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课件3: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 26 页
6.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 有乾坤。 7.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 华文化新辉煌。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 式推广开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
第 21 页
(1)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 时代条件。 (3)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 (4)性质:社会主义文化。 (5)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合作探究 路在脚下!
第 11 页
马克思 列宁
李大钊 陈独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毛泽东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 12 页
(1)转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 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担当:中国共产党。 (3)担当原因: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中国先进文化的积 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 扬者。
第7 页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奉行“全盘西化”论的民族虚无主义或“文化复古主义” 的守旧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 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新时代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深入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努力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学会思考,做到团结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发展对策。
2、重点实践:学习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以实际的例子引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理论指导:介绍《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增强学生责任感。
(二)讨论环节
1、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神,建立一个讨论小组,分别介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以及实施这个思想的发展对策,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
2、各小组一起讨论,用团结的精神去思考,分享各自的观点,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总结环节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2、让学生在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时,深入地思考,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重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努力落实到实践中。
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教案
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学目标:
1. 了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1.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定义和内涵;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和方法;
4. 实践与参与:学生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什么了解?”
2. 接受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进入课题。
步骤二:理论学习(15分钟)
1. 介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定义和内涵,解释其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2.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步骤三:方法与途径(20分钟)
1. 介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途径,如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高艺术和文化教育水平等。
2. 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方法,如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
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
2.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步骤五:实践与参与(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学校和社区中如何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集体评价和总结。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课堂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教学辅助工具:
1. PPT或白板;
高中政治必修三优质学案: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案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文化
作品和文化活动,认识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
1.了解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历程。
2.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过程。(重点)
3.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重点)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1)中国近代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请思考:在近代先进文化的探索中,出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提示“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这两种倾向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重振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产生: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3)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ppt版(23页)
二、预习复习
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 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众化。 4 大众文化的含义: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 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 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适用学科 高中政治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时时长(分钟)
60
知识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以及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
性、任务和内容,以及如何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任务和
10
【答案】A 【解析】B 项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是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的方针,只 有 A 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说课稿
一、教材概述
本课是《文化生活》教材的第三单元,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单元主要涵盖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进行的文化建设工作以及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和政策;
•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提高学生的珍惜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重
要思想和政策;
2.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
重要思想和政策;
2.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和文
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10分钟)
首先,我将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展示一部中国电影
的剧照,让学生们猜测这部电影的名称,并简单询问学生对中国电影的了解。
2. 学习活动(30分钟)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 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容(15分钟)
我将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标题,并一起阅读课文。在阅读
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文化产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八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第一教时课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两方面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特别对于文化方面的内容和特点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化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板书)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指导:马克思主义
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面向:现代化
世界
未来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于什么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问:为什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讨论(归纳):
(1)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2)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3)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点(板书)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课例及点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学课例及点评
【学情分析】
经过前期学习,学生掌握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具备了一定的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及辨析观点的能力,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缺乏全面系统深度的认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亦缺乏主体担当意识和有序参与能力。
基于学生感性思维活跃、理性思维欠缺的现状,本课通过创设具有思辨特点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列举、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文化现象的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和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实,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懂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2.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理性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种文化观点和文化现象,在观点的辨别、现象评析、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中,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3.通过课后实践作业“为《‘改革开放中的每一个你’微视频比赛》准备脚本”,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措施,深刻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
A、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B、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A、文化生活的可喜变化
B、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大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
B、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是什么
C、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A、文化生活对人民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B、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2)提高眼力, 拒绝污染
A、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B、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3)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A、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C、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本课引入:
现代科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一些落后、腐朽文化也寻机蔓延,危害社会,因此,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怎样才能坚持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呢?今天我就来学习这一块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1、中华文化在近代出现衰微
(1)中华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到了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原因:近代中国仍然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而此时西方工业文明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并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冲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
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重点、难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自主探究:
1、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3、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4、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006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软实力”。
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文化强国专题讲课教案设计
文化强国专题讲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文化强国专题讲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化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 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4. 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
1. 文化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2. 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3.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化强国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教学难点:
1. 分析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相关PPT和视频资料;
3. 中华文化的经典文献和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与文化强国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文化强国的
兴趣,并提出问题:“你对文化强国有什么了解?”
Step 2:概念解释和讨论(15分钟)
教师简要解释文化强国的概念和内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以
下问题:
- 你认为文化强国的标志是什么?
- 为什么文化强国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Step 3:历史背景和现状介绍(20分钟)
教师通过PPT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教师可以讲解以下内容:
- 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影响;
-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 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进展和成就。
Step 4: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
择一个具体的中华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戏曲、传统美食等),讨论该元素在传承和创新方面的表现,并进行展示。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案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
(3)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科学精神】
科学认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公共参与】
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1.教学重点: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
(一)引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二)讲授新课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板书)
一.建设文化强国(板书)
阅读与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国特色创
新文化,增加创新自信,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鼓励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
2013年以来,中央及各相关部门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助推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从量到质都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和图书产量保持全球第一,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9课《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设计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在近代中国,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我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能够自觉坚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落实策略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课堂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创设适当的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发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享受学习的快乐。整节课都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路。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案例导入
(课件展示材料)
在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如何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
材料一: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序经等人。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推荐学习]高中政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依据)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门思政教研部任课教师
授课题目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授课
时间长度
20 分钟
所用教材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理解并掌握文化强国的含义、我国文化现状,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重点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途径,即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勇敢担当建设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的重任。
教学重点文化强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途径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为主,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2分)
【视频】:《复兴之路》
先观看一段视频,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
承5000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
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和谐文化的根本,支撑起
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这段影视资料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重视文化改革发展的国家,必定富有活力;一个文化生机勃发的民族,必将充满希望。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文化战略开展了一场杀人不见血、灭国不动声色的冷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