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配筋问题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用于抵抗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的重要构造形式之一、它通过墙体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来传递地震或风载作用,并将其分散到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中,配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剪力墙中配筋构造的要求。
一、配筋选材要求剪力墙中的主筋和箍筋是承受墙体受力的关键部分,因此在配筋构造的选择上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主筋选材主筋应选用高强度钢筋,一般为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
这样的钢筋强度较高,能够提供较大的抗拉和抗弯能力,保证剪力墙的稳定性。
2.箍筋选材箍筋是剪力墙中起到固定主筋位置、提高墙体抗剪能力的关键部分。
一般情况下,箍筋可以选择HRB335或HRB400级别的钢筋,也可以采用混凝土钢筋焊接网。
二、主筋与箍筋的布置要求在剪力墙的设计中,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要求如下:1.主筋布置要求主筋的布置应均匀、密集,穿过整个剪力墙的高度。
一般主筋直径为16mm或20mm,具体的布置数量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2.箍筋布置要求箍筋的布置旨在提高剪力墙的刚度和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箍筋按照等间距的原则布置,一般间距不超过200mm。
箍筋直径一般为6mm或8mm,具体的布置数量和间距需要根据剪力墙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三、节点处的加固要求剪力墙的节点处是其重要的抗震和抗剪部位,因此在节点处需要进行加固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具体要求如下:1.节点处的纵向钢筋应加多,可以采用加粗钢筋的方式增大截面面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
2.节点处的横向钢筋(箍筋)布置应密集,可以增加箍筋数量或增加箍筋的直径,以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3.节点处的混凝土宜采用高强度或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节点的抗剪和承载能力。
四、预留洞口处理要求在剪力墙中可能需要预留洞口供穿线或管道走向等需要,这时对洞口的处理应具备以下要求:1.洞口应尽量位于剪力墙在高度和平面布置上较为中央的位置,避免柱子和墙体交界处及支撑点附近设置。
屋面梁与配筋的问题
屋面梁与配筋的问题
(1)屋面梁配筋太少。
结构建模时,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
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2)受扭屋面梁缺少必要的腰筋。
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钥筋骨架的刚度,同时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措施为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然后拉筋勾连。
对于受扭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5条第二款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
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第 1 页共1 页。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第一篇:板配筋构造要求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 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20XX一级建造师实战经验:梁配筋易错问题15条总结.doc
2016一级建造师实战经验:梁配筋易错问题15条总结1.梁配筋是否小于计算结果。
2.梁截面标注是否与模型一致。
3.框架梁配筋底筋与面筋的比值要求:根据《混凝土规范》第11.3.6.2条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啊啊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4.箍筋最小直径:根据《高规》第6.3.2.5条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 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表6.3.2-2见《高规》。
抗规6.3.3也有同样的规定,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5.钢筋的强度等级与satwe参数设置中的是否一致,尤其是箍筋。
6.当梁和支座同宽时,梁每排放置的根数计算时应减去支座纵筋两侧的直径宽度。
6.梁跨数应结合配筋结果看是否调整。
7.对承受较大集中力的梁(如车库顶板、二次转换梁等),是否核算附加箍筋及吊筋。
7.梁箍筋加密区是否满足计算结果,尤其是在双次梁体系中。
8.悬挑梁表达是否有误,顶筋是否放大。
顶钢筋一定通长。
9.通长筋的设置是否满足抗规6.3.4:(通长筋尽量使用小直径钢筋)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10.梁四肢箍的时候钢筋根数保证大于等于四根。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9.5.1 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板配筋构造要求
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 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率
构造边缘构件配筋率
"构造边缘构件"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结构中各种边缘构件(如梁、板、柱等),因此其配筋率的计算也相对复杂。
下面以混凝土梁为例,介绍一下如何计算其配筋率。
混凝土梁的配筋率通常指纵向钢筋配筋率。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的受弯截面的纵向钢筋配筋率ρ应该满足下列公式:
ρ = As/bd
其中,As是梁受弯截面中的纵向钢筋面积,b是梁的宽度,d是梁受弯截面的有效高度(不包括受压区厚度)。
上述公式中的As可以通过主筋面积Ac和配筋率ρ和纵向钢筋数量n来计算:
As = Acρn
Ac是混凝土截面积,根据受弯截面的具体形状和加载条件可以确定。
配筋率ρ和纵向钢筋数量n则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梁的配筋还需要考虑受剪和抗弯扭的配筋。
因此,对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合理配筋。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框架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和配筋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下面是框架柱构造配筋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要求:1.柱截面的选择:柱截面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高度、柱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配筋率的确定:配筋率是柱截面中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之比,可以衡量柱受力的能力。
根据规范的要求,柱的配筋率一般不得小于0.01、为了保证柱的抗震性能,柱的配筋率一般较高,一般在0.02至0.08之间。
3.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紧凑,以保证柱的受力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考虑受力方向和大小,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分布在四周,且纵向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
4.构件间的连接: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埋钢筋等。
5.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柱中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柱顶部和底部的钢筋直径要较大,以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6.端部处理:柱端部的处理对于柱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端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加粗、加密钢筋、设置加固片等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7.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损坏,柱外部应设置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小于柱的最大粗径钢筋直径的2倍。
总之,框架柱的构造配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柱截面选择、配筋率确定、钢筋布置、构件连接、钢筋直径和间距、端部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框架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构造柱配筋
构造柱配筋
|字号订阅
构造柱的钢筋不是算的,是根据结构布置,凭经验按构造来配筋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参考下:
要是框架中构造柱,就用240*240或200*200(根据墙厚来),你就用4根12的钢筋,箍圆6间距200就可以。
要是砖混结构,底层的用4根16,箍圆6间距200,中间层的用4根14,上面层和顶层用4根12。
要是局部受压大的或挑梁处的钢筋,截面加大,钢筋加大,可以用到6根16的钢筋都可以,在比较长的墙体中段可以用4根12的。
上面说的意思就是根据结构布置和受力情况酌情设置合适的构造柱,不计算的。
构造柱截面就要适合墙厚,融入墙中,不凸出墙面(就是说不可以象承重柱那样可以看见,凸出墙面),和承重墙体是整体受力。
配筋符合规范,适当在受力大的地方加大配筋和截面。
=======
构造柱是用于砌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填充墙中,只承受竖向力不承受水平力或弯矩。
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按构造配筋,并设置拉结筋。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剪力墙边构配筋的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2013-6-3 剪力墙结构设计,用SATWE分析时,墙体边构配筋SATWE计算结果纵筋和箍筋有时很大,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一.四级抗震构造边构箍筋,SATWE计算结果很大,是因为SATWE 参数设置是勾选了7.2.16-4条,此条边构箍筋配箍特征值不小
于0.1,造成边构箍筋很大。
(此条新版高规应用范围较旧版有
所收窄)。
解决此问题非常简单,就是不勾选,但要注意对于规范要求的
结构形式还是需要满足此条要求。
二.四级抗震构造边构纵筋,SATWE计算结果很大,是因为SATWE 将很多墙肢作为短肢剪力墙来分析,其抗弯、抗剪计算和最小
配筋率都提高很多,程序分析时,将整片墙的配筋向边构集中,造成边构纵筋很大。
解决此问题也非常简单:将剪力墙墙肢加长,经试算以后,按节点到节点的距离不小于9倍墙厚时,SATWE可认为是长肢剪力墙,此时纵筋面积立即降低。
三.按上述调整以后,尚应注意,边构箍筋尚不应小于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特别是对于小墙肢和并边构的情况(应当注意墙水平
分布筋采用三级钢,而边构箍筋采用一级钢时,尚应做强度代
换校核)。
构造配筋资料
施工技术智能化:运用智能化技术, 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安全
风险
施工管理智能化:运用 智能化技术,进行施工 进度、质量和成本的管 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工程监测智能化:运用 智能化技术,进行工程 监测和预警,提高工程
安全性能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构造配筋的优化与升级
构造配筋的优化
• 材料优化:选择高强度、高韧性、高性能的钢筋和钢纤维等增强材料 • 结构优化:优化结构设计,合理布置钢筋和钢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结构性能 • 施工优化: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构造配筋的升级
• 新型材料:研究和应用新型钢筋和钢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结构性能 • 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新型构造配筋设计方法和技术,提高结构性能 • 智能化: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构造配筋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提高结构性能
钢筋加工
技术:掌
握钢筋的
01
加工方法,
确保钢筋
尺混寸凝和土形浇 状筑符技合术设: 掌计握要混求凝
03
土的浇筑
方法,确
保混凝土
密实度和
钢筋安装
技术:掌
握钢筋的
02
安装方法,
确保钢筋
位质置量和检连测 技接术牢:固掌
握质量检
04
测方法,
确保结构
安全性能
满足要求
构造配筋的质量检测与验收
01 质量检测方法:采用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 02 验收标准:按照结构设计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03 验收程序: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确保构造配筋的施工质量
构造配筋的特点
• 强度高:钢筋和钢纤维等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承受较大的荷载 • 韧性好:钢筋和钢纤维等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变形 • 耐久性强:钢筋和钢纤维等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 施工方便:钢筋和钢纤维等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和焊接性能,便于施工
立面结构节点配筋设计
立面结构节点配筋设计
立面结构节点配筋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立面结构节点是楼体结构中连接楼板和立柱的重要部位,其配筋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进行立面结构节点配筋设计时,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确定节点的受力特点和承载要求。
然后,根据这些要求进行节点的荷载计算和结构分析,确定节点的受力状态和受力方向。
在进行节点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节点的受力特点和受力方向,合理确定主筋和箍筋的布置和配筋量。
主筋的布置应尽量遵循受力规律,优化节点的受力传递路径,确保节点的受力均匀和合理。
箍筋的布置应满足受力要求,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在进行节点配筋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节点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节点的构造形式决定了节点的受力特点和受力方向,对节点配筋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施工工艺的要求决定了节点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对节点配筋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立面结构节点配筋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合理的节点配筋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因此,在进行节点配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合理
确定节点的受力特点和承载要求,优化节点的受力传递路径,满足节点的受力要求,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并考虑到节点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确保节点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9.5.1 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抗震设计规范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姜学诗 [现浇框架梁受扭构造配筋问题的讨论
Building Structure百家论坛We learn we go现浇框架梁受扭构造配筋问题的讨论姜学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构件受扭分两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扭转”,如图1(c)所示,在超静定的现浇框架结构中,边榀框架梁的扭矩是由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扭转变形协调条件确定的,其受到的扭矩与构件的刚度、约束等相关,比较复杂。
另一种称为“平衡扭转”,如图1(a),(b)中的雨篷梁和吊车梁,其扭矩均可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扭转刚度无关。
下面讨论协调扭转构件的设计计算问题。
(a)雨篷梁;(b)吊车梁;(c)现浇边榀框架梁图1 工程常见的受扭构件1 扭矩折减原理和规范规定对于协调扭转构件,如图1(c)所示,楼面次梁支承在边榀框架梁上,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弯曲转动使边榀框架梁受扭,楼面次梁的支座负弯矩即为作用在边榀框架梁上的扭矩,此扭矩值可由楼面次梁支承点处的弯曲转角与边榀框架梁的扭转角相协调的条件确定。
在梁开裂之前,可用弹性理论计算,但梁开裂以后,由于楼面次梁的弯曲刚度和边榀框架梁的扭转刚度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楼面次梁和边榀框架梁中都发生内力重分布。
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简称混凝土规范)明确指出:1)对属于协调扭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例如支承楼面次梁的边榀框架梁),在进行构件内力计算时,可考虑因构件开裂、抗扭刚度降低而产生的内力重分布。
但由于实际结构中,楼板对梁究竟有多大的约束作用、哪些因素对梁的扭转有影响等,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因此,混凝土规范对这种梁仍未提出完善的设计方法。
另外,应注意的是,对平衡扭矩是不能进行折减的,否则将导致结构不安全。
进行电算时应注意复核。
2)边榀框架梁的扭矩经折减后,应按混凝土规范2.6节的弯剪扭承载力公式进行计算,确定所需要的抗扭纵向钢筋和箍筋。
同时,配置的抗扭纵向钢筋和箍筋尚应分别满足混凝土规范第10.2.5条和10.2.12条所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构造钢筋最小配筋率
构造钢筋最小配筋率
钢筋最小配筋率是指在构造钢筋中的钢筋截面积与构件截面积之比。
最小配筋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钢筋在结构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结构在受力时发生破坏。
根据国内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常见构造钢筋最小配筋率如下:
1. 梁:梁的最小配筋率为0.0025,即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截面积的0.25%。
2. 柱:柱的最小配筋率为0.01,即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截面积的1%。
3. 框架:框架结构的最小配筋率为0.003,即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截面积的0.3%。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最小配筋率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和荷载特点来确定的,并且会根据具体的设计情况和结构类型进行调整。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以避免过度配筋导致施工困难和不经济。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施工性来确定合适的钢筋配筋率。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连梁的配筋构造的要求分析
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E,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la,且均不应小于600mm。
2、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符合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构造要求;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3、顶层连梁纵向水平钢筋伸入墙肢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4、连梁高度范围内的墙肢水平分布钢筋应在连梁内拉通作为连梁的腰筋。
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其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
1。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与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表率(%)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XGB50010-2002 第条)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抗震等级柱类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框架角柱、框支柱 1.2 1.0 0.9 0.8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抗震设计规范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类别抗震等级1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中柱、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注,?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截面破坏的几种形态
1)少筋破坏
当纵筋和箍筋中只要有一种配置不足时便会出现此 种破坏。斜裂缝一旦出现,其中配置不足的钢筋便会因 混凝土卸载很快屈服,使构件突然破坏。破坏属于脆性 破坏,类似于粱正截面承载能力时的少筋破坏。设计中 通过规定抗扭纵筋和箍筋的最小配筋率来防止少筋破坏;
2)适筋破坏
如前所述,当构件纵筋和箍筋都配置适中时出现此种 破坏。从斜裂缝出现到构件破坏要经历较长的阶段,有较 明显的破坏预兆,因而破坏具有一定的延性。
在配筋适当的条件下,扭弯比较小时,裂缝首先在 构件弯曲受拉的底面出现,然后向两侧面发展,破坏时 底面和两侧面开裂,形成螺旋形扭曲破坏面,与之相交 的纵筋及箍筋都达到受拉屈服强度,最后使处于弯曲受 压的顶面压碎而破坏。
2)扭型破坏 当扭弯比和扭剪比都比较大且构件顶部纵筋少于底 部纵筋时,尽管弯矩作用使顶部纵筋受压,但由于顶部 纵筋少于底部纵筋,在构件顶部由扭矩产生的拉应力超 过弯矩所产生的压应力,使顶部首先开裂,裂缝向两侧 延伸,破坏时顶部及两侧面开裂,形成螺旋形扭曲破坏 面,与之相交பைடு நூலகம்钢筋达到其抗拉屈服强度,最后使构件 底面受压而破坏。 3)剪扭型破坏 当剪力和扭矩都较大时,由于剪力与扭矩所产生的 剪应力的相互迭加,首先在其中一个侧面出现裂缝,然 后向顶面和底面扩展,使该侧面、顶面和底面形成扭曲 破坏面,与之相交的纵筋与箍筋都达到其抗拉屈服强度, 最后使另一侧面被压碎而破坏。
b Wt (3h b) 6
2
(4)纯扭构件抗扭承载力计算
1)矩形截面 根据变角度空间模型或扭曲破坏面极限平衡理论,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T Tu 0.35 f tWt 1.2
f yv Ast 1 s
Acor
式中 fyv——抗扭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t1——抗扭箍筋的单肢截面面积, s ——抗扭箍筋的间距;
b2 Wtw (3h b) 6 hf 2 Wtf (bf b) 2
bf'
Wtf
h
2 f
2
(b f b)
h b
hf '
截面总的受扭塑性抵抗矩为
hw
Wt Wtw Wtf Wtf
hf
bf
有效翼缘宽度应满足bf' ≤b+6hf' 及bf ≤b+6hf的条件,且 hw/b≤6。
3)部分超筋破坏 当纵筋或箍筋其中之一配置过多时出现此种破坏。 破坏时混凝土被压碎,配置过多的钢筋达不到屈服,破 坏过程有一定的延性,但较适筋破坏的延性差。
4)超筋破坏 当纵筋和箍筋都配置过多时出现此种破坏。破坏时 混凝土被压碎,而纵筋和箍筋都不屈服,破坏突然,因, 而延性差,类似于梁正截面设计时的超筋破坏。设计中 通过规定最大配筋率或限制截面最小尺寸来避免。
T Tu 0.35 t f tWt 1.2 f yv
2)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 当扭矩很小时,混凝土未开裂,钢筋拉应力也很低, 构件受力性能类似于无筋混凝土截面。随着扭矩的增大, 在某薄弱截面的长边中点首先出现斜裂缝,此时扭矩稍 大于开裂扭矩Tcr。斜裂缝出现后,混凝土卸载,裂缝处 的主拉应力主要由钢筋承担,因而钢筋应力突然增大。 当构件配筋适中时,荷载可继续增加,随之在构件表面 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与纵轴线成约 35 º ~ 55 º 的螺旋形裂 缝。扭矩达到一定值时,某一条螺旋形裂缝形成主裂缝, 与之相交的纵筋和箍筋达到屈服强度,截面三边受拉, 一边受压,最后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破裂面为一空间 曲面。
第八章
受扭构件截面承 载力计算
8.1 重点与难点 8.1.1纯扭构件
(1)试验研究分析 1)无筋矩形截面 在纯扭矩作用下,无筋矩形截面混凝土构件开裂前 具有与均质弹性材料类似的性质,截面长边中点剪应力 最大,在截面四角点处剪应力为零。当截面长边中点附 近最大主拉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时,构件就会 开裂。随着扭矩的增加,裂缝与构件纵轴线成450角向相 邻两个面延伸,最后构件三面开裂,一面受压,形成一 空间扭曲斜裂面而破坏。自开裂至构件破坏的过程短暂, 破坏突然,属于脆性破坏,抗扭承载力很低。
(3)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抗裂扭矩 混凝土材料既非完全弹性,也不是理想弹塑性,而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弹塑性材料。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抗裂扭矩Tcr按下式计算
Tcr 0.7 f tWt
式中 0.7——考虑到混凝土非完全塑性材料的强度降低 系数; f 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Wt——截面抗扭抵抗矩,按下式计算
8.1.2
矩形截面复合受扭构件
(1) 试验研究分析及主要结论 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 受力状态极为复杂,构件破坏特征及其承载力与所作用的 外部荷载条件和内在因素有关。其中外部荷载条件,通常 以扭弯比 ψ(ψ=T/M)和扭剪比χ(χ=T/(Vb))表示;所 谓内在条件系指构件的截面形状、尺寸、配筋及材料强度 等。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不同,构件可能出现以下 几种破坏形态。 1)弯型破坏
2)T形或工字形截面
对于T形或工字形截面构件,《规范》将其划分为若 干个矩形截面,然后按矩形截面分别进行配筋计算。矩 形截面划分的原则是首先保证腹板截面的完整性,然后 再划分受压和受拉翼缘,如图所示。划分的矩形截面所 承担的扭矩,按其受扭抵抗矩与截面总受扭抵抗矩的比 值进行分配。 对腹板、受压和受拉翼缘部分的矩形截面抗扭塑性 抵抗矩Wtw、Wtf′和Wtf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Acor——截面核芯部分面积,即由箍筋内表面所围成 的截面面积;
Acor bcor hcor
bcor, hcor——分别为核芯部分短边及长边尺寸; ζ——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之比;
Astl s f y Ast 1 ucor f yv
fy——纵向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t1——对称布置的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U cor——截面核芯部分周长。 根据试验,当0.5≤ζ≤2.0时,破坏时纵筋和箍筋 都能达到屈服。但为了稳妥起见,《规范》规定 0.6≤ζ≤1.7。当ζ=0.2左右时,效果最佳。因此设计时 通常取ζ=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