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朱华;田发明(综述);张柳(审校)【摘要】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软骨下骨改变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软骨下骨组织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改变是OA主要病理进程之一,明确软骨下骨对OA进程的影响,可更全面地认识OA的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文中从生物力学、生物学、影像学和基因学等方面就软骨下骨在OA的改变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Osteoarthritis ( OA) is a chronic joint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gener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changes of subchondral bon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OA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bchondral bone is one of the main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 OA .To confirm the role of subchondral bone in OA process can provide not only more details about the pathogenesis of OA , but also new targets for treatment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A may be possible by detecting radiographic and genomics of subchondral bone .We review subchondral bone chan-ges andits role in OA process in aspects of biomechanics , biology, radiological and genomics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095-1098)【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建【作者】朱华;田发明(综述);张柳(审校)【作者单位】063000 唐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063000 唐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063000 唐山,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0 引言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成为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主要疾病之一[1]。
膝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关节外侧室OA或膝外翻畸形,如采用胫骨高位截骨,不仅 能加大膝关节间隙向外上方倾斜的程度,还将导致膝关节侧 方不稳定,半脱位和OA进行性进展。因此要采用股骨髁上 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的手术方法简单,关键是要避免将胫骨平台关 节面造成骨折,如果能以坚强内固定,可以早期行关节功能 性锻炼,则术后疗效提高。推荐德国Link公司的改良 Giebel槽式钢板,其两枚皮质骨钉利用张力带的原理使截 骨面加压,并控制了远端旋转。
假体分:单髁型,全髁型。 固定方式:骨水泥、非骨水泥;按限制程度分:限 制型,非限制型。
固定方式:骨水泥,绝大多数骨水泥固定型膝 关节置换临床效果十分满意,骨水泥本身并不 是人工置换术的薄弱环节。而使用方法不当才 是问题的关键、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是通过 紧密压配和骨组织长入假体多孔层达到生物固 定的效果,非骨水泥假体对患者局部骨质及术 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术后负重推迟4~6周。长 期随访,两者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关节镜下软骨成形术,软骨移植术,微骨折软骨修复术,这 些都是针对OA软骨缺损的新兴手术,疗效不十分确切。韩 国学者的微骨折术在软骨缺损处用钢针戳出数个小孔,二次 关节镜检查,见原缺损处有软骨样组织附于骨面上,这种组 织日后能否演变成真正的软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的状况
料分两大类,钴合金和钛合金,只有少数患者对钴过敏,应询问相关病史。钴合 金+超高分子聚乙烯组成的假体是膝关节材料的“金标准”。
膝关节OA与肌力
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肌力测试分析,得出患侧与健侧差20%以上,而正常 在10%以内,结合临床实践,常常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的股四头肌和 绳肌之力下降势 必对下肢功能状态有影响,使膝关节不稳定因素加重,而不稳定又会加重OA的病变 程度,如此造成恶性循环。Nelson等认为对患肢进行有目的肌力锻炼。不但可以增 加关节的稳定性、阻断或降低这种恶性循环,而且可以缓解病情。
骨小梁的名词解释
骨小梁的名词解释骨小梁,又称为骨小柱,是人体骨骼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
它是由一组排列紧密的细长骨组成,构成了骨骼的支撑网状结构。
骨小梁所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使其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各种力的作用。
在人体骨骼组织中,骨小梁分布于骨头的内部。
它们呈均匀的纵横交错排列,形成了一种棱柱或六边形的结构,使骨头具有了更强的承重能力和抵抗力。
这种网状结构不仅能提供必要的强度,还能保持骨骼的轻量化,从而提高了身体的整体机能。
骨小梁是由细胞和骨基质构成的。
细胞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来维持骨小梁的形态和稳定性。
其中,骨吸收是指骨细胞的分解和吸收已有的骨组织,而骨形成则是指新骨的生成和沉积。
这两个过程相互平衡,以维持骨骼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骨小梁的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通常沿着骨力线方向排列,形成了与受力方向相适应的结构。
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有效地分散应力,减轻受力部分的负荷,从而提高整体力学性能。
骨小梁的形态和密度与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有关。
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小梁密度较高,而老年人则逐渐减少。
骨小梁密度的变化与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发生有关。
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钙摄入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支撑作用外,骨小梁还具有其他生理功能。
它们能够提供骨髓形成的环境,生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参与免疫和造血等重要生理过程。
此外,骨小梁还是矿物质的储存库,可以储存钙、磷等重要元素,当身体需要时释放出来。
综上所述,骨小梁是构成骨骼组织的关键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稳定、吸收与形成等功能。
它们的结构和分布状态对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持骨小梁的健康状态对身体的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的变化
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的变化1. 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个老朋友在唠叨,特别是在我们渐渐变老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骨头变得脆弱,容易折。
这就像一根老树枝,经过时间的洗礼,变得干瘪,轻轻一碰就断了。
骨小梁,这可是我们骨头里的小英雄。
它们像一根根支撑的钢筋,把我们的骨架撑得稳稳当当。
如果骨小梁出现问题,咳咳,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1.1 骨小梁的角色那么,骨小梁到底是什么呢?想象一下,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里面有很多支撑柱和横梁。
骨小梁就是这个结构里的支撑者,负责让我们的骨头不那么容易碎掉。
它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骨密度,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骨头的“健康值”。
一旦骨小梁被打乱,咱们的骨头可就成了“纸糊”的。
1.2 骨质疏松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小梁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开始渐渐懈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这时候,可能你还在为减肥、健身而拼命,骨头却在悄悄“罢工”。
不运动、饮食不均衡、缺乏钙和维生素D,这些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元凶”。
就像“得了便宜还卖乖”,平时不注意,结果可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哦。
2. 骨小梁的变化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骨小梁的变化也是缓慢而隐秘的。
初期可能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心里想着“我这骨头多结实啊”,其实人家早在暗中“打小算盘”了。
2.1 骨小梁的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骨小梁的数量开始减少。
想象一下,一座繁忙的城市,突然间人们都出门打工,留在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城市显得空荡荡的,骨小梁也在悄然离去。
骨密度下降,骨头变得脆弱,走路时都得小心翼翼,像在走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
2.2 骨小梁的质量下降而不仅仅是数量,骨小梁的质量也在悄悄降低。
就像一块好好的砖,逐渐变得松软,不再结实。
这时候,骨小梁不再能承担应有的负荷,容易产生裂缝,甚至造成骨折。
你可知道,有的人甚至在打个喷嚏的时候就能摔个跟头,真是让人心痛得直掉眼泪。
3. 如何应对骨质疏松面对骨质疏松,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89 总 8 )・7 ・ 5
骨质 疏 松 症 中医药 治疗研 究进 展
浙 江 中医药大 学 ( 州 杭 305 ) 万 103 蕾 卢 建华
骨质疏松 症是 以性增 高 的骨 骼疾病 , 痛为其 最典型 的 疼
结果黄芪水提液加激素与激素组 比较 , 骨吸收减少 6 % , 9 形成 增加 10 , 0 % 骨小梁面积增加 2 % , 示黄芪 能预 防类 固醇 性 7 提 骨质疏松症 。黄芪水溶液主要是抑制骨形成 , 又抑 制骨吸收 , 但 以抑制骨 吸收为主 , 因此黄 芪能从 整体 上改善 去卵 巢大 鼠 的骨代谢 。
2 达及成骨 细胞增殖 影 响的 实验研 究发 现 , 曲能 明显 增 表 红 加骨 中 B P2的含量 , M- 促进 间充质细胞 向成骨细胞转 化 , 同时
临床表现 。近年来 中医药对 骨质疏松症的研 究取得 了很 大进
展, 现综述如下 。
随着药物浓度升高 , 曲含药 血清刺 激细 胞增殖 与分 化 的能 红
原 mR A的表达 , N 结果 表 明 , 中药治 疗后 , M - R A的 经 M P9m N
度, 改善大 鼠骨结构力学及骨材料力学指标 , 有效抑制 骨量丢
收 , 制骨吸收 。 抑
22 4 淫 羊藿 ..
淫羊藿为传统 的补 肾壮 阳中药 , 富含黄酮 类
化合物 , 具有性激素样 作用 ; 直接 抑制 骨吸 收和促 进骨 形成 ,
使机体代谢处 于骨 形成 大 于骨 吸收 的正 平衡 状 态 。张 荣 华
刘和娣 等l 对 中药促进肠 钙吸收 的 6 J 等 lj 1 对治 疗骨 质疏 松症用 药进 行 统计 , 0 筛选 了有效 方药 3 1 条 , 中补 阳药 占整个 补益药 的 4 % , 羊藿 在统计 的 8 其 o 淫 4味 用药 中, 使用频率在 9次 以上。 杜靖远等( 】
2023年骨科医生个人总结:全球骨科研究进展与中国实践
2023年骨科医生个人总结:全球骨科研究进展与中国实践全球骨科研究进展与中国实践引言:2023年已经到来,对于作为一名骨科医生而言,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
回顾过去几年,全球骨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同时,中国在骨科领域的实践也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本篇文章将对2023年全球骨科研究发展进行概述,并探讨中国在骨科领域的实践。
一、骨科研究的全球进展1.1 骨折修复技术的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骨折修复技术逐渐被更新,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3D打印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应用,骨折修复的准确性和可塑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1.2 先进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在骨科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骨科研究积极开展人工关节研发,并实现了更加持久和适应多种运动的人工关节植入,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全球骨科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手段的改进,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中国骨科实践的辉煌成就2.1 骨科手术的精确化中国骨科医生在手术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和精确的手术方案,骨科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
2.2 海绵骨移植技术的创新中国骨科医生将海绵骨移植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骨折修复、骨缺损填充等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一创新使得患者的骨折愈合更加完整和均匀,恢复期缩短。
2.3 骨科康复的个性化方案中国骨科医生注重康复阶段的个性化护理和康复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这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促进了骨骼功能的恢复。
三、展望与反思2023年,全球骨科研究在技术革新和治疗手段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加优质和精确的服务。
然而,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3.1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骨科研究进展的关键。
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17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17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5-骨关节炎诊治要点及研究进展一)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原因分析1.骨关节炎的疼痛原因不包括骨膜炎。
正确答案为E。
2.人体下肢在站立时是一个闭合动力环。
正确答案为A。
3.腰椎、髋和膝关节是一个生物力学单位的整体,三个部位存在密切联系,分析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三者在发育上来源于同一个细胞。
正确答案为E。
4.腰椎、髋和膝关节是一个生物力学单位的整体,其中膝关节应填写在括号内。
正确答案为A。
5.骨关节炎疼痛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发生了问题,不包括物理学。
正确答案为E。
6.OA最新定义包括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软骨破溃和磨损、软骨下骨硬化、象牙变、骨赘及软骨下囊肿、慢性滑膜炎。
以上说法均正确,错误选项为E。
7.骨关节炎疼痛的关节外因素不包括髋关节疾患-闭孔神经(关节支、隐神经)。
正确答案为D。
8.关节外其他因素导致骨关节炎疼痛,不包括血液粘滞度高。
正确答案为C。
二)骨关节炎的前期病变及其处理1.骨髓刺激技术、骨软骨自体、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骨软骨异体移植均为软骨再生技术,唯独接骨折术不是。
正确答案为B。
2.关节僵硬不是需要重视骨关节炎前期病变的情况。
正确答案为E。
三)膝关节的骨赘需要切除吗?该部分内容缺失,无法进行修改。
1、骨赘切除在早期不建议采取,因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裸露骨面,导致血性关节积液,这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2、骨赘长期刺激骨组织常会导致滑囊炎和滑膜炎的形成。
3、关于OA最新定义,所有说法都正确,包括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软骨破溃和磨损、软骨下骨的硬化、象牙变,以及骨赘和软骨下囊肿的形成,还有慢性滑膜炎。
4、骨赘切除可能会导致血性关节积液的出现,因此并不常规推荐。
5、骨关节炎疼痛时,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等多个角度都会发生问题,唯独不包括物理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的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大家 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期待未来服务。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KOA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西医治疗KOA各有其特色和优势,本次演示将就中西医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 疗是基础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激素类药物等,可以缓解疼 痛、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治疗主要用于病情较重、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包括膝关节镜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等。物理治疗如针灸、推拿、水疗等可以改 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4、中药外敷:将中药制成膏剂、酊剂等外敷于患处,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缓解关节疼痛。
5、拔罐疗法:通过拔罐负压吸引,可舒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紧张及 关节疼痛。
6、艾灸疗法: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湿痹 阻型KOA。
7、针刀疗法:通过针刀松解粘连、剥离瘢痕,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关节功 能。
例如,采用西医的非手术治疗结合中医的中药内服、外敷等,可缓解疼痛、改 善关节功能;采用西医的手术治疗结合中医的术后康复训练及中药调理等,可 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中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各有其特色和优势。西医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 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及 外敷等也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年龄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 骨细胞的合成和分解平衡失调,导致软骨退行性变。此外,性别、体重、家族 史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学第43卷2019年第5期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3No.5May.2019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李慧敏1,方康权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梧州543000;2.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99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涉及内分泌系统及骨骼系统的代谢性骨病,以因骨量降低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增大为临床特征。
针对骨质疏松,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为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吸收药物及双重作用药物联合治疗,随着对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对临床工作者更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对骨质疏松症的各类治疗药物进行阐述。
关键词: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9.05.061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多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7%,其中大于50岁的女性患病率高达50%,预估2020—2050年中国患有骨折疏松症人数约为2.9亿[2],且有呈持续上涨趋势。
骨质疏松症并非不治之症,通过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是可以防治的,可以达到缓解骨痛、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之目的[3]。
随着药物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目前临床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主要为抑制骨吸收药,防止骨过量丢失与促进骨形成药物,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但药物种类繁多,为使临床医师根据骨质疏松病因更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予以综述如下。
1抗骨吸收的药物1.1双磷酸盐类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
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骨性关节炎(OA)不仅是骨与软骨发生退行性变的过程,同时软骨下骨也发生着改变,其在维持软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作用下,软骨下骨的重塑过程使骨与软骨承受更高的应力。
软骨下骨损伤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扩大了骨与软骨之间异常的交流通道,软骨下骨代谢产生的生物调节因子通过扩大的生物学交流通道直接促进软骨的退变。
因此,研究软骨下骨内细胞及结构的变化、新生血管形成、骨与软骨之间的生物学交流以及软骨下骨的重塑过程,将会对OA的研究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从解剖结构、生物力学、骨重塑和治疗等方面对软骨下骨在OA中的改变及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塑【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005-03引言随着全球老龄化人口增加,骨性关节炎(OA)正逐渐成为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是导致中老年人群功能残疾和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1]。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软骨下骨的变化在OA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OA进程的重要标志。
在OA发展过程中不论软骨下骨改变是否早于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都是治疗OA的潜在目标[2]。
现对近年来软骨下骨在OA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软骨下骨解剖结构骨和软骨之间由骨软骨板相隔,骨软骨板是骨与软骨之间的交流区。
骨软骨板由薄层皮质骨(软骨下皮质终板)和钙化软骨层组成,起抵抗剪切力、传导分散应力、紧密连接骨软骨等作用。
钙化的软骨层经潮线与关节软骨相隔,潮线表面密集分布着胶原纤维,对抗剪应力和限制软骨钙化。
软骨下皮质终板是位于钙化软骨层和松质骨之间的一层富有血管薄层皮质骨。
小动脉、小静脉和窦状小管可穿行于软骨下终板血管通道中,软骨下皮质终板终末血管可与深层软骨直接接触,连接髓腔和软骨层,提供给软骨大约50%的营养。
Pan等[3]在研究中发现软骨和软骨下骨间存在着物质运输的通道。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的全身代谢性骨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等类型,有研究提出在年龄超出40岁的群体中,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该病由于骨皮质变薄、骨量及骨小梁降低而导致骨脆性增长,可诱发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并引发骨折、脊柱变形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1-2]。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对于辅助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日趋丰富,其可通过内治及外治等方式缓解临床症状,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3-4]。
1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范畴,其主张瘀毒及脏腑虚衰是骨质疏松致病的影响原因,其中脏腑虚衰是引发骨痿的根本因素,且肾虚是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肾主藏精,精生髓化血以养骨,肾和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若肾精充沛,那么可见骨骼强健,若肾精缺乏,则骨髓则可能为无水之源,髓不养骨。
有文献报道提出,肾虚证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下,肾虚则会影响钙磷代谢,继而引发骨质疏松;脾胃化生气血,是后天骨髓之本,如果患者脾虚不运,血无以化精,先天之精难以获取充养,可能会导致骨髓失养[5-6]。
在现代医学分析中,其认为脾不仅具有消化系统的相关功能,同时参与了人体免疫、物质代谢、神经调节等过程,利用这些途径能够对磷、骨钙等矿物质的吸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骨质疏松。
此外,骨痿的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这可能和高龄者虚、瘀等体质相关,且虚、瘀均为骨痿发病的重要病机,两者互为因果,若患者脏腑虚衰,则无力行血,血滞则疲成,新血不生,导致虚更虚,促使肌肉、筋脉和骨髓难以获取营养,进一步引发痿废、疼痛等,加剧骨痿。
2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应用2.1…单味及复方中药治疗现代研究认为多种中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可取得确切疗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见中药包括当归、骨碎补、熟地黄、牛膝、淫羊藿等。
淫羊藿作为一种补益中药,淫羊藿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可发挥强筋健骨、温阳补肾、祛风除湿等效用。
医学影像题库肌骨练习题
一选择题1.关于四肢关节的 X线描述那项是正确的: (B)A 关节间隙代表关节腔B 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了关节软骨及其间的真正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C 小儿的关节间隙较成人的狭窄D 随年龄的增长,小儿的关节间隙逐渐加宽E 关节软骨及关节囊可以在 X线片上明显显示2. 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减少,见于: (C)A 骨质破坏B 骨质疏松C 骨质软化D 骨质关节进行性变E 骨质增生硬化3.指出哪点描述不正确: (B)A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 X线表现相反B 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为局部骨质密度降低C X线片显示关节面不规则缺损,表示有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同时破坏D 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基质和矿物质含量同时减少E 骨膜增生的常见原因是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血管性病变和生长发育异常4. 下列哪种疾病无骨膜反应: (A)A 骨瘤B 骨髓炎C 成骨型骨肉瘤D 溶骨型骨肉瘤E 尤文肉瘤5. 骨质破坏的基本X线表现是:(E)A 骨密度减低B 骨小梁模糊C 骨小梁变细D 骨结构紊乱E 骨结构消失6.关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正确: (E)A 骨骼变形B 骨质破坏C 骨小梁模糊D 假性骨折线出现E 骨密度减低7.指出不是骨折的 X线征象: (E)A 嵌入性致密增高带B 骨皮质凹陷与隆突C 骨小梁中断与扭曲D 骨骺分离E 边缘硬化线形成密度减低影8.青枝骨折的 X线表现为:(E)A 骺端有一条状致密白线B 骺端可见一透亮锐利的线状影C 骺端与骨骺端分开D 骺端骨皮质中断E 骺端骨皮质与骨小梁扭曲折叠9.疲劳骨折最好发于:(B)A 肩胛骨喙突B 第二、三跖骨C 胫腓骨D 肱骨E 尺桡骨10.骨折不愈合的 X线征象是:(C)A 两骨折端移位B 两骨折端分离C 两骨折端骨质硬化D 两骨折端成角E 两骨折端重叠11.最容易损伤脊髓的外伤是:(E)A 横突孔骨折伴附件骨折B 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横突骨折C 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D 下腰椎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E 胸椎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12.选出一种预后可能比较严重的脊椎骨折:(C)A 横突骨折B 椎体压缩骨折,骨性椎管完整C 骨折片进入椎管内D 棘突骨折E 单纯上关节突骨折13. 外伤性关节脱位最常见于:(A)A 肩关节B 肘关节C 髋关节D 腕关节E 膝关节1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那项不是: (D)A 骨质破坏B 骨膜反应C 骨骼变形D 软组织肿块E 发热1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E)A 局部骨质疏松B 以骨质破坏为主,周围伴骨质硬化C 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D 早期即有骨质破坏出现E 以骨质破坏为主,一般没有明显骨质增生硬化16.儿童化脓性骨髓炎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C)A 儿童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B 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浸润C 骨骺板起屏障作用D 关节囊对关节腔有保护作用E 关节间隙比成人大17.化脓性骨髓炎的基本 X线征,那项最为特征性表现: (B)A 骨膜反应B 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C 软组织肿胀和窦道形成D 病理性骨折E 骨轮廓粗大,变形18. 慢性骨髓炎主要 X线征象是:(E)A 软组织肿胀B 骨质破坏C 骨增生硬化D 大块骨溶解E 骨质增生、硬化及死骨19.化脓性关节炎不包括: (C)A 关节囊肿胀B 关节间隙狭窄C 骨质疏松D 关节面边缘少许骨质破坏E 关节骨性强直20.骨关节结核的主要感染来源是:(D)A 经消化道传染B 经呼吸道传染C 继发于肠结核D 继发于肺结核E 经皮肤直接侵入21.对脊柱结核的检查,CT优于平片在于显示:(E)A 椎间隙变窄B 骨质破坏C 骨质增生D 钙化E 椎管内脓肿22.下列哪项不是脊椎结核的X线征象: (C)A 椎体破坏变形,相互嵌入B 脊柱后凸畸形C 脊柱呈“竹节状”外观D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E 椎旁脓肿形成23.椎体骨破坏与椎间隙变窄并存时,应考虑哪种疾病: (B)A 脊柱转移瘤B 脊椎结核C 椎体骨质疏松D 脊椎压缩性骨折E 脊椎血管瘤24.骨关节结核首先好发部位是:(B)A 踝关节B 膝关节C 脊柱D 肘关节E 腕关节25.骨干骺部出现一局限类圆形,边缘清楚的骨破坏,其内见碎屑状死骨,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也无骨膜反应,最大可能为:(B)A 骨脓肿B 骨结核C 骨囊肿D 骨肉瘤E 骨巨细胞瘤26.关节结核的关节面破坏首先发生在:(D)A 骨骺B 干骺端C 骨骺板D 关节非承重面,关节囊附着处E 关节承重部位,穿过关节呈对称性27.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D)A CT平扫B CT增强C CT平扫+增强D MRIE X线平片+体层28.关于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哪项错误: (E)A 生长缓慢,病程长B 病变边缘骨硬化C 骨膨隆D 病变边缘清楚E 皮质断裂29.下列表现反映骨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征象是:(C)A 病变的大小B 病变的部位C Codman三角D 关节是否受累E 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30.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错误: (D)A 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B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C 男性多于女性D 可侵蚀附近骨,形成破坏E 10岁到20岁发病率高31.哪些描述不符合骨巨细胞瘤表现:(D)A 长骨骨端关节面下出现溶骨性破坏区B 破坏区内出现肥皂泡样骨性间隙C 骨皮质菲薄向外膨胀D 骨膜增生明显E 病变处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32.良性骨巨细胞瘤的 X线所见,选出一项错误的: (E)A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B 早期呈偏心性骨质破坏C 典型者呈皂泡样多房性改变D 周围可见薄层骨壳形成E 邻近有针样瘤骨33.骨肉瘤好发于:(B)A 0岁~10岁B 11岁~20岁C 20岁~30岁D 30岁~40岁E 40岁~50岁34.下列那项不是骨肉瘤的 X线表现 : (C)A 溶骨性骨破坏B 瘤骨形成C 死骨形成D 骨膜反应E 软组织肿块35.骨肉瘤的 X线表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B)A 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或骨端B 骨质呈膨胀性破坏C 可见皮质旁骨膜反应D 有瘤骨形成E 局部有软组织肿块36.转移性骨肿瘤的 X线表现,下列那项错误: (E)A 骨质破坏可单发或多发B 一般无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C 常伴病理性骨折D 脊柱,骨盆,肋骨多见E 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37.前列腺癌多发生骨转移,其表现多为:(D)A 成骨型B 溶骨型C 混合型D A,B,C都是E A,B,C都不是38.关于骨囊肿的X线表现,哪项错误: (E)A 好发于肱骨、股骨和胫骨B 为膨胀性、边界清楚圆形、卵圆形透亮区C 病变长轴方向与骨干一致D 有单房和多房囊肿E 有骨膜反应39.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于哪一个年龄段:(A)A 20岁以下B 30岁以下C 40岁以下D 50岁以下E 60岁以下40.90%腰椎间盘疝发生在那些部位:(E)A L1/2B L2/3C L3/4D L4/5E L4/5和L5/S141.CT示腰4椎体后缘有一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外脂肪层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增粗。
MicroCT在骨成像及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
Micro CT在骨成像及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骨质疏松研究显微CT成像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尤为重要,特别是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因为它是少数能够提供骨矿物质含量和密度信息的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高分辨率的显微CT测量这些变化,有助于开发治疗剂并理解控制这些过程的分子机制。
在骨质疏松的动物研究中,雌性鼠双侧卵巢摘除是一个较成熟的模型,可以成功建立模拟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状。
例:有A-F编号的6个实验大鼠离体股骨样本,其中A是正常对照组,B到F为骨质疏松组(去卵巢造模)使用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
分割处理如图1所示;感兴趣区骨小梁的展示如图2;ROI骨小梁和ROI 皮质骨的相关骨参数计算如表1.图1:三视图及3D对感兴趣区的位置选取展示。
图2:3D透视展示;对感兴趣区的骨小梁和皮质骨的分割提取。
图3:A-F组中,正常组与不同药物干预下的骨小梁表现的差异性展示。
表1: 对ROI骨小梁位置(生长板以下1.5mm处,2mm长)、ROI皮质骨位置(生长板以下5mm处,2mm长)的进行骨参数计算。
骨再生材料研究有关材料植入物的骨骼研究中,通常的目标是检查骨整合,即植入物周围的骨骼状态。
显微CT可以提供植入物和周围骨骼的3D图像数据,并提供相关分析。
图4:对同一只大鼠的两侧颅骨开孔进行不同处理下的修复效果。
开孔后,一侧加骨生成材料(图上侧),对侧作为对照侧不加任何材料(图下侧);经一段时间的饲养和颅骨的生长修复后,用显微CT对大鼠的颅骨扫描成像,观察两侧的颅骨修复情况,可观察到加了骨生成材料侧的颅骨恢复情况好于对照侧。
图5:通过Avatar软件对骨生成材料和新生骨进行分割处理。
表2:材料侧和对照侧的新生骨分析。
骨关节炎研究建立骨关节炎(OA)动物模型是寻找关节炎疾病有效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
因显微CT可探测骨髓和骨皮质的微小结构改变,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相比,在评估小关节中有很大的优势。
利用显微CT可以评估骨性关节炎进展中软骨骨质的微小变化,评估骨密度以及软骨骨化情况来研究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以及软骨中的钙质沉积变化。
医学影像题库肌骨练习题
一选择题1.关于四肢关节的X线描述那项是正确的:(B)A 关节间隙代表关节腔B X线所见关节间隙包括了关节软骨及其间的真正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C 小儿的关节间隙较成人的狭窄D 随年龄的增长,小儿的关节间隙逐渐加宽E关节软骨及关节囊可以在X线片上明显显示2.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盐含量减少,见于: (C)A 骨质破坏B 骨质疏松C 骨质软化D 骨质关节进行性变E 骨质增生硬化3.指出哪点描述不正确: (B)A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相反B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为局部骨质密度降低CX线片显示关节面不规则缺损,表示有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同时破坏D骨质软化是指单位体积内骨基质和矿物质含量同时减少E 骨膜增生的常见原因是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血管性病变和生长发育异常4.下列哪种疾病无骨膜反应: (A)A 骨瘤B 骨髓炎C 成骨型骨肉瘤D 溶骨型骨肉瘤E 尤文肉瘤5.骨质破坏的基本X线表现是:(E)A 骨密度减低B 骨小梁模糊C 骨小梁变细D 骨结构紊乱E 骨结构消失6.关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正确:(E)A 骨骼变形B 骨质破坏C 骨小梁模糊D 假性骨折线出现E 骨密度减低7.指出不是骨折的X线征象:(E)A 嵌入性致密增高带B 骨皮质凹陷与隆突C 骨小梁中断与扭曲D 骨骺分离E 边缘硬化线形成密度减低影8.青枝骨折的X线表现为:(E)A 骺端有一条状致密白线B 骺端可见一透亮锐利的线状影C 骺端与骨骺端分开D 骺端骨皮质中断E 骺端骨皮质与骨小梁扭曲折叠9.疲劳骨折最好发于:(B)A 肩胛骨喙突B 第二、三跖骨C 胫腓骨D 肱骨E 尺桡骨10.骨折不愈合的X线征象是:(C)A 两骨折端移位B 两骨折端分离C 两骨折端骨质硬化D 两骨折端成角E 两骨折端重叠11.最容易损伤脊髓的外伤是:(E)A 横突孔骨折伴附件骨折B 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横突骨折C 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D 下腰椎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E 胸椎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12.选出一种预后可能比较严重的脊椎骨折:(C)A 横突骨折B 椎体压缩骨折,骨性椎管完整C 骨折片进入椎管内D 棘突骨折E 单纯上关节突骨折13.外伤性关节脱位最常见于:(A)A 肩关节B 肘关节C 髋关节D 腕关节E 膝关节14.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那项不是: (D)A 骨质破坏B 骨膜反应C 骨骼变形D 软组织肿块E 发热1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E)A 局部骨质疏松B 以骨质破坏为主,周围伴骨质硬化C 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D 早期即有骨质破坏出现E 以骨质破坏为主,一般没有明显骨质增生硬化16.儿童化脓性骨髓炎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C)A 儿童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B 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浸润C 骨骺板起屏障作用D 关节囊对关节腔有保护作用E 关节间隙比成人大17.化脓性骨髓炎的基本X线征,那项最为特征性表现:(B)A 骨膜反应B 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C 软组织肿胀和窦道形成D 病理性骨折E 骨轮廓粗大,变形18.慢性骨髓炎主要X线征象是:(E)A 软组织肿胀B 骨质破坏C 骨增生硬化D 大块骨溶解E 骨质增生、硬化及死骨19.化脓性关节炎不包括: (C)A 关节囊肿胀B 关节间隙狭窄C 骨质疏松D 关节面边缘少许骨质破坏E 关节骨性强直20.骨关节结核的主要感染来源是:(D)A 经消化道传染B 经呼吸道传染C 继发于肠结核D 继发于肺结核E 经皮肤直接侵入21.对脊柱结核的检查,CT优于平片在于显示:(E)A 椎间隙变窄B 骨质破坏C 骨质增生D 钙化E 椎管内脓肿22.下列哪项不是脊椎结核的X线征象:(C)A 椎体破坏变形,相互嵌入B 脊柱后凸畸形C 脊柱呈“竹节状”外观D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E 椎旁脓肿形成23.椎体骨破坏与椎间隙变窄并存时,应考虑哪种疾病: (B)A 脊柱转移瘤B 脊椎结核C 椎体骨质疏松D 脊椎压缩性骨折E 脊椎血管瘤24.骨关节结核首先好发部位是:(B)A 踝关节B 膝关节C 脊柱D 肘关节E 腕关节25.骨干骺部出现一局限类圆形,边缘清楚的骨破坏,其内见碎屑状死骨,邻近无明显骨质增生,也无骨膜反应,最大可能为:(B)A 骨脓肿B 骨结核C 骨囊肿D 骨肉瘤E 骨巨细胞瘤26.关节结核的关节面破坏首先发生在:(D)A 骨骺B 干骺端C 骨骺板D 关节非承重面,关节囊附着处E 关节承重部位,穿过关节呈对称性27.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D)A CT平扫B CT增强C肾平扫+增强D MRIE X线平片+体层28.关于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哪项错误:(E)A 生长缓慢,病程长B 病变边缘骨硬化C 骨膨隆D 病变边缘清楚E 皮质断裂29.下列表现反映骨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征象是:(C)A 病变的大小B 病变的部位C Codman 三角D 关节是否受累E 是否合并病理性骨折30.骨软骨瘤的X线表现,下列哪项错误:(D)A 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B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C 男性多于女性D 可侵蚀附近骨,形成破坏E 10岁到20岁发病率高31.哪些描述不符合骨巨细胞瘤表现:(D)A 长骨骨端关节面下出现溶骨性破坏区B 破坏区内出现肥皂泡样骨性间隙C 骨皮质菲薄向外膨胀D 骨膜增生明显E 病变处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32.良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所见,选出一项错误的:(E)A 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B 早期呈偏心性骨质破坏C 典型者呈皂泡样多房性改变D 周围可见薄层骨壳形成E 邻近有针样瘤骨33.骨肉瘤好发于:(B)A 0岁〜10岁B 11岁〜20岁C 20岁〜30岁D 30岁〜40岁E 40岁〜50岁34.下列那项不是骨肉瘤的X线表现:(C)A 溶骨性骨破坏B 瘤骨形成C 死骨形成D 骨膜反应E 软组织肿块35.骨肉瘤的X线表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B)A 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或骨端B 骨质呈膨胀性破坏C 可见皮质旁骨膜反应D 有瘤骨形成E 局部有软组织肿块36.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下列那项错误:(E)A 骨质破坏可单发或多发B 一般无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C 常伴病理性骨折D 脊柱,骨盆,肋骨多见E 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37.前列腺癌多发生骨转移,其表现多为:(D)A 成骨型B 溶骨型C 混合型D A,B,C都是E A,B,C都不是38.关于骨囊肿的X线表现,哪项错误:(E)A 好发于肱骨、股骨和胫骨B 为膨胀性、边界清楚圆形、卵圆形透亮区C 病变长轴方向与骨干一致D 有单房和多房囊肿E 有骨膜反应39.动脉瘤样骨囊肿多见于哪一个年龄段:(A)A 20岁以下B 30岁以下C 40岁以下D 50岁以下E 60岁以下40.90%腰椎间盘疝发生在那些部位:(E)A L1/2B L2/3C L3/4D L4/5E L4/5 和 L5/S141. CT示腰4椎体后缘有一局限性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外脂肪层消失,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增粗。
骨小梁Micro-CT图像形态计量学参数计算方法综述
A M ethodological Review on M orphom etric Param eters of M icro—CT Trabecular Bone Im ages
Liu Rong Guo Xinlu Zhang Yakun W ang Yongxuan。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 16024,Liaoning,China)
(Aff 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 o f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001,Liaoning,China)
Abstract:Oຫໍສະໝຸດ teoporosis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orthopedic field. Some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not only
37 卷 2 期 2018年 4月
中 国 生 物 医 学 工 程 学 报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1. 37 No. 2 April 2018
骨小 梁 Micro-CT图像 形 态计 量 学 参 数计 算 方 法综 述
the chang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ass)but also changes of trabecutar bone structure are pathogenic
factors.The trabecular bone morphometric analysis is one kinds of important method to study trabecular bone stru cture change. In this paper,some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trabecular bone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based on Micro-CT image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trabecular anisotropy, connectivity, str u cture model index, texture and other trabecular bone characteristics. M eanwhile, some examples were given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bility,pros and cons of the trabecular bone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dru g treatment. Key words:osteoporosis;trabecular bone;morphometric;image analysis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进展
【 摘 要】 随着对 骨质疏松症认 识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现阶段临
床抗骨 吸收药物唑来膦 酸已进 人临床应用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唑来膦酸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的治疗都有 显著的疗 效 ,能明显缓解患者骨痛 ,提高骨密度 ,降低骨折发生风险和减少骨量丢失 。然而 ,
并逐渐增加骨密度 ( B MD),进而 降低骨折发生 的风险 ,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j 。
1 唑 来膦 酸 的作用 机制
的全身 I 生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使骨骼脆性增 加 ,进而提高了患者骨折 的发生率 ,尤其是脊柱 、 双髋 、 双腕 、 骨盆 以及上臂骨折 的发生风险 。 在我国, 长期 以来对骨质疏松症重视度不够高 ,患者的依从
疗 效评 估 ,同 时测 量 腰椎 及 股 骨 颈 B MD,结 果 , ( P<0 . 0 1 ),治疗 后 6个 月较 治疗 前 下 降更 明显 ( P<0 . 0 0 1 );B组治 疗后 与 同期 A组 比较 ,下降 更 明显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尸<0 . 0 1 ); A组 3个 月 后腰 椎 ( L ’ )侧 位 及 左 股 骨 颈 B MD
干扰细胞周期 ,唑来膦酸还可以诱导破骨细胞和其
前体 细胞 的凋 亡过 程 , 达到抗 骨 质吸验证明,唑来膦酸也可以作用于人类成骨细 细胞前体的分化与增殖 , 促进骨的再生与形成 。
2 唑 来膦 酸 的临床 应用
使得患者擅 自 停用或漏服,阻碍了骨质疏松症的预 胞 ( o s t e o b l a s t ) 促进骨 的合成代谢 ,并能影响成骨 防和治疗。第 3 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是 目
【课题申报】骨质疏松症的新诊断方法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新诊断方法研究《骨质疏松症的新诊断方法研究》课题申报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系统性骨病,容易导致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卫生和经济负担。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骨密度测定,如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等,然而,这些方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对于一些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开发一种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课题旨在通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从而建立一种准确、敏感、可操作性强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为该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支持,降低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1. 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组织样本,包括被切除的骨组织、骨骼活检样本等。
2. 对骨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候选基因。
3. 通过生物学方法,验证候选基因的功能和相关性,确定最具潜力的生物标志物。
4. 开发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在样本中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5. 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临床试验,比较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诊断效果,并评估其对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6. 分析研究结果,撰写论文,将研究成果投稿至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并进行学术交流。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非侵入性、经济实用的骨质疏松症新诊断方法,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率,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与方案1. 数据采集:收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获得患者同意参与研究。
2. 样本收集与处理:收集被切除的骨组织样本、骨骼活检样本等,并进行样本储存和处理。
3. 基因检测: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课题申报】骨质疏松症的骨质建模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骨质建模研究骨质疏松症的骨质建模研究一、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特点为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易于发生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个体与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质代谢、骨结构研究等方面,而对于骨质疏松症相关骨质建模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题旨在利用先进的骨骼成像技术和计算模拟方法,探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建模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策略。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拟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成像数据的分析,结合计算模拟方法,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建模机制。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探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建模的改变规律:通过对骨骼成像数据的分析,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建模过程中骨质生成和吸收的动态平衡变化规律,了解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中骨质建模的异常改变。
2. 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通过骨骼成像数据的分析,结合计算模拟方法,研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组织的微结构变化,探究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
3. 探索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基于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建模机制的深入研究,建立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指标,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增加对骨质疏松症骨质建模机制的认识,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骨骼成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选择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参与者,采用骨密度扫描仪(DXA)和骨骼CT等先进设备获取骨骼成像数据。
通过对骨骼成像数据的分析,提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参数信息,包括骨密度、骨小梁结构等。
2. 骨质建模过程的数学模型构建: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质建模过程,结合现有骨质模型和数学模型,构建适合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包括骨质生成和吸收的动态平衡机制,以及骨组织的微结构变化。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程参考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骨关节与软组织病例9-1【临床病史】患者,女,1岁,因“跌倒后右上臂活动受限2小时”来医院就诊,行右尺桡骨正侧位片检查。
【描述】右尺桡骨远端干骺端宽大、展开,中央部凹陷呈杯口状,干骺端骨小梁粗糙、紊乱,呈毛刷状,自干骺端向骨骺方向延伸,骨骺与干骺端间距增大。
【诊断】佝偻病。
【鉴别诊断】1.各种代谢性佝偻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2.骨质疏松:主要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变细,骨皮质变薄,但边缘清晰,病理骨折多见,但少有骨骼畸形。
病例9-2【临床病史】患者,女,69岁,因“腰部疼痛3月余,近1周加重”来医院就诊,行腰椎CT重建检查。
【描述】腰椎椎体骨质密度弥漫性减低,骨皮质变薄,横行骨小梁减少,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腰3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双凸状,椎体呈双凹状;腰1、腰4-5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呈楔变。
【诊断】骨质疏松症。
【鉴别诊断】1.骨质软化症:X线平片及CT主要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不清,有骨骼畸形和假骨折线形成。
2.骨髓瘤:肿瘤多位于中轴骨和四肢骨近端等红骨髓集中区,尿中Bence-Jones蛋白,骨髓涂片可找到骨髓瘤细胞。
X线平片及CT主要鉴别点有穿凿状、鼠咬状或蜂窝状骨质破坏。
3.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多为一致性塌陷或变扁,有椎体边缘或椎弓根骨质破坏。
常能找到原发肿瘤。
病例9-3【临床病史】患者,女,3岁,因“发现左手先天性6指畸形3年”来医院就诊,行左手正斜位片检查。
【描述】左手第一远节指骨多指畸形,并与近节指骨形成指间关节。
【诊断】多指畸形。
【鉴别诊断】并指畸形:两个以上手指部分或全部组织成分先天性病理相连。
病例9-4【临床病史】患者,男,9岁,因“发现先天性右肩畸形9年”来医院就诊,行双肩关节正位片及双肩关节CT重建检查。
【描述】左侧肩胛骨处于较高的位置,左侧肩关节高于右侧肩关节。
【诊断】先天性左侧高肩胛骨症。
【鉴别诊断】肩关节脱位:常于肩关节锁骨下型前脱位鉴别,结合临床外伤病史有助于鉴别。
临床分析对骨关节炎的评估与治疗
临床分析对骨关节炎的评估与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增生。
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并造成经济负担。
为了准确评估和有效治疗骨关节炎,临床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一、骨关节炎的评估1.病史与体格检查病史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病程等。
体格检查主要观察关节肿胀、畸形、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骨关节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X线可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和关节畸形等特征。
3.疼痛评估疼痛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之一。
可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或疼痛评分量表(NRS)等工具评估疼痛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4.功能评估功能评估能够反映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可使用国际膝关节成分评价问卷(IKDC)和髋关节功能指数(Harris Hip Score)等进行评估。
二、骨关节炎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 体重控制:减轻体重可减少关节负担,缓解疼痛。
- 物理疗法:包括理疗、康复训练等,能够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
- 功能辅助器具:如拐杖、支撑物等,可以减轻关节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关节炎炎症。
- 局部药物治疗:如关节内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能够减轻局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 软骨修复剂:如糖胺聚糖,可刺激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基质合成。
3.手术治疗当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包括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术等,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三、结语骨关节炎的评估与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临床分析。
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和综合治疗策略,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治疗方案仍需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胡建华黄公怡作者单位9#"":$"北京医院骨科骨质疏松症和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骨与关节疾病。
骨质疏松症骨量丢失首先是骨小梁,其次是皮质骨。
骨强度;<,+=(>,&?下降除因骨量减少外,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几何形状发生改变也是重要的原因。
通过对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关节软骨的退变是本病的起始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软骨下骨小梁的特性改变在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骨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正常人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一?物理性质及组成9骨密度;@-(=A=(<’,B ?被广泛用于评价骨小梁的硬度和力学强度。
例如9骨表观密度;1..1+=(,A=(<’,B ?和骨体积分数;C-4DE=F+12G ,’-(?。
骨密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骨小梁的杨氏模量;H-D(>I<E-AD4D<?和强度。
皮质骨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和胶原。
矿物质的质和量决定它的杨氏模量和强度;胶原决定骨的弹性。
胶原的排列方向是决定皮质骨力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J=+<<=(<等K #L 对腰椎、髂嵴、股骨颈和跟骨的骨小梁的组成进行比较,发现腰椎矿化率最低,胶原含量最高;股骨颈正相反。
随着年龄增长,所有部位都有矿物质增加、胶原含量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M1’4=B 等K !L 发现胶原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但骨小梁胶原的分子组成无改变。
胶原含量与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N’(>等K $L 认为正常人骨小梁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变化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
骨小梁胶原含量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但老年人胶原密度下降。
生理性力学特性下降在于骨量的丢失;数量改变?,而不是骨小梁组成的变化;质量不变?。
取材部位及实验方法不同可能是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结构9以往对骨小梁结构的研究主要应用组织形态计量及模式化的二维研究方法。
其结果表明结构参数,例如9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D+F12=A=(<’,B ?及骨表面与体积比率;@-(=<D+G F12=G,-GC-4DE=+1,’-?,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水平方向骨小梁厚度、骨体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骨髓间隙星状体积;E1++-O <.12=<,1+C-4DE=?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JE4’(>等K 8L在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人群中比较椎体、髂嵴、股骨和跟骨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现年龄引起的椎体骨量丢失主要是水平方向骨小梁丢失,增龄引起的骨量和骨结构变化在上述四处解剖位置几乎相同。
骨小梁有三个主要的显微结构9板状结构;.41,=<?、棒状结构;+-A<?以及它们的连接结构K P L。
上述组织形态或二维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骨小梁三维显微结构。
体视学及组织断层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可能。
外周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14QD1(,’,1,’C=2-EG .D,=A ,-E->+1.&B ,RS%T ?、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E’2+-G2-E.D,=A ,-E->+1.&B ,E’2+-G%T ?及核磁共振;E1>(=,’2+=<-(1(2=’E1>’(>,0UV ?等逐步得到应用,从三维图像可直接观察骨小梁的显微结构并定量分析其三维结构参数。
各向异性;1(’<-,+-.B ?、三维连接性;2-((=2,’C’,B ?、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结构形态;<,+D2,D+=E-A=4,B.=?是骨小梁最重要的三维结构参数K W L。
结构与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1+=44’等K :L 报告单一骨密度指标能决定8"X Y 7"X 杨氏模量和极限应力;D4,’E1,=<,+=<<?。
各向异性和骨体积分数能决定Z"X 以上K 7L 。
结构各向异性是骨小梁结构最显著的特征。
胫骨骨小梁显微结构研究显示不同年龄组各向异性都是按主要方向排列的;.+’E1+B A’+=2,’-(-+’=(,1,=A ?。
老年组各向异性程度最高/骨小梁强烈集中在胫骨纵轴方向上以支持负重K Z L 。
三维图像分析能够定量三维连接性。
年龄引起的三维连接性密度;2-((=2,’C’,B A=(<’,B ?变化与解剖位置有关。
靠近髓腔的骨小梁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
三维连接性的生理性改变也与性别有关。
另外,随年龄增长,骨小梁体积下降超过其表面积的下降,故老年人骨表面与体积比率较高。
;三?力学9近!"年,人们对人体骨小梁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椎体骨小梁。
0-<=[’4A=K #"L 发现椎体骨量丢失每#"年达75PX 。
研究表明杨氏模量、骨折能量;F1’4D+==(=+>B ?及极限应力与年龄呈负相关。
此外,02%14A=(等K ##L 报告股骨骨小梁骨量及抗压强度;2-E.+=<<’C=<,+=(>,&?每#"年下降75PX 。
对于年龄引起的胫骨骨小梁生物力学特性变化,N’(>等K $L研究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在8"Y P"岁时达最高峰值,W"岁后明显下降;极限应力在$"Y PZ 岁之间保持稳定,W"岁后下降;极限应变;D4,’E1,=<,+1’(?在青年组值最大,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折能量与极限应力的研究结果相似。
因为骨的结构是非均质体,不同部位所受应力不同,骨结构的构成符合力学载荷的需要,因此力学特性在不同解剖位置变化很大/且受到许多实验条件的影响。
二、骨质疏松症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低骨量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特征,但是骨量丢失本身并不能完全解释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强度下降、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这一现象。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骨体积分数轻度下降时,其显微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K #!L 。
与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小梁体积、骨小梁表面密度和骨小梁数目均下降,而骨小梁间距9,+1:;2<41+=;.1+1,’-(>和骨髓间隙星状体积却增加?#$@。
结构的变化可能与骨小梁穿孔有关,其结果是骨小梁网状连续性中断。
结构变化引起的骨小梁强度下降比骨量丢失引起的强度下降要大?#A@。
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骨小梁研究发现,随着骨量减少骨小梁数目也减少;水平方向骨小梁首先被吸收,而后垂直方向骨小梁代偿性肥大?#A/#8@。
但B(CD;+等?#E@的研究结果正相反。
他们发现骨密度下降时,椎体垂直方向骨小梁丢失的速度是水平方向骨小梁的两倍。
患者处于不同病期可能是两者形成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B<F’,1等?#G@研究股骨颈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颈骨小梁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承重方向平行的骨小梁杨氏模量、极限应力和骨折能量随骨密度下降而下降的程度超过与其垂直的骨小梁。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丢失增加,但保留的骨小梁组成成分与正常无异?#7@。
*H4<(D等?#I@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体研究中发现,虽然其胶原密度与正常人无异,但是其胶原交联却减少。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方面骨量丢失,另一方面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改变。
后者在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骨折危险性增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骨性关节炎骨小梁特性及其评价在过去的$"年中,关节软骨破坏是骨性关节炎病因研究的焦点。
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包括组成关节的所有结构,软骨下骨小梁也包含其中,它们在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随着骨密度的增加,软骨下骨小梁的结构也发生改变?!"@。
其原因可能是骨改建加速,骨质的体积和厚度增加。
骨性关节炎患者骨小梁的表面和形状与正常人不同,其软骨下骨小梁数目增加,间距变小,而厚度无改变?!"@。
因年龄引起的正常人骨密度下降,骨小梁数目虽然减少但厚度增加,骨小梁间距也无改变?!#@。
J1K’:1C1=&’等?!!@研究认为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小梁骨体积分数增加的同时,骨小梁厚度也增加。
他还发现与正常人比较,骨性关节炎骨小梁方向与关节表面更垂直?!$@。
骨性关节炎患者虽然软骨下骨小梁数目增加,骨表观密度增高,但间距下降。
相对于骨表观密度增加速度而言,骨小梁刚度增加速度较慢。
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相对照,骨性关节炎患者骨组织密度9,’==<;D;(=’,C>明显下降?!A@。
上述结果反映了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小梁骨转化率较高,而骨矿化率较低。
胶原代谢在骨性关节炎病理发生中的作用,也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
对一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发现,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胶原代谢及胶原交联增加,但处于低矿化?!8@。
骨性关节炎病理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能观察到关节软骨退变时,它已进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此时要识别哪一部分改变是最早期的改变显然太晚。
软骨下骨9包括软骨下骨板和软骨下骨小梁>特性的变化是否改变了关节软骨的力学环境而使软骨趋于退变,还不十分清楚。
虽然动物实验已揭示软骨下骨增厚早于软骨纤维化?!E@,但是对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骨小梁各种特性的评价方法9一>物理特性及组成L现在可用标准的方法检测骨小梁的物理特性及组成。
物理特性中胶原密度和体积分数是决定力学特性的主要元素。
胶原和矿物质含量测定能给力学特性变化提供更多信息。
9二>结构L力学试验在研究骨小梁力学特性时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即骨小梁的各向异性,不同负荷方向的骨小梁力学特性不同。
#I世纪下半叶,从M-4NN定律开始逐步建立起的力学特性决定了骨小梁结构,而它又反映了骨小梁力学特性的理论。
密度在评价结构变化时,对单一解剖位置及方向的骨小梁能作出较好的判断。
而不同个体、解剖位置和方向的骨小梁单用密度这一指标不能全面地解释力学特性。
骨小梁结构变化很大,模式化的二维方法显然有局限性。
组织形态计量学因限于二维断面,其中大部分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结构特征。
近来,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使骨小梁三维定量成为可能。
三维影像是研究和了解骨小梁力学特性的有力工具。
从三维图像可以直接计算结构参数,例如L各向异性和三维连接性。
只有三维图像才能描述三维连接性。
三维图像研究各向异性的方法有界面方法9’(,;+N12;O:1=;D K;,&-D>和体积方法9P-4<K;O:1=;D 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