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随着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需要进行路径优化探讨。
本文将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的基础。
需要建立合理的控
制目标体系,明确各项控制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
要制定适应事业单位会计特点的
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责任和权限。
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明确的内部控制职责、流程和控制措施。
二、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管理
内部控制流程管理是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的关键环节。
要对内部控制
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识别出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流程
进行改进和优化,明确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要加强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和
检查,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要及时调整内部控制流程,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和政策要求。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优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的重要保障。
要建
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独立、公正和有效地履
行监督职能。
要建立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机制,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监督人员的
专业水平和监督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分析引言新经济时代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通过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提升内部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资金管理、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但是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战略目标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内控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化,内部控制执行机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失灵,内部控制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不到位,信息数据传递效率偏低。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对目前内部控制管理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和优化,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状(一)内部控制建设总体滞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是分阶段性进行的,具有长期性的建设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信息化建设三个阶段。
但是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阶段性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处于建立的阶段,着重建设内控的风险评估和内控流程的梳理,只有少部分事业单位进入了实施和信息化建设阶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还处于总体滞后的状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和信息化建设,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不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不够健全,主要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进行适当的梳理,单位主要是致力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体系的建立,有关合同管理和项目建设上的内控流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还有部分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没有对内控体系的覆盖范围进行拓展,尤其是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导致单位出现严重的资金风险。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需要不断优化探讨,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化趋势,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内部控制标准落后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标准相对滞后,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较慢,不能有效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化趋势。
内部控制工作路径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2.内部控制流程繁杂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较为繁杂,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质量。
需要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效果不佳。
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优化探讨1.制定新的内部控制标准针对当前内部控制标准滞后的问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适应中国国情和国际要求的内部控制标准,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进程,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国际化水平。
2.简化内部控制流程针对目前内部控制流程繁杂的问题,可以对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质量。
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内部控制自动化系统,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三、改进措施1.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机制,设立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专门工作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路径的优化规划和实施。
定期对内部控制工作路径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形成长效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全覆盖的优化路径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现全覆盖的优化路径探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历来都是其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工作,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表明了国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视。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不明显,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影响事业单位现代化经营管理改革的进程。
一、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能够促进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单位带来更大的效益,还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其在管理上的缺陷,从而降低其运营风险,并可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增强事业单位其履行职责的服务意识,又可以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改进,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相关问题(一)内控体系尚未完善虽然很多事业单位都意识到了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不够健全,出现各类问题,比如单位的收支管理和审核存在漏洞,或是预算编制和实际支出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有些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也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内容工作,这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的问题。
可见,事业单位如果内控体系不健全,可引起多方面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资金资产内控管理较为混乱资金资产支撑事业单位稳定运行的基础,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资金资产管理方面都比较粗放,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浪费,资金配置不合理、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甚至还会出现账实不相符的现象,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薄弱第一,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力度较差;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编制的结果和实际情况相脱节,难以为单位的资金管控提供有效指引,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预算管控,导致预算工作流于表面,没有实质意义,就是按照往年的预算增减调整,编制后也没有细化分解,没有将预算方案落实执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其组织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它主要包括内部环境的建立、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其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应用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以达到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提高效率、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着一些挑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和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能面临着法律法规的适用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而事业单位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性和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因此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科技化程度较低。
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科技化程度往往与其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可能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相应的短板。
为了有效应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内部控制标准,同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规定。
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考核。
在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应该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问题。
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科技化建设。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
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途径
ACCOUNTING LEARNING161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途径李颖 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摘要: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执行机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和效果。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服务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引言2014年,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财政部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经过近10年的运行期,行政事业单位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框架,从制度角度出发思考和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位管理层的自主裁量权,显著提高了单位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了舞弊,降低了腐败风险,成为单位精细化管理成功实践的代表案例。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工作,只有起点欠缺终点,所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持续细化深化强化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值得持续关注深化研究的重要工作。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2014-2023年,十年期间内,各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报送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梳理上年度内部控制工作并部署下年度工作,具体针对单位权利集中的机构设置与运行、权力制衡工作组织实施、制度建设与执行、评价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分类评价定级,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常态化发展。
经查阅财政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报告内容,2017年编报初年,全国收集48万份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成为良好的开端。
2020年,全国56万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并报送了单位年度内部控制报告,近72%的单位自我评价获得“优良”级次。
[1]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已完成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性质,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内部控制方面的不足也日益凸显。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一些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旨在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措施和制度,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建立起一整套外部和内部的管理机制来保障组织协调、高效地实现各项目标,并对组织运行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多为政府主导,其管理制度往往滞后于时代需求,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或过时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2.内部人员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导致控制措施的实施不力或形同虚设。
3.信息系统保障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来说,信息系统建设还存在不足,系统的完善与技术人才的储备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4.财务风险管控不够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资金来源多样,开支复杂,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对于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和监督。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人员素质不高、信息系统保障不足和财务风险管控不够等方面。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应积极更新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管理的现代化,使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2.加强内部人员培训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内部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机关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内部控制往往比较薄弱,存在许多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本文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在政府机关管理体制中,为实现各项管理目标,保障公共利益,防范各种管理风险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制度和程序。
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合规性和透明度,使其在政府机关管理体制中更好地履行职能,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管理控制、审计控制、风险控制、运营控制等多个方面,其中管理控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管理控制包括预算控制、绩效控制、人力资源控制、采购控制等,它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审计控制则是对管理控制的一种监督和检查,以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和程序的严格执行。
风险控制和运营控制则针对事业单位在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进行预防和应对。
1. 管理控制不足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预算控制不够严格,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绩效控制不够科学,导致个别员工工作成果难以量化;人力资源控制不够灵活,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
2. 审计控制不到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审计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事业单位审计制度和程序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当行为和态度。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3. 风险控制和运营控制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常常因为对风险控制和运营控制的重视不够而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事故风险等等。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给事业单位本身带来了损失,也影响了公众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优化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优化研究摘要: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建设目标和原则,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框架,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加强内外部监督。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对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目标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流程,来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实施的效果开展全面评价与监督,从而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进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1全面化事业单位作为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单位,其整体发展的工作成果与社会整体利益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传统形式上的,事业单位的定位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因自身的组织定位原因,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特异化、差异化。
内部各个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都具有一定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应涉及到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全覆盖。
第一,内部控制体系要切实融入事业单位的发展决策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终的发展工作目标与阶段性工作目标。
其中,阶段性目标要对事业位成本控制具有高度关联性。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到单位管理体系的多个层面,要注重将现代化管理理念引入到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力争实现服务市场化、由单一型结构向多样型转变。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项目具有相对较强的专业性,比如在高校课题研究项目中,不但需要研究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性知识,还需相关工作人员(如财务、人力、后勤)了解研究项目的相关内容、可行性以及绩效目标等。
事业单位工作具有独立性,又具有高度的关联性,由此可见,要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则需要实现内部控制全面覆盖,具有全面化的特征。
1.2精细化事业单位日常管理涉及到许多层面的工作,无论是实体基础设施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还是财务相关经费管理,都具有各自的独特管理流程和特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的优化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被定义为组织内部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一种过程。
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组织的财产安全和经营利益,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并促进组织高效运作。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员制度、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规划和执行,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标多元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公共利益等多种目标。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更加广泛的范围和更复杂的目标体系。
2. 资金专项化。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通常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公益项目资助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专项化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3. 组织结构特殊化。
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领导机构、行政机构、专业机构等多个层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管理结构,保持信息畅通和管理协调。
以上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所不同,其优化也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尽管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所不同,但在实践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公共形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不健全。
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求,存在着漏洞和不足。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优化探讨一、路径优化的背景和意义会计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达到机构目标,规定的针对财务报告中的会计要素和会计事务的安排、措施与机制,以及稽核和检查制度。
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财产损失和资源浪费的重要环节。
在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 管理流程复杂:事业单位的管理流程通常比较复杂,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紧密配合,而现有的工作路径较为独立,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2. 内部控制手段单一: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这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较低,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
3. 风险预警不足: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机制。
只有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能发现和解决,很难及时防范和避免风险。
为解决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进行优化和探讨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二、路径优化的原则和目标1. 整合与协作原则:优化后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工作体系。
各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现代化与信息化原则:优化后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推广使用电子文档管理系统、财务软件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工具,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优化后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路径的目标是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路径优化的具体措施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一个集中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对事业单位内部的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财产损失和资源浪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优化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保障资产安全、规范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深入探讨,探讨如何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资产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组织运营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内部控制的存在和完善,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损失,保障资产安全,还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规范经营行为,增强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保持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方向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
它包括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职责、内部控制文件等内容。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控制目标,落实控制流程,划分控制职责,健全控制文件,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
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内部控制培训、内部控制宣传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履行内部控制职责,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3.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流程的分析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繁琐的程序,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减少内部控制成本,以适应管理的需要和提高管理的效率。
4.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全面、及时、准确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5.强化内部监督和内部审核内部监督和内部审核是内部控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探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对各类事业单位开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等要素,这些要素不仅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项目和实施内容,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实际成效的重要抓手,所以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把内部控制作为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保证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管理成果。
事业单位必须从内部控制的每一个要素入手,形成闭环式管理,不断完善每一项业务所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把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最大程度上实现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引言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前的社会整体发展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会形成全新的工作局面,进而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我国事业单位也会受到整体变革因素的冲击,面临全新的运行环境和发展时期。
事业单位必须对此加以深度分析,了解当前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来达到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1.1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脱节首先,有些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时期,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要不就是参考上级单位,要不就是借鉴同行业相关单位,没有结合到单位实际运作情况,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导致制度无法真正落地执行,无法在自己单位发挥效果。
其次,有些单位制定的制度很多,内容覆盖范围广,装订成册,人手一本,但是经常被束之高阁。
工作人员不主动学习,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沉睡在纸张上,无法真正发挥其效力。
最后,没有及时结合单位发展情况以及外部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建立起定期修改制度的机制,导致单位制度无法与时俱进,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一直是管理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管理风险也日益增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对于提高事业单位机构管理效率、规范运作程序、加强风险防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可以为各类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管理指导,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概念、要素构成、基本原则、建立方法、评估与改进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法,以提高其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构成、基本原则以及建立方法,可以为事业单位提供实际可行的控制机制,帮助其更好地规范运营行为,防范各种风险。
通过评估与改进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最终的目的是为事业单位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其在日常运营中更加高效、规范,确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运行。
1.3 研究意义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机构之一,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的机构,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防止公共财产的滥用和浪费,保障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于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管理行为、激励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研究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部门,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研究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研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优化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部门,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发展。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的相关问题,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的相关问题,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为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本研究将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推动其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本文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存在以下问题:(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优化的基础和核心。
然而,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是现有制度过于简单、缺乏操作性。
这导致员工在执行内部控制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是一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由政府委派经营管理的公共管理机构。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合规性,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流程优化、资源调配和监督评估四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从目标设定出发。
确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是保护资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不当行为和错误发生。
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经营管理特点,制定目标细化计划,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与机构实际需求相适应。
最后,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指标和目标考核制度,激励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内控工作,提高控制效能。
其次,流程优化是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要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找出工作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化方案,包括简化流程、优化流程、规范制度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水平。
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的监控和审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流程改进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资源调配是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投入。
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资源使用规范,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最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评估是建设的关键环节。
监督评估是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制度,确保监督评估工作能够全面、专业、有效地开展。
其次,要加强监督评估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监督评估的水平和质量。
最后,要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监督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其内部控制面临着愈发复杂的挑战和压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不仅会影响组织内部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风险迸发以及严重的财务损失。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管理者和员工内部的事务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确保其高效运作和风险把控,已成为当今越来越受关注的议题。
通过深入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不仅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绩效和治理水平,也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本研究旨在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剖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
通过加强领导重视和管理支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适应性,实现风险管理和全面监督。
通过研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的建议,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运作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未来相关研究领域提出展望,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研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有助于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和运行效率,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这对促进事业单位的规范发展,提升其公信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
Y圆桌论坛UANZHUOLUNTAN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张力月(榆中县和平镇人民政府ꎬ甘肃㊀兰州㊀710010)摘㊀要: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ꎬ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ꎬ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ꎮ行政事业作为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者ꎬ应主动强化自身内部控制建设ꎬ为实现民族复兴战略全局贡献力量ꎮ文章论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作用ꎬ进一步探究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ꎬ结合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ꎬ以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ꎮ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ꎻ内部控制ꎻ内控体系中图分类号:F272.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22-0168-04㊀㊀近年来ꎬ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ꎬ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完善ꎮ从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ꎬ到2016年«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发布ꎬ再到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规范»)的推行ꎮ全国范围内事业单位均已完成了内部控制框架建设ꎬ并有效落实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ꎮ但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背景下ꎬ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存在内控意识淡薄㊁内控制度不完善㊁预算管理不科学㊁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ꎮ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ꎬ提升政府治理效能ꎮ一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阐述内部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ꎬ主要是指单位通过制定和落实有关措施来把控风险ꎬ最终实现控制目标ꎮ与一般企业内控相比ꎬ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目标还包括了预防腐败㊁防范廉政风险㊁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及确保单位资产的有效使用等[1]ꎮ从财政部2012年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至今ꎬ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十余年ꎬ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ꎬ内控经验也更加丰富ꎮ尤其是为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ꎬ要求事业单位每年年初编制本单位内控报告并报送ꎮ通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ꎬ能确保单位一切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ꎬ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ꎬ与此同时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ꎬ助推社会发展的稳定㊁和谐ꎮ二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存问题(一)内控意识淡薄当前ꎬ部分单位的领导层对内控认知与了解不足ꎬ思想过于传统ꎬ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ꎮ比如ꎬ部分领导受 官本位 思想侵蚀ꎬ不仅没有对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发挥指导作用ꎬ甚至认为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ꎬ无视内控制度的约束作用ꎮ还有部分领导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ꎬ没有从顶层设计着手ꎬ建设相关规章制度㊁设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给予相应资金投入ꎬ导致其他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充分ꎬ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ꎬ难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整性ꎮ(二)内控制度不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ꎬ模式落后ꎮ当前传统的制度模式仍然被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ꎬ但其弱化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作用ꎬ增加了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2]ꎮ又或存在即便制定了新的内控制度但仍然沿用传统内控制度的情况ꎬ导致新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ꎮ第二ꎬ缺乏重点ꎮ部分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缺乏工作重点ꎬ过于强调 面子工程 ꎬ只关注用词用句和政策的引用ꎬ核心要义不突出ꎬ缺乏实861Y圆桌论坛UANZHUOLUNTAN用性ꎻ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上未结合自身实际ꎬ倾向于借鉴一些先进国有企业制度建设ꎮ但两者发展目标显然不同ꎬ这就导致一些内控制度严重内容同质化ꎬ且缺乏可行性ꎮ第三ꎬ未持续优化更新ꎮ部分事业单位依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ꎬ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较为随意ꎬ未能根据具体工作要求进行修改ꎬ缺乏创新和优化意识ꎬ导致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滞后ꎮ(三)预算管理存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的不足也影响着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ꎬ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ꎬ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ꎮ财务预算一直以来都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审核上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ꎬ审核力度不足ꎮ比如在考察上一年度预算支出时ꎬ并没有充分关注到其是否合理或者是否必要等问题ꎬ如此 宽松 的预算管理很容易导致预算超支ꎮ第二ꎬ部分行政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落实的过程中ꎬ存在实际数额与预算计划数额的偏差[3]ꎮ比如ꎬ某部门所提交的预算金额在10万元左右ꎬ但是在具体消耗的过程中实际数额可能达到了20万元甚至更多ꎮ但大多数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对这种情况都比较纵容ꎬ导致了恶性循环ꎮ第三ꎬ预算考核力度不足ꎬ内部控制评价与激励机制较为缺乏ꎮ(四)信息化程度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充分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ꎬ并且其重要性和优势也十分突出ꎬ行政事业单位也在内部管理中引入了相应的现代化信息技术ꎮ但是目前来看ꎬ一方面ꎬ建设程度不高ꎮ部分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弱势ꎮ比如ꎬ当前针对资产管理ꎬ有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ꎻ针对单位内部的风险管理ꎬ研发了专业的风控系统ꎻ此外ꎬ还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工作的ERP信息系统ꎮ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较低ꎬ诸如风险管理㊁财务核算等ꎬ仍然由人工负责ꎮ以事业单位常用的资产月报信息系统为例ꎬ目前该系统仍然采用手工填报的方式获取财务数据ꎬ与其他系统关联性差ꎮ除此之外ꎬ系统运行并不稳定ꎬ兼容性不满足单位需求ꎬ死机的现象时有发生ꎬ严重影响了资产登记与变更效率ꎮ人工操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ꎬ流程复杂ꎬ周期较长ꎬ效率低且错误率高ꎮ另一方面ꎬ信息传递较弱ꎮ内部控制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大多依赖于内部控制系统的信息化建设ꎬ但是目前信息化建设程度偏低ꎬ各部门信息传递存在滞后㊁延缓或者传递错误等问题ꎬ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ꎬ但是当前各部门系统相互独立ꎬ缺乏数据共享机制ꎬ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和整合ꎬ导致了数据来源不全ꎮ除此之外ꎬ信息安全建设较弱ꎬ事业单位又具有其特殊性ꎬ因此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一定顾虑ꎬ只能尽可能选择安全的线下或者人工传递的方式ꎬ不利于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ꎮ(五)监督力度不足内部监督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ꎮ但是目前来说ꎬ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监督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ꎬ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ꎬ监督审计力度的不足ꎮ主要原因在于考核制度不完善㊁职责分配不明确以及单位组织机构不健全ꎬ很多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人ꎬ考核难以量化ꎬ未能确保各项监督工作的落实[4]ꎮ第二ꎬ监督评价环节的薄弱性ꎮ以某审计局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为例ꎬ首先由审计员复核相关资料ꎬ完成并归档归卷开展法制审理ꎻ接下来就工作目标的完成度进行查验ꎬ核对并评估审计报告与目标的匹配度ꎻ最后ꎬ上述工作流程后结束后ꎬ由审计组长对上述事宜进行审查ꎬ展开二次监督ꎮ从上述流程可以发现ꎬ基本忽略了内部监督评价的环节ꎮ内部监督评价的主要作用是判断内控工作的有效性ꎬ但是上级没有对此项工作作出要求ꎬ也没有人开展ꎬ内控工作有效与否㊁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无法得知ꎮ如果将内部控制体系比作一个系统的话ꎬ那么在整个系统循环发展的过程中ꎬ监督评价环节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ꎬ缺乏监督评价没有达到真正的监督评价效果ꎬ当然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ꎮ(六)风险识别与评估缺乏重视一方面ꎬ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ꎬ风险意识不足ꎬ未做好内部风险的定期评估与管理工作ꎬ风险点在不断增加ꎬ造成了一定的风险961Y圆桌论坛UANZHUOLUNTAN隐患ꎮ部分事业单位关注到了廉政风险管理ꎬ但内部风险范围要远远大于廉政风险ꎬ因此单纯依靠廉政风险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ꎮ另一方面ꎬ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ꎬ未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风险管理权责ꎬ导致发生风险问题时相互推诿的现象ꎬ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风控工作的开展ꎮ三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路径(一)强化内控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ꎬ以«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ꎬ通过宣传㊁培训等渠道强化相关领导人员内控意识ꎬ在意识层面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ꎬ并进一步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ꎮ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各个部门息息相关ꎬ不能单纯地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ꎮ领导者还要基于长远性的角度考虑ꎬ借鉴其他单位成功的经验ꎬ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ꎬ秉持科学合理㊁精简效能的理念[5]ꎮ此外ꎬ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构建由财务部门牵头的内部控制小组ꎬ调动各单位人员的积极性ꎬ全方位增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识ꎬ加强各部门互联互通ꎬ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保驾护航ꎮ(二)完善内控制度首先ꎬ创新模式ꎮ基于内部控制目标ꎬ划分各部门和部门内部人员的权责ꎬ并依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及岗位责任制度ꎬ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个权责分明㊁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ꎮ其次ꎬ突出重点ꎮ建立集体决策制度ꎬ并严格执行ꎬ以在重大事件决策时集思广益ꎬ强调决策的针对性ꎬ突出重点ꎬ避免局限或者片面思维对整个决策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ꎮ具体来说ꎬ就是在实施过程中ꎬ采集全体人员的意见ꎬ并由领导层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㊁讨论与决策ꎬ避免了同质化和泛化的问题ꎮ最后ꎬ持续优化ꎮ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ꎬ以便于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效率ꎬ在严格制度约束下也能规避贪污腐败等问题ꎮ比如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ꎬ从信息披露的流程㊁标准㊁人员㊁细节方面着手ꎬ形成一个流程完善㊁标准严格㊁责任到人的信息披露制度ꎮ此外必须注意到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应当是一劳永逸的ꎬ而是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ꎬ以此才能确保其在任何时刻都能发挥自身的重要意义ꎬ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ꎮ(三)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来说ꎬ其预算管控能力举足轻重ꎬ可以从预算编制㊁监督㊁考核等各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ꎬ加强预算管理的效果ꎬ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ꎮ具体如下:第一ꎬ加强预算编制科学性ꎮ将收定支和统筹兼顾等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工作内容ꎬ各部门在遇到增加预算的情况时要使用零基预算法ꎮ这样才能有效剔除上年度的不合理支出ꎬ保障下年度预算编制的合理性ꎮ第二ꎬ加大预算考核力度ꎮ预算考核方面既可以通过组建专业的预算考核小组ꎬ也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进行ꎬ且要结合最终考核结果对执行人员进行奖惩ꎬ真正发挥其效果[6]ꎮ(四)提升信息化程度如今ꎬ现代化信息技术已不再陌生ꎬ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ꎬ结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现状来说ꎬ也应当及时更新现有的信息系统ꎬ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的程度ꎮ首先ꎬ加大资金投入ꎮ这包括引入先进财务核算系统ꎬ使用不同会计基础进行核算等ꎬ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ꎮ其次ꎬ构建信息系统ꎮ比如引入ERP信息系统ꎬ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和共享ꎬ更加全方位㊁精准地开展预算管理与考核工作等ꎮ最后ꎬ重视网络安全ꎮ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综合分析各项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ꎬ构建风险预警机制ꎬ如设置防火墙㊁抵制木马病毒侵害㊁锁定内部局域网网址等ꎬ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预防信息安全风险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ꎮ(五)加大内外监督力度1.关于监督审计方面(1)成立监督审计部门ꎮ该部门着重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各环节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ꎬ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在册ꎬ提交整改意见ꎬ帮助各部门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ꎬ并根据整改意见不断调整各项工作内容ꎬ对改进过程和结果也要监督ꎬ从全过程角度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ꎮ071Y圆桌论坛UANZHUOLUNTAN(2)完善监督审计制度ꎮ一方面ꎬ加强审计问责机制ꎬ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ꎬ明确相关部门领导人和相关人员的权责ꎬ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追责ꎮ另一方面ꎬ加强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ꎮ依据绩效考核制度全面㊁标准化地评价各项工作的执行结果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ꎬ严格落实考核制度ꎬ加大对员工的激励和奖惩效果ꎬ规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随意等行为ꎬ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效果ꎮ2.关于监督评价薄弱性的问题财政监督与纪委审计等多部门监督互相配合ꎬ建立多层次成体系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体系ꎮ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是形成内部控制活动闭环的重要环节ꎬ要对内部控制体系全过程进行评价监督必然也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监督体系ꎮ(1)构建权力均衡机制ꎮ在特定时间段内ꎬ梳理各部门管理服务活动ꎬ在权力相互平衡与制约的状态下ꎬ构建科学合理的责任链条ꎬ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ꎬ及时评价反馈ꎮ全方位统筹推进安全监管㊁市场监督等关键监管领域ꎬ必要时由纪委审计部门进行全链条的参与和管理ꎬ从细节处着手堵住监管漏洞ꎮ(2)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建立针对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制度ꎬ系统性开展各部门的审计评价工作ꎮ比如在开展财政资金使用合规性评价工作的过程中ꎬ可以采用审计机关交叉审计的方式展开ꎬ并出具审计报告ꎮ(3)为全方位㊁及时地发现内部控制流程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ꎬ可以由纪委㊁财政与审计部门共同展开不定期的检查工作ꎬ通报检查结果ꎬ达到预期的效果ꎮ(六)注重风险识别与评估一方面ꎬ强化风险意识ꎬ动态地评估和分析风险ꎬ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全覆盖ꎮ与此同时ꎬ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中内外部环境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ꎬ所以风险的动态监测与跟踪评估更是必不可少的ꎮ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处着手ꎬ挖掘潜在的风险ꎬ加强全过程风险把控ꎬ推进整个工作的有序开展ꎮ必要情况下可以借助先进评估方法和模型划分不同风险等级ꎬ建立单位层面的风险管理数据ꎮ另一方面ꎬ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ꎬ明确各部门和不同岗位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ꎮ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制度制定㊁责任划分和风险应对等工作ꎬ其他部门人员配合ꎬ共同参与风险管理ꎮ将严格的考核体系纳入其中ꎬ形成制度约束ꎬ体现出风险管理制度的强制性ꎮ四㊁结论综上所述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十分重要ꎮ结合目前的情况分析ꎬ在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ꎬ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与建议ꎬ以期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㊁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ꎬ提高其内控能力ꎬ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ꎮ参考文献:[1]李丽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学习ꎬ2023(6):164-166.[2]麦悦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思考[J].投资与创业ꎬ2022ꎬ33(24):139-141.[3]杨曼.基于财务风险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分析[J].财经界ꎬ2022(32):114-116.[4]陈金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ꎬ2022(10):159-161.[5]朱芳莉ꎬ谢立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建设实践 构建合规㊁绩效㊁内控一体化管理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ꎬ2022(3):136-138.[6]于达.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财会学习ꎬ2022(8):158-160.作者简介:张力月(1981 ㊀)ꎬ女ꎬ汉族ꎬ甘肃兰州人ꎮ主要研究方向:内部控制ꎮ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