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既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的重要考察内容。
而时政热点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更应该关注。
本次课件将介绍最新的六个时政热点,围绕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主题展开。
二、背景介绍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生活,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力求实现共同富裕。
2.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 区域协调发展为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致力于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5. 环境治理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6.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提高生产力、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时政热点解析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总任务。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应着力解决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把实现乡村振兴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3. 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通过加强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推动地区间协同发展。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适应供给侧发展的新特点,通过淘汰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专题六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时政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预测
享的新发展理念 ③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让人民群众平均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甘肃省自2022年7月1日起,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甘肃省60周岁以上的330多万城乡居民可按月领取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养
老金。甘肃省此举说明(
4.“建成全世界最大、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有什么现 实意义? (1)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保障生命健康。 (2)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3)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4)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5.请你就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努力推进医疗公平。 (2)加大对乡村医疗单位的扶持,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3)加大医保政策宣传,鼓励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保就保。 (4)简化工作手续,提高异地就医和住院费用报销工作效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
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世界前列。这说明( )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④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
富强 A.①②
√B.①③
高频热点二 揭露骗局套路 防范涉老诈骗
2021年7月21日,《人民日报》专版报道:从提供“养老服务”到投 资“养老项目”、从销售“养老产品”到宣称“以房养老”、从代办 “养老保险”到开展“养老帮扶”……这些案件暴露出针对老年人群 体的诈骗套路,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 骗专项行动正在深入开展,各地公检法单位依法快侦快破快审一批影响 大、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让每个人都共享发展的成果并增进民生福祉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中考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了解如何坚持共享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幸福和福祉。
一、共享发展的重要性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共享发展意味着每个人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通过共享发展,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益,减少贫富差距,增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推动共享发展的实践措施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共享发展的前提是要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政府需要增加对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2.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要加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每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3. 优化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共享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优化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和保护,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困现象。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监管,遏制不合理的财富积累和过度消费,促进社会财富的公正分配。
4. 加强就业和创业支持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和引导,提供创业资源和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
三、共享发展的现实意义共享发展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更是对社会发展的有益推动。
共享发展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安全感和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首先,发展是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基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坚持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繁荣富强。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全面发展。
要把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协调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人民是发展的根本要素。
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权利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要防止发展中的突发事件和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努力实现稳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健康。
第五,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为人民谋幸福。
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贫富差距的逐步缩小,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
第六,追求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坚决打破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困局,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红利,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第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培养创新人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第八,坚持和谐共享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注重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实现发展过程中的合理公正分配,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以发展为硬道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追求共同富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和谐共享发展。
讲话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解析
讲话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解析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讲话中的几个关键词入手,解析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推进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促进公平与普惠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普惠是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保障各个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公平机会和公正待遇。
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机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旨在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尊严和幸福感,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四、加强全球合作在推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合作起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共享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平等的国际发展格局。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发展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全过程,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四个河南”建设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四个河南”建设作者:孙淑辉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8年第6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结合河南实际,全力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和关键,体现了我们党统揽全局抓关键、与时俱进促发展的广阔视野,对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创新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潮流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看,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创新格局同步调整,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为建设“四个河南”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实现由追赶型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将推动“四个河南”建设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2015-12-24 人民日报任理轩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
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
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
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
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课件六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考中的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也成为考生备战中考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科目里,涉及到很多时政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将着重探讨其中的一个——共享发展与民生福祉。
一、共享发展“共享发展”这个概念早在2015年就被提出来,它的核心在于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加平等地分配到社会各个成员之中。
这不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共享发展的实践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不少地区的贫困率已经明显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考道德与法治,不仅需要我们熟知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方向,也需要我们了解国家正在进行的一些行动。
比如说,我们应该知道国家制定的“精准扶贫”计划,以及如何将贫困地区的资源集中到大城市进行发展。
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共享发展点滴努力。
二、增进民生福祉民生福祉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它包括了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的保障。
我们谈论民生福祉时,再也无法回避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改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中考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以及如何促进民生福祉。
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这些是中考单纯知识不足以应对的问题。
只要我们将这些问题看作自己的责任,才能有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的可能。
三、努力探究中考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
我们应该关注时政热点、关注有影响的社会事件,而不应该一味地逃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很多时候不仅是政策和计划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多时候是我们身边的人和所受到的教育在推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被身边的一切所感染,正视我们的问题和缺陷,才能有真正的进步。
结语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内容繁杂,只有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究,关注时政热点、理解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掌握对时事的评估和解读,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时代人。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原因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可以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增强社会凝聚力:当人们感受到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时,会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可以促进消费和内需增长,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分化和冲突,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提高社会福祉:共享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对增进民生福祉的认识和理解
对增进民生福祉的认识和理解
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
以下是对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些认识和理解: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鲜明体现。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抓好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大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
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全面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增进人民福祉一、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缘由1.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以人民为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共享发展也被称为包容性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是保障民生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十三五”规划就强调:“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可以说,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首要原则。
2.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必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三五”规划不仅强调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还鲜明提出要让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3.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如果偏离了为民这个根本点,全面小康就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为此,“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4.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的目标指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创新制度安排,使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共享发展理念,着眼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思考和謀划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共享的改革目标指向。
5.充分体现了对民生新期待的积极回应政之所要,在乎民心。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教育、就业机会不公,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体系“碎片化”,贪污腐败、侵害群众权益等问题。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四个河南”建设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四个河南”建设作者:孙淑辉来源:《决策探索》2018年第12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系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深刻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结合河南实际,全力推进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和关键,体现了我们党统揽全局抓关键、与时俱进促发展的广阔视野,对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创新发展体现了当今世界潮流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看,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创新格局同步调整,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为建设“四个河南”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实现由追赶型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将推动“四个河南”建设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时期的中国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时期的中国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理念,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相关。
时期的中国梦是对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美好追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
本文将从时期的中国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时期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
这是一个广泛的梦想,涵盖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以及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期的中国梦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意味着要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目标和重要里程碑。
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
经济上,要实现全面小康,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政治上,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文化上,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
社会上,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生态上,要推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美丽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改革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动改革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和机制,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推进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协调发展就是要增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项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互促进。
增进人民福祉就是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坚持共享发展,提高人民的获得感。
共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成果的广泛惠及,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就是要关注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幸福感。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和措施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
坚持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何文炯
【期刊名称】《秘书工作》
【年(卷),期】2015(0)23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何文炯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以永福县开展农村精准扶贫为例 [J], 蒋天知
2.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J], 杨志远
3.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r——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民生发展成就 [J], 曹永萍;李文杰
4.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J],
5.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J], 陆洪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doc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任理轩2015年12月24日07: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
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
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
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
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也标志着民生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崭新高度。
宝鸡审慎把握现阶段民生发展特征,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进一步探索民生改善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路径。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随着宝鸡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诸多新趋势新特征,必须站在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生保障托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宝鸡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工业城市,经过“十二五”发展,经济总量和质量取得长足进步,但经济结构仍不合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较慢,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而经济下行压力越是持续加大,“民生标杆”越要不断拉高,只有统筹安排好民生保障,把基本民生保住,把底线兜住,才能充分发挥民生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有效释放和扩大消费需求,为宝鸡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民生任务的落实越来越紧迫。
从宝鸡目前的情况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最难啃的骨头、最紧迫的任务就在民生领域。
宝鸡还有33.1万农村贫困人口、19万低保人群、0.74万五保人群,实现到2017年整体脱贫,不让一户家庭受困、不让一个群众受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不仅是民生任务,更是政治任务。
城镇化发展到了关键时刻,民生改善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宝鸡围绕“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全市“一主三副一带两翼”市域空间布局已经形成,五级城镇体系初具规模,64万农民进城落户,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中,一个广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理念是共享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1.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百姓诉求“8月20日,上门理发;9月15日,打扫卫生……”这是安徽安庆市75岁老人赵洵琦的“公共服务账本”。
老人长年瘫痪一直靠老伴照顾,非常想有人帮衬。
去年,安庆实施城区70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圆了她的愿望。
)2.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
3.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这些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4.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
(过去改善民生做的很多事情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在不同的特殊群体面临着不同的特殊困难,比如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医疗问题、养老设施问题,怎么解决精神的寄托问题,等等。
老年人口本身有不同的层次,也有不同的需求。
)5.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到2020年要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
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说通俗一点就是“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未来五年,这“五个一批”政策,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方向。
2.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3.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4.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步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教育质量相对不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和“上好学”的渴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因此,在稳步推进规模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是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使人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
)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促进教育公平。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
办好特殊教育。
教育公平,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4.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1.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
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
(要看到,尽管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超过10亿人,而非农产业就业规模不到5.5亿人。
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要在积极促进就业的方向下,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充分地调动起来。
这必然会持续较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会持续扩大经济规模特别是提高发展质量。
这一进程也必然会提供更多和更高水平的就业机会,必然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这里面包含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潜力、共享水平提高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2.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
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职业技能鉴定比往年要严)3.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1.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要突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注意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合理调整工资水平,防止工资水平提高持续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
那样就会过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阻滞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的步伐,进而使工资水平提高成为无源之水。
2.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
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1.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降低社保费率,社会早有呼声。
目前,养老保险缴费率是28%,医保缴费率是12%,住房公积金是12%,再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一金”缴费率接近50%。
这一水平远远高过全球平均水平,既限制了个人消费能力,又增加了企业成本。
在实体经济仍需激活、个人消费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降低社保费率,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还有助于增强消费驱动的内生经济动力。
其中,体现了政府让利的明确思路。
)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托住底线,不断提高底线的保障水平,拉着最困难群体一起进小康,是对政府十三五期间职能转变的新要求。
时间紧,难度大,如期完成这些任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这也表现了在贯彻共享理念方面,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决心。
2.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养老金入市需要实现全国统筹,而改变目前的低层次统筹,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利益调整,而渐进式延退,本身就有时间限制。