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中国移动论文
中国移动论文移动通讯论文篇1自动监控系统移动通信论文1、短消息与通信协议的设计1.1移动通信网络的自动监控系统通常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但它的不足在于信号电缆的长度过长,信号易受到干扰,致使信号失去真实性,由于在采集数据时通道数太多以及数据储存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监测难度很大,这种通信方式只适合相对比较集中的场合;分布式的监控方式,易于扩展、可靠性高,比较适合监测点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大的场合。
从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特点来看,如果要想实现对任意点的通信质量进行监测,那么采用的监控系统就只能是分布式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分布式的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和探索。
从体系结构来看,自动监控系统包括三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智能收集与上传;(2)网络通信层,主要是把采集终端收集的数据传输给检测中心;(3)监控中心层,管理人员最终实现管理与调度,由计算机集中完成监测任务。
1.2系统的结构终端监测仪具有离散性的分布特点可以对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分布式的监控,整个监测系统主要有通信网络、监控中心和终端监测仪组成,运用短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终端监测仪可以在任意测试点进行分布,对所要监测的内容进行监控,同时把收集到的数据以短消息的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对于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也发送到监控中心,这主要是借助于单片机来实现传输工作的;在移动短消息服务中心,主要完成监控中心与终端监测仪之间的短消息互发功能;控制中心,通过数据的交换,来获取监测仪的工作参数,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控制。
2、终端监测仪的功能自动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监控和其他一些相关的任务,终端监测仪的功能主要有:(1)采集通信质量的相关参数,为了保证通信质量,移动通信网络对某一位置的通信质量的参数实施监控,通过代码来确定所监测的网络区域,对所在位置的掉话率与通话质量进行测试;(2)送达通信质量参数,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自动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送达通信质量参数,为了网络通信质量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来,并且要尽可能地减少系统的通信压力,系统使用的送达方式也不一样。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
2024年我国移动通信发展论文一、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起,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
从最初的模拟信号,到后来的数字信号,再到如今的4G、5G网络,每一步的跨越都标志着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大进步。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一)模拟移动通信时代我国的移动通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主要以大哥大为代表。
虽然此时的通信质量并不稳定,覆盖范围也有限,但它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初步应用。
(二)数字移动通信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
这一时期的代表技术是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和信号的稳定性,同时也扩大了覆盖范围。
(三)3G移动通信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迎来了3G时代。
3G技术相较于2G,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网络性能,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
此时,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四)4G与5G移动通信时代近年来,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移动通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4G技术提供了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而5G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我国的移动通信带来了新的飞跃。
5G网络具有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和广泛的连接能力,将为实现万物互联、智能化社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推动政府在移动通信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频谱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推动。
(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通信技术,又称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电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弱电工程)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
那么这个专业的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题目篇一1、基于OFDM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2、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电表研制4、基于Android手机摄像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5、基于激光二极管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研究和硬件设计6、智能家居系统安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7、基于DVB-S2的宽带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研究8、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蓝牙配对模块的研发9、多点协作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10、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11、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2、水声扩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13、基于协作分集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14、数字集群通信网络架构和多天线技术的研究15、通信网络恶意代码及其应急响应关键技术研究16、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通信技术研究17、大气激光通信中光强闪烁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18、卫星通信系统跨层带宽分配及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19、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0、量子通信中的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研究21、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22、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工程应用研究23、可见光双层成像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24、基于可见光与电力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25、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信息采集与通信技术研究26、室内高速可调光VLC通信技术研究27、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28、基于AMPSK调制的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研究29、车联网V2I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3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1、物联网节点隐匿通信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32、高速可见光通信的调制关键技术研究33、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大规模MIMO关键理论及技术研究34、OQAM-OFDM无线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35、基于LED的可见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究36、CDMA扩频通信技术多用户检测器的应用37、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8、近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39、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与开发40、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铁道信号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二1、CTCS应答器信号与报文检测仪-控制主板软硬件设计2、基于ACP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应急疏散若干问题研究3、全电子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接收器的硬件研究与设计4、实时断轨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与通信子系统研究5、基于模型的轨旁仿真子系统验证及代码自动生成6、基于全相位FFT的铁道信号频率检测算法研究7、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道岔缺口检测系统应用8、铁路信号产品的电磁兼容分析与研究9、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10、铁道信号电子沙盘系统整体规划及设计11、基于Web的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铁道信号沙盘模拟显示系统研究13、联锁道岔电子控制模块的研制14、基于ARM的故障监测诊断系统设计(前端采集和通信系统)15、客运专线列控车载设备维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16、驼峰三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计算方法研究17、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动态检测的研究18、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招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铁道信号基础设备智能网络监测器设计20、基于光纤传感的铁道信号监测系统软件设计21、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在线监测方法研究22、有轨电车信号系统轨旁控制器三相交流转辙机控制模块的研究23、基于故障树的京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24、站内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计轴检查设备设计与实现25、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26、客运专线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方案27、铁路信号仿真实验室的硬件系统设计及其信号机程序测试28、基于C语言的离线电弧电磁干扰检测系统数据采集及底层控制的实现研究29、铁路综合演练系统的开发与实现30、大功率LED铁路信号灯光源的研究31、牵引供电系统不平衡牵引回流研究32、CBTC系统中区域控制器和外部联锁功能接口的设计33、城轨控制实验室仿真平台硬件接口研究34、ATP安全错误检测码与运算方法的研究与设计35、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36、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服务器基于3-DES算法安全通信的研究与实现37、基于动态故障树和蒙特卡洛仿真的列控系统风险分析研究38、物联网环境下铁路控制安全传输研究与设计39、轨道交通信号事故再现与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40、铁路强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41、基于LTE的列车无线定位方法研究42、列车定位系统安全性研究43、基于CBTC系统的联锁逻辑研究44、无线闭塞中心仿真软件设计与实现45、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46、光纤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数据前端设计47、LED大屏幕在铁路行车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48、基于微机监测的故障信号研究与应用49、语域视角下的人物介绍英译5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高压不对称脉冲轨道信号发生器设计通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篇三1、高移动无线通信抗多普勒效应技术研究进展2、携能通信协作认知网络稳态吞吐量分析和优化3、协作通信中基于链路不平衡的中继激励4、时间反转水声通信系统的优化设计与仿真5、散射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影响分析6、无人机激光通信载荷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7、数字通信前馈算法中的较大似然同步算法仿真8、沙尘暴对对流层散射通信的影响分析9、测控通信系统中低延迟视频编码传输方法研究10、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前瞻11、城市通信灯杆基站建设分析1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13、关于军事通信抗干扰技术进展与展望14、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15、无线通信系统在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中的运用16、分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及注意事项17、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与新技术应用研究18、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机房监控系统设计19、短波天线在人防通信中的选型研究20、机场有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简析21、关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见解22、机载认知通信网络架构研究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24、论无线通信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25、短波天波通信场强估算方法与模型26、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中功率和转发器增益联合优化算法27、HAP通信中环形波束的实现及优化28、扩频通信中FFT捕获算法的改进29、对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思考30、关于数据通信及其应用的分析31、广播传输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实践略述32、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33、关于通信设备对接技术的研究分析34、光纤通信网络优化及运行维护研究35、短波通信技术发展与核心分析36、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37、探究无线通信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情况38、卫星语音通信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39、通信传输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发展40、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41、浅谈通信电源的技术发展42、关于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43、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44、数能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45、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协同传输技术46、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分析47、实时网络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48、浅析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49、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分层及关键技术论述50、电力通信光缆运行外力破坏与预防措施51、电力通信运维体系建设研究52、电力配网通信设备空间信息采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53、长途光缆通信线路的防雷及防强电设计54、电网近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及实例测试55、气象气球应急通信系统设计56、卫星量子通信的光子偏振误差影响与补偿研究57、基于信道加密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58、量子照明及其在安全通信上的应用59、一款用于4G通信的水平极化全向LTE天线60、面向无线通信的双频带平面缝隙天线设计。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网络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它的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5g网络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网络技术论文篇一:《试谈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摘要: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后4G时代的衍生产物,成为面向2020年所推崇的新一代智能型移动通信系统,其发展状况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
目前,以4G为典型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处于快速建设阶段,5G移动通信发展进入初级探究工序,相关技术要点、性能特征、网络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因此,明确5G移动通信系统的定位内容成为当下的实践要务,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发展具备积极影响。
基于此,本文结合5G移动通信技术,论述基本发展现状及其关键要点,为其提供几点优化意见,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5G移动通信;5G关键技术;无线网络;云计算;D2D通信引言自网络技术正式进入应用阶段后,移动通信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倡导高性能、高效率的通信系统,早已成为社会公众积极追求的实践要务。
4G移动通信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中后期,面对无线技术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难以全面适应数据速率理论需求,而5G通信系统因2012欧盟所启动的METIS项目备受关注。
当前,开展5G移动通信网络研究活动显得尤为关键,便于稳定移动互联网的基础性能[1]。
5G移动通信系统整合以往通信机制的便利优势,杜绝单一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基本传输速率可达10Gb/s,自身覆盖率相比其他通信系统更具实际效益,成为实际可行的融合网络,值得应用于实践研究。
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在3G/4G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背景下,5G移动通信技术因其独特的研发特征,成为通信行业的新一代改革内容,也是后4G时代通信技术高效发展的关键要务。
目前,5G需求及其频谱、技术要点研究工作正在稳定运行。
以“2018年完成IMT-2020标准、2020年确定5G 标准”为设定方案,这与“中国863计划”所涵盖的技术研究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为5G通信技术的优化发展提供了一定辅助条件[2]。
中国移动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毕业论文中国移动毕业论文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先进的通信技术。
在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展现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崛起,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力量。
本文将从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移动的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电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成立初期,中国移动主要提供基础的移动通信服务,如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移动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推出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如移动支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全球各地的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国际漫游和国际通信服务。
二、中国移动的技术创新作为一家领先的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移动推动了3G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用化。
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通信技术,中国移动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用户的通信质量和体验。
其次,中国移动积极探索5G技术的应用,加快了5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进程。
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移动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三、中国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移动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和服务质量。
首先,中国移动将加快5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进程,推动5G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移动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的智能化服务和产品。
此外,中国移动还将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中国移动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全球运营商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国际通信服务。
4g通信技术论文
4g通信技术论文有些网友觉得4g通信技术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例文,希望能帮到大家!4G移动通信篇一4G移动通信摘要: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第四代,高速,广域Abstract: 4G refers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technology includes TD-LTE and FDD-LTE standard two. 4G is a set of 3G and WLAN in one, and can fast data transfer, high quality audio, video and imageetc.. 4G to 100Mbps above the download speed, than the home broadband ADSLcurrent (4000000000000) 20 times as fast, and able to satisfy almost all user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service. In addition, 4G in the DSL and cable modemareas not covered by the deployment, and then extended to the entire area.Obviously, 4G has the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Keyword: the fourth generation, high speed,wide area目录一、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 (II)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1)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1)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1)二、4G移动通信简介 (1)三、4G系统网络结构 (2)四、4G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OFDMA技术 (2)(4.2)软件无线电 (2)(4.3)智能天线(SA) (3)五、4G网络系统的技术标准 (3)5.1 WiMAX(802.16e) (3)5.2 LTE(Long Term Evolution) (3)5.3 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 (5)六、4G网络的发展趋势 (5)七、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6)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题目: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学号: 2012041B0237指导教师:邓莉通信工程概论(4G移动通信)一、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移动通信是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关键技术论文(5篇)
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5篇)关键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4G移动通信;OFDM;MUD;IPv61引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能够满意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PFPLMTS系统标准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不同系统间的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供应话音及低速率数据业务,而且要供应广泛的多媒体业务。
依据ITU的标准,世界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己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有W-CDMA、CDMA2000、TD-CDMA以及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TD-SCDMA。
但3G 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支持较高的通信速率。
3G虽然标称能达到2Mbit/s的速率,但平均速率只能达到384kbit/s。
尽管目前3G增加型技术不断进展,但其传输速率还有差距。
不能供应动态范围多速率业务。
由于3G空中接口主流的三种体制WCDMA、cdma2000、TD-SCDMA所支持的核心网不具有统一的标准,难以供应具有多种QoS及性能的多速率业务。
不能真正实现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间的无缝漫游。
由于采纳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需要移动终端配置有相应不同的软、硬件模块,而3G 移动终端目前尚不能实现多业务环境的不同配置。
由于3G系统以上的局限性,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开头着手4G概念通信系统的讨论。
本文主要介绍4G概念通信的技术特点以及可能采纳的关键技术。
2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a)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b)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c)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d)可以实现特别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e)新的技术可以特别简单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
依据以上描述,将来的4G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it/s。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早期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 5G 技术,移动通信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主要用于语音通话。
但由于其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很快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然而,3G 的传输速度仍然不能满足一些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如高清视频直播。
为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性能,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闪亮登场。
4G 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这使得在线游戏、高清视频通话等应用得以广泛普及。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高清视频会议,与远方的朋友进行流畅的交流,或者在移动设备上观看高清电影,享受优质的娱乐体验。
而如今,5G 技术正引领着移动通信的新潮流。
5G 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在连接密度、时延、可靠性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5G 技术的超低时延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成为可能。
在远程医疗中,医生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时操控机械臂进行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精准的治疗。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借助 5G 网络快速获取路况信息,做出更安全、更智能的决策。
5G 技术还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工厂中的设备可以通过 5G 网络实现高速、稳定的连接,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例如,频谱资源的有限性是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毕业论文
4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毕业论文4G移动通信技术也指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它是一种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
店铺整理了4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4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篇一:《试论4G移动通信技术》【摘要】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网络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不断的加大,也促使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经成为通信领域内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技术。
伴随着4G技术的问世,移动通信也发生了一次变革性的飞跃。
文章从移动通信4G技术的性能与结构、移动通信4G关键技术的研究、移动通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移动通信4G 技术的解决方案探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一步步地将4G技术介绍给人们。
通过对4G技术的不断探讨,为4G技术的完善献计献策,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力量。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也就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可以不依靠电缆从而直接建立起来的信息高速公路。
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化的要求的增强,这种技术可以充分的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上网的快速性。
在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就获得了先机,从而不断的提高移动通信的市场占有率,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加速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移动通信4G技术面临的性能与结构1.移动通信4G技术的性能。
随着4G移动技术的发展,它逐步的实现了三维图像的高端传输,尤其在速度方面相比3G网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无论是在信息传输的级数还是使用的频率都要比以前的移动通信要高很多,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号进行传输。
从而不断的在各地建立起信息化的高速公路。
除此之外它的性能还体现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通过4G移动系统中的高速移动无线信息的存取系统、移动平台技术以及安全密码技术等等,从而不断的保证移动通信4G技术的安全性能。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速的数据传输,从短信交流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基于模拟信号,实现了基本的语音通话功能。
然而,由于其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所取代。
2G 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随着人们对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 网络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观看视频等。
它的数据传输速率有了显著提升,为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高速、更稳定的数据连接。
4G 网络能够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高带宽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视频通话、观看高清电影、参与在线直播等。
如今,我们正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时代。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点,将为众多领域带来创新和变革。
在医疗领域,5G 支持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应用,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在工业领域,5G 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工厂设备的智能化连接和控制;在交通领域,5G 助力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提高交通安全性和效率。
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在于无线通信原理和网络架构。
无线通信依靠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信号,而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
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合理分配频段资源,以避免干扰和提高频谱利用率。
网络架构方面,从传统的蜂窝网络到现在的分布式网络架构,不断演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关键环节。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衰减、多径效应、干扰等。
5g通信技术论文
5G通信技术论文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巨大的突破,特别是5G 通信技术的出现。
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网络容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5G通信技术的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
5G通信技术的特点5G通信技术相对于之前的4G通信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速率:5G通信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广的频谱,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5G的峰值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0Gbps,比4G的速率提高了数十倍。
这种高速率为大规模智能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传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低时延:5G通信技术采用了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更快的传输速率,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5G的时延可以达到1毫秒,比4G的时延减少了数十倍。
低时延的特点将极大地促进实时数据传输和远程操作的应用。
3.大容量:5G通信技术利用更宽的频谱资源和更高的频段,可以提供更大的网络容量。
这意味着更多的设备可以连接到单个基站,并且可以同时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这种大容量的特点为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4.高可靠性:5G通信技术采用了更多的天线和更进一步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供更高的信号覆盖和更可靠的数据传输。
这使得5G技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5G通信技术的应用5G通信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智能城市:5G通信技术为智能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通过5G的高速率和大容量特点,智能城市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管理、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
2.自动驾驶:5G通信技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通过5G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特点,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反应和更精确的控制。
3.医疗保健:5G通信技术使得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成为可能。
医疗人员可以通过5G网络进行远程诊断和远程手术,从而提高医疗保健的效率和质量。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店铺整理了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5G移动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一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通信技术方面的技术变革,更是站在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变革行列的前茅。
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目前最前沿的通信技术,是应2020年后通信技术发展需求而生的,目前该技术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本文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优点及发展趋势做简要介绍,希望能给当今移动技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优点发展趋势5G(fif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系统,是4G移动通信技术的延伸。
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标准制定组织或者电信公司的公开规格,也没有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有所涉及,即该技术尚未有具体的标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技术领域的期望越来越高,5G移动通信技术,势必得到飞速的发展。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G)通信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提出,历经十年的发展问世,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因此具有速度低、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业务量小的特点及不足。
第二代(2G)通信技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技术通过采用更密集的技术结构以及引用智能技术等,较1G技术有所进步,但依然不能真正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求。
第三代(3G)通信技术的问世,通过应用智能信号等处理技术,已经能够提供前两代技术无法提供的移动宽带服务,但该技术中频谱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依然有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3G技术同样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需求。
第四代(4G)通信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其视频图像传输的效果可以媲美高清晰电视;拥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及灵活的计费方式等,具有前三代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5g论文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摘要:最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发展到4G移动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步完成,本论文主要从不同方面阐述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希望为研究移动通信技术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是面向2020年移动通信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在传输速率、资源利用、无线覆盖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将比4G有显著提升。
1. 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是5G移动通信的主要驱动力.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各种新兴业务的基础性业务平台,现有固定互联网的各种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通过无线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及后台服务的广泛应用将对5G移动通信系统提出更高的传输质量与系统容量要求.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发展目标将是与其他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衔接,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无所不在的基础性业务能力.按照目前业界的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5G技术发展呈现出新的如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2我国5G移动通信推进及研发进程5G移动通信发展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新一轮技术竞争的开始.及早布局、构造开放式研发环境,力争在未来5G技术与商业竞争中的获得领先优势,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2013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面向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明确5G发展远景、业务、频谱与技术需求,研究5G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及使能技术,形成5G移动通信技术框架,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积极融入国际5G发展进程,为2015年之后全面参与5G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制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在推动LTE产业化的同时,开展了LTE的后续演进与无线新技术的研究,力争在5G国际标准化的候选技术上产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布局5G关键技术的研究做了起步的工作.国家973计划也部署了移动网络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简单语音通话到如今的高速数据传输、多媒体应用和智能连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持续增长,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仅能支持语音通话。
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引入了数字信号,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服务。
21 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随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支持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应用。
三、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目前,4G 移动通信技术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4G 网络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日常的通信和娱乐需求。
在应用方面,4G 技术使得移动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随着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兴起,4G技术在某些方面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例如,对于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4G 网络的容量和能耗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对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4G 网络的性能也有待提升。
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一)5G 技术的普及与应用5G 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5G 网络的峰值速率可达 20Gbps,比 4G 网络快数十倍。
低延迟特性使得 5G 能够支持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
大容量连接则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G 技术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在工业领域,5G 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领域,5G 助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医疗领域,5G 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2G到如今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1G时代。
1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模拟信号的传输,通信质量较差,且容量有限。
然而,1G时代的出现为后续的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G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字通信的时代开始。
2G时代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2G时代还引入了短信功能,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进入21世纪,3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不仅具备了更高的通信速度,还支持了更多的应用,如视频通话、移动互联网等。
3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4G时代的到来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具备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使得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等应用成为可能。
4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如今,5G时代已经来临。
5G技术的到来将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
5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首先是通信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语音通话、短信传输等。
这种便利的通信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其次是互联网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现实。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浏览资讯、购物、社交等。
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全文)
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论文论文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展状况(一)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即1G,是thefirstgener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纳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技术、有多种制式。
我国主要采纳TCS,其传输速率为2.4kbps,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盗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
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O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即2G,是thesecondgener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纳的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TDM)和码分多址(CDM)两种技术,它能够提供9.6-28.8kbps的传输速率。
全球主要采纳GSM和CDM两种制式,我国采纳主要是GSM这一标准,主要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级低速数据化业务,克服了模拟系统的弱点。
和第一代模拟移动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进行省内外漫游。
但因为采纳的制式不同,移动标准还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还无法进行全球漫游,虽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带宽,但带宽还是很有限,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还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三)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进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通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代(即3c,是thethirdgenertion的缩写)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通信论文(9篇)
通信技术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意义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推动我国电子通信系统的深化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通信系统论文随着电子通信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因此,本文针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可以分别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
1电子通信系统分析2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电子通信系统的推动下,人们开始享受移动通信所提供的快捷、方面的服务,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例如,移动通信采用分布式天线使传统通信信号弱、易受干扰等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
这主要是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安装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使其产生的传播距离相比载波波长距离更大,在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接收变频和预处理等方面的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对各基本单元信息进行初步预处理、收发和变频操作,以此保证核心处理单元处理功能的实现。
当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到信息时,通过连接的光纤、同轴光缆使信息处理得以完成。
现阶段,分布式移动通信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实现:①所有信息接收单元都发射可以与其他单元对应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区域范围内安装的信号单元在接收信息并对接收单元进行处理时全部发射下行链路信号,核心接收单元在接收到信号的同时会完成信号处理。
这种实现的方式具有简单、实用性突出的优势,但由于其信号传输过程较复杂,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系统容量的增加,因此,应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增加信号接收系统的数量,实现同时处理、分析全部无线电信号。
这是将数据全程接收、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方式,其相比上一种实现方式,复杂度明显提升,且对无线电信息接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依赖性很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WCDMA系统的切换技术学号 090407222姓名张婉系部电子通信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092WCDMA系统的切换技术切换技术是WCDM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软切换是该系统使用的最广泛的方法。
它在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减少了切换过程的掉话率,消除了“乒乓效应”,“拐角效应”等。
可有效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用户通话的连续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切换技术,对日常网络的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描述了切换的定义,切换的分类和切换的过程;接下来重点介绍了WCDMA软切换技术,包括:上下行链路的分析,功率控制,切换算法等;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加深对切换技术的理解。
一切换的定义切换是指移动台在通话的过程中,从一个基站或信道转移到另一个基站或信道的过程。
通过切换,可以有效地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通话质量。
二切换分类在WCDMA系统中,按照切换方式划分,切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
硬切换指不同的基站覆盖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
移动用户在与新的基站建立连接前必须断掉与原有基站的连接。
软切换是指移动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可以同时与两个或多个小区建立连接,进行通信。
在切换过程中,终端在与新的基站建立连接前不必断掉与原有基站的连接,没有通信中断的现象。
这种切换发生在载波频率相同的基站覆盖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
对于更软切换,指在同一小区的不同扇区之间发生的切换。
三切换过程切换过程一般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测量控制,测量报告,切换判决,切换执行;首先,终端通过接收网络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获取需要进行测量的参数;然后,终端发送测量报告信息给网络;接着,网络做出切换的判断;在执行阶段,终端根据信令流程做出响应。
四软切换的特征1 上下行链路在上行链路方向,每个UE利用其独特的物理信道,例如一个与独特的扰码序列相结合的信道(或扩频)码。
只要BS知道相关连接参数,比如UE采用的码子,该信号能被多个BS接收到。
进入SHO后,这些用户指定的信息和其他参数就被发送到新的BS上。
在软切换中,信号由不同BS接收并处理。
被检测出的比特序列被传送到当前SRNC中,然后由SRNC从所有相关BS中有选择的结合接收数据包。
由于信号能被多个BS接收、合成,UE的发射功率可以被降低,进而减少干扰。
同理,在下行链路中每个激活集通道表示一个独立的从BS到UE的链路。
由UTRAN下来的数据被SRNC复制并最终转移到所有相关的BS中。
因为BS使用不同的扰码,所以UE根据不同的扰码,能够识别不同的信号。
2 功率控制在下行链路有多个SHO链路活跃的情况下,必须对每条信号无线链路进行功率控制。
由UE发射到UTRAN的TPC指令只有一条,该指令却被多个不同的BS接收。
然而。
TPC 指令在空中传送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发生差错。
因此有的下行无线链路可能增加功率,而其他的下行链路可能减少功率。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功率漂移。
当SRNC 监测到有功率漂移时,则通过Iub接口信令发起下行功率平衡过程。
这些TPC指令被设定成TPCest=1(增加功率)或TPCest=0(降低功率)。
因此当前下行链路功率P(k-1)随着更新的下行链路功率变化而变化作为新的发射功率P(k)。
其中PTPC(k)表示内环功率控制过程中第k个功率调整量,Pbal(k)表示为了平衡无线链路的功率向一个共同的参考功率靠拢,根据下行功率控制过程得到的一个修正值。
Pref表示下行链路参考功率,Pp-CPICH表示主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发射功率,r 是调整系数,介于0到1之间。
Pinit是上—个调整周期内最后一个时隙的码域功率。
通过采用这个算法可以解决由于下行链路TPC指令检测错误出现功率漂移的问题。
在激活集中的每个BS都与UE之间有一个功率控制环。
BS依靠不同的下行链路TPC 指令来控制对应的UE。
只要当BS向UE发出降低或者提高功率的指令时,UE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执行。
但对于一些不可靠的功率控制指令,UE会屏蔽它。
3 软切换算法软切换算法中几个常用的术语:激活集:指与某个移动台建立连接的小区的集合。
软切换的执行结果就表现在激活集里的小区的增加和减少。
监测集:监测集的小区是激活集小区的邻区,是RNC通过measurement control下发给UE。
这些小区的导频Ec/Io尚未强到可以加入激活集。
检测集:不在激活集和监测集的小区,但UE能够检测到它的存在。
除了激活集之外,UE中还有监测集和检测集。
对于监测集来说,它能够控制多达32个内部频率小区,其中包括在激活集内的小区。
这些小区定期检查“触发条件”。
如果触发条件满足,UE就会创建一个报告然后发送给UTRAN,这意味这小区是否加入激活集完全可以在UE中判定。
这种切换方式称为移动协助切换。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只是由UTRAN评估而没有考虑别的测量操作,里面包含测量识别和目标小区信息。
由于测量识别被设置在测量控制信息中,它可用于辨别那种情况可以触发测量报告,然后由UTRAN选一个合适的操作。
可能的操作有:增加无线链路、移除无线链路以及包含增加和移除链路的替换无线链路。
每个操作都有其固定的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包含若干参数,比如:迟滞时间参数和触发时间参数等。
这些参数在连接之前发送给UE并能在连接的过程中更新,比如为了适合传播环境而做的更新。
测量是一个循环事件,由UE的物理层来处理。
UE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接收这些测量值并决定是否从激活集中增加或移除小区。
图1所示是基于Ec/Io,的WCDMA软切换算法原理图。
(1)事件1A:在图中,小区2的导频信号强度逐步增加,当强度Ec/Io达到与激活集增加门限T_ADD的和为激活集最强的1小区导频强度时,并且维持一段时间T。
此时,在激活集没有满的情况下,小区2被加入激活集中。
(2)事件1C:观察小区3和小区1的信号强度。
小区3的信号强度逐步增强,小区1的信号强度逐步减弱,并且小区3的信号开始超越小区1的信号强度。
假如小区3的导频信号强度为监测集中最好的导频信号,此时它的值达到最弱的1小区(激活集中最弱的小区)导频Ec/Io与替换滞后门限T_Replace之和,并且维持一段时间T。
在激活集数目已满的状态下,小区3替代小区1,被加入激活集中。
(3)事件1B:在接下来的情况中,小区3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弱。
当小区3的导频信号强度弱到与激活集删除门限T_Delete之和为激活集最强的2小区导频强度时,并且维持一段时间T。
作为激活集里最弱的信号,小区3将移出激活集。
下面将根据不同的触发事件的判决条件和事件1A,1B,1C的具体计算公式,对小区算法进行分析。
(1)1A事件1A事件代表一个主导频信道进入报告范围,相对门限增加事件,一般用于软切换链路的增加。
如果以下的触发条件被满足,则将该导频加入激活集。
其中MNew是小区的测量结果,Mi是激活集的测量结果,N是当前激活集小区数目;MBest是激活集中载干比最大的小区的测量结果;W是有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给用户设备的加权参数,R1a是事件1A中由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给用户设备的报告范围常数,H1a是事件1A的滞后参数。
(2)1B事件1B事件代表一个主导频信道离开报告范围,相对门限删除事件,一般用于软切换链路的删除。
如果以下的触发条件被满足,则将该导频退出激活集。
(3)1C事件1C事件代表当非激活集的某小区导频信号强度超过激活集中某小区的导频信号强度时的报告。
该报告要求添加一条新的无线链路来替换原来激活集中的链路。
五邻区配置下面是在软切换的过程中,由于配置单向邻区而导致的掉话的案例:如图2所示,在从花城基站到云山大酒店基站方向路测的过程中,发现小区切换掉话,而在相反方向路测过程中,切换没有掉话。
分析数据发现,在从花城基站到云山大酒店基站中间的一段路段上,主要由花城基站中扰码为426的扇区信号覆盖,而不是扰码为424的信号覆盖。
观察地形,分析原因为扰码为426的扇区前方不远处有高层建筑,信号经过反射,被传播到该路段上。
检查邻区列表,发现云山大酒店基站扰码为414的扇区配置了花城基站扰码为426的扇区为邻区,而扰码为426的扇区没有配置扰码为414作为邻区,导致单向切换失败。
此时,可以把扰码为426的扇区配置扰码为414作为邻区,问题得到解决。
在上述内容中,重点论述了软切换的上下行链路的工作过程,功率控制和切换算法。
随着用户和运营商对各种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通信网络出现了向IP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WCDMA网络使用的是ATM传输模式。
因此,在向基于IP模式的网络演进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模式共存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当移动终端跨网移动时,如何有效地利用切换技术,特别是软切换技术,来保证通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移动通信系统陈威兵何松华彭曙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二版)郑少仁主审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顾德英罗云林马淑华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WCDMA切换技术原理与优化张新程关向凯刁兆坤机械工业出版社潘勇通信网可靠性指标研究电子产品可靠性与循环试验论文的要求:1.封皮上的蓝色为字体要求,按要求填写后删除。
封皮格式不能更改。
2.用A4纸,页边距为默认。
居左装订。
3.正文标题黑体小一号字,副标题黑体三号字,正文部分宋体小四号,参考资料宋体五号字打印。
4.参考资料不少于5篇。
内容包含《书目》作者、出处、摘录页数、出版社名称(也可以是论文,内容包括论文名称、作者、摘录行数、论文出版日期。
也可以是网址,内容包括摘录地址,作者)5.字数:4000-----6000具体格式如下:——副标题(可有可无,封皮不写副标题)正文部分用宋体小四号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