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文化建设中“三型一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将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培养、实践培养和创新培养三个层面,通过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学术培养、实践培养和
创新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学术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研究生应注重理论学习,扎实掌握所学专业知识。

培养学术能力,需要培养学生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可通过讲座、学术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前沿科学进展,拓宽视野。

导师在研究生
学术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导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实践培养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应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
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科研项目可以让学生熟悉科研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
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
研究问题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践能够增加研究生的实际经验,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培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

创新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或者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和资源。

开展
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邀请企业专家或
学者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开展创新创业导师制,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学
生提供切实的创新机会。

“三化一型”: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三化一型”: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教改教法“三化一型”: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李咏梅(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24-0040-02基金项目:此文系江苏省“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KT2011471)的成果。

作者简介:李咏梅(1976-),女,山东巨野人,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

摘要本文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三化一型”模式:差异化的班级设置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方式、分众化的管理设置方式和研究型教与学的设置方式。

这一模式事实上实现的是“普及化”与“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Three Governance and a Type":Mode of Top -Notch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 原cation //Li Yongmei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three governance and a type"about train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different class arrangement,various courses offered,focus of management settings and the setting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In fact,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is the organic undnity of "popular-ization"a "creativity".Key words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op-notch personnel;training mode 2005年引起社会各界思考的“钱学森之问”,问出了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困惑。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将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和学科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学术研究。

研究生是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主力军,而优秀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方法。

可以通过选修专业课程、参与科研项目和承担科研任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术研究培训和实践机会。

还应加强学生的科研指导和辅导,由导师定期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这样的学术研究培养,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

要注重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方式,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科技竞赛、创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学术研究、注重实践创新和强化学科教学,可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只有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

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

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究【摘要】针对目前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聘请校外导师、建立实习基地、加强辅导员工作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全日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全日制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数目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我国在校研究生数目已达194万人。

【1】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已仅次于美国。

高校研究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研究生的培养及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对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展的历史并不长,开始真正有较大的开展是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从此,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蓬勃开展的新时期。

【2】1999年,随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的公布,高等教育进入快速扩招阶段,研究生也不例外的开始扩招。

随着近几年盲目扩招,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3】1、导师队伍有待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注重个性化,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之后,一名研究生导师往往一年能招收近10名研究生,而三个年级加起来总招生人数能达至30人,导师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研究方向,很难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动态。

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缺乏就会使其在读研期间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没有统筹的规划,不能因人施教,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我国于202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起步晚,很多导师不能明确区分工程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区别,使得工程硕士的培养也不能突出其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构建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构建

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构建论文摘要:研究生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必然选择。

本文在全面质量运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硕士教育的质量问题,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准确度管理中的优势,并提出了通过建立导师全面全面性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和教育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等来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生教育质量;优势;对策一、全面质量管理概述1961年美国学者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其最早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

费根堡姆在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对全面适时质量管理概述如下:“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在最经济的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要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内部结构企业内部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国际标准组织将第二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可以参与为基础,成员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通过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

”从各国学者对全面质量的定义来看,全面质量质量项目管理不是一个概念,而是由一个概念体系组成的。

具体说来,全面质量包涵管理的概念体系包含以下七项内容:第一,质量体系。

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建构的组织结构、实施制定程序和所需资源的总和。

质量体系的建立,要求社团组织按照某一标准来规范现有的体系,使之兼顾质量管理和顾客的需要。

它实行是第二阶段质量管理实施的基础。

第二,质量方针。

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杜勒旺勒沙托县质量标准与质量改进方向。

对外,它代表组织对产品用户和服务对象的承诺;对内,它是为组织工作所有部门和员工确立的行动指南。

第三,质量手册。

指根据质量方针制定的纲领性文件,细项阐明组织的使命、目标及行为准则。

质量手册是质量方针的书面化。

第四,质量控制。

指为达到质量明确要求所采取的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刺探监视活动。

3+1培养模式探讨——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

3+1培养模式探讨——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
课 的增减 、 授课 时间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 的修订 。 在近几年 的计划运行 实践 中, 我们发现不少课程设 置不合理或课程 内容不适合 3 + 1 培养计划 的要求 , 因此 对这些课程 的设置与否 、 设置 学期 、 设 置顺序 、 课程性质 等进行 了修改 , 其 中停 开课程 2门, 增开课程 6门 , 并将 所有专业课 向前调整一个学期 , 并 针对一些专业核心课
施, 尤其是课程设置和实践教 学的改革 , 大大促进 了 本 专业本科 生的 实际动手能力 , 为工科类本科 生的培养提供 了新的思路 。 [ 关键 词 ] 3 + 1 培养模式 探 讨 轻化 工程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4 ) 0 2 — 0 1 2 1 — 0 2
湖北工业 大学具有 6 0余年 的办学历史 ,是 一所 以 工 学为 主的地 方多科 性 大学 , 1 9 8 4年 由原 湖北 轻工 业 学 院和原湖 北农业 机械专科 学校合并 组建成 湖北工 学 院, 2 0 0 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 大学 。学校 是湖北 省重点建 设 高校 , 被湖北 省委省 政府定位 为“ 在 湖北省 高教体 系
[ 摘
要] 为 了进 一步改革湖北工业 大学轻化 工程 专业的培 养方案以符合 3 + 1 培养模式 的需要 , 本 文从 实际 出发 , 探讨了3 + 1
培 养模 式中对本 专业的课程设置、 实践教 学和对教师提 出的改革方案及 实施效果 。 结果表明 , 通过本专业 3 + 1 培养模 式的改革 和实


什 么是 3 + 1 培 养模 式
“ 3十 1 ” 专 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 本科 4年分成 两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是前 三年 的 6个学期 , 为学 习理论

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初探

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初探

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初探作者:王建跃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年第4期摘要:从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提出、构成及功能入手,归纳总结其内涵,结合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现状,重点剖析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在顶层设计、基础保证、关键环节等方面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张,我国已逐渐步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远不是研究生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营造质量文化,通过质量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加强导师、研究生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形成体现自身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

[1]这为研究生教育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质量文化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战略重点,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研究不仅关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内涵解析目前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理论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其内涵仍不尽统一,很多人容易误将其与校园质量文化和高校质量文化混淆或等同。

鉴于此,有必要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内涵加以解析,又因其内涵丰富且不易把握,故从成因、构成及功能层面对其加以分解,逐层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提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从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制定以来,质量便被视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至2014年《意见》的颁布,质量仍是研究生教育亟待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将学术研究、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的
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

在今天这个创新驱动的时代,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探索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研究生应加强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授课式的学习,进行知识体系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方式提高学术素养。

另外,开
展真实复杂的研究项目,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个好的研究项目可以训练研究生对问题
的发现、证明和解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加强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在学术研究中所必须具备的。

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研究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这个可
以通过学习多元化、综合性的课程,参加技能培训等来提升。

在校外实践中,研究生也应
该寻找实践机会,亲身体验职业责任,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丰富经验,同时也是交流合作
的一个良好平台。

最后,在实践能力方面,研究生也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
需要有实际问题解决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改进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培养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在参加企事业单位实践、社会和社区服务和
创新创业等方面都可以锤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生在不断锤炼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更
好的学习、实践应用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相信研究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一定会有
所提升。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究 生 是 社 会 的 高 层 次 人 才 。社 会 的 发 展 、 技 的 进 科
图 1 研 究 生 培 养体 系 总体 结构
步均需 要 高层次 人才来 推 动 , 为研 究 生 培养 机构 , 作
研 究 生 质 量 理 所 应 当应 该 成 为 学 校 高 层 次 人 才 培 养
1 .多 项 教 学 改 革 推 动 培 养 质 量 一 调 控 子 体 系 培 养 人 才 是 学 校 的 天 职 , 教 学 是 培 养 人 才 的 重 而 中 之 重 。 因 此 , 了 能 提 升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 养 出 为 培
养 基 地 三 大模 块 入 手 , 新 培 养模 式 , 实提 升 研 究 生培 养 质 量 。 创 切
关 键 词 : 究 生 培 养 ; 位 一 体 ; 量 ; 导 师 制 研 三 质 双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1 (0 2 0 —0 0 -0 1 7 — 7 9 2 1 )7 19 4
教育驶 入 了发展 的快 车道 , 究 生数 量 逐 年递 增 , 研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也 较 八 十 年 代 初 有 了 质 的 飞 跃 。 随 着 我 国 科 技 、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 才 在 发 展 中 起 的 作 用 经 人 越 来 越 重 要 , 其 是 研 究 生 学 历 的 高 端 人 才 。 研 究 尤
作 者 简 介 : 学 彬 (9 3 ) 男 , 东人 , 级 职 称 , 究方 向 : 究 生教 育 、 据 库 技 术 。 葛 18一 , 山 初 研 研 数
收 稿 日期 :0 2 3 0 修 稿 日期 :0 2 3 0 2 1 —0 - 1 2 1 —0 —3

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分析

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分析

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分析作者:赵艳霞王菲周磊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01期摘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紧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比较研究与文献研究法分析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改革创新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出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观,三位一体,产学研相结合【分类号】G712.0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型学术研究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号:P13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为主干的研究生学位制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应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出现的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

一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具体表现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现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出现了无序和混乱等比较严重的缺陷。

就教育制度而言:培养体制过于单一,不能满足高校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的功能定位过于理论化,不能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高校评价监督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盲目扩招、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

就培养观念而言:部分高校和研究生思想观念的封闭性和学术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导致其科研态度比较浮躁,创新意愿不足。

相当数量的高校缺乏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对科研的前瞻性了解、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2 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一刀切”的培养模式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深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是一种“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高校的设施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差异等因素,不利于高校教学特色的发挥。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科 技 教 育123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经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生产部门。

如何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转型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实践性和创新性。

然而,如何摆脱对学术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盲目模仿和依附,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创新特色,是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往往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学生通常不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薄弱,而且调剂生或跨专业报考学生占很大比例。

以我院金属材料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例, 所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专业涉及金属材料、材料成型、焊接、腐蚀与防护、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 部分学生不具备扎实的材料学科专业知识,也没有受过材料学科的专业实习和实践培训。

这严重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践创新型人才的个人发展。

因此,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是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1 “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提出随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调整, 如何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培养体系是目前很多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的创新教育机制。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必须要强调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因此,文章旨在围绕“实践能力”这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创建材料学科“三环一体,三段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目前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成功模式。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从“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阐述。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3+1”模式;教学手段;校企合作高校不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素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承受着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因此高校就要转变以往只是重视书本生知识不重视能力的思想,改变办学宗旨,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其中“3+1”跨文化交际的办学模式已经形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模式。

“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企业,学生共赢的目标。

教育必须与产业同步,因此实施校企合作的“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是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3+1”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3+1”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是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完成校内的3年的理论知识学习;“1”是指通过1年的企业实践,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跨文化交际型人才。

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实施了“3+1”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方式后取得了一定效果。

专业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体系,设计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校企合作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创建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商务日语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以日语为基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商务日语高级人才。

围绕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同时配套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建设。

“三化一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三化一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三化一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作者:刘玉东邵亮徐世江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2期摘要:通过高职示范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打造示范校品牌,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三化一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三化一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高职示范校创建工作的开展,已经基本构建了“三化一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即学校工厂化、教室车间化、教学做一体化和产、学、研、做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践指导教师匮乏和学生技能薄弱的现实难题,具有广泛的实践参考价值。

所谓“三化一结合”,是指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校工厂化、教室车间化和产、学、研、做紧密结合的基本框架。

1.学校工厂化我院的“工厂化”模式,主要通过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和校内股份制生产车间两种途径构建的。

2006年,我院与辽阳市公汽公司共同投资举办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该公司为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

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和利益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

公司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

公司目前长期定点维修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培训社会汽车维修工8期240人;接收我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我院毕业生有23人。

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盘活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发挥了汽修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和全省最优质汽车驾校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及办学优势,培养了大批的汽修人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达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010年3月,我院与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校内股份制生产车间和研究所,采取产品生产、学生实训及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股份制运作模式。

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介绍了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然后对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接着提出了提升“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进一步探讨。

最后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总结表明,赤峰学院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可包括更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企业合作等。

最后建议赤峰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发展全面能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赤峰学院, 三型人才培养, 质量提升,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分析, 策略, 案例分析, 影响因素, 研究成果总结, 未来研究方向, 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赤峰学院在“三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部分高水平院校相比仍有差距。

我们迫切需要对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和现状分析,探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探讨影响“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为赤峰学院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分析当前“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二,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三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赤峰学院及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四,深入探讨影响“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为实践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促进“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控制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控制

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控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质量控制成为了广大教育界和相关行业的热门话题。

研究生教育对于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学术研究为主要任务,侧重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重视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则侧重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不是严格划分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1.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学术性强,强调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宽厚的学术背景;选拔尖子生,重视博士生的培养;导师制度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2. 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强调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侧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注重专业实践实训和实习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实践经验;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

三、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规范管理,保证培养质量: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机制,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指导质量;制定严格的研究生培养规定和制度,确保培养过程的规范性。

2. 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培养效果:加强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

3. 加强质量评估与监控:建立科学的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提供客观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三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宋志伟任广萌李立欣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08期摘要:文章基于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方式,进行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专业问题为引导开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着眼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培养了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了分层次的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专业实践体系,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对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专业实践;双导师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也更多地由科研岗位转向应用技术岗位,这要求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培养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均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如美国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形成了职业发展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英国专业硕士学位是为今后从事某一项职业而设置的专业教育,获得的学位可被视为从业的执照。

这些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均与科技发展、生产需求紧密联系,更加重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化、质化及过程化。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以来,存在着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不够有效,教学方式方法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是目前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本方式,进行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我校环境学科针对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培养实际,以社会环保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专业问题+专业实践+双导师”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图1),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解决专业问题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几年的实践表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对于提升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加强高校质量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基础上的“三型一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

关键词质量文化建设“三型一化”研究生分类培养Research on the "Three Types and One Transformation"Postgraduate Cultivating M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ulture //Sun Wei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high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tgraduates'classification cultivation mode of "three types and one transformation"based on the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ulture;"three types and one transformation";postgraduates'classification cultivation1前言20世纪80年代,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质量文化”的概念随之出现。

由于其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中体现的重要作用,质量文化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量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企业质量文化的理论被引入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来[2]。

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核心话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各院校永恒的价值追求[3]。

对于高校而言,质量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及其物化形态的总和[4]。

本文在建设高校质量文化的基础上研究“三型一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

2“三型一化”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内涵所谓“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娴熟的国际交流能力,还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5]。

3“三型一化”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客观地说,“三型一化”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其客观的背景。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复杂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高校生源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随之也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相应地,实行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6]。

社会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每个人面临的是不断变化着的环境,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着的问题,这就要求当今人才不能墨守陈规,而应该能够锐意创新,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地解决出现的新问题[7],因此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势在必然。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而应用型培养目标更大程度上则是根据其理论背景提出的,目的是将理论转变成现实,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把优秀的实践成果加以推广并使其惠及大众[8],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此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贴近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9]。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教育也开始逐渐和国际接轨,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促进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10],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有效提升高校教育质质量文化建设中“三型一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孙伟(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b.2019.03.001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立项重点课题“建立与本单位办学目标相一致的博士学位质量标准的研究”(项目编号:XYH010)、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再构与实践”(JGZZ17_060)以及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扬州大学为例”(编号:JGZZ15_100)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孙伟(1972—),男,江苏睢宁人,博士后,扬州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Total.452March 2019(B )总第452期2019年3月(中)1教育观察量的方法之一。

4“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4.1研究生招生要紧扣“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经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招生结构不尽合理,复试低效[11],部分被录取的研究生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

招生时应强化复试的地位,改革复试的考核内容,通过招考初试与复试结合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将创新能力优秀的学生作为创新型人才目标培养,实践运用能力优秀的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两者兼备的学生作为复合型人才目标培养。

尽量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根据学生自身特性对其进行培养,高校教育质量才能有明显提升。

4.2围绕“三型一化”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师资队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教育,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当明确建设指标,增加专任教师数和高端人才数,完善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以“重质量、重长远、重创新”为导向的考核机制[12]。

应用型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其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建立应用型兼职教师资源库,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引进一批以具有较强实践背景为主的教师,提高应用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13]。

师资队伍国际化作为高校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是我国院校走向高水平的根本保证。

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首先要创新师资队伍的开发机制,树立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理念,形成全体重视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局面;其次,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通过外派教师出国进修、考察或参加海外合作科研项目,来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和科研能力[14]。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加速了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夯实基础。

4.3紧扣“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进行综合设计而形成的规范性及操作性文本,它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的重要纲领性文件[15]。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社会和科研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制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且能够有利地、科学地和可持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6]。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加强项目化课程建设,突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不同的考核标准[17]。

5结语“三型一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以及是否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定位,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发展院校自身的优势学科,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同时要落实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建立保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1]邬智,王德林.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80-82. [2]林浩亮.质量文化建设:新评估周期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新思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35):29-32.[3]王姗姗.刍议高等教育质量文化[J].教育探索,2011(7):21-23.[4]罗儒国,王姗姗.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30-36.[5]杨新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448):113-114.[6]张建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分型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2(5):128-130.[7]李惠斌.论创新人才[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0,15(2):14-20.[8]刘波.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与区域性高校大学文化特色建设[J].天府新论,2013(1):157-160.[9]唐毅泓,陈晓雁.高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1):58-60.[10]刘丽霞,刘惠琴.加强国际化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21-24.[11]孙友莲.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95-97.[12]徐华军.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管理探索,2012:22-24.[13]李晓菁.系统科学视野下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62-64.[14]李敏明.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0-91.[15]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45-47.[16]周德俭,莫勤德.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3):63-67.[17]甘益慧,黄晓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人才培养,2014(7):67-69.编辑张效瑞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