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_第二章__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与混合_(2)--梁斌_97-2003
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章作业及答案
1、单一不可逆过程与反应器选型:
(1) (单一不可逆反应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比较)一个正级数的简单反应(A →P)在全混流和平推流两种理想反应器中进行。当初始条件和反应温度相同时,二者空时的比满足下式。将该式以图解形式表示如下图(课本上图2-2)所示,它反映了达到一定转化率时,两种反应器体积的比率。
图中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由图你能得到那些结论 (提示:当反应级数确定时,随转化率变化,反应器体积比如何变化;当转化率确定时,随反应级数变化,反应器体积比如何变化)?这些结论又如何指导反应器的选型?
回答:横轴为1减去组分A 的转化率,纵轴为全混流反应器与平推流反应器空时的比。从图中可以得到的结论:当反应级数确定时,随目标转化率增大,全混流反应器与平推流反应器的空时比迅速增大,即二者的体积比迅速增大;当目标转化率确定时,随反应级数增大,全混流反应器与平推流反应器的空时比迅速增大,即二者的体积比迅速增大。反应器选型:确定反应器型式不但要考虑反应的级数,而且要考虑过程要求进行的程度 (即转化率的高低)。反应级数越高,要求的转化率越高,这时应采用平推流反应器;如果只能采用釜式反应器,则可采用多釜串联,使之尽可能接近平推流的性能。
(2) (理想反应器的组合)(填空题)有若干个平推流反应器并联在一起,如何操作
才能使最终转化率达到最高或使反应器总体积最小?如果是全混流反应器并联呢?
回答:不论是平推流还是全混流反应器并联,当各支路的空间时间相同时,最终转化率最高(反应器体积确定时)或反应器体积最小(目标转化率确定时)。
11 第三章 非均相反应与传递 --梁斌 97-2003
• 固体催化剂颗粒内的温度浓度分布;
• 宏观反应速率关联式
31
• 气流主体处的温度和浓度可以测定得到, 但催化剂孔内的温度和浓度难以测定。 • 由于催化剂内部扩散的影响,存在温度和
浓度的分布,催化剂内表面与外表面温度
和浓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别。(内扩散问题)
• 实际化学反应处于催化剂的内表面上,化
学反应的速率,恰恰取决于难于测量的催 化剂内部的温度和浓度。
即: dnA kg SS cAG cAS RA VS VS kf c AS dt
• 上式将 CAG 与 CAS 关联起来, CAG 是气相
主体浓度,可以直接测定,因而解决了宏
观动力学中 CAS 的计算问题。
• 若本征动力学方程为:
rA kf cA
pA 1013.3 0.1 cAG 2.472 10 2 kmol m 3 RT 8.314 273 220 RA PVS cAG cAS kg SS 0.015 0.9 0.4524 3600 8.92 10 8 mol cm 3 6.397 3.267 0.91 8.92 10 5 kmol m 3 cAS cAG 8.92 10 5 2.472 10 2 8.92 10 5 2.463 10 2 kmol m 3
0.51 m 0.41 J D 1.19 Re m
5__第一章_化学反应动力学--_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_1--梁斌_97-2003
εP =
Vg 1/ ρS
= ρ SVg
23
③ 各参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ρ b = ρ P (1 − ε ) = ρ t (1 − ε )(1 − ε P )
ρ b 堆密度(床层密度),以床层的堆体 积(颗粒体积和颗粒间空隙之和)计算的 密度;
ε 床层空隙率;
ρ t 真密度,以颗粒载体(骨架)体积计算 的密度。
12
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 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
由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三部分组成。 (1)活性组分 (1)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通常是金属、金属氧化物及硫化 物,以金属为主,例如铁、铜、铝及其氧 化物等等,起催化作用。 活性组分具有尽可能高的催化活性,选择 性和抗毒性。
13
(2) 载体 载体的主要作用:承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 剂,是负载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骨架,同 时提供催化剂的内表面积。以多孔物质为主, 如硅藻土、三氧化二铝等。 需要不同,选择不同的孔径和比表面。 载体的要求:高强度,高比表面。
3.混合法 3.混合法
将催化剂的各个组分作成浆状,经充分混 合(如在混炼机中)后成型干燥、煅烧而得。
28
4. 熔融法
将催化剂的各个组份放在电炉内熔融后, 再把它冷却、粉碎、筛分,制得催化剂成 品。
29
4.3 催化剂的活化及钝化
1.活化 1.活化
固体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通常以氧化物、 氢氧化物或者盐的形态存在,它们无催化 活性。活化就是将它们还原成具有催化作 用的活性形态。 固体催化剂在使用前先要活化,催化剂经 活化后才有活性。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
一、 (共80题,共160分)
1。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H2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 ). (2分) A。—2 B。—1 C。1 D.2
。标准答案:A
2. 一级连串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 (2分)A。
B.
C。
D.
.标准答案:A
3。串联反应(目的)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SP=( ). (2分)
A.
B。
C。
D。
.标准答案:C
4. 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2分)
A.<0
B。=0
C.
D.>0
.标准答案:B
5。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 其瞬间收率随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 ).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B
6。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7. 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产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 (2分)
A。19。6 B。20.2 C.22.2 D。23.4
.标准答案:C
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 )秒。(2分)
A.400
B.460
C.500
D.560
.标准答案:B
9。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2分)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
一、(共80题,共160分)
1. 气相反应: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H2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 )。(2分)
A。-2 B.-1 C。1 D.2
。标准答案:A
2. 一级连串反应: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 )。(2分)
A.
B。
C.
D.
.标准答案:A
3。串联反应(目的)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SP=( )。(2分)
A。
B.
C。
D.
。标准答案:C
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2分)
A。<0
B.=0
C。
D.>0
.标准答案:B
5. 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 其瞬间收率随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B
6。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7。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 产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 )。 (2分)
A.19.6 B。20。2 C.22。2 D.23。4
。标准答案:C
8. 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 )秒。 (2分)
A。400 B。460 C。500 D.560
.标准答案:B
9。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 )。(2分)
第二章 理想流动与非理想流动1
理想流动与非理想 流动反应器
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动情况影响着反应速率、反应选择率, 直接影响反应结果,研究反应器的流动模型是反应器选型、设计 和优化的基础。 流动模型可以抽象出两种极限的情况:一种是完全没有返混 的活塞流反应器;另一种是返混达到极大值的全混流反应器。 实际生产中的多数管式反应器及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等可作活 塞流反应器处理,多数槽式反应器可作全混流反应器处理。
2 全混流模型 亦称理想混合模型或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模型,如图2-1(c)所 示,是一种返混程度为无穷大的理想化流动模型。
全混流假定反应物料以稳定流率流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刚进 入反应器的新鲜物料与存留在器内的物料在瞬间达到完全混合。 反应器中所有空间位置的物料参数都是均匀的,等于反应器出口 处的物料性质,即反应器内物料温度、浓度均匀,与出口处物料 温度、浓度相等。而物料质点在反应器中的逗留时间参差不齐, 有的很短,有的很长,形成一个逗留时间分布。 搅拌十分强烈的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可视为全混流。
因此可取反应器内一微元体积dVR,进行物料衡算。
在图2-6中,若反应器进口处组分A的初始浓度为cA0,流体流率 为V0 ,则进入微元体积的组分A的摩尔流率为V0cA0(1-xA),离 开时的摩尔流率为V0cA0(1-xA-dxA) ,而在微元体积中组分A的 反应速率为rAdvR,在定态时,可作微元物料衡算如下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化工原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2分)
化工生产过程基本可分为()个基本组成部分?
A.
5
B.
3
C.
4
D.
2
2
【单选题】(2分)
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
A.
B、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B.
C、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
C.
A、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
D.
D、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
3
【单选题】(2分)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动量传递的有()
A.
B、蒸发
B.
A、流体输送
C.
C、气体吸收
D.
D、结晶
4
【单选题】(2分)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质量传递的有()
A.
B、液体精馏
B.
D、沉降
C.
C、流体加热
D.
A、搅拌
5
【单选题】(2分)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热量传递的有
A.
D、膜分离
B.
B、加热冷却
C.
C、搅拌
D.
A、固体流态化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0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C.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D.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2
【单选题】(2分)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 )流量计测量。
A.
A、皮托管
B.
D、转子流量计
C.
C、文丘里流量计
D.
B、孔板流量计
3
【单选题】(2分)
水由敞口恒液位的高位槽通过一管道流向压力恒定的反应器,当管道上的阀门开度减小后,管道总阻力损失()
A.
B、减小
B.
A、增大
C.
D、不能判断
D.
C、不变
4
【单选题】(2分)
所损失的是机械能中的()项。
流体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h
f
A.
D、总机械能
B.
A、动能
C.
B、位能
D.
C、静压能
5
【单选题】(2分)
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
反应器流动模型
返混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 返混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反应器进口处反应物高浓度区的消 失或减低。 ➢ 返混改变了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使器内反应物的浓度下 降,反应产物的浓度上升。但是,这种浓度分布的改变对反 应的利弊取决于反应过程的浓度效应。 ➢ 返混是连续反应器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因素,任何过程在连 续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否则不但不能强化 生产,反而有可能导致生产能力的下降或反应选择率的降低。
降低返混程度的措施
返混对反应器的意义 ➢ 对反应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返混对反应不利的情况下,要使反应过程由间歇操作转 为连续操作时,应当考虑返混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反应器的 型式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可能造成返混的反应器,特别应当注 意有些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会随其几何尺寸的变化而显著增强。
反应器流动模型(P19) 理想流动 非理想流动
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特征主要指反应器内反应流体的流动状态、 混合状态等,它们随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和几何尺寸而异。
反应流体在反应器内不仅存在浓度和温度的分布,而且还存在流 速分布。这样的分布容易造成反应器内反应物处于不同的温度和浓 度下进行反应,出现不同停留时间的微团之间的混合,即返混。
理想置换流动模型
含义:理想置换流动模型也称作平推流模型或活塞流模型。 与流动方向相垂直的同一截面上各点流速、流向完全相同, 即物料是齐头并肩向前运动的。
10__第二章_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与混合--非理想流动__297-2003(0)
( N 1)!
N 1e N
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E ( )d
0
( N 1)!
N!
N 1
N
N
0
N e N d
NN
( N 1)! ( N 1)
1
无因次方差:
E ( )d
2 2 2 0
响应曲线
采用阶跃示踪法测定平推流的停留时间分
布函数 F(t) :
C(t) C0
F(t) 1
t=0
t
t=0 t t
t
激励曲线
响应曲线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0 t t F (t ) ; 1 t t
0 1 F ( ) ; 1 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0 0
1
e dt
t
t
0
e d( )
t
t
全混流的方差
t E (t ) dt t t e dt t 0 0
2 t 2 2 2
1
t
2
t e dt
2 0
1
t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化学反应工程》
一、(共80题,共160分)
1。气相反应: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H2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 ). (2分)
A.—2 B。-1 C.1 D。2
。标准答案:A
2. 一级连串反应: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CP,max=()。(2分)
A.
B 。
C.
D.
.标准答案:A
3。串联反应(目的)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SP=()。 (2分)
A 。
B 。
C.
D.
.标准答案:C 4. 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2分)
A.<0
B.=0
C 。
D.>0
。标准答案:B
5。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 其瞬间收率随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 )。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B
6。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2分)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标准答案:A
7. 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 ,出口转化率xA=0.7,每批操作时间
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产物R/天,MR=60,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 )。(2
分)
A。19。6 B.20。2 C。22。2 D.23。4
。标准答案:C
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 )秒. (2分)
A。400 B.460 C。500 D.560
。标准答案:B
9。一级连串反应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 (2分)
化学反应工程(梁斌)习题答案
习题2.5
CNO
PNO RT
CO 2
PO2 RT
rA
kcCNO2CO 2
kc
PNO RT
2
PO2 RT
kc RT
P P2
3 NO O2
• 反应速率常数的kp值:
kP
kc
RT 3
1.661012
m3
mol s Pa3
•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习题2.6
• 有一反应,已知下列速率常数:
ln
x
E E
D D
t
CA0 2 AD
ln
E E
D D
x x
E E
D D
• CA0=4.066mol/m3 CB0=10.43mol/m3
• CP0=17.96mol/m3 x=0.356
习题2.7
• (2):忽略逆反应的影响
rA
dCA dt
k1CA0 (1
x)(CB0
CA0x)
kt
K mCA0
ln
xAe
2xAe 1
xAe xA
xA
2级 2A2P 同上式, m=2
2级 2AP+S 同上式, m=1
2级 A+B2P 同上式, m=4
习题2.10
• 乙 氯炔乙与烯氯的化反氢 应在C2HHg2C+lH2/C活l=性C炭2H催3C化l其剂动上力合学成 方程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形式:
第七章 反应器的流动模型与混合
(t )
c(t )
ME(t )dt VC (t )dt V E (t ) C (t ) M C(t ) -出口流体中示踪 剂浓度, 它随时随t而变变化 M-加入示踪剂总量,常数; V-主流体流量 ,常数。
M V C (t )dt
0
C (t )dt E (t ) F (t ) C (t )dt C (t )dt C (t )
E ( ) * F (t ) E (t )dt * d (t ) E ( )d F ( ) 0 0 t 0 F (t ) F ( )
t
0
E ( )d 1
dF( ) E ( ) d
7.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1)脉冲法
c0 (t )
c1 (t)
c 2 (t)
c N-1 (t)
c N (t)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同时进入系统的N个流体粒子,其中停 留时间介于t和t+dt之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 分率dN/N定义为E(t)dt,其中E(t)称为停留 时间分布密度函数,与系统的性质有关, 其量纲为[时间]-1。 E(t)=0 (t<0) E(t)≥0 (t≥0)
0
E(t)dt 1
2
1
(t*)
第二章 反应器内的流动混合及典型反应器
2.2典型反应器体积计算
2.2.2间歇反应器
反应Aproduct -dnA = VrAdt nA = nA0(1-xA) nA0dxA/dt=VrA 辅助时间t0 反应器体积=生产强度*(t+t0)
dxA t n A0 x A 0 Vr A
x Af
恒容过程:
t
c Af
cA0
dcA rA
2.3流动模型与反应器推动力、反应 选择性
2.3.2流动模型与反应选择性
串联反应 平推流反应器 全混流反应器
两种反应器的组分浓度随停留 时间的变化类似,平推流反应 器更加敏感。必须选择适宜的 停留时间才能获得较高的目的 产物。
相同转化率条件下。平推流反应器比全 混流反应器获得更多的目的产物;k2/k1 较小时,可以提高转化率, k2/k1较大 时,不宜提高转化率。
系统
出口
停留时间分布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E(t) = 0 t <0 E(t)≥ 0 t≥0
E (t )dt 1
0
归 一 化 条 件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 数E (t)
停留时间分布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dF (t ) F (t ) E (t ) dt E (t ) dt 0
全混流反应器
2.3流动模型与反应器推动力、反应 选择性
化工基础-第二章 流体流动解析
(6) 一般液体的密度可视为常数,而气体的密度除随温度 变化外还随压强而变化,因此也随它在容器内的位置高低而 改变,但在化工容器里这种变化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式210、式2-10a、式2-10b及2-10c也适用于气体,所以这些式 子统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例题: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成立
PA=PA’ PB=PB’ PC=PC’ 2.细管液面高度。
流体输送管道通常是圆管,若管道直径为d,则:
A d2
4
u
Vs
d2
4
d 4Vs ——管道直径的计算式 u
3.管径的初选
在管路设计中,适宜的流速的选择十分重要。 若流速选得太大,流体流过管路时的阻力增大,操作费用增 加;若流速选得太小,管径增大,管路的基建费增加。应在操 作费与基建费之间通过经济权衡来确定适宜的流速。一般来说 ,液体的流速取0.5~3.0m/s,气体则为10~30m/s。
§2.2 流体流动基本规律
一. 流量与流速 1.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体积流量Vs(m3/s)和质量流量Ws(kg/s)的关系是:
Ws Vs 2.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称为流速 以u表示,单位为m/s。 数学表达式为: u Vs
A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为: Vs uA Ws uA
力。
p F A
6 第二章 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与混合 (1)--梁斌 97-2003
物料在反应器内存在浓度和温度分布,使
器内物料处于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进行化
学反应。
反应器的特性主要是指器内物料的流动状
态、混合状态以及器内的传热性能等,它 们又因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包括内部构件) 和几何尺寸而异。
三、反应器操作中的几个常用名词
1. 反应时间与停留时间
反应时间:从反应物料加入反应器后实际
到完全分散混合。
(2)物料参数处处相同,并等于出口处的参数;
器内物料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3)器内物料粒子的年龄不同;同一时刻离开
反应器的物料中,粒子的寿命也不相同。
(4)返混=∞,粒子停留时间分布最大。
适用范围:搅拌反应器,强烈搅拌。
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中,对于恒容过程,
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可以看作是空时, 两者在数值上是等同的; 若为变容过程,在一定的反应器体积 VR 下,按初始进料的体积流量计算的平均停 留时间,并不等于体积起变化时的真实平 均停留时间,而且,平均停留时间与空时 也有差异。
解:(1)达到某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
t C A0
XA 0
dxA 1 ( rA ) kCA0
XA
0
dxA xA 1 2 (1 xA ) kCA0 (1 xA )
xA 0.5, xA 0.6, xA 0.8, xA 0.9,
9__第二章_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与混合--非理想流动__1_97-2003
图 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流程
出口处,不同时间内间隔流出的红色粒子示 意图。 0 t t+Δt t
图中深色框内的粒子是停留时间介于 t→ t+dt 之间内流出的质点数,计数为 dN , 其占总质点数N的分率为dN/N 。
N 停留时间为t t t的物料量 N t 0时瞬间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量
0
E (t )dt 1
t
曲线下 0 - t 范围的图形面积为 F(t)。
F (t ) E (t )dt
0
5.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性质 (1) E(t) ≥ 0,是一个实数值,量纲 [时间] -1。 (2) E(t) dt = dN/N 是一个无因次的百分率。 (3)
0
t
2.6.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一、干扰---响应技术(应答技术)
1.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剂加到反应器进口, 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踪剂信号, 以获得示踪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实 验数据。
检测器
2.选择示踪剂的原则: (1)与物系的物理性质相似,对流动状况无影 响; (2)示踪物守恒(不参加反应,不挥发,不被 吸附等),进入多少,出来多少; (3)易于检测,包括可以转变为其他信号的特 点; (4)用量极少。
2.6 非理想流动
管式平推流反应器(PFR)中,所有流体质点 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都相等,每个截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釜数对总费用的影响
例2-8 条件同例1-3的醇酸树脂生产,若采用 四釜串联的全混釜,求己二酸转化率为80% 时,各釜出口己二酸的浓度和所需反应器的 体积。 已知
rA 1.97 10 C ACB V0 0.171m / h
3
3
C A0 CB 0 4kmol / m x Af 0.8
FA0 (1 xA,i 1 ) FA0 (1 xA,i ) (rA )i VRi
整理得:
FA0 xAi 0CA0 ( xA,i xA,i 1 ) VRi (rA )i (rA )i
或:
xA,i xA,i 1 VRi i xAi (3-14) FA0 CA0 (rA )i (rA )i
0
VR
c A0
xA
0
dxA (rA )
若干个平推流反应器并联操作,要使最终转
化率达到最大或使反应器总体积最小,前提
条件是要尽可能减少返混,而只有当并联各
支路之间的转化率相同时没有返混。
如各支路的转化率不同,就会出现不同转化
率的物流相互混合,即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
的混合,就是返混。
并联操作要满足: 1
3
3
若把一个CSTR一分为二,则只有第二个釜
是在出口浓度下进行反应的,第一个釜的 反应浓度是第二个釜的入口浓度。若反应 是大于零级的非自催化反应,则第一个釜 的平均反应速度要比第二个釜大。 由此可得出结论,把一个釜变为多个釜串 联,若最后的转化率不变,反应器总的体 积将减少。
3.等温、等体积情况的图解计算
2 或
VR1 VR 2 FA1 FA 2
例2-7 平推流反应器按下图进行并联、串联
操作,求总进料流中进入支线 A 的分率为 多少?
V=40L 百度文库线 A V=40L
进料流
出口流
支线 B V=20L V=20L
解:支线A: VA= 40 + 40 = 80L 支线B: VB= 20 + 20 = 40L 两支线转化率相同,则:
例题2-9 苯醌和环戊二烯在 298 K 下进行液
相加成反应: A+B→P (–rA) = kCACB k = 9.92×10–3 m3/(kmol· s)
反应在两个等体积串联的全混釜进行,环戊 二烯和苯醌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kmol/m3 和 0.08 kmol/m3, 求苯醌的转化率为95% 时, 两釜总的反应时间为多少?
各釜之间不存在返混,故总的返混程度小于
单个全混釜的返混。 CA0 (-rA)
τ1
τ2
xA1 xA2
τi
τN-1
τN
xAN-1 xAN
2.解析法计算出口浓度或转化率
(1)一级反应 第1个釜的出口浓度:
C A0 C A1 C A0 1 , C A1 k1C A1 1 k11
第2个釜的出口浓度:
• 图解法原理 • 联立并解基础设计式和动力学方程
( rA )
1
i
(C A,i C A,i 1 )
(rA ) k f (C A )
(-rA)
-1
f (CA)
CA
CA0
CA
(-rA)
f (CA)
-1/ cA3 cA2 cA1 cA0
cA
图解法的一般过程
(1)作 (-rA)~CA曲线图; (2)作斜率为 -1/τ的直线图,截距为CA,i-1,它与
2.3.2 平推流反应器并联
支线A
V1 V2 V3
出口流
支线B
进料流
支线C 支线D
V4
并联操作反应器的总体积等于各个支路反 应器体积之和:
VR VR1 VR 2 VR3
并联操作反应器的总物料体积流量等于各 个支路体积流量之和:
0 01 02 03
• 基础设计方程:
(-rA) = k f (CA) 曲线的交点是[CA, i,(-rA)i];
(3)从第一个反应器开始,由横轴点 CA,0 作一斜
率为 -1/τ1 的直线与 (-rA) = k f (CA) 的曲线相
交,交点的横坐标为 CA,1;
(4)依次作直线与曲线相交,可求出以后各
个反应器的反应速度和出口浓度,直到获 得给定的出口浓度为止。 (5)若得出n条斜线,则表示n个釜串联。 对于非一级反应,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处 理。 作图法对于复杂反应是不适用的。
解:
C A0 C A1 1 kC A1CB1
τ1= τ2,且
C A1 C A 2 ( A) , 2 kC A 2 CB 2
( B)
CA2 = CA0(1–0.95) = 0.08×0.05
= 0.004 kmol/m3
CB2 = CB0 – (CA0 – CA2)
= 0.1– (0.08 – 0.004) = 0.024 kmol/m3
C A0
1 k
i 1
N
i i
若各釜的温度或体积相等,即:
k1 k2 ki , 1 2 i
则:
CAN
C A0 1 , xAN 1 N N (1 k i ) (1 k i )
(2)二级反应 以上面方法,可以推出:
CAi
3
解:要求第四釜出口转化率为80%,即
CA4 CA0 (1 xAf ) 4 (1 0.8) 0.8kmol / m3
以试差法确定每釜出口浓度 设 τi = 3h代入
CAi
1 1 4k i CA,i 1 2k i
• 由cA0 求出cA1 ,然后依次求出cA2 、 cA3 、 cA4,看是否满足cA4=0.8的要求。将以上数 据代入,求得:cA4=0.824 kmol· -3 m
VA VB FA FB FA VA 2 FB VB
所以总进料流中进入支线A的分率为2/3。
2.3.3 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 多个全混流反应器并联操作时,要满足并 联的全混流反应器体积最小,就要求每一 支路达到相同的转化率,这与平推流反应 器并联操作的要求相同。 • 并联操作要满足:
1 2
FA0, CA0 V0
xA1
xA2
xAn-1
xAn
N 个平推流反应器串联操作,设 N 个平
推流反应器的出口转化率分别为
x1、x2、、xN。
第一个反应器物料衡算:
x A1 dx VR1 A cA0 0 FA0 (rA )1
第二个反应器物料衡算:
x A 2 dx VR 2 A cA0 x A1 (r ) FA0 A 2
或
VR1 VR 2 FA1 FA 2
2.3.4
多釜串联反应器
2.3.4
多釜串联
各釜均能满足全混流假设,且认为釜与釜 之间没有返混,也不发生反应。 FA0 xA0
FA1
FA2 FAi-1 xAi-1
FAi FAN-1 FAN
xAN-1
V1 xA1
V2 xA2
Vi xAi
Vn xAN
CA
CA0 CA1 CA2 CA3
对于 N 釜串联操作的系统,总空时:
1 2 N
釜与釜之间不存在返混,所以总的返混程
度小于单个全混釜的返混。τ 小于单个全
混釜达到相同转化率 xAN 时的空时。
CA0 ( xAN xA0 ) 1 2 N (rA ) N
C A0 CA1 CA2 CA1 2 , CA2 k2C A 2 1 k2 2 (1 k11 )(1 k2 2 )
依此类推,可求出第n个釜的出口浓度为:
C AN
C A0 (1 k1 1 )(1 k2 2 ) (1 k N N )
第 i 个反应器物料衡算:
x Ai VRi dxA c A0 xAi1 (r ) FA0 A i
N个平推流反应器串联:
N VRi VR1 VR 2 VRN VR FA0 i 1 FA0 FA0 FA0 FA0
x A1
0
x A 2 dx x AN dxA dxA A x AN 1 ( r ) (rA )1 xA1 (rA ) 2 A N
1 1 4k i CA.i 1 2k i
达到指定转化率反应
器总体积随釜数 N 增加
而减少。
釜数总成本费用与釜
数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N=4 ,总费用最少。釜 数N 增加,生产操作的 难度和费用也增加。因 此串联釜数的最优选择 一般不超过4。
总 成 本 费 用
0 1
2 3 4 5 反应器个数
• 如图,反应器入口处反应物的浓度为:
结果稍大,重新假设 τi = 3.14h,求得: cA1=2.202kmol· -3 m cA2=1.437kmol· -3 m cA3=1.037kmol· -3 m cA4=0.798kmol· -3 m 基本满足精度要求。
VRi V0 i 0.171 3.14 0.537m V0 4 0.537 2.15m
循环料
新鲜物料
ν3
出料
FA0 ν0 CA0 xA0
ν2
V
FA1 ν1 xA1 CA2 xA2
出料 循环料
新鲜料
V1
V2
总进料
循环反应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循环比 β,定 义为:
1 循环物料的体积流量 离开反应器物料的体积流量 2
当 β = 0 时无循环,即为 PFR 情况。
当 β = ∞ 时,全部循环,即相当于CSTR的 情况。
恒容系统:
i
VRi
0
CA,i 1 CA,i (rA )i
已知第一釜的入口浓度和体积流速后,应
该利用式(3-14)从第一釜算起,先算出CA,1
或 xA,1。
把 CA,1 或 xA,1 作为第二釜的输入参数,再算 出 CA,2 或 xA,2。 接着逐釜计算下去,便可算出最后一釜的 出口浓度或转化率。
0.0154 0.004 11970 s 3 (9.92 10 ) 0.004 0.024
所以,两个全混釜串联,总的反应时间为 : τ总 = 2×11970 = 23940 秒
2.3.5 循环反应器(Recycle Reactor)
前面已介绍过平推流反应器的主要优点是 没有返混,因此,在同样的转化率下反应 器体积最小。 在工业上却经常把部分产物循环送至反应 器入口。此类反应器称为循环反应器,见 图。
若每个反应器内的温度相同,则(-rA)也相 同,有:
x AN dx VR A c A0 0 FA0 (rA )
结论: N 个平推流反应器串联操作,其总体积为
VR,则其最终转化率与一个具有相同体积
( VR )的单个平推流反应器所能获得的转
化率相同。
单个平推流反应器可以拆分为 N 个平推流 反应器串联操作,只要满足两者的所到达 的转化率相同,即可。
不同型式的简单反应器的各种组合。
• N个全混流釜式反应器的串联操作,可以减
少返混的影响,提高反应深度(转化率)。 • 并联操作可以提高生产能力(产量)。 • 循环反应器可使平推流反应器具有全混流 的某些特征。
理想反应器的不同组合型式
2.3.1 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
N 个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如下图:
1 2
position
3 4 5
CA4
CAf CA*
Stirred Tank Cascade
0
x
1. 基础设计方程
对任意第 i 釜中关键组分A作物料衡算: 流入量 = 流出量 + 反应量 + 累积量
FA, i-1
即:
FA, i
(-rA)i Vi
0
FA,i1 FA,i (rA )i VRi
将 CA2 和 CB2 值代入式 (A) 和 (B) 得:
0.08 C A1 C A1 0.004 C A1 (0.02 C A1 ) 0.004 0.024
整理得: CA13 +0.016CA12 +1.6×10–5CA1 – 0.768×10–5 = 0 利用牛顿迭代法解得: CA1 = 0.0154 kmol/m3
2.3
组合反应器
Multiple-Reactor System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合反应器的传递特性;
2.掌握组合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和操作方程; 3.掌握组合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方式选取。
教学重点、难点
1.组合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操作方程及其计
算;
2.组合反应器的选型、操作方式及优化。
• 为了适应不同反应的要求,有时采用相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