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

合集下载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应用剖析.pptx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应用剖析.pptx
第11页/共14页
第12页/共14页
•(1)近期对蚁 群 算 法 在 移 动 机器 人 路 径 规 划 中 的应 用 研 究 还 处 于 初期 探 索 阶 段 , 研究重点主 要 集中 在 算 法 模型的建立与实例仿真方面,而对于算法的理论分析、与其他算法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 (2)近期对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静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研究,而对动态环 境下的路径规划研究相对较少。
allowed c tabu 蚂蚁间的协作性就越强;可称为期望k 启发式因子,k 在算法中代表能见度的相对重要性。是启发函数,在算
法中表示由节点i 转移到节点 j 的期望程度,通常可取
。在算法运行时每只蚂蚁将根据(2-1)式
进行搜索前进。
ij
ij 1/ dij
pikj
ij
(t
)ij
(t
第2页/共14页
• 2.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图1.1初始状态蚂蚁随机挑选路 径寻找食物
图1.2经过一段时间后蚂蚁成 功避开障碍物找到一条合适路 径
第3页/共14页
• 3.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
• 设 m 表示蚂蚁总数量,用表示节点 i 和节点 j 之间的距离,表示在 t 时刻连线上的信息素浓度。在初 始时刻,m只蚂蚁会被随机地放置,各路径上的初始信息素浓度是相同的。在 t 时刻,蚂蚁 k 从节点i转 移到节点 j 的状态转移概率为
应用全局更新
找出最短路径

满足终止
条件?

结束
第9页/共14页
•6.机器人路径 规 划 •移动机器人导 航 的 任 务 主 要由 定 位 、 避 障 和 路径 规 划 组 成, 其 中 路 径规 划 是 机 器 人 控 制最 为 关 键 的 技 术 。移 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工作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如工作代价最小、行走路线最短、行走 时间最短等),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包括位置和姿态)到达目标状态(包括位置和姿态)的无碰路径。

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算法比较与优化

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算法比较与优化

无人机航迹规划中的路径规划算法比较与优化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无人机)作为近年来飞行器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在航空航天、军事、农业、物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中,路径规划算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直接影响着无人机飞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进行比较与优化分析。

1. 最短路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是无人机航迹规划中最常用的算法之一。

其中,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和A*算法是两种主要的最短路径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通过不断更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最终确定无人机飞行的最短路径。

A*算法在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启发式函数,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路径的代价。

2.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

它通过对候选路径进行遗传操作(如选择、交叉、变异等),通过适应度函数对路径进行评估,最终得到适应度最高的最优路径。

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寻找到较优的飞行路径。

3. 蚁群优化算法蚁群优化算法模拟了蚂蚁的觅食行为,通过信息素的交流和更新来实现路径的优化。

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能够快速找到较优的路径。

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蚁群算法可以有效解决多无人机协同飞行的问题。

4. PSO算法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算法模拟了鸟群觅食的行为,通过不断地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寻找最优解。

PSO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能够有效地找到较优的路径。

5. 强化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是一种通过试错和奖惩机制来优化路径选择的算法。

它通过构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简称MDP)模型,通过不断地与环境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

强化学习算法在无人机航迹规划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快速学习到最优路径。

机器人路径规划蚂蚁算法及收敛性分析

机器人路径规划蚂蚁算法及收敛性分析

拟 蚂蚁 觅食 运动过程 来实现 寻优 。笔者 受基 于 图的蚂蚁算 法 的启发 , 出 了未 知环境 下机 器人 路径 规 划蚂 提
蚁 优化算 法 , 该算 法首先 用栅 格法对 机器人 的工作空 间进行 建模 , 由此 构 造 出一个 连通 图 , 后 由一 组蚂 蚁 然 在 图上模 拟蚂 蚁的觅食 行为 , 而找 到最 优路 径 。通 过分 析 , 从 运行 该算 法 的过程 是一个 分枝 随机 过程 , 且 并
约定 l R b被视为点 状机器人 , o 具有 简单 的计算和 记忆功 能 ; 约定 2 o R b无先验 的环境 知识 , 意时刻 , o 任 R b只 能探测 到 以当前 位置 为 中心 , 为半 径 区域 内的环 境 r
信息 ( 括 R b当前位 置的坐 标 、 测 到 的静态 障碍 物和 动态 障碍 物 的坐标 及 动态 障碍物 的运 动 方 向和 速 包 o 探
避 碰地且 沿一条最短 或较短路径 到达终 点 。为 了叙述 方便 , 下面首先 对环 境 、 o R b及动态 障碍 物作一 些假设
和 约定 :
假 设 1 R b在 A o S上作 匀速运动 , 其速 度记 为 , 长为 6 步 ;
假 设 2 动态 障碍物 Mo的速度 是恒 定 的 ;
【 稿 日期] 0 0 0— 6 收 2 1— 4 1
[ 者 简 介】 作 张玉 兰 (9 2 )女 , 苏盐 城人 , 师 , 士研 究 生 。 18一 , 江 讲 硕
第 3期
张玉 兰 : 器人路 径 规划 蚂蚁 算法及 收 敛性 分析 机
7 3
格 的路径 , 条路 径用 栅格 的序 号来 表示 , 格 的序号 从 1开始 , 照从左 至 右 、 上 到下 的顺 序依 次编 号 。 这 栅 按 从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4.1问题描述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要求机器人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原则(如最小能量消耗,最短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有约束的优化问题,都要完成路径规划、定位和避障等任务。

4.2算法理论蚁群算法(AntColonyAlgorithm,ACA),最初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M.博士于1991年首次提出,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等优点。

该算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大的科学研究人员应用于各种问题的研究,如旅行商问题,二次规划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但是算法本身性能的评价等算法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慢。

Dorigo提出了精英蚁群模型(EAS),在这一模型中信息素更新按照得到当前最优解的蚂蚁所构造的解来进行,但这样的策略往往使进化变得缓慢,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次年Dorigo博士在文献[30]中给出改进模型(ACS),文中改进了转移概率模型,并且应用了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策略,来得进行深度搜索。

Stützle与Hoo给出了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A某-MINAS),所谓最大-最小即是为信息素设定上限与下限,设定上限避免搜索陷入局部最优,设定下限鼓励深度搜索。

蚂蚁作为一个生物个体其自身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比如蚂蚁个体是没有视觉的,蚂蚁自身体积又是那么渺小,但是由这些能力有限的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做出超越个体蚂蚁能力的超常行为。

蚂蚁没有视觉却可以寻觅食物,蚂蚁体积渺小而蚁群却可以搬运比它们个体大十倍甚至百倍的昆虫。

这些都说明蚂蚁群体内部的某种机制使得它们具有了群体智能,可以做到蚂蚁个体无法实现的事情。

经过生物学家的长时间观察发现,蚂蚁是通过分泌于空间中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群体行为的。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改进蚁群优化算法
Ni , SNi+1 ),
(7)
Lbest =
Lnow q qnow , best , global Lbest , q > qnow .
l = {SN1 , SN2 , · · · , SNn }.
2) 平滑程度. 该项作为经济性的评价条件. 如 图1所示, θi 是连接可行点pi−1 和pi 的线段的延长线 与连接转向点pi 和pi+1 的线段的夹角, 即偏转角. 在 栅格环境中, θi ∈ [0, π ]; 则θi 越小, 表明路径越平滑, 机器人路径跟踪时的消耗也就越小. 所有路段的偏 转角之和就构成了路径平滑程度的整体描述. 平滑程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5)
2.1.2
混沌扰动 (Chaos disturbance )
上述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陷入局部最优, 但 任何随机方法均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陷入局部最优的 可能, 因此在算法出现长时间停滞时, 引入一种能有 效跳出局部最优的搜索算法是合理的[9, 10] . 本文引 入混沌搜索算法, 具体引入方式是, 信息素更新方程 中加入混沌扰动因子, 对式(4)作如下处理:
在传统蚁群算法中, 以规划路径的时空最优为优 化准则来评价可行路径, 即要求路径的长度最短. 这 种近似处理是以牺牲真实性为代价来换取问题处理 的简洁性. 本文除将路径长度作为核心指标外, 同时 还将路径平滑程度和路径节点的危险程度两个指标 纳入到评价函数中. 1) 路径长度. 路径长度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2)
第 28 卷第 4 期 2011 年 4 月
文 章编号: 1000−8152(2011)04−0457−05
控 制 理 论 与 应 用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蚁群算法理论、应用及其与其它算法的混合

蚁群算法理论、应用及其与其它算法的混合
蚁群算法理论、应用及其与其 它算法的混合
基本内容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中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 于解决各种优化问题。该算法具有鲁棒性、并行性和自适应性等优点,但同时也 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蚁群算法的 基本理论、应用场景以及与其它算法的混合使用。
蚁群算法的实现包括两个关键步骤:构造解和更新信息素。在构造解的过程 中,每只蚂蚁根据自己的概率选择下一个节点,这个概率与当前节点和候选节点 的信息素以及距离有关。在更新信息素的过程中,蚂蚁会在构造解的过程中更新 路径上的信息素,以便后续的蚂蚁能够更好地找到最优解。
蚁群算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器学习领域,蚁群算法被用 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果。例如,在推荐系统中,蚁群算法被用来优化用户和物 品之间的匹配,从而提高推荐准确率;在图像处理中,蚁群算法被用来进行特征 选择和图像分割,从而提高图像处理的效果。此外,蚁群算法在数据挖掘、运筹 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本次演示介绍了蚁群优化算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通过分析蚁群优化 算法的组成、行为和优化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本次演示展示了 蚁群优化算法在求解组合优化、路径规划、社会优化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问题的 优势和潜力。本次演示展望了蚁群优化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挑战,强调了 其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总之,蚁群算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蚂蚁的觅 食行为来实现问题的优化。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应用,以 及克服其不足之处,来提高蚁群算法的性能和扩展其应用领域。
基本内容
理论基础蚁群优化算法由蚁群系统、行为和优化原理三个核心要素组成。蚁 群系统指的是一群相互协作的蚂蚁共同构成的社会组织;行为则是指蚂蚁在寻找 食物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优化原理主要是指蚂蚁通过信息素引导和其他蚂 蚁的协同作用,以最短路径找到食物来源。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给定环境中,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机制,使机器人能够从起始位置达到目标位置。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是一种仿生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行为来解决组合优化问题。

本文将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进行讨论。

首先,基本蚁群算法可以描述为:蚂蚁在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蚂蚁选择路径,蚂蚁选择路径的概率与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有关。

因此,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可以将环境建模为一个图,图中的节点代表机器人可以经过的位置,边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边上的信息素浓度表示该路径的选择概率。

然而,基本蚁群算法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

为了改进蚁群算法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入启发式信息:在传统蚁群算法中,蚂蚁只通过信息素来选择路径,而没有考虑其他启发信息。

可以通过引入启发式信息,比如节点之间的距离、节点的拥挤程度等,来辅助蚂蚁选择路径。

启发式信息可以通过转化为边上的信息素浓度来体现,从而在路径选择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2.动态调整参数:传统蚁群算法中的参数,如信息素的挥发系数、信息素的增加量等,通常是固定的。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根据进程的需要,动态调整这些参数。

比如,可以根据过程中的信息素浓度变化情况来动态调整信息素的挥发系数,增强的全局性。

3.禁忌表策略:禁忌表策略是一种记忆性策略,通过记录已经过的路径信息,来避免蚂蚁陷入重复的情况。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采用禁忌表策略来记录已经探索过的路径,从而防止机器人陷入循环过程。

4.并行化计算:蚁群算法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迭代计算,这些计算可以通过并行化来加速。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将蚁群算法的计算过程进行并行化处理,通过多个计算节点同时进行并交换信息,从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可以引入启发式信息、动态调整参数、禁忌表策略和并行化计算来提高规划算法的性能。

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概述:在现实世界中,路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导航系统、交通规划还是物流调度,都需要找到最优的路径来解决问题。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的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问题中。

本文将介绍蚁群算法的原理和几种常见的应用。

蚁群算法的原理:蚁群算法源于观察到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留下的信息素行为。

当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找到食物之后,它会沿着返回的路径释放信息素。

这些信息素将吸引其他蚂蚁沿着该路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蚂蚁会选择这条路径,从而形成更强的信息素效应。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这种信息素行为来找到最优解。

蚁群算法的应用:1. 路径规划: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是最常见的。

蚂蚁在搜索食物时,会选择性地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蚂蚁寻路。

类似地,蚁群算法可以模拟蚂蚁行为来搜索最短路径或最优路径。

例如,在导航系统中,蚁群算法可以通过模拟蚂蚁在地图上搜索路径的行为,帮助用户找到最短路径。

2. 物流调度:物流调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如货物的运输时间、成本、路径等。

蚁群算法可以应用于物流调度中,通过模拟蚂蚁在搜索食物的行为,帮助选择最优的路径和调度策略。

这可以有效减少成本,并提高物流的效率。

3. 机器人导航:在机器人导航中,蚁群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找到最优的路径和规避障碍物。

类似于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机器人可以释放“信息素”来引导其他机器人选择合适的路径。

这种算法可以帮助机器人自主探索未知环境,并找到最短路径。

4. 电子游戏中的敌人行为:在电子游戏中,敌人的行为通常是通过编程来实现的。

蚁群算法可以用于模拟敌人的智能行为,使其更加具有逼真的表现。

通过使用蚁群算法,敌人可以模拟蚂蚁的寻找食物行为,从而更加灵活地寻找玩家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总结: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的问题,如寻找最短路径、物流调度、机器人导航和电子游戏的敌人行为。

通过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蚁群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基于智能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

基于智能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

基于智能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与优化研究智能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中蚂蚁寻路行为的优化算法。

它模拟了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规律和策略,通过大量的蚁群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断寻找最优路径。

在路径规划和优化领域,智能蚁群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在很多问题中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优化问题是人类在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这些领域中,优化的问题通常都可以被看做是寻找最优解的问题。

不过,由于优化问题的复杂度非常高,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面临着大量的约束条件、未知的参数和非线性问题等复杂情况。

这时候,智能蚁群算法优化算法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和策略,智能蚁群算法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复杂的优化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优化算法,智能蚁群算法具有以下的优点。

首先,智能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由于该算法模拟自然界中的动物寻路行为,蚁群个体之间输入输出非常简单,因此算法具有很高的兼容性和鲁棒性。

即使在某个蚁群个体出现失效的情况下,整个算法系统也不会因此而崩溃。

其次,智能蚁群算法能够自适应。

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自适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策略。

在智能蚁群算法中,每个蚂蚁节点也会根据自身的数据来调整自己的路径搜索策略,达到更优的效果。

最后,智能蚁群算法聚类效果良好。

在寻找食物时,蚂蚁节点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机制来寻找最优食物位置。

在计算机算法中,智能蚁群算法也会通过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来避免重复搜索,并且提高搜索效率。

在路径规划和优化问题中,智能蚁群算法也被广泛应用。

对于一个定位的问题场景来说,智能蚁群算法可以有效的寻找到最短路径。

在蚁群行动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路径信息素分布模型,已经过的路径留下的信息仍会影响后续的选择,从而获得更加优秀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蚁群算法可以用于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交通出行中,可以利用智能蚁群算法来进行路径规划和优化;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也可以利用智能蚁群算法来确定最优路径;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利用智能蚁群算法来优化发电和输电效率。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目录
•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 蚁群优化算法的实现过程 • 蚁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优化 • 蚁群优化算法的案例分析
01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 中蚂蚁觅食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 。
原理
通过模拟蚂蚁的信息素传递过程 ,利用正反馈机制寻找最优解。
算法特点
分布式计算
蚁群算法中的蚂蚁可以并行地搜索解空间,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 率。
鲁棒性
对初始解和参数选择不敏感,能在多变的搜索空间中寻找到最优 解。
易于实现
算法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强,适用于解决复杂优化问题。
应用领域
路径规划
任务调度
用于解决车辆路径规划、 物流配送等问题。
应用于多核处理器任务 调度、云计算资源分配
蚂蚁的移动规则
随机选择
蚂蚁在移动时,会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随机选择 下一个移动的节点。
避免重复
为了避免重复访问同一个节点,蚂蚁会根据一定的概率选择新的节点,这个概 率与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成正比。
蚂蚁之间的协作机制
共享信息
蚂蚁通过释放和感知信息素来共享彼此的路径信息和状态,从而在群体中形成一 种协作效应。
网络路由问题求解
总结词
蚁群优化算法在网络路由问题求解中具有较好的应用 效果,能够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详细描述
网络路由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通信问题,旨在根据 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需求,选择最优的路由路径和转 发策略,以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和网络性能的提升 。蚁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行为,利用信息素传 递机制来指导搜索过程,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路由问 题,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由于信息素更新策略有所不同,学者Dorigo M 研究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基本蚁群算法模型,分别记为“蚁周系统”(Ant-Cycle)模型、“蚁量系统”(Ant-Quantity)模型及“蚁密系统”(Ant-Density)模型,三种模型求解 方式存在不同。
“蚁周系统”(Ant-Cycle)模型
第k只蚂蚁走过 (2-4)
图3.2栅格图
虽然优化蚁群算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这些初步研究已显示出了蚁群优化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证明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但是必须指出的,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概率算法,从数学上对它们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证明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蚁量系统”(Ant-Quantity)模型
第k只蚂蚁在t和t+1之间走过 (2-5)
“蚁密系统”(Ant-Density)模型
第k只蚂蚁在t和t+1之间走过 (2-6)
从上边各公式可以看出三种模型的主要区别是:“蚁量系统”和“蚁密系统”中,信息素是在蚂蚁完成一步后更新的,即采用的是局部信息;而在“蚁周系统”中路径中信息素是在蚂蚁完成一个循环后更新的,即应用的是整体信息。在一系列标准测试问题上运行的实验表明,“蚁周系统”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两种算法。因此,对蚂蚁系统的研究正朝着更好地了解“蚁周系统”特征的方向发展。
移动机器人导航的任务主要由定位、避障和路径规划组成,其中路径规划是机器人控制最为关键的技术。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在有障碍物的工作环境中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如工作代价最小、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最短等),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包括位置和姿态)到达目标状态(包括位置和姿态)的无碰路径。蚁群算法是一种受到生物界中真实蚁群集觅食行为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在求解旅行商(TSP)和作业调度等多目标优化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且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它人工智能算法,蚁群算法所取得的结果是最优的。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剖析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剖析

蚁群算法及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剖析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是一种模拟蚂蚁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其主要应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特别是在路径规划问题中的应用较为突出。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规律,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会释放一种称为信息素的物质,同时返回巢穴。

其他蚂蚁会根据信息素的浓度来选择路径,浓度高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较大。

当蚂蚁返回巢穴时,会根据所选择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来增加信息素的浓度,从而在路径上留下更多的信息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素浓度逐渐增加,最终蚂蚁群体会逐渐聚集在较优的路径上。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指根据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一条最优的路径。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蚁群算法可以解决多目标、多约束的路径规划问题。

下面将从问题建模、蚁群算法实现、实际应用等方面对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进行剖析。

首先,对问题进行建模。

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路径可以表示为有向图,图的节点表示机器人可以到达的位置,边表示连接两个位置的路径。

节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直线距离、时间、能耗等。

起始节点表示机器人的起点,终止节点表示机器人的目标。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找到一条从起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最短路径,同时尽可能满足约束条件。

其次,实现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包括初始化信息素、蚂蚁的移动、信息素更新等步骤。

初始化信息素是指在路径上的每条边上设置初始信息素的浓度。

蚂蚁的移动过程中,每只蚂蚁根据信息素浓度和启发式函数来选择下一步移动的节点。

启发式函数可以根据节点和目标节点的距离、路径上信息素的浓度等因素来计算。

当蚂蚁到达终点后,根据蚂蚁的路径长度来更新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即路径长度越短的蚂蚁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越高。

同时,为了防止信息素过快蒸发,可以引入信息素的挥发系数。

蚂蚁算法一般通过多次迭代来寻找最优的路径。

最后,应用蚁群算法进行路径规划。

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可以实现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摘要: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路径规划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蚁群算法是一种仿生算法,由于其具有优秀的全局搜索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问题中。

然而,传统的蚁群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

为了提高路径规划算法的性能,本文针对蚁群算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结合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蚁群算法,并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中进行了实验与分析。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蚁群算法;全局搜索;局部信息1. 引言近年来,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自主导航、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领域。

而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路径规划算法要求机器人能够找到一条安全、高效的路径,以达到目标位置。

2. 蚁群算法简介蚁群算法是一种仿生算法,灵感来源于蚂蚁在觅食过程中的行为。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以信息素作为信息交流媒介,实现了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相结合的优化过程。

蚁群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鲁棒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解决复杂的路径规划问题。

3. 蚁群算法改进但是传统的蚁群算法在解决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

为了提升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

该算法在原有的蚁群算法基础上,引入了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并优化了信息素更新策略。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机器人的起始和目标位置,生成初始化的蚁群。

蚂蚁根据当前位置和信息素浓度决定下一步的移动方向。

其次,蚂蚁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在局部范围内引入启发式信息。

启发式信息可使蚂蚁更快地向目标位置靠近,有利于减少路径长度。

然后,蚂蚁根据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的综合评估,确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

综合评估考虑了当前位置附近的信息素浓度和离目标位置的距离。

此举有助于克服传统蚁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最后,蚂蚁根据选择的移动方向更新信息素,并通过信息素挥发策略控制信息素的衰减。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

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装配到医疗领域的微创手术,从物流仓储的货物搬运到危险环境的探测救援,机器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如何规划出一条最优的路径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还影响着其能源消耗和任务完成的质量。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算法,为解决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蚁群算法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蚂蚁的觅食行为。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在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

其他蚂蚁能够感知到这种信息素,并倾向于选择信息素浓度高的路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较短的路径上信息素积累得更快,更多的蚂蚁会选择这条路径,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最终所有蚂蚁都能够找到一条从蚁巢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

将蚁群算法应用于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时,首先需要将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进行建模。

可以将工作空间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或者节点,机器人在这些节点之间移动。

然后,为每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设置一个初始的信息素浓度。

在算法的每一次迭代中,机器人从起始点出发,根据节点之间的信息素浓度和一些启发式信息(例如节点之间的距离)来选择下一个要访问的节点。

当机器人到达目标点后,就完成了一次路径的探索。

在这次探索中,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会得到更新,通常是路径越短,信息素的增加量越大。

为了使算法更加有效,还需要对信息素的更新规则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每次迭代结束后,对所有路径上的信息素进行挥发,即减少一定的比例,以避免早期形成的较好路径对后续的搜索产生过度的影响。

同时,对于本次迭代中产生的最优路径,给予较大的信息素增量,以强化这条路径的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Matlab 来实现蚁群算法进行机器人路径优化具有很多优势。

Matlab 提供了丰富的数学计算和图形绘制功能,能够方便地处理矩阵运算和数据可视化。

基于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基于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基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模型 •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实现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路
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的核心问题,需要寻找从起点到目标点的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蚁群算法的优化
通过实验验证,蚁群算法可以有 效优化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 题,在复杂的地图环境中寻找最
短路径。
算法鲁棒性
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于 不同复杂度的地图和任务需求,都 能提供较为满意的解决方案。
实时性
蚁群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出路径 规划结果,满足移动机器人实时决 策的需求。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环境搭建与数据采集
实验环境
在实验室环境中,搭建了一个10m x 10m的地图,其中包含障碍物和目标 点。
数据采集
通过移动机器人搭载的传感器采集地 图数据、障碍物位置、距离等信息。
算法性能对比实验
01
02
03
对比算法
将蚁群算法与常见的路径 规划算法(如Dijkstra算 法、A*算法等)进行对比 。
实验过程
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 别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路 径规划,并记录规划时间 和路径长度等指标。
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 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的 性能表现。
不同场景下的路径规划结果展示
场景一
地图中存在多个障碍物,需要规划出一条从 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2020年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精编版

2020年matlab蚁群算法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精编版

用ACO 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优化问题4.1 问题描述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要求机器人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原则(如最小能量消耗,最短行走路线,最短行走时间等),在其工作空间中找到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能避开障碍物的最优路径。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有约束的优化问题,都要完成路径规划、定位和避障等任务。

4.2 算法理论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ACA),最初是由意大利学者Dorigo M. 博士于1991 年首次提出,其本质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优良的分布式计算机制等优点。

该算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大的科学研究人员应用于各种问题的研究,如旅行商问题,二次规划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但是算法本身性能的评价等算法理论研究方面进展较慢。

Dorigo 提出了精英蚁群模型(EAS),在这一模型中信息素更新按照得到当前最优解的蚂蚁所构造的解来进行,但这样的策略往往使进化变得缓慢,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次年Dorigo 博士在文献[30]中给出改进模型(ACS),文中改进了转移概率模型,并且应用了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策略,来得进行深度搜索。

Stützle 与Hoos给出了最大-最小蚂蚁系统(MAX-MINAS),所谓最大-最小即是为信息素设定上限与下限,设定上限避免搜索陷入局部最优,设定下限鼓励深度搜索。

蚂蚁作为一个生物个体其自身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比如蚂蚁个体是没有视觉的,蚂蚁自身体积又是那么渺小,但是由这些能力有限的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做出超越个体蚂蚁能力的超常行为。

蚂蚁没有视觉却可以寻觅食物,蚂蚁体积渺小而蚁群却可以搬运比它们个体大十倍甚至百倍的昆虫。

这些都说明蚂蚁群体内部的某种机制使得它们具有了群体智能,可以做到蚂蚁个体无法实现的事情。

经过生物学家的长时间观察发现,蚂蚁是通过分泌于空间中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交流,进而实现群体行为的。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路径规划应用评价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路径规划应用评价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路径规划应用评价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行为的启发式算法,它通过模拟蚁群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行为,以寻找最短路径和最优解。

蚁群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任务调度、组合优化等领域。

本文将对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在路径规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将介绍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蚁群优化算法源于对蚁群在找到最短路径的行为的观察。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释放信息素引导其他蚂蚁前往食物的路径,经过多次迭代,信息素在路径上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一条最优路径。

仿照蚂蚁的行为,并引入信息素浓度、启发函数等概念,蚁群算法能够模拟群体寻找最短路径的过程。

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初始化信息素浓度、选择下一个节点、更新信息素浓度等。

蚁群优化算法在路径规划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路径规划是确定起点和终点之间最优路径的问题。

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面临的挑战是在大规模网络或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解的计算复杂性。

而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蚁群的行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路径规划问题中,蚁群算法能够有效地找到一条最短路径,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此外,蚁群算法还具有分布式计算的优势,能够适应大规模网络和复杂环境。

蚁群算法在路径规划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公交车路线优化、无人机路径规划、物流配送等。

在公交车路线优化问题中,蚁群算法能够帮助优化公交车的路线,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无人机路径规划问题是指为无人机飞行制定一条最佳路径,蚁群算法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如避让障碍物、最短飞行距离等,为无人机飞行提供详细的路线规划。

物流配送问题是指在给定的物流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和车辆分配方案,使得物流成本最小化,蚁群算法可以帮助优化物流配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

然而,蚁群优化算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蚁群算法对问题的复杂性较为敏感。

在处理大规模网络或高维度问题时,蚁群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此外,蚁群算法的计算复杂性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

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

(下转第86页)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马艳1,包啓立2(1.皖西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六安237012 2.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深圳518060)【摘要】:研究了机器人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根据问题模型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蚁群优化求解算法。

该算法利用前一轮选择的路径对可行解的信息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再按转移概率选择路径,经过多次迭代搜索得出最短路径,已达到对机器人的路径优化。

【关键词】:路径规划,蚁群优化算法,路径优化0.引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路径规划的研究作为机器人行动的基本问题正被人们更广泛地重视起来。

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使用的求解方法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人工试场等。

路径规划指的就是移动机器人在有障碍的环境中,寻找一条从起点道终点的路径,这条路径不仅能使机器人障碍,而且要在一定指标下如距离、时间、能量等尽可能的优化[1]。

由于蚁群等智能优化算法的日益兴起,现在有很多人开始使用蚁群、粒子群等算法来求解一些以前解法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中,通过蚁群优化算法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选择最优路径,并由此确定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每一步的基本方向选择。

1.环境描述我们这里假设机器人在行进中是能够在起点处就探测到自己与静态障碍物的距离,而且静态障碍物的形状为规则矩形,且所摆放的方向是一致的。

这样我们在机器人每一步的方向选择上只需用上、下、左、右来表示四个方向。

我们将机器人的起点二维坐标记为(0,0),将终点坐标记为(1,p ),p 值由两点确定的矩形区域中长宽比例进行计算,这样才能确定两个方向上的路径计算时比例为1:1。

定义三维变量τ(x,y )表示某点i 的信息素,其中(x,y )表示(0,0)和(1,p )这个矩形坐标区域的某点的位置,而τ(x,y )则表示对应这一点的信息素的值。

静态障碍物的位置用四维变量A (x,y,c,k ),其中(x,y )表示此障碍物离起点(0,0)点最近的一点,而c,k 分别表示该障碍物的长度(对应x 方向)和宽度(对应y 方向)。

轮式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改进蚁群算法

轮式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改进蚁群算法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20)01-0064-06
0 引言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创新,机器人的研究与应 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即对机器人行驶 路径进行合理的决策。目前,蚁群算法已经在路径规划方 面广泛应用。已经有很多专家针对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 研究,研究采用的方法有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粒子群算 法、人工势场法等。但是这些算法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和不 足。相比之下,蚁群算法对于轮式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的 劣势较小。因此,本文将采用改进蚁群算法。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学者Marco Dorigo等人从生物 进化的原理中受到启发,提出一种仿生进化算法—蚁群 算法[1],并且已经应用该算法解决了商旅问题(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TSP)和JSP(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等问题,得到了一些满意的结果[2]。但是也存 在蚁群算法的不足。文献[3]中虽然应用传统蚁群算法解 决规避障碍问题,但是障碍物比较规整,例如正方体, 长方体,没有死区。当障碍物变的不规则,死区比较多 时,轮式机器人规划最满意的路径仍然是个问题。针对
摘 要:针对轮式机器人在多窟障碍地形图中的路径规划问题,为了克服基本蚁群算法的局部最优问
题,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节约找寻最优路径的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信息素及模
糊集的改进蚁群算法。在栅格化地图上,通过模糊集将某一点距离障碍物以及接受目标的信
息程度表达出来,重新更新栅格化地图,从而减少地图中搜索空间,节约搜索时间。其次把
多窟障碍地形图中路径规划问题,传统蚁群算法需要蚁 群的个数比较大,计算成本也高。文献[4]通过引入信 息素增长矩阵以及相应的变化,提高了蚁群算法路径优 化的收敛性。但是文中没有提出解决能量消耗问题的方 法,只是单方面的优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转第86页)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马艳1,包啓立2(1.皖西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六安237012 2.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深圳518060)【摘要】:研究了机器人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下的路径规划问题,根据问题模型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蚁群优化求解算法。

该算法利用前一轮选择的路径对可行解的信息素进行相应的调整,再按转移概率选择路径,经过多次迭代搜索得出最短路径,已达到对机器人的路径优化。

【关键词】:路径规划,蚁群优化算法,路径优化0.引言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问题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路径规划的研究作为机器人行动的基本问题正被人们更广泛地重视起来。

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使用的求解方法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人工试场等。

路径规划指的就是移动机器人在有障碍的环境中,寻找一条从起点道终点的路径,这条路径不仅能使机器人障碍,而且要在一定指标下如距离、时间、能量等尽可能的优化[1]。

由于蚁群等智能优化算法的日益兴起,现在有很多人开始使用蚁群、粒子群等算法来求解一些以前解法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在静态障碍物环境中,通过蚁群优化算法在起点与终点之间选择最优路径,并由此确定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每一步的基本方向选择。

1.环境描述我们这里假设机器人在行进中是能够在起点处就探测到自己与静态障碍物的距离,而且静态障碍物的形状为规则矩形,且所摆放的方向是一致的。

这样我们在机器人每一步的方向选择上只需用上、下、左、右来表示四个方向。

我们将机器人的起点二维坐标记为(0,0),将终点坐标记为(1,p ),p 值由两点确定的矩形区域中长宽比例进行计算,这样才能确定两个方向上的路径计算时比例为1:1。

定义三维变量τ(x,y )表示某点i 的信息素,其中(x,y )表示(0,0)和(1,p )这个矩形坐标区域的某点的位置,而τ(x,y )则表示对应这一点的信息素的值。

静态障碍物的位置用四维变量A (x,y,c,k ),其中(x,y )表示此障碍物离起点(0,0)点最近的一点,而c,k 分别表示该障碍物的长度(对应x 方向)和宽度(对应y 方向)。

2.算法基本原理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学者M.Dorigo [2-3]及其导师Colorni 于1991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模拟蚂蚁群觅食过程寻求最短路径的群体智能算法[4]。

蚂蚁没有视觉,它们在觅食过程中无法依靠眼睛记住食物和巢穴的位置,所以它们会在其走过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这样不仅可以给路径做标记,使自己不致于迷失方向,还可以为其他蚂蚁对路径的选择提供线索。

蚂蚁可以通过信息素在巢穴到食物源之间找到最佳路径,也可以说最短路径,因为当一些路径上通过的蚂蚁越来越多时,信息素也会越来越多,而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较短的路径会有更多的机会被选择,因此较短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就会高于较长路径上的,其他蚂蚁察觉到后就会选择信息素浓度较高的路径觅食,逐渐寻找到最优路径。

3.求解算法3.1信息素的计算及调整在未生成任何信息素值时,对于蚂蚁当前的方向可以进行随机选择。

蚂蚁k 走过每个点都会留下信息素τk0(x,y):(1)其中τk0(x,y)y)坐标点上留下的信息素量,Q 为常数。

迭代过程中要对全局信息素进行更新,在第j 次迭代过程中i 点上信息素的更新方法如下:τi (x,y):=τi (x,y)ρ+△τkj *(x,y)(2)(3)其中ρ[0,1]表示信息素残留系数;△τkj *(t)表示蚂蚁引起的路径上的信息素量的增加;S 集是记录下来的蚁群搜索到的所有路径;min i ∈s dist i 是经过i 点且路径方向选择相同中的最短路径的总长度。

3.2转移概率的计算在搜索路径的过程中,蚂蚁会根据路径上的信息素的多寡来选择运动的方向。

蚂蚁k 要从i 点选择方向继续移动,根据文献[5]其移动概率可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4)式中τi (x,y)表示通过点i 的同一方向上的信息素值;ηi (x,y)是前一轮迭代后记录下的通过点i 路径的总路径长度的倒数,表示蚂蚁保持前一轮搜索到的路径的期望程度。

参数α(0≤α≤1)表示信息素对路径选择的重要性。

β(0≤β≤1)就是作为启发因子来调节局部搜索相对于信息素的重要程度。

3.3算法步骤Step1.初始化:(1)定义参量和变量,给相关参变量赋初值。

(2)初始化m 个蚂蚁的数据,对蚂蚁每一步的方向选择进行随机选择,以获得初始化路径,根据式(1)初始化信息素的值。

Step2.循环变量n 初值为1,根据式(2)和(3)式更新信息素的值;Step3.根据3.2中的转移概率求出新一轮可行解;Step4.根据m 个蚂蚁得到的路径总长度求最短路径,更新当前最优解并输出;Step5.当n 不满足循环结束条件时(循环的停止条件为相邻两次循环搜索中最优解的差别小于0.001),令n:=n+1,转到Step2;否则执行Step6;Step6.输出Step5中得到的最优解。

4.结束语本文只是针对了静态的障碍物进行研究,在具体计算中对环境做了很多假设,影响了解法的普适性;而且由于篇幅有限,没有列出仿真算例。

以后将逐渐把各个假设去除,加入动态障碍物,使得环境更加动态化,改进算法以增加算法的通用性。

参考文献:1.刘天孚,程如意.带精英策略和视觉探测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J].ÁÁÂ(,)/(1)()Áx y Q x p y ?????(上接第76页)!!!!!!!!!!!!!!!!!!!!!!!!!!!!!!!!!!!!!!!!!!!!!!!计算机应用,2008,28(1):92-93,962.Dorigo M,Maniezzo V,Colorni A.Ant system: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96,26(1):29-41.3.Dorigo M,GambardellaL M.Ant colony system:A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the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J].IEEE Tra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1997,1(1):53-66.4.马良,朱刚,宁爱兵.蚁群优化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28.5.林锦,朱文兴.凸整数规划问题的混合蚁群算法[J].福州大学学报,1999, 27(6):5-9.了开发出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ZigBee网络节点,本系统中采用了TI公司的16位微控制器MSP430。

传感器节点的通信模块的功能是由CC2420射频收发器来实现。

CC2420具有集成的压控振荡器,只需要天线、16MHz晶体等非常少的外围电路就能在2. 4GHz频段上工作。

CC2420只提供一个SPI接口与微处理器MSP430连接,通过这个接口完成设置和收发数据两方面的工作。

简单的外围电路和处理器接口,使得CC2420可以运用在非常廉价的设备上。

MSP430与CC2420通过SPI方式相互通讯,MSP430采用主模式,CC2420采用从模式。

3.3.1控制模块MSP430TI公司的16位微控制器MSP430,从功能模块角度划分ZigBee硬件平台可以分为几个部分:MSP430模块,RS232模块,Flash外部存储模块,传感器模块,CC2420无线收发模块,键盘LED模块。

MSP430是系统的控制核心,MSP430F149有60KB+ 256B F1ash,2KB RAM,各个地址段的使用情况如下。

0x0000一0x01FF Peripherals0x0200一0x09FF RAM0x1000一0x10FF Information Flash0x1100一0x10FF ROM0x1100一0xFFE0ROM0xFFE0一0xFFFF Interrupt Vector3.3.2收发数据模块CC2420CC2420是Chipcon公司推出的一款符合IEEE802.15.4规范的2.4GHz射频芯片,已经被用来开发工业无线传感器等的ZigBee设备和产品。

CC2420具有集成的压控振荡器,只需要天线、16MHz晶体等非常少的外围电路就能在2.4GHz频段上工作。

IEEE802.15.4规范中规定使用DSSS调制方式,CC2420先将要传输的数据流进行变换,每个字节被分组为两个符号,每个符号包括4个比特LSB优先传输。

每个被分组的符号用32码片的伪随机序列表示,共有16个不同的32码片伪随机序列。

经过DSSS扩频变换后,码片速率达到2Mchip/s,此码片序列再经过0-QPSK调制,每个码片被调制为半个周期的正弦波。

码片流通过I/O通道交替传输,两通道延时为半个码片周期。

CC2420为IEEE802.15.4的数据帧格式提供硬件支持。

其MAC层的帧格式为:头帧+数据帧+校验帧;PHY层的帧格式为:同步帧+PHY头帧+MAC帧,帧头序列的长度可以通过寄存器的设置来改变。

可以采用16位CRC校验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帧被送入RAM中的128字节的缓存区进行相应的帧打包和拆包操作。

3.4无线网关与控制接点的通信实现图3CC2420与MSP430的数据通信无线传感器的节点单元中,微控制器MSP430是通过SPI 总线和一些离散控制信号与CC2420数据收发器相连。

控制器(MSP430)充当SPI主器件,CC2420收发器充当从器件。

控制器MSP430应用IEEE802.15.4MAC层和ZigBee协议层,它还包含了特定应用的逻辑,它使用CC2420总线和RF收发器交互。

MSP430和CC2420之间数据传输方式如图3所示。

对于采用无线遥控的家电,家庭网关能将接受的控制命令转为控制信号发射出去达到控制子节点的目的。

而对于真正的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我们实验中搭建了一个智能家电仿真模拟平台,主要模拟了智能微波炉,也就是用一台PC机安装上CC2420模块,并用一个界面仿真微波炉的所有功能(比如启动、定时、火力设定、菜谱等),当本机通过MSP430无线收发模块连接上以S3C4510B为核心的目标板后,就可以接受来自电话或Internet上任何计算机通过敲入目标板的IP浏览到的IE控制界面而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达到了远程控制的目的。

其家电控制节点模块主函数的实现,主函数源代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主函数完成功能和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int main(void){osal_int_disable(INTS_ALL);zmain_ram_init();InitBoard(OB_COLD);osal_nv_init(NULL);zmain_NvInit(ZM_NV_RESET_NONE);zmain_ext_addr();ZMacInit();osal_init_system();osal_int_enable(INTS_ALL);InitBoard(OB_READY);osal_start_system();}4、结束语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体积小,能耗低,可以应用于数字家庭、矿场、大楼等场所,解决了很多场合布线不便的问题,也使早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大的问题--功耗问题得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