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评价检测2、日常检测(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4、事故性检测(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1、现场检测A、检气管法注意事项: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⑶是否是标准方法;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2、实验室检测(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如何实现对作业现场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 检测? 依据GBZ159、GBZ2.1、GBZ160系列标准等的规定和要求, 依次完成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样品采集、样 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4个步骤。
5
表 5.1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序 号 1 2 3 4 5 6 元素 种类 锑 钡 铍 铋 镉 钙 代表化合物 金属锑、氧化锑 金属钡、氧化钡、 氢氧化钡和氯化钡 金属铍、氧化铍 碲化铋 金属镉、氧化镉 氧化钙、氰氨化钙 方法标准号 GBZ/T 160.1-2004 160.2-2004 160.3-2004 160.4-2004 160.5-2004 160.6-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法 可选方法
8


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1.采集设备与采样介质 (1)空气采样器 流量0~3L/min和0 ~10L/min ,在易燃易 爆场所应采样相应防爆等级的空气采样器。 (2)微孔滤膜 0.8μm。(含浸渍微孔滤膜或碱性微孔滤膜)
(3)大型气泡吸收管或多孔玻板吸收管。 (4)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 25mm。 (5)流量校准器:泡沫流量计或干式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
14

B: 消解法
消解法是利用高温和(或)氧化作用将滤料及 样品基质破坏,制成便于测定的样品溶液。

在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主要使用酸消解法。常用的消 解液有氧化性酸。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等。为了提高 消解效率和加快消解速度,经常使用混合消解液,如1:9的高 氯酸和硝酸的混合消解液常用于微孔滤膜样品的消解。加热 是提高消解效率和加快消解速度的方法,加热温度一般控制 在200℃左右。 对于容易挥发的待测物样品处理,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 200℃。消解过程中不要将消解液蒸发干,保留少量消解液, 有利于样品的溶解和测定。如果消解液蒸干,在较高温度下 加热,有可能生成难溶的金属氧化物,影响测定。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4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展开全文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文中简称新标准)于2020年4月1日正式施行[1]。

本文通过对新标准主要修改内容的介绍,帮助用人单位及职业卫生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与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比较,新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修改包括: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或调整了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调整化学物质的中英文名称与化学文摘(CAS)号,增加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致敏、经皮、致癌标识并对部分致癌标识进行了调整,汇总增加近年研制、修订的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OELs)和生物接触限值(BELs),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卫生要求及监测检测方法的原则要求,增加职业接触控制及对不同工时制与长时间工时制职业接触评价的原则及要求,明确应用职业接触限值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新标准在保留GBZ 2.1-2007中3项规范性引用文件基础上,新增加6项规范性引用文件:(1)GBZ/T 300《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2)GBZ/T 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3)GBZ/T 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4)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5)GBZ/T 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6)GBZ/T 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

二、对术语、定义和缩略语进行调整1.新标准中增加的术语或定义:增加了9项与OELs相关的术语或定义,可分别归类为职业接触类、健康效应类和BELs类。

(1)职业接触类,包括接触水平、OELs 比值、混合接触比值和行动水平(action level);(2)健康效应类,包括有害健康效应和临界不良健康效应;(3)BELs类,包括生物监测和BELs。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9T03:43:38.3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9期作者:宋学飞[导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宋学飞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华信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42000摘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多会通过分析、评价、检测等方式,实行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比如:危害的类别、浓度、影响等,然后及时采取相关质量控制对策处理,比如:采样和检测时质量控制对策、评价计划质量控制对策、构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档案质量控制对策,以及报告编制质量对策等,从而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引言为巩固和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果,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1〕621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自2022年1月起至2025年12月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为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且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治理企业”)。

10人以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部署。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实行价值刍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需重视新建、改建及扩建等项目、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应用、立项、设计、验收等工作,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的实施均非常关键。

因用人单位相关设备、技术人员不足,所以用人单位较少开展自主检测,多会通过委托具备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相关工作,如此可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日常检测评价,帮助企业方面及时了解职业危害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丙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丙级)
苯基醚类化合物

醇醚类化合物

脂肪族醛类化合物

脂肪族酮类化合物

酯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

环氧化合物

羧酸类化合物

酸酐类化合物

酰基卤类化合物

酰胺类化合物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腈类化合物

脂肪族胺类化合物

钾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锶及其化合物

钽及其化合物

铊及其化合物

锡及其化合物

钨及其化合物

钒及其化合物

锌及其化合物

锆及其化合物

铟及其化合物

钇及其化合物

(二)
非金属类
硼及其化合物

无机含碳化合物

无机含氮化合物

无机含磷化合物

砷及其化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

硒及其化合物

碲及其化合物

氟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

碘及其化合物

(三)
有机类
烷烃类化合物

烯烃类化合物

混合烃类化合物

脂环烃类化合物

芳香烃类化合物

多苯类化合物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PPT课件

个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
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避免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维护与更换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清洗、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ppt课件
目录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 化学有害因素介绍 •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方法 • 化学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 职业病防护措施 • 案例分析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 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 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 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使用检测管采集现场气 体,通过比色法或比浊
法测定气体浓度。
气相色谱法
利用色谱柱分离气体中 的不同组分,通过检测 器测定各组分的浓度。
红外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与气体分子 相互作用,测定气体中
特定组分的浓度。
通过测量气体中特定元 素对特定光的吸收,确 定气体中该元素的浓度。
粉尘检测方法
01
02
应对措施
加强通风、维修除尘设施、提供防尘 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对员工进行健康 检查和医学观察。
某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泄漏事故
事故概述 检测结果 事故原因 应对措施
某实验室发生化学药品泄漏事故,导致多名员工出现皮肤刺激 和眼部损伤。
检测结果显示泄漏的化学药品为硫酸,浓度较高,对接触人员 产生强烈刺激。
操作失误、化学品储存不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 多个环节失控共同导致事故发生。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事故性检测:适用 于对工作场所发生
害预评价、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和职业病危害现状 评价。
危害因素进行日常
的、定期的检测。
部门对用人单位监
督时,对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的检测。
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进行的紧急检测。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 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 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 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
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ZLB
PC-STEL的应用
PC-STEL应用时应注意以下3点 PC-STEL是PC-TWA的 补充
空气动力学直径( aerodynamic diameter,dae)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 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 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呼吸性粉尘 (respirable dust)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 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 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定义
检测
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 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 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 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目的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概念
通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 工作地点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1.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结合我厂实际状况制定本制度。

2.引用文件《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3.制度如下:3.1委托地方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所需费用由公司从安全投入经费中支付。

3.2合成车间装置区、动力车间、罐区贮存区等重点部位重点检测,检测点设置标识牌。

3.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经治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方可重新作业。

3.4每年度对各重点部位检测一次。

3.5安保科负责联系卫生技术部门检测,检测结果记录职业卫生档案。

4.相关记录《职业危害检测报告》《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2)是指为了保障职工健康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风险,建立的一套系统化的检测、评估和管理职业危害因素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工艺、设备和劳动条件的检测和评估,发现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损害。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作环境的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振动、辐射等方面的检测,评估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

2. 职业危害物质的检测:对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毒物、粉尘、有害气体等进行检测,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劳动条件的检测:对工作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作业方式、工时安排等进行检测,评估可能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4. 职业病监测与评估:对职工进行职业病的体检与评估,监测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根据检测和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 行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代表性的 采样点,一个工作班内有害浓度最高时段采样;
编辑ppt
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事故性检测:
➢ 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
编辑ppt
9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数据处理
➢ 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 ➢ 质控数据计算; ➢ 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 ➢ 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 ➢ 数据处理结果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编辑ppt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样
实验室
分析仪器
化学因素检测
称重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编辑ppt
14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定 检测前期准备
化学因素现场采样
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样品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签发
编辑ppt
15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 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 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 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 沟通。
编辑ppt
20
工作程序
检测前准备
➢ 确定检测人员,各自分工
➢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电力充足、计量证书是否过 期、有无防爆认证
➢ 需要校正的设备是否校正(泵的流量和噪声现场校正)
➢ 采样介质(滤膜夹、吸收瓶、采样管等)是否质量完 好,数量充足(注意添加空白样和校准专用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解读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解读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解读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可能接触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性有害因素。

当接触的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浓度(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就会出现健康损害。

对于职业危害的接触,世界各国通常通过立法制定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控制,目的是确定安全的容许接触水平,降低职业接触风险,确保劳动者避免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产生或出现不良健康效应。

因此,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指导用人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因过度接触化学有害因素而导致不良健康效应。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绝大多数接触者不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的安全水平。

当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低于对应的限值时,即使不配戴防护用品,也不至于出现不良健康效应。

因此说,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程度以及防护措施效果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实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可作为设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报警值的参考值。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依据。

我国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最早起步于1950年,国家组织专家翻译了原苏联国家标准《工厂设计卫生条例(1327-47)》,1956年原国家建委与卫生部发布《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在标准的附件中规定了85种物质(编号53个)的最高容许浓度(MAC)。

1962年,原国家卫生部、基建委及全国总工会对标准101-56进行了修订,联合颁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J 1-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荧光光谱法
双硫腙分光光 度法
6
表 5.1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续上)
序 元素 号 种类
代表化合物
方法标准号 GBZ/T
可选方法
21 铊 金属铊、氧化铊 160.21-200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22

金属锡、二氧化锡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160.22-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0

金属铅、氧化铅、 硫化铅和四乙基铅
160.10-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
氢化物-原子吸 收光谱法
微分电位溶出法
吸收光谱法
13
锰 金属锰、二氧化锰 160.13-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磷酸-高碘酸钾分 光光度法
14 汞 金属汞、氯化汞 160.14-2004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5 镉 金属镉、氧化镉 160.5-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6 钙 氧化钙、氰氨化钙 160.6-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7

铬酸盐、重铬酸盐、 三氧化铬
160.7-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 光度法
8 钴 金属钴、氧化钴 160.8-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9 铜 金属铜、氧化铜 160.9-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7
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以气溶胶的形式 存在,样品采集后应进行预处理,将含有各种形态的金属 混合物统一转化为金属单质,再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 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对于以化合物形式给出限值的,一 般也是先测定金属单质的含量,然后计算转换为对应化合 物的数值,再与标准限值进行比较。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后,根据其光谱特性、与特定化学试 剂反应后的光学特性、电化学性质等物理化学特性,分别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4
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 化合物检测
一、适用范围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化合物主要有32类, 它们的存在形态主要有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无 机盐和有机盐类等,其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 法、电化学分析方法等。
如何实现对作业现场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 检测?
依据GBZ159、GBZ2.1、GBZ160系列标准等的规定和要求, 依次完成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样品采集、样 品的预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计算等4个步骤。
5
表 5.1 工作场所空气中常见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序 元素 号 种类
代表化合物
方法标准号 GBZ/T
可选方法
1 锑 金属锑、氧化锑
二氧化锡的栎精分 光光度法
二月桂酸二丁基 锡的双硫腙分光 光度.31-2004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 谱法
二乙氨基二硫代 甲酸银分光光度 法
砷化氢的二乙氨 基二硫代甲酸银 分光光度法
32 钇
160.84-200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 光谱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空气中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
主要内容
1、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 2、工作场所空气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 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化合物检测
2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
检测依据:GBZ/T160.1- 8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 共检测85类化合物,检测方法208个。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5.0L/min 流量 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 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 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0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25mm。 (5)流量校准器:泡沫流量计或干式流量计,精度不低于±1%。
9
2 .采样方法

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现场采样,根据作业活动的种类、
职业限值标准要求、检测目的等因素,考虑进行短时间定点采样、长时
间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三种。
样品的现场采集方法依据GBZ 159-2004执行。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用微孔滤膜。 在样品采集前,应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
10
3.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空气中绝大多数金属、类金属及其化 合物的采样介质可用微孔滤膜。完成采样 后,应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 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 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对于用液体吸收管采集的样品,完成 采样后,应立即密封样品,竖立摆放于样 品箱中,平稳运输避免倒置,并按要求尽 快分析。
160.1-200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 谱法
2

金属钡、氧化钡、 氢氧化钡和氯化钡
160.2-2004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二溴对甲基偶氮甲 磺分光光度法
3 铍 金属铍、氧化铍 160.3-2004 桑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4 铋 碲化铋
160.4-2004 原子荧光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法
其中: 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类32类,54个检测法;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8类,30个检测方法; 有机化合物类45类,124个检测方法。
3
1、工作场所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 化合物检测
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 四、原子荧光光谱法 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六、方法应用
11
4. 滤料采集样品的预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洗脱法和消解法。 A: 洗脱法:是用溶剂或溶液将滤料
上的待测物溶洗下来的方法。
例如:微孔滤膜采集铅烟或铅尘后, 用硝酸溶液浸泡滤膜,将铅溶洗入硝酸溶液 中,然后用AAS或分光光度法测定。
完成分析后,结合所采集的空气体积,进行空气中金属 及其化合物浓度的相关计算。
8
二、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1.采集设备与采样介质 (1)空气采样器 流量0~3L/min和0 ~10L/min ,在易燃易
爆场所应采样相应防爆等级的空气采样器。 (2)微孔滤膜 0.8μm。(含浸渍微孔滤膜或碱性微孔滤膜) (3)大型气泡吸收管或多孔玻板吸收管。 (4)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