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改的创新与实践
天长市扎实做好基层综合医改的实践探索
符合竞聘条件人员信息予以公示 , 充分接受社会监督 , 确 保了人员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式 下发 。
一
是做 到 政策 公 开 。天 长市 专 门举 办 了 由各镇 ( 街
道) 主管 、 分管卫生负责人 , 卫生院院长、 分管院长 , 市卫
生 局 全体 干 部 , “ 改 ” 市 医 领导 组 全体 人员 参 加 的业 务培
训班 。市政府主要领导、 医改” “ 办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 人在会上进行业务辅导, 《 将 实施方案》 印发到基层医疗
神, 支持并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 二是公开人员信息。市 “ 医改” 领导组专门从人事 、 劳动、 卫生 、 监察等部 门抽调专人组成人员信息核查工作 组, 逐院 、 逐人实地核实人员身份信息 , 经本人 、 卫生院院 实行药品零差率后 , 应把收取药事服务费、 调整医疗 价格 、增加政府投入和健全城乡医保制度等各项工作同 步推进 , 配套实施 。这样 , 才能多方受益 , 各得其所 , 促进
! 壁篓星墼 !
卫生经济研 究 2 1 年 l 期总第 2 1 00 2 8 期
天长 市 扎 实做 好基 层 综 合 医 改 的 实 践探 索
杨辅 仁
( 徽 省天 长 市卫 生局 ,安 徽 安 天 长 290) 33 0
中图分 类 号 : 1 R9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号 :04 77 (00 1 —00 — 3 1 — 782 1)2 07 0 0
结合实际 , 进行创新探索。 目前 , 全市已顺利完成 了试点 各项任务 , 实现了“ 零上访 、 高质量 、 快速度 、 无震荡” 。
一
疗保险金 由单位代缴作为奖励 ; 提前退休人员( 不含病退 人员)如本人愿意 ,单位予 以返 聘至法定退休年龄。同 时, 返聘人员纳入合 同管理 , 实行绩效考核 , 返聘期间, 退 休金与其在职工资的差额部分由单位补足 。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在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需求不断提升,促使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并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改革方面的实践1. 公立医院改革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我国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
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实行医生多点执业制度、全面实行医疗费用按项目付费等措施,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2. 医保制度改革医保制度改革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我国积极探索医保制度的改革,构建了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保体系。
通过优化医保政策和提高医保待遇,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
3.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领域,以弥补传统医疗系统的不足。
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了远程会诊平台、健康管理系统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二、创新实践的案例1. 医疗技术创新我国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因编辑技术、无创检测技术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效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2. 健康管理创新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是以人为中心,关注预防与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
我国积极推行健康管理创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评估、健康咨询等服务,推动了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健康观念转变。
3. 医疗资源共享创新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鼓励医疗资源共享创新。
通过合作建立医疗机构联盟、区域医疗中心等,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改革与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人才培养问题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我国加强了医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医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范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给医院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挑战,我参加了医院学习医改的培训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医院管理和医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医院的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
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大多是由医生来主导,医疗行为往往是以医生的意愿为中心,这种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不可行。
医院管理需要强调团队合作,专业领域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管理者需要具备更高的管理素质,懂得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合理规划资源,提高医疗效率。
此外,医院的管理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尽量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诊体验。
其次,我认识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医改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医疗服务的效率,还要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
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仅包括医生的技术水平,还包括医院的设备和环境,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需要培养医护人员团队的专业素养,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我还了解到医院在医改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控制医疗费用。
随着医疗服务的提高,医疗费用也一直在不断增加,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在医改中,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费用。
一方面,我们可以推行医保制度,提高医保覆盖率,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对医疗服务进行价格监管,限制不合理的涨价行为,合理规划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医院学习医改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医院管理和医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医院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之一,控制医疗费用是医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相信,在医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新医改的重大突破:基层医改破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安徽 首创 了一整套 改革 顶层 设计 、 制度 转换 、 动 实施 、 固完善 的综合 改革 方 推 巩 法, 形成 了一条符合 实际的 医改道路 , 为全 国基 层 医改的榜样 。 成 2 1 年安徽 医改的 星星之 火在 全 国燎 原 , 01 基层 医改在 安徽 经验 引领 下 , 得 了 取 巨大进展 , 基层 医疗卫生发 生 了根本性 变革 , 老百姓 实实在在地得到 实惠。
P
— 0 c
/ I譬e
.
2谈 医 改 2
/
新 医改 的重 大突破 : 基层 医改破 除 旧制 度 , 立新制 度 建
北京 大学中国经济研 究 中心教授 李玲
【 编者按】三年 医改的重 大收获 是基层 医改取得 了突破 性进展 。基层 医改通 过
综合 改革 , 除以药养 医的 旧制度 , 立公 益性 的新制度 。 破 建 基层 医改的 突破 口和路 径 源 自 方 实践 , 地 安徽 医改为基层 医改贡献 了宝贵经验 。 2 0 年 以来 , 09 安徽 省创造 性地 落 实国 家医改政 策 , 在一 个人 口相 当于 欧洲 大 国 的广大 区域 , 了短短 几个月的 时间, 用 率先 实现 了基层 医药体制机制 的根本 变革。 他 们 以基 本 药物制度 为 突破 口, 统筹推 进基 层 、 障制 度等方 面 , 塑基 层 医疗卫 生机构 运行机 制和基层 药品供 保 重 应保 障体 系, 根本 上破 除以 药养 医的 旧制度 , 正建 立 了公 益性 的基 层 医疗卫 生 从 真
安徽 医改的主要做法
20 年 , 0 9 安徽 省在调研 中发现 , 层 医疗卫生机构 主要 靠卖药维持 运行 , 基 药品购 销 不正之风盛行 , 过度 用 药和 不规 范用 药普遍 , 医务人 员价 值观念扭 曲, 众 负担很 群 重。 的卫 生院三五种抗 生素一起使 用 , 有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 的卫生院成为院长 的 有 “ 自留地” 占编制不 干活 的大有 人在 ; , 有的卫 生院 5% 工没有从 业资格 , 多入 只 0职 很 有 小学文化 ; 的卫 生院业务凋 敝, 有 杂草丛 生, 设备 流失 , 共卫生任务难 以落实 ; 公 有 的 乡镇政府 把卫 生院 当作 摇钱树 , 每年下达 上 交财政 指标 ; 的村 卫 生室将过期 药 有 以几倍 的价 格卖给农 民。安徽 省委 、 政府认 为 , 一切 的源头 , 省 这 是基层 医疗 卫生机 构定位 不清晰 , 公益性机制 没有建立 , 责任 弱化。解决这 些 问题 , 政府 固然要 靠取 消 以药养 医、 加财政投入 , 更要变革 旧体制 , 立新机 制。 增 但 建 为此 , 他们 以破 除 以药养 医机制为抓 手 , 推动 了基层 医疗卫 生机构运 行机制和 基本 药物招标 采购机制 的彻底 变革 , 正建 立 了公 益性 的基本 医疗卫 生制度 。具体做 法是 : 真 第一 , 立公益性 的管理体制 。 明确政府 办基层 医疗 卫生机 构为公 益性事业单 建 位, 主要职 责是为群 众提供 公共 卫生和基本 医疗服 务 , 基本 建设 、 设备 购置 、 员和 人
医保改革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医保改革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医保改革更是与每一个人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
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中,基层医疗服务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服务能力薄弱等。
医保改革作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首先,医保改革能够通过调整支付方式来引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去,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医疗现象。
而在医保改革中,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可以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这意味着它们有更多的动力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同时,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能够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让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多的机会与上级医院开展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其次,医保改革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支持。
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降低患者在基层就医的自付费用,能够有效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这样一来,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将有所增加,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收入。
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改善医疗设施和设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医保改革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进一步丰富基层医疗服务的内涵和形式。
再者,医保改革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协同发展。
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等合作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在医保政策的支持下,上级医院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远程医疗服务,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疑难杂症,提高诊疗水平。
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有序就医格局。
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第一篇: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自2010年8月中下旬全面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基层医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基层医改是新生事物,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就我县基层医改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和建议:一、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长效的人力和财力保障机制皖政【2010】66号文件明确规定,此次基层医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长效的人力和财力保障机制。
财政投入保障是推进医改进程的活水源泉。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以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发展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投入。
医改政策的推行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对各级财政压力很大。
只有明确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的比例,强化政府投入职责,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医改运行注入活水源泉,才能确保基层医改工作长期有效持续推进。
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需要一个明晰的、具有操作性的测算口径,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财政投入比例。
如果在补助口径上只笼统地提出“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容易让乡镇卫生院产生由政府财政包揽的错觉,容易诱导乡镇卫生院重回“等、靠、要”的状态,而事实上财政也难以兑现“兜底”的承诺。
必将导致乡镇卫生院再次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卫生院对政府有怨气,政府把卫生院看成无法承受的负担。
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再次走向“甩包袱”的极端。
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经常性投入”的测算口径,是改革中需要继续完善的一个焦点问题。
建议落实各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医改资金保障的投入责任,制定具体补助办法,各级财政要将医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提高预算资金执行力。
基层医疗卫生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基层医疗卫生创新特色亮点工作汇报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汇报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特色亮点工作。
通过
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展示了我们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所取得
的重要成果和经验,以期推动更多创新实践的开展。
2. 创新特色亮点案例一
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我们积极推动数字化健康服务的发展。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在线健康咨询平台,居民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
获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帮助。
该平台还提供在线预约和药品配送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医疗就诊体验。
3. 创新特色亮点案例二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们开展了一项名为“家
庭医生行动”的项目。
通过培养和聘请一些优秀的家庭医生,我们
将医疗资源更加平衡地分配到各个社区,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够享受
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一项目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并取得了
显著成效。
4. 创新特色亮点案例三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协同效应,我们建立了一个跨机
构合作的机制。
通过与社区卫生中心、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合作,我们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健康宣传活动和义诊活动。
这种合作
模式不仅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可持续性,还提高了服务水平
和居民的健康意识。
5.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新
特色亮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和协作的理念,进一步探索和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
疗保健服务。
对医疗改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对医疗改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对医疗改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漫漫长路出真知——对即墨市医改后医疗环境的调查一、前言1、调查缘由及目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0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1年了。
09年新医改的精神已基本贯彻落实,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中,医疗体制改革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首过往,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到底带给了群众多大的实惠,落实的怎么样,对患者和医院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后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哪一方面等。
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
我们这次社会实践就要从医改之后人民的医疗环境入手,如“医改给予人们的实惠”、“医改之后各种医疗机构的转型”以及“人民眼中的医疗体制改革”等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方面。
2、调查对象即墨市市民及即墨市医务作者。
3、调查经过时间:2014年8月8号至2014年8月10号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即墨市安居1区和2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即墨市河南新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即墨市中医院和即墨市人民医院)过程:医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集合8月8日:即墨市医疗改革调查医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安全抵达了山东即墨,交流各自前期准备中的收获后,我们进行了相关工作的分配,随后医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访了安居一区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河南村卫生站,服务站负责人与我们谈了谈对于医疗改革中新农合等方面的认识,医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也在大润发等地对市民进行随机采访,倾听大家对即墨医改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成员对医疗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丰。
8月9日:实践第二天,伴着朝阳成员们早早出门,走上街头分发医改调查问卷,我们调查了晨练的退休老职工、肯德基等快餐店的大学生以及街头随机市民,深入了解了即墨市民对医疗改革的认识,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科学的数据统计。
8月10日:今日医声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分别走进了即墨当地的两个大医院,即墨市中医院和即墨市人民医院,采访了这两所医改试行点医院的医生及护士,了解了医院在医疗改革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倾听了他们对医疗改革的认识与感受。
3年医改成果:群众看病方便
3年医改获阶段性成果基层群众看病方便中新网2月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日前表示,3年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基层医改成功突破。
孙志刚指出,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是最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是整个医改的基础和核心。
建立全民医保制度,要在做好扩大覆盖面、提高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等工作的基础上,改善管理水平,改革支付方式,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不断筑牢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安全网。
3年来,各地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创新实践。
孙志刚表示,医改是世界性难题,破除“以药补医”,推动基层综合改革,政府的投入必须到位,这是建立新机制的基本保障。
“基层医改从现实出发,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症结,在实践中探索破解难题的办法,在实践中推出创新举措,既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又建立了有保障、有活力、可持续的新的运行模式,成为整个医改在动体制、建机制上的一个最大亮点。
”孙志刚说。
孙志刚指出,3年医改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国家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和改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基本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的目标。
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孙志刚称,3年医改,亮点多多、实惠多多。
特别是基层医改实现的重大突破,把当时的疑虑一一破解,当初的期盼已逐步成为现实,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显著成效。
孙志刚强调,实践证明,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适应中国基本国情,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律。
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地探索,中国医改一定能够找到破解世界性难题的成功路径,向全国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的过程包括调整医疗机构、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强化医疗监管等多方面内容。
这项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必须要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医改。
二、调整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调整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方面,需要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医疗乱象。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在偏远地区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康服务站”,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让更多的人受益。
三、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医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
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建立医保基金多元化资金来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实行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并轨等措施,以最大程度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强化医疗监管加强医疗监管是促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
要加大对医生执业、医疗机构管理、药品供销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医改纠错机制,打击执业违法、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同时,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评价机制,对医生的执业质量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进行科学评估,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质量有保障。
五、医疗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医疗科技是推进医改的有力支撑。
针对国内医疗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的现实,必须积极推进医疗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医疗技术的水平。
鼓励医疗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医院和医学院校在医疗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通过研发新技术、新药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建立医患和谐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医疗技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在此基础上,建立医患互信机制,加快推进“医患关怀”工程,满足人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
七、总结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民生幸福的关键。
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范本(五篇)
医院学习医改心得体会范本医改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学习医改经验和心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不断探索和实践医院管理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际,总结我在医院学习医改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一、转变服务理念,注重患者体验医改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体验,提高医疗质量。
在过去的医疗体系中,医生的地位相对较高,而患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
而现在,我们医院开始强调患者的权益,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在服务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体验。
我学到的一个重要经验是要转变服务理念,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在与患者沟通时,我们要做到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需求和痛点,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例如,我们可以增加诊疗时间,方便上班族患者就诊;开通家庭医生服务,为患者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等。
只有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医改不仅要求改善医疗服务,还需要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管理者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在学习医改过程中,也深切体会到了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要加强医院内部的组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推行“多学科会诊”制度,增加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医生和护士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科研机构,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等。
只有形成高效的医院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医院对医生的培训和管理。
医生是医院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在医院学习医改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管理。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医生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定期开展医院内部的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促进医生之间的学习和分享;建立医生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医生积极工作等。
新时代医改十年的三明实践和启示
新时代医改十年的三明实践和启示
在新时代的医改进程中,三明市成为了全国医疗改革的典范。
三明市从2012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医疗改革措施,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群众就医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三明市医改的实践和启示,为其他地区的医改提供参考。
三明市在医改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医疗联合体、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药品零加成等。
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保基金压力较大等。
从三明市的医改实践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启示。
首先,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三明市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其次,医保制度的改革是降低群众就医成本的重要手段。
三明市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药品零加成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
最后,政府的主导和投入是推进医改的重要保障。
三明市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医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总结来说,三明市的医改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医疗改革。
同时,需要注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保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的主导和投入等方面,以推动医改的全面深化。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才能实现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基层卫生事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基层卫生系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以提高服务水平,保护公众健康,并满足越来越高的人民健康需求。
这次改革取得的经验,不仅促进了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也加强了基层卫生服务在卫生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中的重点。
为了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在加强设备、场所、人员等方面投入资金,从而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中,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因为在医疗和卫生方面,无论是医学知识或是诊疗技能,都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诊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关键。
为了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政府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包括机构设置、工作流程、人员编制等方面。
因此,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管理和约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保障基层卫生服务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案,也是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执行信息化建设,基层卫生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管理和服务,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都能够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
五、深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的社会化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是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联动,共同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展示。
政府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应该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而社会组织和力量则可以协助卫生管理部门配合推进工作、落实服务等。
“三明医改”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内容
在当前医疗背景下,深化医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体制的改革关系到人 民的健康福祉,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众多医改方案中,“三明路 径”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成效,为深化医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次演示将从“三 明路径”出发,探讨深化医改的辩证思考。
“三明路径”是指福建省三明市在医改中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三明市以 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调整医疗资源、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保制度 等手段,实现了医疗体制的全面优化。这一路径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医改方 法,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典型经验。
一、背景介绍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但在过去,其医疗服务 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药品价格高昂,医生过度开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些问 题导致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的下降,也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深度剖析
面对这些问题,三明市政府开始了深入的反思。他们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些 问题,必须让药品回归其治病功能,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为此,他们开始了大 刀阔斧的改革。
2、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三明医改”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政策旨在消除药 品加成,降低患者负担。实施后,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有效减轻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这一政策也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使得更多患者能够 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医保制度改革
“三明医改”还涉及到医保制度的改革。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报销 范围等措施,三明市医保制度更加完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此外,医保制 度的改革还推动了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使得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更加公 平。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的医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不相同,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同时,也要鼓励各地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医 改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
医疗保险的创新与改革实践案例分析
医疗保险的创新与改革实践案例分析在医疗保险的创新与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案例。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医疗保险的发展和应用。
案例一:社区医保模式推动基层医疗保险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尝试引进社区医保模式,通过基层医疗保险的发展,将医疗服务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社区医保模式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覆盖社区居民的基层医疗保险体系,通过各类保险机构统筹和管理医疗资源,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同时,通过社区医保模式,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优惠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案例二:跨省医疗保险互认机制促进就医便利性在过去,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同和医疗费用结算的限制,患者往往难以跨省就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尝试建立跨省医疗保险互认机制,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便利性。
跨省医疗保险互认机制的实施,实质上打破了医疗保险的地域限制,使参保人员能够在外地就医时享受到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这不仅给参保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案例三:电子医保卡促进信息共享传统的医疗保险卡往往只能在一家医院使用,医疗信息的共享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电子医保卡,以改善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电子医保卡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就医记录,实现了医疗信息的共享和管理。
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电子医保卡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就医,医疗机构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医保卡来实现医疗费用结算和信息共享。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的创新与改革实践在不断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从社区医保模式到跨省医疗保险互认机制,再到电子医保卡的推广,这些案例都说明了医疗保险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取得的成绩。
相信未来,在医疗保险的探索中,还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实践出现,为人们的医疗保障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明医改的做法和经验
三明医改的做法和经验
三明医改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明医改积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与专科医疗服务的有机衔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2. 健全医疗联合体模式:三明医改建立了医疗联合体,整合医疗资源,建立跨院共享的诊疗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
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建立,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3. 实施医疗费用监管政策:三明医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推行“以药养医”改革,优化药品采购和使用,降低患者负担。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行为的监管,减少医疗乱象。
4.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三明医改建立了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控和评价。
同时,通过推行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报告制度,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
5. 推广“互联网+医疗”:三明医改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模式,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和远程医疗系统,方便患者就医和医生诊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这些做法和经验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并
为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健康扶贫等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落实三明医改经验工作总结
落实三明医改经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三明市在医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
市民,三明市医疗卫生系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三明市医改经验工作。
首先,三明市在医改方面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和提升。
通过加强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广大市民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三明市在医改方面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加强医疗资源
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同时,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三明市在医改方面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加强医疗服务的监
管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使广大市民能够放心就医,得到更加放心的医疗服务。
总之,三明市在医改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三明市医疗卫生系统将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三明市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实施方案
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实施方案摘要:一、背景及意义二、目标及原则三、实践样板分类四、实施路径五、保障措施六、预期成果正文:一、背景及意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总结经验,推广优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了“五个100实践样板实施方案”。
二、目标及原则1.目标:通过创建五个100实践样板,即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单位、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创新示范单位、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单位、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示范单位、1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
2.原则:坚持公益性、公平性、创新性、务实性、示范性原则,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际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实践样板分类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单位:重点关注机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设施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创新示范单位:重点在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单位: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契约化管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示范单位: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重点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优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
四、实施路径1.选拔培育: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符合条件的实践样板单位,加强培育和指导。
2.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实践样板单位的作用,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培训推广等活动。
2023年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范文
2023年实施新医改的工作总结范文2023年新医改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国于2023年实施了新的医改政策。
针对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我所在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我对2023年新医改工作的总结。
一、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新医改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内容。
基层医疗是全民健康服务的第一线,也是居民初次就医的重要门槛。
我们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首先,我们积极改善了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采购了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其次,我们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联动,通过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互相配合与支持,使患者可以较为顺利地转诊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就医,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新医改还提出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我们全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
首先,我们对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评估,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根据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医院规模等因素,对各地的医疗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使得医疗资源更加均衡。
其次,我们推行了多级医疗联动的模式,通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了整体的医疗服务能力。
三、推进医保体系的完善新医改中,医保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权益,我们加大了对医保体系的改革力度。
首先,我们提高了医保保障水平,扩大了医保覆盖范围。
通过增加医保基金的投入,将医疗保障扩大到更加广泛的人群,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的好处。
其次,我们推行了医保支付方式的创新。
通过引入按病种付费和按疾病付费的方式,逐步解决了过去按项目付费带来的问题,推进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改的创新与实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多,全国有五万多家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基层医改入手,把整个医改引向深入,是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战略选择。
充分认识基层医改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基层医改成功突破不仅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对医改全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基层医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品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各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医疗卫生领域主要表现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供给数量和质量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医改的核心理念。
深化基层医改,一方面强化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通过多种措施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等,这都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是践行政府职能的主要承担者,经过深化基层医改,健全了服务网络,提高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能力。
另外,基层医改,推进了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提供公共产品的制度,提高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也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的可持续性,为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基层医改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客观需要。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
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能体现公益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
基层医改,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发挥主体作用,明确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强化了保基本的职责。
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并通过提高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使基层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
基层医改,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了长远的制度性安排,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基层医改是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改革路径的创新实践。
医改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任务千头万绪,既需要通盘谋划、系统安排,也需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推动医改有力有序有效向前迈进。
基层医改与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直接相关,也与公立医院环环相扣。
从统筹医改全局考虑,抓好基层医改,可以带动整个医改向前推动。
同时,从基层推进,也有利于破解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可以减轻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
实践看,把基层作为医改重点,不仅可以使医改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使医改事半功倍、效果叠加扩大,增强了各方面改革的信心。
基层医改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医改启动实施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五项重点改革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
其中,基层医改在动体制、建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是整个医改中的最大亮点,突出表现在基层医改回答并解决了三个关键性问题,探索了较为清晰的改革路径。
第一,抓住了基层医改的主要症结。
“以药补医”渗透到医药卫生体系方方面面,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深化医改需要破解的主要矛盾。
这种机制使医疗机构以逐利为导向,与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助推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负担,同时导致了药品滥用,腐蚀了医务人员,败坏了医德医风,绷紧了医患关系,也摊薄了医保效果。
基层医疗机构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首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可以让人民群众尽快得到实惠。
第二,明确了基层医改的方向。
基层综合改革首要目标就是要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这是新机制建设的核心。
其次就是要立足保基本,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预防为主,当好健康“守门人”,这是新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同时,要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不片面追求利润,又不出现大锅饭的运行机制,这是新机制高效运行的内在动力。
再就是要着眼可持续,形成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行,这是新机制建设的基础。
第三,找到了基层医改的抓手。
“以药补医”机制运行了几十年,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破除这个旧机制要选好突破口,设计科学的转换路径,使新旧机制实现平稳对接。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这是实现新旧机制转换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抓手。
做好这项改革,必须推进“财政投入、药品招标采购、人事收入分配、创新内部管理、严格外部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医德医风”等改革。
同时,在推进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要把握节奏,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加快推进,使各项改革尽快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遗症”。
推进基层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是基层医改的重要内容。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
这是基层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在基层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这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举办费用和发展费用由政府负责,运行费用通过服务收费和多渠道补偿承担。
同时,改革编制管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实际工作量核编定岗,实行动态调整,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编制数只作为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以及确定政府补偿依据。
二是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
这是确保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破除身份界限,实施“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首先要选好院长,进行公开公平竞争,择优聘任,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对医务人员要根据岗位的要求,在核定资质后,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
对不具备从医资质的人员,进行合理分流,优化队伍结构。
对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要做到稳妥细致,以人为本,友情操作,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这是增强基层活力的重要举措。
对医疗机构,要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全程跟踪、动态管理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对基层医务人员,首先要保障总体收入不降低。
实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向一线人员、骨干人员倾斜。
要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拉开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竞争机制。
四是建立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
这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
这次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招标采购办法,推出了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创新举措。
这不仅仅是采购模式的变化,也是对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供应配送模式、政府监管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五是建立长效性的补偿机制。
这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的基础。
要落实好财政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的兜底作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经费由政府负责,运行经费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对差额部分按时足额补助。
同时,发挥医保支付的重要补偿作用,调整基层机构服务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基层医改取得了重大成效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到位,新机制基本建立,成效也开始显现。
第一,基层群众得到明显实惠。
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是医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2.95亿人口,覆盖面超过95%。
其中新农合新增170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全面推开,参保人数达到2.16亿人,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这些新增群众主要是基层群众。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
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在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目前,基层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
由于医保待遇提高和医疗费用降低,这“一升一降”使老百姓得到明显实惠。
截止到2010年底,城乡居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35.4%,比改革前降低了4.8个百分点。
第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软硬件得到明显改善。
改革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靠自我积累发展,导致房屋破旧、科室不全、设备简陋、队伍不稳,影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
医改两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00多亿元用于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及设备购置,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
在软件方面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核定编制,增加医务人员数量,解决有人给老百姓看病问题。
目前,全国有2788个县(市、区)已完成编制核定,共核定编制数114万多名,比改革前增加了29.9%。
二是培养培训,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两年来,国家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1万多名,招聘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2万多人。
三是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人才下基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长期对口协作、对口支援,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筑牢了基层网底。
第三,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医务人员是医改主力军,是医疗服务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一切医改政策都要通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来落实。
这次改革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改革,以投入换来新机制,以新机制促发展、增活力。
这些改革措施,使基层医务人员月均工资增加了600元左右,15个省份基层医务人员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公务员水平。
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第四,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重大举措,花钱少、效益好,能够实现少得病。
过去,基层医务人员为生存和创收疲于奔命,没有动力和条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这次改革,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并把每个基层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编制从原来的1人-2人增加到4人-5人。
同时,设立专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把标准提高到人均2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开展了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