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疾病。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
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通过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场所的危害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也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价,如
有毒气体、粉尘、化学溶剂等。通过采样分析和实地调查,确定化学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2. 物理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
和评价。通过仪器设备和实地测量,确定物理因素的强度和暴露时间。
3. 生物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生物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采样分析和实地观察,确定生物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4. 心理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工作压力、情绪疲劳等。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确定心理因素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 其他因素检测,还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其他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 (1)_OK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3.监督检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 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检测。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
25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4.事故性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 时,进行的紧急采样检测,根据现场情况 确定采样点。检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 为止。
37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7.6检测结果的数值修约 7.6.1确定修约间隔 例如:修约间隔为0.1(10-1)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1.050 1.0(10×10-1) 0.35 0.4(4×10-1)
修约间隔为1000(103)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2500 2000(2×103) 3500 4000(4×103) 修约到三位小数,即修约间隔为10-3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0.0365 0.036(36×10-3)
5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 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 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6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采样点
指根据检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 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 地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PPT课件
加强通风、维修除尘设施、提供防尘 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对员工进行健康 检查和医学观察。
某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泄漏事故
事故概述 检测结果 事故原因 应对措施
某实验室发生化学药品泄漏事故,导致多名员工出现皮肤刺激 和眼部损伤。
检测结果显示泄漏的化学药品为硫酸,浓度较高,对接触人员 产生强烈刺激。
操作失误、化学品储存不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 多个环节失控共同导致事故发生。
01
02
03
免疫力下降
长期接触化学有害物质可 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 感染和患病的风险。
过敏反应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引起过 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 促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 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风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05
职业病防护措施
通风换气措施
通风换气措施
使用检测管采集现场气 体,通过比色法或比浊
法测定气体浓度。
气相色谱法
利用色谱柱分离气体中 的不同组分,通过检测 器测定各组分的浓度。
红外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与气体分子 相互作用,测定气体中
特定组分的浓度。
通过测量气体中特定元 素对特定光的吸收,确 定气体中该元素的浓度。
粉尘检测方法
01
02
化学有害因素对人体的 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各企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规范部分内容与管理规定重复; 各企业的岗位定义不清:与工种,职位,工
段,工作区域混为一谈; 监测评价统计以监测点为主:没有对人群接
触水平TWA进行评价; 没有考虑企业类型不同特点;中石化现有: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
5.1 监测内容 5.1.1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的监测; 5.1.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监测; 5.1.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监测; 5.1.4生物材料的监测。
5.2 监测类别
5.2.1日常监测:用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定期监测;
5.2.2评价监测: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的监测;
3 术语和定义
3.4化学有害因素 本规范所指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和粉尘。
3.5监测点 根据监测目的和现场调查的结果,选定作为长
期或定期采样和监测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为监 测点。 3.6岗位
指职工经常在相同的工作场所从事相同的职业 活动,其人与事有机结合的基本单元。 3.7职业病危害岗位 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
接触限值种类及表示方式
毒物
粉尘
MAC
PC-TWA + 超限倍数 (163项168个值)(×1.5~3) MAC (51项54个值) PC-TWA + PC-STEL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其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其质量控制*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科李秀萍TelFax:Email:sxcdclxpcom年月日*主要内容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检测内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一、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检测内容内容:包括:空气样品和生物样品的检测。
空气样品检测:内容包括化学有害因素样品的检验检测的对象是空气中采集的化学有害因素评价指标为容许浓度(MAC、PCTW A、PCSTEL或超限倍数)。
生物样品检测:检测对象为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和引起机体的反应物评价指标是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生物检测和空气检测的关系:空气检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生物监测指标的确定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检测生物监测弥补了空气检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
空气检测和生物监测均可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二者相互结合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接触危害的评价是职业卫生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圆满的卫生评价需要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的结合。
一、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的内容(续)*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实施日期《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为强制性标准于年月日起实施。
、标准内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GBZ《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部分:物理因素》两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一、概念
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察,预防与治疗职业病。
二、检测目的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以及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检测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
新技术的大量引进,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四、检测范围
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五、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
采样体积的计算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计算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计算 最高容许浓度(MAC) 的计算 噪声的计算 高温的计算
25
2.9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
相关的技术服务信息
· 受检单位名称与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告书唯一性编号、样品 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类别、样品来源、采样、检测或委托日期、样 品数量、编写者、校核者、批准者以及报告日期。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1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
一、概述
为了防止劳动生产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人们必 须对劳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评价。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用人单位应当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应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 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9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 ·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服务合同版本拟订环境监测合同范本初稿; · 院内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范本初稿评审,并签署意见; · 修改并确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监测科根据监测方案及合同范本拟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并与委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丙级)
附件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丙级)
说明:1.★为因素重点检测项目;☆为一般检测项目。
2、物理有害因素及化学有害因素(粉尘类)中的重点检测项目为必须具备的项目。
3、化学有害因素(不含粉尘类)中重点检测项目不少于16项。
新标准有毒工种职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职业健康监护及评价.ppt
2.1.2 铅作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2.1.3 铅作业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铅中 毒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
2.3.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 慢性口腔炎 » 慢性肾脏疾病 »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 各种精神病
2.3.4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病:职业性汞中毒 【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
关于尿汞正常值
尿汞反映近期接触汞水平,我国正常人尿汞 正常参考值4μg/gCr(2.252μmol/molCr ) 急性汞中毒时,尿汞往往明显高于正常参考 值。 长期从事汞作业劳动者尿汞增高是指尿汞高 于其生物接触限值35μg/gCr (20μmol/molCr )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类别和周期 (1)
(1)职业健康监护的类别 1)依据相关法律、规章,补充完善职业健康监 护的类别 原《管理办法》附件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和周期》中只规定了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定期健 康检查,而在《职业病防治法》和原《管理办 法》正文中都有关于应急健康检查和离岗时健 康检查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本次修订将应 急职业健康检查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作为职 业健康监护的类别列入。
2.1.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贫血 卟啉病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检查内容】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贫血症状,如头痛、头晕、 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等 体格检查 – 内科常规检查 –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整理课件
13
1.职业接触限值(续)
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使用说明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代表性采样,劳动者时间段与对应浓度之积的总和除以8。 CTWA=(C1T1+C2T2+······+CnTn)/8 CTWA——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 C1,C2······Cn——T1,T2······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 T1,T2······Tn——C1,C2······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
整理课件
12
1.职业接触限值(续)
(3)职业接触限值应用:
①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监测工作场所环境 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 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也可评估生产 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
②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于监督监测工作场所工作人员 接触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状况和生产装置的泄漏情况,评价 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整理课件
8
1.职业接触限值(续)
分类:《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
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空气中绝大多数金属、类金属及其化 合物的采样介质可用微孔滤膜。完成采样 后,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 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 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对于用液体吸收管采集的样品,完成 采样后,应立即密封样品,竖立摆放于样 品箱中,平稳运输避免倒置,并按要求尽 快分析。
二氧化锡的栎精分 光光度法
二月桂酸二丁基 锡的双硫腙分光 光度法
28
砷
三氧化二砷、五氧 化二砷、砷化氢
160.31-200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 谱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 甲酸银分光光度 法
砷化氢的二乙氨 基二硫代甲酸银 分光光度法
32 钇
160.84-20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 光谱法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5.0L/min 流量 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 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 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0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空气中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
主要内容
1、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 2、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 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
2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
检测依据:GBZ/T160.1- 8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 共检测85类化合物,检测方法208个。
7
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以气溶胶的形式 存在,样品采集后应进行预处理,将含有各种形态的金属 混合物统一转化为金属单质,再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 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对于以化合物形式给出限值的,一 般也是先测定金属单质的含量,然后计算转换为对应化合 物的数值,再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后,根据其光谱特性、与特定化学试 剂反应后的光学特性、电化学性质等物理化学特性,分别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法
双硫腙分光光 度法
6
表 5.1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续上)
序 元素 号 种类
代表化合物
方法标准号 GBZ/T
可选方法
21 铊 金属铊、氧化铊 160.21-200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2
锡
金属锡、二氧化锡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160.22-20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60.1-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 谱法
2
钡
金属钡、氧化钡、 氢氧化钡和氯化钡
160.2-200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二溴对甲基偶氮甲 磺分光光度法
3 铍 金属铍、氧化铍 160.3-2004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4 铋 碲化铋
160.4-2004 原子荧光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法
5 镉 金属镉、氧化镉 160.5-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 钙 氧化钙、氰氨化钙 160.6-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7
铬
铬酸盐、重铬酸盐、 三氧化铬
160.7-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 光度法
8 钴 金属钴、氧化钴 160.8-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9 铜 金属铜、氧化铜 160.9-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
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 化合物检测
一、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化合物主要有32类, 它们的存在形态主要有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无 机盐和有机盐类等,其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 法、电化学分析方法等。
如何实现对作业现场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 检测?
依据GBZ159、GBZ2.1、GBZ160系列标准等的规定和要求, 依次完成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样品采集、样 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4个步骤。
5
表 5.1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序 元素 号 种类
代表化合物
方法标准号 GBZ/T
可选方法
1 锑 金属锑、氧化锑
其中: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类32类,54个检测法;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8类,30个检测方法; 有机化合物类45类,124个检测方法。
3
1、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 化合物检测
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四、原子荧光光谱法 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六、方法应用
11
4. 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 A: 洗脱法:是用溶剂或溶液将滤料
上的待测物溶洗下来的方法。
例如:微孔滤膜采集铅烟或铅尘后, 用硝酸溶液浸泡滤膜,将铅溶洗入硝酸溶液 中,然后用AAS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25mm。 (5)流量校准器:泡沫流量计或干式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
9
2 .采样方法
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现场采样,根据作业活动的种类、
职业限值标准要求、检测目的等因素,考虑进行短时间定点采样、长时
间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三种。
样品的现场采集方法依据GBZ 159-2004执行。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用微孔滤膜。 在样品采集前,应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
10
铅
金属铅、氧化铅、 硫化铅和四乙基铅
160.10-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
氢化物-原子吸 收光谱法
微分电位溶出法
吸收光谱法
13
锰 金属锰、二氧化锰 160.13-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磷酸-高碘酸钾分 光光度法
14 汞 金属汞、氯化汞 160.14-2004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完成分析后,结合所采集的空气体积,进行空气中金属 及其化合物浓度的相关计算。
8
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1.采集设备与采样介质 (1)空气采样器 流量0~3L/min和0 ~10L/min ,在易燃易
爆场所应采样相应防爆等级的空气采样器。 (2)微孔滤膜 0.8μm。(含浸渍微孔滤膜或碱性微孔滤膜) (3)大型气泡吸收管或多孔玻板吸收管。 (4)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