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广西】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范文.doc
第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第一单元从世界看中国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章,要学好祖国地理,认识和了解祖国地理全貌,首先要学好第一章——这个开篇之章,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
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
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
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三、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
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拼图游戏。
●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这些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4课时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课时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为学生展示了中国的美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仍有一定难度,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在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资源感兴趣,但对于一些地理专业术语和概念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理解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提高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等。
2.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
3.人文环境: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理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地理教案:《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教案:《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第一节、宽阔的疆域1、东亚、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优越2、大部分:中纬度四季分明:(北温带)3、国土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辖海:300万平方千米,内水面积为37万)4、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5、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6、相邻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7、隔海5个: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韩国8、最大盐场:长芦盐场9、最大渔场:舟山渔场10、最大群岛:舟山群岛11、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12、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13、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4、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15、我国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16、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殊行政区17、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为进展多种农业经济供应了有利条件;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展海洋事业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其次节、众多的人口1、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 2——1578(增长缓慢而平均)1600——1982(增长快速)、1982——2000(增长稍慢)3、为了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进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自20世纪70年月以来,我国坚决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取得很大成果。
1970——1999全国共削减诞生人口2.5亿人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5、我国平均人口密谋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6、以黑河和腾冲为界,我国人口分为多西两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请简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答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请列举中国的两个地理特点。
答案:地形特点: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地形齐全;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请简述中国的行政区划。
答案: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
(4)请列举中国的两个邻国。
(3)让学生阅读中国地理百科全书等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组织的活动,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国情报告,了解中国地理国情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七、板书设计
1. 中国地理位置
②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
③ 地理优势与挑战:资源与环境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图表、图片、颜色标注等手法,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八、课后作业
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要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行政区划、邻国与接壤线以及地理优势与挑战。
(4)中国的邻国与接壤线:学生可能对中国的陆上邻国、海上邻国以及接壤线的记忆和理解存在困难。
(5)中国的地理优势与挑战:学生可能对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等地理优势以及面临的资源和环境挑战难以全面理解。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地球仪、白板、教学挂图、地图册、学习手册等。
题型二:选择一个中国的地理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合集3篇)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合集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世界看中国》教案(合集3篇)《从世界看中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

《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正文第一篇:《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2、《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六年级思想品德组杭斌教材分析:通过学习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
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前准备: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
3.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
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引言1.1 导言无论世界对中国有怎样的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有雄伟的高山、蜿蜒的大河、广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平原,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长城、丽江古城等。
本教学设计将从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自然环境保护的现状。
希望通过这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认识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考和建议。
2. 正文2.1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了解。
许多人对中国的认识往往受到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中国常常被视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拥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新兴大国。
在西方社会中,对中国的了解往往受到一些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认为中国是一个传统保守的国家,或是对中国政治体制和人权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形象通常更加积极。
许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有赞赏的态度,认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也赢得了许多国家的尊重。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多元化且不断发展变化的。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对中国的了解也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2.2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域等。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自然环境非常多样丰富。
中国的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四个大区域:东部沿海低地、南部亚热带丘陵地区、北方平原和西部高原山地。
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教案标题:从世界看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2. 掌握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3.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4.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和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 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2.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和作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 学习: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的看法和认识4.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5. 总结: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3. 测验考试:组织测试或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国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时代需求,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_____ _____族 B_____ _____族 C_____ _____族 D______ ____族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对图
(填字母)中____________民族聚居的环境
的描述。
11.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国是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
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
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逐步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初步形成我国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2、在探索记忆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增强改革的意识。
教学重点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政区拼图、地图册、书本景观图上课时间:第一周(1课时)——第二周(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学期的要求(二)导入新课大家在假期里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外出旅游呢的确我国幅员辽阔,走遍祖国南北是每个人的梦想,下面我们将走进我们辽阔的祖国。
师生互动转动地球仪,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板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提问:1、我们如何分南半球和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2、中国位于哪个半球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什么4、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东临哪个大洋5、在地球仪上有五条很重要的线,是什么线6、这些线把地球划分了那几个带转入新课学生观察地图,说出中国大致的纬度及所在的温度带。
得出结论中国南北纬度大,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板书 1、大部分在温带讨论探究比较俄罗斯、巴西及中国的纬度位置,分析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总结:(1)俄罗斯纬度较高、寒带面积较广。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从世界看中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从世界看中国本单元是研究中国地理的第一章,旨在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的地理全貌,包括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等基础知识。
本章内容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及时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学生掌握了重要的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运用地图进行读图识记,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提高学生空间位置的判别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包括中国的位置和疆域、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将这三节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分别是中国的地理位置、34个省级行政区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在专题一中,我们将采用研究性研究的形式,让学生借助网络、PPT软件等多种信息工具,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展示、交流,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在专题二中,我们将通过描述学生的户口所在地,让学生研究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行政中心等。
在专题三中,我们将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说明人口分布的规律、民族分布的特点,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认识,理解有关基本国策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本单元适用于初二年级,共计5课时,每周2课时。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用地图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国土面积和邻国;在中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国策,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中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初中八年级地理《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从世界看中国》教案•相关推荐初中八年级地理《从世界看中国》教案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 记住我国领土面积3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4 计算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5 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
6 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7 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8 培养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我国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别的计算。
2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难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准备:投影片和地图册策略和方法:1、讲述、研讨2、激励学生,运用政区图,采用化整为零,分片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分布位置。
使学生初步学会化难为易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或演唱歌唱祖国的歌曲学生跟唱或合唱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据此得出中国的半球位置.板书:一、位置优越1 东半球、北半球提问:中国所在的洲和面对的洋学生据此表述中国的海陆位置讨论:中国的经度和纬度学生大体指图说出其经纬度,并计算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的差别。
以及960万平方千米陆地。
第二课时:导入提问:范围如此之广会带来那些地理现象?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谈一些自然现象。
讨论:有什么有利或不利影响?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描绘海岸线、四大海域、三大岛屿、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
板书:二、国土辽阔1、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辽阔的海域2、众多的邻国陆上15,海上6个讨论:学生做课本P5做活动1、2题总结知识点中国的位置和范围、四至点、四大海域、岛屿、海峡、内海等。
指导学生完成地图填充图册内容第三课时:[导人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领土》(第1 课时)教课目的:1、说出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2、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地点的优胜性。
3、知道我国国土的四至点。
4、认识我国所临大海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5、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增添学生激烈的民族骄傲感。
教课要点:掌握我国国土的四至点教课难点:经过对照剖析掌握我国的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教课方法:教育自学法,读图剖析法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回想初一学过的知识,复习三个问题1、东西半球分界限?南北半球分界限?2、高、中、低纬度区分依照?五带区分?二、解说新课问题:(自学)1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球,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她是洲东部,洋西岸。
2 、从纬度地点看,我国大多数位于地域,属带,南部少量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带,没有带。
3、从海陆地点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一个的国家。
联合P2图 1.1 让学生找到答案,会剖析地点。
活动:(合作)1、P3.1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纬度地点的特色和优胜性。
2、P3.2 经过剖析、对照、掌握我国海陆地点的优胜性。
明确:1、中国纬度广,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少许热带,没有寒带,而俄罗斯、加拿大大多数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巴西大多数位于热带。
2、蒙古为内地国,不利于对外贸易,经济落伍,日本为岛国,国土面积狭窄,资源困穷,多火山地震,而我国优胜性是海陆兼顾。
问题:(自学)1、我国陆地面积约,居世界第位。
2、我国自北向南临的大海挨次是、、、。
我国领水面积为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3、从P4 1.4 图找出我国四至点。
明确:我国国土四个端点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订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三、本节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我国优胜性的地理地点,懂得我国是个大海大国,陆地大国,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增添爱国热忱。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教案(地理)-whsdja教案-初二上册地理

介绍与《从世界看中国》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从世界看中国》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学习《从世界看中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另外,我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题目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完成起来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课后作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在课堂小结时,没有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课堂小结环节,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增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地图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利用气候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特点等。
3. 提升人地协调观: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4. 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中国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的关联: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如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
(5)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学生可能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理解不深,难以解释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地图分析、案例讲解、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设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教案(地理)-whsdja教案-初二上册地理
课题:
科目:
班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第一从世界看中国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重点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重点3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重点详解:重点1:位置优越国土辽阔34个省级行政1、位置优越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寒带。
⑷位置优点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5°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资*%库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哈吉、塔、阿、巴印度、尼、不丹、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西亚、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人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1第1章 从世界看中国》word教案 (3)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复习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极其特点:中国东、西半球中的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领土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一小部分在带,没有带。
位于大陆东部,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与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相比: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部分国土位于寒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寒凉、常年无夏,冻土广布;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属于南温带,绝大多数地区气候炎热。
而我国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仅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与面积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相比光热条件好,纬度位置更优越。
②与蒙古、日本相比:蒙古地处内陆,周围没有海洋,没有自己的出海口。
日本地处太平洋西部,周围为浩瀚的太平洋围绕,没有陆上邻国,也没有与外界进行陆上交往的通道。
而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同时拥有陆上和海上交往的便利条件。
因此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更优越。
2.海陆兼备的大国(1)领土面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包括领海在内的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
(2)邻国和濒临的海洋:陆上邻国有个,。
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有海、海、、海海。
与个国家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中的朝鲜和越南,也有部分领土是与我国隔海相望。
3.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县市)和(民族乡、镇)。
(2)目前,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人口数世界第位。
(2)增长趋势: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人口增长。
(3)人口国策:为了控制,提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从世界看中国》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从世界看中国课程类型新授课时 1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记住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以及我国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说出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及风土民情4.培养学生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省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2.对我国疆域轮廓有空间想象力,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学建议在讲授过程中,出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对省级行政区的记忆,可教会学生借助以下方法识记:口诀法;位置记忆法;分区记忆法;形状记忆法;典型地理事物记忆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准备与中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疆域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人口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民族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相关资料,调查中国疆域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人口和中国民族分布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上课前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提出问题,收集答案或者让学生在座位上回答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中国疆域轮廓、故宫、天安门等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PPT展示预习答案第二层级环节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的图片或视频1.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最东点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北点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可能有以下疑问:1.中国疆域的四个端点在哪?2.中国行政区域分三级的目的是什么?展示中国疆域四个端点的视频或图片点是帕米尔高原,最南点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2.我国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的目的: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环节二中国的人口1.中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人口多,以西人口少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中国的人口特征?2.中国民族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图片或视频,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或视频2.中国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3.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第三层级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中国疆域、人口、民族特点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中国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中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民族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7课时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置优越性2.国土辽阔领土、领海、34个省级行政区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国策、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担2.人口东多西少界线、密度、东部、西部三、多民族的大家庭1.56个民族2.民族的分布特点、分布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从世界看中国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从世界看中国2》一. 教材分析《从世界看中国2》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地形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中国的地理特征。
2.难点:理解中国地理特点与世界地理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中国地理案例,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以及地形等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国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填空、选择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理特点与世界地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优势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历范文】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
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
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
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
最后还有一个总论。
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
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
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
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
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
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
承转过渡同学们利用资料,自主探究除了我国的三个方面的位置的具体情况。
那这样的位置特点有哪些影响呢?
思考分析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分析阐述一下我国位置的影响。
1.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冬季,西沙群岛永兴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3.“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说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承转过渡总结同学们的分析,其中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利用教材第3页活动1,对比分析我国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有哪些优越性。
总结概括1.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总结延伸教材第3页活动2“写一段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