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教学_当代领域知识研究及其教学迁移

合集下载

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

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

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一、概述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科能力作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其构成及其表现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能力的多维整合模型,该模型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为导向,旨在揭示学科能力构成的内在逻辑和表现特征。

学习理解是学科能力的基础,它涉及对学科知识的认知、记忆和理解。

通过深入剖析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学习者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奠定基础。

应用实践是学科能力的核心,它要求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迁移创新是学科能力的最高境界,它要求学习者能够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融合,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

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者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科素养,能够在跨学科领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本文构建的多维整合模型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为导向,旨在促进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培养出具备高度学科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1. 学科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今教育环境中的挑战。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学科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非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知识,但缺乏实际运用和创新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这些知识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现代教育环境还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如何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这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构建一个能够整合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多维整合模型,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为核心目标。

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0题)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 C2、集中反映夺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 B3、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是通过()实现的。

A.遗传B.教育C.社会D.实践【答案】 B4、健康风险的表示方法不包括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危险度E.健康年龄【答案】 C5、健康风险评估的局限性表现在()A.不能评估社会或环境危险因素B.评估本身不能构成一个健康管理项目C.不能代替医学检查D.不提供完整的病史E.不能确定疾病风险【答案】 A6、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是()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 D7、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班级活动D.个人活动【答案】 B8、校园文化的核心( )A.学生亚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答案】 D9、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答案】 C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决定的。

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C.教育自身的性质D.教育自身的活动【答案】 D11、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像力【答案】 C12、教师评分的绝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B.配置性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答案】 C13、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的人物是()。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答案】 A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0题)1、( )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了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

他的经验类化说认为,概括化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

A.贾德B.奥苏伯尔C.桑代克D.苛勒【答案】 A2、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矿物质E.维生素【答案】 A3、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A.因人而异B.记入医学档案C.针对性的内容D.如实收集相关信息E.定期和不定期记录【答案】 D4、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答案】 C5、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其中“尊重”包括A.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主性B.个人信息保密意为服务对性患有法定要报告的疾病也不得报告C.遵守知情同意的原则,对个人信息保密D.尊重个人隐私E.保护服务对象合法利益【答案】 A6、老师两次用两份不同的试验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前后两次测验的分数基本相同,这种稳定性称为( )。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答案】 B7、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大致在( )。

A.一年级B.六年级C.五年级D.三年级【答案】 D8、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答案】 A9、奠定班级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 )。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答案】 B10、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是( )。

A.正蒙书院的小班B.南洋公学的外院C.各州县的小学堂D.正蒙书院的大班【答案】 B1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2009-05)A.1~2岁B.3~4岁C.7~8岁D.13~14岁【答案】 B1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掌握()的过程。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D.运动技能【答案】 B1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

学习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学习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学习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与20xx年9月18日正式出炉。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觉得非常的“高大上”,对其内容持疑心态度,认为也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没有细读。

深化的理解它的精华却是在20xx年的寒假,静下心来真正的走进它,才发现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养人的标准体系。

所谓“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才能。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开展和社会开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开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几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触到了数学教学。

发现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构造转化为学生认知构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浸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自己所带学科,谈谈自己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粗浅认识。

一、在教学中浸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p 和解决数学中的详细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开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20xx年2月19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程工作组第一局部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济开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开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开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当代公民必备的根本素养之一。

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开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根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开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教育承当着培养小学生根底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开展打好根底的责任。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根底性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根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开展奠定良好的根底。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B.7岁C.8岁D.9岁【答案】 D2、干预和训练感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2009-11)A.婴儿期B.幼儿期C.胎儿期D.童年期【答案】 A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A.认知道德B.他律道德C.权威道德D.自律道德【答案】 B4、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 D5、学习困难综合症在()中比较多见。

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答案】 A6、集中反映夺美纽斯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本主义与教育》【答案】 B7、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萌芽做出贡献的是()A.卢梭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桑代克【答案】 C8、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学堂。

A.孟子B.盛宣怀C.荀子D.庄子E.朱熹【答案】 B9、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

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答案】 C10、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答案】 C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是通过()实现的。

A.遗传B.教育C.社会D.实践【答案】 B1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维纳C.苛勒D.奥苏伯尔【答案】 D1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双基D.品德和审美【答案】 C14、健康风险评估包括A.健康状况B.未来患病危险C.未来破产危险D.未来死亡危险E.社会保险状况【答案】 A15、教“鱼”的概念时以“鲸”为例,说明“生活在水中”是“鱼”的概念的无关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较弱的情况。

他们往往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割裂开来,缺乏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他们将来在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

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通过深入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探索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途径。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3 意义和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基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这种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教育价值,可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正文2.1 知识迁移能力的概念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或应对新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50题)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脂肪D.矿物质E.维生素【答案】 A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抑制【答案】 C3、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A.心理测验B.心理分析C.心理辅导D.心理咨询【答案】 A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主导B.学生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答案】 D5、下列课外活动中,能引发学生积极性的是( )A.体育比赛B.科普讲座C.专家报告D.班会【答案】 A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

A.教学方法B.教学组织形式C.教学过程D.教学计划【答案】 B7、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 C8、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答案】 A9、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在()。

A.1904 年C.1949 年D.1986 年【答案】 A10、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答案】 C11、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2009-05)A.1~2岁B.3~4岁C.7~8岁D.13~14岁【答案】 B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年份是( )。

A.1950年C.1980年D.1985年【答案】 D1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C.学校的产生D.教有制度的建立【答案】 C14、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杭州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杭州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杭州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C.兴趣测验D.成就测验答案::A2.福勒和布朗认为,经常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等问题的教师,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是()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任务阶段D.关注自我发展阶段答案::B解析::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经常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先行组织者技术一般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答案::B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因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A.定势说B.经验类化说C.关系转化说D.共同要素说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经验类化说迁移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5.“五四”运动前后,著名教育家()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B.盖顿D.克伯屈答案::C解析::“革新”运动的高潮在“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6.下列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答案::B解析::瓦?根舍因使范例教学的主张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范例教学论认为,没有一个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可以穷尽整个精神世界,没有人能够毫无缺漏地掌握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全部知识与能力,因此更不必说能使一个学生去点滴不漏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了。

传统的追求系统性的教学把系统性的认识同教学材料的系统性混淆起来了。

学科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教学——当代领域知识研究及其教学迁移

学科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教学——当代领域知识研究及其教学迁移
Jn 00 u .2 1
学 科 领 域 知 识 的 研 究 与 教 学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代领域知识研 究及其教 学迁移
蔡 笑岳 何 伯 锋
50 0 ) 10 6
( 广州大学教育学 院心理学系 ;广州大学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所 ,广州

要: 领域 知识是 当前认 知学 习研 究的一 个新领域。研究表明 ,领 域知识在 个体 认知 中能
第2 8卷第 2期
Vo. 8.N . 12 o2
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Ju a o E s C iaN r a U i r t( dct n c ne ) or l f at hn om l n esy E uai a S i cs n v i ol e
2 1 6月 0 0年
域知识的知识表征研究和探 讨 学科领域学 习模 型的建立。
关键词 : 领域知识 ;学科领域知识 ;学科 学习;教 学研 究;领域 学习
知 识学 习 的心理 机制 一直 为教育 心理 学 的研 究热 点 ,教 育心理 学 专家对 此进行 了大量 的
研究 。2 0世纪 8 O年 代末 ,美 国教 育 心 理 学家 Ae adr 专 家 领域 特 长 研 究 的启 发 ,结 合 l ne 受 x
科 学 习进行认 知机 制研 究 。因此 ,本 文拟在 分析 当前领 域知识 研究 的基础 上 ,着力探 讨领域
知识 的学科学 习 与教学 问题 ,以期对认 知学 习研究 提 出一些新 的理 念并 以此指 导学校 的学科
教学改 革与实 践 。


当代认知学 习中的领域 知识研 究
1 、领域 知识 的提 出及其 结构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当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二、课程理念1.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2.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

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

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

4.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不同专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学校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是()。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 C2、下列关于童年期儿童学习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B.低年级学生只对学习内容感兴趣C.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D.学习动机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夺奖【答案】 B3、属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

A.吃饭穿衣B.猜谜语C.漫无目的地幻想D.回忆手机号码【答案】 B4、教师自己检查教学质量依据是( )A.教学B.教书育人C.班主任D.关爱学生【答案】 B5、我国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A.吸烟B.HBV感染C.膳食不合理D.职业危害E.情绪因素【答案】 A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讨、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 )。

A.讲授法B.研究法C.讨论法D.谈话法【答案】 C7、下位学习又称( ) 。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 A8、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

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A.反推法B.算法式C.简化法门D.类比法【答案】 A9、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教育经验总结法【答案】 B10、班会一般解决几个问题合适( )A.1-2个B.2-3个C.3-4个D.4-5个【答案】 A11、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答案】 A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加大对危害中药材质量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留A.5日以上10日以下B.5日以上15日以下C.10日以上15日以下D.10日以上30日以下E.5日以上30日以下【答案】 B13、针对“教学相长”的观点,说法正确的是()。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押题宝典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2008-05)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答案】 C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A.国家教育B.民主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答案】 C3、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核心,主要体现在()A.附庸B.军事征战C.效忠领主D.风雅【答案】 C4、使子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且心满意足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是()A.民主型的教养方式B.专断型的教养方式C.权威型的教养方式D.放任型的教养方式【答案】 C5、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于( )。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19世纪初D.20世纪末【答案】 A6、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答案】 D7、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C.内潜性D.客观性【答案】 C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B.洛克C.夸美纽斯D.康德【答案】 D9、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答案】 D10、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

A.自我中心B.不可逆C.守恒:【答案】 C11、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门化C.复杂化D.多样化【答案】 D12、格赛尔说的话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教育无能论D.多因素论【答案】 A1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答案】 A1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当代教育教学中有关迁移的研究成果述评

当代教育教学中有关迁移的研究成果述评

缺乏教 育的 巴西渔 夫 ,同样 也揭示 了从捕 鱼 问题 向其他 问 题 的成 功迁移 。 】 有一些经常 解决捕鱼 问题 的渔夫 , 管受 尽
过正规 教育 , 也不会使 用在 学校里学 到 的程序 , 但 而是 以直
觉 启 发 式 来 解 决 此 类 问 题 。S himan N n s 研 究 了 在 c l n 和 u e还 e
当 代 教 育 教 学 中 有 关 迁 移 的 研 究 成 果 述 评
戴 冰 张 惠
( 成都 医学 院 心理学 系 , 四川 成都 6 0 8 ) 1 0 3 摘 要 :迁移对学 习有 着重要 作用 , 迁移的有 关研 究 多种 多样 。 本文分别从 类比迁移的研 究, 对学科教育原 则的研 究 , 以
能提高表现 。 在 另 外 的 类 比 推 理 环 境 中 .cl man N n s 究 了 S hi n 和 u e研 e
d r kl ” 。 e is) 以及 评价学校 教育的效果 。 s l


类 比迁 移
类 比迁移 的研究 是在某一任 务上进 行训 练 。然后 对一
新任 务 ( 第一 个任 务 的类似 物 ) 进行 测试 , 以验 证训 练 是否
多实例 中归纳 出一个普遍 模式。t le hm和B g发 现 问题 4 ed a  ̄ eg 定 向 的训 练 ( 例如 , 尝试 解释 ) 比记忆 定 向 的训 练 在 问题解 决任务 中会带来更多 的迁移 。3ap m。 a sn ifr _ le H ne 和R ee的试 5 H 验 提高 了被试 从学过 的段落 中做 出推 理 的能 力 .训练 材料 中包含 有远类 比 ,强调 了深层 次 、结 构化 的加 工过程 。 Ha e l m等人 的研究 中, 试没有从 近类 比中得到帮助 . p 被 研究 者 认为这可 能是 因为被 试理解 近类 比所需 的努力没 有理解 远 类 比所需 的努力 多。R e 和S ae r的研究结 果表 明 , e d av da 需 要 较多 发现方法 ( i oeyme o , ds vr t d 即加工 的具体 程度 和需 c h 要 做 出的努 力 ) 的任 务 ( 提供 计算 机 刺激 和反馈 ) 比消 极任 务( 观察 计算机 呈现 的图形 ) 和较抽 象 的方 法 ( 进行计算 ) 更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教育心理学》各师范专业及师范方向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以及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学习的具体心理学规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既是心理学、教育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为学生学习教学论、心理咨询学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体系。

学习本课程应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学科的理论体系。

掌握好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观点,有利于理解其他具体的事实和知识,且可使学习单纯化。

●研究方法。

学习本课程应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获取可靠事实的科学方法,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描述与理论思辨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思考方式。

●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和生活实际。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密切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可通过接触中小学工作实际,或利用录像或网络资源,学会利用本课程中学得的观点和知识,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密切联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三是联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提高个人学习的成效,改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问题意识。

注意学与思的结合,培养问题意识,对教学内容可发表不同意见,注意了解本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并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广泛搜集资料,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或为研究做准备。

●阅读与练习。

系统阅读教科书,有条件的可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或网络资源,扩充所学内容。

教材配有练习题,学习中可独立完成这些练习,并从参考答案中获得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2期Vol128,No1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Educati onal Sciences)2010年6月Jun12010学科领域知识的研究与教学3———当代领域知识研究及其教学迁移蔡笑岳 何伯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广州大学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广州 510006) 摘 要:领域知识是当前认知学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研究表明,领域知识在个体认知中能增强工作记忆能力,提高信息预测能力,帮助形成认知技能和增强元认知监控等。

领域知识研究具有向学生学习和学科教学迁移的价值与意义,并由此构造学科领域知识研究的理念。

学科领域知识研究是领域知识研究的学科教学化,是领域知识的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知识范畴,体现如下:在学科内容组构方面,可以对学科单元知识改组形成由学理内容、认知过程和问题条件三类知识组成,具有完整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学科领域知识组块;在学科教学方面,通过组构式和补充式两种教学策略改进学科内容,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科研究方面,开展学科领域知识的知识表征研究和探讨学科领域学习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领域知识;学科领域知识;学科学习;教学研究;领域学习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一直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教育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 lexander受专家领域特长研究的启发,结合Anders on的知识表征理论提出了领域知识的概念,为认知学习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领域知识是结构清晰和功能完善的知识表征形态,有关领域知识的研究丰富了人类知识学习与认知操作的心理机制研究,具有教育教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并能结合学生的学科学习进行认知机制研究。

因此,本文拟在分析当前领域知识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探讨领域知识的学科学习与教学问题,以期对认知学习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并以此指导学校的学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当代认知学习中的领域知识研究1、领域知识的提出及其结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 lexander等对认知和知识学习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研究者常常使用关于“知识”的不同术语来表征相同的意义,例如学科知识(disci2 p line knowledge)、主题知识(t op ic knowledge)、背景知识(backgr ound knowledge)或者先前知识(p ri or knowledge)在相关研究中都指个体所拥有的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

①术语或定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课题(BBA080049);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义的不统一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和交流。

另外,在认知学习和专家发展的研究中,具体领域的策略性知识常常被忽视,这就不利于从认知机制和知识角度考察专家知识的形成。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领域知识是专家特长的基础。

专家因为拥有丰富的领域知识而形成领域能力,进而形成领域特长。

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的学习与发展,本质上是领域知识在知识系统中表征的变化。

因此,在认知与知识学习研究中,一个能表征知识的领域特点以及认知特性的概念有利于研究的开展和探索的深入。

于是,A lexander等开始在认知学习研究中引入领域知识的概念。

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最初源于人工智能领域,是指在某一个领域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有关概念的约束的集合,具有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所有属性的特点。

②20世纪90年代初,A lexander总结了过去的知识表征分类后提出,领域知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所有知识。

就其知识构成而言,领域知识是由个体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陈述性(declarative)、程序性(p r ocedural)和条件性(conditi onal)知识这三部分组成的所有知识。

所谓陈述性知识即事实性的知识,是“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ing what);程序性知识指的是技能知识,即知道如何在操作任务中使用已有知识的知识(knowing how);条件性知识指的是限制性的知识,即知道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前面两种知识的知识(knowing when and why)。

③④个体所获得的各种知识形态都包含这三类知识,但是领域知识的三个成分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我们掌握了有关乘坐飞机的知识,我们就不仅具有“在哪里搭乘飞机、乘坐飞机需要做什么准备和注意什么事项”的事实性知识,还要掌握购票、登机等程序性知识,同时还要知道在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搭乘程序的限制性条件,即条件性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三类知识,我们才真正掌握了乘坐飞机的完整知识。

在领域知识中,A lexander非常重视知识的操作性,她强调指出知识(knowledge)与知识的使用(knowledge use)的不同,前者所指的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陈述性知识,而后者则是认知过程知识和特殊策略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其次,领域知识是有类别性和功能性的,它既包括了概念性、价值性知识,又包括有关思考过程、认识过程、反省和管理这些过程的知识,这些知识或者以内隐的智力理论、认知理论起到方法指导作用,或者通过个体的知识背景起到调节作用、或者通过智力技能方式直接进行认知操作。

⑤2、领域知识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与机制领域知识的概念提出之后,不少学者对领域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知研究,探讨了领域知识与个体认知操作的关系,考察了人类知识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证明了领域知识在认知学习中的作用。

他们的研究成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领域知识对工作记忆的增强效应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可以看做是认知系统的硬件,为进行知识学习提供基本的操作平台。

领域知识是认知系统的“软件”,为执行各种学习任务提供具体的操作功能,并能一定程度弥补工作记忆容量的不足,对工作记忆起到增强效应。

⑥关于这种增强效应,Ha mbrick和Engle认为是因为在记忆系统中存在一种检索结构(retrieval structure)。

⑦这种检索结构实质是领域知识高度整合、抽象化后形成的知识图式,它能将长时记忆进行编码,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提取相关信息。

在知识学习中,长时记忆对新信息进行编码时,检索结构能保证相关信息被持续地激活,从而提高工作记忆的效率。

此外,领域知识与工作记忆也存在交互作用,领域知识能促进记忆。

Acker man等指出,在特定领域的学习任务中,学生所拥有的领域知识能补偿工作记忆容量的不足。

⑧Ha mbrick 等认为,高工作记忆容量得益于拥有高水平的领域知识,领域知识和工作记忆能够相互促进,领域知识为新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基础,促进相关信息的记忆。

⑨(2)领域知识提高信息提取效率和预测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领域知识能够引导学生的注意指向特定的信息元素,迅速锁定和提取有用信息以保证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⑩Moose等研究发现高领域知识的被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有用信息。

λ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依赖领域知识的引导与学习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发生交互作用。

λω若缺乏了领域知识或者对特定领域的概念结构理解不足,学生就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引导,不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和有效组织。

λξ领域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对信息作出判断,为新知识的获得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领域知识可以作为新知识获得的一个预测指标。

La wless等在研究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因素时发现领域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λψ(3)领域知识与认知策略及探索技能在问题解决时,高领域知识的学生能执行高级的认知策略,且效率高,而低领域知识的学生则不能。

λζ学生的领域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形成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工来自该领域的新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

λ{高领域知识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接使用概念驱动的认知策略,而低领域知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先采用数据驱动的认知策略,再转换为概念驱动,耗费大量的心理资源,造成效率低下。

λ|领域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并提高认知策略执行的效率,提升学生探索技能,增强学生在新的学习任务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高领域知识的学生在探索性学习中表现出结构良好的、目标明确的探索行为,而低领域知识学生的探索行为则缺乏系统性、目标模糊。

λ}在探索性学习中,高领域知识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领域知识来修补当前信息的欠缺。

λ∼同时,高领域知识的学生对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旧信息进行重组,对整个探索行为提供一个合适的引导,而低领域知识的学生就难以胜任这样的任务。

µυ(4)领域知识增强元认知监控能力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元认知监控是资源分配和利用的中央调控机制。

通过元认知监控,学生能够激活与当前任务相关的知识,比较学习任务和已有知识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要获取的知识。

µϖ研究发现,高领域知识的学生可以很好地监控到差距,获取新知识并补充到原有的领域知识体系中;而低领域知识的学生则难以在短时间内监控到这种差异,无法在当前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此外,高领域知识的学生在认知作业时善于使用元认知监控对认知作业过程进行调整,以保证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而低领域知识的学生则难以调整认知过程。

3、领域学习及领域学习模型A lexander总结了关于专家与新手的研究和领域知识的研究后,开展了领域学习研究,考察学习活动中专家与新手的知识和技能运用特点。

A lexander结合了专长研究和学校教育的特点提出了领域学习模型(model of domain learning,MDL),用于阐释在特定领域内不断发展的专长的实质。

µω µξ领域学习模型从知识结构、认知策略和学习动机三个维度,根据个体的领域能力发展水平,划分为新手(accli m ati on)、胜任者(competency)和专家(expert2 ise)三个标志性阶段。

在新手阶段中,个体的知识是有限和零碎的,难以准确分辨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这个阶段通常使用表层水平策略来解决问题,其关于某个领域的动机水平也不高。

在胜任者阶段,领域知识得到了整合帮助个体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个体能够混合使用表层水平策略和深层加工策略来钻研任务,关于某个领域的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前一个阶段。

随着知识、加工策略和动机水平朝着积极方向的转变,个体的知识基础具备深度和广度,能为该领域创造新知;专家能够利用深层的高水平加工策略解决问题,并且有很高的动机水平因而能长期保持高水平的投入。

µψ µζ二、学科领域知识的基本构念当前,有关认知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已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尚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能有效地向教学迁移,产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