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五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节内容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作为案例,旨在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地理原理。
本节教材内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理,先介绍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地貌发育条件,然后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成因,以使学生认识到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喀斯特作用本质,并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
(2)能够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
(3)能够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动画、图片等引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并提出问题,结合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及过程2、地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四、教学方法1.结合合作探究与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检测→小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桂林山水视频,引导学生认知桂林山水美丽的景色。
承转:自然环境由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五要素组成,并且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今天我们就来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一起来发现四大圈层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高中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1 最新
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
(2)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并不断进行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交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体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________________。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________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__________、大气圈、________、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①海洋与大气之间a.海洋输送_______给大气;b.大气将_______传输给海洋。
②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________的传输与交换。
3.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__________相互联系的纽带。
(2)实例②地理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运动。
二、桂林山水的成因 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__________岩石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 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特性: 性、透水性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 、有机酸、的数量及水的 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 、地面坡度以及的类型与连通性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____________、大气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岩溶地貌文字素材3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岩溶地貌文字素材(3)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杰(J.Cvijic)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石灰岩地区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现象的总称,到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
所以,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嶙峋,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
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如广西桂林的山美、石美,水美、洞美,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闻名于世。
1。
必修一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例子分析(吴静)
①阅读课本,注意理解相 关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 出新的疑问。讨论过程中
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 纳的能力。
3
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样稿)
概念 和形 成条 件
用的方程式,归纳其作用的基 本原理;尝试归纳喀斯特地貌 的形成条件,将所给材料中词 组代表的序号填入图 2 中;读 课本“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 意图”,A、B、C 分别对应喀 斯特地貌发育的早、中、晚三 个阶段,说一说三个阶段喀斯 特地貌的演变过程,将图例 1~8 代表的地貌形态正确填入 表 2 中的空档中。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 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 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何
造化出我国西南地区如此
神奇的山山水水的?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 ①朗读学习目标;
键词。
②迅速说出关键词
设计意图
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的 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探 究欲望。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 意注意。
[内容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属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在水和
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化学溶蚀、淀积作用,从而形成峰林、溶洞、地下
图3
课本图 3-3-2“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中,A 图表示大面积的可溶性岩 石,地表裂隙沟谷发育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具有喀斯特作用的条件。B 图表示在 喀斯特作用下,岩石出现垂直裂隙、落水洞、地下溶洞,地表侵蚀严重,出现了 “坝子”。C 图表示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形成的典型的喀斯特景 观。将图例 1~8 代表的地貌形态填入表 2 中的空档中,从上行始依次为:1、3; 2;5;6、7、8。
2
高中地理精品教案(样稿)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 4-6 人为宜,每个 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 1 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 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 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 2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 况。
云南省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上水”的成因主备教师:董诗平【学习目标】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喀斯特作用的四个基本条件。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先学】1. 喀斯特地貌:是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2. 喀斯特作用指含有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和淀积作用。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
4.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问题与例题】问题:请你具体说说地球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并分析喀斯特地貌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后要求:“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的桂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以灵渠——中国最早的运河为代表的诸多人文景观,加之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
据报道,在2000年国家旅游“黄金周”期间,以桂林为中心的旅游区旅客比1999年增加了三成,旅游收入是1999年的两倍,成为该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1)桂林山水的游览价值在于()A.山水的景观美B.野生动物的多样性C.对地貌、水文成因的科学研究D.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2)桂林著名的山水秀色是在可溶性石灰岩地区广泛发育而成的。
由于处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的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可知,这一地区在地质史上应属于______环境。
讲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形成,以及化学知识和地球演化史知识。
桂林山水属地质地貌景观,侧重于山水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溶蚀的结果,其景观有峰林、溶洞、天生桥等。
解答:(1)A C (2)侵蚀(溶蚀)峰林溶洞CaCO3+H2O+CO2=Ca(HCO3)2(3)温暖浅海【课内检测】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2.侵蚀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波浪侵蚀D.冰川侵蚀3.下列形态不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A.峰林B.角峰 C.落水洞D.石笋4. 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5.有关桂林山水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其形成、发育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有关B. 其形成、发育与生物条件无关C. 其形成、发育与水循环无关D. 其形成、与发育与陆地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广布有关【课堂小结】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2.喀斯特作用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淀积作用:Ca(HCO3)2= 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圈层自然条件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课后作业】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 )A.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B. 流水的冲刷作用C. 对可溶性岩石的淀积作用D.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2.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不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3.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D. 孤峰、溶洞、落水洞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① U型冰川谷②夏威夷群岛的形成③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④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5.与喀斯特地貌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A 黄土高原的成因B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C 华北平原D 山麓冲积扇6.关于石钟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B. 它是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堆积C. 它是散立在溶蚀谷地的低矮山峰D. 其形态呈柱7.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2.地形地势条件 该地区地形崎岖,该地区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和南部地势较低。
3.气候条件
纬度位置,桂林的纬度大约是北纬 25°多,属于亚热带。 桂林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4.水文、生物条件 桂林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导致土壤
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 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下面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 它的形成发育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喀斯特作用后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有多种类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很 多地方都有分布,有的同学可能曾经到过这些地方旅游,请同学们说说看,你看到过哪些形 态的喀斯特地貌?
第三章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
的成因
要点精讲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这一名称是怎么得来的? 喀斯特地貌是因为原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广泛发育着这种奇特的地貌而得 名。 2.什么是喀斯特作用? 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 的流动性。 4.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 岩石的可溶性。 5.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 石灰岩。 6.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力,而喀斯特作用的发育 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 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7.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学习目标] 1.了解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2.掌握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3.(1)岩石⎩⎪⎨⎪⎧ 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2)水⎩⎪⎨⎪⎧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3.地形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4.水文条件: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容易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5.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思考 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什么不如南方典型?答案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流水的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充分。
探究点一认识喀斯特地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答案①峰林②溶蚀洼地③孤峰④落水洞⑤地下河⑥石钟乳⑦石笋⑧石柱2.下列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多选)(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答案AB3.一般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加到原来的2~4倍。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的理念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未来人生有用,有利于培养热爱生活、态度积极,人格独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提高“提问”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式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该班学生学习基础扎实,思维活跃,能积极的进行讨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探究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桂林“山水”的成因。
四、教学难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收集大量的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并进行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材料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板书: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导入]图片(人民币20元背后的截图)师:这张图熟悉吗?生:辨认、回答。
师:这是哪的风景呢?生:回答(桂林山水)师:对,我们课前看的那是哪呢?生:回答(桂林山水)师:出示几张相关图片,道出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迷人景色。
高中地理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精品导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喀斯特地貌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3、桂林“山水”发育条件学习重难点:桂林“山水”发育条件【前置作业】1.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的水对岩石的和作用。
(2)形成条件①岩石:种类: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特性:性、透水性②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有机酸和的数量及水的的强弱。
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以及的类型与连通性。
(3)类型: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孤峰、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河等。
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成因: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发育条件:①岩石条件:广布,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都很好。
②气候条件:位于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
③地形条件:该区、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南北纵贯全境。
④水文条件:河流水量丰富,作用强烈。
⑤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和土壤中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的含量较高。
【问题与例题】【问题1】阅读教材,探究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哪一个?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哪一种?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又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水的溶蚀力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喀斯特作用是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需要四个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和水的流动性。
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
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是石灰岩岩石透水性的强弱和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有关,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水的溶蚀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在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往往会广泛发育。
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文字素材1鲁教版必修1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54千米处,与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
因岩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
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全世界已发现的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区。
丹霞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在两千万年前,丹霞山一带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后来地壳上升,湖水外泄,切割岩层,形成悬崖峭壁、嶙峋奇秀的峰林地带。
因湖底沉积物为数百年厚的钙质、氢氧化铁和石膏等,所以呈丹红色。
丹霞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不属于石灰岩构成的喀斯特地形,但外貌相似,地质学上把这种假喀斯特地形命名为丹霞地形。
喀斯特地貌3、黄土地貌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高一地理
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
水
溶蚀(rónɡ shí) 的数量;水的流动性 力
流动性
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裂 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第四页,共十九页。
Hale Waihona Puke 4、喀斯特地貌的类型(lèixíng):
类型
形态
峰林(fēnɡ lín)、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1)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
(guǎngfàn)——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2)桂林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3)桂林地区东、西、北地势高,中、南地势低,漓江谷地 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的流动性好,流水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强烈
(4)桂林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命活动旺盛,土 壤和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róngdòng)、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成因
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第五页,共十九页。
峰林
(fēnɡ lín)
地下河
溶蚀(rónɡ shí) 洼地
孤峰
落水洞 石钟乳
石笋
(shísǔn)
第六页,共十九页。
石柱
孤峰
峰丛
第七页,共十九页。
峰林
(fēnɡ lín)
第八页,共十九页。
石钟乳
地下河 石笋(shí sǔn)
石柱(shízhù)
第九页,共十九页。
溶洞
(róngdòng)
天坑
第十页,共十九页。
第十一页,共十九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碳酸盐 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 类岩石 (1)岩石 透水性:岩石 空隙和裂隙 的发育程度越高, 透水性越好 二氧化碳 、有机酸 和无机 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 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 强弱 (2)水 流动性:取决于 大气降水 、地面坡度以及 岩石裂隙 的类型和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 孤峰 、溶蚀洼地、 落水洞 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石柱等。
正误判断: (1)温度越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少,溶蚀作用越弱,所以热带地区喀斯 特地貌发育不如温带地区典型。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 ( ( ) ) )
(3)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好,喀斯特地貌越典型。 (
【提示】
(1)×
热带地区虽然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量少,但由于热带地
区雨量充沛,水循环快,气温高,植被分泌出有机酸,这些加速了喀斯特地貌 的过程,因而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比温带地区典型。 (2)×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3)√ 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好,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喀斯特地
【答案】 (1)云贵高原。 (2)沉积岩。流水侵蚀。
[课堂· 小结]
对点训练 1
认识喀斯特地貌
读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回答 1~3 题。 甲 CaCO3+CO2+H2O===Ca(HCO3)2 乙 Ca(HCO3)2===CaCO3↓+CO2↑+H2O 1.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A.甲 C.乙 B.甲和乙 D.部分甲,部分乙 )
探讨 1:文中“碧莲玉笋”“奇峰”“碧莲花”指的是桂林阳朔的什么地 貌?这种地貌景观的成因是什么?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自然环境特征表现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岩石
岩石圈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回导航页 2013-8-7
20
知识回顾: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大气圈 气候
1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怎样形成的?
问题引领
1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怎样形成的? ①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包括哪两类?
问题引领
1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怎样形成的? ①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包括哪两类? ② 喀斯特地貌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
问题引领
1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怎样形成的? ①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包括哪两类? ② 喀斯特地貌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从圈层的相互作用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楚雄天人中学 唐维
同学们,你们以前语文课曾经学过《桂林山水》 这篇课文,你还记得桂林山水的特点吗?
水净田清,山水辉 漓江水: 映 由于限制文件大小,该视频无法上传。如有需要,请自行
静、清、 绿 桂林山:
下载,下载地址:
2013-8-7 22 例题
课后思考:
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加以开发利用,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 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生态环境脆 弱,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该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清谈一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例题一:
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地区是( ) A石灰岩分布区 B玄武岩分布区 C大理岩石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12
回上一页
高中地理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文字素材4
3.3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文字素材(4)●教学资料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决定了岩石能否被溶解和溶蚀,是喀斯特作用能否发生的最基本的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和岩石的结构。
可溶性岩石主要有三类:(1)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2)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硬石膏、芒硝等;(3)卤盐类岩石,如石盐、钾盐等。
在这三类岩石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卤执类岩石,其次是硫酸盐类岩石,最小的是碳酸盐类岩石。
但由于卤盐类岩石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而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比较广,因而碳酸盐类岩石成为喀斯特作用的主要岩石。
在碳酸盐类岩石中,石灰岩的可溶性大于白云岩。
纯净碳酸岩的可溶性大于含有杂质的碳酸岩,结晶颗粒细的碳酵岩的可溶性大于结晶粒粗的碳酸岩。
(二)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决定了水与岩石接触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喀斯特作用的强度。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作用越容易发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则有可能越大。
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与裂隙发育的程度,这与岩石结构与区域构造有关。
(三)水的溶蚀力。
水对碳酸岩的溶蚀力主要是由水中所含的CO2决定的。
水中的CO2主要来自大气中的CO2、有机成因的CO2、无机成因的CO2。
三者提供的溶蚀力占全球溶蚀强度的58%。
另外,水中所含的有机酸和无机酸也对水的溶蚀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水的流动性。
流动的水具有增加溶蚀力的作用,因为不流动的水溶液很快就会达到饱和而失去溶蚀力。
流动的水还具有侵蚀作用,使更多的岩石、在更大的面积上接受溶蚀,从而增大喀斯特作用的强度。
喀斯特的发育阶段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由于受各种条件如岩石、构造、气候和地壳运动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很大。
就温热地区而言,当石灰岩地块被抬升至‘定高度以后,喀斯特地貌发育便逐步深入,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披覆在石灰岩上的非溶性岩被剥除,石灰岩体露出地面后,喀斯特地貌开始发育。
高中地理课件3.3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2 3-4 5 6
5. 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岩石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 B.三省区地势起伏和缓,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差 C.三省区地质灾害多发,与石灰岩广布关系密切 D.广西境内地表破碎,喀斯特地貌均分布在地下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岩石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 三省区石灰岩广布且其石灰岩可溶性、透水性好;三省区地质灾害 多发,与不稳定的地壳关系密切,与石灰岩广布关系不大;广西境内 的喀斯特地貌既有地面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等),也有地下喀 斯特地貌(如石钟乳、石笋等)。 答案:A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掌握喀斯特地貌 形成的条件,能够 说出不同的喀斯 特地貌、地形 2.掌握桂林“山水” 的成因并说出喀 斯特地貌形成过 程中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 圈的相互作用,学 会用综合的观点 分析问题
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 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 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 工。于是形成“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 桂林“四绝”,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山水”的成因有哪些?喀斯特地貌给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育,透水性、可溶性好
探究
喀斯特 作用
圈层
自然 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大气 气候 圈 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水的 溶蚀性
水圈
水文 条件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 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 的流动性强
生物 圈
生物 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6 .读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貌形态有哪些? (2)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在我国哪个高原广泛分布?分别写出 我国广西和云南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名胜(各一个)。 (3)写出图中地貌形态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5)喀斯特地貌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可溶性岩石分布和气候的控制。 试简述温 暖湿润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类型多样的原因。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名师精讲
1 .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2 .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 如下表: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解析:由图可知,地表发育着峰林 ,地下发育着溶洞、 石笋和石钟乳等,该地为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这种地貌主要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 等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形成的。第 1 题,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 先后顺序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 形成溶洞和地下河,再后就是岩溶水滴落,逐渐淀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 下地貌景观。第 2 题,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可溶性岩石遭受流水的溶 蚀作用,地表水流入地下河,土壤贫瘠。 答案:1.D 2.C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例题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2)读“CaCO3+CO2+H2O Ca(HCO3)2”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石笋、 石 钟乳、石柱的形成原因。 (3)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 种地貌景观资源。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 .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 .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严重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认识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 2.联系化学知识,认识喀斯特地 貌发育的基本条件。 3.剖析桂林“ 山水”的成因,说明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进一步理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解析:第 (1)题 ,图中地貌形态都是溶洞里面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 ,这种 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典型的是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高原及中国云 贵高原。 第(3)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喀斯特作用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第 (4) 题 ,地下河主要是地下水沿裂隙流动,长期溶蚀形成的。第(5)题 ,从喀斯特地 貌形成的岩石和水等条件来分析。 答案:(1)石钟乳、石笋、石柱。 (2)喀斯特。云贵。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3)CaCO3+H2O+CO2 Ca(HCO3)2, Ca(HCO3)2 CaCO3↓ +CO2↑ +H2O。 (4)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对岩石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 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速度的增加,孔隙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 流水即地下河。 (5)温暖湿润的地区,温度高,有利于水的溶蚀;降水多,有利于水的流动;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物繁茂有利于有机酸的形成。 因此温暖湿润 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类型多样。
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喀斯 特地貌 地下喀斯 特地貌 形态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成因
溶蚀
淀积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3 .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独特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 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成因如下表所示 :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探究桂林 “山水”的成因 问题导引
材料一:中国地理权威杂志——《中国国家地理》2011 年第 10 期发布 了 “中国喀斯特景观之最榜单”。桂林“山水”成为该杂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 “最美喀斯特景观”。 下图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 20 元票样展示的桂林“山水” 景观。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 完成第 3~5 题。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喀斯特 自然因 圈层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作用 素 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陆地,石灰岩广布 岩石的 岩石 岩石条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 可溶性 圈 件 可溶性好 大气 气候条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圈 件 水的 水文条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 水圈 溶蚀性 件 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 生物 生物条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 圈 件 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大
D 当堂检测
6
ANGTANG JIANCE
1-2
3-5
3 .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溶蚀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 .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第 3 题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 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 谷地等。第 4 题 ,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峰林、 峰丛、 溶蚀洼地等主要是溶蚀作 用形成的,图中④景观的形成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 5 题 ,图中④景观 代表的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其代表性的地貌类型主要有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等。 答案:3.A 4.D 5.B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一
二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2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 作用,化学过程如下:
作用 溶蚀作用 淀积作用 化学过程 CaCO3+CO2+H2O Ca(HCO3)2 Ca(HCO3)2 CaCO3↓+CO2↑+H2O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一
二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 .实质 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 .桂林“山水”的成因分析 (1)岩石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2)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3)水文条件: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有利于 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 (4)生物条件:生物生长旺盛,使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高。 思考讨论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最典型? 提示:我国亚热带地区降水较多,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 上南方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 温带要高,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喀斯特地貌最典型。
结合材料探究: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