与反应分子数 D 反应级数不与反应分子数相一致
复旦大学物化练习题第一章
C
状态函数组合时 如量纲一致 仍是一个状态函数 如 U pV 但若量纲不一致 就不构 成状态函数 如 p UV.
20 下面说到状态和状态函数 如以体积为例 A 体系同一状态不能有不同的体积 B 体系不同状态可以有相同体积 C 体系状态变了 体积一定变了 D 体系体积变了 状态一定变了
B 面积 ⋅时间 加速度
D 面积 ⋅ 质量
压强
其量纲应是
A
压力 力 质量 ⋅ 加速度 质量 ⋅ 速度
动量
面积面积ຫໍສະໝຸດ 面积 ⋅时间 面积 ⋅时间
15 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 下面哪一个结论不对 A 体系内部温度相同 B 体系内部压力相同 C 体系内部各相中物质量相同 D 体系内部组成不再变化
C
热力学平衡体系必然有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
系 并保持恒温恒压 则体系的分类如何 A 是封闭体系 界面固定不变 B 是封闭体系 界面不断扩大 C 是敞开体系 界面基本不变 D 是敞开体系 界面不断扩大
物化练习 1000 题
和与环境界面的情况如何
第一定律
C 无
6 见图 通电后 若以水为体系 则有
A Q<0 W=0 ∆U<0 B Q=0 W<0 ∆U>0
因此体积具加和性 是容量性质
B p 总 p1 p2
道尔顿分压定律 因此压力具加和性
C T 总≠T1 T2
不具加和性 不是容量性质
D Cp m≠ Cp m(1)+Cp m(2)+ 不具加和性 不是容量性质
为容量性质
B
压力不具加和性 道尔顿分压定律中的分压是指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整个空间时压力 这种 加和不是热力学平衡体系意义上的加和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7.4
73 BET 吸附等温式主要的用途之一是 A 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 B 获得吸附等量线 C 获得吸附等压线 D 测定固体比表面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4 固体在溶液中表观吸附量 A 一定大于零 B 一定小于零 C 一定等于零 D 可正 可负 也可为零
D 固体在溶液中表观吸附量有正吸附 负吸附和零吸附
75 如果固体在溶液中的表观吸附量为零 这表明 A 固体表面对溶质没有吸附 B 溶质在固体表面浓度为零 C 溶质在固体表面浓度与在体相浓度相等 D 溶剂在固体表面没有吸附
1 = 1 ⋅1+ 1 Γ Γm b p Γm
物化练习 1000 题 表面化学
69
某固体对气体吸附符合 Langmuir 式 Γ = Γm bp 1+ bp
截距 M = 1.2×109 Pa⋅m–3 则吸附系数 b 为 A 5×10–6 Pa–1 B 2×105 Pa C 5×103 Pa–1 D 2×102 Pa
C
76
表观吸附量 x 对浓度作图 曲线的斜率 m 表观
A 一定大于零 B 一定等于零 C 一定小于零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D 可正 可负 也可为零
D
从 x ∼ C 曲线特点看 m
x/m
x 先增大 后减小 m 因此斜率可正 可负 也可为零
物化练习 1000 题 表面化学
C
若 P ∼ p 的斜率 K = 6×103 m–3 , V
A
Langmuir 式的线性方程
P 1 ⋅P+ 1
V V∞
V∞ b
∴b
=
斜率K 截距M
6 ×103 = 5×10-6 Pa -1 1.2 ×109
70 测得气体 B 在 M 表面上饱和吸附量为 0.54 mol ⋅ kg–1 体的比表面 m2⋅kg–1 为 A 4.1×104 B 6.79×10–20 C 1.4×105 D 7.57×104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7.3
C
45 如果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作用力小于溶剂之间作用力 那么当溶质加入溶剂后液体的表面张 力σ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D 浓度小时增大 浓度大时减小
物化练习 1000 题 表面化学
B 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单位长度上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减弱 表面张力必然减小
46
下图表示溶质 A 和溶质 B 的表面张力等温线 由此判断下面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溶液对 A 溶质产生正吸附 B 溶液对 B 溶质产生负吸附
σ
A
C 溶质 A 分子与溶剂分子作用力大于纯溶剂分子间作用力
D 溶质 B 分子与溶剂分子作用力大于纯溶剂分子间作用力
B
C C
溶质 A 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纯溶剂分子间作用力 因此使溶液的 σ 增大 即 ∂σ > 0 为负吸附 ∂C
B
水中加矿物质后表面张力增加 表明 d > 0 , Γ = - C ⋅ d < 0 即负吸附 C 表 < C 体
dC
RT dC
44 溶液表面吸附与固体表面对气体吸附最明显的区别是 A 固体表面吸附量大 溶液表面吸附量小 B 固体表面吸附量小 溶液表面吸附量大 C 溶液表面有负吸附的情况 固体表面无负吸附 D 固体表面吸附对温度敏感 溶液表面吸附对温度不敏感
dC B dσ > 0 负吸附
dC C dσ > 0 正吸附
dC D dσ < 0 负吸附
dC
物化练习 1000 题 表面化学
A
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地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dσ < 0 按 Gibbs 吸附等温式 Γ = − C ⋅ dσ Γ>0
dC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8.3
B ζ 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小于表面电位的绝对值
53 导出动电位计算公式 ζ = 9 ×109 kπηv
rE A F 电场= F 扩散 B F 沉降= F 电场 C F 电场= F 阻力 D F 沉降= F 阻力
是基于如下二个平衡的力
C
电场力是较强的作用力 沉降和扩散都可以忽略 因此只考虑胶体粒子受到的 F 电场和由于 移动而产生的 F 阻力
50 当所有物理量都用 SI 制单位时 A ζ = Kπηv
εrE B ζ = Kπηv ×300
εrE C ζ = Kπηv ×3002
εrE
动电位ζ 的计算公式为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D ζ = Kπηv ×9×109 εrE
物化练习 1000 题 胶体化学
D
51 由电泳速度计算动电位的公式为 ζ = 9×109 Kπηv
D
比较两者浓度 AgNO3 比 KI 大一倍 即 AgNO3 过量 因此定位离子是 Ag+ 表面电位ϕ0 和动电位ζ为正 反离子为 I–
60 我国自古以来应用明矾净水 这主要原理是 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 电解质的敏化作用 D 溶胶的特性吸附作用
B
水中悬浮物是带负电的胶体 明矾水源自可形成带正电 Al(OH)3 的溶胶 两者相互吸附发生聚 沉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B 定位离子是 AuO2– C 胶粒带正电 D 反离子是 Na+
物化练习 1000 题 胶体化学
C Au 溶胶是吸附 AuO2–带负电 反离子是 Na+
59 25mL 浓度为 0.030mol⋅L–1 的 AgNO3 与 25ml 浓度为 0.015mol⋅L–3 的 KI 水溶液混合制得溶胶 对于该溶胶 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A 定位离子是 I– B 反离子为 K+ C 表面电位ϕ0 为负 D 动电位ζ为正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6.7
K
=
[N 2O 2 [NO]2
]
k1 k −1
得
[N 2O 2 ] =
k1 k1
[NO]2
代入下式
−
d[O2 ]
dt
=
k 2 [O 2 ][N 2O 2 ] =
k2
k1 k −1
[O2 ][NO]2
∴k = k1k2 k −1
178 若反应的历程为 (1) CH 3COCH 3 K1→ CH 3• + CH 3CO•
165 指出下面错误的计算公式
A
计算同种分子的碰撞频率
Z AA
=
2n
2 A
d
2 A
πRT M
B
计算不种分子的碰撞频率
ZAB = n A n B (rA + rB ) 2
8πRT µ
C
计算同种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Ld
2 A
πRT
− EC
e RT
M
D
计算同种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Ld
2 AB
8πRT
−
B e −Ec / RT 是有效碰撞占总碰撞数的比率
动力学
C e −Ec / RT 是无量纲的
D e −Ec / RT 的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应该是 e −Ec / RT 的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因为 T 越大 有效碰撞比率越大 从数学上看当 T→∞时 e −Ec / RT →1 即 100 的有效碰撞
e
EC RT
µ
C
同种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计算公式为
k
=
2Ld
2 A
πRT
−
e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8.1
与下列何者无关
C 根据 Stokes 定律 阻力 f=6πηrv 因此只与介质粘度 粒子大小和移动速度有关 与粒子浓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度无关
物化练习 1000 题 胶体化学
18
Fick 第一定律 dn = - DA dC ,式中有负号是因为
dt
dx
A dn 是负值 dt
B 扩散系数 D 是负值
8 将松香的乙醇溶液慢慢滴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A 物理分散法 B 化学凝聚法 C 物理凝聚法 D 化学分散法
得到松香溶胶
这一制备方法是
C
9 下面几种制备溶胶的方法中 哪个不属于物理方法 A 超声粉碎法 B 冷冻干燥法 C 电弧法制备 Ag 溶胶 D FeCl3 加热水解制备 Fe(OH)3 溶胶
D
FeCl3+3H2O→Fe(OH)3+3HCl,这是属化学凝聚法
A
无论粒子大小
其平动能是相等的
为
3 2
k
BT
布朗运动不消耗能量 布朗运动的平均位移
可由 Einstein 公式计算 有关
∆2 = 2 t D = 2 t RT 6π r η N A
因此平均位移或位移速度与粒子半径 r
17 胶体粒子在介质中运动所受的阻力 A 介质的粘度 B 粒子的流速 C 粒子的浓度 D 粒子的大小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1 一般认为 胶体粒子的粒径范围是 A 10–5~10–7m B 10–7~10–9m C 10–9~10–11m D <10–7m
B
2 下面几种溶胶中 A雾 B 牛奶 C 油漆 D 微小泡沫
哪个不属于液溶胶
A 雾是气体 为分散介质 属气溶胶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6.5
D
117
有平行反应
A
k1 → k2 →
B D
且反应 1 的活化能 E1 大于反应 2 的活化能 E2 以下措施中哪
一个不能改变产物 B 和 D 的比率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B 对于平行反应 产物浓度之比等于它们速率常数之比 CB = k1
CD k2 不同 改变温度对它们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同 k1/k2 的值随之改变
B
物化练习 1000 题 动力学
108 已知某复杂反应 2A ←k1→ B , A + C k2→ D
k −1
则 A 的速率 d[A] 为 dt
A k1[A]–k–1[B]+k2[A][C] B –k1[A]+k–1[B]–k2[A][C] C –k1[A]2+k–1[B]–k2[A][C] D k1[A]2–k–1[B]+k2[A][C]
C
109 关于对峙反应 下面哪点说法不正确 A 简单对峙反应只包含二个基元反应 B 反应平衡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 正逆反应的两个速率常数之差为定值 D 正逆反应的级数一定相同
D
不一定相同 如 A ←k1→ B+C 正反应为一级 逆反应为二级
k2
110
有对峙反应 A ←k1→ B B 的起始浓度为 0 x 和 xe 分别表示 B 的浓度和平衡时浓度
Ea=53kJ⋅mol–1 Ea=106kJ⋅mol–1
107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已知某复杂反应 A ←k1→ B , B + D k2→ J
k −1
则 B 的速率 d[B] 为 dt
A k1[A]–k2[D][B] B k1[A]–k–1[B]–k2[D][B] C k1[A]–k–1[B]+k2[D][B] D –k1[A]+k–1[B]–k2[D][B]
复旦物理化学1000题
9 关于体系的广度性质或强度性质 下面说的何者正确
A
所有强度性质都有关系式 强度性质
广度性质 物质量
B 广度性质不一定都是状态函数 C 强度性质不一定都是状态函数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
D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的绝对值不一定都是可测量
物化练习 1000 题 第一定律
D
象 T p 等强度性质不是广度性质除以物质量的结果 象 U H 等绝对值都是不可测量的
B 状态函数的变化∆p ∆V 只取决于始终态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23 体系经过某变化后 内能值复原 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A 体系已复原 B 体系并不复原 C 体系可能复原 也可能未复原 D 体系与环境没有热功交换
C 无
24 下面各组变量 哪一个包含的皆属状态函数 A U Qp Cp C B QV H CV C C U H Cp CV D ∆U ∆H Qp QV
B 面积 ⋅时间 加速度
D 面积 ⋅ 质量
压强
其量纲应是
A
压力 力 质量 ⋅ 加速度 质量 ⋅ 速度
动量
面积
面积
面积 ⋅时间 面积 ⋅时间
15 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 下面哪一个结论不对 A 体系内部温度相同 B 体系内部压力相同 C 体系内部各相中物质量相同 D 体系内部组成不再变化
C
热力学平衡体系必然有
哪个是正确的
D
无
28 关于热力学过程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孤立体系中发生的过程一定是等温过程 B 液体蒸发过程一定是等温等压过程 C 气体反抗恒外压过程是等压过程 D 无限缓慢进行的过程就是准静态过程
D 选项 C 是恒外压过程 但这不一定是等压过程 等压要求体系的压力也不变
复旦大学物化练习题第七章_合并
A ∆G=σ∆A = 7.275×10–2×4×10–4=2.91×10–5 J
7 有一表面积为 0.24 m 2 的立方体 时 总表面能是 A 6×104 kJ B 3.84×104 kJ C 5.88×104 kJ D 7.35×104 kJ
总表面能为 0.3 J
当将其分散成边长 10–9 m 的小立方体
l1 l2
3
⋅
6
⋅
l
2 2
⋅
= 0.23 10 −9
⋅6⋅
1 0.8
= 6 ×107
J
8 半径为 10 3 m 的球形液滴分散成边长为 10 9 m 小立方体 A 0.1 Jm 2 B 10 Jm–2 C 0.1π Jm–1 D 10π Jm–1
若∆G 表 为 0.8π J
则表面能σ为
A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A
12 对于大多数液体 A >0 B <0
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 dσ/dT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C =0 D 高温时>0 低温时<0
物化练习 1000 题 表面化学
B
13 一般来说 当温度 T 上升时 ∆S A >0 B <0 C =0 D 可能 > 0, 也可能 < 0
表面张力σ是下降的
当体系表面积增加时 此过程的熵变
A
∆S = − ∂σ ⋅ ∆A ∂T A
Q
∂σ ∂T
A
〈
0
,
∴∆S > 0
14 当液体表面积增加时 体系的焓变 ∆H 来自二个方面 即 A 环境对体系作的功和环境传递给体系的热 B 环境对体系作的功和体系传递给环境的热 C 体系对环境作的功和体系传递给环境的热 D 体系对环境作的功和环境传递给体系的热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6.4
即是零级反应
其半衰期为 t1 / 2
=
C0 2k
即
与初浓度成正比
72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 1mol⋅L–1⋅hr–1 A 0.5mol⋅L–1 B 0.2mol⋅L–1 C C0(1–e–0.5)×0.5mol⋅L–1 D 0.5C0mol⋅L–1
则 0.5hr 后
浓度减少了
A
由速率常数单位可确定为零级反应 浓度的减少 C0–C=kt=1×0.5=0.5mol⋅L–1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某气相反应 速率常数在 1000K 是为 2kPa⋅s–1 A 2/Rmol⋅m–3⋅s–1 B 2/1000Rmol⋅m–3⋅s–1 C 2000s–1 D 106Rmol⋅m–3⋅s–1
则用 kC 表示时为
A
由速率常数单位确定为零级反应 kC=kp(RT)n–1=kp/RT=2000/1000R=2/Rmol⋅m–3⋅s–1
69 某零级反应速率常数为 2mol⋅L–1⋅s–1 A 2s B 1s C 1/2s D 1/4s
则当浓度为 2mol⋅L–1 时
半衰期为
C
t1/ 2
=
C0 2k
=
2 2×2
=
1s 2
70 某些缓释制剂 其表面浓度维持定值 A 本质上是零级的 B 表观上是零级的 C 本质上无级数 D 表观上是一级的
74 若零级反应 C∼t 直线的截距 A 2min B 0.5min C 1/C0min D C02min
mol⋅L–1
和斜率
mol⋅L–1⋅min–1
数值相等
则其半衰期为
B
零级反应 C=C0+kt 截距=C0 斜率=k 若 C0=k 则
t1/ 2
复旦大学物理化学题库6.2
则反应的级数为
B
只有一级反应 半衰期与初浓度无关 即半衰期为常数 反应物消耗 3/4 是 2 个半衰期 消 耗 1/2 是 1 个半衰期 因此前者是后者的 2 倍
39 某反应速率常数 k 为 0.107min–1 则反应物浓度从 1.0mol⋅L–1 变到 0.7mol⋅L–1 和浓度从 0.01mol⋅L–1 变到 0.007mol⋅L–1 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A 10 B 100 C 0.01 D1
28
基元反应 A+B→2D 在起始时 CA=a
CB=2a
CD=0
则各反应物的反应速率 − dCi 随时间变 dt
化的示意曲线为
dCi dt
AB
0 A
dC i dt D
t0
dC i
D
dt D
A或B
t B
0 C
dC i
dt A或B 0
A或B
t D
t D
复旦大学药学院物化教研室编写
物化练习 1000 题 动力学
已知反应速率 rA:rB=2
rB:rG=0.5
则 a:b:c 为
C
Q rA a
=
rB b
=
rG g
即 a:b:c=rA:rB:rG=2:1:2
35 反应 A 2B→3G 在 1 升容器中进行 则 G 生成速率为 A 0.3mol⋅s–1 B 0.1mol⋅s–1 C 0.9mol⋅s–1 D 0.15mol⋅s–1
A
0
t0
A t0
A t
0
A t
A
B
C
D
B
按计量方程 产物 B 或 D 的最终浓度为反应物 A 初始浓度的 1/2 即 a/2 因此选项 B 是正 确的
复旦 物理化学 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1. J 3500110ln 19.1519V V ln V p V V ln nRT W 121112max =⨯⨯=== ∆U=∆H=01max 12K J 166.130003500T W V V lnnR S -⋅====∆2. 等温可逆膨胀:1-2K J 14.191V V lnnR S ⋅=∆= 向真空膨胀:由于始态和终态同上,体系的熵变也为19.14 J ⋅K –13. 先求冷热水混合后温度:500⨯C p (T –343)+100⨯ C p (T –300) = 0 T=336.3 K (63.3︒C) 再计算熵变:303Tln C 343T lnC S 21+=∆303T ln 184.4100343T ln 184.4500⨯+⨯==–41.27 + 43.63 = 2.34 J ⋅K–14. Sn 摩尔数mol 106.269.118250n ==nC p,m,Sn (T –473)+1000C p,H2O (T –283)=02.106⨯24.14(T –473)+1000⨯4.184(T –283)=0 T=285.3 K1-O H ,p Sn ,m ,p K J 17.887.3370.25283Tln C 1000473T ln nC S 2⋅=+-=+=∆5. 体系熵变按可逆相变计算:1-m ,V K J 0.1092.37340670T H S ⋅==∆=∆体真空蒸发热:Q=∆H –∆nRT=10670–8.314⨯373.2=37567 J环境熵变:1-K J 7.1002.37337567T Q S ⋅-=-=-=∆体环∆S 总= ∆S 体 + ∆S 环= 8.28 J ⋅K –1 >0 自发进行6. 体系: 设计可逆过程:81.2263273ln 3.75T T ln nC S 12)l (m ,p 1===∆J ⋅K –107.222736025T H S 2-=-=∆=∆凝固 J ⋅K –1 40.1273263ln 6.37T T ln nC S 12)s (m ,p 3-===∆J ⋅K –1 ∆S 体=∆S 1+∆S 2+∆S 3=–20.66 J ⋅K –1 环境:⎰-=--+-=∆∆=∆5648)263273)(6.373.75(6025dT C H H p 273263J47.2126365648T Q S -=-=-=∆体环 J ⋅K –1总熵:∆S 总=∆S 体+∆S 环=0.81 J ⋅K –1>0 过程自发。
考研基础物理化学真题2004年_真题-无答案
考研基础物理化学真题2004年(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是非题1. 如果某溶质的稀溶液随溶质浓度的加大其表面张力变小,则在平衡态下该溶质在界面层中的浓度一定大于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
A. 正确B. 错误2. 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的一定大于该反应的。
A. 正确B. 错误3.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总蒸气压与组分B的摩尔分数xB成直线关系。
A. 正确B. 错误4. 定温定压下,纯物质A的化学势就是该条件下的摩尔吉布斯函数Gm,A。
A. 正确B. 错误5. A和B形成的固熔体由A(s)和B(s)两相构成。
A. 正确B. 错误6. 水在玻璃毛细管中时正常沸点高于100℃。
A. 正确B. 错误7. 对于封闭系统,在定压下没有非体积功时,系统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热力学能。
A. 正确B. 错误8. 物质B有从化学势大的一相转移到化学势小的一相的趋势。
A. 正确B. 错误9. 对于由A和B两组分组成的均相系统,定温定压下再向该系统加入少量A或B时,A的偏摩尔体积V A增加时,B的偏摩尔体积VB就减少。
A. 正确B. 错误10.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与反离子的化合价数成反比,即反离子的化合价数越高,其聚沉值越小。
A. 正确B. 错误11. 在液相进行的A和B间的非催化反应,其反应速率不受惰性溶剂存在与否的影响。
A. 正确B. 错误12. 光化学反应的光量子效率总是在0~1之间。
A. 正确B. 错误二、选择题1. 浓度为0.005mol·kg-1的蔗糖水溶液和0.01mol·kg-1的葡萄糖水溶液,二者沸点关系:______A.0.005mol·kg-1蔗糖水溶液和0.01mol·kg-1葡萄糖水溶液的沸点大致相同;**·kg-1葡萄糖水溶液的沸点高于0.005mol·kg-1蔗糖水溶液;C.无法比较。
2.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______A. 如果系统的ΔSsy>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C. 仅从系统的ΔSsy无法判断变化过程是否自发。
复旦大学药学物理化学1000题胶体化学61-80
61对于由AgNO 3和过量的KBr溶液制备得到的溶胶以下的说法中何者是正确的A 定位离子是Ag+B 反离子是Br–C 扩散层带负电D 它是负溶胶D由于KBr过量生成的AgBr吸附Br–而成为负溶胶反离子是K+扩散层带正电62对于As2S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LiClB NaClC CaCl2D AlCl3DAs 2S3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Al3+价数最高63对于Al2O3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KClB KNO3C K3[Fe(CN)6]D K2C2O4CAl 2O3是正溶胶它的反离子负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Fe(CN)6]3–价数最高64用AgNO 3和KI过量制备的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 La(NO3)3B Mg(NO3)2C NaNO3D KNO3A当KI过量时制备的AgI溶胶是负溶胶它的反离子正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La3+价数最高65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的Fe(OH)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1/2BaCl2K2SO4NaCl KCl0.2059.659.259.00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Fe(OH)3是正溶胶B 正离子对聚沉影响不大C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D 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聚沉能力相似D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最小即聚沉能力最强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相同浓度的KCl和BaCl2后者Cl–浓度比前者大一倍因此聚沉能力不等66测定不同电解质对某一浓度Fe(OH)溶胶的聚沉值mmol/L数据如下KClKI K2SO4KBr0.20516.012.59.00由此得到下面的结论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Fe(OH)3是正溶胶B 二价负离子比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强C 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排序为Cl–>Br–>I–D 一价负离子聚沉值排序为Cl–>Br–>I–D带有二价负离子的K2SO4的聚沉值比一价离子小得多即聚沉能力强得多说明Fe(OH)3是正溶胶选项A B C都是正确的选项D按聚沉值排序排反了67在Fe(OH)3Mg(OH)2As2S3和AgI制备时AgNO3过量四种溶胶中哪一个与其他三种溶胶混合时会发生聚沉A Fe(OH)3B Mg(OH)2C As2S3D AgICAs2S3是负溶胶其他三种多为正溶胶正负溶胶混合会发生聚沉68江河水中含有的泥沙混悬物在出海口附近发生沉淀原因有多种其中与胶体化学有关的因素是A 盐析作用B 电解质聚沉作用C 溶胶互沉作用D 破乳作用B江河水在出海口与海水混合海水中含大量电解质使泥沙混悬物发生沉淀69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聚沉加热也可使溶胶聚沉两者共同点是A 增加胶粒间碰撞频率和碰撞强度B 使胶核吸附的定位离子解吸C 破坏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D 改变胶粒表面的荷电的电性C70关于溶胶的稳定性下面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溶胶中电解质越少越稳定B 溶胶中电解质越多越稳定C 胶粒布朗运动越激烈溶胶越稳定D 胶团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越稳定D胶团的结构可分为胶核吸附层和扩散层吸附层和扩散层的界面处电位称动电位若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说明动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71不同配方的墨水混合后有时会发生沉淀以至不能使用这是因为A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B 胶凝作用C 乳液聚合D 溶胶互沉作用D墨水是溶胶体系不同配方的墨水的电性可能不一混合时发生互沉72对As2S3溶胶用KNO3作沉淀剂聚沉值为50mmol⋅L–1若用K2SO4作沉淀剂聚沉值估计约为A 100mmol⋅L–1B 50mmol⋅L–1C 25mmol⋅L–1D 12.5mmol⋅L–1CAs2S3溶胶是负溶胶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反离子K+聚沉值为50mmol⋅L–125mmol⋅L–1的K 2SO4即有50mmol⋅L–1的K+因此可估计为25 mmol考虑到SO42–的保护实际值会偏离此值73溶胶和高分子有共同点但下面哪个不是A 粒径范围相同B 相同浓度时渗透压相同C 扩散速度都较慢D 都不能通过半透膜B一般溶胶渗透压较小高分子渗透压较大74下面对于大分子溶液与溶胶性质上区别的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 前者粘度大后者粘度小B 前者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后者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C 前者是均相的后者是多相的D 前者的渗透压较小后者较大D应该是大分子溶液的渗透压较大溶胶的渗透压较小75下面几项中哪个使高分子在结构上的柔顺性变差A 增长链段的长度B 减少分子活动的空间障碍C 改善高分子与介质的亲合性良溶剂D 增加介质温度A柔顺性是指高分子结构上链节链段活动的灵活性链段越长柔顺性越差76高分子溶液对理想溶液产生的偏差下面所说哪一个不正确A 蒸汽压产生负偏差B 渗透压产生负偏差C 混合熵产生正偏差D 混合的∆G产生负偏差B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π>CRT正偏差77下面关于高分子平均摩尔质量与测定方法之间联系哪一个是正确的A 数均摩尔质量是由光散射法测定的B 质均摩尔质量是由粘度法测定的C Z均摩尔质量是由超离心法测定的D 粘均摩尔质量是由渗透压法测定的C数均摩尔质量渗透压法 Z 均摩尔质量超离心法 质均摩尔质量光散射法 粘均摩尔质量粘度法78同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数均摩尔质量M n 质均摩尔质量M w 及Z 均摩尔质量M z 之间关系为A M n <M w <M zB M z <M n <M wC M z <M n <M wD M w <M n <M zA79 高分子化合物质均摩尔质量与数均摩尔质量之比nw M M 可表示分子质量的分散度下面哪个情况分散度最大A nw M M =1 Bn w M M =0.9 Cn w M M =1.1 D n w M M =–1.2Cnw M M 的值越大分子质量分布就越分散 当n w M M =1时不分散Q M w >M n >0因此选项BD 的情况是不存在的80 若在高分子化合物中加入一些摩尔质量较低的分子这对数均摩尔质量M n 的影响是A M n 增加B M n 减少C M n 不受影响D 有的化合物使M n 增加也有的使M n 减少B。
复旦有机化学考研题库
复旦有机化学考研题库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合成方法。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在有机化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实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复旦有机化学考研中出现的题目类型,以及相应的解答要点:1. 基本概念题:- 题目:简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 解答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应遵循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规则,包括主链的选择、取代基的编号、官能团的优先级等。
2. 结构分析题:- 题目:给出一个有机分子的结构式,要求分析其立体化学。
- 解答要点:分析分子中的手性中心,判断是否存在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并描述其立体构型。
3. 反应机理题:- 题目:描述SN1和SN2反应的区别及其反应机理。
- 解答要点:SN1反应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反应分两步进行,中间体是碳正离子;而SN2反应是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底物和亲核试剂的浓度。
4. 合成设计题:- 题目:设计一条合成路径,将化合物A转化为化合物B。
- 解答要点: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反应类型和顺序,确保每一步反应的可行性和选择性。
5. 波谱解析题:- 题目:给出一个未知有机分子的NMR谱图,要求确定其结构。
- 解答要点:分析NMR谱图中的化学位移、耦合常数、峰的裂分模式等信息,结合其他谱图如IR、MS等,综合推断分子结构。
6. 有机反应类型题:- 题目:列举并解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 解答要点:列举如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并解释每种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的反应条件。
7. 有机化学理论题:- 题目:解释前线轨道理论和其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解答要点:前线轨道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的一个分支,它认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主要受前线轨道(HOMO和LUMO)的影响,解释前线轨道理论如何预测反应的立体化学和速率。
8. 有机化学实验题:- 题目:描述实验室中如何安全地进行有机合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