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合集下载

金属粘接技术

金属粘接技术

金属粘接技术金属粘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金属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实现各种结构的组装和修复。

金属材料因其高强度、耐磨损性和高温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而金属粘接技术的发展则使得金属材料的利用得到了更大的空间。

本文将从金属粘接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金属粘接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金属粘接技术的基本原理金属粘接技术是指利用黏性物质将金属材料粘结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金属粘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黏性物质将金属表面连接在一起,通过机械固化或化学固化来实现金属材料的粘接。

常见的黏性物质有焊接剂、胶水和焊料等,它们能够填充金属表面的微小间隙,实现金属材料的粘结。

金属粘接技术可以分为常温粘接和热固粘接两种类型,常温粘接是在室温下进行的,而热固粘接则需要加热才能实现金属材料的粘接。

二、金属粘接技术的优点1. 没有变形:与传统的焊接技术相比,金属粘接技术可以避免金属材料发生变形或热裂纹,因为在粘接过程中并不需要高温加热。

2. 适用范围广:金属粘接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包括铝、铁、钢、铜等,而且可以在不同结构和形状的金属材料上实现粘接。

3. 粘结强度高:通过金属粘接技术可以实现金属材料的牢固粘接,其粘结强度可以达到或接近金属材料本身的强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金属粘接技术的应用领域1. 航空航天领域:金属粘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飞机、航天器和导弹等结构的组装和修复都需要金属粘接技术的支持。

2. 汽车制造领域:现代汽车制造中大量应用了金属粘接技术,例如车身焊接、零部件组装等都离不开金属粘接技术的支持。

3. 造船领域:在船舶建造中,金属粘接技术可以实现船体的结构连接和修复,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四、金属粘接技术的发展趋势1. 绿色环保:未来金属粘接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推动研发更多环保型黏性物质和粘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硅胶粘接原理

硅胶粘接原理

探秘硅胶粘接原理硅胶粘接是一种常见的粘接技术,尤其在电子电器制造、医疗器械和光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那么硅胶粘接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秘一下。

1. 硅胶的性质硅胶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无毒、柔软耐高温的橡胶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还包含少量的有机硅。

硅胶具有极强的柔性、耐久性和热稳定性。

它不会受到极端温度、潮湿和化学腐蚀的影响。

2. 硅胶粘接原理硅胶粘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两个表面黏结在一起。

硅胶粘接的主要方式有两种:(1)化学粘接化学粘接是指通过硅胶中的有机硅和表面的基材发生反应,形成强大的化学键,将两个表面牢固地黏合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硅胶的粘接力主要来自化学反应,粘接力较强,但是反应时间较长。

(2)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硅胶能够沿着表面凹凸不平的微小孔隙进入,占据空隙并与表面形成很强的吸附力。

这种粘接方式十分快速,但是粘接力相对较弱。

3. 硅胶粘接的应用硅胶粘接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如手机、电视等设备的组装、封装和修复。

同时,医疗器械中也常使用硅胶粘接技术,如人工心脏、假肢等。

另外,硅胶粘接也是光学仪器制造、汽车保养等领域的重要工艺。

在使用硅胶粘接技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硅胶材料和粘接方式。

同时,还需要注意粘接前的表面处理和粘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粘接质量和粘接强度。

总之,硅胶粘接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且有着良好的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

掌握其原理和技术方法,对于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

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

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零件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其中,粘接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粘接技术具有粘连接强度高、工艺简单、加工出的零件较为轻便等优势,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本文将从薄膜粘接、液体粘接和固体粘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家介绍零件加工中的粘接技术。

一、薄膜粘接技术薄膜粘接技术是一种基于粘合剂涂覆在材料表面的一种粘接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材料之间得到良好的连结,从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在制造过程中,薄膜粘接技术可让生产过程更加简化,因为它弥补了其他几种加工方法无法实现的一些缺陷。

在使用薄膜粘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薄膜粘接基础条件是清洁的表面。

因此,在进行薄膜粘接之前,需要预先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其表面光洁。

2. 使用适当的粘合剂加工。

在薄膜粘接过程中,粘合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理解清楚粘合剂的可塑性、粘度、固化时间和附着力等特性是必要的。

否则将会导致加工不良的后果。

3. 注意加工的环境气温。

适当的环境条件可以加快粘合剂的固化反应。

因此,最好在温暖的室内环境下进行薄膜粘接。

二、液体粘接技术液体粘接技术是用来连接两种不同材料的一个可靠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液体粘合剂使用一种化合物与材料表面进行反应,并渗透到合适的表面痕迹。

由于液体粘着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触变性,它们能够适应最复杂的几何形状,同时为交接的端面提供优异的密封性,并且不会留下任何污染物痕迹。

在使用液体粘接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液体粘合剂的混合。

如果粘合剂混合不均匀,它们的质量和粘着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请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中的标准来混合液体粘合剂。

2. 液体粘着的环境条件。

液体粘接对气温、环境湿度和表面清洁度等都十分敏感。

因此,请确保在使用液体粘合剂时环境条件合适。

3. 注意粘合剂的选择。

不同的液体粘合剂对于不同的材料分离和绝缘材料的连接效果也不同。

3m胶粘接要求

3m胶粘接要求

3m胶粘接要求3M胶粘接是指使用3M公司生产的胶粘剂进行粘接的一种技术。

胶粘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和修复材料的方法,适用于多种材料和应用场景。

3M胶粘剂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连接。

下面是与3M胶粘接相关的参考内容:1. 胶粘原理:3M胶粘剂的粘接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实现的。

在粘接过程中,胶粘剂中的分子与被粘接材料表面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牢固的连接。

常见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分子之间的静电力、范德华力、亲和力等。

2. 选择合适的3M胶粘剂:在进行3M胶粘接时,选择合适的胶粘剂非常重要。

不同的胶粘剂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应用场景。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粘接材料的种类、表面性质、温度和湿度条件等。

对于特殊的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还需要考虑其表面处理的方式。

3. 表面处理:在进行3M胶粘接之前,通常需要对粘接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胶粘接的效果。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去油、去污、打磨、酸洗等。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去除材料表面的污垢和氧化层,增加胶粘剂与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粘接强度。

4. 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对3M胶粘接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湿度过高则可能导致胶粘剂失去粘接能力。

所以,在进行3M胶粘接时,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粘接效果。

5. 加压时间和压力:在进行3M胶粘接时,需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以达到最佳的粘接效果。

压力有助于胶粘剂与被粘接材料之间的紧密接触,提高粘接强度。

加压时间一般根据胶粘剂的要求和具体应用而定。

6. 质量控制:3M胶粘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查粘接剂的外观、粘接强度测试、耐热性和耐候性测试等。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胶粘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7. 应用领域:3M胶粘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建筑材料、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胶粘接技术在这些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连接和修复作用,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原理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原理
(1)机械互锁理论; (抛锚理论) (2)扩散理论; (3)电子理论(静电); (4)吸附理论。
一、机械作用力理论
胶粘剂渗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凸之处,固化后在 界面区产生了啮合力,其本质是摩擦力。
要求:a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 b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
在粘合多孔材料、纸张、织物等时,机构连接力是很重 要的因素,但对某些坚实而光滑的表面,这种作用并不显 著。从物理化学观点看,机械作用并不是产生粘接力的因 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
透明胶水:白乳胶,滑石粉,水,乙二醇;蔗糖;尿素;香精
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盐类
硅酸盐:硅酸钠(水玻璃),硅酸盐水泥;硼酸盐:溶接玻璃 磷酸盐:磷酸-氧化铜;硫酸盐:石膏
无机 陶瓷
氧化铝,陶土
低熔点金属 锡-铅
动物胶
天 然
植物胶
矿物胶
骨胶、虫胶、蛋白质 淀粉、天然橡胶、松香、阿拉伯(树)胶 矿物蜡、沥青、粘土

合 成
热塑性
烯类聚合物(聚乙烯类,PVC类, 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缩 醛,聚丙烯酸类),饱和聚酯,聚酰胺,纤维素类(硝酸、醋酸)
机树 合脂 成
热固性
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聚酰亚胺,脲醛树脂,间苯二 酚甲醛树脂,聚异氰酸酯
合成橡胶 氯丁橡胶,丁苯胶,丁腈胶,丁基胶,聚硫橡胶,有机硅橡胶
⑦顶篷拱型加固梁与顶篷的结构粘接,采用热固化 的高含固量的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⑧顶篷衬里粘接,采用丁苯橡胶为基体溶剂型胶剂; ⑨后盖板防雨条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 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⑩后盖隔音材料粘接,采用高含固量的再生胶
T=2kη/( γl cosθ) k-与表面结构有关的常数

粘接技术实验报告

粘接技术实验报告

粘接技术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常见的粘接技术,了解不同材料的粘接方式和粘接性能测试方法。

2. 实验原理2.1 粘接技术分类粘接技术按照粘接剂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物理粘接、化学粘接、机械粘接。

其中,物理粘接是指两个表面通过物理力(如吸附力、静电力)将其粘在一起;化学粘接是指两个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粘结;机械粘接是指两个表面通过机械方式连接。

2.2 粘接性能测试方法常见的粘接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剪切试验、剥离试验等。

其中,拉伸试验用于测量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粘接强度;剪切试验用于测量材料在剪切状态下的粘接强度;剥离试验用于测量材料在剥离状态下的粘接强度。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两种不同材料的试样(如金属、塑料等)、粘接剂、粘接剂涂布工具。

3.2 拉伸试验1. 将两种试样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2. 使用粘接剂将两种试样粘接在一起。

3. 将粘接的试样放入万能拉伸试验机中。

4. 设置合适的拉力速度,进行拉伸试验,并记录粘接剂破坏前的最大拉力值。

3.3 剪切试验1. 将两种试样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2. 使用粘接剂将两种试样粘接在一起。

3. 将粘接的试样放入剪切试验机中。

4. 设置合适的剪切速度,进行剪切试验,并记录粘接剂破坏前的最大剪切力值。

3.4 剥离试验1. 将两种试样表面清洁干净,确保无杂质和污染物。

2. 使用粘接剂将两种试样粘接在一起。

3. 将粘接的试样放入剥离试验机中。

4. 设置合适的剥离速度,进行剥离试验,并记录粘接剂破坏前的最大剥离力值。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拉伸试验结果在拉伸试验中,粘接剂A表现出更好的粘接强度,其破坏前的最大拉力值达到了XXX。

而粘接剂B的破坏前的最大拉力值为XXX。

4.2 剪切试验结果在剪切试验中,粘接剂A的粘接强度高于粘接剂B,其破坏前的最大剪切力值为XXX,而粘接剂B的最大剪切力值为XXX。

rtv 硅橡胶胶水 粘接技术原理

rtv 硅橡胶胶水 粘接技术原理

rtv 硅橡胶胶水粘接技术原理rtv 硅橡胶胶水粘接技术原理简介rtv 硅橡胶胶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粘接材料。

它具有高黏度、高弹性、耐热耐寒等特点,因此在多种场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介绍 rtv 硅橡胶胶水的粘接技术原理。

什么是 rtv 硅橡胶胶水rtv 硅橡胶胶水是一种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催化剂和填充剂等组成的胶水。

它的名称中的“rtv”代表室温固化 (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ation),意味着该胶水可以在常温下快速硬化成橡胶状。

rtv 硅橡胶胶水的粘接原理rtv 硅橡胶胶水的粘接原理是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制。

分子结构rtv 硅橡胶胶水中的主要成分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这种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类似于链状,其中交替排列着硅原子和氧原子。

rtv 硅橡胶胶水中的催化剂是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常见的是铂系催化剂。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硅-氢键和硅-氢键发生断裂,产生反应活性的硅自由基。

胶水固化过程rtv 硅橡胶胶水的固化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混合:将催化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并搅拌均匀,使其成为黏稠的胶状物。

2. 涂覆:将胶水涂覆在需要粘接的表面上。

3. 硬化:在常温下,胶水中的催化剂开始催化反应,硅自由基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使胶水迅速硬化成橡胶状。

rtv 硅橡胶胶水的应用领域rtv 硅橡胶胶水由于其特殊的粘接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的密封胶•电路板的粘接和绝缘胶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的粘接•汽车灯具的密封胶•玻璃幕墙的安装胶•防水材料的涂覆医疗器械•医用硅胶制品的粘接和密封胶rtv 硅橡胶胶水的优缺点rtv 硅橡胶胶水作为一种粘接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 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优异。

- 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老化性能。

- 耐化学性能好,可以耐受很多化学物质的腐蚀。

制鞋过程中常用的粘合技术与方法解析

制鞋过程中常用的粘合技术与方法解析

制鞋过程中常用的粘合技术与方法解析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鞋子的制作过程中,粘合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制鞋过程中常用的粘合技术与方法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鞋子的制作过程。

一、热熔胶粘合技术热熔胶粘合技术是制鞋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粘合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高温将热熔胶融化,然后将融化的胶涂抹在鞋子的接触面上,通过胶液的粘附力将两个接触面黏合在一起。

这种技术具有粘接强度高、粘接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鞋底与鞋面的粘合,以及鞋垫与鞋面的粘合等环节。

二、双面胶粘合技术双面胶粘合技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粘合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两面都涂有胶液的胶带贴在需要粘合的两个接触面上,通过胶带的粘附力将两个接触面黏合在一起。

这种技术适用于鞋子上一些小件的粘合,如鞋垫与鞋底的粘合、鞋面与鞋垫的粘合等。

三、橡胶胶水粘合技术橡胶胶水粘合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粘合方法,它的原理是将橡胶胶水涂抹在需要粘合的两个接触面上,通过胶水的粘附力将两个接触面黏合在一起。

这种技术适用于鞋子上一些需要耐磨性和耐水性的部位,如鞋底与鞋面的粘合、鞋面与鞋垫的粘合等。

四、UV光固化粘合技术UV光固化粘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粘合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将UV胶固化,从而实现粘合。

这种技术具有粘接强度高、粘接速度快、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鞋面的粘合、鞋底的粘合等环节。

五、热压粘合技术热压粘合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粘合方法,它的原理是将需要粘合的两个接触面放在一起,然后通过加热和压力的作用将两个接触面黏合在一起。

这种技术适用于鞋底与鞋面的粘合、鞋面与鞋垫的粘合等环节。

总结起来,制鞋过程中常用的粘合技术与方法有热熔胶粘合技术、双面胶粘合技术、橡胶胶水粘合技术、UV光固化粘合技术和热压粘合技术等。

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制鞋工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粘合技术与方法。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制鞋过程中的粘合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为鞋子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粘接技术学科

粘接技术学科

粘接技术学科标题:粘结技术的应用及挑战摘要:粘接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个行业中担负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粘结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简要的概述。

1. 引言粘接技术是一种将材料通过粘结剂或者其他粘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可以提供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2. 粘结技术的基本原理粘接技术基于两个关键原理:表面能原理和力学原理。

通过调整粘接剂和基体材料的表面能差异,使两者间产生黏附力,从而实现粘接。

粘接技术还需要考虑力学原理,确保粘接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粘接技术的应用领域粘接技术在多个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粘接技术可以用于飞机零部件的连接,例如机翼和机身间的连接。

在汽车制造中,粘接技术被用于车身结构的粘接,以及玻璃和塑料零件的连接。

医疗器械、电子设备和建筑等领域也离不开粘接技术的应用。

4. 粘接技术面临的挑战粘接技术虽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粘接接头的强度和稳定性对生产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粘结技术需要持续改进,以满足更高的要求。

粘接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还需进一步改善,例如高温、低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的粘接效果。

粘接过程中的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也需要不断优化。

5. 结论粘接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挑战的不断克服,粘接技术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扩大并提升。

我们相信,通过对粘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将带来更高效、更可靠的粘接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的发展。

粘接技术概述

粘接技术概述

一、粘接技术概述
⏹1、粘接
⏹现代工程技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有三种功能:成型、连接、改性。

连接包括: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粘接连接。

⏹粘接:使用粘接剂将两种被粘接材料连接成整体的连接方式。

⏹在粘接剂固化成型过程中,胶液和被粘接材料之间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一个与粘接剂固化物、被粘接材料结构与性能完全不同的界面层。

⏹界面层不仅使粘接剂固化物、被粘接材料结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发挥被粘接材料的潜在能力,获得被粘接材料所没有的性能。

⏹2、粘接的作用机理
⏹(1)表面能:粘接剂两组份在被粘接物表面充分浸润,粘接剂在高能表面上的物理吸附所提供的范德华力形成粘接强度。

⏹(2)化学键:与被粘接物表面形成化学键、离键、氢键。

⏹(3)机械铰合:粘接剂大分子进入被粘接物表面的孔隙、凹凸不平中,固化后形成机械铰合。

上述三种作用使两个被粘接物形成牢固的连接。

⏹3、影响粘接接头的因素
粘接接头的强度=粘附力-内应力
粘附力:表面能、化学键、机械铰合的总和。

内应力:固化收缩引起的附加应力、粘附力在被
粘材料表面不均匀分布引起的附加应力、被粘材
料表面的应力集中引起的附加应力总和。

要获得较高强度的粘接接头必须提高粘附力,减小内应力。

(1)表面处理工艺的影响
粘接前必须对被粘接材料进行严格的表面处理,才能获得高能表面、充分发挥被粘接材料的表面能、增大粘接面积,形成机械铰合。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点,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一、结构粘接技术1. 结构粘接的基本原理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将各个组件进行连接。

结构粘接技术就是通过使用适当的胶黏剂或粘合剂将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通过考虑材料间的相容性、固化时间和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胶黏剂对不同材料进行粘接。

2. 粘接技术的应用目前常见的结构粘接技术包括机械粘接、化学硬化剂粘接和热固性胶黏剂粘接等。

机械粘接主要通过螺栓、焊缝等方式实现连接;化学硬化剂粘接则是通过添加适量的硬化剂使胶黏剂固化;热固性胶黏剂粘接则是利用高温将胶黏剂熔化并涂覆在连接处,随后冷却形成牢固的结构连接。

3. 结构粘接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结构粘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对胶黏剂和粘合剂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胶黏剂硬化时间和强度的影响。

最后,在完成结构粘接后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查连接是否牢固,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

二、施工工艺1. 建筑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出合理、稳定的建筑模块。

设计师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在充分考虑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模块尺寸和结构形式。

常见的建筑模块包括墙板、楼板、梁柱等。

2. 材料选择与加工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加工处理。

常见的建筑材料有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

这些材料经过精确的切割、冲孔、折弯等加工工艺,以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3. 运输与拼装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和组装,然后通过运输设备将模块化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模块化组件,防止损坏和变形。

橡胶硫化粘接粘接理论与粘接技术知识

橡胶硫化粘接粘接理论与粘接技术知识

橡胶硫化粘接、粘接理论与粘接技术知识一、粘接的理论技术1、机械理论机械理论认为,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

在粘接如发泡橡胶的多孔被粘物时,机械嵌定是重要因素。

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这是因为(1)机械镶嵌;(2)形成清洁表面;(3)生成反应性表面;(4)表面积增加。

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

2、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

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氢键力和范德华力。

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润湿,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

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

实际上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胶粘剂比被粘物的表面张力低,这就是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金属粘接极好的原因,而对于未经处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塑料很难粘接。

通过润湿使胶粘剂与被粘物紧密接触,主要是*分子间作用力产生永久的粘接。

在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所包含的化学键有四种类型:(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范德华力3、扩散理论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

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

热塑性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4、静电理论由于在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了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

当胶粘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

5、弱边界层理论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

粘接技术简介

粘接技术简介

粘接技术简介1、粘接机理用胶粘剂将物体连接起来的方法称为粘接。

显而易见,要达到良好的粘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胶粘剂要能很好地润湿被粘物表面;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要有较强的相互结合力,这种结合力的来源和本质就是粘接机理。

粘接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液态胶粘剂向被粘物表面扩散,逐渐润湿被粘物表面并渗入表面微孔中,取代并解吸被粘物表面吸附的气体,使被粘物表面间的点接触变为与胶粘剂之间的面接触。

施加压力和提高温度,有利于此过程的进行。

第二阶段,产生吸附作用形成次价键或主价键,胶粘剂本身经物理或化学的变化由液体变为固体,使粘接作用固定下来。

当然,这两个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至于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结合力,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1)由于吸附以及相互扩散而形成的次价结合。

(2)由于化学吸附或表面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化学键。

(3)配价键,例如金属原子与胶粘剂分子中的N、O等原子所生成的配价键。

(4)被粘物表面与胶粘剂由于带有异种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吸引力。

(5)由于胶粘剂分子渗进被粘物表面微孔中以及凸凹不平处而形成的机械啮合力。

不同情况下,这些力所占的相对比重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粘接理论,如吸附理论、扩散理论、化学键理论及静电吸引理论等。

2、粘接工艺过程粘接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初清洗、粘接接头机械加工、表面处理、上胶、固化及修整等步骤。

初清洗是将被粘物件表面的油污、锈迹、附着物等清洗掉,然后根据粘接接头的形式和形状对接头处进行机械加工,如表面机械处理,以形成适当的表面粗糙度等。

粘接的表面处理是粘接好坏的关键。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溶剂清洗、表面喷砂和打毛、化学处理等。

化学处理一般是用铬酸盐和硫酸溶液、碱溶液等,除去表面松疏的氧化物和其他污物,或使某些较活泼的金属“钝化”,以获得牢固的粘接层。

上胶厚度一般以0.05~0.15mm为宜。

固化时,应掌握适当的温度。

固化时施加压力,有利于粘接强度的提高。

3、粘接强度根据接头受力情况的不同(见下图),粘接强度可分为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劈裂(扯裂)强度及剥离强度等。

粘接的原理

粘接的原理

粘接的原理
粘接是一种通过在物体表面应用特定的粘合剂,以便将它们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的技术。

粘接的原理基于粘合剂的特性和物体表面的特征。

粘合剂通常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如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这些聚合物通常具有低粘度,在施加力量或温度作用下可变得更流动。

粘合剂仅在物体表面接触区域附近形成化学或物理结合,形成了一层坚固的连接。

在粘合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物体表面清洁干燥,以便粘合剂能够充分接触到表面并提供最佳的附着力。

然后,在物体表面均匀涂覆一层粘合剂。

粘合剂可以在涂覆后通过蒸发溶剂或固化剂来达到特定的粘合效果。

当涂覆完粘合剂后,将需要粘接的物体放在一起,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压力可以帮助粘合剂完全接触到物体表面,并去除可能存在的空气或液体。

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低温加热或使用嵌入物(如铆钉、螺栓等)来增强粘接强度。

在粘接过程中,粘合剂通过与物体表面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牢固的连接。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静电作用、分子间力等。

最终形成的粘接是具有良好强度和耐久性的。

总的来说,粘接的原理是通过使用特定的粘合剂,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连接,使物体具有牢固的结合。

这种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建筑、汽车、电子等。

粘接技术的优势

粘接技术的优势

粘接技术的优势
粘接技术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黏合剂或黏合材料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这种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优势包括:
轻量化设计:
粘接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连接不同材料,有助于轻量化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效率。

提高材料使用率:
通过粘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浪费。

相比传统的机械连接方式,粘接可以避免切削和焊接等加工过程,降低材料损耗。

提高连接强度:
粘接可以实现整体均匀受力,避免了集中应力,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连接强度可能比传统连接方式更高。

抗腐蚀和耐腐蚀:
选择合适的黏合剂可以提高连接件的抗腐蚀性能,使连接部位更耐用。

提高设计灵活性:
粘接可以实现不同材料的连接,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

这有助于创新和实现更复杂的产品结构。

减少振动和噪音:
粘接可以降低振动和噪音传递,提高产品的舒适性,特别适用于需要减少振动和噪音的领域,如汽车、飞机等。

简化制造工艺:
与传统的机械连接相比,粘接通常更简化制造工艺,减少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

美观性:
粘接可以实现无螺钉、无焊缝的连接,使产品外观更美观,适用于有高外观要求的场合。

电气绝缘性:
使用合适的黏合剂可以实现电气绝缘,适用于需要防止电流传导的应用。

总体而言,粘接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选择和应用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使用环境、设计要求等因素。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20112011-3-29
4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一、 润湿 液体在固体表面分子间力作用下的均 匀铺展现象。 表示液体对固体的亲和性。 物质的表面张力:
通常金属、氧化物、无机物的表面张力较大, 约为0.2-5N·m-1. 聚合物固体、有机物、胶粘剂、水等,表面 张力较小,一半小于0.1N·m-1.
1.极性与内聚能密度(CED) 1)粘结材料破坏类型:内聚破坏、混合破坏、 材料破坏和界面破坏。 好的粘接应为内聚破坏、混合破坏或材料破 坏。 2)基料的极性与粘接强度:基料极性大,对 极性表面,粘接强度大,但对非极性表面粘接 力小。
20112011-3-29 29
20112011-3-29 11
θ = 0o 铺展 γ s ?γ sl ? γ s = γ sl +γ l cosθ ?cosθ = ? ? 0 <θ ≤ 90o 湿润 γl ?θ > 90o 不湿润 ?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1、固体表面的粗糙性 2、固体表面的多孔性 3、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和复杂性 4、固体表面的缺陷性
20112011-3-29
3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 二.被粘物表面的处理要求
净化被粘物表面——物理机械法 1、净化被粘物表面 物理机械法 机械处理: 洗涤: 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法 2、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法 金属的表面活化: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活化:
20112011-3-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9 25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弱界面层 粘接力来源于分子间力的情况下,胶液和被 粘物中相容性差的杂质,会向界面迁移,当杂质 层与被粘物和胶层的吸附力不同时,便会形成弱 界面层。 通常添加偶联剂等可以消除弱界面层。 3.内应力 1)应力:单位截面上附加的力,称为应力。 2)内应力:胶接部位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内 部所具有的应力,称内应力。
18
2014-6-9
§2.4 胶粘剂的固化
注意: 1 )固化中防止出现凝胶化现象,凝胶化急剧放 热,破坏胶层形成,使粘接失败。 出现凝胶化现象的原因: a.固化剂过量,b.局部固化剂不均匀。 2 )固化温度的控制:严格按设定固化温度进行, 高温固化的胶种最好采用程序升温固化,防止溢 流、分层(高温条件下固化,有挥发性小分子生 成的胶种,要施压粘接固化;不产生小分子的胶 种,仅施接触压力粘接固化)。
2014-6-9 24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 )蠕变、应力松弛与粘接强度:易产生蠕变 和应力松弛的基料,会降低粘接强度,但适当 的蠕变和应力松弛可防止胶层应力开裂,对粘 接有利。
二.影响粘接强度的物理因素
1.粗糙度和表面形态 被粘材料表面洁净,粗糙度大,可增大粘接 面积,提高机械粘接力而增大粘接强度。 但若胶对材料的润湿不好(润湿角≥90。),凹 凸处润湿不均匀,粘接面积变小,故粗糙度大 对粘接不利。

2014-6-9
21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物理状态
Tg—玻动化温度
Tf—粘流化温度
图.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形变温度曲线
2014-6-9 22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上图直观地反映了基料在一定温度下所处的 物理状态及其力学性能。 故选用胶粘剂基料时,要注意基料的物理 状态应与胶粘剂的使用条件一致。 ●例:通常胶粘剂基料在室温下或在使用温度 范围应处于玻璃态:即Tg应高于室温或使用温 度。 但对热熔胶,其Tg不能太高,否则施胶不 方便。Tg太高的热熔胶可以加入增塑剂或调节 分子量进行调整
三.胶粘剂基料的化学结构与粘接强
1.极性与内聚能密度(CED) 1)粘结材料破坏类型:内聚破坏、混合破坏、 材料破坏和界面破坏。 好的粘接应为内聚破坏、混合破坏或材料破 坏。 2 )基料的极性与粘接强度:基料极性大,对 极性表面,粘接强度大,但对非极性表面粘接 力小。
2014-6-9 29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014-6-9 10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表面现象基本原理: 液体在固体表面湿润达到热力 学平衡时,存在下列关系:

sl
l
θ
s
l 越小,则θ角越小,越易湿润, 显然: s 越大, 既张力小的液体物质可很好的湿润表面张力大的 物质,反之不行。如油水的铺展。
2014-6-9 11
2014-6-9 9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注意:以上几种力的产生是具有条件的,即力 场的范围不超过1nm,作用力最强范围为0.3~ 0.5nm。故要求粘接点密度高,润湿好。

四、粘接过程的界面化学
1.形成良好粘接的先决条件: ①胶液与被粘材料表面可形成良好的润湿。 ②粘合剂必须具有流动性以便充分接触和渗透; ③胶层有一定内聚强度,液态胶内聚强度接近 0 , 必须固化形成粘接; 故良好粘接作用的形成:润湿是前提,流变、扩 散是重要过程,渗透是有益作用,成键是关键。
一.固体表面的形态特征
1、固体表面的粗糙性
2、固体表面的多孔性 3、固体表面的吸附性和复杂性 4、固体表面的缺陷性
2014-6-9
3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 二.被粘物表面的处理要求
1、净化被粘物表面——物理机械法 机械处理: 洗涤: 2、改变被粘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化学法 金属的表面活化: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活化:

2014-6-9 19
§2.4 胶粘剂的固化
3 )固化剂用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按化学计量 略过量(5%)。 4)固化速度的控制: ●使用混合固化剂, ●催化固化; ● 使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降低固化温度,提 高固化速度。
2014-6-9
20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粘接强度:单位粘接面承受的粘接力。 ● 粘接强度包括胶层的内聚强度和粘接强度及材 料自身强度。 ● 粘接强度的大小与胶粘剂的组成、基料的结构 与性质、被粘物的性质及粘接工艺有关。最终强 度取决于三者中最弱者。 一.基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以非晶态线型高聚物为例讨论。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碱液除油清洗剂配方:
配方 钢铁 铜及其合金 铝及其合金 氢氧化钠:50-60g/L — — 碳酸钠: 50-60g/L 10-20g/L — 磷酸钠: 86-100g/L 10-20g/L 10-30g/L 硅酸钠: 10-15 g/L 25g/L 3-5g/L OP乳化剂: — 2-3g/L 2-3g/L 处理条件:80℃/30min
2014-6-9 17
§2.4 胶粘剂的固化
3.乳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水的吸除与挥发固化,类似于溶液型胶 粘剂的固化。 ● 注意:施胶时环境温度要高于其最低成膜温 度。 4.反应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加入固化剂、引发剂、催化剂或利用物 理方法(如:光敏化、光热辐射)而使胶基料 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交链而固化。
8
2014-6-9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3.机械作用力 ● 基于摩擦理论:对表面粗糙,多孔性材料的 粘接,常可产生较大的机械作用力(摩擦力) 而形成粘接。 ● 机械力对非极性多孔材料的粘接起决定性作 用。 4.界面静电吸引力 ●基于静电理论:具有供电子体与受电子体性 质的两种物质相接触,可形成双电层而产生界 面静电吸引力(较弱)。
0o 铺展 s sl s sl l cos cos 0 90o 湿润 l 90o 不湿润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通常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等无机
物表面张力很大,容易被胶粘剂湿润,粘接容
易。但当其表面被油污染后,表面张力变小, 湿润变差,常使粘接失败,这就是涂胶前进行 脱脂处理的原因。
2014-6-9
31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基料高聚物平均分子量一定,则: 体系内低聚物多,基料强度低,常发生内聚 破坏;

体系内高分子聚合物多,基料强度高,易发 生界面破坏;


界于二者之间的情况,易发生混合破坏。
2014-6-9
32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3.主链与侧链结构
2014-6-9
70℃/30min
50℃/10min
14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3、超声波除油 适合结构复杂的构件。 三、除锈 1、机械法:
2、化学法: 硫酸+缓蚀剂(硫脲、联苯胺、食盐等) 盐酸+缓蚀剂(六次甲基次胺、甲醛等)
2014-6-9
15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四、表面化学处理 1、金属的表面活化或钝化 2、难粘材料的表面活化 PE/PP: 配方:重铬酸钾(5份)+ 浓硫酸(60份)+水(3份) 处理条件:60-70℃/10-20min PTFE: 配方:
1)主链结构:直接决定胶层的刚柔性 ● 由单键组成的主链柔性大,胶层抗冲击性能 好; ● 若主链中含有芳环、芳杂环等不易内旋转的 结构,则胶层柔性小,刚性大,粘接性能和抗 冲击性较差,但耐热性好; ● 主链既含有柔性结构又有刚性结构,则综合 性能优良。
2014-6-9 27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4.胶层厚度 在胶层均匀的条件下,胶层厚度减少,粘接 强度升高,胶层越厚,固化后收缩量越大,内 应力越大,不利于粘接;但也不能太薄,一般 厚度应为 0.08—0.15mm;无机胶层应为 0.1 — 0.2mm。
5.使用时间
2014-6-9
28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金属钠 (23g) + 精萘 (128g) + 四氢呋喃(1000ml)
处理条件:室温 ,1-5min。
2014-6-9 16
§2.4 胶粘剂的固化
1.热熔胶的固化 ● 冷却→固化→形成粘结 ● 注意:(1)使用温度要低于热熔胶的Tg. (2)要严格控制熔融温度(确保充分润湿)和凉 置时间(速度:不能冷却太快而影响结晶,使F下 降) 2.溶液型胶粘剂的固化 ● 利用溶液的挥发固化. ● 注意: 1)挥发速度的控制 2)施工安全:防火灾,防中毒。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分子间作用力(又称次价力) ● 基于吸附理论和扩散理论: ①界面上发生吸附作用而产生分子间力。 ②分子或分子链的扩散而形成粘接力(自粘接 作用)。 ●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和氢键。 ● 胶粘剂固化后这种次价力作用很大,而且普 遍存在,是粘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选修课
多媒体课件


主讲:赵 鑫

苏州科技学院
2014-6-9 1
第二章 粘接原理与粘接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要求
§2.2 润湿和粘接理论
§2.3 被粘物表面处理方法
§2.4 胶粘剂的固化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6 粘接接头的设计
2014-6-9 2
§2.1 被粘物表面特征及表面处理要求
2014-6-9 26
§2.5 粘接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收缩应力(因固化收缩而产生,具有永久性) 内应力 热应力(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具有暂时性) 3)内应力的危害:内应力会降低粘接强度。 4)消除内应力的方法: a.加入易蠕变的基料; b.程序升温固化; c.加填料:如金属粉,可减小热膨系数; d.调节热膨胀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