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基础

合集下载

地学基础陈静生思考题

地学基础陈静生思考题

地学基础陈静生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什么是矿物?可分为哪几大类?常见的造岩矿物有哪些?
3、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4、岩层的产状要素有哪些?根据岩层的倾斜程度,岩层可以分成哪几类?
5、褶皱的结构有哪些基本形态?为什么不能单从向斜或者背斜辨识地形?
6、关于岩石圈活动的假说有哪几种?各有何证据?
7、风化作用在岩石圈表面塑造过程中起何作用?
8、河流在地貌发育中作用如何?
9、什么是喀斯特作用?其影响条件有哪些?
10、为什么说太阳辐射是地面和大气的主要热源?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12、什么是位温?它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13、什么叫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4、什么是锋?什么是气团?锋和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15、什么是气候?它与天气有何区别?
16、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17、何谓城市气候的“五岛”效应。

地学基础(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学基础(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

地学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
7/41
第一节 宇宙和天体
一 、 宇宙和天体
宇宙具有物质性、系统性、运动性的特征。 宇宙具有物质性、系统性、运动性的特征。
地学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
8/41
第一节 宇宙和天体
二、宇宙的形成假说
恒稳态理论提出宇宙从来就是这个样 恒稳态理论提出宇宙从来就是这个样 子,只是它所包含的物质和能量却不 是不变的,它一直在从无到有地创造 是不变的, 物质,物质量不断增加导致宇宙扩展。 物质,物质量不断增加导致宇宙扩展。
一、地球的年龄 二、地球的演化
地学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
16/41 16/41
第三节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一、地球的年龄
科学家测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标本, 发现月球的年龄在44至46亿年之间。 于是,根据目前最流行的太阳系起源 的星云说,太阳系的天体是在差不多 时间内凝结而成的观点,便可以认为 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然而,这 是依靠间接证据推测出来的。事实上, 至今人们还没有在地球自身上发现确 凿的档案”,来证明地球活了46亿年。
地学基础 –宇宙中的地球
19/41 19/41
第三节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二、地球的演化
(二)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 形成与演化。目前发现的地球上 最古老的生命,距今38亿年。至 距今35亿年,出现了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蓝藻。原始生命在缺氧、 沸腾的水中挣扎了20多亿年,改 20 造着原始海洋,从而影响了原始 大气。终于,在大约距今17亿年 前后,现代海洋及现代大气圈形 成。水圈、大气圈反馈生物,使 地球生命迅速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到距今4亿年前,出现陆生植物, 随之,动物登陆,地球表面被生 物覆盖,真正的生物圈形成了。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地学基础教学设计

地学基础教学设计

地学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地学基础是对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全面学习。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和作用;2.熟悉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为深入学习各个学科打下基础;3.学习地球科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系统的构成;2.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地质地图、地震波传播、矿产资源勘探等基本方法的学习;4.环境地球化学、地质灾害与防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介绍。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课程内容的应用和作用,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度;2.理论讲解结合实践演练:在正式讲解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课堂演练;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互动性;4.个性化授课: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引入通过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地科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 理论授课依次授课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模型和经典案例等内容,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进行理论的巩固和深化。

3. 情境模拟通过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让学生体验地球科学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加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实用价值的认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和研究地球科学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方案,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实践演练通过授予学生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对课程所学方法和技能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考核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程采取以下考核方式:1.期末考试:通过日常学习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应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课堂小测: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作业:布置每章节的课后作业和课外练习,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演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

地学基础知识大荟萃

地学基础知识大荟萃

地学基础知识大荟萃—看看你知道多少?1.Orogenic gold deposit 是什么意思?请给出其名词解释Orogenic gold deposit是造山带型金矿床的意思,造山带型金矿就是指形成于造山作用中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带就是中国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带之一。

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于岩石圈剧烈构造1.Orogenic gold deposit 是什么意思?请给出其名词解释Orogenic gold deposit是造山带型金矿床的意思,造山带型金矿就是指形成于造山作用中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带就是中国典型的造山带型金矿床带之一。

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于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与其物质、结构等的重新构建导致地壳挤压收缩所造成的狭长强烈构造变形带,往往在地表形成线状相对隆起的山脉,一般与褶皱带、构造活动带等同义或近乎同义。

包括地壳挤压收缩,岩层褶皱、断裂,并伴随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山脉,以与拉伸构造、剪切走滑在形成裂谷、裂陷盆地的同时,相对造成周边抬升,构成山系。

这种横向收缩、垂向增厚,隆升成山而造成构造山脉的作用叫作造山作用或造山运动,与地壳运动中的造陆运动相对而提。

造山带型金矿指产于挤压环境中的不同时代的脉型金矿床系列,包括包括地壳、低绿片岩相地质体中的脉型金矿、中温或中深金矿、前寒武纪金矿、浊积岩中的脉型金矿、板岩带中的脉型金矿、绿岩带中的金矿和剪切带中的金矿等。

根据Groves et. al.(1998),Kerrich et al.(2000)的研究,该类型矿床主要有一下特征:(1)造山型金矿形成于汇聚板块边缘以挤压和转换为主的增生地体中,伴随俯冲和碰撞造山运动。

(2)造山型金矿矿床在空间上严格受构造系统的控制,且金矿的分布格局和矿体的定位与矿体的空间组合样式与造山作用有关。

还有不同级序构造对矿田、矿带和矿床的多级控制。

(3)矿石金属矿物为低硫型,其硫(砷)化合物含量在3%-5%之间。

(4)早扇形金矿一般产在变质程度较低的低绿片岩相地体中,典型围岩蚀变类型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硫化类、矽卡岩组合。

《土壤学》第一章地学基础(矿物岩石)

《土壤学》第一章地学基础(矿物岩石)

全文电子教材土壤与土壤资源学(上篇:土壤学)林学专业第一章地学基础知识第一节矿物学知识一、概述矿物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矿物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矿物,即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对矿物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因此,矿物还包括地幔矿物、陨石矿物、宇宙矿物和人造矿物等,这是广义的矿物概念。

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构造,表现出一定的几何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并以各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多为固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极少数的矿物以非晶质的液态、气态和胶态存在,其几何形态与其成分、结构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

目前已经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晶质固态的无机物。

液态、气态及有机矿物总共只有几十种。

按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主要矿物分成三种成因类型。

1.岩浆矿物:即原生矿物,是由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浆上升冷凝结晶而成的各种矿物。

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石英、云母等。

2.表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一类矿物。

如:岩盐、石膏、碳酸盐矿物、铁铝的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等。

3.变质矿物:是早期形成的矿物经过变质作用(一般是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矿物。

如:石榴石、红柱石、蛇纹石等。

变质矿物和表生矿物又成为次生矿物。

二、矿物的概念1、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自然均质体。

地质作用指火山爆发,地震,岩石风化等。

2、矿物数量世界上矿物有3000多种,常见的有50多种,而和土壤形成有关的造岩矿物有20~30多种。

3、类型根据矿物形成原因可分为: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如:方解石是有碳酸钙溶液沉淀而来的;高岭石是由钾长石风化来的。

三、矿物的主要特征(一)、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是多方面的。

地学基础(一)

地学基础(一)

温暖湿润区
地貌的水平分带性
4 地貌分类 山地 (Mountain)指地面上四周被平地环
绕的孤立高地,其周围与平地交界部分有明显 的坡度转折。
丘陵(Hill)在低山周围,面积较少,相对
高度较低之山地。
高原 (Plateau)海拔较高的大片完整而又
平坦的高地,其中又分为山原和台原(海拔 >600m)。
丘陵(Hill) 类
谷宽(m) <20 20-50 50-100 100-200 谷类 狭谷 窄谷 中谷 宽谷
根据相对高度和谷宽分
丘类 缓丘 低丘 中丘 高丘
相对高度(m) <20 20-50 50-100 100-200
数学地质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
天文地质 学
地质学
医学地质
遥感地质
环境地质 学 工程地质 学
砂岩
酸性紫色土,可种马尾松
复习思考题: 1、地质营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 2、简述地貌分布规律。 3、简述主要地貌类型。 4、试述山地、丘与谷的概念及分类。 5、结合绪论内容,谈谈《地学基础》与你所学 专业间的关系。 6、结合地貌的大地构造的分区,简述四川地质 结构特征(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目的和要求:了解地球(特别是地壳)的主要特征,初步建 立正确的时间、空间观念,同时掌握一些基本名词。
Image of the Earth as viewed by Apollo 17
第一节 地球的一般特征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2、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重力 1.重力正常 2.重力异常 通过重力异常调查可以研究地壳构造 与寻找地下矿产。
地学基础

地学基础.doc

地学基础.doc

《地学基础》复习大纲绪论复习题:①什么是地学?其主要内涵是什么?(1)地学是地球科学的简称。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并预测其未来行为的唯一科学。

是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2)地球系统内存在不同圈层(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基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是一门全球性的科学。

②地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1)探索地球本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壌圈等外部圈层,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等内部圈层。

(2)探索地球外部:太阳系、银河系等。

③地学在环境、生态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1)地学基础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专业的基础课。

(2)了解和研究地球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在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中,地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④地学(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地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全球性地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法(2)仪器观测法(3)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4)室内实验法(5)历史比较法(6)综合分析法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题:①哈勃定律(红移现象)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成正比,这就是所谓哈勃定律。

②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转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答:地球所在的恒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④地质作用答: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⑤地球的自转答:地球绕其本身轴线的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⑥地球的公转答: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

⑦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际物质的区别?答:可视宇宙是约150亿光年的范围,分布无数的天体,有的发光称恒星(太阳),有的不发光但环绕恒星运转称行星(地球),有的环绕行星运转称卫星(月球),还有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块体称星云,以及充满宇宙空间的极稀落的星际物质。

地学基础

地学基础

地学基础一、绪论1、环境: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

2、人类---环境系统的演化:自然环境,人工-----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

二、宇宙 (一)、天体系统结构:. 月球 地球其他恒星系 (二)、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观点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是一个超高密、超高温的“宇宙蛋”。

宇宙蛋在某种物理条件下,发生迅猛的大爆炸,于是便开始不断膨胀起来,结果物质也随着时空膨胀而从密到稀、从热到冷地演化着,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恒星体系。

大爆炸过程 :• 基本粒子阶段:宇宙早期,密度近于无穷大的状态,温度极高,在100亿K 以上,当时宇宙只存在质子、中子、电子、光子及中微子等基本粒子• 元素形成阶段:随着宇宙的绝热膨胀,温度下降很快。

当温度降至10亿K 时,中子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氢、氦,各种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当温度下降到100万K 时,早期形成的各种化学元素告一段落• 宇宙形成阶段:宇宙继续膨胀和冷却,直到约1000万年以后,温度下到3000K 时,电子和核才组成稳定的原子。

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并逐渐凝聚成星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星系和恒星,成为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具有各种类型天体的宇宙 (三)、太阳系的成员:(1)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2)太阳系的行星有12颗,其中8颗是大行星,这就是水星(离太阳最近)、金星、地球、火星、木星(质量最大)、土星(光环最亮)、天王星和海王星。

另四颗是矮行星(二级行星)。

(四)、地球1、地壳年龄:4.6×10的九次方;地球的年龄:5×10的九次方-----7×10的九次方。

2、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3)生物圈 :是指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及其特殊又及其重要的圈层。

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独占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水圈,大地月系 太阳系其它行星系 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气圈下层和地壳即岩石圈表层。

地学基础知识

地学基础知识

地学基础知识(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它们的特点是: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图1.1 地球内部结构图图1.2地壳结构图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他们的特点是: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

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图1.3地球的外部圈层(二)成土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二讲土壤地理学的地学基础.

土壤地理学课件第二讲土壤地理学的地学基础.

为什么提出地球科学文化?
• 仅有地球科学是不够的,还要发展培养我们的地 球科学文化。文化的力量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 可以改变人,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仅靠科学 技术不行,还必须调整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改 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地球科学的文化功 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环境道德的提示功能 • 2.资源危机的预警功能 • 3.人类纷争的转移功能 • 4.人地和谐的塑造功能
• 根据结构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黏土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 碎屑岩可分为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岩
• 沉积碎屑岩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
• 砾岩--粒径大于 2毫米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 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
• 砂岩--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其中 砂粒含量大于50%。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 英或长石组成的
• 外地核:2900---5150公里。物质可能 是液态
• 内地核:5150公里深处有一不连续面。 丹麦地震学家莱曼1936年发现(莱曼 面)。物质是铁、镍为主的金属
1.地 学
• 地学是地球科学的简称 •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
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 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 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 科学和空间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矿物与岩石
• 矿物: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的自然生成的具 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天然 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 位。
• 已知有3000多种。 • 绝大多数是是固体无机物。少数是液态
(天然汞等)、气态(硫化氢等)
常见矿物
• 1。石英:稳定、硬度大、在地壳中含量仅 次于长石

地学基础-地球

地学基础-地球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绕轴旋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自西向东)
(1)自转的周期:自转周期是日。
• 恒星日: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点,地球上任意一点 连续两次通过该参照天体与地心连线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 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完整的一周360°
• 太阳日: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叫做太 阳日,这是我们通常使用的地球自转周期;自转的同时还有公转,实 际转动角度360°59′。比恒星日长3分56秒
地学基础
地球
一、宇宙、银河系及太阳系 (一)关于宇宙 • 宇:上下左右为宇,是空间,代表无边无际 • 宙:古往今来为宙,是时间,代表无始无终 • 宇宙:无限空间与无限时间的统一,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 • 宇宙的形成: • 1、大爆炸说:证据,红移 • 2、无中生有说:能量转化为物质。正负物质,我们生活在正物质的
•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 多的天体。
• 太阳系中的大行星(特别是木星)吸引了大部分小行星和彗星,使地 球免遭撞击。
2、太阳系的主要特征: Ⅰ物质组成具有一致性 Ⅱ星体结构具有圈层特点 Ⅲ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共性 近圆性: 共面性: 同向性: 尊距性: 提丢斯-波德经验公式.
• 矮行星,小行星
• 矮行星须具备四个条件:该天体要绕着太阳公转;有足够大的质量, 要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 近似球形;该天体在公转区域中不具备支配性的作用,受轨道上相邻 天体的干扰;该天体不是卫星。据此,冥王星、谷神星、卡戎星和 2003UB313(齐娜星)将被归入矮行星行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建 立一个程序对接近矮行星和其他分类边界的天体进行评估。除此其他 所有的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均称为“太阳系小天体”,比如彗星和小行 星。

01 第一章 地学基础

01 第一章 地学基础

极完全解理
云母
完全解理
方解石
中等解理
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
磷灰石
极不完全解理
石英
课堂互动: 鉴别课堂提供的矿物标本
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滑石、赤铁矿、褐铁矿
三、原生矿物及鉴别特征
1、石英(SiO2) ▪ 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









3、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
大小,形状以及相互组合方式(区分深成 岩和浅成岩). 根据结晶程度分:
全晶质
半晶质
非晶质
根据矿物颗粒大小分:
显晶质--矿物结晶颗粒大于0.1mm; 粗粒结构 颗粒直径>5mm; 中粒结构 颗粒直径为2~5mm; 细粒结构 颗粒直径为0.2~2mm。 隐晶质--矿物结晶颗粒小于0.1mm ,不能识别 矿物成分。
晶体为纤维状、板状等,白色,硬度2,完全解理。
4、赤铁矿(Fe2O3 )
常呈鲕状、肾状,颜色为赤红色,条痕为樱红色;
半金属光泽,无解理,无磁性。
5、褐铁矿[ Fe2O3﹒nH2O]
常呈肾状、土块状,颜色呈褐色至黑色, 条痕比较固定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到土状光泽。
6、磁铁矿(Fe3O4)
致密状、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 硬度5.5~6.0,无解理,具磁性。
4、岩石的作用
4、岩石的作用
4、岩岩石石的的作作用用
4、岩岩石石的的作用作用
4、岩岩石石的的作作用用
4、岩岩石石的的作作用用
4、岩岩石石的的作作用用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学基础名词解释1剩余磁性:岩石形成过程中获得磁性称之为剩余磁性。

2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百分比。

3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4矿物: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5解理:矿物在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6岩石: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7层理构造:沉积岩中由于物质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8相对地质年代:利用地层之间相对的新老关系和它们的形成顺序说明地层形成的时代。

9绝对地质年代:当自然界中某些元素的放射性蜕变现象被发现以后,地质学家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形成年龄。

10化石:含有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经石化作用形成的沉积岩。

11地质构造:在地址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岩石受各种应力作用就会发生变形,形成各种构造如褶皱、断裂、节理等。

岩石中这种构造叫地质构造。

12节理:岩层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13断层:岩层受力后两侧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

14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15化学风化: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

16风化壳:就地堆积和经过搬运堆积风化物所构成的地壳疏松表层。

17滑坡:位于斜坡上的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方向滑动而整体下滑的一种块体运动。

18错落:陡坡上的岩体或未固结松散物质,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的地质现象。

19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极限的平面。

20平衡剖面:在理论上说,河水沿着上游较陡、下游较缓的曲线留下来,既不侵蚀也不堆积,刚好达到平衡,这一曲线称为平衡剖面。

21河流袭夺:由于风水岭降低与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切穿风水岭。

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河流的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这种现象称河流袭夺。

22黄土:第四世纪形成的,以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节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学基础复习

地学基础复习

地学基础绪论1、地质营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概念: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力类型: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强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地表的基本形态。

外营力,来源于太阳能,作用的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壳的高低起伏降低。

2、简述主要地貌类型高原:海拔较高的大片完整而又平坦的高地,其中又分为山原和台原(海拔>600m)。

山地:指地面上四周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其周围与平地交界部分有明显的坡度转折。

丘陵:在低山周围,面积较少,相对高度较低之山地。

平原: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平地(高平原100-600m、低平原0-200m)。

盆地:周围是高原或山地,中间地形平(平原或丘陵)的地区,盆地与盆周山地相对高度>500m。

3、结合地貌的大地构造的分区,简述四川地质构造特征(东部地台区,西部地槽区)。

广元—雅安—叙永—奉节形成菱形盆地,以龙泉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地台区,台面上广阔平坦,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地槽区,有长条状的高耸褶皱断块山脉和山系,高差悬殊,为川西丘陵。

4、试述山地、丘与谷的概念及分类丘陵谷宽谷类相对高度丘类<20 狭谷<20 缓丘20~50 窄谷20~50 低丘50~100 中谷50~100 中丘100~200 宽谷100~200 高丘山地类型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极高山>5000 >1000 深切割高山3500~5000 >1000500~1000<500 深切割中切割浅切割中山1000~3500 >1000500~1000<500 深切割中切割浅切割低山500~1000 500~1000100~500 中切割浅切割丘陵<5000第一章1、重力异常:实测重力与理论值之间有明显偏离,正异常——金属矿,负异常——石油、天然气等2、地磁异常:实测磁场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有显著的差别,正异常——高磁性矿物,负异常——地磁性或反磁性矿物3、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m时所增高的温度,平均值:2.5~3℃/100m4、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第二章1、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的单质或化合物类质同象: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而能保有原有晶体的构造类型,只是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粘土矿物:属于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经风化淋滤作用以及沉淀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

地学基础

地学基础

1.风的搬运和冰川的搬运风蚀作用的同时,在气流的冲击力和紊流漩涡向上分力的作用下,可将地面的松散碎屑物以及其剥蚀破坏的物质吹起随风迁移到别处而发生风的搬运作用,其方式有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

风积物的特点:碎屑性,主要是砂、粉砂以及少量黏土级的碎屑物,粒度2mm 以下。

良好的分选性,较高的圆度,有规模较大的交错层理,颜色多样。

冰川的搬运是颇具特色的。

首先,它们是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很大;其次,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再者,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沉积物的特征。

冰川搬运的物质通常称为冰碛。

冰川的搬运能力取决于冰川类型、流动速度、流经区岩石的性质和冰冻风化作用的强弱等因素。

冰碛物皆由碎屑组成,大小混合,分选性差,无定向,无成层,棱角分明,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水擦痕。

2.河流的平衡剖面和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又称河流均衡剖面。

假定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总是使整个河床纵剖面方向趋于平缓,最终形成一个平滑的、下凹的曲线;河床各段的坡度恰好保证河流泥沙的正常运移,河流既不下切,也不堆积;这种理论的河床纵剖面称河流的平衡剖面。

实际上在自然界侵蚀和堆积是矛盾的统一体,平衡是很难达到的,即使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也只是暂时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侵蚀基准面,具有某一特定高程,控制某一河段或全河的纵向侵蚀过程的水平面。

河流下切到该水平面以后将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下切到该平面以下。

3.坡积物和冲击物的异同坡积物,山地较高处的基岩风化物质,由重力、并借助于其他外力作用,沿斜坡向下运移,堆积在山坡和坡麓的堆积物。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

冲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总是粗的、比重大的先沉积,细的、比重小的后沉积。

因此,在河谷内随着水流的变化,冲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

如在河流的纵向分布上,冲积物粒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

地球基本知识

地球基本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及成因1)形状: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原因: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导致地球物质有远离极区(离极运动)向赤道运动的趋势3)地理学意义①新航线开辟的地学基础②太阳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减少,导致热量的纬度差异③重力加速度g由极点向赤道减少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地轴的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正对北极星的点为北极,另一为南极3)赤道:地球表面同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赤道,赤道全长约为4千米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经线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②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③所有的经线都收敛于南北两极。

(相同两经线的间隔宽度)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绝对的)。

注:极点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四周为正南方向,南极点四周为正北方向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2)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度实质——本地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两面角)。

经度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经线度数规律——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代号为W,越往西西经度越大——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代号为E,越往东东经度越大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0°~180°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计算长度:经度1°的长度在赤道上约为111千米,向两极逐渐缩短,极点为0 两条经线间的间隔=经差×111×cosψ四、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与同赤道平行的线;也就是与经线圈垂直的线。

纬线特点①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地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地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这个是自我总结,不全。

一、名词解释节理:指岩石中的裂隙,且裂隙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没动但裂透了),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背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

一般背斜地层中间老两翼新。

易成山地。

建隧道向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中央向下弯曲者。

中间新、两翼老。

易形成谷地,良好的储水构造。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雅丹: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有的俗称魔鬼城)。

雾凇:雾淞是一种自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的雾滴附着于地面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多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的迎风面上,它经常出现在有雾、风小的严寒天气里。

季候泥:季候泥是由冰水湖泊所形成的沉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天为淡色沉积物,冬天为暗色堆积物。

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A.U.)=1.496亿公里(日地平均距离)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a)。

通常以g/m3表示。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方向向下的辐射,因为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称其为大气逆辐射。

二、简答题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产生了两极和赤道②、形成了昼夜更替③、形成了地方时④、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⑤、产生了潮汐摩擦阻力⑥、造成地球整体自转同其局部运动的差异2.变质岩的主要结构①、变晶结构:由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原来的物质发生重结晶(变晶结构)而形成的结构。

(由变晶作用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

②、变余结构:原岩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可部分残留下来,称为变余结构。

是变质岩的最大特征之一。

③、碎裂结构:形成于动力变质作用的特有结构。

④、交代结构:发生变质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所形成的新的矿物。

2.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点①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②层面构造:指沉积岩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学基础复习提纲绪论:重点:1.概念地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地质学为主要学科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引起这个变化的力叫做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的分类表:一、矿物定义: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是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制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一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形成矿物的三个作用:1、内生作用。

(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映形成的作用,如石英,云母,长石)2、外生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处,与太阳能,大气和水等有关作用,粘土矿,石膏)3、变质作用(已形成的矿物受到构造变动或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以及新成分的加入而受改变的作用,蛇纹石,红柱石)类质同像: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矿物的形态:1、单体形态2、双晶3、集合体形态(不懂可以参考书P17)矿物的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矿物硬度分级表:(表2)矿物分类(表3)(P20)硅酸盐矿物的五种构造形式:1、岛状构造—橄榄石2、环状结构—电气石,绿柱石3、链状构造--角闪石4、层状构造—滑石,云母5、架状构造—钾长石,钙长石七种主要造岩矿物(表4)(P26)矿物与土壤形成的三种类型1、蒙脱石组:2:1型张索性矿物,常见东北黑钙土,华北的栗钙土2、高岭石组:1:1型矿物,包括高岭石,迪开石3、水云母组:型非膨胀型矿物,包括伊利石,水白云母。

二、岩石概念: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岩浆岩概念: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演示成为岩浆岩。

岩浆作用:1、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

2、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重点:(鲍文反应序列)(P37)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及其概念: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按照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纸结构。

按照自形程度:自形结构,半自形机构岩浆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4、枕状构造5、珍珠状构造6、石泡构造重点参考(P45)三、沉积岩概念: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在常温下,常压下,由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形成过程:1、首先是母岩的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2、风化剥蚀产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3、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重点)分类:外源沉积岩其组成物质主要来自沉积盆地之外,包括母岩风化后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以及火山碎屑物质。

内源沉积物:组成岩石的主要来自沉积盆地的溶液或沉积内,是溶液中的溶解物质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而成。

2、变质岩概念及其变质作用:是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变质岩的代表矿物:红柱石,石榴石,硅灰石,滑石。

构造: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构造:定向构造、片麻构造、片理构造、条带状构造岩性的概念:是指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由于他们形成的环境与过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他们各自在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方面的不同的特征三大岩类的比较分析表:(表5)(P71)附加:岩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岩石是土壤的物质基础。

2、母质分结构产生大量的新矿物3、岩石是植物或农作物矿质元素的天然供应库3、岩石会影响到工程工程规划四、地质年代表(表6)晚期,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早期五、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概念:是地球内力作用之下,地球表面上的地物发生水平或垂直运动。

上粗下细为海退,上细下粗为海侵我国构造运动的概况:(P90)(重点)构造运动的基本类型:(1、水平构造)(2、倾斜构造;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包括倾向,倾角,走向)(3、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褶曲:是受到水平力的结果岩层被挤压形成的一个弯曲,分类有: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侧岩层相对较新),向斜(中心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新两侧较老))(断裂构造:指岩石受力发生形变后,继续在力的作用下是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断层三要素:断层面,上盘,下盘;节理:岩石中的裂隙,是两侧岩块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断层:包括断层面、断盘、正断层(上盘在下)、逆断层上盘在上)断层的识别:1,擦痕和镜面2、断层角砾岩与糜棱岩3、断层泥4、拖拽褶曲5、底层的缺失与重合6、地质体的错段7、密集的节理8、地貌标志9、泉水的带状分布10、土壤和植被标志。

地堑地垒:两条大致平行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中间部分岩块下降,形成地堑;如果两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相背倾斜,中央部分岩块上升,形成地垒。

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两坡短而陡,一坡长而缓。

在这样的地区容易形成格子状水系特征:六、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

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矿物岩石的差异性涨缩,冰劈作用,盐分结晶撑裂作用,层裂或御荷作用)(2、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生命对岩石的一些作用)球状风化的概念: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球形的现象产生条件:1,、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构造2、发育几组交叉裂隙3、岩石难溶解4、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指中生代侏罗纪致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色砂岩地层,在近期地壳运动中间歇抬升作用下,手流水切割和侵蚀形成的独特丘陵地貌,相对高度在300m以内。

风化作用的阶段及相关阶段我国土壤的分布:1、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又称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阶段,是岩石风化的初期,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不明显,这个阶段只有最易淋失的氯和硫发生移动,风化壳中为粗大的岩石碎屑,缺乏粘土矿物,为岩石遭受全面风化做准备,形成碎屑残积物。

2、化学风化为主的早期阶段:钙淀积和硅铝阶段,岩石遭受进一步风化,主要土壤是我国新疆黑钙土,东北的黑钙土,,栗钙土3、化学风化为主的中期阶段:风化作用更加强烈,经风化,形成高岭石粘土抗物,成为粘土矿物残积层,分布在我国的秦岭,大巴山之间的谷地,江淮丘陵地带的黄棕土。

4、化学风化为主的晚期阶段:是风化作用的最后阶段,风化相当彻底,剩下的粘土矿物为铁铝氧化物,明显的红色,代表分布在我国的华南沿海地区的砖红壤。

土壤:地球表面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他是风化壳的表层部分,由矿物,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及土壤生物组成。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遗留在地表的物质。

成土作用:是指残积物的表层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形成土壤产物的过程。

七、斜坡地貌滑坡概念: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形成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崩塌概念: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成为崩塌。

形成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风化作用的类型决定了岩石风化产物的类型、性质;2、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规模较大的崩塌,一般多发生在高度大于30米,坡度大于45度的陡峻斜坡上;3、岩性条件: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后层状坚硬岩体中;4、构造条件:如果斜坡上的岩层非常完整,则不容易发生崩塌;5:其他条件:降水、地下水、地震常常是不稳定山体发生崩塌的触发因素。

滑坡的防治:1、防渗与排水2、削坡减重与反压3、支档工程八、流水地貌河流:陆地表面呈线性的自动流动的水体。

地表流水形成的条件:1、(有充足的水量,即要求有大量的降水)2、(要求有渗透性较差的下垫面条件)3、(有高低起伏的地形)泥石流概念: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形成条件1、突发性水流;2、大量碎屑物;3、陡峭的地形;4、人为因素泥石流的防治:1、土木工程措施,就是在易发生的地方修筑防护工程,如拦洪沟,挡土墙等2、生物工程措施,就是在易发生的地方中指大量的固土,经济,且生长周期较短的植,如竹子,松树,以及各种草类。

洪积物: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河流地质作用:一:侵蚀作用:1、水力作用;2、磨蚀作用;3、溶蚀作用;二:沉积作用重点()河漫滩的二元结构及牛鄂湖的形成过程:河漫滩沉积物和下面的河床沉积物一起构成了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远河床)细,下层(近河床)粗);河漫滩或冲积平原上,河流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持续进行,可形成自由摆动的河曲,灯泡型曲流河道的曲流颈,因河流侧蚀而变狭窄,最后在洪水期被洪水冲掘,河道取直,这就是曲流的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的河道,比降增大,流速加快,侵蚀加强,而原弯曲河段流速变小,发生淤积,平水期河流走新的直道,残留下形如牛角的弓形河道转化为湖泊,称牛扼湖冲积物:河流中沉积的物质,都是在流动的水体中以机械的方式或沉积的方式或是沉积碎屑物。

主要特征:分选性好,磨圆度高,成层性较清楚,韵律性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流阶地: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称为河流阶地。

冲积扇:较大的山地河流,在出山口地段,因地势骤然开朗,流速降低,在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发生大量成绩,形成扇形地形称为,冲积扇。

特点:1、范围较大2、除了中心坡度较大之外,区域地带均表现地势平坦3、处于与山区相接的地方,其形成与当地新构造运动有关4、冲积扇上面常有弯曲的河流出现。

冲积平原:是在大河流的中下游河流到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宽阔平原河流的夺袭: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河流夺取另一破河流的上游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几个阶段:1、幼年期阶段河流网稀疏在河谷存在宽广的分水地2、河流发育的壮年期,河谷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并终相交,原来宽平的分水地最后变成狭窄的岭脊3、河流地貌发育的老年期,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将渐渐下降,地面变成微微起伏的波状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