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者:李凤红胡卫东王立岩李姝郭立颖杨波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9期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为积淀,以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为载体,积极构建校企联合的协同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在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的建设中,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内工程实践中心、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和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27-02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为此,专业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校企联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构建“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必要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综合利用高校、合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有学识、能做事、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是构建具有高质量、高度融合,可操作性强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高校和企业积极合作,共同参与组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既能够帮助高校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在理论教学上能够以企业应用需求为导向,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又能够帮助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摘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要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宽专业”的专业要求,力求培养复合型、全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人才,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方面有一定建树,为将来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合成培养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到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经营和管理。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发展前景;专业人才培养引言: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明确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形式,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途径、过程、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培养这类人才迫在眉睫。
高分子材料以及石油化工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正确解读它的发展态势将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
一、突出本行业实际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毫无章法的,要有策略的进行,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到化纤企业进行访问学习,一些新兴化纤企业和专门定点机构是调研的首选。
目前国内值得参考的企业有:亚洲最大的经营锦纶的企业——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最大化纤机构——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黏胶企业——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华康大豆纤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重点,在对企业高级技工、企业高管以及企业法人进行意见、经验咨询时要善于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输出复合型人才;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严格专业要求,建构起专业发展的大厦,培养具有时代气息、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场对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有具体要求和标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建立权威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任知名院校离任教师或专家、相关化纤部门的技术人员、高管人员进行教学指导,确保教学方案的科学、合理、全面,使学院的教学工作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挂钩,实现产与学的良性互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其主要指得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样式以及实践的主要规范。
当前,随着人才逐渐走向市场化,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
目前石油化工以及高分子等方面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其当前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人才培养工作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本文中,主要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其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企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培养模式;行业发展1 当前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当前在国际交易中,中国在化纤生产方面在全球中屈指可数,因此,在化纤方面,需要高技术人才。
我国的改革委员会在十一五会议中,对化纤工业以后的发展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
会议中支出,化纤工业要勇于改革,要实现数量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尽最大努力在2015年构建较为完善的研发以及生产基地。
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化纤产品在交易中才能占据优势,拥有较好的竞争力,在化纤的某些高科技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
当前,对于国内的高分子化纤材料来讲,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很大的拓展,也由以前的数量型向着效益、质量进行转变,但是高分子材料人才的培养速度满足不了行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才的培养途径分析2.1 构建完善的教学指导小组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化纤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此,在高校中,应该成立专业的教学指导小组,聘请知名院校中的教授、高技术人员等高水平人员加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与社会基础,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还应该详细分析化纤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当前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制定与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毕业生相符合的相关岗位。
“工学结合”培养高材行业蓝领人才的探索
1 6一
子材料改性 ”“ 、高分子材料性能检测” 整合为“ 高 分子材料成 型工 艺及 检测” 四大模块 , 而打破 从
—
维普资讯
塑料加 工
原有的教学模式 , 将整个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 艺连接起来 , 与实际的生产接轨 。让学生在学习
工教材 ,聘请企业技 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学 老师 。 实现“ 、 、 一体化教学。 教 学 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出符合职业岗
的过程 中讲整个理论知识 串联起来 , 形成一个真 位要求、 满足企业需求 的学生 , 让学生真正 成为 正的知识体系。 将理论课堂搬进 实训室 , 先实训 , “ 得 去 、 得 住 、 得 上 ” 实践 能 力 强 、 有 高 下 留 用 、 具
层次上进行实施 的, 的甚至直接照搬照抄把本 有
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直接应用于高职院校。 然而现
在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 系的不断成熟 , 国家对高 职教育的不断提高重视 ,加快改革 的步伐更加 , 我院今年 已经成为 了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 高
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省骨干示范专业 ,工 “ 学结合” 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改革 的重 点 , 在必 行 。课 程体 系 的改 革是 手 推 势
1 整合 课程 , 为建 立“ 工学结 合" 教 学模式提供保 障
高职学院原有教育 的课程体系 , 是在本科院 校的课程体 系基础 上进行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
认的“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
18年我国正式引进合作教育概念 , 95 当时的
上海工程技术 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 学合作 , 采用 “ 一年三学期 , 工学交 替” 的模 式 。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广泛、颇具前景的专业领域,其在化工、材料、医疗器械、电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目前我国高校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改进,学生往往缺乏与实际工作需要紧密结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本文将围绕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入探索,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其在化工、材料、能源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还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密切合作关系,共同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和资源。
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能够提供学术支持和理论指导;而企业则拥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通过双方的合作,可以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培养,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地方政府高校要努力为地方产业和应用产业人才服务。
本文从培训、设计、评审、团队建设、合作办学、课程与教学建设、可用于培训的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介绍了我校应用型高分子材料及人员培训情况。
关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示范报告。
本文将结合实际,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引言:高分子材料和重大工程技术与高分子材料建设项目紧密联系,鼓励“产学研”项目相结合的人员培训和合作科研。
多家企业在高校设立了“工作室支持、奖学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各类论文项目、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培训项目的选题范围广泛。
高于社会。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适用性,高分子与材料工程师与大型工程公司正在构建“互联互通”合作办学新模式,根据公司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等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培养。
课程包括:安全与培训教育、企业文化培训、工程教育、制造工作操作培训等。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修订1.1专业定位目前,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政府重金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塑料产业,已成为全市前五名产业之一。
三大主导产业与高分子特种材料密切相关,我们当地的学校是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
原则上“坚持高教”,作为地方重点产业的高分子相关材料,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省级标准。
设计应该是中国的特色,依托工业聚合酶柱材料,在塑料材料、球体、纤维、涂层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中。
人才培养体系的制作与培养与校方的协作。
培养综合素质、操作经验过硬的“一流”技术人才,发展高分子材料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
1.2建设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结合当地产业实践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形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分析、基础化学”专业。
本专业体系课程的基本核心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成技术、高分子成型与加工、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材料信息技术、化学基础装备”等。
高分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v3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省塑料行业现状及塑料加工企业对高职专科层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同时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具体要求。
2010年8月至11月期间,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教研室首先依托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及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会员单位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再对省内外开办的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专业情况进行调研,寻找兄弟院校的办学特点与优势,供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借鉴与参考。
一、调研的目的与内容(一)调研目的1、通过调查我国塑料行业特别是湖南塑料加工企业的产品种类、企业规模等情况,分析湖南省塑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行业背景。
2、通过调查湖南省塑料加工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配置情况,分析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由此来确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各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应塑料加工企业的需要。
3、通过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过去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找出以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调查我国塑料行业特别是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产品种类、企业规模;2、调查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高技能人才配置与岗位人才需求情况;3、调查塑料加工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4、调查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及在岗位上工作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5、组织人才需求调研专家论证会,对调查结果进行论证。
二、调研的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中国塑料工业协会、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会员企业、湖南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
(二)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企业问卷调查、企业员工座谈、企业对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满意问卷调查、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进问卷调查、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办学情况分析。
高分子材料“3+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
高分子材料“3+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究从专业知识的衔接上较易做到相互对接,但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接上则面临诸多挑战。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为:正视“3+2”高职生接受的中职教育、多途径提升“3+2”学生的职业意识、依托专业教学开拓学生的职业眼界、在辅导员参与下培育班级职业能力学习文化。
标签:“3+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途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3+2”高职生一般为向对口职高招收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向重点帮扶地区招收的具有同等学历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等生源。
“3+2”人才培养作为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创新模式,在我国诸多高职院校开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3+2”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企业在办学中主体作用,强化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教育成果。
但“3+2”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中职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与高职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相结合,最终形成无缝衔接态势呢?从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中可知,学生在中职阶段接受3年专业教育,最后在高职阶段接受2年专业教育。
在专业知识的衔接上较易做到相互对接,但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接上则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学生在中职学校3年学习期间所形成的固有职业观和职业愿景,这些都会在其进入到高职阶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和答案的寻找从而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1 “3+2”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所面临的挑战1.1 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上面临挑战个体的意识将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偏好和决策,而这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3+2”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所建立起的职业意识将深刻影响其今后的学习行为和职业决策。
然而,这是高职教育所无力干预的主观意识问题。
高分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v3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省塑料行业现状及塑料加工企业对高职专科层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同时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具体要求。
2010年8月至11月期间,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教研室首先依托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及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会员单位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再对省内外开办的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专业情况进行调研,寻找兄弟院校的办学特点与优势,供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借鉴与参考。
一、调研的目的与内容(一)调研目的1、通过调查我国塑料行业特别是湖南塑料加工企业的产品种类、企业规模等情况,分析湖南省塑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行业背景。
2、通过调查湖南省塑料加工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配置情况,分析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由此来确定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各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应塑料加工企业的需要。
3、通过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过去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找出以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调查我国塑料行业特别是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产品种类、企业规模;2、调查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会员企业高技能人才配置与岗位人才需求情况;3、调查塑料加工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4、调查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及在岗位上工作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5、组织人才需求调研专家论证会,对调查结果进行论证。
二、调研的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中国塑料工业协会、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会员企业、湖南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
(二)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企业问卷调查、企业员工座谈、企业对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满意问卷调查、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改进问卷调查、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办学情况分析。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word精品文档5页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一、引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获取高分子材料制品、体现材料特性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手段,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设计、生产和研究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研究素质的学生,使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研发、设计及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目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与加工等领域具有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根据近年来的高分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主要就业在汽车部件、电缆、风电、涂料和胶黏剂等行业,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技术研发等工作。
因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结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物理化学因素、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熟悉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设备、方法、原理以及工艺过程,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改革与措施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安排学生参观高分子材料企业,或在高分子材料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工艺控制、成型设备和生产线管理等环节,切实体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真正的工业化生产有具体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为本课程的开课打下基础。
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前沿性强,与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课程联系密切。
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形成初步的认识,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而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知识结构具体化和丰富化。
“中高本衔接”高分子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中高本衔接”高分子专业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探讨“中高本衔接”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高分子专业(广东省中高衔接的试点专业)为例,探讨“3+2”中高职教育“宽口径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本科“对口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满足区域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培养高级技术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宽口径衔接”模式;高职本科“对口衔接”模式;高分子专业一、中高职、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一)广东省中高职招生方面衔接现状到2009年底,广东省中职毕业生升学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3+X考试,与高考相似,为中职毕业生专门设置。
1995年由广东省统一组织单独命题考试,实行“3+1”考试模式,“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1”为专业技能课程。
从1998开始,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由原来的“3+1”改为“3+证书”[1]“证书”为广东省职业技能证书。
二是成人高考,这是中职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升学方式。
从2010年开始广东省实施“3+2”中高职教育,到2012年,有32所高职院校与149所中职学校对接,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技能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专业作为2012年试点专业,面向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化工大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实行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宽口径”专业衔接。
(二)中高职专业设置方面的衔接现状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为文科、计算机、汽车等办学要求没那么高的专业,没有围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专业,已不能满足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省是塑料大省,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体。
由于高分子专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深度,本科院校开设较多;广东地区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关专业;而广东省中职学校没有高分子专业,不能适应塑料产业升级的需要。
职院校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 摘 要】 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是 高职 院校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本文分析 了我校材料 工程技术 专业人 才培养模式存在的 问题 . 并提 出 了通过优化课程体 系、 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 、 狠抓落 实实习实训等措施对人才模 式进行 改革, 通过人 才培 养模 式改革 , 进一步提 高人才质量。 【 关键词 】 材料 工程技术; 人 才培养模式; 探索
◇ 科学管理◇
科技 目向导
2 0 1 4 年0 6 期
职院校材 料工 程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模 式改革探索
袁纯红 , 杨舜伊 张云梅 2 蒋高华 3 ( 1 1 . 昆明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云 南 昆 明 6 5 0 3 0 2: 2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 5 0 0 3 3 ; 3 .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曲靖 6 5 5 0 0 1 )
0 . 引言 “ 人才培养模式 ” 是指在一定 的现代教育 理论 、 教育 思想 指导下 , 按照特定 的培养 目标和人 才规格 .以相对 稳定的教 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法 ,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 的总和。 高职院校的人 才培养 目标是培养 生产 、 建设 、 管理和服 务第一线需要 的高技术应用 型人才 为实现这一 目标 . 各高职院校必须 积极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 探索适合高职人才特点的培养模式 我校紧扣 区域 经济发展 的特点 . 开设 了材 料工程技 术专业 . 并紧 紧围绕社会对高职院校材料工程 技术专业人才 的要求 . 对人才培养模 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 . 并 取得 了一定 成效 . 但目 前 仍存在一些 问题 . 有 待通过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 进一 步提 高人才质量
目标 。
2 . 1 . 2注重教学 内容 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在教学 内容上 , 必须注重 其针对性和适用性 针对行业 、 企业发展 需要和完成职业 岗位实际工作需要 选取教学 内容 . 切实做到 “ 必需够
浅谈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浅谈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要求也各不相同,未来产业结构中高技术、高综合性和高复杂性的特征,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造性、自主学习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等素质和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基础,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重中之重。
1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1.1 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如图1所示,采取了“专业调研—岗位群分析—培养岗位定位—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工作。
在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行业(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毕业生代表等人士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生培养岗位定位为:以面向长三角高分子材料应用(加工)企业为主,培养以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中级)为核心的职业岗位群(注塑工、挤出工、配料工、合成材料测试员)的一线人才。
该岗位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包含职业核心能力、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等。
其中核心能力培养学生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通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特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色和职业资格的标准要求。
1.2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点和难点在课程体系。
我们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对本专业相对应的塑料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对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的仔细分析,按能力分类考虑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构成要素,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将专业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使本专业与塑料职业岗位(群)的内在联系、教育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联系显现出来,重组课程体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浅析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浅析进入新世纪以来,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迅猛发展,新型功能高分子不断地涌现,高分子的工业生产规模也不断地在扩大。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航空和国防特色鲜明高等学校,且江西省是航空工业大省,拥有中航工业洪都航空集团,中航工业昌河航空集团,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航空骨干企事业单位。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本专业人才培养以航空、国防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并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
探讨出富有鲜明的航空特色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整合教学内容,设置能满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显得非常必要。
2000年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4月份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工作会议精神[1],基于高分子材料专业和复合材料专业的教学要求、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合格标准,结合学校实际,2011年3月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原则,注重保持鲜明的专业方向特色,着力培育各专业的航空特色,提高学生的择业和创业能力思想指导下,适时地对该专业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的主要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厚基础、宽专业口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基于此,将高等数学和四大化学设置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与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将专业基础课中的有机化学的学时学分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主要是考虑到在进行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依赖较强的缘故。
为了培养既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材料)基本原理,又通晓某一类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用系统知识的基本原理的宽专业口径人才,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新增设了几门与大材料有关的课程如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2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以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模块一和模块二)、专业任选课、专业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大材料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要求和国家科技大学的战略需求,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突出特色。
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院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新体系,以自主科研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立创新开放的实验平台,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创新人才;高校;特色化一、前言材料、信息和能源构成了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物质是一切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材料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许多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
同时,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
各种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已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工程科学。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化学工程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多种知识,掌握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容易融入社会,从而成为高质量的人才。
创新人才。
二、依托院校优势,打造特色专业目前,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正逐步从教学型向主体型转变。
专业知识涵盖了聚合物结构与特性、聚合物表征、聚合物成型与材料改性、功能高分子、树脂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化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教学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已转向如何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决定了大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应结合专业建设的特点,调整本科课程、学科定位和人才引进。
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程为指导,培养高分子材料和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知识。
首先,基于高分子理论的学科平台,尤其是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在学科建设中得到应用。
其次,根据学校发展的方向、学科特色、特色、教授为首、生物质复合材料湖南重点实验室、2011 COO竹、竹资源的高效利用湖南省创新中心与湖南省竹木加工工程建设中心和其他科研平台形成专业团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080407)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的基本原理,能胜任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设计、产品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原料为主体的复合材料的合成、配制和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生产工艺,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勤奋求实、协作创新的精神,“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2. 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企业生产与经济管理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前沿信息与发展趋势,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设计、改性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初步掌握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技能;4. 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检索和查阅外文文献,能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达到授予学位授予的要求;5. 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成型工艺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6.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实行3到6年的弹性学制。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聚合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测试与表征技术。
五、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表(表一)六、课程教学指导性修读计划表(表二)标注※的课程为学位课程。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表三)八、课外创新实践(表四)注:课外创新实践要求至少达到5学分,创业教育类必须达到2学分,科研类至少1学分。
九、教学周进程安排表(表五)十:说明1.学生须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学习进程,修满规定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